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划痕实验

划痕实验

划痕实验
划痕实验

划痕实验

1.先用marker笔在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一定距离

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3条线

2.细胞被干预后(药物处理,转染,电转,感染)适当时间点(考虑上述处理

因素起作用的时间),作活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把适量细胞接种至12孔板中,掌握为过夜必须长满(100%);

3.如果是药物处理,要考虑是否继续加药处理,如果是转染,电转,感染,一

般考虑不再进行第二次处理;

4.待细胞长满后,用枪头比着直尺(高压灭菌的钢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

线划痕,每隔一定距离划1道,共划3道,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

5.用PBS洗细胞3次,去除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6.37度5%CO2培养24小时,培养。按0,6,12,24,48小时取样,拍照。

每个样品取9个视野量尺寸,并统计数据。

注意事项:

1. 一般做划痕实验,都是在无血清或者低血清状态下培养的,否则细胞增殖就不能忽略;

2. 按照孔板背后的划线的垂直方向划痕,可以形成若干交叉点,作为固定的检测点,这就可以了解决前后观察的位置不固定问题。

3. 何时把处理后的细胞接种至12孔板?决定于处理因素起作用的时间;

4. 为何划线时细胞必须长满?细胞可能先其他地方迁移,不向划线处迁移;

5. 细胞接种至12孔板是否继续进行细胞干预?决定于处理因素起作用的时间;

细胞划痕试验

直尺20微升枪头(灭菌)无血清培养基PBS 准备: 所有能灭菌的器械都要灭菌,直尺和marker笔在操作前紫外照射30min(超净台内) 流程: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空中加入约5X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 4。用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度5%co2培养箱,培养。按0,6,12,24小时取样,拍照。 NOTE 6空板可以保证有相当距离的平直划痕,我觉得挺不错的。而且因为有5条定位线,与划痕相交,这样就有10个可固定监测点,不作重复,误差也很小。 如果你连续监测24小时,你需要考虑到划痕缩小是细胞迁移和细胞繁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细胞迁移。如果你要单纯的考虑细胞迁移,你可以先用丝裂霉素(1ug/ml)处理一小时,抑制细胞的分裂,这样你的结果就是细胞迁移的作用了。 照片拍完之后,可以用image J 来测量划痕区域的像素定量比较细胞迁移的速度。 无血清的话,应该一个细胞周期内,增殖可以忽略吧。而且我定点监测的话,差不多可以对应到每个细胞。好像没有看见很明显的增殖现象。丝裂霉素貌似很贵的说。。。如果用这个还不如直接用transwell呢。 另,image J 哪里有下载么?谢谢。 ImageJ 下载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511739718.html,/ij/download.html 无血清培养,确实细胞增殖可以忽略了,不过由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整体性的下调节,细胞迁移的速度也会慢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文献都用无血清培养状态下作划痕实验呢?目前最好的方法还是transwell法 一般做划痕实验,都是无血清或者低血清(《2%)否则细胞增殖就不能忽略。一般认为细胞周期是24小时,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胞系来说,生长可能会快一点。因此好像还没看见用带血清培养,短时间检测的。不过我会去试试看。可能是个好方法。 划痕法的意义在于,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细胞外围环境简单单纯,容易控制。(比如做加药的,可能会和血清的组分有反映,而且受血清批次的影响,造成误差。如果是铺了ECM物质的,组分就更复杂了。) 划痕法的不足也很明显,适用的细胞系很窄,一般只能用于上皮,纤维样细胞系。因为1。这些细胞本身有迁移能力,且较强。 2。细胞有极性,方便测量,观察。 3。细胞对无血清有较强的忍受力(至少24小时),因此很多肿瘤细胞系是不适合做划痕的,很多肿瘤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下,12小时细胞凋亡就超过50%。这也就是transwell发展的最大要求。而一些上皮样细胞系甚至可以忍受高达72小时的无血清实验。足以弥合划痕。

实验室细胞划痕实验简介

实验室细胞划痕实验简介 细胞划痕实验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研究细胞迁移/肿瘤侵袭的体外试验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 基本的步骤包括“划痕”的制造,细胞迁移期间图像的获得以及后期数据的处理。特点: 1,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体内细胞迁移的过程。 2, 非常适合研究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细胞迁移。 3,与包括活细胞成像在内的显微镜系统兼容,可用于分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4,研究细胞迁移的体外实验中最简单的方法。 传统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培养板接种细胞之前先用marker笔在12孔板背面画横线标记(方便拍照时定位同一个视野)。 2,细胞消化后接入12孔板,数量以贴壁后铺满板底为宜(数量少时可培养一段时间至铺满板底)。 3, 细胞铺满板底后,用1ml枪头垂直于孔板制造细胞划痕,尽量保证各个划痕宽度一致。(人工枪头制造划痕难以保证划痕宽度的一致性,影响实验结果,这也是该方法最大的缺陷。) 4,吸去细胞培养液,用PBS冲洗孔板三次,洗去划痕产生的细胞碎片。 5,加入无血清培养基,拍照记录。 6,将培养板放入培养箱培养,每隔4-6小时取出拍照 7,根据收集图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德国IBIDI(易必迪)公司Culture Insert方法 1,准备细胞,培养液,culture Insert。 2,如图,将细胞接种于Dish中间的Insert,细胞长满Insert 区域后用镊子移除Insert即可产生500μm宽度的划痕。 3,每隔4-6小时拍照记录。 4,根据收集图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岩石划痕实验设计(全部)

划痕实验(全部资料) 课前准备: 工具箱材料: 教师另外准备的材料:17支粉笔,32个硬币 准备工具包: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划痕实验用的工具箱。在8个带拉链的袋子里分别放4个大号的回形针和4个硬币。 探究部分 探究2:划痕实验 目标 在划痕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 ·探究一组矿物的特性; ·探究矿物的硬度; ·通过矿物的硬度进行分类; ·用科学的思考过程实施探究并建立解释模型:观察、交流、比较、组织。 来源 地球科学 科学概念 ·矿物是地球物质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用物理的方法不能够再分。 ·硬度是矿物的一种特性,是矿物能够被刻划的软硬程度。 探究2:划痕实验 第一部分:观察矿物。 第二部分:测量硬度。 探究主题探究总结科学内容评价机会 第一部分:观察矿物·我们用哪些特征来鉴别岩石? 时间:30~40分钟学生观察四种未知的 矿物,记录观察的结 果并发现要鉴定矿物 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仅仅是靠可见的特性 进行鉴别是不够的。 ·矿物是地球物质最 基本的组成成分,用 物理的方法不能够再 分。 ·矿物是造成岩石的 成分。 ·为了能够鉴别矿物 我们必须理解矿物的 一些特性。 学生单 给学生一套矿物卡 片,请学生按照某一 特性分类,然后同时 考虑两种特性进行分 类。 矿物特性 第二部分:划痕实验·我们用哪些特性来鉴别矿物? ·用指甲、硬币、裁纸刀来确定硬度如何? 时间:30~40分钟向学生介绍地质学家 利用硬度来鉴别矿 物。他们用裁纸刀、 硬币和指甲钳在矿物 表面刻划,通过比较 划痕来确定矿物的硬 度。利用这一知识, 他们规定了4种矿物 的硬度做参考。 ·硬度是矿物的一种 特性,是矿物能够被 刻划的软硬程度。 ·矿物可以通过硬度 分类。 ·当两种物质的硬度 相比较时,硬的可以 刻划软的。 反馈单 学生相互之间拿出两 块矿物,请对方比较 相对硬度。

如何使用Image-Pro Plus分析划痕实验

划痕攻略之如何使用Image-Pro Plus分析划痕实验划痕实验大家做了不少,但是如何能快速地将实验结果量化呢?今天给大家介绍如何用Image-Pro Plus分析划痕实验。 我们先回顾一下划痕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实验原理:细胞划痕法是测定肿瘤细胞的运动特性的方法之一,是在体外培养的单层细胞上划痕致伤,观察肿瘤细胞的迁移情况。 实验步骤:1、培养板接种细胞之前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面画横线标记(方便拍照时定位同一个视野)。 2、细胞消化后接入6孔板,数量以贴壁后铺满板底为宜(数量少时 可培养一段时间至铺满板底)。 3、细胞铺满板底后,用10μL枪头垂直于孔板制造细胞划痕,尽量 保证各个划痕宽度一致。 4、吸去细胞培养液,用PBS冲洗孔板三次,洗去划痕产生的细胞碎 片。 5、加入含有4μg/m L丝裂霉素(防止细胞增殖过快)的完全/基础培 养基,拍照记录。 6、将培养板放入培养箱培养,不同时间点取出拍照。 7、Image-Pro Plus分析实验结果。 划痕实验的结果是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的,那么如何将这一大批的图片进行量化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运用Image-Pro Plus来分析划划痕实验结果。 我用的是Image-Pro Plus 6.0版本(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拿安装包) 1.首先打开Image-Pro Plus,在File菜单栏下的open那里选择你要分析的图片或者把你要分析的图片直接拖入软件中(fig.1)。

Fig.1 2.选择工具栏里的计算和测量工具即红色箭头所指(Fig.2) Fig.2 3.在count/Size小窗口里选择measure下拉栏里的select measurements 选择我们要分析的面积(Area)和宽度(Box width)(Fig.3)

细胞迁移划痕实验

细胞迁移实验技术 —划痕实验 一、基本原理 细胞划痕(修复)法是简捷测定细胞迁移运动与修复能力的方法,类似体外伤口愈合模型,在体外培养皿或平板培养的单层贴壁细胞上,用微量枪头或其它硬物在细胞生长的中央区域划线,去除中央部分的细胞,然后继续培养细胞至实验设定的时间(例如72h),取出细胞培养板,观察周边细胞是否生长(修复)至中央划痕区,以此判断细胞的生长迁移能力,实验通常需设定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加了某种处理因素或药物、外源性基因等的组别,通过不同分组之间的细胞对于划痕区的修复能力,可以判断各组细胞的迁移与修复能力。 二、操作步骤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的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孔中加入约5×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种类不同而不同,接种原则为过夜后融合率达到100%。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不同孔之间最好使用同一只枪头)。 4.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5%CO2培养箱,培养。可按0,6,12,24h时间点取样,拍照(具体时间依实验需要而定)。 6.统计方法:使用ImageJ软件打开图片后,随机划取6至8条水平线,计算细胞间距离的均值。

三、注意事项: 1.在用PBS 缓冲液冲洗时,注意贴壁慢慢加入,以免冲散单层贴壁细胞,影响实验拍照结果。 2.一般做划痕实验,都是无血清或者低血清(<2%)否则细胞增殖就不能忽略。 3.按照6孔板背后画线的垂直方向划痕,可以形成若干交叉点,作为固定的检测点,以解决了前后观察时位置不固定的问题。

划痕仪使用说明书

WS-2005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 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近二十多年来,耐磨、防腐涂层特别是各种功能涂层在工业、农业、国防、航天科技上得到广泛应用,收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何涂层要发挥其功能的前提是附着强度的高低。附着强度不高的涂层,谈论其它质量指标是没有意义的,涂层附着强度的检验,就成了涂层产品供需双方首先关注的问题。涂层附着强度的检验方法有很多,如摩擦抛光试验,钢球滚光试验,粘接-剥离试验,锉刀试验,划线划格试验和划痕试验等,其中划痕试验是目前检验硬质涂层最常用也是较好的一种检验方法。它是用具有光滑圆锥顶尖的标准金刚石划针,在逐渐增加载荷下刻划涂层表面,直至涂层被破坏,涂层破坏时所加的载荷称为临界载荷,并以此作为涂层与基体附着强度的度量。 二.仪器工作原理 涂层附着力划痕试验仪运用声发射检测技术、摩擦力检测技术及微机自控技术,通过自动加载机构将负荷连续加至划针(金刚石压头)上,同时移动试样,使划针刻划涂层表面。通过各传感器获取划痕时的声发射信号、载荷的变化量、摩擦力的变化量,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转换,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图形,最终得到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涂层破坏瞬间的临界载荷)。 涂层附着力划痕试验仪有两种检测模式,一种是利用声发射方法,主要适用于0.5-100um 的硬质涂层的检测。当划针将涂层划破或剥落时会发出微弱的声信号,此时载荷即为涂层的临界载荷,由此可得到涂层与基底的临界载荷值。另一种是摩擦力方法,是对涂层与基底的摩擦系数差别较大的材料的测试,划针将涂层划破或脱落时,摩擦力将发生较大变化,摩擦力曲线会产生拐点,以此判定涂层的临界载荷值,此方法主要用于较软涂层。 三.仪器的测量方法 1.声发射测量方式: 计算机控制系统按设定的加载载荷、加载速率和划痕长度,自动连续加载,随着金刚石划针施加于样品表面载荷的不断增大和样品的连续移动,检测出划痕过程中样品表面涂层破损剥落时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同时绘制出声发射信号与载荷变化的对应曲线。 2.摩擦力测量方法: 当涂层较软或与基底摩擦系数差别较大时,在载荷的作用下,金刚石划针划开表面涂层与基底接触时,摩擦力将发生突变或出现拐点。该方法适用于软质或较薄涂层。 3.恒载荷测量方法:

膜基结合力的划痕法实验分析(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膜基结合力的划痕法实验分析(1) 用划痕实验探索了综合表征膜基结合力的方法。在瑞士CSM 仪器的微划痕测试仪(Micro2Scratch Tester,MST 划痕仪) 对真空多弧离子镀设备制备的WC2Co/TiN 膜基结合力进行划痕实验,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利用MST 划痕仪所测的声发射数据、摩擦力数据及光学、电子扫描划痕形貌来综合评定膜基结合力, 并用WS292 划痕仪对评定结果进行验证。 在金刚石压头沿着薄膜表面线性加载法向载荷的过程中,薄膜会出现微裂纹、破裂、从基体剥离、塑性失效(犁沟) 等(以下称之为结合失效) 。当薄膜出现结合失效时,声发射信号峰会突然增强,然而干扰声信号、弧离子镀薄膜中大颗粒的存在等也可能产生声发射信号峰,因而出现声发射信号峰值处的法向载荷可作为 临界载荷的初步评定值。当摩擦因子为常量时,摩擦力- 法向载荷曲线为直线;当划痕过程中膜基结合失效时,摩擦因子发生变化,摩擦力突然变大或变小,在曲线上出现拐点,但拐点也会出现在大颗粒等异常位置加载处。在MST 划痕仪上,采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跟踪观察声发射信号峰或拐点处的划痕形貌,用于修正临界载荷。本研究采用声发射强度突然变化、切向摩擦力变化拐点及划痕形貌三种方 法综合评定临界载荷。 1、声发射强度突变时的临界载荷 图1 是不同磁过滤电流下沉积的TiN 膜样品,在MST 划痕仪划痕过程的声发射图谱。从图可见,根据纵坐标的声发射信号峰值所对应的横坐标,初步判定A、B 样品的TiN 膜的临界载荷分别为2612N、28N。但C 样品与D 样品的各存在三处声发射信号峰值,分别对应的横坐标为2414N、2514N、2613N 与917N、2510N、2713N。声发射图谱存在多个峰值,声发射强度的突变异常问题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讲义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对肿瘤细胞 迁移的影响 欧阳学文 (细胞划痕法) 实验导读 瘤组织的增殖失控、瘤细胞的分化异常、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至靶组织或靶器官,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图1 肿瘤转移示意图 根据肿瘤异质性理论,大多数恶性肿瘤最初虽属单克隆起源,但它在不断增殖演进至临床明显的肿瘤时,由于瘤细

胞遗传性状的不稳定性(来自基因突变或缺失等)而不断地变异,造成该肿瘤内瘤细胞亚群表型的多样性,诸如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速率、转移能力,核型乃至对激素的反应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等,这些瘤细胞亚群具有被此不同的特性即所谓异质性。异质性与肿瘤转移直接有关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高低之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筋细胞易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的运动性,来源于细胞运动“接触抑制”的概念。通过体外培养正常和恶性结缔组织细胞,发现正常纤维母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引起的皱栖脑膜与其他细胞的表面接触时,往往产生细胞膜活动的抑制和移动中细胞的缩短,然后停止。当纤维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在培养皿上融合形成一单层时,细胞运动即显著受到抑制。间变的肉瘤细胞则缺乏接触抑制,瘤细胞的运动不会被正常纤维母细胞所抑制。 针对肿瘤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人们研制了各种抗转移药物,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稳定因子、干扰素-α以及其他化学药物。

划痕实验

细胞划痕实验 细胞划痕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细胞运动的方法,实验成本低,可以用来检测贴壁生长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实验材料:细胞样品 仪器、耗材:6孔板marker笔直尺枪头 试剂、试剂盒:无血清培养基、PBS 抗体:Hamster igG 3、λ抗体 实验步骤: 一.准备: 所有能灭菌的器械都要灭菌,直尺和marker笔在操作前紫外照射30min(超净台内) 二.流程: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空中加入约5X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 4.用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度5%CO2培养箱,培养。按0,6,12,24小时取样,拍照。 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划痕前是不倒培养基的,划痕后再倒掉培养基加PBS清洗后加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因此是整个培养皿都加培养基的,观察部位是划痕而已。 2、通过算每个视野的划痕面积,可以通过image J 软件计算。 3、划痕法的意义在于,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细胞外围环境简单单纯,容易控制。(比如做加药的,可能会和血清的组分有反映,而且受血清批次的影响,造成误差。如果是铺了ECM物质的,组分就更复杂了。) 划痕法的不足也很明显,适用的细胞系很窄,一般只能用于上皮,纤维样细胞系。因为 a.这些细胞本身有迁移能力,且较强。 b.细胞有极性,方便测量,观察。 c.细胞对无血清有较强的忍受力(至少24小时),因此很多肿瘤细胞系是不适合做划痕的,很多肿瘤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下,12小时细胞凋亡就超过50%。这也就是transwell发展的最大要求。而一些上皮样细胞系甚至可以忍受高达72小时的无血清实验。足以弥合划痕。 4、其实在伤口弥合中,fibroblast的向创口处迁移就是典型的侧向爬行。但是其实癌细胞的迁移倒不是侧向爬行那么简单,我觉得应该是综合效应,而且要看是什么类型的肿瘤。因为对于远端病灶的转移,显然是通过血液运输的。这是一个细胞去黏附和再黏附的过程。其实transwell也不能很好的模仿这个过程。只是transwell+matrigel可以模仿肿瘤细胞融解基质,侵入到正常组织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侵袭。所以对于做cancer的来说,可能transwell会更好些。但我觉得并不能就简单否定scar assay。细胞的迁移作为细胞的一个正常生理活动,是表征细胞生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点是很主要的意义。

细胞划痕实验指导

细胞划痕 细胞划痕实验是指将细胞培养在培养皿或平板上,待细胞融合后用枪头或其他硬物在中央区域画一条线,这条线内的细胞被机械力去除掉了,然后将细胞继续培养,观察细胞向无细胞的划痕区域迁移的情况,来判断细胞的迁移能力。其意义在于: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细胞外围环境简单、单纯,容易控制,是肿瘤细胞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前准备 实验开始前,将离心管、吸管筒、移液枪、枪头,直尺等放入无菌超净工作台,以紫外线照射30min。然后,采用通风机通风3min。 取出无菌6孔板,用黑色记号笔在6孔板底部,用直尺比着,均匀的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3条线。每条黑线的上下缘与划痕交叉点作为观察点,这样一方面便于观察另一方面可以一次取多个观察点,最终可以获得多个数据。 画好横线后,在板上分别做好标记。 取下试剂瓶和离心管上的封口膜,且将每个试剂瓶和离心管拧松,方便后续试验的操作。 二、细胞准备 取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健康细胞,吸掉原来的培养液,用无菌PBS清洗细胞。加入1ml 胰酶消化液消化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细胞完全皱缩变圆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收集细胞悬液于15ml离心管中,800rpm/min室温离心5min。用罗氏CASY快速细胞计数及活率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弃去上清,加入培养基重悬细胞。,以每孔1~4×105细胞的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上,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一天。具体数量因细胞种类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 三、直线划痕 取出铺满六孔板的细胞,用200ul枪头垂直于细胞表面,由孔一端划向另一端。尽量垂直于背面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此时可在培养皿的表面清晰看到细胞表面呈#字形划痕。

细胞划痕实验详细步骤及说明

细胞划痕实验的详细步骤及说明细胞迁移(cell migration):也称为细胞移动、细胞爬行或细胞运动,是指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 它参与到很多生理和病理的活动中,如下: 免疫:如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是其分化成熟和发挥功能的关键之一; 炎症: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白细胞送到炎症灶,白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并发挥其吞噬和组织损伤作用; 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是肿瘤恶化后最常见的活动,如侵入淋巴管、血管后随脉管系统实现远处转移; 损伤修复:当机体发生损伤时,免疫细胞和血小板会迁移到损伤部位,参与消炎和凝血; 胚胎发育:胚胎期不同类型祖细胞迁移至特异靶位以保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细胞划痕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伤口”,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伤口”愈合。因其类似体外伤口愈合过程,又名伤口愈合实验(Wound-Healing Assay),广泛用于可以观察药物、基因等外源因素对细胞迁移和修复的影响。

细胞划痕实验过程: 在体外培养皿或平板培养的单层贴壁细胞上,用微量枪头或其它硬物在细胞生长的中央区域划线,去除中央部分的细胞,然后再继续培养细胞至实验设定的时间(可有不同时间点),取出细胞培养板,显微镜下观察周边细胞是否迁至中央划痕区,并拍照。 具体实验步骤: 1. 培养板划线标记 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画横线(用直尺比着),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每条线均匀且平行。 2. 细胞铺板 在孔内接种约5-10*105个细胞(可根据细胞的生长快慢调整接种数量),原则为过夜后细胞能够长满,切记一定要铺匀(细胞铺板均匀技巧可参考往期内容)。 3. 细胞划线 第二天用20uL枪头(灭菌)或牙签,垂直孔板背后的黑线划痕,使划痕与标记线相交。 Tips: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讲义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细胞划痕法) 实验导读 瘤组织的增殖失控、瘤细胞的分化异常、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是恶性肿瘤最基 本的生物学特征,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原因。 因此研究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至靶组织或靶器官, 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 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移瘤或继发 瘤。 图1肿瘤转移示意图 根据肿瘤异质性理论, 大多数恶性肿瘤最初虽属单克隆起源, 临床明显的肿瘤时,由于瘤细胞遗传性状的不稳定性 (来自基因突变或缺失等)而不断地变 异,造成该肿瘤内瘤细胞亚群表型的多样性,诸如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速率、转移能力, 核型乃至对激素的反应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等, 这些瘤细胞亚群具有被此不同的特性即 所谓异质性。异质性与肿瘤转移直接有关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高 低之 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筋细胞易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的运动性,来源于细胞运动“接触抑制”的概念。 通过体外培养正常和恶性结 缔组织细胞,发现正常纤维母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引起的皱栖脑膜与其他细胞的表面接触时, 往往产生 细胞膜活动的抑制和移动中细胞的缩短, 然后停止。当纤维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在培 INVASION 但它在不断增殖演进至 Am BM BM ANGIOGENESIS MIGRATION PROLIFERAHON PRIMARY SARCOMA PRIMARY CARCINOMA ANGIOGENESIS ARKtSF

铅笔划痕试验仪操作规范

有限公司 A 铅笔划痕试验仪操作规范 -PZ-016 版受本 控 号: 号: A/01 发布日期:2011 年 11 月 26 日

生效日期:2011 年 11 月 26 日

有限公司 1 目的 使操作人员熟悉铅笔划痕试验仪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3 范围 适用于该仪器的操作人员。职责 3.1 品质部:负责仪器的清洁及日常的维护及管理 4 定义 铅笔型号包括 9H、8H、7H、6H、5H、4H、3H、2H、1H、HB、1B、2B、3B、4B、5B、6B、7B、8B、9B。 H 数越高,铅芯越硬,B 数越高铅芯越软,HB 为中性。(见图 1) 5 6 流程 无 基本操作方法: 6.1 清洁测试件表面。(见图 2) 6.2 依据供应商提供的涂层材料硬度信息选择铅笔型。 6.3 选用比供应商材料硬度同等型号的铅笔。 6.4 将铅笔的头部削平,铅笔头部用 300 号砂纸垂直磨平。(见图 3、图 4、图 5)6.5 用测试仪的垫块踮起测试仪的前部,使测试仪平放在测试件上。(见图 7) 6.6 将铅笔放入测试仪相应的孔中,轻轻拧紧铅笔固定旋钮。(见图 6、图 8) 6.7 平行推进测试仪约 50-100mm。(见图 9) 6.8 用同样的方法在测试件上划痕 5 次,注意应每次划痕前都要研磨铅笔的头部,保证铅笔的头部无缺损。图 5

6.9 观察测试后划痕,并用指甲轻轻触摸划痕,如有明显的凹陷超过 3 条,则采用比测

有限公司 6.10 每种铅笔测试时均要 5 次以上。 图 7 图 1 图 3 图 5

细胞迁移-划痕实验

—划痕实验 一、基本原理 细胞划痕(修复)法是简捷测定细胞迁移运动与修复能力的方法,类似体外伤口愈合模型,在体外培养皿或平板培养的单层贴壁细胞上,用微量枪头或其它硬物在细胞生长的中央区域划线,去除中央部分的细胞,然后继续培养细胞至实验设定的时间(例如72h),取出细胞培养板,观察周边细胞是否生长(修复)至中央划痕区,以此判断细胞的生长迁移能力,实验通常需设定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加了某种处理因素或药物、外源性基因等的组别,通过不同分组之间的细胞对于划痕区的修复能力,可以判断各组细胞的迁移与修复能力。 二、操作步骤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的划横线,大约每隔~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孔中加入约5×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种类不同而不同,接种原则为过夜后融合率达到100%。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不同孔之间最好使用同一只枪头)。 4.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 5% CO2培养箱,培养。可按0,6,12,24h时间点取样,拍照(具体时间依实验需要而定)。 6.统计方法:使用Image J软件打开图片后,随机划取6至8条水平线,计算细胞间距离的均值。 三、注意事项: 1.在用PBS缓冲液冲洗时,注意贴壁慢慢加入,以免冲散单层贴壁细胞,影响实验拍照结果。 2.一般做划痕实验,都是无血清或者低血清(<2%)否则细胞增殖就不能忽略。 3.按照6孔板背后画线的垂直方向划痕,可以形成若干交叉点,作为固定的检测点,以解决了前后观察时位置不固定的问题。

划痕(修复)实验服务

划痕(修复)实验服务 实验服务目的 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材料:6孔板(其他的也可以,但感觉6孔比较好,大小适中)marker笔,直尺20,微升枪头(灭菌),无血清培养基,PBS 准备: 所有能灭菌的器械都要灭菌,直尺和marker笔在操作前紫外照射30min(超净台内) 流程: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空中加入约5X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 4.用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度5%CO2培养箱,培养。按0,6,12,24小时取样,拍照。【晶莱生物】 细胞划痕实验服务原理 将细胞培养,观察细胞向无细胞的划痕区域迁移情况,来判断细胞的迁移能力 细胞划痕实验服务材料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生物倒置显微镜 细胞划痕实验服务内容与方法 1、使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孔中加入约5×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 4、用PBS洗细胞3次,去除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度5%co2培养箱,培养。按0,6,12,24小时取样,拍照。[晶莱生物] 细胞划痕实验服务信息(客户提供) 1、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株,一并提供细胞特性,培养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 2、受试样品及相关信息 细胞划痕服务服务周期 2周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提交

用划痕技术检测涂层附着力

用划痕技术检测涂层附着力 在汽车制造业中,很多零部件都需要涂覆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涂层以提高表面性能,因此,涂层附着强度的检测是其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涂层附着强度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如摩擦抛光试验、钢球滚光试验、粘接-剥离试验、锉刀试验、划线划格试验和划痕试验等,其中划痕试验是目前检验硬质涂层最常用也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检测方法。划痕试验是用具有光滑圆锥顶尖的划针,逐渐增加载荷刻划涂层表面,直至涂层被破坏,涂层破坏时所加的载荷被称为“临界载荷”,并以此参数作为涂层与基体附着强度的度量。划痕试验仪的工作原理涂层附着力划痕试验仪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它运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切向力检测技术及微机自控技术,通过自动加载机构将负荷连续加至划针(金刚石压头)上,同时移动试样,使划针划过涂层表面,通过各传感器获取划痕时的声发射信号、载荷的变化量、切向力的变化量,经放大处理,输入计算机,经A/D转换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图形,由此得到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临界载荷)。图1 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检测模式涂层附着力划痕试验仪有两种检测模式:一种是利用声发射方法,主要适用于硬质涂层的检测,当划针将涂层划破或剥落时会发出微弱的声信号,此时所加的载荷即为涂层的临界载荷;另一种是利用切向力术,主要用于较软涂层的测量,当划针将涂层划破或脱落时,摩擦系数将发生较大变化,切向力亦由此发生变化,此时的载荷即为涂层的临界载荷。应用实例这里以WS-2000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为例,采用声发射模式,介绍我公司生产的钢质活塞环的表面离子镀PVD硬质涂层附着力的检测过程。WS-2000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的技术指标如下:(1)加荷范围:0.01~100N自动连续加荷,精度0.1N (2)划痕速度:2~10mm/min (3)加荷速率:10~100N/min (4)测

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方法20130905

划痕实验: 1.细胞接种到六孔板中,每孔接约5×105 个细胞(SMMC7721,不同细胞 具体接种数量掌握为24 h能铺满板),放入37℃ 5%CO2培养箱培养,20~ 24 h观察是否铺满板。待铺满后开始划痕实验。 2.用灭过菌的200uL黄色枪头在每个孔中间划一条痕(枪头垂直划线,每 次力度均一,划线要直,一次性划到底,可用板盖当尺子),PBS洗2遍,去除划下的细胞,显微镜拍照(放大倍数为100倍)。 3.换含不同药物的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空白组用PBS代替药物,每组 设3个平行)。 4.24h或48h后拍照(放大倍数为100倍)固定点测量划痕距离是否改变。 5.用Photoshop中的直方图测量间距大小,表示不同组细胞发生迁移的距 离。将对照组迁移距离大小设为100%,实验组迁移比例为:(对照组迁 移距离-实验组迁移距离)/对照组迁移距离*100%。 6.数据分析后作图。 如图例:

Transwell实验: 1、收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 再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彻底去除血清干扰,调整细胞密度1~5×105个。2、Transwell小室(孔径大小有不同规格,一般肿瘤细胞选8 μm;迁移实验用 普通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用含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里加入制备好的细胞悬液(1×105个),小室内液体总体积为200 μL。 3、24孔板中加入500 μL含10% 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将Transwell小室放 入24孔板中。 特别注意:下层培养液和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因此在种板和培养过程中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4、将带有小室的24孔板置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18-48 h后(时间依 不同实验不同细胞而定)取出,非贴壁细胞直接计数下层细胞数,贴壁细胞拍照计数小室底部膜上细胞(步骤如下)。 5、轻轻吸出小室内的培养基,用37℃预热的PBS轻轻洗一遍,每孔加入4℃预 冷的4%多聚甲醛(或甲醇)固定液500uL,于室温固定细胞20min,PBS轻轻洗3次。 6、用湿棉签轻轻刮出小室中上层细胞,重复3次。 7、PBS轻轻洗3次,吸干残余PBS。 8、每孔加入结晶紫染色液400~500uL(没过小室底部)于37℃中孵育30min。 9、用枪吸出结晶紫并用双蒸水轻洗3次,室温倒置风干。 10、显微镜拍照(200倍镜下每小室的一个横轴或纵轴拍五张图,计算平均细胞数)。数据分析后作图,比较不同药物对细胞迁移或侵袭速率的影响。 33%醋酸洗脱细胞,洗脱液570nm 下测OD值

细胞培养实验指导

细胞培养实验指导 陈轶霞刘俊林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报告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图表齐全、书面整洁、分析讨论认真合理等。 2、严禁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发现雷同实验报告一律视为不及格。 3、切忌全班同学统一打印相同的实验结果图(以前曾发生过全班同学共用一张错误的图的情况) 实验一细胞培养实验室介绍及使用卫生要求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布局 2. 掌握细胞培养实验室的使用卫生要求 【基本原理】 细胞培养必须无菌操作,要求工作环境和条件必须保证无微生物污染和不受其它有害因素影响,应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并划分不同功能区。理想的细胞培养实验室可分为准备室、更衣室、缓冲室、培养室等。 【内容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并参观了解开展本课程教学的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布局、设施与仪器设备的摆放情况 2.使用卫生要求。 (1)实验室的消毒 实验室日常采用紫外灯消毒;按实验室的卫生管理要求对实验室洁净区按周期进行熏蒸消毒;在培养期间发生严重污染时要进行熏蒸消毒。 (2)培养工作开始操作前将所有培养用的物品经专用物流通道通过传递窗放进培养室,开紫外灯消毒30min,关紫外灯后方进入操作。配有空气净化系统的洁净室在风机开启至少30min后才能达到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3)操作者进入培养室时要遵守的程序 a: 用肥皂洗手,在干手器上吹掉手臂上的水滴。 b: 换穿无菌室专用鞋,进入更衣室,外衣挂到指定的衣柜里,用0.1%新洁尔灭溶液对手及前臂进行消毒,戴帽子(不露头发)、口罩(应包住胡须),穿已消毒的洁净服,进入缓冲室。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对手及前臂消毒,在其滞留3min后进入培养室。 (4)开超净工作台10min,期间用0.1%新洁尔灭溶液的擦拭操作台面后可开始具体的操作,同时点燃酒精灯用于临时性的火焰消毒。 (5)实验完毕,关闭超净工作台,及时清理实验用品,废物从通往物流通道的传递窗中传出。工作台面用0.1%新洁尔灭溶液的擦拭消毒后方可出培养室。 (6)出培养室时,将工作服放在更衣室指定的位置以便清洗和消毒,鞋放到隔离鞋柜里,跨过隔离鞋柜,将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鞋套等放到指定的废物桶,出实验室前用肥皂洗手,关闭空气净化

用划痕法测定硬质涂层的结合力

用划痕法测定硬质涂层的结合力 陕西机械学院(1989)第5卷第1期 用划痕法测定硬质涂层的结合力 薛玉娥林香祝张影寰 (金属材料系) 摄垂本文详细地介绍7划痕试盟婆测定硬质涂层的结合力的方法和原理.对由 离子镀法(IP)在高速铜基体上的TN涂层和由溅射法(,)在T10钢基体上沉 积的rC涂层进行划痕试验.井用显微分析法对划痕沟措的彤眈进行观察和分析. 而临界载荷,涂层剥落方式厦声发射信号特性等也将得到讨论.根据实验蛄果计算 了不同条件下硬质涂层与基体间的姑合力,同时对影响划痕试验的因素也进行探 讨. 关羹词划痕涂层结合力 0前言 作为提高高速钢等高合金钢或硬质合金的工模具的抗磨损性的硬质涂层(如丁N或Tic)

妁气耜沉积方法,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工艺技术.目前已有若干种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 学气耜沉积(cyD)方法被用来获得这种涂层.近十年来,它们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迅速雕 发展.在很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八十年代初期,高速钢r涂层刀具已有商品出售. 在各种实酥应用中,往往发现涂层材料早期失效的问题.例如剥落问题.许多涂覆工作 者?研究人员和用户都很关心涂层材料的性能.而涂层与基体阐的结合强度(或称结合力) 是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也是涂层材料实用性的暮键问题. 硬质涂层的结合力测试,应包括定性实验和定量测定两类,至今已研究出许多种测量方 法,如.摩豫磨损试验,拉伸试验,剪切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划痕试验等.根据各 种测量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量纲不同的物理量都可作为培合力来测量.其中有些方法作为 过程的工具更为有用,而其它方法则适用于加工好的产品. 目前划痕试验法比较广泛用来评定硬质涂层阿绪合力.此法首先~Hearens于1950年提 出,并用它来测定在玻璃上真空镀铬膜的结合力.1960年,Benjamin和W口r对此法作了

细胞划痕试验

直尺20微升枪头(灭菌)无血清培养基PBS 准备:所有能灭菌的器械都要灭菌,直尺和marker笔在操作前紫外照射30min(超净台内) 流程: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2。在空中加入约5X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4。用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5。放入37度5%co2培养箱,培养。按0,6,12,24小时取样,拍照。 NOTE 6空板可以保证有相当距离的平直划痕,我觉得挺不错的。而且因为有5条定位线,与划痕相交,这样就有10个可固定监测点,不作重复,误差也很小。 如果你连续监测24小时,你需要考虑到划痕缩小是细胞迁移和细胞繁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细胞迁移。如果你要单纯的考虑细胞迁移,你可以先用丝裂霉素(1ug/ml)处理一小时,抑制细胞的分裂,这样你的结果就是细胞迁移的作用了。 照片拍完之后,可以用image J 来测量划痕区域的像素定量比较细胞迁移的速度。 无血清的话,应该一个细胞周期内,增殖可以忽略吧。而且我定点监测的话,差不多可以对应到每个细胞。好像没有看见很明显的增殖现象。丝裂霉素貌似很贵的说。。。如果用这个还不如直接用transwell呢。另,image J 哪里有下载么?谢谢。ImageJ 下载网址: 无血清培养,确实细胞增殖可以忽略了,不过由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整体性的下调节,细胞迁移的速度也会慢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文献都用无血清培养状态下作划痕实验呢?目前最好的方法还是transwell法 一般做划痕实验,都是无血清或者低血清(《2%)否则细胞增殖就不能忽略。一般认为细胞周期是24小时,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胞系来说,生长可能会快一点。因此好像还没看见用带血清培养,短时间检测的。不过我会去试试看。可能是个好方法。划痕法的意义在于,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细胞外围环境简单单纯,容易控制。(比如做加药的,可能会和血清的组分有反映,而且受血清批次的影响,造成误差。如果是铺了ECM物质的,组分就更复杂了。)划痕法的不足也很明显,适用的细胞系很窄,一般只能用于上皮,纤维样细胞系。因为1。这些细胞本身有迁移能力,且较强。2。细胞有极性,方便测量,观察。3。细胞对无血清有较强的忍受力(至少24小时),因此很多肿瘤细胞系是不适合做划痕的,很多肿瘤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下,12小时细胞凋亡就超过50%。这也就是transwell 发展的最大要求。而一些上皮样细胞系甚至可以忍受高达72小时的无血清实验。足以弥合划痕。

漆膜划痕试验仪的原理及应用

漆膜划痕试验仪的原理及应用 漆膜划痕试验仪用来测定色漆和清漆或有关产品的单一涂层或符合涂层体系乃划伤或耐划透的性能。使用于GB9279-88《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和ISO12137-1:1997《色漆和清漆耐划伤性的测定》标准。 工作原理: 本仪器主要是由划针架和工作台组成,划针架上的划针保证垂直地作用于涂膜样板上(样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实验台上,可横向或纵向移动;横向移动可为机动也可在关闭电源后手动,纵向移动为手动)。 在接通电源后,电源开关的红色指示灯亮说明仪器电源接通。此时如返程开关处于实验状态,工作台由右向左移动,划针在“实验”行程中和样板接触; 返回行程(返程开关拨回“返回”状态)中,工作台由左向右移动,划针被抬起不接触样板,变换划针架上所加的砝码,可测出在不同重量下能否划破漆膜,用划破漆膜时所需的zui小砝码重量来判断涂膜的抗划破性的值。 漆膜划痕试验仪维护: 本仪器使用时力求转动灵活,应注意润滑(应在转动部位和不转动部位之间和相对运动部件之间注入机油) 本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全面检查紧固件,防止松动; 本仪器不使用时,要注意防尘、防潮、防腐蚀,避免振动和碰撞。

漆膜划痕试验仪参数: 划针长度不小于60mm 试验台移动速度:20—40mm/s 划针针头钢球直径1mm 顶杠下端面的倾角:10—15° 砝码加荷范围:0—2000g zui小增量:50g 工作电压::220V50HZ 消耗功率:15W 重量:10Kg 外形尺寸:180*230*280mm 漆膜划痕试验仪使用要求: 涂膜样板:按GB9271—88制备,规格为:120*50mm 实验环境:温度23±2°C,相对湿度:50±5%(参照GB9278—88)漆膜划痕试验仪操作及使用方法:

耐划伤性测试方法-2011.03.23

耐划伤性测试方法 发布: 2009-4-03 08:59 | 作者: cerbarvy | 来源: 万客化工在线0引言 涂装好的产品在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免不了要受到硬物的划擦,不耐划擦的漆膜常常会留下划痕,甚至被划破,这样既影响装饰效果又使漆膜丧失了保护作用。因此,漆膜耐划伤性能的好坏受到了涂料制造商、涂料单位和涂装产品使用者的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只有一个相关国家标准GB/T9279—1988《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是测定漆膜抗划针划透性能的试验方法,(参考ISO1518:1922制定),还没有测试漆膜耐划伤性的相关方法,本文就检索到的ISO标准和ASTM标准中有关漆膜耐划伤性测试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和测试步骤及结果表示等内容作简单介绍,供业内人士参考。 1相关标准 ISO标准和ASTM标准中耐划伤性测试方法:ISO12137—1:1997《色漆和清漆—耐划伤性的测定—第1部分:用弧形划针的方法》。ISO12137—2:1997《色漆和清漆—耐划伤性的测定—第2部分:用尖顶划针的方法》。ASTMD5178—98《有机涂层抗划伤性》。其中ISO12137—1:1997和ASTMD5178测试方法相似。

2定义 2.1ISO12137—1:1997和ISO12137—2:1997中耐划伤性 是指漆膜表面耐由于规定划针推过其表面的作用而造成的划痕或形成的其他缺陷的性能。划伤涉及的漆膜表面的缺陷范围很大,包括: (a)塑性变形———永久性的表面压痕,有或无任何表面瑕疵或内聚的裂痕; (b)表面瑕疵———由试验线和临近表面之间光的散射差异而造成的对外层表面外观的影响; (c)表面划痕———一种划透表面的连续切割痕或擦伤痕; (d)内聚裂痕———存在的可见表面开裂或裂缝。 2.2ASTMD5178—98中耐划伤性 涂层抵抗由轻度摩擦引起的损伤的能力。 3测试原理 3.1ISO12137—1:1997和ASTMD5178—98的测试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