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部六省进出口分析

中部六省进出口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小组成员:邵强(2013218227)吴新亚(2013218238)鹿飞(2013218237)李文龙(2013218547)

陈璐(2013218153)于世艳(2013218152)

陈琪(2013218131)焦金楠(2013218154)

赵亚光(2013218224)

专业班级:商学系13国际经济与贸易02班

指导教师:刘晴

2015年12月

目录

1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意义 (2)

1.2.1现实意义 (2)

1.2.2理论意义 (3)

1.3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3)

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 (3)

2.1中部地区对外贸易额 (4)

2.1.1对外贸易额总量 (4)

2.1.2贸易额的GDP占比时间序列 (5)

2.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结构 (6)

2.2.1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 (6)

2.2.2初级产品和加工制造品 (7)

2.3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对比 (7)

3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基础设施以及污染量的关系 (8)

3.1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 (8)

3.1.1中部地区GDP(经济增长)序列变化 (8)

3.1.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9)

3.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 (10)

3.2.1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序列变化分析 (10)

3.2.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关系 (11)

3.3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污染量 (12)

3.2.1中部地区污染量序列变化 (12)

4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问题分析 (14)

5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15)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部地区在我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间层次,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中部崛起主体区域的六省,其经济发展情况在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东西部融合,南北部对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外贸易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必然是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内陆中部省份对外贸易情况,将有利于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制定出正确的外贸发展对策是中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也是我们要分析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从总量和结构上分析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总结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接着,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基础设施投资量以及污染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结构及质量问题;最后本文尝试给出了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加工贸易相关分析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共同主持召开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参加的14个省份包括陕西、甘肃等西部9省区市,以及江苏、浙江等东部5省,没有一个中部省份。而中部六省在2015年的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提及“一带一路”,且都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呼吁融入“一带一路”。对于“不东不西”的中部省份,如何突围对接,以及谋划新项目,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2015年9月1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李克强再次重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实际上,这一思路已经贯彻在近两年铁总的年度铁路建设规划中,这两年来,铁总新开工的项目已大多数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了。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利好政策的影响,东部地区跟中西部之间的差距确实在逐渐缩小。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来看,中西部省份GDP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省份。而“十三五”规划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更多地考虑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使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

虽然,中部省份GDP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东

部、投资增长速度不如西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被大多数学者描述为“中部塌陷”。

中部六省虽然在区位上承接东西、贯通南北,资源和产品优势突出,科教实力雄厚,具备加快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中部地区总体对外贸易水平远低于东部,与西部相比也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对外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中部外贸竞争力,形成中部外贸整体竞争力优势,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着哪些问题,受着哪些因素的影响?中部地区应该如何利用其现有的各种比较优势条件来发展其开放型经济?显然,全面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进而最终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系统讲述了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的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本文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这一主题,以大量中部地区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现代成熟的Stata软件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基础设施投资量以及污染量等进行全面的统计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问题,之后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对中部地区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中部地区扩大对外贸易、合理促进经济增长、治理环境问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我国西部地区及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其次,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中部地区经济全面实现崛起。正如前文所述,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重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已经正式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战略之一。而世界的许多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开放型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系统研究,不但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把它们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有利于最终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崛起。

最后,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中部地区经济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众所周知,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三大特征,对外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在当今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不仅仅取决于国内需求和国内投资,外贸与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日益明显。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把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列入本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的主要武器。进入2l世纪,中部地区已经迎来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好时机。世界经济发展依然呈现平稳的增长态势,世界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中国加入WTO、“一带一路”

建设以及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西移,都将加快中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中部地区紧紧抓住这些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努力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的产业大转移,加大开放型经济发展力度,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最终实现经济的真正“起飞”。

1.2.2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首先,中部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的研究与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密切相关。作为区域经济对外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引入国际贸易理论,如要素禀赋理论等。其次,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研究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运行,并结合有关相关统计数据以及相关分析找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策略与原理机制。这些将有助于提高学者们对这些方面的认识。因此,本文成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1.3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本篇文章主要用了如下几种研究方法:

1.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异同点。

2.相关分析法:对近十年多来的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与GDP、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污染量进行相关分析。

3.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分析现有文献,探究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我们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中部对外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此提出的相关政策,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意义进行说明,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中部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介绍了中部对外贸易的总体趋势、对外贸易的结构及对外贸易方式的变化以及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情况对比。第三部分是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GDP、基础设施、污染量、投资)的影响,阐述了对外贸易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利用Stata软件定量分析对外贸易与GDP、基础设施、污染量等相关性。第四部分是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利用现有统计数据研究了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对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一些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

中部地区的界定主要是依据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出的三个经济地带划分标准。2002年1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被划入西部大开发政策范畴。2003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出台,

黑龙江和吉林基本不属于中部地区而划为东北经济区域。截止目前中部地区只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六省。

中部六省土地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人口3.65亿,在区位地理上承接东西、贯穿南北,资源和产品优势突出,人口众多,科教实力雄厚,具备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目前,开放程度不够是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在封闭环境中求发展是不可能的,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吸收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制约了对外开放水平。中部地区在我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间层次,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依靠全国10.7%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2%的GDP。作为中部崛起主体区域的六省,其经济发展情况在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东西部融合,南北部对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外贸易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必然是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研究内陆中部省份对外贸易情况,有利于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2.1中部地区对外贸易额

2.1.1对外贸易额总量

对外贸易额是反映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直接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部6省的对外贸易额总量达到2474.28亿美元,而1994年仅为的102.45亿美元,二十年内增长24倍,年平均增长率17.26%,其中除了1996、1998、2009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均保持高速增长,且仍然有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1中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虽然中部地区总体趋势较为明显,但分省看不同省份进出口额变化不尽相同,尤其是2010年后,各省对外额差距不断拉大:

对于河南省,其对外贸易额在2011年达到326.2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82.95%,2012年对外贸易额达到517.39亿美元跃居中部第一,并保持优势继续增长,2014年对外贸易额达到650.33亿美元,逐步与各省拉开距离。

对于安徽省,其对外贸易额在中部六省中始终处于上游,增长较为稳定,2012年对外贸易额达到392.85亿美元,在中部地区次于河南省居第二,2014年对外贸易额为492.73亿美元,并保持稳定增长。

对于江西和湖北,两省对外贸易额自2011年来差距不大,并同时以稳定的增长率保持增长势头。2014年对外贸易额分别为427.83亿美元和430.64美元。

对于湖南省,2010年以来其对外贸易额在中部六省中始终处于下游,但增长稳定,2014年同比增长23.24%,对外贸易额突破300亿美元达到310.27亿美元,增长率高于其他省份。

对于山西省,2010年以来对外贸易额的大小和增长率始终显著低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2014年162.4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仅有2.9%,逐步落后于其他省份(如如图2所示)。

图2中部六省对外贸易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2.1.2贸易额的GDP占比时间序列

我们知道,对外贸易绝对额并不能很好地衡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其绝对额的大小受到地区经济规模大小的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对中部各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行度量,这里对中部各省的对外贸易额的GDP占比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以来,除了河南省,其他五省对外贸易额GDP占比基本稳定,并没有明显增势,从高到低分别是山西、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而河南省则从2010年的最低开始一路上升,2012年超过湖北、江西、湖南,稳定在第三的位置,说明这几年来河南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对外依存度加大,但2012年以来并无继续增加的趋势。

图3中部六省对外贸易额GDP占比变化

2.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结构

2.2.1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中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按一般贸易交易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即为一般贸易货物。加工贸易主要指对外加工装配贸易、中小型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反映了地区加工业的相对水平。

选取中部地区2009-2013年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统计数据,计算两者占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占比,绘制如下所示的中部地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占比序列图。

图4中部地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占比序列

注:(数据为五省均值,河南省未统计)

对于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可以从加工贸易额和一般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上图,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从贸易方式上,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比重偏低,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而一般贸易品的比重较高,均在70%以上,仍是中部地区的贸易主要形式。其中,2009年的加工贸易比重为14.73%,而2010年则上升到23.55%,此后几年基本稳定,2013年为22.98%,说明次贷危机结束后的近几年中部地区的贸易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加工贸易比重基本稳定在23%左右。

2.2.2初级产品和加工制造品

从贸易结构上,中部地区主要出口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密集型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品,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例较低,如高新科技产品。

根据中部地区2008-2012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数据,利用Stata软件绘制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占比序列图,如下所示:

图5中部地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占比序列图

从上图,我们发现中部地区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在稳步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在逐步上升。这表明中部地区已经逐步进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对初级产品的出口有所下降,而加工贸易型企业在逐渐地增多。另外,中部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时,也应在发挥能源原材料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利用中部六省的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同时抓住“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良好契机,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出口贸易。

2.3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对比

中部地区现阶段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还是不高的,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巨大。为了更好地分析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外

贸易额进行对比。

下面仅以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为例,选取1995-2014年共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Stata软件绘制中部六省与上述三省市的对外贸易额对比图,如下所示:

图6中部六省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总量上,中部六省对外贸易额与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的差距明显。根据统计数据,1995-2014年,中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24.06亿美元增加到2747.28亿美元,增长了仅21倍;而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就由468.45亿美元增至13855.29亿美元,增长28倍多,增幅巨大。可见,虽然中部六省的外贸总量有所上升,且比重稳步增加,但其水平与东部比较来看仍然很低,且有继续拉大差距的可能。

3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基础设施以及污染量的关系3.1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

选取1995-2014年共20年的数据,利用Stata软件,得到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经济增长)之间的序列变化关系和相关性分析。

3.1.1中部地区GDP(经济增长)序列变化

从1995年至2014年的20年间,中部六省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经济总量上,河南省和湖南省处于中部前列,江西、山西和湖北三省靠后,安徽省居中,此外,各省的经济总量在20年间也都增长了10倍左右,并且数河南省GDP 总量增长最快。下图是中部六省的GDP时间序列变化图。

图7中部六省GDP随时间序列变化图

3.1.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GDP(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利用Stata软件,得到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经济增长)之间的序列关系图,如下所示:

图8中部地区GDP与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变化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GDP增长的变化趋势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在2008年,进出口总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下跌,并于2009年开始复苏,此外,2012年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但总的来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得到下述结果:

图9散点图矩阵

图10对外贸易与GDP的相关分析

从相关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GDP与TRADE(进出口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13,属于高度相关。这表明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

选取2003-2013年共11年的数据,利用Stata软件,得到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序列变化图和相关性分析。

3.2.1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序列变化分析

总体来看,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量是稳步提升的。在2008年之后,随着4万亿中央财政支出拉动内需的政策实施,中部地区六省的基础设施投资量明显上升,其中湖南省的增长幅度最大。

图11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时间序列变化

3.2.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关系

利用Stata软件,得到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基础设施投资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图,如下所示:

图1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时间序列变化

从图12中,不难看出对外贸易量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基础设施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拉扶增长的关系。

通过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得到下述分析结果:

图13散点图矩阵

图14对外贸易与基础设施相关分析

从相关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STRUCTURE(基础设施投资量)与TRADE(进出口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32,属于高度相关。这表明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量的投入增长或基础设施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3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污染量

我们选取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废水排放量为衡量污染量的指标,利用2004-2013年共10年的数据,结合Stata软件,得到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污染量之间的序列变化图和相关性分析。

3.2.1中部地区污染量序列变化

中部地区自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河南与山西两省的排放量总量处于中部较高位置,而湖南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较高。

图15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时间序列变化

2004-2013年10年间,中部地区废水排放量却均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南省的排放量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增长幅度上均排在第一位。

图16中部地区废水排放量时间序列变化

从上述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序列分析上,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经济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稳步地下降,但废水的排放量在逐步地上升。这表明中部地区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明显好转,反而还有进一步迫害环境的压力。

3.3.2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污染量的相关关系

利用Stata软件,得到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与污染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图17对外贸易与污染量的相关分析

从相关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SO2(二氧化硫排放量)与TRADE(进出口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36,属于中高度负相关。这表明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减少起着一定的影响。而SEWAGE (废水排放量)与TRADE(进出口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44,属于高度正相关。这表明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中部地区废水排放量起着一定的负面促进影响。

4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问题分析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对外贸易额量少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可持续性不强,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所以中部地区在发展特色对外贸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应当着重注意下面的问题:

(1)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过近年来,不仅总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全国的比重上也稳步上升,但与东部的差距仍然很大。

1995-2014年,中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24.06亿美元增加到2747.28亿美元,增长了近21倍,而全国同期由约3917亿美元增至44055.8亿美元,增长近10.25倍,所占份额由3.167%上升至6.24%。较全国平均来看,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有所改善。但与东部相比,中部的差距仍然很大。下面仅以江苏和浙江两省之和为例,1995-2014年,江苏和浙江两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78.1986亿美元增至9189.08788亿美元,增长32倍多,占全国份额由7.1%增至20.86%,增幅巨大。可见,虽然中部六省的外贸总量有所上升,且比重稳步增加,但其水平与东部比较来看仍然很低,且有继续拉大差距的可能。

(2)从贸易结构上,中部地区主要出口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密集型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品,而高附加值的高新科技产品的出口比例较低。

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看,安徽省初级产品进出口占该省进出口总额的51.05%,加工制品占48.95%,其中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产品贸易额份额占到该省加工制品31.06%;湖南省自2008至2013年,初级产品进口额由13.18亿美元增至26.67亿美元,增长1.0235倍,而进口加工制造品额由9.1742亿美元增至11.8025亿美元,仅增长0.287倍;其他省份不尽相同。

(3)从贸易方式看,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比重偏低,而一般贸易品的比重

较高,仍然是中部地区的贸易主要形式。

安徽省2014年一般贸易占对外进出口总额为70.10%,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占比为23.42%;江西省2013年一般贸易占比为74.21%,来料加工占比为21.44%,而包含出料加工贸易等的加工贸易占比更小;河南省2012年一般贸易占对外进出口总额为34.65%,加工贸易占比为58.62%;湖北省一般贸易占对外进出口总额为69.27%,来料加工占比为24.04%,而包含出料加工贸易等的加工贸易占比更小;山西省2013年一般贸易占比为57.22%,来料加工占比为36.09%,其他贸易占比约为6.7%;湖南省2013年一般贸易占比为67.67%,而加工贸易(仅来料加工)占比约为30%;另外,除河南省外,其他五省一般贸易比重较高,仍是该地区贸易的主要形式。

(4)从环境污染上看,中部地区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虽然经济明显增长但对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逐年增加。

中部地区出口的产品多是资源与资本密集型,钢铁汽车产业是中部六省主要的外贸支柱产业,这些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无疑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另外,近几年来,随着中部地区产业升级不断加大,由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向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发展进程加快,工业化生产必然会给环境带来严峻的压力,加上中部地区长期发展高碳排放的加工贸易,会给中部六省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很多环境政策是在出现环境问题之后才开始实施,而没有注意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及时治理。因此,在中部崛起过程中政府的各种环境政策一定要有针对性且要提高实施力度与效率。

5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部地区现阶段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还是不高,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巨大。其差距产生的主要表现是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量低,主要出口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密集型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品,加工贸易的比重偏低,另外,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其虽然对经济增长其重要促进作用,但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中部地区各省及国务院应当制定符合中部地区国情的经济政策来鼓励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地说,我们应当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中部地区要认识到自己在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潜力,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扩大贸易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全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区域性的优惠性贸易措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利于中部地区的国家政策层面上的区域失衡逐渐褪去了。其次,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体制性的区域差距可能进一步缩小。再则,国家对经济发展区域失衡尤为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最后,中部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将会为之带来更多的机会。其次,中部六省应当主动、积极行动,努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2)中部地区应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从而不断改善地区进出口的产品结构。

这是中部地区今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的关键。中部地区现阶段的出口

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20%,今后只有不断提高这一比重,才能有效缓解中部地区贸易条件的恶化;也只有不断改善中部地区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中部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才能使中部地区产品达到并超过国外的技术标准,从而减弱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制约。中部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一方面要注重国内企业在竞争机制的引导下不断创新,来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大量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从政策层面来看,中部地区要在完善国内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同时,大力发展更具创新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要避免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放开国内市场,对国内企业放开可以市场化的行业的进人权,取消不合理的行业审批和行业进人壁垒;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进行指导,避免外商将在母国遭到禁止的产品转移到我国来进行生产;要取消企业进口方面的不合理的优惠政策,使中部地区企业和国外企业公平地竟争。

(3)努力提高加工贸易的中间投人品的国产化率。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特点在于“两头在外,中间在内”,也就是中间投人品主要依靠进口。这是由中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生产技术落后、国内的中间产品难以满足加工贸易的需要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这种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较一般贸易要小很多,而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所以,中部地区要在不断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的同时,鼓励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选用国内的中间投人品替代进口的中间产品,提高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

(4)中部地区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的开放环境。中部地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方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切实依法减轻企业负担,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打破出口以外贸企业为主、招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传统,形成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共同参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现贸易方式、引资方式的多样性,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激发民众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完善各类中介组织、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从而形成一个政府、企业、民众之间良性互动的网络。在硬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要对重点区域、重点部门进行基础能力的建设,如加强对长江沿岸,重要铁路、公路沿线的重要城市的基础能力的建设。其次,搞好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优惠性政策,以之为载体吸引外资集聚,逐步形成以点带线的对外开放贸易格局。

(5)国务院应适当给予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政策与投资等方面的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区位、历史基础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在市场机制下,集聚效应的存在弱化了扩散效应,难以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先富区域帮助后富区域最终共同富裕的效应。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对中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先进地区对后发地区的反哺。

(6)改变外贸增长模式,发展低碳型对外贸易。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加剧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之一,所以一味追求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可能会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许多问题。中部地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对外贸易的发展,掉入“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陷阱,应注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贸易在出口方面,低那些高能耗高碳排放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加大那些能源消耗低但是附加值高的电子产品的出口。在进口方面,应提高进口产品的环境标准,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减轻中部地区资源消耗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

(7)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中部地区刚刚进入产业升

级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大量的加工贸易及资源出口贸易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无疑不利。因此,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对一些高耗能、高碳排放的出口产业仍然要进行摒弃,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在发展加工贸易时,也应在发挥能源原材料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利用中部六省的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同时抓住“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良好契机,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出口贸易。

(8)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引进国外技术。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减排设备的更新,从而在相同资源投入时可以极大地减轻了环境中的碳排放。因此,一方面应该大力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充分发挥六省省会城市科研实力的优势,培养科研创新人才,发展高技术产业并用知识产权法鼓励对技术的开放,对使用清洁技术的企业给以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与交流。通过一些政策性进口信贷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低碳产品、重要装备、能源和原材料,以提高中部的技术水平,增强技术的正面环境效应。

(9)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完善政府的规制与监督。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环保与低碳已是全球热点问题。但是中部地区人民收入水平相对中部地区较低,公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环境治理力度不到位,环境政策缺乏监管,使得中部贸易的碳排放规制效应与预期相反。因此,在健全环保法律法规的同时,要通过出台更多节能减排政策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更重要的是在政策措施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加大政府的规制与监督力度,在治理环境问题上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10)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部地区提高对外贸易潜力的发挥和良好对外贸易环境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其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部地区应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推动力的东、中、西区域合作机制,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拓展东西部市场,促进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

参考文献:

[1]张万里.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国际商贸,2011(11).

[2]余鑫,魏龙.提升中部地区外贸竞争力策略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张秀生,张文彬.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现状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4).

[4]胡乃武,殷献民.我国对外贸易存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2).

[5]金志勇.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分析[J].国际经贸,2015(16).

[6]喻春娇,田慧.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3(6).

[7]胡芳荣.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