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

发表时间:2017-11-27T17:04:02.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刘张鸿[导读] 摘要: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运营管理部山东莱州 261400 摘要: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范围及评价性质,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暂不考虑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其评价前提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问题 1概述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支持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当前,矿业开发俨然成为全球范围内对地质环境影响最剧烈的人为活动之一,粗放和掠夺式的开采导致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环境问题频发和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是人类的经济活动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考虑承载力的概念与地质环境属性的特点,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可理解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受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影响的区域,在保障地质环境系统结构稳定、功能正常或朝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目标下,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最大扰动强度,或地质环境所能承受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最大值。 2评价范围

2.1矿山地质环境

评价范围首先要明确的是矿山地质环境的概念,而非范畴更广的“地质环境”或侧重其他功能的某种局域环境(如“湿地环境”或“草原环境”),这是评价范围的首要属性。为了不使评价范围发生混淆或偏离,以及更加明确工作的重心和方向,有必要对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环境的概念进行区分。岩石圈的表层是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相互作用最直接的部分,人类活动与岩石圈的表层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将这个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相互作用最直接,又是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岩石圈接近地表的部分称为地质环境。

显然,在内涵上地质环境包含了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仅关注受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所能影响到的岩、土、水、生、气等范围相对较小且具体的环境,这是因为地质环境的范围广阔,受矿产资源开发影响的环境部分不可能无限延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作用,而这部分范围就是矿山地质环境定义中的“环境”。

2.2评价区所在地

矿产资源开发所在地这一属性要素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工作区域。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质环境背景和特点,如在青藏高原开展类似评价工作,特殊的气候、地理及构造因素会造就其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这使得评价工作的诸多环节与在我国中、东部有所区别。而这种区别表现在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系统中的水、土(岩)、生、气诸要素中,动植物及生态要素变得尤为突出,不再局限于内地岩土力学(地质灾害)和水土化学(污染)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性质

3.1规划评价

预评价和后评价的划分是针对矿山开采而言的:①在矿山开采前的评价即预评价,包括承载力评价、影响评价;②在开采过程中的评价即现状评价,包括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评价;③在开采后的评价即后评价,如恢复潜力、恢复的适宜性评价等。有些评价比较特殊,如在开采阶段进行的评价,却具有预测性质,如风险性评价、危害性评价,该类评价可以归为预评价(但与承载力评价和影响评价区别明显),也可以归为现状评价,归为动态预评价也比较合适。

矿山地质环境的预评价可分为承载力评价和影响评价。承载力评价是在具体开采方案之前进行的评价,是为勘查、开采规划服务的,属于宏观的了解背景、掌握情况的阶段,评价结果有助于规划优先开发区、适宜开发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发区等。针对具体的开采方案所进行的预测评价则为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的时期可分为:①在开采方案之前的预测评价;②在开采过程中或开采之后,对矿山开采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是查因或归因的过程。

3.2综合评价

从承载力的2个核心要素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承载体是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对象是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矿山地质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由岩、土、水、生、气等多个子系统组成[28],要评价该系统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承载能力,不可能从某个侧面或通过单一指标来衡量。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一个包含众多环境要素、考虑诸多环境系统、注重众多环境功能的一个综合评价过程。整个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可提取的指标不胜枚举,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该类指标进行信息汇集加工,从中提炼出一套最优的指标体系,从整体上对地质环境的承载水平进行评判。

3.3主观-客观耦合评价

本质上讲,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是数学方法、逻辑思维和人脑决策的耦合过程,其中:①综合性评价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多样性到综合性,由诸多细节到简约集中的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信息的损失;②评价的诸多环节均有多个备选方案,如标选取、定权方法、剖分方案、模型构建等,需要人为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③评价指标所获取的多源数据由于精度、度量方法的不一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 4评价前提

4.1暂不考虑矿产资源开发方式

假设外界施加的是均匀作用力,可暂不考虑矿产资源开发方式,这是:①由环评性质决定的,由于无法获知开采方案,因而无法判断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强度;②由环评的目的决定的,评价结果的优劣程度只能通过比较来获得,而要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有必要使得外界作用力相同,否则无从比较;③由环评的本质决定的,承载力衡量是地质环境的固有特性,或者是地质环境系统的内在特征,类似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固有脆弱性评价,即对某一个单元能够承受多大(相对值)的外界作用力进行评价。

4.2暂不考虑未来地质环境的可恢复性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目的任务 (1) 三、评估依据 (2)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 一、矿山建设概况 (3) 二、矿山工程分析 (6)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9)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9)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 一、气象、水文 (15) 二、地形地貌 (16) 三、地层岩性 (16)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五、工程地质条件 (21) 六、水文地质条件 (24)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 二、现状评估结果 (2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 二、预测评估结果 (34)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 三、综合评估结果 (51)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 一、结论 (64) 二、建议 (66)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委托单位:XXX 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 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 矿山建设概况 2.2 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 气象与水文 4.2 地形地貌特征 4.3 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 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 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 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 现状评价方法 7.4 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 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 预测评价方法 8.4 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 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 结论 10.2 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 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釆,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 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釆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釆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 第一节药材生产基地选择的原则 中药材产地的地理位置可用行政区域(东)经(北)纬度表示。药用(动)植物的环境生态是指与(动)植物活动直接有关的空气、水、土壤、光照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药材的产地环境与药材的质量、产量密切相关。从目前认识,中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产物,即次生代谢产物,它与遗传基因有关,对环境也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生产基地和生态环境的选择和建造。我国古代对药材产地已有很多论述,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序例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金代李杲《用药法象》云:“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失其地,则性味少异。”明代陈嘉谟《本草蒙鉴》谓:“产地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地胜药灵”等,这些都说明药材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密切关系,现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生产基地的选择与建造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域性 土壤、气候表现出的地带性与(动)植物的区域分布密切关联。植(动)物的地理分布既表现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也显示其种群发生、发展与分布的时间概念(即漫长种群发育的历史)。当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某一生物的生态习性相匹配时,这一生物就能生存,其分布区域就生态适宜区的范围,分布区域中心,耐性限度处于最适范围,即生态最适区。人们在生产布局中,可以通过对限制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药用植物的最适宜区域。只有在这一区域建立药材产地才是合理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发展地产药材,尤其是地道药材的原因。如果引种外地种类,应考察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气候(温度、降水、日照)、土壤等,遵循自然规律,应用气候相似论原理,尽量满足物种固有习性的要求。确定产地还应作历史考证,如是否地道药材,有无民间种植(养殖)历史,质量有无变化,当地群众积累的经验等等。 地道药材是指具有特有种质、特定的产区和一定的生产或加工技术生产出的中药材。其中地理因素十分重要。 这里应提及,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可能是在正常发育条件下产生的,有些是在胁迫(逆境)条件下产生和积累的,如银杏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并非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最适环境,而在次适宜环境下生长的银杏,黄酮积累较多。这就说明,有时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条件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并不一定是平行的。所以在选择药材产地时,除应考虑适宜性外,还应分析研究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积累的关系。传统地道产地中药材的药效作用,从中医药理论角度看是其全部活性组分的综合效应。故作异地质量对比时,不能仅以个别成分为指标,而应以其指纹图谱为基础判断产地适宜性。 二、安全性 安全性,即要求药材不受污染。药材生产地区无污染源(如矿山、化工厂等)。空气、土壤、水源应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以保证生产的药材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等。有些药材原产地可能发生多种变化,如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比较缓慢,不易为人觉察,但对药用动植物却有影响。有的由于人为的因素,如落后的耕作制度、无节制的施用化肥农药、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及地方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或是生物疫区等,这些地区都不适宜生产优质药材,应废弃,另选场址。 三、可操作性 药材生产基地既要求优越的自然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包括当地人文状况、经济状况、投资环境以及交通、供水、动力、通讯、治安等。往往比较贫困的地区,经济欠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江苏地质,30(1),17—20,200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刘建东1 ,杨泉宁1 ,薛怀友1 ,张发明 2 (1.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18;2.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探讨了将S WOT 态势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具体步骤。通过长江江苏段过江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的实例,从地质体本身的优势、劣势,外部条件的有利(机会)、不利(威胁)等4个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最后得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关键词: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态势分析;S WOT;长江岸线;过江隧道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74(2006)01-0017-04 收稿日期:2005-09-26;编辑:齐运铎 作者简介:刘建东(1965—),男,江苏泰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方向的研究. 0 引 言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几年来,结合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城市选址规划等,该项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评价理论上,不同的专家虽然提出了各种理论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思路正逐渐趋于一致,这就是将地质环境视为内部由许多不同的环境因子构成的自然单元,每一单元具有相对均一性,高级单元的性状用低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评价时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评价因子,并将其转化为可比指标,然后按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权综合,用环境因素质量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每个单元的环境质量。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模糊聚类、层次分析、信息量统计法、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对推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进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又都不十分完善。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我们尝试使用了态势分析法(S WOT ),对不同的规划用途,从地质体本身固有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对地质体或工程建筑物形成的有利条件、不利的威胁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判,评价对特定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态势分析法原理 态势分析法又称S WOT 分析,S WOT 四个英文 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劣势(W 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从整体看,S WOT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 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另外,每一个单项如S 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对长江沿岸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中,首次运用态势分析法对地质环境优势、劣势、威胁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定对某一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等级,从而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的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NYT 1054-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 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大,自然界的环境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也成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因素,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还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依据其环境特点与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只有建立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才能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的环境进行保护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本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促进了矿山事业的不断发展。 标签: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1前言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已发现的矿产有170多种,有160多种是具有资源储量的,且其中有20多种位居世界矿产的资源储量排行榜上。但是,由于人类没有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致使矿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还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且破坏了矿山的生态平衡。所以,必须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科学分析,以期为国内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可靠保障。 2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 2.1地质环境评价技术的总流程 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价,就必须具有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对矿山地质的环境现状、开采条件及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分析,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针对所调查出来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关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环境现状评价、综合评价及预测评价。最后,应该提出相关的地质环境防治与保护措施,促使矿山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1]。 2.2评价的对象 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是以其构成中的评估区来作为最基础的评估单元,把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划分为了矿山的地质灾害,破坏及占用土地资源,废渣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影响地下的水系统及矿山废水等四类。评价体系是将以上这些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总体危害、影响程度等因素,与评价的原则和指标相结合,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评价。 2.3地质环境评价的原则 系统、合理、科学的指标是对地质环境进行准确评价的前提与保障,是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最主要的依据。所以,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原

20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1)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3) 五、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4) 六、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 (5)

一、矿山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建有配套的500万吨/年的选煤厂。矿井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境内,地处河东煤田北段,井田东部以吕梁山脉与宁武煤田相隔,南部为河东煤田白家沟资源补偿项目详查区,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隔河向望,北部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保德煤矿。行政划隶属于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所辖。 国土资源部划定的矿区范围呈南北走向的多边形,南北最长8.32km,东西最宽5.43km,井田面积34.4471Km2。 公司新建的运煤专线(由厂区到窑洼收费站)和S46五保高速在窑洼收费站相接,王家岭总体对外交通便利。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王家岭煤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盛行;春季较长,多风沙、常干旱;夏季湿度大,多高温;秋季较短,气候温和,天气凉爽。 2、矿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矿区西部垂直距离约6km的地方通过。由天桥北入境,冯家川南出境,全长约54km。石塘河从工业广场由东相西通过,由于受上游煤矿排水影响,河道常年有水,但是水量不大,王家岭为其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了保护煤柱。 3、井田土壤分为两个土类,栗褐土和黄绵土,地带性土壤为栗褐土,与黄绵土交错分布。 4、矿区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亚

产地环境状况说明

产地环境状况说明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 汕头市前陇养殖有限公司所在地原是著名知青农场——“潮阳梅花农场”旧址,距离324国道3公里,距离汕头市区28公里,远离城市喧嚣,没有污染。养殖场三面环山,终年山泉潺潺,后山是自然鸟类保护区,区内有珍稀鸟类、动植物一百多种。公司先后修筑起地下引流渠和蓄水池及养殖水域,引灌后山山泉供生态甲鱼养殖所用。 二、气象及水源 本养殖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1.5℃,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3000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降雨量为17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理坐标为北纬N23°14′54″,东经E116°32′56″。养殖用水全部引流后山山泉,泉水水质符合NY 5006-2006《无公害食品龟鳖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三、生物种群 公司养殖场山后便是河溪自然鸟类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鸟类103种,其中列入国家Ⅱ级保护有黑翅鸢、领角、红隼、褐翅鸦鹃等12种,列入省级保护19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数种。 四、饵料资源

公司得天独厚,三面环山有丰富的山泉资源,南朝大海,离海门渔港才十公里,有丰富的鱼虾资源保障。每天都有大量新鲜的小杂鱼供应。 五、环境保护措施 本公司致力仿生态养殖多年,养殖过程严格参照无公害养殖标准,成立了由法人担任组长的质量安全管理组织,负责协调实施工作,严格进行组织生产。具体负责各项生产措施的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保证无公害养殖措施落实,指导场内员工按规范操作。养殖用水采用地下水渠引用后山山泉,这样取得的山泉水质纯净,生产过程中严禁任何药物,选用石灰进行水域消毒净化。每天排水都经过沉淀池进行净化,达到零污染排放。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包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提交成果等内容。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1.2 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技术要求。 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不替代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各阶段的勘察评价工作。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山开采影响到的范围和深度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客观地质实体。 2.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2.3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因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进行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提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3.总则 3.1 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价为主,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地质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价为主。 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分析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受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程度;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进行。按矿山建设规模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三级(表3-1)。 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 复杂程度 评价级别 复杂中等简单建设规模 大型一级一级一级 中型一级二级三级 小型二级三级三级 3.3.1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按原地质矿产部《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执行。见附录一。 3.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依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等分类(表3-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二)评价目的及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及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及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及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基础情景”、“减弱”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核目标中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环境考核目标。资源环境要素效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充分考虑不同技术经济水平下资源环境要素效率及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包如:粮食单产增长、产业转型对水资源节约的影响等。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 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阐述任务由来: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 编制方案的目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矿山业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经费估算情况,方案编制过程、公众参与(包括义务人、土地权人、有关部门的意见,下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 插工作量表、工作程序图。 1.3 方案编制依据 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 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 3)政策性文件。 4)技术标准与规。 5)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矿产地质详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尾矿库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1.4 方案的服务年限 据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剩余年限(或拟申请的、或拟延续的采矿许可证期限),加上超出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限(一般1年),再加上监测管护年限(一般3年),确定方案服务年限(自××年××月-××年××月)。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任务由来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目的任务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评估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建设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矿山工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气象、水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形地貌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地层岩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工程地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水文地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现状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预测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综合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结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照片错误!未指定书签。

NY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NY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作者:————————————————————————————————日期: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 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 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环境工程地质课程报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1 引言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是城市人们生产活动的载体,也是城市人们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了“菜粮要移位,村镇要搬家,道路要加宽,建筑向立体空间发展”的局面。城市不断扩建和新建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矿井突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砂土液化、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地下水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全国196个城市调查显示,65个城市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129个城市地下水污染,65个城市土壤污染,56个城市存在特殊土工程问题,87个城市有崩滑流现象,28个城市存在地面沉降,19个城市存在着地裂缝,55个城市有地面塌陷,36个城市存在岸坡失稳及海岸侵蚀淤积。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环境地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共计18799亿元,仍有147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环境地质问题的威胁,如不采取防治措施,还将造成9067亿元的经济损失[1]。城市化高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及城市灾害的复杂性,正视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意义 2.1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例如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覆盖率锐减,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和地表水的品质恶化等。人类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的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所谓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是评价环境质量价值,而不是评价环境质量本身,是对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满足程度进行评定。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环境质量评价所探讨的是环境质量的社会意义[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 书编制 目录 前言 一、评估任务由来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三、评估目的、任务 第一章矿山开发和规划工作概述 一、矿山区位条件 二、矿山开发和规划概况 三、以往工作程度 四、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五、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附1 矿山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工作要求 1.1 资料收集 1.1.1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成果 1.1.2 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资料与成果

1.2 实地调查 1.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 1.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 1.3调查结果验收与复核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及岩浆岩 四、地质构造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矿山开发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附2 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及条件分析 2.1 块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第四系覆盖下块状岩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2.2 层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2.3 可溶岩类岩溶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2.4 松散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一、矿山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现状评估 二、矿山水资源环境现状评估

三、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四、综合分析归纳现状评估结果 附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专项评估 3.1 露采边坡稳定性评估 3.2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及地面稳定性评估 3.3 尾矿库(坝)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3.4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3.5 矿山线路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3.6 工业场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一、矿山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一)露天采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二)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三)尾矿库(坝)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四)地下开采采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五)线路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六)工业场地地表工程设施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二、评估区水土资源环境地貌景观预测评估(一)土地资源环境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二)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三、综合分析归纳专项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编写模板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编写模板 一、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 (1)矿区范围 碎石矿矿区面积1.573Km2。 (2)矿区外矿业活动影响 本矿山露天采场、工业广场和部分矿区道路在矿区范围内,办公生活区、废石场、部分矿区道路设在矿区之外,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超出矿区范围。 现状条件下,工业广场、露天采场在矿区范围内,废石场、办公生活区和矿区外道路(在矿区之外)占地面积分别为96m2、100m2、220m2,现状条件下,矿区之外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为516m2。 预测未来露天采场和工业广场位于矿区之内。办公生活区、表土存放场、废石场、矿区道路、取土场在矿区之外,办公生活区、表土存放场、废石场、矿区道路、取土场占地面积分别为200 m2、996m2、350m2、1080 m2、19004 m2,矿山之外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为11630m2。 (3)矿区周边无其它矿业活动,无影响到本区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 因此,评估区面积为392330m2。 2、评估级别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 评估区及附近无居民集中居住区。距矿区最近的村子是矿区东北500m处的潘家杖子村。 评估区内没有国家和自治区政府规定的矿产资源禁采区;没有其它法律法规规定不允许开采的地区,没有自治区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及历史文物保护区;没有根据自治区生态保护需要划定的生态脆弱区;没有城市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军事禁区。评估区内也无铁路、省道、重要湖泊及主要水系分布。评估区内无高等级公路经过和其它较重要设施,评估区附近无较重要旅游景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