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证员审查职责探索

公证员审查职责探索

公证员审查职责探索提问内容:公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审查、出具公证书三个基本环节。公证审查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环节①。审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证文书的质量、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公证职能作用的发挥。可以说审查工作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抓好公证审查,对公证工作意义重大。明确公证员的审查职责,有利于公证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职业风险防控水平,维护公证公信力。本文旨在从审查事项和审查程度两个角度探讨公证员审查职责的问题。
所谓公证审查是指公证机构在受理公证申请后,制作公证书以前,在收集有关证据的基础上,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核实的活动②。公证审查主要集中在审查阶段,但公证员的审查职责却并不仅仅局限在公证程序中的某个阶段,审查工作事实上贯穿于整个公证程序之中。
公证员的审查职责主要由审查事项与审查程度两个要素决定。根据公证事项审查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公证审查区分为公证型事项审查和认证型事项审查③。而根据审查程度的不同,又可以把审查分为实质性审查和形式性审查。作上述两种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明确审查职责。
公证审查可以根据公证事项审查内容的不同,分为公证型事项审查和认证型事项审查两类。认证型事项主要对待证事项的客观实在性或者真实性进行审查确认,而公证型审查的主要任务则在于核实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法规定的公证证明对象有三项,分别是:(一)民事法律行为;(二)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三)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大部分民事法律行为公证的审查属于公证型事项审查,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和部分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审查属于认证型事项审查。
概括起来,任何类型的公证都必须审查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项:(一)当事人的身份真实;(二)当事人与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三)当事人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认证型事项特有的审查内容包括两项:(一)申请公证的事实、文书的内容和形式;(二)事实、文书的存在形式。公证型事项特有的审查内容也包含两项:(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二)申请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和形式。
只有审查事项,公证员的审查义务还是无法界定。对这些审查内容,究竟审查到什么程度才是履行了审查职责呢?
解决审查程度的问题需要引入实质性审查和形式性审查的概念。
所谓实质性审查是指对需要审查事项的内容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形式性审查只对形式

要件进行审查,对内容的真实性不作涉及。
大陆法系国家对公证审查向来有实质审查的传统,典型的如法国,采用的就是实质审查制,在对有关的事项进行形式审查的基础上,还要就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和公证事项内容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公证员需要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所作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英美法系国家采用的多为形式审查制,如美国,其公证人的业务范围主要是认证事务④。申请公证的当事人被推定为是善意的,提供的证明材料和公证事项内容均是真实的,公证审查的范围限于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意思表达的真实性,对当事人提交的文件和所作的陈述的真实性不作任何审查⑤。当事人提供假证要承担丧失个人信誉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形式审查制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较轻,办证较为迅捷,但证明的内容限于签名行为的真实,实质审查制中当事人要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办证周期较长,但公证证明对象的可信度更高。形式审查制和实质审查制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我国的公证审查并不像法国和美国那样,可以简单归纳为形式审查制或者实质审查制。我们认为审查制度本身不是目的,仅是方法和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当事人和社会服务,更好的维护好公证员和公证机构的合法权益。所以,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对审查内容的具体分析来确定是适用形式性审查还是实质性审查。对不同的审查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审查,更有利于审查制度作用的发挥,从而有利于公证职能作用的发挥。
除了《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中的基本规定之外,司法部和中国公证协会分别对部分公证事项制定了具体的细则和指导意见,内容涉及遗嘱公证、开奖公证、证据保全公证、房屋委托书公证、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及出具执行证书等方面。对这些公证事项的审查义务已有较为清楚的规定,公证员办理这些公证,可以直接参照有关规定。
在我国,公证员进行公证大部分是实质审查,只有少部分是进行形式审查⑥。对公证法律制度没有直接规定的情况,确定是进行形式性审查还是实质性审查,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当事人申办公证的目的和用途;其二,客观现实情况。试举几个例子具体来分析。
比如房屋委托书公证,同样一份委托书,当事人可以申请办理签名、印鉴属实证明书公证,也可以申办委托书公证。前一种属于认证型事项公证,无需特别审查委托行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而后一种则属于公证型事项的范畴,需要对委托人委托行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进行

审查,并根据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⑦,对处分房屋的当事人的处分权进行实质性审查。在申请受理阶段做好公证事项的定性工作,对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同样的申请内容,根据当事人办证目的与用途的不同,审查的内容和审查的程度可能就不一样。
再如未婚保证书公证,事实上我们很难审查当事人真实的婚姻状况。依据有关婚姻制度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只需要到当事人一方的户籍所在地即可。在目前婚姻信息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的情况下,仅凭一张婚姻登记机构的婚姻状况证明,不能绝对反映出当事人的真实情况。既然确认不了当事人的婚姻状况,对于保证书的内容又怎么能谈得上核实其真实性呢?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又应当如何核实呢?所以,未婚保证书公证的审查应当被定性为认证型事项审查,并且对未婚保证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形式性审查。公证员仅对当事人在保证书上的签名和签署日期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并负责,保证书的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不在审查范围之内,只要没有明显的违法和虚假之处,形式上合法了就可以认为已经尽到了审查义务。
相对人要求当事人提供经过公证的保证书(声明书、承诺书情况类似),往往是因为存在无法查明事实或者查明事实的成本过高等的客观情况,当事人提供不了充分的证明材料证明文书所反映的内容,相对人对有关情况也无法确认。对这样的公证申请,公证员要完全查清事实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公证机构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和提交的材料只有核实权,举证责任是由当事人承担的,公证机构没有调查权,在当事人本身无法提供证明材料的情况下,公证机构要进行全面审查是不可能的。对此类公证,客观上也只能证明在文书上的签名是当事人的亲笔签名,也就是说把其作为认证型事项来办理公证,并且对待证文书进行形式性审查。
审查义务的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公证事项有不同的审查内容,具体的情况不同审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确定公证员的审查职责,需要结合制度、理论和实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从理论上来说,对认证型事项公证,公证员对当事人意思表示没有审查义务,对仅需形式性审查的内容,公证员没有审查其实质性的责任。无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与否,公证所涉事项的内容真实与否,都不影响公证效力。但是在实务中,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状况,公证机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国家公证机关存在,社会上有关人员对公证机构的依赖度较高,但公民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总体上还不太高,对公

证的效力并不能准确把握。如果直接按照法理来处理,不对有关事项的内容作任何审查,可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给相对人造成损失,不利于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并间接损害公证公信力。法律知识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让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不同公证事项证明内容的区别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我们公证人应当承担起法律服务者的社会责任,即使没有法定的审查义务,也应当在当事人配合、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多审查一些,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与客观事实相一致。

① 安华、江晓亮主编:《公证操作实务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137页。
②③ 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编:《公证程序规则释义》,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8-69页。
④ 王公义等著:《中国公证制度改革研究及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258页。
⑤⑥ 叶青、黄群主编:《中国公证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⑦ 参见《办理房屋委托书公证的指导意见》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处分房屋的,以查阅房屋登记簿的方式核实委托人提交的房屋权属凭证是否属实,以及该房屋有无被抵押、查封、扣押等限制处分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