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复习总结

新闻学概论复习总结

新闻学概论复习总结
新闻学概论复习总结

什么是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答:⑴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⑵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⑶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⑷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

中国新闻学的著作有哪些?

答: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本框架

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1936年出版

外国新闻学著作有哪些?

答: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1644年出版李普曼的《舆论学》1922年出版

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20世纪20年代出版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

答:一.扎拉斯菲尔德“两极传播理论”二.拉斯韦尔“五W模式”

三.卢因“团体动力说”四.霍世兰“态度改变与劝服艺术”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有哪几种?

答: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二.社会责任论三.发展新闻学四.党报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特点有哪些?

答: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司法、立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它的要义指:让人们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4.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念,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这个要求所包含着三项内容:(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2)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对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3)新闻要作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二.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论的论坛”(报刊可以不赞成观点,但要给他们公开的表达机会。)三.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报刊要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

四.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五.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及时报道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

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党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答: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或新闻媒介。

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

答:一、亲身传播(方法包括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

二、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大中媒体,西方国家还包括杂志、书籍、电影)

三、群体传播(新闻发布会、群众集会、座谈会、讲座、报告会、小组讨论会)

亲身传播的优点及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及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大众传播的优点及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真实与新鲜。

新闻的本源指的是什么?

答: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五要素有哪些?

答: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what、when、where、why,他们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新闻五W。

新闻类别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二、以新闻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三、以新闻时间性分类(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灾难及战争、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天气逐渐变热,物价慢慢降低,等等)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情事故等等。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如娱乐信息、电视节目、文体明星等)

信息的定义是什么?

答:根据其所指范围不同,可以分成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三大类。

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关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什么是宣传?

答: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新闻传播信息与宣传传播观念的区别在哪里?

答: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而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绝不可能重复报道一条一样的信息,而宣传往往用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地宣传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传播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有哪些?

答:(1)宣传者——谁来宣传(who)

(2)被宣传者——向谁做宣传(whom)

(3)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

(4)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地方做宣传(where)

(5)宣传时机——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宣传(when)

(6)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

(7)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上述七个环节,总称6W1H

什么是舆论?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的特点有哪些?

答:1、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2、公共性(舆论在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那么公共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特性之一)

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与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诉,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

舆论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3.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二、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道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功德的行为)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是什么?

答: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终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新闻媒介报道外界信息是经过仔细筛选与过滤的,并采用种种手段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现,使之成为公众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

3.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地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通

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有哪些?

答:一、口头新闻二、信号媒介(军事烽火台、敲锣报警)三、书信新闻

四、印刷媒介(邸报、谕旨、奏疏)五、其他传播方法(1.露布2.牌报 3.悬书)

如何分类报纸?

答:1.以板报方针分(1.政治性报纸 2.商业性报纸 3.政治性的企业报)

2.以报纸内容分(1.综合性报纸 2.专业性报纸 3.严肃的高级报纸 4.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以阶级属性分(1.无产阶级报纸 2.资产阶级报纸)

4.以发行范围分(1.全球性报纸 2.全国性报纸 3.地方性报纸)

5.以出版时间分(1.日报 2.晚报 3.周报)

我国公开发行的多家报纸中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答:1.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刊登政治、经济方面的硬新闻和发表阐述党的方针政策)2.晚报、都市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

3.专业性报纸《二十一世纪环球报道》《经济观察报》《体育周报》

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什么?

答: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这些共同特点有一下几方面:首先,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他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2.新闻媒介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3.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4.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等。

综上,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指的是什么?

答: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如何理解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答:1.广告商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2.受众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3.记者、编辑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什么是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答: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阶级性如何表现在一份报纸上?

答:1.选择事实(对政治报来说是以政治纲领和本政党本阶级的利益为标准,趋利避害,有利的刊登)2.编写新闻(对同一个事实,不同阶级的报纸往往会作出不同的解释,显示不同的观点)

3.安排版面(稿件的主次、组合,尽量突出有利于自己的新闻,把一些非登不可而又不利于自己的稿件放在次要的、不显眼的位置上。)

4.写作言论(包括各种评论、理论文章以及一些读者来信,或阐述自己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表

明自己的立场,或宣传本党的政治纲领、理论原则,其阶级性就更明显了。)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有哪些?

答: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体的第一功能。)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通过舆论控制、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三、实施舆论监督(没有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不可能对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分子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新闻媒介的知识性内容与趣味性内容是受众群体最欢迎的内容之一。)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指的是什么?

答: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人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但正因为人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信赖、依赖,往往使人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

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一个人每天有五六个小时被广播电视“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法独立思考,这必然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能力降低。)

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新闻媒介所带给人们不安于现状的强烈愿望,既可以变成改革现状、造福社会的力量,也可以诱发个人不切实际的求名、求利、求享乐的欲望。)

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新闻媒介对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新闻媒介尤其是广播电视的不少节目污染了社会空气,在西方世界尤为明显。)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有哪些?

答:1.信息+宣传+盈利型的新闻媒介(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中国各党委机关报都是这个类型的。)2.信息+盈利型的新闻媒介(政治倾向性比政企合一型媒介要隐蔽,此类媒介数量很大,而且有许多亚类——(1)提供各种全面的信息。如《参考消息》《报刊文摘》(2)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如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经济参考》提供股市行情的《中国证券报》)

3.消闲+服务+盈利型的新闻媒介(这类新闻媒介基本上都是大众化通俗报纸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4.知识+盈利型的新闻媒介(这种媒介数量极少,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

5.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世界上所有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

什么是“魔弹论”?

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效果研究中,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什么是“二级传播理论”?

答:二级传播理论就是指意见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即“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新闻媒介已成为重要的中介机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大众媒介维护政治权利合法性的主要手段是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2.参与政治决策(公民或公民团体可以利用媒介来间接地参与影响政府的活动。)

3.塑造政治文化(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力相对程度上是通过塑造政治文化实行的。)

4.进行舆论监督(大众媒介在实施舆论监督时扮演了一个中介角色,它将公众的监督传达给政府,同时也将政府的所作所为呈现给公众,以使政府接受公众的监督。)

大众传媒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一、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总是多元的,价值观同样也是多元的。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称之为主流价值观。在世界各国,主流媒体是主流价值观的支柱,是社会的共识,主流媒体在宣扬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为大众文化,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三、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首先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其次,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再者,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最后,“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是什么?

答: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二、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以营利作为最终目标(要盈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长期以来,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美广播公司(NBC)控制了美国70%以上的关注市场。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后,福克斯广播公司(FBC) 派拉蒙广播公司(UPN) 时代华纳广播公司(WB)六大公司目前控制着全美90%左右的观众市场。)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4.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新闻媒介经营策划的支点是?

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支点。

受众是什么?

答:受众,作为一种广泛性、客观性的存在,作为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的对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制约。

受众在传播学上的概念是啥?

答: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呢?

答: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的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属于受众。)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受众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新闻媒介的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改革。)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对于媒体来说,谁拥有受众,谁就拥有广告,谁就拥有利润。)

受众的特点是什么?

答:1.广泛性(这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2.混杂性(正因为新闻媒介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尽管分散的受众成员有时也采用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参与新闻媒体工作,但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广众与小众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广众是人数众多的,长期收阅某个媒体的受众群体,人数在25万人以上;小众是指长期收阅某个媒体的少量受众,人数在25万人以下。

受众的细分有几类?

答: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可简单地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同一个受众个体,可以既是报纸读者,同时又是听众、观众。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成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可分为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核心受众确立过程中,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素。

答:1.受众区域定位(新闻媒介虽然是高度开放的大众传媒,但就各个单独的媒介而言,其传播范围一般总是特定的、有限的,因此媒介需要确定一定区域内的受众作为主要传播对象。)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对于媒体或栏目主持人,除了要明确核心受众区域范围之外,还必须明确其职业和社会身份地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地位,有不同的理解力,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偏好。所以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顾及年龄因素。)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受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决定了其对媒介传播内容的偏好和理解力,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系数。)

受众的权力有哪些?

答:一、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力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力,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力。

二、表达权: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第一,是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力,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第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力。

什么事新闻敏感?

答: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什么是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新闻价值素质所包括的五个“性”是什么?

答:1.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3.接近性(即地理上接近,报纸发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要比外地发生的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4.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名人+普通的事=新闻)

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制校与学教育、学?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2.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3.想。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4.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6.制度化教育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8.1903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年的癸卯学制终身教“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9.1972”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育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0.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着性。社会教育: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2.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学课程反思

教育学课程反思 随着太阳的日升日落,这个学期已经接近了尾声。教育学这门课程也将要结束,让我对整个课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反思吧! 作为师范专业,教育学是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这也是获得教师资格试的课程之一,所以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用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来应对这一门课。在这个学期中,没有放过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到目前为此都是全勤的。未来也许成为一名老师,所以现在就以一名准老师的纪律来要求自己。一直都以我等老师的原则,从不以铃声来作为上课的标准。课堂上不玩手机,一直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锻炼老师应有的品质。在课堂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都是独立完成。在小组报告上,作为一名组长,积极号召小组成员完成报告,并且要求组员要积极表现自己的想法,要有团队精神。所以我对自己在教育学上的分数是;出勤100分,作业95分,发言90分。教育学最满意的是让我在大学里面找到了最有意义的课程,从每天的新闻发享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教育学的新闻。了解教育的动态。 在教育学课程上,首先张老师始终是我的榜样,以对学生负责的认真态度,对知识的严谨。其次,教育学让我明白了老师正真的内涵,这一是个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老师不仅承但人类社会延续的重任,而教育着祖国未来的下一代,因此责任重大。所以必须要以下品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意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 教育学这门课程就要完结了,在此我有点个人的想法与建议,只代表着个人的观点。 想法: 1、一周只有四节课而有时只有两节课,而每次都利用一节或两节来讲新闻,所以 剩下讲课程的内容的时间非常的少。 2、在一开始讲新闻的时候,对同学是非常有吸引力,但到了学期的中后段,在同 学讲新闻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不再关注了。 3、小组作业对组员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有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 建议: 1、在讲新闻的时候以小组来作为单位,其它组成员可以随意来点名发言组成员来回答 新闻中的问题。这样就减少了新闻的发言时间。 2、在上课的时候,多点利用小组的作用,节课都评出最认真听课小组进行加分 3、每次的小组作业,都应该给小组一个讨论的时间,结合各方观点,加深同学对教育 学里概念的认识。 个人总结:教育学现在对我只是一个开始,继续对教育学作更深的了解与学习,努力备战2013年深圳市的教育招聘。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因而,利用寒假时间,我在西宁市继续教育中心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几曾一度从上中学到上师范,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对《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通过对《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的学习,让我学到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篇一: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王旭敏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一、二班英语课教学。现就本人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未来之光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人际关系融洽,教学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党员大会,认真

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从不缺勤,按时坐班,服从安排,业余从不从事有偿家教及第二职业。本学年度全勤。 二、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加年级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而家人都已熟睡,时钟已悄然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 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胡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 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亲自上讲台谈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后感触更深。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胡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

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这种理论加案例教学法是讨论对话式的而非灌输式的,是集体合作式的而非个体式的,是批判反思式的而非结论教条式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而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当前教育学教学不足的有效形式。 提到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胡老师首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极具探讨性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合理与不合理,理想教学,文理分科与不分科等等,极具针对性和时代感,体现了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的关注。在课堂上,胡老师对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理念也都有所涉及,比如教师做家教能不能收钱等,丰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即儿童的成人化过程。 就内容而言,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一)未完成性 未完成性,即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 (二)能动性 人与社会交互过程中,人有主观能力性,能够改变其所处的环境与状态。 三、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这一规律对教育的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比如身高成长的两个高峰期。 另一方面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比如身高增长了,而骨化未完成。感觉、知觉的发展比较早,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晚。 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 这一规律对教育的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三)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的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达到发展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这一规律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一刀切”,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与过渡。 (四)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这一规律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五)互补性 互补性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这一规律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者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特别是那些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一般正常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回顾这一年来本人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努力做好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现将这学期自己做过的一些工作总结、反思如下: 一、搞好教学教改 这一年来开展“双效”活动,始终把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加强教学理论的本学期开始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素养、理论水平。 2、加强教研工作、追求实效。 语文采用“四读”法,“从读中学,学中读,读中悟”。根据需要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升华。从而受到区语文教研员赵祥好评。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本学期自始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当自己的事情与集体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集体。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随着教学改革,自己越来越感到跟不上教学新理念的要求。这一年来,自己加强了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真正明确了以课堂为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活,少

讲多学,改变了原有的旧理念。一年来做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组织和课堂水平 一年来自己始终抓住了课堂这一主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首先从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路,研究教学内容,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并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做到了无备课不进课堂。其 二,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作为重中之重,培养了学生能力。自己所担任的五年级数学科在期末期中三次测试中都在前2名。这与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 3、重视对特殊生的培养。为发展学生特长,自己把优生优培工作贯彻在始终。学期开始在摸底的基础上找资料进行辅导和自学,并把星号题、思考题让他们钻研,教师加以指导。 为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建立了后进生档案,分析每一位后进的原因,制定了辅导计划及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采用“一帮一”,教师从后进生的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帮扶,逐渐缩小了差距。 4、单元过关考试是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好方法。这一年来,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杜绝了漏洞。对每次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平日教学从课堂教学、总体评价、改进思路每周进行一次反思。有利于扬长避短。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