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_杨圣敏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_杨圣敏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_杨圣敏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_杨圣敏

DOI:10.15970/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 k i.1005-8575.1998.01.00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总第116期)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杨圣敏

一般来说,民族学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田野调查,而其它来源的资料,也应尽量地加以搜集和利用。这些其它来源的资料,往往可以作为我们在田野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背景、注解和渊源。在这些资料中,历史文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民族学中的历史文献研究法:一,为什么要利用历史文献,即历史文献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二,如何利用历史文献。

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异同

对历史文献的利用与研究主要是历史学的任务,因此,要介绍历史文献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首先就要说明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关系,特别是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民族学研究的意义。

民族学与历史学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上互相交叉,互相借用,以至于这两个学科在很多方面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线。因此,为了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两个学科的定义。

历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历史的。什么是历史呢?白寿彝先生说:“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①。而客观世界又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两部分。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历史学,就是以人类历史即人类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梁启超先生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②。

总之,历史学就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这种研究的结果,来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类在几百万年以前就已产生了,人类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因此,人类和人类社会已有了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历史学主要研究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也就是距今至多7千年左右的历史。在此以前的人类社会,主要是考古学研究的范畴,在此以前人类本身体质的进化,则由体质人类学进行研究。

至于民族学的定义,就不如历史学那么清晰明了。在国际上,主要有欧洲大陆、英美和前苏联三种不同的划分法。如今,中国的民族学界基本将其定义为与英、美学界相近的文化人类学。因此,以下我们就引述几位美国学者对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定义的阐释。

戴维·C·曼德尔鲍姆先生称:“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人类集团之间行为上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异同,描述各种文化的特点和他们特有的稳定、变迁和发展的过程。”③

C·恩伯和M·恩伯两位先生称:“民族学所关心的是婚俗、亲属关系、政治经济体系、宗教、民间艺术和音乐等思维或行为模式,以及在当代各种不同社会这些模式有些什么不同。民族学家还研究文化动态,即各种文化是怎样发展变化的。”④

可见,民族学主要是研究当代的不同民族、集团或社区的文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从时间上看,民族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和说明当代的人类社会,而历史学的重点则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尽管这两者在时间上也有重叠之处,如历史学也研究近代和现代史,但在时间上重叠的部分,双方的着眼点也不相同。历史学把研究的这段时间作为整个历史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过程来看,着眼于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它总是从纵向去看事物。而民族学主要是分析当代的某一种文化的特点和意义,主要是横向地将其与其它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横向的比较来找出其特点,并且主要着眼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民族学是研究各种文化类型的。或者说,它主要研究各种社会中一般的或共享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主要体现于“平民的文化”,即平民的生活。因为正是各民族、社区的这种民间的、日常的生产、生活的特点,代表了它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类型。每个社会都有其理想的文化模式,然而,理想的文化模式并不是总与其实际的文化模式相一致。因此,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具有生活性和平民性,它主要研究的是非官方文化、非主流文化、非书面文化。

例如,我们要研究美国文化的特点,就主要去调查了解普通的工人、农民、商人和市民等各种普通职业的人,而不是总统、州长和议员。

历史研究则相反,它的着眼点是大人物和大事件。即对历史发展起明显的、重要作用的人物和事件,如政治家、将军、英雄等各类代表人物和政治制度、战争等重大事件。

在研究的方法上,双方的区别主要在于,民族学是“读社会”,而历史学则是“读文献”。

因为从时间范围上说,历史学主要着眼于人类社会的过去,这些材料主要存在于各种历史文献之中,所以历史学家主要是通过读文献进行研究。而民族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当代社会,活的人和事。因此主要通过实地的调查来搜集资料,民族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读社会”。

2、初民社会与现代社会

最初,民族学研究的仅仅是那些无文献的民族和社会,当时西方的民族学家们称之为“初民社会”。以后,研究的对象也包括了有文献的民族和社会,西方民族学家称之为“文明社会”或“现代社会”。而且现在已逐渐以现代社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民族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这个学科是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的殖民活动而产生的。自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方所谓“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大规模地向亚、非、美洲开拓殖民地。

出于经商、传教和政治上征服的目的,来到殖民地的商人、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就开始认真地观察并记录当地土著民族的生产、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等情况。这些情况还被写成报告送回欧洲本国的教会领袖,商业公司和政府。

大量这类报告的积累,就为民族学的产生准备了丰富的资料。为什么这些欧洲以外的土著民族会有各种不同的文化习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专门从事这些报告和这些民族的研究的欧洲学者们,就于19世纪中叶创立了民族学。

杨圣敏: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与欧洲相比,这些殖民地的土著民族大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很多尚处于原始社会或初级阶级社会,于是就被欧洲人称为“初民社会”。这些“初民社会”的民族大多既无文字,更无自己的文献。于是对他们的了解和研究,就只有依靠直接或间接的实地调查。以研究这些无文献记载的“初民社会”为目标,以实地调查为主要手段,就成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标志和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在政治上相继独立,在经济和文化上也得到很大发展。于是,原来以殖民地的“初民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族学,就面临由此而产生的危机。如列维·斯特劳斯所称:“由于心理上和道德上的原因,第三世界的理论是敌视西方人类学的。”⑤于是,西方的学者们就不得不扩大其研究的范围,逐渐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现代的民族和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本身也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也就是说,民族学的研究重点从无文字的社会扩大到了有文字的社会。

在此以前,一些西方学者曾把人类文化分为两个范畴:无文字的各族文化和有文字的各族文化。认为民族学研究前一种文化,而研究后一种文化的属于历史科学。⑥现在,当民族学的研究重点也转向了有文字的民族文化以后,它与历史学是合二而一了呢?还是仍然有所区别?我们的回答是,他们仍然是不同的两个学科。

尽管这些有文字的民族有丰富的当代和历史文献,但这些文献中却缺少对普通人和普通事物的详细记述。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是“平民的”文化。对平民文化的深入了解,也仍然需要,而且必须主要依靠实地的调查。研究对象的扩大和转移并没有降低民族学作为一个单独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也没有改变它以实地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特点。但是,却使它与历史学,特别是与历史文献有了更密切的关系。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有历史的。对于任何一种当代文化现象的研究和解释都离不开历史的背景。当民族学家研究那些无文字也无历史文献的民族时,只能依靠实地调查。而当我们研究有历史文献的民族时,这些历史文献自然就成了我们研究和分析当代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材料。毋庸置疑,当民族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有文献的民族以后,相关的历史文献就成了民族学家们必须加以搜集利用的材料。否则,我们对现实的分析,就会缺少历史的深度,从而往往不能正确地阐释其意义和该文化的连续发展过程。

3、民族学中的历史主义

当历史文献的搜集和利用在民族学的研究中日益显出其重要性以后,一部分民族学家特别重视并强调历史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他们的观点被称为民族学中的历史主义。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将有关民族或社区的历史的研究提高到极重要的地位,并明确地将这种研究划归民族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强调历史重要性的民族学家们,由于世界观的歧异,对民族学中的历史研究又有不同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以博厄斯(1858—1942)为首的历史学派和前苏联的苏维埃学派。

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近代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人类学研究的三大目的和任务是:重建人类历史;提示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探讨变迁的动力。⑧

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出发,博厄斯主张用历史的方法取代比较法。可见,从民族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上,他都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

但是,博厄斯又提出了“历史特殊论”,这就使他的历史主义走上了偏路。历史特殊论认为:每个文化集团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进程,否认人类历史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否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不同民族和集团的历史有相似的进程。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动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横向的历史文化的传播,即不同民族、集团、社区之间的横向的相互影响,不同意人类历史有纵向性的由低级向高级的普遍的进化规律。他重视历史对当代民族文化形成中的作用,但他认为各个民族文化的不同特点,是因为他们有完全彼此不同的,无共同的规律的历史。是每个民族历史的特殊,造成了今日文化的特殊。因此,他是孤立地研究每个民族的历史。

前苏联的苏维埃学派,对历史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美国的历史学派。

苏维埃学派重视各个民族的族源和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并明确原始社会史属于历史学范畴,不同意将原始社会史划归非历史或史前史的说法。

苏维埃学派对美国功能学派和美国的心理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它们是反历史主义的。苏维埃学派还提出“历史民族区”的概念,他们将世界划分为16个大的历史民族区,每一个历史民族区内的各族居民有相似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总之,由于对历史的重视,苏维埃学派认为民族学是历史学的一部分,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反,在美国和中国的人类学界,有很多人将民族史的研究归入民族学的范畴,将以书面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族史学家也称为民族学家。这种提法,尽管与苏维埃学派的提法不同,但同样是非常重视对历史文献的利用与研究。我们可以将他们通称之为民族学中的历史主义或历史学派。

4、中国民族学界重视历史

中国的民族学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于它是以研究中国社会为主,于是其研究方法和角度,就带有所研究的社会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中国的民族学研究重视历史,重视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利用。在对当代的社会和文化进行阐释时,重视从历史传统和历史文献中探讨这些事物的渊源和本质。

中国民族学界重视历史的传统,是由以下的几个原因造成的:

(1)中国的历史悠久,而且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以来连续发展,从未中断。因此,当代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文化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2)中国的历史文献,数量极多,内容丰富。由于汉族文化传统对史学的推崇,致使中国古代,“史外无学”⑨。举凡有关人类社会的各种记录,天文、历法、地理、民族、官制、典故、乐律、刑法、风俗等,无不丛纳于史书中,只是到了近现代,各学科才逐渐从史学中独立出来。因此,民族学家们在研究当代的各种文化现象时,往往能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丰富的有关记载。

(3)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地看待事物。

原苏联学者托卡列夫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由于它固有的历史主义而完全是一门历史科学。如所周知,这种历史主义要求历史地、并联系具体历史经验来看待每一个现象。”“历史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所固有的。”10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世界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历史地发展的。因此他说:“我们仅仅知道唯一的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1

根据这一观点,不管我们从事自然科学还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进行考察。民族学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民族学,自然会更加重视研究中的历史角度。主要表现为对历史文献的利用。

杨圣敏: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5、什么是历史民族学

提到历史民族学,我们必须对这一概念有所界定。因为至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理解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原苏联的民族学家将历史民族学定义为“民族学的特殊部分”,并称:“历史民族学作为民族学的特殊部分(学科),包括许多亚学科,分别研究民族起源、民族历史、已消失的民族的民族志、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形式的起源和历史,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形成和演化。”12

一些中国的民族学家也持同样的观点。13但是,原苏联学者给历史民族学的定义,是基于苏联学术界本来就把民族学列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这样一种认识而来的。而在我国学术界,尽管我们也同样重视民族学研究的历史角度,但我们毕竟是将民族学与历史学视为两个互相独立的学科。如果我们也将历史民族学视为“研究古代的和已消亡的民族。”那么,这样的历史民族学就仍然是历史学的一部分而不是民族学的一个学派。

所以,我们基于以下的两点:一、民族学是与历史学互相独立的学科;二、历史民族学是民族学的一个学派,一个分支。我们就自然给历史民族学一个与上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历史民族学就是:

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解释当前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的一个学派。它可以称为一个学派,但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角度,一种方法。中国的历史民族学应以利用历史文献来阐释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主要特点。

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1、较强的现实性

民族学研究中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利用,往往与单纯的历史学研究法有所不同,主要在于民族学一般是运用历史溯源法,由今到古,逆时间地依序而上,以解释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某一现象为出发点,逐段地往前追溯,找出这个问题或现象的渊源。也就是说,民族学研究利用历史文献,一般是为了解释现实社会而不是为了诠释历史本身。因此,民族学研究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利用就有较强的现实性。

例如在70年代,中国一些学者对裕固族民歌进行收集和调查时,意外地发现,裕固族的一些民歌,与匈牙利一些民歌的曲调完全相同,甚至歌曲前哼唱的衬词也相同。这些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即都属于草原牧歌。裕固族生活在甘肃河西走廊,只有一万余人。这样一个小民族,与匈牙利相距万里之遥,为什么民间竟会传唱相同的民歌呢?对于这一奇怪的现象,学者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找到答案。但如果逐段追溯裕固人历史的文献,就可以找到这两种民歌同出于一源的线索。

裕固人的祖先古称回纥,在公元9世纪以前生活于蒙古草原。以下我们就罗列几条有关的文献记载:

《新唐书·回纥传》:“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为敕勒,讹为铁勒。”《隋书·铁勒传》:“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魏书·高车传》:“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魏书·西域传》:(匈奴)“其风俗言语与高车同。”

可见回纥原为铁勒(又称高车)人中之一部。尽管史学界对铁勒、回纥与匈奴之间关系的性质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两个古代民族曾共同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并且关系密切文化相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似,却是公认的。

我们再翻检汉代的史料和此后的西方文献,就可以清楚,公元1世纪,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政权崩溃,大量匈奴人西迁,西迁的匈奴人曾在南俄草原上建立过强大的政权,一些匈奴人一直迁到东欧的今匈牙利等地定居下来。

根据以上的历史线索,我们可以推测,如今在裕固族和匈牙利流传的这些曲调相同的民间牧歌,都源自2千年前的蒙古草原。公元1世纪,匈奴西迁,把它带到了匈牙利,公元9世纪,部分回纥人南迁,把它带到了河西走廊。

这是针对裕固族民歌之谜来翻检历史文献,从而找到答案的一个例子。

2.利用目录和类书

历史文献除史书和历史档案外,还包罗诸如:哲学、数学、天文、历法、生物学、力学、化学、农学、水利、地理、建筑、机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历史记载。如按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史部之外,经、子、集等部的书籍也应属历史文献。但古代四部的图书分类法已远远不能包括现有的全部历史文献。如甲骨金文、简牍帛书、碑石铭刻、释道经藏、报纸、杂志,各少数民族文字的书籍文卷,民间各种行会、帮派、工商业组织的内部文件,不少也是珍贵的文献。

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去搜集寻找所需要的史料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熟悉各种文献目录,并能利用这些目录。

我国历代学者在整理文献和古籍的过程中,编辑了许多目录。最早的目录书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合称“七略”,其中《辑略》是总说,其它六略是具体的分类。从此开创了我国汉文文献的目录学。魏晋以后,书籍日多,目录学也有相应的变化。从《隋书·经籍志》开始,“七略”六分法被改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宋代目录书,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重视书籍的分类,注意分类的义例,这以郑樵的《通志》为代表。另一派是重视书籍的解题。这一派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元之际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为代表。重点在考订各部书的著作之本末,流传之真伪并介绍其要点等。

清代目录书的种类与数量都超越了前代,其中最重要的是,乾隆年间,在修《四库全书》的同时,分别为存目的所有书籍撰写了提要,汇集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部下再细分为若干类。这是目录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汉文文献最完备的一部目录书。此外,还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解题简略,便于检阅。

清末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近人范希曾的《书目答问补正》,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和《四库提要辩证》等,也都是重要的目录学基本读物,便于参考。

熟悉了这些目录学著作,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较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历史文献。

每位学者还应该根据自己研究的领域和重点,参阅那些更专门化的目录书,并逐渐建立起自己专门的历史文献目录。

例如:研究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就可以翻检《西域史地论文资料索引》(刘戈、黄咸阳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和《西域研究书目》(陈延琪、萨莎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等目录书。如果是研究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就可以翻检《吐鲁番学著作论文资料目录》(柳洪亮等编,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3年,)从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著作。

杨圣敏: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我们还应随时留意与我们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新著作和论文,及时编入自己建立的专门目录。因为出版周期和编辑条件所限,任何目录都不可能十分完备,特别是有时来不及将新发现的文献编入。因此,建立个人使用的专门目录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熟悉目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于类书来查找自己需要的历史文献。类书是我国历代编纂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其特点是汇辑各种历史文献的原文,再加以分类编纂,是查阅各种专门知识和材料的工具书。如果我们研究某一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查找有关的历史文献时,利用类书,就十分方便。

3、文献的整理

我们需要的文献材料,往往散见于各种书籍之中,很多古籍中往往只有一鳞半爪、只言片语。有的记述又互相矛盾,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记述又名称各异。如果只看这一两件单独的材料,会感觉无足轻重,但如将若干同类材料汇集于一处时,则可以反映出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利用类型学和比较等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汇集,归类和排序等整理工作。

例如,在历代文献中对维吾尔人的称呼有数十种之多,如韦纥、回鹘、畏兀尔、缠回等。我们在翻检文献时,就可以做两方面的整理工作,第一步,将凡是有关这些称呼的材料,都归入维吾尔一类;第二步,根据不同的称呼将这些文献材料分出时间的顺序,如称韦纥的是隋代的材料,称“回鹘”的是公元788年以后的材料,称畏兀尔的是元代的材料,称缠回的是清代以后的材料。排序以后的文献材料利用起来就十分方便。这些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材料,就可显示出维吾尔人发展的脉络。

历史文献的考释分析与使用

历史文献,往往由于辗转传抄和作者的主观性等原因而有很多散乱、缺失、错误等现象。直接利用这样的文献就会以讹传讹,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历史文献在利用之前,往往需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校勘、考证、注释、分析等工作。

1、历史文献的考释

凡重要的古籍文献,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我们应选择较好的版本。读书须选择好版本,自古为学者们所提倡。

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一书中称:“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文献古籍经过精校,即成善本,善本有两种意义。一为前代佳刻精抄,版本较早,是文物意义的善本;二为经后代学者细心校勘,刊正讹误缺漏,是学术意义的善本。我们在选择版本时,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例如,中华书局标点本的廿四史,就是选择古代的善本,再由当代学者们进行校勘而定的新善本,因此成为目前学者们公认的好版本。

但是,仍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并未经过专门的校勘、考证和注释,我们在使用之时,就必须自己去做这些工作。下面以笔者校注的《资治通鉴·突厥回纥史料校注》一书中的勘误、考证和注释为例来说明这一工作。14

勘误 原文:(晋纪)普通五年(524)十月,“魏广阳王深上言:`今六镇尽叛,高车二部亦与之同,(胡注:高车自阿伏至罗与穷奇分为二部,所谓东、西部敕勒也。)以此疲兵击之,必无胜理。’”

杨注:“此`高车二部’,应指居于漠南的东、西部敕勒。此处胡注将居于新疆的高车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南、北二部混同于东、西部敕勒,误。”

考证 原文:(隋纪)仁寿三年(603)“(突厥)步迦众溃,西奔吐谷浑。长孙晟送启民置碛口,启民于是尽有步迦之众。”

杨注:“碛口,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西受降城(在今内蒙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北至碛口三百里,碛口西至回鹘牙帐一千五百里。”

注释 原文:(隋纪)开皇十九年(599)“十二月,乙末,都蓝为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

杨注:“达头可汗,西面小可汗之号,改称步迦,则名分有所提高。步迦即毗伽,此词一般只冠于大可汗名号前。达头(可汗)为西突厥可汗,自称步迦,意在作全部突厥人的大可汗。在名分上亦可与东突厥可汗相抗衡。”

当然,我们不可能对所有需要阅读的文献材料都亲自逐条去做校注的工作,但一定要有相应的辩识能力。如,中国历代汉文文献中,常出现“胡人”一词。我们应明了“胡人”在不同时代的文献中所指称的内涵是不同的。

如在隋代以前,“胡”曾用来表示中国北方、东北和西北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如将北方的匈奴称为“胡”,东北的乌桓、鲜卑等族统称为“东胡”,西北的羯、氐、羌和西域各族也统称为“胡”。西晋灭亡后,在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政权被统称为“五胡十六国”。到了唐代以后,由于疆域扩大,对各边疆民族的了解更加深入,于是“胡人”就只用来指称今新疆南部绿洲和中亚地区的居民。这些人“高鼻深目”,有白种人的外貌特征,操印欧语系的语言,被称为“西域胡”、“九姓胡”等,而北方和东北的突厥、回纥、契丹、室韦等族就不再被称为“胡人”了。明了这种情况,我们在阅读不同时代的汉文文献时,对“胡人”的涵义才可能有准确的理解。

2、历史文献的分析

(1)去伪存真。古人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对所见所闻的描写往往带有偏见甚至完全错误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利用历史文献之前,往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

如被称为奇书的先秦文献《山海经》,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民族、历史和神话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其内容多不为后世读者所理解,常被斥为恢怪不经,不可相信。例如,该书除了记载山水的名称、位置、走向、流向外,还记载了各地的走兽飞禽的分布情况。而且往往是一些人面兽身,或能作人语,或双头三眼、穿胸飞头等类的奇禽怪兽。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书中所记载的动物其实是指众多氏族部落的图腾。这些奇禽怪兽的分布,就表明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分布情况。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文献中见到突厥人的祖先为狼,蒙古人的祖先为苍狼、白鹿的记载时,也就可以明了在这些记述后面所反映的真实情况是什么。

可见,对历史文献的分析,不能囿于古人的见识,一定要有新的眼光。

(2)由表及里。对历史文献的分析,不仅要去伪存真,还要由表及里,即不仅仅停留于了解和还原史实,还要对史实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当对历史的现象和事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以后,我们将自己所研究的现实社会放到整个历史背景中去进行观察,才可能找到两者间本质上的、符合逻辑的联系。

例如,在我对新疆某地历史上的宗教进行研究、调查时,历史文献表明当地在公元15世纪之前盛行佛教,而且主要流行佛教中的密宗。通过对有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我了解到,密

杨圣敏: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宗的主要特点是神秘主义和宿命论。

15世纪以后,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宗教信仰改变了,当地居民在历史上对神秘主义和宿命论的信仰,是否也改变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调查了当地伊斯兰教信仰的情况,于是我发现,伊斯兰教中的一个神秘主义教派——依禅派,在当地最为活跃。究其原因,是当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了居民对客观世界的恐惧和对神秘主义及宿命论的信仰。这显然与历史上密宗盛行出于同样的根源。

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就帮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现实的社会现象。佛教的密宗与伊斯兰教的依禅派在当地居民的世界观中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历史文献的使用

历史文献对某一事物的记述,往往或语焉不详,或支离破碎,分散于不同的书籍中。因此在利用文献还原和分析历史时,应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既要掌握中文的有关文献,还要掌握外文的文献。既要掌握汉文文献,还应掌握少数民族文献。将其综合起来分析,才可能认识历史的真面貌。以下试举例来说明。

例如,商周时期,我国北方的狄人被称为“鬼方”。狄人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几支。商周之交时(公元前11世纪),由于中原王朝的征讨,狄人北迁。当时的甲骨文中记录:“鬼方易”,也就是狄人迁走了。从此以后,赤狄在汉文文献中就消声匿迹了。他们迁到何处去了呢,仅依靠汉文史料,我们不得而知。

本世纪40年代,前苏联考古学界发表了他们在南西伯利亚的考古发掘报告。他们发现,在公元前11世纪,南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突然增加了,这些新增加的人口是外来的,这些外来的人群带来了许多青铜器和陶器。经鉴定,这些青铜器和陶器与商周器物属于同一类型。15这些人与商周的中原居民也是同一种族。

将南西伯利亚的考古材料和中国的文献材料归纳到一起,就有理由推测,公元前11世纪有一支从中原北部北迁的赤狄,到达了南西伯利亚。

不同民族的文献,由于观察的角度或所持的立场不同,对中国历史上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描述。例如,唐肃宗时曾将两位公主(宁国与小宁国公主)嫁给回纥葛勒可汗。在肃宗的《宁国公主下降制》中称:“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而先有情款,固求姻好。……(所以)爱申降主之礼,用答勤王之志。”而在突厥文的《回纥葛勒可汗碑》上,却是这样记述此事:“他来到此地,把其二女(宁国与小宁国公主)作为献礼。”

显然,不同民族的文献对同一事件的性质有截然不同的描述。因此,我们在利用历史文献时,不仅要注意将中外文的同一类材料综合起来分析,还尽量注意把本国内不同民族文字的材料和观点归纳起来对比分析。例如:在探讨族源时,一些维吾尔族学者和蒙古族学者都分别将古代的匈奴称为本民族的祖先。双方都有一个相同的重要理由,即一些匈奴语词汇与本民族的词汇发音相同。我们如何判断这两种观点的是非呢?

我们知道,匈奴人无文字,匈奴语也因此没有一句完整的句子保存下来。但是在汉文古籍中记录了17个匈奴语词汇的谐音和词义。如果我们将这17个词汇与现代维吾尔语和蒙古语进行对比,确实可以找到分别与这两种语言音义相近的词汇,但这是否就可以证明匈奴语就是古代的维吾尔语或古代的蒙古语呢?

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先生曾对这17个匈奴词汇的音、义做了全面的分析和对比,他得出的结论是,17个词汇中,与蒙古语相通的有2个,与突厥语相通的2个,与通古斯语相通的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个,与突厥和蒙古语共通的1个,与通古斯和蒙古语共通的4个,与这三种语言共通的6个。16。

白鸟先生这种全面的归纳使我们看到,任何一种单方面的类比和结论都是片面的。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匈奴语可能是一种与蒙古语、突厥语和通古斯语都不同的另一种语言。

研究某一问题时,比较全面广泛地掌握有关的历史文献,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当代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基本无降雨,很多小绿洲完全靠坎儿井灌溉。坎儿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洲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风俗习惯。于是,围绕着坎儿井灌溉系统,形成了一种坎儿井文化。

笔者曾多次在这些绿洲上调查,并试图总结坎儿井文化的特点。但是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却缺乏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国有不少学者对新疆坎儿井进行了数十年的专门研究,但由于仅仅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搜寻,所以有很多问题,如坎儿井的起源等无法解决。1995年,笔者利用国际联网的电脑系统,查阅了大量与坎儿井有关的外文历史文献,从这些外文文献中,我不仅得知坎儿井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西亚(亚美尼亚),而且还查阅到公元11世纪就已在伊朗流行的成文法“坎儿井书”。若将“坎儿井书”中的规定与吐鲁番坎儿井社区的习俗对比,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相通之处。如,相同的用水制度、习惯法和习俗。这种对比,自然也就帮助我更明确地总结出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文化的特点,还使我对这种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分布的范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外国的历史文献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现实社会的典型例子。

历史文献,对于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些现实的现象,只有到历史中才能找到答案。例如:如果我们对新疆各个绿洲上的维吾尔人进行调查,就会发现,不同绿洲上的维吾尔人在外貌特征上有所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有方向性的,即东西方向上的差别。越向东边的维吾尔人,其蒙古人种特征越鲜明一些,而越向西边则相反,欧洲人种的特征更多一些。与此现象相应,东部维吾尔人文化有较多的草原文化遗存,而西部的维吾尔人则有更多的农业民族的特点。这些维吾尔人,都生活于新疆南部,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中,却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我们在现实的各个绿洲上无法找到答案。

如果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就会找到明确的答案。

维吾尔人的族源主要有二支。一支是塔里木盆地的原住农业居民,当时被称为西域胡人。另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有关塔里木盆地土著居民——西域胡人的历史资料十分详细。他们是“赤发绿睛”、“高鼻深目”的白种人。17他们的语言也是焉耆——龟兹语和古于阗语为主的印欧语系语言。他们经营农业,定居于各个被称为“城邦之国”的绿洲上。

而关于维吾尔人的另一部分祖先回纥人,在历史文献中也可以找到明确的描述,他们是呈“宽脸庞,小眼睛,扁鼻子,少毛发”等蒙古人种特征的民族。18。在蒙古草原上“逐水草迁徙”,“居穹庐、毡帐”。

公元9世纪中叶,蒙古草原上的回纥汗国崩溃,回纥人大规模西迁进入今新疆。经过几百年的杂处,他们与当地的胡人在血缘、文化和语文等方面都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维吾尔族。

由于蒙古人种的回纥人来自东北方向,所以,维吾尔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掺入的蒙古人种的血缘和游牧文化是自东而西逐渐减弱的,从而使得至今新疆各绿洲上的维吾尔人在外

杨圣敏: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貌特征和文化上仍存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

当代维吾尔人在文化和体质上的这种特征,只有在历史文献中才可能找到清晰明确的解释。

小 结

民族学主要研究的是现实的社会,因此,民族学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田野调查,但对于历史文献也要尽量地加以搜集和利用。历史文献往往可以作为田野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背景和注解。

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地看待事物;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的历史文献丰富、这些历史原因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学界重视历史,重视历史文献的搜集和利用。

历史民族学是民族学的一个学派,一个分支,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角度,一种方法。中国的历史民族学应以利用历史文献,特别是历史民族志资料来阐释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主要特点。因此,民族学研究中对历史文献的搜集与利用,就有较强的现实性。即,一般是为了利用历史文献解释现实社会而不是为了诠释历史本身。

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为了寻找所需要的史料,首先应熟悉并利用各种文献目录,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有关的文献。对于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进行归类、排序、校勘、考证、注释等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古及今的加工和分析,以把握这些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①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第1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5年版第1页第42页。 ③知寒译“文化人类学”,载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编《民族学译文集》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④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⑤列维·斯特劳斯《近代人类学的危机》,转引自杨《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派》,载《民族学研究》第1辑,民族出版社,1981年。 ⑥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78页。 ⑦N·E·马尔科夫《民族学与历史主义》,见《民族学译文集》第3辑,第170页。 ⑧同⑥,第155页。 1

0见[美]C·恩伯·M.

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第12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欧潮泉《民族学探索》第66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注。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

2C·

3施正一主编《简编广义民族学》,中央民族魏因施泰“民族学结构中的历史民族学”,载《民族学译文集》第3集。 1

5

4杨圣敏校注《资治通鉴·突厥回纥史料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 1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1

[苏]C·B·吉谢列夫“苏联境内青铜文化与中国商文化的关系”,《考古》1960年第2期。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

7第一章。 1

6白鸟库吉“匈奴民族考”载巴黎《亚洲杂志》第202卷,1923年,日本《史学杂志》18期,同年。 1“大唐西域记”,《汉书·西域传》等。 18W·Bar th old"Turks tan dow n to th e M ongol Invasion"london,1977,P273.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教授

邮政编码:100081

〔责任编辑 徐亦亭〕

民族学专业

民族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历史学 门类:历史学类 专业名称:民族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基本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干学科:历史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人类学、民族学导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生态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民族经济学、族群与家族、宗教文化、民俗学、社会学、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历史学、社会学。 原专业名:民族学、民族史、藏学、人类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就业数据 本专业2005年没有本科毕业生 表1民族学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人类学(英语: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这个学科名称首次出现于德国哲学家亨德在1501年的作品《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中,当时人类学这个词指的是人的体质构造。当代人类学具有自然科学、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源头,它的研究主题有两个方向:一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二是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④817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401 授法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品质优良,勤于思考,治学严谨,具备系统而扎实的民族学学科理论,并在该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三年学习,掌握民族学学科的一般理论和实践基础;熟悉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理论前沿;掌握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能够运用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3.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实践环节和补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修满38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公共基础课9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4门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门10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补修课程是为同等学历考生和跨专业考生设立,不记入毕业学分,但必须根据导师的要求选修民族学或相近专业本科基础课程,并记入结业成绩。 五、中期考核 学生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中期分流考核。考核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要求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学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考核者,将按《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开始前要进行中文及外文文献资料阅读(不少于20篇)和综

民族学专业

民族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401) 一、培养目标 民族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民族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掌握民族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站在本学科的前沿,重视中外民族发展的比较;培养从事本学科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行政工作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撰写学位论文。 3.能胜任高等院校、民族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教学、研究、决策、管理、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 南方民族语言:该方向主要发挥广东的语言地理优势,针对我国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弱项壮侗语族语言开展研究。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直是民族学院的传统学科,在广东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及有部级项目6项。 民族历史文化:本方向致力于华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华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为对象,开展对华南少数民族及华南汉族民系的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对华南区域诸民族文化层积的梳理,进而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系列成果。 民族社会与经济:该方向从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入手,以华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经济、非经济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建设和完善民族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该方向还借助泛珠三角区域

2019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1个

2019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1个【教育部公布】 2019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1个【教育部公布】 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数量有多少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3部委最终确定的双一流学科名 单可知: 中央民族大学有民族学这1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名单,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 1、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学科名单 民族学 “民族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γos〔ethnos(族体民族)〕和λγos〔logos(科学)〕两字组成,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英文的Ethnolo

gy、法文的Ethnologie、德文的Vlkerkunde都是民族学的意思。英国的“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美国的“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 nthropology) 和当前合称的“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 gy),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与民族学相近。 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2、中央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推荐 以上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学科名单偏重学科大类,但是在具体填专业志愿时,需要考虑到具体专业,以下是中央民族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比较不错的王牌专业名单: 1、民族学推荐指数: 4.7(248人推荐)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推荐指数: 4.6(208人推荐) 3、法学推荐指数: 4.4(186人推荐) 4、社会学类推荐指数: 4.6(181人推荐) 5、宗教学推荐指数: 4.4(168人推荐) 6、金融学推荐指数: 4.3(80人推荐) 7、舞蹈学推荐指数: 4.8(69人推荐) 8、新闻学推荐指数: 4.4(61人推荐) 9、历史学推荐指数: 4.7(56人推荐) 10、哲学推荐指数: 4.1(56人推荐) 11、经济学推荐指数: 4.3(55人推荐)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第一章) 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 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苏德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苏德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 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8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分为8个方向,常永才的民族文化心理与教育研究;董艳的语言文化与教育;曲木铁西的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史大胜的民族学前教育;苏德的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吴明海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研究;滕星的教育人类学;张俊豪的民族高等教育管理。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 导师组)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苏德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 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14民 族学与教育学③3016民族教育学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三、导师介绍 苏德毕力格,简称苏德,1961年生,男,蒙古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

【民族学考研院校解析】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人类学考研难度解析、分数线录取人数、参考书真题

【民族学考研院校解析】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考研难度解析、分数线录取人数、参考书真题、辅导班,了解一下! 大家好,我是姜老师。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考研信息,了解一下! 关于:专业简析 大家都知道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是世界知名学科,坐稳了前二的位置,当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招生人数历年分数我都给大家整理好了,大家做个参考,有两个学院招,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好于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但是两个学院初试考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可以先看书,最后根据自己的水平再具体定专业。当然北京地区除了中央民族,还设置民族学的而且专业课相似度较高的就是社科院,社科院的民族学是考民族学概论和中国民族研究,如果考生到暑假学习进度还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换成社科院,当然如果还考虑京外,那学校选择就更多了,所以大家不要太过分纠结于学校,除了一些极其特别的。待到功成名就日,把酒长谈论英雄!关于:2018年招生目录 关于:历年录取情况

关于:专业课参考书目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经验 专业课:由于之前对于专业的选择摇摆很多,在大三暑假开始,我才认真的看书准备专业课,大四开始用前辈们分享的专业课笔记对照着看书,看的时候把比较难懂的,复杂的体系自己在总结一下笔记,比如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体系,分组及各自的特点,我第一遍对照着书总结了比较详细的,后来根据考试答题方式总结了比较精简的框架。这样答题的时候就能想到一个整体框架,其中的细节也就填出来了。专业书对照着笔记过了一遍之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掌握的不好,很糊涂,就参考四本书中有关理论流派的论述作了总结,由于不同的书分类的角度不同,比如《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一书重在按照时间顺序把每一流派的重点人物、理论、重点书进行讲解,民族学理论与方法除了提到了流派顺序,还讲到了各流派的特点,民族学通论一书在苏维埃学派和马克思民族学上比较重点的讲了。人类学通论更像一个把各流派融会贯通的东西,分成了政治、经济、心理、生态等等分类,还把流派史做了分期,指出了各分期的母体范式。这样倒腾清楚了之后,我开始结合真题看书看笔记,在这期间看到中央民大出题是比较基础的,而且重复率比较高,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复习期间我准备我的毕业论文,用了很多人类学的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感觉很有热情,每天都在充实自己,一边复习,一边构思自己的调查和论文,所以我觉得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很必要的,这样复习的动力和精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真题 2017中民大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及概论考研真题 A.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继嗣与继嗣群 2.部落 3.生态人类学 4.萨满教 5.文化三元结构 二、简答题 1.莫斯的交换理论 2.基本人格类型 3.主位与客位 4.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形式有?宗教的社会功能

各类历史文献数据库整合

各类历史文献数据库整合 因为《书目答问》接下去的这部书我还没用较为清楚的认识,所以这两天《书目答问》就暂停下,等我搞清楚了再写。前几次写数据库利用的时候是专门讲如何去发现、使用,今天将我使用比较多的免费历史文献数据库(包括民国文献)整合发送,各位可按需选用。如果能纯熟地结合使用,我想一定能有很大的发现,对于研究很有帮助。中国国家图书馆免费历史文献数字资源 数字善本: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shanbenjiaojuan 数字方志: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shuzifangzhi地方志: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zhengjidifangzhi宋人文集: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songrenwenji家谱: 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zhengjijiapu徽州善本家谱: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huizhoushanbenjiapu中文拓片资源库: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beitiejinghua甲骨: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jiagushiwu民国文献: 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zhengjiminguowenxian民国图书: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minguotushu民国期刊: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minguoqikan民国法律: 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minguofalv民国报纸: 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web/guest/minguobaozhi目前有《新华日报》

民族学田野调查复习

田野调查复习 民族中心主义:指人们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理解和判断其他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主位研究:就是要研究者从事件参与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要研究者摆脱既有的范式的束缚,抛弃文化本位的偏见,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现象。 客位研究:即使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人的行为和事物。人类学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归纳所获的资料。客位研究经常把当地人认为无意义的、或不适宜的活动、事件来进行比较和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田野”: 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首先, 在调查中,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要有机地结合。调查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共同生活才能体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生活在一起, 就可以逐步摆脱种种客套形式的限制, 广开接触渠道, 加深彼此了解, 易于从各方面理解许多独特的社会现象和活动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事实上,许多关键性的情况, 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到的。我们党倡导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社会学家们提倡的所谓“参与观察法”, 都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也是促进田野调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 历史文献资料与人类学调查资料相结合。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理论分析法相结合。 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访谈。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说明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及相互作用,观察是得出有关人们行为的可信报道的最佳途径。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直接系统观察。按访谈形式,访谈可分为非正式访谈和正式的访谈。 田野调查方法,就是研究者深人实际或现场作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也叫实地调查或现场调查。这种方法不仅是民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也是许多学科所共同采用的方法。一般地讲,田野调查方法应遵循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地域范围,查阅前人的有关资料,拟订调查提纲,培训工作人员,统一对调查关键环节的认识,对新资料的反复核实和整理,写出专题或综合的调查报告等等。 民族学人类学田野的意义: 田野考察被公认为人类学成熟的标志。可以说如果没有实地田野考察的资料作为研究的根据,就提不出切实的论点,得不到充实的论证结果,这种研究是不能深入的,民族学的研究必须是建立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必须收集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从事民族学的研究,主要是发掘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宏杨和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了解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通过调查研究还可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田野调查是当代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础,这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区别和主要特色的标志。 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什么如此重要: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为了了解人类的行为,人类学家把自己融入他们所研究的民族的生活里。他们试图了解、思考、感受、模仿另一种生活方式。广义而言,田野调查包括长期与另一种文化的民族住在一起,学习、使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建立社会关系,还包括单调、费时的记录观察,记下详细的笔记,参加日常活动。

学习民族学的意义完整版

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论学习民族学意义 摘要: 民族学的研究,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当前更着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同时伴随着民族经济学的创建,是基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情需要,为研究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创立的全新学科。本文将结合少数民族经济学,探讨学习民族学意义。 关键字: 少数民族经济学民族学意义 一、民族学定义 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二、民族学的研究内容、对象 研究内容:各民族基本知识、社会经济结构、研究内容、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它既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个民族地区(包括若干个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还可以把所有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综合研究的对象。其作用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分支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三、民族学发展 新中国的民族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当前更着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与此同时,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民族的学科,除研究国内的少数民族外,还应该研究汉族,并开展对国外民族的研究,以促进对各国民族情况的了解,加强友好往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地域由黄现璠教授为首的一群长期以“壮学”为研究对象的草根学者形成的地域性“八桂学派”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自古以来皆无民族学派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派。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历史文献学 题型:填空题20、名词解释40、简答题20、论述题20 王应麟《玉海》;版本学有叶德辉《书林清话》,是第一部版本学专著,辑译之书的鼻祖清末大官僚王懿荣-- 1899年刘鹗,第一部甲骨著录著作《铁云藏龟》 --孙诒让《契文举例》 ---整理和研究甲骨文最有成就的是: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宋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册府元龟》宋真宗时完成,都是北宋时编写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 目录学开端人物(六分法)成果:六分法即创始于刘歆的《七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目录书籍 史记三家注: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敦煌三大家:姜亮文、向达、王崇明 正史:指官修的以纪传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双璧: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目解题》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有解题的书目,在学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名词解释 文献、辨伪、辑译、刘向、三通、校勘、郑玄、四分法、六分法、 底本:是校勘时选用的本子。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版本:是相对于以前的抄本,专指雕版印刷复制的书籍。最初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软件等事物上。 尤氏《遂初堂书目》第一部著录版本的书目。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 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 2018-2019年民俗学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民俗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民俗学专业是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该学科主要是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的意义。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它以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民俗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3个研究方向: (030304)民俗学 研究方向:1.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2.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3.民间文艺学;都市民俗、中国传统节日 二、考试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一)准考证下载: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可于考试前一周登录中央民族大学招生考务管理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zsxt)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二)考核日期:2019年3月30-31日。 (三)考核地点:具体考场见准考证。 (四)考核内容:笔试和面试。 笔试按照专业统一组织,由民族学(含人类学)、社会学(含民俗学)、民族理论与政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系统专业知识、熟练整理研究传世及出土历史文献实际能力,能从事教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历史文献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科学研究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计算机。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历史文献学 2、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 3、中原文献与中原文化研究 三、学习年限 三年,要求至少修满35~39学分。 每年学习时间一般为九个月,假期与大学本科生相同。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左右,科学研究工作(含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一般不少于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程)、选修课和教学实践。其中必修课(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 (一)必修课(学位课程) 1、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每周1学时,第一学期开。 (2)《英语》:216学时,5学分,每周6学时,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开。 2、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至少修6学分。(具体课程见下表) 3、专业主干课 专业主干课至少修6学分。(具体课程见下表) (二)选修课 至少选修12学分。(具体课程见下表) (三)教学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主要在本学院和高级中学进行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或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学中从事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有关主讲教师以及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指导,最后由指导教师做出考核评价。教学实践2学分。 五、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调查和文献调查为主,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为调查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读研期间须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研究论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的实绩,逐年记入学籍档案。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任务,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论文的选

(整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试题 06年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321人类学概论(人类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英国人类学家__________是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__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定义. 2.__________是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3.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他人的文化.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 2.婚姻; 3.种族; 4.马林诺斯基; 5.<<金翼>>; 6.物质文化; 7.音位; 8.文化模式.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按照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不同理解,我们可大致将宗教信仰划分为几种类型? 2.弗里的里希.拉策尔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有哪几方面? 4.体质人类学由几个方面构成? 四.论述题(40分) 什么是应用人类学?在我国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应用人类学研究,前景如何? 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专业: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导师:王建民 205 人类学通论 一、解词(25分) 跨文化比较米德核心家庭《江村经济》族群 二、简答题(45分) 1、何为体质人类学,有哪些分支,对人类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2、何为生态人类学? 3、中国民族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30分)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 验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9所开设了政治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南大学。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民族政治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民族政治学专业以研究国际学术界形成的有关民族主义问题的各种基本概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解释与应用,民族主义思想史,梳理各种理论流派,在民族主义运动的作用下,世界民族格局的演变、存在状况与相互关系,着重探讨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关系的善治之道。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民族政治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6个研究方向: (0304Z5)★民族政治学 研究方向:1.族裔政治、多民族国家治理2.世界民族问题3.多民族国家治理4.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 二、考试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一)准考证下载: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可于考试前一周登录中央民族大学招生考务管理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f53439546.html,/zsxt)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二)考核日期:2019年3月30-31日。 (三)考核地点:具体考场见准考证。 (四)考核内容:笔试和面试。 笔试按照专业统一组织,由民族学(含人类学)、社会学(含民俗学)、民族理论与政策(含民族政治学)三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命题及评卷工作,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素养,笔试结束按照规定时间向学院提交成绩、试卷等考试材料。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

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王欣夫认为:“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张舜徽先生认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当然,古代实物上载有文字的,如龟甲、金石上面的刻辞,竹简缯帛上面的文字,便是古代的书籍,是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至于地下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都是考古学家的职志,和文献学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2009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01年 人类学理论 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 2. 文化相对主义 3. 意义(meanings ) 4. 濡化 5. 人类学包括-- 分支A._B._C._D._ 6. 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 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 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 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 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 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 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 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 莫斯(marcel Mauss)许琅(火字旁的)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 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

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论学习民族学意义

摘要: 民族学的研究,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当前更着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同时伴随着民族经济学的创建,是基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情需要,为研究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创立的全新学科。本文将结合少数民族经济学,探讨学习民族学意义。 关键字: 少数民族经济学民族学意义 一、民族学定义 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二、民族学的研究内容、对象 研究内容:各民族基本知识、社会经济结构、研究内容、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它既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个民族地区(包括若干个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还可以把所有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综合研究的对象。其作用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分支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三、民族学发展 新中国的民族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当前更着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与此同时,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民族的学科,除研究国内的少数民族外,还应该研究汉族,并开展对国外民族的研究,以促进对各国民族情况的了解,加强友好往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地域由黄现璠教授为首的一群长期以“壮学”为研究对象的草根学者形成的地域性“八桂学派”的横空出世,打破 了中国自古以来皆无民族学派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派。 根据当代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各学科之间交叉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关系也日益密切,甚至许多问题必须由有关学科的专家合作研究。民族学对各民族的社会经 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 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等,都要全面加以探讨。这样,民族学同社会科学的 许多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学、生态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历 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文学等,都发生交叉或边 缘关系。各学科间通力协作,共同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彼此间交叉的问题,而且对 本学科的发展也将起新的促进作用。 首先,超越各个民族或族群、地域与方言集团的“国民文化”一直在持续成长,与此相关,涉及国民整合的“国家认同”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中国的国民文化的特点,一是由政府主导促成,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的意识形态属性。二是以现 代汉语文和标准普通话为基本媒介。三是以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报纸、杂 志等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正在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四是市场经 济体制的确立,促使国内各个地域之间和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互动和文化交流,正 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族际文化共享 现象也越来越引人注目。特别是政府通过现代传媒和各种资讯手段以控制全社会的 力量空前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有利于中国以“国民文化”和“国家认同”的建构为指向的社会大趋势的延展与持续。 其次,人们的地域认同和民族认同依然顽强存在,并不断地通过对地方或民族文化传统的再生和新的文化建构实践的尝试,以各种形式和符号来寻求新的表达。有 些时候,此种表达还会非常强烈。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依旧存在,甚至有所扩大的背景之下,地域文化和民族或族群文化的认同或其新的表述实践, 有时还会导致一些反复出现的文化摩擦,进而常常还可能会和现实的利益发生密切 的关联。但是,至少在是物质文化层面和生活文化层面,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的变 迁具有了日益趋同的倾向(高丙中,1997)。同时,在国家积极推动的“西部开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