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司法实务轻刑化之路径

刑事司法实务轻刑化之路径

刑事司法实务轻刑化之路径
刑事司法实务轻刑化之路径

刑事司法实务轻刑化之路径探讨

[摘要] 我国的刑罚与西方国家相比是严厉的,学界对刑罚的轻

缓化基本持肯定的态度,但大多数学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立法上的轻刑化,而忽略了在刑事司法实务中的轻刑化。本文即从实质正义的法律解释与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两个角度,探索我国刑事司法事务轻型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轻刑化刑法的实质解释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

一、轻刑化之概念及范畴

我国刑法学界对于轻刑化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观点,广义说、狭义说和最狭义说。广义说的轻刑化包括了非犯罪化与轻刑罚化两层含义;狭义说的轻刑化则是指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两方面上的轻刑罚化;最狭义说则仅将轻刑化限制在立法层面上,主张通过立法降低一些犯罪的法定刑幅度,从而达到整个刑事制裁体系的缓和化。

在笔者看来,广义说扩大了轻刑化的范围,事实上,非犯罪化不仅仅使刑罚消失了,而且作为刑罚根据的犯罪已经消灭掉了。而最狭义说将轻刑化限定在刑事立法的范围内,明显的缩小了轻刑化的范围。相对而言,狭义说是可取的。但是,笔者认为,轻刑化的前提条件应是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如此以来,轻刑化就被限定在刑事立法阶段和刑事审判阶段。但是,笔者在此所要讨论的仅是刑事司法实务中的轻刑化,也即刑事审判阶段的轻刑化。

综上所述,刑事司法实务中的轻刑化是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对于符合刑罚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的行为,能动用较轻刑罚就能达

刑罚轻刑化的内涵与价值探析

刑罚轻刑化的内涵与价值探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刑罚轻刑化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刑罚轻刑化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刑罚轻刑化;内涵;价值 一、刑罚轻刑化的内涵 刑罚轻刑化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指的是对犯罪人的行为仍然认定为犯罪,对犯罪人仍然作出刑罚,只不过对犯罪人判处的刑罚变得相对轻缓和简单,或者直接在立法上对某些犯罪规定较低的法定刑幅度,同时包括了非刑罚化,即对犯罪人确认其行为构成犯罪但对他的处罚采用非刑罚措施而非刑罚措施。刑罚轻刑化的改革趋势包括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在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刑罚轻刑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刑罚轻刑化的首要条件是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刑法处理的是犯罪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即符合刑法分则具体罪名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刑罚轻刑化的前提条件。我们在进行刑事立法的时候,根据刑法谦抑性原则将那些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且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根据刑法来定罪处罚。 (二)通过法律理论的发展和立法的推动在立法上实现刑罚轻刑化 1.法律思想层面的刑法轻刑化。法律思想是指制定和运用法律的最高原理。 [1]轻刑化的内在精神和其价值取向便是法律理念层面的刑罚轻缓化。这样的理念是人们通过对人类自身价值不断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刑罚的功能、目的乃至刑罚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断思考得出的。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刑罚轻刑化的思想正是针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刑主义而来的,防止刑罚的滥用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消灭残酷的刑罚是刑罚轻刑化的最终目的,文明、缓和、人道是刑罚发展的方向。刑罚轻刑化在法律思想层面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刑罚长期不断发展的进步方向和趋势必然是刑罚轻缓化;人道主义以及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刑罚轻刑化的内在精神体现;对于防控犯罪来说刑罚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重刑和泛刑是刑罚轻刑化极力反对的;惩治犯罪的方法是众多的,不能将刑罚看做是唯一方法,惩治和预防犯罪还应当积极运用其他的非刑罚措施;除了惩罚之外还应当坚持对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在刑罚轻刑化这一理性的法律理念形成之后,将对我们的立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使我们对刑事立法有了更为深入的反思,成为我们审视和检讨现行法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和尺度。 2.立法技术方面的刑罚轻刑化,指在法律文本上实现刑罚的种类以及程度的轻刑化。这是相对于重刑来说的,种类轻刑化对于重刑来说指的是从刑罚的种类

浅谈我国刑法的轻刑化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刑法的轻刑化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轻刑化是人类进一步走向文明的体现,也是的需要。随着的发展,加之国际形 势的,我国刑法典中的适用,也经历了由严到宽的过程,且有进一步轻刑化的趋势。作为安全 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其刑罚的宽严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 数人的观念中,刑罚似乎只是用来惩罚犯罪者的,实在不然,刑罚的目的更多的是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我国现行刑法典应鉴戒国外经验,体现轻刑化的趋势。轻刑化的利弊,我们通过对周朝“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论述揭示周朝得以长久统治的奥秘,然后对上较为繁 盛的汉、唐两代的轻刑政策加以论述,以增强此观点的可信度。同时通过对秦、元、明因重刑而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突出减轻刑罚的重要性。在化建设中,重刑会给社会劳动者增加心理障碍,从而阻碍现代化建设之积极性,尤其是在经济建设领域里,更应留意刑罚的标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用刑方面都趋向于轻刑化,这是人类进一步注重 人权和走向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加之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刑法典中刑罚的适用,也经历了一个由严到宽的过程,且有进一步轻刑化的趋势。 作为社会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其刑罚的宽严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轻刑化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一个国家的刑法的任务往往与刑罚密不可分, 而又与刑罚的目的息息相关。关于刑罚的目的,学术界没有同一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一是惩罚说,以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限制和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和权利,使他们感到压力和痛苦,以制止犯罪的发生。二是改造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的手段,改造罪犯,使其重新做人。三是预防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四是双重目的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和改造犯罪人。五是综合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重新犯罪,同时教育和警戒社会上其他分子。不管怎么讲刑罚的目的,实在,惩罚就是手段,改造则是补救措施,而惟有预防才是刑罚的真正目的。我们以为刑罚预防可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种。特殊预防是指对犯罪 人适用、执行刑罚,预防其再次犯罪。其对象只能是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在特殊预防中,刑罚的作用表现为:(1)通过对极少数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死刑,使其不可能在犯罪,这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特殊预防方式,也是代价最高的预防方式,它不是实现特殊预防的主要方式。(2)通过对尽大多数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无期、有期徒刑、管制和拘役,在一定期限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在执行期间对其进行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以促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遵法公民。(3)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罚金、没收财产,使其失往再次犯罪的物质基础而不能再犯罪。(4)通过对某些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以防止其利用这些权利进行新的犯罪。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制定、 适用和执行刑罚,防止社会上可能犯罪的人实施犯罪。其对象是没有犯罪的社会成员。一方面,通过制定和颁布刑法,确立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使有犯罪意图人的犯罪观念受到抑制,不敢实施犯罪。另一方面,通过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使犯罪和刑罚之因果关系具体化,从而其他有犯罪意图的人,以达到阻止其犯罪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出,

轻刑化简论

收稿日期:2008-01-08 作者简介:朱 勇(1979-),男,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 轻刑化简论 朱 勇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 摘 要:轻刑化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轻刑化思想源远流长,了解轻刑化的动因,掌握轻刑化的规律,领悟轻刑化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的轻刑化建设必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轻刑化思想演进及轻刑化动因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刑法中的轻刑化建设。 关键词:刑罚;轻刑化;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中图分类号:D924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8)03-0378-0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刑罚也有其产生、发展,到逐渐消亡的历史规律,轻刑化贯穿了整个刑罚的历史发展过程。明确这一历史规律,对于陶冶思想理念、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制定和执行刑事政策无疑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一、轻刑化的定义 轻刑化也称为刑罚的轻缓化,指刑罚向轻缓方向转变的趋势,包括内涵上的轻刑化和外延上的轻刑化。内涵上的轻刑化指刑罚种类轻刑化和刑罚程度轻刑化。种类轻刑化是指在刑种方面刑罚由重到轻,如死刑、肉刑、身体刑、耻辱刑的废除,代之以较为轻缓的刑罚;程度轻刑化是指在某个刑种内刑罚的严厉程度由重到轻,包括执行方式、刑罚的期限或数量的轻缓,如死刑的执行方式由车裂、凌迟、火刑、轮刑转变为枪决、注射,自由性刑期减短,财产刑科罚的财产数量减少等等。 外延上的轻刑化包含立法轻刑化和司法轻刑化两个方面。立法轻刑化是指从刑罚发展史角度,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向轻刑化,由严峻转向温和,由犯罪转向非犯罪(即非犯罪化);司法轻刑化是指从司法角度,对犯罪行为处以较轻缓的刑罚,对微罪不处以刑罚或代之以其他处罚措施(即非刑罚化)。 二、轻刑化思想的历史演进 1 启蒙思想家的轻刑化思想 启蒙思想家代表了16世纪到18世纪时期新生的 资产阶级思想的要求,在刑法上, 批判中世纪身份的、擅断的、残酷的、神学的刑罚,为近代刑法学的建立提 出了许多宝贵的观点 。[1]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格劳秀斯、霍布斯、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孟德斯鸠等。他们主张刑法要与宗教分离,否定神意是刑法权的根据;提出罪刑法定,反对罪刑擅断;主张客观主义,反对主观归罪;提出罪刑相称,反对滥施酷刑重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提出刑罚目的论,一般预防是主要目的,否定报应刑。 启蒙思想家的刑法观点是近代刑法学的理论基石,尽管有缺点,却为后进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渊源,也是轻刑化思想的开端。 2 刑事古典学派的轻刑化思想 刑事古典学派是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刑法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卡里亚、费尔巴哈、边沁、康德、黑格尔等。他们提出了意志自由论和道义责任论,主张犯罪出于自由意思,并基于此对犯罪负有罪责;深化了启蒙思想家的刑法观点,费尔巴哈 第一次用拉丁文对资产阶级的原则作了如下经典表述:无法律则无刑罚,无犯罪则无刑罚,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则无犯罪,或者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贝卡里亚提出刑罚要 与犯罪相对称 ,主张刑罚阶梯论,使犯罪行为 沿着这无形的阶梯,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3]65-66,贝卡里亚明确提出刑罚宽和思想,主张 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受到他的效果。!!除此之外的 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就是蛮横的 。 [3]42-43 刑事古典学派的思想尽管也有缺点,但其倡导的理论成为近代刑法学的的理论原则,为后来法治国家刑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轻刑化思想,如贝卡里亚关于死刑废除、耻辱刑、罪刑相称、刑罚的宽和等论述 第4卷第3期2008年7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Vol 4No 3Jul.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