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摘要: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自由,通过对他作品的分析,来看他如果对技术的运用,对场所的尊敬和对自然的结合。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技术场所自然 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建筑大师,从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到关西国际机场,芝贝欧文化中心,波茨坦广场,热那亚地铁,以及豪华体育场,他的作品种类的繁多,设计风格的多样,涉足领域的广阔,无不体现出他的自由和活力。 伦佐·皮亚诺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建筑师, 他的作品强烈地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纪的不朽之作。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 南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亚岛的努美阿芝贝欧文化中心, 以及皮亚诺目前的办公室位于热那亚附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实验室, ,使得皮亚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些作品反映了技术、传统和自然三者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和非凡的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细部的精细把握、对场所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真正的自然化建筑的不断追求使其成为高技派建筑的领军人物。他以时代与场所、技术与自然为主题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对我们这个世界正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一、以技术把握时代特性 当普利茨凯奖的评委们称赞皮亚诺的作品是“特有的将艺术、建筑与工程相融合”时, 他认为不仅是“工程”、更是“构造’。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 皮亚诺出生于热那亚一个建筑商的家庭, 毕业于米兰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在学期间就参与父亲的工作, 并受到多位注重实践的建筑师的影响。他的成长伴随着在构造中获得的愉悦。长期以来对构造方式的关注使皮亚诺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性思维” , 即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 捕捉结构、构造和设备技术与建筑功能、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 寻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将一业技术及高度复杂的“软技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一了两点, 其一,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皮亚诺认为, “新技术使人群间和文化间的联系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对于当代表现形式的探索, 不能与技术革新相分离, 也许这才是我们时代文明的显著特色和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建筑师应该使用时代赋予他们的工具, 拒绝使用当代材料完全

伦佐皮亚诺读后感

读《伦佐﹒皮亚诺》有感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有成就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不朽之作。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美国休斯顿的曼尼尔博物馆、南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亚岛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皮亚诺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名字。 了解了他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时代与场所、技术与自然为主题的建筑设计理念,他推崇技术与艺术结合,对材料有极高的悟性。他的作品更是以表现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技术模式”为其主要特征。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他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生态环境。 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他提出的所谓的“技术模式”的概念是从技术的多重属性的角度加以界定的,是经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分析与论证进行合理的整合,是分层次而且尽量客观的阐述。并能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造性的利用与发展。是“适用技术”及“全面技术”观的综合体现。即“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寻求具体的整合途径,对多种技术加以综合利用、继承、改进、创新”。 皮亚诺的技术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属性: 1、是从自然属性出发,皮亚诺着眼于生态人居环境的创造,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有效的利用能源,美化城市环境,使建筑能够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 2、是阐释文化属性的一面,皮亚诺注重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还有和当地文化背景的结合。 3、是从艺术属性出发,以多种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艺术形式,具有比以往任何传统建筑更大的可塑性,为建筑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余地。 面对当今建筑形式趋同的现象,皮亚诺在技术上的应用上独具特色,结合了生态的、人文的、地域的、经济的等诸多观点,建构了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整合的技术模式。 皮亚诺一直在试验和探索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潮流中探索到现代建筑与历史传统、场所环境之间的连接因素以及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的方法。皮亚诺在探索期间为此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一种全面技术模式的创作理念。 皮亚诺的全面技术模式及理念的形成的四个探索时期: 1、对原型化技术的探索时期:主要是对轻质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的探索,他主要致力于轻质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体现“自由化”的思想,追求“轻巧、透明、自由”的建筑思想和创作理念。 1966年罗马的一家硫磺提取工厂是皮亚诺设计的第一个项目,他将研究的轻质结构应用其中。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第9卷 第2期 2007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   Vol .9No .2Mar .,2007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陈苏柳(1980-),女,吉林吉林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刘松茯(195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生 导师,教授,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饶望(1977-),男,吉林吉林人,建筑设计师,从事建筑设计研究;樊璇(1978-),女,湖北武汉人,城市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伦佐?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陈苏柳1 ,刘松茯1 ,饶 望1 ,樊 璇 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518034) 摘 要:生态的技术观是伦佐?皮亚诺的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他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将绿色植物、光、声、空气等生态的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和环境之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形态和内容。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自然;技术;植物;无形元素 中图分类号:Tu -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1971(2007)02-0001-06 “上帝、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 做了大量的精确计算。我们人类用到的结构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剪力、合力、轴力、刚度比、拉应力等…)以及形态,统统都是从大自然、上帝那里偷偷旁听来的。”[1] 伦佐?皮亚诺善于从自然中挖掘各种技术,并把这些自然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创作当中。他认为:“建筑是建立在真正自然之上的第二自然,应该重视建筑的可持续性。谈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就意味着建筑师们应该理解自然,把握好生态的技术观,并且重视空间中无形元素的技术处理以及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他不断地探索多种多样的技术,从建筑空间、建筑形态到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去创新技术,进而将技术的研究投入到建筑的动态过程之中。在设计中,他也时刻不忘记把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移植到建筑之中,体现其生态的技术思想,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一、建筑中植物要素的交融互动 生态环境的建立是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生态环境中,植物的加入,使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犹如加入到了“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1] 的协奏当中。建筑与植物的交融式设计,贯穿的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思想,只要采用的技术手段适宜,就可以达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效果。在伦佐?皮亚诺几十年来的设计中,植物一直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作要素,“外部景观化,内部植被化” 被作为其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第一,植物在建筑入口周围的运用,形成了伦佐?皮亚诺突出建筑入口的典型手法,并为人们提供了可伸展的而又令人愉快的入口景观与流线。1981年,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完成的位于美国休斯顿市的曼尼尔收藏艺术馆(The Menil Collecti on )设计之中,植物的加入使其自然平静、 清爽宜人,而又与场地环境有机协调。伦佐?皮亚诺在场地内大范围地布置了与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树木,其中有一些树木被设置在柱廊内,以躲避夏日的炎热和冬季的严寒。而另一些则引导着人流走向位于树木丛中的艺术馆的主入口。这样一来,树木及它们在门廊处形成的轴线一同成为强调建筑主入口的重要元素。这里的树木被修剪成各种形态,高低错落,在建筑物前形成了一种雕塑式的丛林景观。它们没有全部躲避在天棚的遮荫下,而是作为伴随人们路程中可观赏的景色而存在着(见图1,图2)。 图1 曼尼尔艺术馆———顶棚板的设计 与周围植物的有机结合

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A view of Centre George Pompid A view of Centre George Pompid

Aerial View of the Kansai Air The 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简介: 1937年9月14日,伦佐·皮亚诺出生在热那亚一个建筑商家庭。1964年他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校。1964年—1970年间主要在米兰从事建筑设计。 1970年起他开始了与里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s)的合作,成立了皮亚诺·罗杰斯(Piano & Rogers)设计事务所,并成功的完成了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这是皮亚诺建筑设计的第一成熟期,也是他第一风格的顶点和终结。与此同时,他开始了与彼德·雷斯(Peter Rice)的合作,1977年,成立了称为皮亚诺·雷斯(Piano & Rice)设计事务所。1980年以后,他的事务所改称为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并在巴黎和热那亚设立常驻办公机构。1998年,皮亚诺荣获普利兹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工作涉及到人文学科以及现代技术的大部分领域。他的建筑思想严谨又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大胆创新又勇于突破。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实现与先辈大师诸如达·芬奇、米开朗杰罗同样深远的理想——人、建筑与环境完美的统一。并以热诚的态度关注着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本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这种敏感,可以说来自于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来自于天性和勤奋。他没有继承父辈们所从事的家族事业,而是意无反顾地投身于他所热爱的建筑设计工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事业却实现了他家族长久以来无法实现的梦想。 皮亚诺十分重视各种技能的发挥,不仅仅是徒手制图技能,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他重视实际动手的模型制作能力。而他工作室中的模型车间更是集中体现其重视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实际作法。 从业三十余载的皮亚诺,就是这样孜孜不倦,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建筑设计事业中,并在不断继承、不断打破传统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发明、创新、突破始终是他向空间“维度”探索的法宝,在梅尼博物馆的设计中,他以单纯的形式唯美的比例,将建筑的美回复到功能主义的设计理想中,并发明了可以让阳光永驻的太阳能采光装置,将非物质的成分例如阳光引进建筑之中,并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在蓬皮杜中心的建造过程中,他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钢索结构部件,在这种部件被全法国的钢铁公司公宣部为无法实现后,而他仍然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设计,最终

轻飘飘的建筑——伦佐·皮亚诺的建筑世界

轻飘飘的建筑——伦佐·皮亚诺的建筑世界 IBM的主管们疑虑重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极具创造性的巴黎办公室模型看起来是如此不堪一击。毕竟,它是作为公司新的巡回展示厅的建筑模型,而不是马戏团帐篷。幸好,皮亚诺对此早有准备。像一个快乐的嬉皮士,蓝色的眼睛在金属镜架后面闪烁着光芒,这位黑胡子建筑师将模型放在地板上,然后拿出一把长柄大锤,朝它重重地一击。模型纹丝不动。第二天,皮亚诺接到他所设计的展示厅已被通过的消息。 那是1983年的春天,这位热那亚建筑师45岁,正是喧哗与骚动的年龄。现在,16年过去了,皮亚诺沉静了许多,却依然倔强。他是1998年建筑业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奖的获奖者,但他很少借用这种戏剧性的场面来证明自己。

最近,这位建筑师又在他坐落在意大利海滨的Punt Nave工作室里主持了一次盛会。主顾、建筑师、工程师以及施工员们都集中在这儿,讨论悉尼一幢38层的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这幢大楼将被包在一张巨大而透明的“帆”中。这一极富戏剧效果的新颖设计具有双重意图:享受来自海湾的微风,同时回荡2600英尺以外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帆状屋顶所发出的美妙音乐。这就是典型的皮亚诺风格:一个高妙的建筑作品应该去完成而非抢占既存天空的自然之美。 世界性的声誉 1977年,皮亚诺与他的英国搭档理查德·罗格斯以乔治·蓬皮杜中心震惊了整个建筑界,这座高科技戏仿品矗立于巴黎18世纪时的市中心。自那以后,皮亚诺处处显得与众不同。活泼靓丽、五彩缤纷的通道,加上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上下五层、占地近百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包括专门收藏现代艺术的博物馆、临时展厅、电影院、音乐厅、多媒体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壮观的观景屋顶。每天25万游人使蓬皮杜中心立即成了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的建筑物。为了迎接新的千年,它作了全面整修和彻底翻新。 在皮亚诺的监理下,洞穴般的入口大厅代之以新的咖啡厅和新闻中心,图书馆入口的候书长廊被缩短,顶楼简陋的饭馆被装修成别具一格的全方位服务餐厅。中心于千年盛典之际重新开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