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新课改不但传承了美术文化,而且体现了人文性质。强调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使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有所发展、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一、转变角色定位,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转变角色定位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需要教师的认可与赞赏,在欣赏的目光下,他们就会投入教学活动,主动地认识、感知、体验和学习。所以广大教师应善于观察、学会倾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身心地去感受、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在繁重的学习中,美术课程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事物和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认识事物,激情引趣,活跃思维,并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各种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培养动手习惯

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不同工具材料,感受多样的表现方式。如上装饰画一课时,将自己平时收集整理的一些作品带到课堂,引导学生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感知,并启发想象。提供不同的完成方式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利用彩纸撕剪粘贴、毛线拼图连接、各种贝壳搭建各种装饰画,我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改进教学方法,活化形式提升效率

1.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教学发掘的重点,创设活跃、轻松、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创作灵感,使学生思维明晰,思路清晰,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运用引导、演示、激励、启发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观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质,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2.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美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走上创作之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空间,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想法和见解,并实时进行相应指点。激发他们的创

作热情,使他们思维清新活跃,个性得以发挥张扬,让他们创作出有自我特色,展示青年人个性的优秀作品。

3.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事必躬亲,才能出真知,才能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利用。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观察思考、探究原由、大胆想象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便于探索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利用电脑获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美术书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结合自身掌握的美术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使用不同工具进行绘画、制作,创造出更多的符合中学生特点的作品。

三、拓展教学空间,开展活动巩固成效

1.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就要有意识地挖掘课程内容在与各学科、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以课程内容线,串起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使学生在一个广阔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全面发展。

2.不断拓展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教学设备、美术书籍、艺术作品、自然环境、网络等资源,不断拓展教学空间。比如上服装设计一课,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从书籍或

网上搜集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事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得体着装,展现中学生的时代气息和特征。

3.不断开展教学评价

开展科学的、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方式、合作能力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应用发展的眼光善待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创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地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的美育基础。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探析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探析 概要: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较传统而言被斌予了新的内涵,这对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本文中,笔者就对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浅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更有效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即是思维的独创性。它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解决问题时的“独特性”“新颖性”。美术创新思维是人们住创造美术作品、解决美术问题的过程巾所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美术创新思维包括: (1)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善于转换美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某个美术问题提供多种解法。 (2)精致性:主要表现为对已有的美术作品进行改进。 (3)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存美术学习与美术创作过程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许多想法和念头。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1.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素质教育能够实现有效地知识传递和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檄烈的社会,创新能力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换句记我兑,人们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创新教育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缺乏创新素质的美术教师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缺乏创新素质的教师也不可能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详解 1.《辞海》中对“美”定义的第六个含义是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2.《现代汉语词典》中艺术被定义为①技能、技术;②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3.艺术的定义:①艺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③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④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将不断发生演变。 4.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门类。 5.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6.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在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7.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正式出版。 8.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9.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0. (选择题)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目标;第二,为达成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编制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 11.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当“沿着自然所指引的道路”去从事教学和实践。 12.奠定现在教学方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13.赫尔巴特派制定了五个阶段的教学方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14.(选择题)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①学生的需要和兴趣;②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知识;③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④参加集体活动。 15.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16.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取代了课程论奠基者泰勒的目标、经验、方法、评价的课程标准。 17.社会性取向的美术课程与教学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学习活动就群体需求与兴趣展开。 18.萨利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 19.1905年,莱文斯坦发表了题为《学龄前的儿童图画》的著作。 20.1905年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发表了《绘画才能的发展》一书,他是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儿童画研究的首创者。 21.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思想开始变化推动人物主要是齐泽克、里德、罗恩菲德。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是美术教育的工具论。

钱初熹: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所属频道:理论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 摘要 大数据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未来教育必须与时代同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掌握并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本文提出“以视觉、造型、空间、创意、美感为核心的美术素养与21世纪技能相对应,通过学校美术教育,每一名 青少年都可以获得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与交流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美术素养”的观点,

并围绕如何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21世纪技能以立足于生活并对他们的社区与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开展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工作、教育与技能的变化 (一)2030年的新职位需要富有创意的员工 21世纪的科学最新成就——人工智能反映了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科学家们预测,到2035年,具有人工智慧的机器人已经成为人类的伙伴,甚至是家庭成员,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到2025年,现有职业中有近50%将逐渐消失。 《加速迈进2030年——未来的工作和工作场所》报告指出,丧失职位不一定等于丧失工作,在未来,机器人和计算机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它们摧毁的要多,只是改变人类负责的范畴。成排摆放办公桌的工作场所将变得完全多余,从“工作场所”的概念向“可以工作的地方”转变,并延伸到工作场所以外的空间;有各种各样闭门静思之处和团队协作之地,人们可以在特定时刻灵活选择最适合他们工作的地点;虚拟工作方式不断增加,信息整合平台的出现为待开发的工作空间打开了市场通道。[1]届时,新职位空缺将趋向要求应征者更具创意、情感、社交技巧以及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会有更多自由工作者(如室内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摄影师、手绘画家等),也会衍生出一些20至40人的小型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速度及固有技术,挑战大企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认为工作中的幸福感、职业目标和工作的意义同财富成就比起来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为了吸引人才,未来的公司不仅要小巧灵活美观,还要真实可靠:它们需要拥有真实的价值观,并真正地为社会福祉贡献力量。 (二)移动学习促进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移动学习指导原则的目的及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移动学习涉及使用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组合的移动技术,使学习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支持广泛的教育目标,如学校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改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移动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设备多样性,包括广招、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便携式音频播放器和手持式游戏、控制台。未来移动技术的列表会有所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广义的定义:移动设备,只需承认它们是数字,易于携带,通常拥有和由个人控制,而不是一个机构,可以访问互联网,有多媒体功能,并能方便,大量的任务,特别是有关沟通。[2] 教科文组织相信移动通讯技术能够给不同背景的求学者带来更丰富多样的受教育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处不在的移动通讯设备—特别是移动电话及近来兴起的平板电脑——已成为世界各地求学者获取信息、简化管理及促进学习的创新方式。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远不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移动学习是一种对实地的现实:学生和教师从莫桑比克到蒙古正在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丰富的教育内容,交谈,并与其他学员分享信息,引起来自同行和导师的支持。 (三)21世纪技能 科技的超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与移动学习的普及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未来教育必须与时代同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急需找到一种正确的教育思想与实现这一思想的具体途径,才能引领未来教育走向成功。但是,迄今为止,我们的教育系统依然沿袭远古教育的范式,这样的教育很难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也无法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不断应对各种挑战的21世纪人才。 伯尼·特里林(BernieTrilling)、查尔斯·菲德尔(CharlesFadel)在《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一书中指出:近几十年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在发生巨变——先进的技术与交流手段、迅猛的经济发展与激烈的竞争、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挑战(从金融危机到全球变暖等)。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仍然保持不变,那我们该如何应付未来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教育,不仅包括传统教育科目,如阅读、写作、算术等,更应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题,如全球化意识、金融/经济、健康与环境保护素养等。 简言之,21世纪的技能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Learningand innovation skills,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数字素养技能(Digital literacy skills,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生活和职业技能(Life and career skills,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与领导力等)。[3]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创新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创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在此阶段,小学生的意识及性格具有较强的塑造性,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师及学生家长应当紧抓创新思维培养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的身心特点,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满足其未来发展需要。 一、创新思维概述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思维的独创性,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还应当对问题采取创造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而采取创造性措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美术学习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美术学习问题、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思维模式,对于美术作品的创新思维要求主要包括精致性、灵活性、流畅性、敏捷性、新颖性特点,通过对创新思维进行解析,更能够将创新思维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以强化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 二、探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创新越来越关注,以期实现社会及自身的创新发展,通过对小学生实行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创新意象,培养学生视觉化的心灵,而美术学科所具有的丰富性及教学过程的灵活多样性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并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以促使学生达到思路畅通、意如泉涌、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此外,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其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小学生用创新的思想思考问题,以不断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三、探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意识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其实,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有效挖掘,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勇于提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如对于《大家成为好朋友》一课的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好朋友的外形特点进行观察,自主选择美术工

美术教育理论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方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新课程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 个学习领域。 5.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 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6.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环 境。 7.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8.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非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9.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 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 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想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因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 4.心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的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5.下列哪项不是基础教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内容(D)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C.改变课程机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D.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根据学生给你成绩的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是(D) A.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B.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C.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D.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E.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F.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8.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C) A.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B.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C.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D.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9.“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欣赏.评价”学习领域的那个学段阶段目标。(C)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三、判断题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天生爱涂涂画画,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引发出的审美情感,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结合多年教育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幼儿创新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学习,有了兴趣幼儿才会认真探索,积极提问,解决问题。比如在设计绘画“海底世界”课中,教师问“你们想去海底世界玩吗?”“海底世界都有什么?”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开始设计与创作。实践证明培养兴趣,让幼儿在有兴趣的知识海洋中,易于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创作灵感。 二、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儿童眼中的世界有时会和成人不一样,他们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也是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序———空间转换过程。因而应多让幼儿接触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及丰富多彩的

生活,在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三、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大胆创新。喜欢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都有创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但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传统的教育成人干预过多,幼儿想象力受到严重的束缚。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切不可作“像”与“不像”,应该鼓励肯定为主,避免盲目否定。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前提。 四、在启发式的教育中渗透必要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幼儿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并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在教给幼儿技能技巧的过程中,让幼儿有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在构思上要多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一些能力相对差对于一些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作的快意,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策略及环境创设都有密切的关系。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在潜移默化、民主宽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思维导图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思维导图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思维导图 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摘要】教育教学不能纸上谈兵,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学生丧失了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分析,进而结合目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修正传统教学模式,设计适合本身的思维导图教案,达到了高效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思维导图;小学教学 思维导图作为培养心智的图形思维工具,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教育战线。而且也取得良好的成绩,当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更加直观的教学,也是美术教学的又一次革新,本文立足该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美术教育中思维导图应用必要性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的局限性 在现阶段美术可教育中,仍然存在对于美术教学认识不足的情况,进而造成了美术课堂非常刻板。但是这种刻板的教学环境和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格格不入的,更是会打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学内容单一化也是在美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很多人认为小学生美术教学就是绘画课,禁锢了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其实在我国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如何,还需要教会他们发现美,欣赏美以及这些绘画背后的人文故事,在这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展开进行。 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步成熟,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改善现有美术教学的局限性有了成熟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发现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想法,而思维导图恰恰符合要求,能够较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正切合了美术教育对于创造和个性的培养。思维导图是有多位教学前辈和业界专家提出的一套系统理论,其既考虑人本身脑结构,也考虑了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因此只要利用好这套理论,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也为美术教育添加了新的血液和灵魂。 2.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把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有其独有的优势,一方面,小学生知识面涉及少,而思维导图恰好具有简单,直观,清晰的特点,其从中间向四周的放射形式,也非常容易理解,小学生能够很好的接收这种思维开发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另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利用思维导图不仅仅可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学生们认识了简单的图形。利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多边形构图,丰富学生的构图方式。 在教案编写方面,教案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如何做好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结合思维导图,结合学生的年龄段,进行教案的编写,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其具有形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设计时,在中心位置画上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要求,引发出相关的问题,后续利用问题引导寻求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寻找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它取决于诸多因素: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教学、媒体等等。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审美素质,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杆。中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美术教学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学“以知识为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使学生成为一架毫无思想的机器,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美术教育模

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在中小学美术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性强,儿童绘画的公式化、成人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中小学生多数会盲目崇拜老师,认为教师的画是最好的,造成学生的美术作业缺乏“个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美术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彻底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学生向老师负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思维方式上,变灌注求同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也追求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于关注共性、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为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又具个性艺术观的人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即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中,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当今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实践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小学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来搞创新教学。 1 课的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另外,美术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德育价值观。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还跪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郑莉莉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

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

职业素养-掌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艺术教育系简介【2010年秋】 一、系部简介 艺术教育系创建于2005年,现设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电脑艺术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服装、广告)等五个专业,电脑艺术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为我院唯有的非师类专业。各专业学制设有三年专、五年一贯制两种。目前,共有21个班级,在校生690人,教职工54人(含外聘),专任教师29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队,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1名,院级精品课程4门,优秀课程5门,合格课程8门,院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专业带头人1名。2008年首届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100%。 师生艺术实践硕果累累,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省、市级文艺演出,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由艺术系担纲重任的学院艺术团曾应邀前往香港、澳门等地进行对外交流演出;舞蹈“彩球迎春”和“赶鲜”分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群星奖”银奖和铜奖;舞蹈“梅吟”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特等奖;女声小组唱、大合唱及舞蹈“海天青青”均获福建省第四届中师文艺调演一等奖;大型文体节目《名城欢庆》荣获泉州第八届市运会大型文体表演特等奖;健身秧歌参加全国和全省大赛共获五金一银的奖牌,并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的演出等,充分展现了我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艺术素质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学院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系部办学定位 根据《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艺术教育系将立足艺术教育专业,提高现有艺术教育专业影响力,同时稳步发展非师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特色鲜明、师资力量强、社会适应性强、生源情况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注重艺术教育专业与非师艺术设计专业的相辅相成,努力把艺术教育系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系,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拓宽我系发展空间。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业专任教师2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9人,占31%;副高以上职称7人,占24%;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达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1%;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分析 摘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是小学新课程改革 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美术教学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一、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实现美术学科的丰富性与教学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与理工科教学活动不同,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创造优美的形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潜能,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于对小学生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这一层面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与联想思维的发展,进而加强学生思维流畅性和变通性的锻炼,同时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直觉能

力根源于个人实践,加之小学美术教育与直观形象有直接联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重组或再创造意象。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形成创新意向。另外,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学生整体把握现实的形体情况,也就是说要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合理观察和概括,然后进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与理论抽象,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象,促进学生视觉化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措施 (一)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情景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构建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进行和谐沟通交流,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不断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构思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注重对学生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表达。具体而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小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美术学科以其独特性,一直是小学课程中最受人瞩目的课程。通过对小学美术的深入分析,试图探讨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以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创新;美术教育;学习氛围 小学美术这门学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性,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小学美术教育最忌惮的就是模式化,因此,美术教学需要打破常规,使学生从小学会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模式的僵化 如今的小学,模式化教学盛行,小学美术课程往往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许多教师看重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不重视美术教育。即使教师有心抓好小学美术,也常常没有窍门,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家长的不重视 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这时候家长应该积

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课程的培养目标。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环。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往往很顽皮,过度的管制常常起到相反的效果。美术课程的教育就是要注意挖掘孩子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只是需要开发。只有较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才能保证学生在下一步的美术课程中敢于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指的是学会发明或发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思维过程。这时候,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尽情发挥。 3.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目标。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承载着审美、道德、认知情感等方面,创新情感的培养能够开启学生另一个世界。学生有了创新思维,有了创新能力,在愉快的环境中闪现灵感,想象、思考集中于一个新颖的作品。 三、对教育者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鼓励法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鼓励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贵在创新,而创新需要个性。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忽视个别差异性,泯灭个性发展,其实就是美术教育的悲哀。同时,美术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实践中,有些学生由于受到环境或自身情绪等因素影响,绘画时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和激情,更没有个性,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采取鼓励性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个性表现欲望是当务之急。 一、鼓励法教学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如此;同样是鼓励性的教学行为,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进步有快有慢,表现有强烈有平缓。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既要善于培养具有突出表现才能的学生,又要富有成效地帮助美术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经常鼓励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绘画比赛,提倡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标新立异、凸现个性,对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择部分作品进行收藏并装订成册。这样。学生能一日了然地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功。有些学生本来画面拘谨,常停留于临摹,但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自身的努力,画面内容就逐渐丰富起来,色彩就逐渐鲜艳而富有情趣,便有了独特的个性表现。 二、运用鼓励法,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将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由于美术活动是一个集观察、思维、情感和意志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活动,富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以,教师绝不能用固定模式去约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表现,而应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要求,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教师的鼓励性行为对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 1、及时的鼓励,是影响学生个性表现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当发现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主动参与活动时,要适时地送上一句“很好,你一定会有收获”;当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时。要适时地表扬,如“你的表现很大胆,很有个性”;当学生在绘画中对自己的创意犹豫不决时,要适时地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有个性”等。这样会坚定学生的信心。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自信,学生自信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鼓励性语言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积极思维、不断创新。 2、积极鼓励,是保障学生个性表现的源泉

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

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 【论文摘要】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 根据受教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它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学生和教学客体的和谐、教师与教学客体的和谐。这二者之间再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的结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理念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现在的社会对教育非常重视,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中心,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创新理念。 1.改革教学方法 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

美术基本知识理论

美术基本知识理论 一、填空题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2、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 刻是《马踏匈奴》。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安济桥(赵州桥)。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和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定、哥、汝、官、钧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四君子画”。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王绎,驰名江浙一带,著《写像秘诀》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陈淳和徐渭。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曾鲸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汪士慎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赵之谦和虚谷。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张长林。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郑曼陀。 21、写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 22、欧洲历代油画名作中,<<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拾穗>>的作者是米勒,<<日出、印象>>的作者是莫纳,<<向日葵>>的作者凡高。 2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4、美术的分类一般有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6、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姿态平等、教材处理变式、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27、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8、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29、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30、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