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告书之重庆长江水位公告

公告书之重庆长江水位公告

公告书之重庆长江水位公告
公告书之重庆长江水位公告

重庆长江水位公告

【篇一:审计署公布长江三峡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

果】

审计署公布长江三峡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人民网北京6月7

日电(记者仝宗莉)审计署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长江三峡工程

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审计署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

月对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本次审计中发现,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共多计投资7.55亿元(占决算总金额的0.36%)。其中:多结算工程造价3.57亿元(枢纽工程1.91亿元,

输变电工程1.66亿元),多分摊工程建设成本3.98亿元(枢纽工程1.33亿元,输变电工程2.65亿元);少计应摊未摊的工程建设成本1.58亿元。

以下为公告全文:

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

(2013年6月7日公告)

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和国务

院的部署,审计署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对长江三峡工程竣

工财务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具体包括: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

下简称三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

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三

峡办)编制的移民资金财务决算草案。审计过程中,就有关问题反复

听取了三峡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

电网公司、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以及重庆、湖北、湖南、上海等省

市政府的意见。截至2012年11月底,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现将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199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4月,七届全国人大

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7月、1994年12月和1997年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

称三峡建委)先后批准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

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输变电系统设计概算。根据以上审议批准

结果,三峡工程建设目标是:将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

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其他措施,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

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及下游的威胁;充分发挥发电、航运、灌溉、

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拦河大坝全

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米;水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1820万

千瓦;通航建筑物为

双线五级船闸和单线垂直升船机,年单向通过能力分别为5000万吨

和350万吨。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75米,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

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2.输变电工程。直流换流容量为1800万千瓦,交流变电容量为

2275万千伏安,供电范围包括江苏、广东、上海等10省市,输电

线路总长9194公里,并配套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等项目。

3.水库移民。库区规划移民搬迁建房人口12

4.55万,迁建房屋436

5.5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632家、城市(县城)12座、集镇114座,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087处。

(二)概算及资金来源。

三峡建委根据确定的建设内容,以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为基准,批复三峡工程静态投资概算合计1352.66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输变电工程322.74亿元、移民资金529.02亿元;按照

物价和利率等影响因素测算,动态总投资合计2485.37亿元,其中:枢纽工程1263.85亿元,输变电工程364.99亿元,移民资金856.53亿元。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筹资方案,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电网收益再投入以及发行企业债券、利用

外资等。截至2011年12月底,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投入2078.73亿元。其中:三峡工程建设基金1615.87亿元,向长江电力股份有限

公司出售发电机组收入350.31亿元,电网收益再投入110.69亿元,基建基金等专项拨款1.86亿元。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国家开发银行

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筹措的资金,目前已全部偿还。此外,在移

民搬迁安置中,国家还通过相关政策给予了资金支持。

(三)竣工财务决算草案情况。

按照三峡集团公司等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草案,三峡工程财务决算

总金额为2078.73亿元。具体情况:

1.枢纽工程。截至决算基准日2008年12月31日,决算草案金额873.61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投资801.51亿元,升船机、坝区整

理完善等尾工项目预计投资72.1亿元。截至2011年底,这两个尾

工项目分别完成其总投资的38%和43%。

2.输变电工程。截至决算基准日2008年12月31日,输变电工程

全部完工,决算草案金额348.59亿元。其中:一次系统项目322.95

亿元(直流工程192.24亿元、交流工程130.71亿元),二次系统项目12.32亿元,专项费用

8.59亿元,总预备费2.23亿元,电网调度大楼2.5亿元。

3.移民资金。截至决算基准日2011年6月30日,实行任务和资金“双包干”、纳入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的移民资金共856.53亿元,按21475的比例分别计入防洪、航运和发电资产。此外,用于

移民的资金还包括国家相关支持政策派生资金(移民资金存款利息、

耕地占用税返还、超面积使用土地的出让金等)、三次提前蓄水一次

性补助、工矿企业关闭破产补助等63.76亿元2。截至2011年6月30日,移民搬迁安置已支出共计757.7亿元,在建项目或未完成结

算项目162.59亿元。

按照竣工财务决算草案,三峡工程形成资产2078.73亿元。其中:

交付三峡集团公司1729.25亿元,包括防洪资产179.87亿元、发电

资产1300.24亿元、航运资产247.55亿元(含升船机等尾工项目)、

坝区接待中心等其他独立资产1.59亿元;交付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

资产348.59亿元;三峡办办公楼等资产8800万元待财政部批准后

转出;核销80.8万元。

二、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992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在三峡建委的直接领导下,项目法人和有关地方政府精心组织,顺

利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任务。从三峡办及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

府提供的资料看,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规划论证、建

设管理、投资控制、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有益的

经验和做法,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各项建设任务如期或提前完成。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有关方面注重协调配合,按计划有序推进各项

工作,保证了建设进度和建设任务的完成。

一是枢纽工程方面。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按计划2015年建成)和增

建的坝区整理完善项目外,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于2009年全面完成。

其中截流、蓄水、发电和通航等主要控制性阶段目标均按期或提前实现: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实现水库135米蓄水、双线五级船闸如期试通航、电站首批机组并网发电;2006年水库蓄水至156米,提前1年进入初期运行;2008年左、右岸电站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整体提前1年投产发电;2010年10月实现水库蓄水至175米设计水位。

里,换流站6座、总容量1800万千瓦;建成500千伏交流线路工程55项、线路总长度6338公里,变电工程33项、总容量2275万千伏安;同步建成配套的调度、通信等二次系统工程,保证了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三是移民搬迁安置方面。截至2011年底,实际移民搬迁建房人口129.64万,迁建房屋5054.76万平方米,分别比计划增加5.09万人和689.26万平方米;工矿企业、城市(县城)、集镇及文物保护单位搬迁等均按计划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保障了水库分期蓄水顺利推进。

(二)工程质量总体优良。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出现的质量缺陷都能及时加以处理。枢纽一期工程质量良好,二期工程质量总体优良,三期工程质量优良,枢纽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组运行可靠。输变电单项工程优良率达到100%,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和设计奖15项,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未发生电网安全事故,其中交流输电线路2009年和2010年每百公里故障停运率均为0.094次,明显优于国内同类工程(平均分别为0.106次和0.199次);直流输电线路2009年和2010

年每百公里故障停运率分别为2.3次和1.7次,约为国际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左右。移民工程已完工验收的迁建用房和学校、医院、公路、桥梁等1.83万个项目,投入使用情况总体良好。

(三)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一是防洪效益明显,实现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的设计目标。自2006年实现水库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开始发挥骨干作用,9次拦蓄洪峰流量超过5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其中两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7万立方米每秒(1998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6.48万立方米每秒),调蓄后下泄流量削减至4万立方米每秒左右,保证沙市不超警戒水位,有效减轻了长江荆江河段及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二是发电效益显著,促进形成了全国电网互联格局。截至2011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5310亿千瓦时,输送电量5284亿千瓦时,

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和华南用电紧张的局面。同时,实现华中与

川渝、华东及南方电网联网,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三是航运效益突出,提高了长江干流及库区支流航运条件和库区港

口通航能力。水库蓄水后,坝址上游660公里主航道单位运输成本

下降约37%。自2003年6月船闸通航至2011年底,过闸及翻坝货

运量累计5.5亿吨,其中

2011年过闸1亿吨,比2003年增长6.3倍;船闸年均通航率保持

在94.6%至98.9%之间,明显高于84.13%的设计要求。

四是补水效益逐步发挥,为改善下游水域条件和缓解旱情发挥了积

极作用。2003年至2011年,三峡水库枯水期向下游补水力度逐步

增大,累计补水564天、共788亿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最低月份平

均流量从入库时每秒3670立方米提高到出库时每秒5430立方米。

五是节能减排效益开始显现,提升了对水电清洁能源的利用水平。

按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2003年至2011年标准煤耗测算,截至2011年底,三峡电站利用水能发电量可替代火电标准煤耗1.85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4.22亿吨、二氧化硫88万吨、氮氧化物142万吨、烟尘63.26万吨。

(四)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各有关地方积

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移民居住

环境和库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稳定增长,库区安置和外迁的移民状况总体稳定。以1997年为基准,2011年三峡库区地区生产总值为

4444.66亿元,增长了6.71倍,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共

计474.39亿元,增长了19.6倍,年均增长24.1%;公路通车里程

达到8.22万公里,增加了6万公里,年均增长9.3%;城镇居民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18 694元,增长了

3.19倍,年均增长10.7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427元,增长

了2.9倍,年均增长10.33%;农村移民饮用水水质和城市饮用水源

地水质基本达到要求;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为72%

和77%;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

教育在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小学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城乡医疗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

步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增病床26447张;

广播电视线路架设478.75万米、通讯线路591.66万米,电视人口

覆盖率超过97%。

(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三峡工程高度重视落实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政策措施,通过优化设

计和环保施工,强化施工期噪声和“三废”污染控制,加强水土保持,及时恢复施工区植被,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库区长江干流水

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为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入库泥沙量明显下降,年平均入库2亿吨,明显低于5.3亿吨的设计值,库区泥沙淤积好于预期。对受工程

【篇二: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

例】

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2011年7月29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五次会议通过 2011年7月29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2011]第26号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重庆库区及流域(以下简称

库区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质量,实现水

资源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

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适用

本条例。

第三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

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水环境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

成情况作为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

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水污

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

(二)按照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三)督促、检查水污染防治工作;

(四)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定期发布水环境状况信息;

(五)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

(六)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可以由市环境监察机构实施。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水利、国土资源、市政、卫生、农业、渔业、建设、工商、海事等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实施水污

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辖区内饮用水安全、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场镇污水处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污

染防治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环境保护工作

人员。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义务。鼓励对污染

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

作中做出显著成绩

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举报严重污染损害水环境行为的

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鼓励多渠道筹集水污染防治资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

机制,推进水污染防治的产业化。

第二章规划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长江干流适用的水环境功能类别执行国家规定。

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次级河流或者跨区县(自治县)的

次级河流适用的水环境功能类别,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水功能

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次级河流适用的水环境功能类别,由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在水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

的水环境功能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九条跨区县(自治县)次级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市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制,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次级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由有关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会同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编制,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

准后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确定防治水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域、重点排污单位、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

依法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订

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污染防治规划分别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本市规定

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向水体直接或者间接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

下简称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制度。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

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执行污染

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第十二条对未按期完成水污染防治主要目标任务,或者突出水环境

问题未按期解决的区域(含工业园区)、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应当暂停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实施暂停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相关主管部门并

予以公示,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同步暂停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建设

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建设项目,其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

放权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

第十四条鼓励采用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和清洁生产工艺,

减少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对水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者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排放总量

控制指标,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

有害物质的排污单位,应当实行清洁生产审核。

第十五条因严重干旱等不可抗力导致水体水质达不到功能区要求时,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排污单位采取限制生产、停产等措施。

第十六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设置和管理排污口,并

对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负责。

第十七条排污单位应当保持水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如实记录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备查,并按规定安装、运行在线监测、监控设备。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应当依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缴纳排污费。

第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水污染事故处置及事后恢复所需费用,由发生水污染事故的排污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情况、环境风险防范情况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配合检查并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扰和拖延检查。检查者应当出示有关证件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现场检查可以采取采样、检测、摄影、摄像、文字记录和查阅、复制有关资料等方式,其结果应当作为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境保护等部门加强水环境监测和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控体系。第二十二条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测发现本行政区域出入境水体断面重点污染物超标时,应当及时向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该断面的上(下)游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报。位于该断面上游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或者相关情况通报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削减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区县(自治县)出入境水体监测断面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设定。区县(自治县)出入境水体监测结果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向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通报和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考核区县(自治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和实施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鼓励排污单位根据环境安全的需要,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篇三:长江海事通航信息公告】

长江海事通航信息公告

(2008年第4期)

一、基本情况

(一)安全形势:2008年4月份,长江海事局辖区共发生事故及险

情40件,其中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7件,死亡(失踪)6人,沉船

6艘,直接经济损失171万元。

(二)救助情况:2008年4月份,长江海事局救助遇险船舶63艘,遇险人员989人,人命救助成功率为99.5%。

(三)客(车)运输情况:2008年4月,全线共安全运输旅客4563218人次,车辆555539车次,其中,安全渡运3869639人次,451202车次。

(四)巡航、巡查情况:2008年4月,全线共巡航、巡查9661次,20716小时,巡航、巡查里程179146公里。出动执法人员34431

人次,车船9081艘次。发现、纠正违章行为2406起,处理异常情

况1580件。

二、通航环境和秩序

(一)水文情况:08年4月上、中旬三峡出库流量在5500-8500

m3/s间波动,下旬增大到16000m3/s左右,月平均出库流量为

8300m3/s。汉口月平均水位5.79米,其中,月度最高水位7.26米,最低水位4.89米,4月上半月汉口水位在5米附近波动,下半月升

高到7米左右。

(二)重点水道情况:辖区11处重点水道,每天在长江海事局内、外网公布其实际航宽和水深。

(三)交通流情况:08年4月,辖区各主要港口日水上交通流量:

江津191艘次,重庆293艘次,三峡大坝582艘次,武汉356艘次,湖口568艘次,芜湖1963艘次。

(四)一类监管区情况:08年二季度,我局确定19个一类监管区:重庆港猪儿碛水域、斗笠子水域、胡家滩水域、巴东神农溪口、三

峡大坝水上交通管制区、葛洲坝水利枢纽水域、太平口水道、三江

口水域、金口水道、天兴洲大桥水域、戴家洲圆水道、湖口水道、

马南水道、安庆大桥桥区、太子矶、铜陵大桥、太阳洲、黑沙洲南

水道、黄洲新滩航行警戒区。

(五)采砂(捕鱼)情况:

长江如下区段存在船舶采砂(捕鱼)现象。长江上游:五举沱、沙渡、杨柳碛、松既、关刀碛尾、下渡口、水狮坝、高占、金刚佗、

葫芦碛,大沙坝、吊鱼嘴、冬笋坝(望水沱)、石梁湾、红花碛,唐家

沱、郭家沱、大兴场、河口、大坝子、明月沱、白沙沱、黄沙碛、

李家沱,莲子沱, 沙溪沟、白岩寺、红石堆、豆腐石、平绥坝、杀人坝,楠竹坝、麻坝、凤尾坝,桐麻碛,红砂碛、鹞包碛、武陵碛、

青鱼碛。长江中下游:金口水道铁板洲北汊、巴河口、骨排洲、永

和洲。

(六)交通管制情况

4月份,我局根据辖区水位上升的实际,我局参考重点水道实际航

道尺度,对船舶装载吃水进行控制。

三、水工动态

(一)码头施工

重庆冯家湾化工码头、重庆李渡水域钻探、重庆莲花背取水口施工、重庆五举沱码头施工、重庆姜文沱理文纸厂修码头、城陵矶松阳湖

港池疏浚作业、黄石武穴水道石油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地质勘探水

上钻探工程、九江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钻探、九江同方江新造

船有限公司码头施工、芜湖安徽东盾木业木材码头构件水上安装、

马鞍山长江港口公司码头工程施工作业、马鞍山天顺港口有限责任

公司人头矶码头施工作业、安徽无为焦炭联产甲醇项目厂区吹填采

砂工程施工作业、芜湖港朱家桥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施工作业。(二)桥梁施工

辖区共有十三座桥梁进行施工,其中桥墩施工作业的有:观音岩长

江大桥、重庆鱼嘴长江大桥、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砼块浇筑、高梁

背沪蓉高速公路长江大桥砼块浇筑、荆州长江大桥三八洲桥34号-

40号墩非设计通航桥孔桥墩防撞装置施工作业、荆岳大桥桥墩施工

业、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5#墩施工作业等七处。桥梁、桥面施工作

业的有:宜昌宜万铁路长江大桥桥面施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

江大桥正桥桥面施工、鱼洞长江大桥主梁砼块浇筑、重庆朝天门长

江大桥钢梁吊装、重庆长寿大桥主梁砼块施工、乌江二桥桥面浇灌

等六处。

(三)航道疏浚与整治

长江中游瓦口子水道右岸航道整治控导工程、长江下游武穴水道整

治工程、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施工作业。

四、航行安全注意事项

5月份,长江中下游随着水位上涨,进入中洪水位交替期,雷暴天气增加,碰撞事故险情多发,各船舶应注意:

(一)及时收集水情、气象信息,密切关注水位、天气及通航环境

的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航行安全措施,遇恶劣天气时,立即就

近选择安全地点锚泊。

(二)严格按照内河避碰规则和船舶定线制的各项安全规定航行,

规范船舶航路,杜绝冒雾航行、违反《分道航行规则》的行为发生。(三)加强与过往船舶联系,相互通报掌握的水位、航道、气象安

全信息,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海事部门。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风雨十二载不断超越自我-2019年文档资料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风雨十二载不断超越自我 长江,一条横亘东西、气势磅礴的东方巨龙,一条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母亲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和骄傲。千百年来,她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她用她那坚韧的脊梁托起古老的中华民族,她用她那一往无前的气势鼓舞着前赴后继的人们…… 这种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母亲河精神在一代一代长江航道人的血脉里流淌着,他们设标点灯、战滩斗水,把光荣与梦想汇入滚滚向前的洪流,多少年来从不曾停歇。当长江上涌来改革的浪潮,长江航道人带着这种精神从江走向了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从43万元破茧 1997年,在交通部的正确决策下,当时的长江航道正在进行着一次重大改革。为弥补国家事业经费的不足,原武汉航道分局实行疏养分管,分别成立了长江武汉航道局和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从挂牌那天起,就意味着从此将告别“皇粮”,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管理道路,通过经营创收来求得生存和发展。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成立的第二年,就遭遇到长江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再加上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这对刚刚成立的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翻开账本,账面上的流动现金只有43万,连发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 长江武汉航道

工程局局长周祥恕对刚分家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为了稳定人心,让职工了解面临的严竣形势,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局情教育”活动,号召大家同舟共济渡难关。 逆境,会使强者更坚定。面对困难的市场环境,开局一代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了“疲软也是机遇”的思路,喊出了“利用时机,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口号。周祥恕局长说,“虽然洪水使疏浚市场一片萧条,但洪水过后,国家必定会加大对长 江的治理力度,现在正是我们练好内功的好时机。”带着这种想法,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即使是只发80%的工资,也没有放松修船的步伐。 果然,洪水一过,国家加大了长江堤防建设的投入,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的施工船舶全线出击,一举拿下了湖南临湘江南垸和九江大堤两项填塘淤背工程,8千多万元的产值一下缓解了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的经济窘境。 在随后的改革发展历程中,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这艘航船,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扬帆破浪,走出了一条壮丽的跋涉航程。12年来,全局固定资产由1.55亿元增加到11.5亿元,年生产产值由5000多万元提高到14亿元,合同签约额从不足亿元上升到20亿元。伴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一个新生的企业正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拥有各类工程船舶40余艘,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能够承接各种工况条

(新)江苏海事局关于规范长江江苏段船舶追越行为的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关于规范长江江苏段船舶追越行为的通告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范长江江苏段船舶追越行为,防止船舶实施追越行为时发生碰撞事故,维护良好的水上交通秩序,切实保障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规范长江江苏段船舶追越行为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船舶在实施追越前应开展风险评估 (一)长江江苏段定线制水域通航分道和推荐航路的宽度一般为200米,船舶实施追越时,追越船与被追越船之间的安全横距会因通航水域宽度而受到限制。 (二)航行于长江江苏段定线制水域内的船舶种类多、吨位差别大、船员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船舶在追越过程中,会产生人为不安全因素。 (三)泰州大桥以上水域未设置小型船舶下行推荐航路,大小型船舶下行均航行于下行通航分道内,可供追越船使用的水域明显不足。 (四)在追越过程中,若两船同向行驶其横距小于两船船宽之和时易产生船吸现象;当两船速度快、横距小、并行相持时间长、相对速度变小时,船吸现象更加明显。 (五)追越船在尾随时,可能因被追越船或前方突发情况而形成碰撞危险。 (六)当追越船未完全驶过让清被追越船时,仍有可能形成紧迫局面或发生碰撞事故;强行追越,则发生碰撞危险机率增大。 二、船舶实施追越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水域宽阔、航道顺直。 (二)环境良好、无碍他船。 (三)前船同意、动作协调。 三、禁止船舶追越的航段 (一)桥区水域(无障碍桥墩除外)。 (二)福姜沙北水道FB#4至FB#7浮。 (三)交通管制区域。 以下航段适用于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3000载重吨及以上船队: (四) 尹公洲航段(长江#99-#101浮、长江#103-#105-1浮); (五) 渡运水域; (六)福姜沙南水道及福姜沙南水道上下口(长江#44浮至长江#59浮)。 四、避免船舶追越的航段 (一)龙门口水域(长江#112浮-长江#114浮)。 (二)六圩河口水域。 (三)嘶马弯曲航段(长江#90浮至长江#92-1浮)。 (四)福姜沙北水道上下口。 (五)南通天生港下口水域(长江#29浮至长江#31浮)。 (六)通航环境受限制或复杂的其它水域(如大型水工工程施工水域、危化品码头密集区或其它专用航道)。 五、船舶实施追越时的责任与义务 (一)追越船的责任 1、在可以追越的航道中,追越前应主动与被追越船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取得被追越船同意后方可追越。 2、泰州大桥以上航段下行追越小型船舶时,应主动发出追越信息,不应妨碍小型船舶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一(航道和功能水域)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一(航道和功能水域) 长江海事局管辖长江干线水域范围自重庆界盘石至马鞍山慈湖河口,自西向东横跨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一市,全长约2100千米,管辖水域内航道、水文、气象特点复杂多变,水域功能利用呈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图2.1-1 长江干线流域示意图 (一)航道 按照1998年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内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批复》,长江干线航道技术等级划分如下:水富至宜宾为Ⅴ级航道;宜宾—重庆(羊角滩)为Ⅲ级航道,全长384千米;重庆(羊角滩)—城陵矶为Ⅱ级航道,全长1000千米;城陵矶—武汉为Ⅱ级航道,全长228.5千米,可常年通航3000吨级海船;武汉—铜陵为Ⅰ级航道,全长497.5千米,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海轮;铜陵—南京为Ⅰ级航道,全长210千米,可常年通航10000吨级海轮;南京—石洞口为Ⅰ级航道,全长322.6千米,可常年通航50000吨级海轮;石洞口—吴淞口为Ⅰ级航道,全长14.4千米,可常年通航100000吨级海轮。 根据长江航道自然环境特点,长江干流航道习惯上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宜昌以上为上游航段,宜昌至武汉为中游航段,武汉以下为下游航段。 1、上游航段:自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的相继修建后,长江上游航段通航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其通航特点,可分为自然河段、回水变动区、常年库区、两坝间河段等四段。 (1)川江自然河段:重庆至界石盘为川江自然河段。航道曲窄,岸线极不规则,河床纵剖面陡峻,河床起伏不平,纵向呈深潭与浅槽相间,地势坡度大,平均坡降为0.18‰,河床主要为岩石或卵石组成,间有少量淤沙河段,河道岸线均较稳定少变,但深度差异很大,该河段碍航滩险多,急、弯、浅、险并存,航行条件较差。枯水期该航段总体航宽大体在100米至200米之间,最窄处航宽仅60米。洪水期河道展宽段较多,一般河床为500—800米。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2.7米,洪水期航道维护水深3.0米。

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试行)

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航道维护尺度管理,提高航道维护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船舶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长江干线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标准、规范、规定,结合长江航道局(以下简称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管辖的长江干线宜宾合江门至南京新生圩段公用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工作。 专用航道应根据有关单位实际需求确定维护尺度及维护方式,并经局审批。 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由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制定。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三条长江航道局负责航道维护尺度的计划编制下达、信息公布、尺度研究、管理规定制定、督促检查、组织考核等工作。 航道维护尺度管理遵循归口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 局航标处为航道维护尺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航道维

护尺度计划编制下达、尺度研究、尺度考核;负责年度、月度、周航道维护尺度审核;负责航道探测、航标调整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局航道运行处负责年度、月度、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公布;负责汇总实测和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并参与审核;负责实际航道维护尺度通告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疏浚养护处负责航道维护性疏浚及应急疏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保障航道计划维护尺度足够; 测绘信息处负责航道维护性测量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保障水位和测量数据的及时准确。 第四条区域航道局负责辖区航道维护尺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尺度检查、航标调整、尺度报告、实际航道维护尺度通告等工作,组织或参与组织辖区的航道维护性疏浚工作。 第三章航道维护尺度确定与公布 第五条局航标处根据航道变化情况,研究提出年度(月度)航道尺度计划,报上级批准后下达。 区域航道局根据本周探测航道尺度,结合对水情和航道变化情况的分析研判,确定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 第六条航道维护尺度公布内容包括年度水深计划、月度水深计划及调整、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实际航道维护尺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创建平安工地活动交流材料

编者按:长江宜昌航道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在示范工程中得以体现。 多措并举促平安精细管理创示范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航务管理局确定的两个长航系统“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示范工程之一。作为施工单位,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为契机,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企业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安全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使“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境内,由皖河口至钱江嘴,全长21.5km,水道左岸位于安庆市,右岸位于池州市,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安庆水道主航道布置于左汊,浅区位于左汊进口,航道条件常受汊道变化和洲滩冲淤的影响。该水道地处皖南长江流域,地势平缓,大风大雾天气多,现场施工点多线长、作业面分散,人员、设备、材料进出均需穿越左汊主航道,施工与通航矛盾比较突出。 一、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为开展好“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工程施工项目部秉承“统筹规划、协调统一、综合管理”的方针,形成了以质量监督机构

为指导,建设单位具体组织,施工单位积极实施,设计、监理单位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项目部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平安工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领导机构。项目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级责任人,把全体管理人员都科学组织在安全目标体系内,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签订”的原则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根据岗位的不同交纳不同数额的风险抵押金。 项目部分别与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长江公安局安庆分局及劳务分包队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消防安全责任书》和《安全生产协议书》,与工地新进职工签订了《全员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通过安全目标管理,充分的调动了每一个人的力量,增强了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职工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二、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实现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项目部以创建安全生产“四化建设”为根本,把提高本质安全管理水平作为创建“平安工地”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防控制度和安全生产救援制度的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介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091091 叶爱民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程简介:1998年开始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历时13年,耗资157.6亿元人民币,打造出了一条长达92.2公里,底宽350米到400米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它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运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治理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打通了长江口通航的瓶颈,让长江航运网络与国际海运网路对接,真正实现了江海直达。 一、长江口治理的背景 航运的兴衰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开封在北宋时期,由于航运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中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汴河航运所造就的这座繁华都市,当时的汴京开封,人口已达到1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应该说,开封的历史与河流航道息息相关,开封的兴盛是得益于汴河水运的通畅,而开封的衰败则要归罪于汴河水运航道的淤塞,由于汴河航道被堵塞,开封逐渐衰落了,昔日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尽管今天的开封市人口已达到500万之多,但地位早已远逊当年。 航道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国家才能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的70%都集中在沿海200公里的范围之内,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无论是物质交流,人员交流还是信息的占有,大部分仍然是依靠航运来完成的,航运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关进因素。 我国的上海曾被誉为是世界上的第一大港,它和鹿特丹有着相似的经历,经历海陆变迁,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在南宋末年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贸易港口,19世纪后期,上海的航线也辐射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各国,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4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七大港,并且跃居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航运、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然而时至20世纪80年代,上海在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其航运发展已明显滞后,“上海上海,有江无海”,这句在当时已流传多年的俗语,生动反映了当时上海航运发展的桎梏。 反观长江,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他穿越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地区,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一条运输大通道,长江干流的通航里程长达2838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就如同中华大地的血脉,滋养着华夏大地的万物兴荣,它肩负着沟通中国内地与沿海,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