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生产分析

管理经济学:生产分析

第四章生产解析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1.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来?

2.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解析打下基础。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它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企业的产出,可以是服装、面包等最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面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生产要素:企业进行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这些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经济学中为方便起见,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3) 资本,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二、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Q = f(L,K,…T)

简化形式: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分别用L和K 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f(L,K)

三、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 trun),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长期生产(Long run),则指生产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大产量。而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上任一点的值等于总产量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总产量最大(或最小)时,边际产量的值为零

(二)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平均产量上任何一点的值,等于总产量上相应点与原点连接线的斜率

(三)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如果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呈上升趋势:如果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两个产量的交点一定发生在平均产量的最高或最低点。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若一种要素可以变动,其余要素

固定不变,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一般增加两个阶段。

(1)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可能出现递增现象。

(2)可变要素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当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以后,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反而会引起总产量减少,即边

际产量成为负数,这种现象称为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亦称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

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2、案例

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新投入的秘书的边际产量是不断减少的,在投入第二名秘书时,每天可多制作10000字的文件,但继续用第三名、第四名秘书时,每天可多制作的文件字数就分别减到5000字和2000字,完全可以预料,若继续增加秘书的投入,可多制作的文件字数还要进一步减少,甚至要为负,人越多越不出活。

在一块土地上,只一味地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产量增加的数量就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还会随着劳动力投入增加,总产量反而减少,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是有深刻教训的。这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最终会受到某一种或若干种资源的约束。

3、理论解析

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固定要素的数量相对于变动要素而言,显得较多,以至固定要素的效率不能很好的发挥,而随着变动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使固定要素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而可变要素也会因有效的分工,适当的协作,劳动效率也会增加,从而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的界限以后,固定要素已经被充分的利用,若还要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在技术上没有必要数量的固定要素与变动要素相配合,变动要素的效率就必然下降,边际产量也就下降。

4、注意事项

生产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以生产技术给定不变为前提的。技术进步一般会使报

酬递减的现象延后出现;但不会使报酬递减规律失效。

其次,生产要素报酬递减,是以除一种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为前提,来考察

一种可变要素发生变化时其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若使用的要素同时发生同比例变化,由

此引起的产量变动情况,属于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的问题。

第三,生产要素报酬递减是在可变的生产要素使用量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才出现。在此

之前,当固定要素相对过多,即可变要素相对不足时,增加可变要素将出现报酬递增的现象。也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时,在一定范围内要素的边际产量处于恒定不变状态,超过这个范围再继续追加可变要素时才进入报酬递减阶段,

三、厂商的理性行为——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第一阶段: 平均产量持续增加, 企业应持续增加生产。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企业的最优生产应在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产量递减。

四、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

1、决策原理

投入最后一个单位要素时的总成本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2、数学表达

MRP = ME

MRP:边际产量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获得的产品销售收益增加量。它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MP乘以相应的边际收益MR。即 MRP = (MP) X (MR) ME : 边际支出,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要素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如果投入的是劳动力,则有 MRP = w (劳动力的价格)

3、规范表述;当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收益等于它的边际要素支出时,企业利润最大。

4、例题: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 21L + 9L2一L3

(a)求该企业的平均产出函数和边际产出函数;

(b)如果企业现在使用3个劳动力,试问是否合理?合理的劳动使用量应在什么范围内?

(c)如果该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为3元,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为63元,该企业的最优劳动投入量是多少?

(解答:2:合理区间 4.5-7,3:L=6)

第三节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等产量线

假设生产某种产品(如棉布)的生产产量是Q=K1/2 L1/2,则产量Q=6可以采用的生产方法可列举如表。

产量为6个单位时可供选择的方法

K L K L

144 1/4 6 6

72 1/2 4 9

36 1 3 12

18 2 2 18

12 3 1 36

9 4 1/2 72

8 4.5 1/4 144

等产量线特点

(1)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

(2)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3) 要素相互之间可以替代。其替代量的关系用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定义为,过该点对等产量线所作切线的斜率的负数值,即 MRTS LK = -d K/d L

等产量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又等于这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即

MRTS LK = -d K/d L = (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的边际产量)

(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数,且绝对值也是递减的。

二、等成本线

所谓等成本线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的任一点表示,当资本与劳动的价格PK 与PL为已知时,花费某一固定量总成本所能买进的资本与劳动量的组合。

等成本方程式 C= K P K + L P L

可改写为: K = C/P K - LP L/P K

等成本曲线具有如下性质:

(1)离原点较远的等成本曲线总是代表较高的成本水乎;

(2)同一等成本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成本曲线不能相交;

(3)等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是负的。要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保持总成本不变,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4)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等成本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是一个常数。

三、两个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1、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成本最低的问题来说。

MP L /W = MP K/r 2、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

最优投入要素必须满足:

MP L/MP K = W/r

或 MP L /W = MP K/r 3、利润最大化

MP L /ω = MP K / r 五、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化

劳力价格的降低促使企业用相对便宜的投入要素来替代资本。

第四节长期生产

一、规模收益

(一)定性描述

规模收益:当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将如何变化。。

(1)假如使用的生产要素都增加一倍,产量也增加一倍,称为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2)假如使用的两种要素都增加一倍,产量的增加大于一倍,称为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scale)。

(3)假如使用的两种要素都增加一倍,产量的增加小于一倍,称为规模收益递减(Diminish returns to scale)。

(二)规模收益的数学表达:

设生产函数:Q = f(X1 ,X2,X3,…, Xm) 并设生产出特定产量Q*所需要素是X1 ,X2,X3,…, Xm,则Q * = f(X1*,X2*,X3*,…, Xm*)

假设使每种要素都乘以任一正数的产量hQ * = f(λX1 ,λX2 ,λX3,…, λXm)

若h=λ,规模收益不变

若h>λ,规模收益递增

若h<λ,规模收益递减

(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解析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被使用得最广泛的齐次生产函数,它的形式是:Q=AKαLβ当K,L 两种投入同时增加t倍时,有

f(tK ,tL)= A(tK)а(tL)β=t(α+β) AKαLβ= t(α+β) Q

当α+β〉1,规模收益递增

当α+β《1,规模收益递减

当α+β=1,规模收益不变

例:判断生产函数Q=10K+8L—0.2KL 的规模收益类型(递减)

二、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内涵

规模经济性就是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其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性质。

规模经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趋势。

规模不经济: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生产的平均成本上升。

规模经济不变:企业规模扩大的时候,其平均成本既不降低也不上升,

规模经济性与长期平均成本变化:当LAC曲线下降时,规模的扩张就存在规模经济;当LAC曲线上升时,规模的扩张就存在规模不经济;当LAC曲线保持水平趋势时,就是规模经济不变的。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使用U形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那就意味着;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前半阶段存在规模经济,而在其后半阶段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二)规模经济的原因。

1.劳动的专业化分工。

2.资本设备的专业化分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有能力使用专业化的设备。 3.几何尺度的因素。管道流量增加100%,制造管道的材料成本仅增加50%。

4.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如彩色电视机生产流水线、汽车生产流水线等等不可分割成若干段。

5.财务方面的因素

6.其他因素:如服务设施的共享。

[例]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英国经济学家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两人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在1959年出版的《汽车工业》一书中发表了他们的成果。他们所估计的汽车工厂生产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即被称为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如图就是这条著名的曲线。更具体地,根据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的解析,一种车型的长期平均成本与它的生产批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当年产量由1千辆增加到5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40%;

当年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5%;

当年产量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0%;

当年产量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5%;

当年产量超过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的幅度急剧降低,而

当年产量达到100万辆之后,再扩大规模就不存在规模经济了。

二、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

例:航空既运送旅客也发送货物,汽车生产小汽车、卡车与摩托车,高校兼顾教育与科研等等。这些例子中的企业通常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经营管理等。

还有一种联合生产的情况则是有些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而对之加以利用于企业是有利的。冶炼厂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它们在电解主要属产品时将得到大量的阳极泥,从中可以提炼出多种贵重属(如黄、白银等),这些贵属是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节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

技术是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从广义说,它不仅包括技术本身的发明、创造、模仿和扩散等硬技术知识,也包括组织、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软技术知识。技术进步就是技术知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有了进展。本节将探讨如何通过对生产函数的解析来解释技术进步、划分技术进步的类型。

一、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函数的改变

1、技术进步的定义。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的过程。

2、技术进步的体现:知识的创新;技术装备的改进;生产工艺的变革;劳动者素质的改善;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包括管理手段、管理机制的完善)

3、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函数的改变。由于新知识的应用,技术进步应当表现为用较少的投入,能够生产出与以前同样多的产品来。所以,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函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用等产量曲线的位移来说明。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和中立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是指这样一种技术进步,它能使资本的边际产量比劳动的边际产

量增加更快,因此,人们就会相对多用资本而少用劳力,从而导致劳动力的节约大于资本的节约。

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是指这样一种技术进步,它能导致劳动的边际产量比资本的边际产量增加更快,因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人们就会相对多用劳动而少用资本,从而导致资本的节约大于劳动的节约。

3.中立型技术进步。

中立型技术进步是指这样一种技术进步,它引起的劳动的边际产量的增长率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增长率相等,因而人们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的比例相等。

三、技术进步的衡量

假定某企业的期初生产函数为:

Q = A Kа Lβ

Δ Q = MP K·Δ K+ MP L·Δ L+ Δ Q´

上式两边除以

Δ Q/Q = ( MP K·Δ K)/Q + ( MP L·Δ L) /Q+ Δ Q´/Q 简化

Δ Q/Q = а·Δ K/ K + β·Δ L / L + Δ Q´/Q

最后得出

G Q = аG K + βG L + G A

例: 假定某企业期初的生产函数为:Q= 5 K 0.4 L 0.6. 在这期间,该企业资本投人增加了10%.劳动力投人增加了15%,到期末总产量增加了20%:

(1)在此期间该企业囚技术进步引起的产量增长率是多少? (7%)

(2)在此期间,技术进步在全部产量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大? ( 35%)

管理经济学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历年真题(附答案)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 历年真题 重难点 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假设生产函数Q= f(x,y,z),而hQ= f(kx,ky,kz),那么有: 若hk,则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增。 【典型例题分析】 已知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Q=x2+y+0.5z,那么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属于哪种类型? 【答案】:规模收益递增 【分析】:设Q1=x2+y+0.5z,然后将各投入要素都增加k(k>1)倍,即将x,y,z分别用kx,ky,kz代替代入生产函数得到: Q2=k2x2+ky+0.5kz =k*(kx2+y+0.5z) =k[x2+y+0.5z+(k-1)x2] =kQ1+k(k-1)x2 可见,Q2>k Q1即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幅度,所以是规模收益递增。

历年真题 1.(2003年4月,单选)规模报酬递减是在____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答案】:A 【分析】:规模收益问题讨论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所以应该选A。如果不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也可能导致收益递减,但这可能是投入要素组合出了问题,而不一定是规模收益递减的问题。因此B、C均不正确。 2.(2003年4月,名词解释)等产量曲线 【答案】: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产量曲线的概念,考生一定要掌握它的具体内涵。 3.(2003年4月,简答)如何通过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断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 【答案】:假设一个一般的生产函数Q=f(x,y,z)中,所有投入要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历年真题(附答案)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 题重难点和历年真题 重难点 一、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理论方法 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理论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它是线性规划法的理论基础。该方法用到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特别注意的是:产品转换曲线上的产品产量组合是产品产量的最大可能值,但并不是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产量组合。而等收入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的产品产量组合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二者的切点即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点,此时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 Q B Q A 等于等收入曲线的斜率- PAPB 。 【典型例题分析】 1.某企业产品产量组合曲线如图4-8中所示,通过____可以将其移动到T2。( ) A.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 B.加强企业管理 C.增加企业资源 D.减少生产中的浪费 【答案】:C B A

【分析】:比较T1,T2可知,T2代表的产品产量比T1代表的大。所以题设实际是问如何能增加产品产量。而T 1代表企业目前最大的可能产量组合,所以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只有再增加企业资源,才能提高其可能的最大产量。 2. 某企业产品产量曲线如图4-9所示,等收入曲线斜率为-1,已知产品A 的价格为5元,则该企业可能获得的最大的销售收入是多少? 【答案】:100元 【分析】: 等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则说明A 、B 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为1,即 PAPB =1,所以产品 B 的价格也为5元。等收入曲线越靠 右,说明销售收入越多,在与产品转换曲线有交点的所有等收入曲线中,最靠右的一条代表的销售收入最大,如图4-10所示,此时产品A 、B 的产量均为10=100(元)。 B A 1010A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1、么是管理经济学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实什么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一,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以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及其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它们各自的分析角度、关注的范围和层次等又有所不同;第二,管理经济学承袭了微观经济学的诸多家假定和前提,但为了更接近客观实际。又作了各种程度的放宽和突破;第三,管理经济学同微观经济学一样,在分析企业行为时广泛使用多种经济模型,尤其是数量模型,但二者运用模型分析的目的不尽相同。 2、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行为理论、供求理论和需求分析、生产决策分析、成本决策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战略分析、价格理论与定价决策分析、营销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风险决策分析。 3、边际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边际分析法 答:边际的经济含义就是边缘、额外、追加之意。它被人们用来揭示两个具有因果或相关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函数关系。边际的数学含义就是某一连续函数的导数,它反应的是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 4、分析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是什么解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是什么 答:分析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是一元函数求极值方法和多元函数求极值方法。解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是拉格朗日法和线性规则。5、管理经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管理经济学的特点有:(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2)管理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以数理分析为基础手段的经济学;(4)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经济学;(5)管理经济学是企业管理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6、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什么 答: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企 业关于经济方面的管理决 策,对企业管理决策所涉 及的经济关系尤其是经济 数量关系及其相关规律提 供分析的一门学科。 7、管理经济学有哪些常用 的分析方法 答: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 析方法有边际分析法和最 优化分析法。 8、如何认识企业的地位和 性质 答:首先企业是社会生产 的基本单位,企业之所以 能在社会中产生和存在就 是因为社会需要它来生产 和供给人们所需要的产 品,各种企业的活动总是 同物质生产直接或间接相 关的,企业毫无疑问地是 产品市场上的供应者或卖 者,同时企业是把要素结 合并转换成产品的资源转 换体,这反映了传统微观 经济学的企业的基本界 定,决定了管理经济学对 企业行为研究的基本范 畴;其次企业是替代市场 的资源配置方式,从事社 会生产的企业或专业化个 人同样须在市场上取得自 己所需的生产要素,可见 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 本方式,企业既可以实现 资源按技术要求合理配置 的目的,又节省了交易成 本;最后企业是追求特定 经济利益的社会集合体。 第二章:企业行为理论 1、怎样正确认识企业的性 质 答: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 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基本性 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 来认识:(1)企业是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第一, 企业毫无疑问地是产品市 场上的供给者和卖者;第 二,企业是把要素结合并 转变成产品的资源转换 体。(2)企业是替代市场 的资源配置方式。(3)企 业是追求特定经济利益的 社会集合体。 2、企业的行为目标可能有 哪些 答:从企业在社会经济系 统中的不同地位和性质, 可以推论出两种基本的 企业行为目标。从企业是 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出 发,可以说企业的行为目 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产 品和服务;从企业是谋求 经济利益的社会集合体 出发,可以说企业的行为 目标是赚取利润,甚至说 是谋求利润最大化。这 样,企业就具有上述双重 的行为目标。这种双重目 标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的。 提供产品和服务是社会 的、外在的要求,追求利 润则是企业内在的动机 和愿望;后者必须以前者 为条件和手段才能真正 实现,而前者对于企业来 说也仅仅是实现后者的 条件和手段。因此,对企 业影响更为深刻的应当 是其内在的利润动机。企 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 主要行为目标是对现实 进行了必要的抽象和简 化后的假设。如果要使企 业行为目标的分析更接 近于现实,我们将会发现 现实企业的行为目标是 多元化的,在特定情况 下,不少企业的目标是非 利润最大化,而是:(一) 利润满意化;(二)销售 收入最大化:(三)市场 占有率最大化。} 3、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正常利润的含义分别是 什么 答:利润一般定义为企业 总销售收入和总成本之 间的差额。 会计利润是利用会计成 本计算出来的利润,它反 映企业实际拥有的净收 入。 经济利润则是利用经济 成本计算出来的利润,它 是供企业经济学家进行 决策分析使用的利润。 正常利润,是维持企业长 期经营所必须的最低限 度的利润收入。 4、利润的功能是什么 答: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里,无论在微观的企业行 为及其决策活动中,还是 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上,利润都扮演着十分重 要的角色:(1)利润是企 业长期生存的条件;(2) 利润是企业竞争的根源; (3)利润是社会发展的 推进器;(4)利润是衡量 企业效益的尺度。 5、企业面临的三种基本 类型的约束是什么 答:对于任何企业都存在 三种基本类型的约束: (1)需求约束,即社会 消费者或产业用户对某 种产品有支付能力的最 大购买需求量;(2)资源 约束,是企业生产投入端 所拥有的现实物质条件; (3)预算约束,是指企 业为购买各种投入而进 行资金偿付的最大能力。 6、企业一般可能面临哪 些方面的竞争压力 答:一般来说,任何一个 单独的企业都有可能面 临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 力量的压力:(1)同行业 企业的竞争压力;(2)替 代产品的竞争压力;(3) 潜在进入企业的竞争压 力;(4)投入品供应者的 竞争压力;(5)产品购买 者的竞争压力。 7、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 动因和主要形式上什么 答:在现代社会里,导致 政府干预经济的因素是 多方面和错综复杂的。从 经济学的角度看,最基本 的因素有:(1)社会分配 的公平性;(2)外部效应, 即指一个经济行为者在 独立进行自己活动的同 时带给其它行为者的某 种后果或影响;(3)公共 产品,即相对于必须严格 经过市场等价交换才能 取得消费权的产品而言 的;(4)有效竞争。 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干 预大致通过三种方式进 行:(1)法律法规;(2) 政策调节;(3)经济参与。 第三章需求理论与市场 需求分析 1、家庭小轿车需求的 具体因素有哪些 答:因素有:(1)轿车的 价格。(2)消费者的消费 偏好。(3)消费者收入。 (4)居民的环境。(5)广 告宣传。(6)其它因素。 如:推出外观独特、空间 宽大、客货两用,实用性 较强的车,追求高品位、 低价值、多功能、质量优 质的车。再如国家政策, 国家对奢侈品的税收政 策,小轿车落户费、养路 费以及管理费用的高低, 油料的价格波动对小轿车 的影响等。 2、果只出现以下情形之 一,商品房市场的交易量 和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Ⅰ费者的收入增加; Ⅱ府把商品房消费税提高 10%。 答:⑴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商品房市场的交易量就会 增加,达到供不应求的时 候,房地产开发商就会提 高商品房的价格,但是提 价也必须有个度,如果超 出了一定限度,消费者无 力购买,交易量相应的会 随之下降。⑵政府把商品 房消费税提高10%,购买 方的负担加重,商品房市 场的交易量就会下降,如 果此时商品房开发商适当 降低商品房的价格,就会 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 之间以及供给变动与供给 量变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需求是消费者与商品 或劳务之间形成的一种市 场关系。需求的形成应同 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有 购买欲望。二,有购买能 力。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 买能力的统一。 需求量是在一定时期和一 定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 商品或劳务需求的数量。 商品的需求量不是固定不 变的,它随影响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 供给指生产者能够而且愿 意生产并向市场提供商品 或劳务的一种市场关系。 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 要有生产和提供的愿望, 即生产者愿意生产并把产 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二、 要有生产的能力,即生产 者拥有提供商品的条件。 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和 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向市 场供应商品或劳务的实务 量。 4、下列商品中哪一种的需 求价格弹性最低:苹果、 汽车、食盐、电视机 答:食盐 5、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 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关 系对于企业价格决策有什 么参考意义,并举实例加 以说明。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 需求量对商品本身价格变 动的反应灵敏程度。需求 价格弹性的参考意义主要 表现在对企业定价的指导 作用上。而这种参考意义 的关键在于价格弹性与企 业收入的关系上。当商品 的需求相对有弹性时,商 品的点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需求量变化的比例大于 价格变化的比例,总收入 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 格提高,总收入下降,价 格降低,总收入增加。在 这种条件下,企业正确的 价格策略应是适当的降低 商品价格,通过扩大销售 量来增加总收入。当商品 表现为单位弹性需求时, 商品的点需求价格弹性等 于1,需求量变化的比例 等于,价格增减对总收入 没有影响。当商品表的需 求相对无弹性时,商品的 点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总 收入与价格呈同方向变 化,价格提高,总收入增 加,价格下降,总收入减 少。企业正确的价格策略 应该是在可能的条件下, 通过适当的提高价格来增

管理经济学:生产分析

第四章生产解析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1.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来? 2.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解析打下基础。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它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企业的产出,可以是服装、面包等最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面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生产要素:企业进行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这些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经济学中为方便起见,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3) 资本,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二、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Q = f(L,K,…T) 简化形式: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分别用L和K 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f(L,K) 三、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 trun),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长期生产(Long run),则指生产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大产量。而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 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历年真题(附答案)

管理经济学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重难点和历年真题(附答案)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 历年真题 重难点 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假设生产函数Q= f(x,y,z),而hQ= f(kx,ky,kz),那么有: 若h 若h=k,则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不变; 若h>k,则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增。 【典型例题分析】 已知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Q=x2+y+0.5z,那么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属于哪种类型? 【答案】:规模收益递增 【分析】:设Q1=x2+y+0.5z,然后将各投入要素都增加k (k>1)倍,即将x,y,z分别用kx,ky,kz代替代入生产函数得到:Q2=k2x2+ky+0.5kz =k*(kx2+y+0.5z) =k[x2+y+0.5z+(k-1)x2] =kQ1+k(k-1)x2 可见,Q2>k Q1即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幅度,所以是规模收益递增。 历年真题 1.(2003年4月,单选)规模报酬递减是在____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答案】:A

【分析】:规模收益问题讨论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所以应该选A。如果不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也可能导致收益递减,但这可能是投入要素组合出了问题,而不一定是规模收益递减的问题。因此B、C均不正确。 2.(2003年4月,名词解释)等产量曲线 【答案】: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产量曲线的概念,考生一定要掌握它的具体内涵。 3.(2003年4月,简答)如何通过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断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 【答案】:假设一个一般的生产函数Q=f(x,y,z)中,所有投入要 素都乘以常数k,即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变为原来的k倍,会使产量增加h倍。即:hQ=f(kx,ky,kz) 那么,根据h和k的值的大小可以判断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 若h 若h=k,表明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不变; 若h>k,表明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增。 【分析】:在h h=k时,说明产量增加的幅度和投入要素増加的幅度相同,所以它是规模收益不变; h>k时,说明产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投入要素的增加幅度,即只需要较少的投入增加量,就可以增加较多的产出,因此它是规模收益递增。

管理经济学的生产与成本分析

管理经济学的生产与成本分析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致力于研究企业决策 的效率与效益。而生产与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 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与成本结构,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优化生产 效益与控制成本,从而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标。 生产分析 生产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 过程并评估其效率。在生产分析中,有两个主要概念需要首先明确, 即产出(output)和输入(input)。 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管理经济学中通常用数量 或价值来衡量。而输入则是用来生产产出的资源,如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生产分析的目标是找到生产过程中产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即生产函数。 在生产函数的分析中,最常用的是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的概念。边际产出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导致的产出增加量,而边际成本则 是增加一单位输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增加量。通过边际产出和边际成 本的比较,可以确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最优决策。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理解企业 的成本结构并寻找成本优化的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有三个主要概念

需要首先明确,即固定成本(fixed cost)、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和总成本(total cost)。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而 可变成本则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总成本是 指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在成本分析中,一般还会引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概念。 边际成本指的是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总成本,通过边际 成本的比较,可以确定企业在成本控制中的最优决策。例如,当边际 成本低于产品销售价格时,企业可以增加产量以扩大利润;而当边际 成本高于产品销售价格时,企业则应该减少产量以避免损失。 生产与成本的关系 生产与成本是紧密相关的。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的增加会导致 产出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因此,企业需要通过生产与成本 之间的分析来实现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来确定最优产 出水平。当边际产出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可以增加产量以增加利润;而当边际产出小于边际成本时,则需要减少产量以避免损失。通过这 种方法,企业可以在生产中获得最大的利润。 此外,通过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的手段,企业也可以在生产过 程中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例如,通过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企业和组织的管 理活动。它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的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分析和优化,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 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应用。 一、管理经济学的定义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予以管 理科学,以优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管理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和组织,其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 管理科学、运筹学、信息科学等。在研究中,管理经济学主要围绕着资源的分配、生产组织、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展开。 二、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学理论:管理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经济学原理,它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其中,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供需关系、成本和收益的 分析、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等内容,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运行、 宏观调控政策等内容。 2.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包括管理原理、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等,这是管理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管理经济学进行企业管理时,需要借助管理科学的理论和 方法,通过预测、规划、组织、执行、监督等环节,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3. 运筹学:运筹学是优化决策的学科,它包括线性规划、网络流、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方法。运筹学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存储等技术。对于管理经济学而言,信息科学的应用可以优化企业的信息处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改善信息的质量和效力。 三、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1. 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资源的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管理经济学通过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各个资源进行分配,并且通过 优化分配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本讲重点】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市场与企业(一) 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 (1) 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 --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 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均衡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向: 制定价格。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并不是定得越高越好。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产量(规模)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要素组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 题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用理论方法确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时,需要作出一些假设,下列各项不属于 这些假设的是____(D)A.企业只生产两种产品B.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的成本均为已知C.企业资源的数量和构成是给定的D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可能值2.用理论方法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需要使用的两种曲线是____(A)A.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B.等成本曲线和等收入曲线C.等成本曲线和产品转换曲线D.等成本曲线和等利润曲线3.在产品转换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____(B)A.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平均产量组合B.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C.企业实际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的组合D.只代表企业实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4.图4-1所示的两条产品转换曲线,在技 术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正确的是____(B)产品BT1T2E产品A图4-1A.T1曲线的情形下,企业资源较多B.T2曲线的情 形下,企业资源较多C.两条曲线代表企业资源多少的关系不确定D.E点代表企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产品乙5.图4-2是甲、乙两种产品的 产品转换曲线,则____(A)DAB产品甲OC图4-2A.在A点处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在B点处,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C.在C点处,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D.在D点处,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6.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____(C)A.始终大于 零B.可能大于零C.始终小于零D.可能等于零7.已知一产品转换曲线代表着两种产品甲和乙的可能组合,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增加产品甲的产量,则____(A)A.产品甲的边际转换率会递增B.产品甲的边际转换率会递减C.产品甲的边际转换率不变D.无法确定产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1. 管理经济学概述 管理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学科。它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配置、决策分析、市场竞争和组织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知识和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决策效率和竞争能力。 2. 生产和成本分析 生产和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主要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函数、生产因素(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以及成本的计算和优化。生产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2.1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企业输入(生产要素)和输出(产品)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生产函数有线性生产函数、双曲线生产函数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等。通过分析

生产函数,企业可以了解不同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情况,从而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效率。 2.2 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 边际产出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出变化,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变化。在生产和成本分析中,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是重要的概念。通过比较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确定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2.3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在扩大产量的过程中,单位成本逐渐减少,规模不经济指的是企业在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单位成本开始增加。通过分析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企业可以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3. 需求和供给分析 需求和供给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主要研究市场中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需求和供给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和产量决策,以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 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有假设前提的,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些假设前提?( D ) A. 企业经营管理得很好 B. 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非常有效 C. 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没有浪费 D. 原材料价格不变 2. 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的是不同的__( B ) A. 技术水平 B. 产品价格水平 C.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D. 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 3. 生产函数的一般表示式是__( A ) A. Q二f(x,y,…),Q代表产量,x,y…,代表诸投入要素 B. Q二f(P,T,l,E,…),Q代表产量,P代表产品价格,T为消费者爱好,1为消费者收入,E为消费者对价格的期望 C. Q二f(P,C,E,…),Q代表产量,P代表产品价格,E为生产成本 D. Q=f(x),x 代表某种投入要素 4. 总产量曲线如图3-1所示,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 B ) A. L=A 时,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B. L=A 时, 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C. L=A 时, 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D.L=A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大小不确定 图3-1 5. 总产量曲线同样如图3-1所示,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 C ) A. L=B 时,边际产量大于零 B. L=B 时,边际产量取得最大值 C. L=B 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随L的增大而减小 D. L=B 时,平均产量取得最大值 6. 边际产量曲线如图3-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 C ) A. 在L>A时,平均产量随L的增加而下降 B. L>A 时,平均产量随L的增加而增加 C. L=A 时,平均产量随L的增加而增加 D. L=A 时,平均产量随L的增加有可能增加,有可能减小

管理经济学论述及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论述及案例分析 论述题 1.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是因为: (1)当MR>MC时,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继续增加产量,企业仍会获得更多利润。因而,企业会不断扩大产量。 (2)当MR 由此可知,只有当MR=Mc时,企业才会实现最大利润。 2.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是否肯定就有盈利?试解释之。 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就有利润,企业在短期内既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当然还可能是持平的,即不亏不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所谓利润最大化仅仅表明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最好。但即使做到最好,由于在短期内并非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及时得到调整的,因而也就可能无法保证企业必然获得利润,甚至还可能要遭遇亏损。换言之,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若获得利润,则利润最大;若遭遇亏损,则亏损最小。 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到底能不能真正获得利润,不是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而是看总收益和总成本,或者看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如果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或者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则企业就是盈利的;反之,如果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的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或者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则企业就是亏损的,此时的利润最大化意味着亏损最小化;最后.如

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分析

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分析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分析工具。管理经济学是指将经 济学中的理论、模型和工具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解决经济决策问题、制定经济决策方案,并优化企业的经济运作。 管理经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企业通过成本分析,可以 了解自己的生产经营成本及其构成方式,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利润率。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而确定出售价格,以及制定销售策略和经营模式。 2.风险分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 管理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案。企业可以 通过风险分析,评估各种风险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和损失,同时也可以评估采取相应风险管 理措施后的成本和效益。 3.收益分析 在企业管理中,收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决策工具。通过收益分析,企业可以确定 预期的收益和投资回报率,同时也可以评估市场风险和潜在利润。收益分析在资本投资决策、新业务开发、企业扩张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4.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是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应用之一。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 成本、风险、预期收益等,同时需要权衡各种决策方案的优劣。管理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 进行优化决策分析,使用数学模型和经济分析工具,以清晰和客观的方式衡量不同决策方 案的优劣。 5.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需要不断监督和控制生产过程、财务状况、资源利用等方面,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绩效 评估体系和控制系统,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策略。

管理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3、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指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在研究组织如何最有效地实现目标上的应用。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关注于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计划决策的经济力,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

4、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5、杠杆借力; 杠杆借力就是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相互借力的方式,构建的一种激励相容的商业运营模式.就是一种使市场中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吻合的交易机制。 6、激励相容;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7、鱼塘理论; 鱼塘理论是把客户比喻为一条条游动的鱼。而把客户聚集的地方比喻为鱼塘。鱼塘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分析鱼塘里面不同客户的喜好和特性,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最终实现整个捕鱼过程的最大成功。

管理经济学之生产函数分析报告

第三章生产函数分析 上一章重点研究了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人类社会不能一天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一天停止生产.生产在人类的经济活动四个环节,消费、生产、交换和分配,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要组织生产,面对市场需求,企业应当如何来组织生产呢?本章仅从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上来研究生产者的供给行为,包括生产的性质,生产函数的理论及其表达式,产量的预测,技术进步及其测定,生产者的优化选择等。 第一节企业生产 一企业生产类型 正如前所述,生产是人们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或增加社会使用价值的过程,根据劳动作用的对象不同,生产可以分成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是人利用工具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 第二产业是人利用工具作用于初级产品,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成为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对物质资料需要的产业. 第三产业是满足人们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各种劳务部门。劳务是以活的形式为他人提供使用价值的劳动,这种劳动的成果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劳动提供的某种服务。它既包含着无形的劳务,它与提供劳务的人不可分开,如教师、律师、等人员提供的服务;也包含提供的使用价值附着于物质产品之中的劳务,体现为商品,如厨师、裁缝等人员提供的服务。 我国于1985年开始,采用三次产业的划分来核算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 第一产业: 农业,其中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在工业中又包括采掘业,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除上述的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都是第三产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这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库存储等;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这第四层次是,为了便于进行国际比较而设立的。 这三次产业的分类与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两大部类原理为依据的国民经济分类相比较,区别大致如表3.1.1所示: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不断的向高层次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就不断 地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变,第三产业就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因此在“八五”纲要和“十年”规划等一系列有关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二企业生产要素 企业从事生产,要产出产品或提供劳务,一定要有诸多投入。劳动、资本、土地是任何生产活动的最基本投入。因此,将此三要素称作原始投入。如果产出不能直接用于满足消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