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笔记心得: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读书笔记心得: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我是怀着崇敬之心拜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本书较少叙述史实,较多评论。

过去我们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倾向,而蒋先生作品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历史,割地赔款、太平天国、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失败等等。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抚夷与攘夷

讲述从鸦片战争到英法联军入侵之间20年的“抚夷”和“攘夷”之争。蒋廷黻将鸦片战争之后的20年内发生在中国的主要矛盾斗争,归纳为“抚夷”和“攘夷”的主张之争,就体现了他独具的慧眼。虽然以后来的眼光来看,中国若寻出路,最低限度也需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抚夷”和“攘夷”皆不足为训。但在当时,事实上就只有这两派在争来争去,自然争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中国就痛失了这20年的光阴。蒋廷黻先生提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那才是失败的致命伤”,这句话如此简单,却有如此震耳发愦,掷地有声!那么我们对此有没有觉悟呢?没有!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烧了圆明园,才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改革已经是非进行不可的了。历史的机遇有时是不能错过的,尤其在历史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是一步都不能踏错的。

林则徐是我们心中的民族英雄,鲜见对其负面评价。以往在革命史观范式下,说林则徐于1850年被派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料病逝于途中,由此一生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当我们重新打量这位英雄时,就

会发现他的局限性,即把他放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指出他是中国旧文化的最好产品,因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斗争,在他那里,个人名誉比国事重要。他以为中英可以一战,并自信满满以为可以战胜英军;他还以为禁烟只要把外人的烟都烧了,把外人都赶出中国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他更以为封建制度能“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但历史证明他是错的。皇帝把他贬到边疆不让他与英人正面交锋其实是他的大幸,这保全了他在历史中“英雄”的地位,也使他避免了清议的指责。统治阶级士大夫误以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没有启用林则徐的缘故,也让近代中国错失了最宝贵的二十年发展时间。试想如果中国在遭遇通商战争失败后就开始革新、开始觉醒,现在的世界格局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蒋先生对林则徐的评价是:林则徐实则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而真正的林则徐是传统士大夫的产物,即便惊觉西方列强的文明已在中华帝国之上,依然不敢冒着丧失名誉的风险真正提倡改革。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

蒋廷黻在分析洪秀全时指出,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穷苦,但他自幼就入村塾读书,到十六岁才辍学,做乡村教师。他两次到广州去考秀才,两次都失败了。在广州应试的时候,得到耶稣教传教士的宣传品。后来大病四十多天,病中梦见各种幻象,自说与耶稣教义符合,于是信仰上帝,创立上帝会。后提倡宗教革命、种族革命、社会革命。得了南京之后,他身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他的宗教后来简直变为疯狂的迷信。快要灭亡的时候,南京绝粮,洪秀全说露是天食,要人们饮露充饥。

蒋廷黻如是评价洪秀全:他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想打倒清政府,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的运动无疑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他也不可能为中华民族造幸福。

在分析曾国藩时指出,他是湖南湘乡人,家世业农,他的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成翰林的时候,正是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时候,但似乎不了解那次战争的历史意义,仍埋首于古籍中。咸丰初年,官做侍郎。知己不多,且不知其有大政治才能。他事业起始的时候,声望并不高,也没有政治势力做后盾。但是湖南地方上的士大夫阶级承认他的领袖地位。后到老家办团练兵,注重对军队的精神教育,且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从曾国藩的品格来看,他能成就一番事业;从其知识背景来看,曾国藩的事业又分两个方面:革新和守旧,革新是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史的大贡献,表明其具有“伟大的眼光”。

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

在评价洋务派的时候,蒋廷黻说道:洋务派只知道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知学习其制度文化,因此决不可能成功。但在当时,仅仅为学习科学技术,就已遭到了保守派如此激烈的阻挠,又何敢奢望制度文化的改革呢?

蒋廷黻对士大夫清谈误国、纸上谈兵的做派十分痛恨,他用讽刺的笔调描写了清流的首脑之一,主战派的张佩纶“法国海军进攻福州船厂的时候,张佩纶逃得顶快了”,他们空言救国,一味主战,书中说政府如果按照他们的意见的话,就会几无年无日不与外国打仗。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讲述自戊戌变法到军伐割据。当前的教科书对近代史的解析,依然是不够全面的甚至是危险的,比如对义和团运动的错误分析,让人无法得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有重新踏入歧途的危险。义和团运动,权威的教科书上依然写着“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证明了其中的愚昧、野蛮和无知,是一种对中国近代化的反动,清政府利用义和团运动与半个世界开战,最后战败的结果是堕入半殖民地化深渊的《辛丑条约》。蒋先生一针见血地揭示真相: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的代价之大,佐证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先生对李鸿章的描述,也远比我们正规的历史教科书完整的多。李鸿章即便是当代也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人物,蒋廷黻并没有将之脸谱化,他引用李鸿章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证明了李鸿章早在同治三年就敏锐地洞察到日本明治维新的世界的、历史的意义,明治维新将使日本成为一流大国,而中国与日本孰强孰弱要看谁的改革更快,并提出改革科举制度,放弃章句小楷之学,将科学工程放在终身富贵的鹄的的建议。他清楚地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头号敌人是日本,故强调海防,主张放弃属国,休养生息而备战日本。

在评价李鸿章及其洋务事业时指出,他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不能读外国书,在甲午战败前夜从未到过外国。蒋廷黻肯定了李鸿章学习西洋,推动洋务运动,并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的做法,而对其在甲午战争中军事消极以及战后未能准确把握日本的意图而错误开展请来西方列强的外交活动持批评态度。

蒋廷黻从如下几个阶段考察李鸿章:一是洋务运动时期;二是以甲午战争为基点分两个阶段,即战前和战后。若就肯定和否定性评价而言,只有甲午战后是否定性评价,其余多以肯定为主。对于洋务运动期间的李鸿章,蒋廷黻用“认识西洋文化亦比较深切”、“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伟大”、“认识时代之清楚”、“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了不得”等短语或词语对其进行评价。对于甲午战前的李鸿章,蒋廷黻运用“他的眼光远在一般人之上”,“军事消极”、“外交积极”等句子或词语进行评价。对于甲午战后的李鸿章,蒋廷黻则用“引狼入室”、“终生的大错”等短语对其进行评价。

在分析孙中山时指出,他的家庭是中国乡下贫苦农夫的家庭,小时候就在田庄上帮助父亲耕种,十三岁时随长兄到美国檀香山,在那里进了教会学校。十六岁回会广州入博济医学校。次年入香港英国人所设立的医学专科。他在这里读书共十年,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毕业,成为医学博士。中法战争的时候,他正十九岁,所受刺激很大。从孙的生平事迹中,作者得出几点信息:一是他与外人接触最早,所入学校全是外国人设立的

学校;二是中山先生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第一点使孙中山对西洋情形及近代化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诸人之上,决定着其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最好领袖人物。第二点使得孙中山提出的一切方案都是具体的、精密的,有步骤地,方方面面都顾到的。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叙事与我们今天所接触的近代史有着很大不同,他没有像后来的学者那样悲情叙事,讲述一个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沉沦的遭遇,而是从世界大势,以全球眼光讲述中国现代化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有很长时间,蒋廷黻这些观点受到严厉批判,直至在结束了十年梦魇,学术界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重新关注了蒋廷黻和他的《中国近代史》。只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自从1987年岳麓书社大陆重印第一版,直至十年后1996年民国学术经典文库版,又过十年2006年江苏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团结出版社等多种版本,其实都悄悄删掉了一些重要内容。如此删除,恰恰删掉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灵魂,删掉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意思。我现在看到的版本是2012年6月武汉出版社出版,号称最有分量的中国近代史(未删节本)。

《中国近代史》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蒋廷黻提出的救国方案包含了全盘西化的认识,他对三民主义的吹捧等等,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我们现在当然不能说蒋廷黻的见识一定比“半殖民地半封建说”高明,但也很显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叙事证实了历史学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问,需要不一样的解读。历史的魅力在于历史学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常说常新,在于从历史经验为大众提供启示。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页眉可删)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 老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正文内容其实很短。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结合老师的授课内容,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己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因此,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老师的部分内容对应讲解,真真是的非常对我的口味。非常感谢老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内容,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内容,会不自觉想起初中老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

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可以把历史通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老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么那么可恶。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己改变的机会。 就像蒋廷黻先生说的:“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一开始不由觉得都是中国人活该,再回味时,那些偏颇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念头都没有了。的确,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我们强大时,传统思维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压着中国人,让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宽容心可言,我们的视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头观望,也不过是上面那一点点景色。若没有人洗净自身反封建的东西,再带领其他人更新观念,中国那时是毫无胜算可言的。鸦片战争前,由马戛尔尼主领的英国使团拜访中国,“狮子号”军舰的说明书中国人拆都没拆过,代表人类翱翔天际的第一步的热气球展示,以及先进的军事手段,中国人都不屑一顾,还出言不逊,毫无大国气度可言。惨痛的教训已经付出,我们中国人应该更多的去了解他们,传承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近日,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年之际,偶得少有之清闲,便重温此书,感触颇深。 19.20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巨变。由曾经雄踞东方的巨龙沦为饱受列强欺辱的三流弱国,古老的中国仅仅用了百年。历史大流变幻莫测,惊涛拍案叫人心寒。故中华民族终猛然觉醒愤而寻找民族复兴的重主之路。 回顾明清之际,自郑和下西洋始,西风东渐,引起中西方文化正面冲突。试看此后之中西|:中华文明,虽经历了明之巅峰及康乾盛世之繁荣,但终因闭关之国策未曾改变,故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仍逐渐落后于西方文明。反观西方,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逐渐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气焰万丈,其文化,哲学,科技,思想,经济,军备皆有空前的发展。自此,西欧诸国以雷霆万钧之势东来,以武力强行打开了闭关自守的清帝国的大门。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细看中国近代史,前期由三条线索组成: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回望近代中国那段侵略史,血泪交融。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云云。每一场战争的失败,以及失败后被迫与洋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使国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那时

起,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尊严而为之奋斗,书写了不朽的抗争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最早的“师夷长技”的口号。后至1911年止,洋务运动,同治中兴,戊戌变法等救国运动给急剧衰败的清王朝一丝喘息之机。但是正如 题目所谈,一切违背历史潮流的“逆流”终将被历史大潮所吞没。故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导致了人民极大地失望及逐渐升温的反清情绪,并开始同情革命派的事业。终于,孙中山的革命团体将清王朝扫进了历史的废墟。 辛亥革命使中国终于成长起来。但是,民国的建立却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饿哦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军阀割据等,很明显,新的政治体制仍不足以彻底革新国家,还需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一阵新风从遥远的俄国吹来。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所带来的影响是一场强烈的思想革命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随后,中国历史的进程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1928年到1937年中日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一直受到内部纷争和外来入侵的困扰几乎没有一天享受到安宁。自成立之始,国民政府就发现受国民党内不同党派的政客和桀骜不驯的“新军阀们”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威胁与这种混乱交织在一起,共产党在东南部地区的不断壮大和日本在东北华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分章节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分章节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分章节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蒋廷黻是一个备受推崇的历史学家,他的《中 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我将以蒋廷黻的视角,为您带来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分为以下章节进行探讨。 第一章:近代史的背景与特点 近代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在这一章 节中,我将简要介绍近代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并探讨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我将引用蒋廷黻的观点,阐述 近代史的意义以及我们为什么有必要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中国的历史开端于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中国迎来外来侵略和内忧外患的转折点。蒋廷黻在他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受到西方列 强入侵、封建社会的崩溃以及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思考和探索。本章节中,我将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鸦片战争、太平 天国运动以及洋务运动等,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开端。

第三章:晚清时期的政治改革 晚清时期,中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政 治改革来应对国内外的危机。蒋廷黻在他的著作中详细分析了晚清政 治改革的动因和结果,并提出了他的观点和评价。在这一章节中,我 将以蒋廷黻的视角,探讨康有为、梁启超等政治改革家的思想和行动,同时对这些改革的成果和问题进行评估。 第四章: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使中国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蒋廷黻在他的著作中深入分析了辛亥 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了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在这 一章节中,我将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同时评述蒋廷 黻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第五章: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 北洋政府成立后,中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共合作也成为了 当时的重要政治现象。蒋廷黻在他的著作中对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进 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这一章节中,我将详细阐述北洋政府的特点 和影响,同时探讨国共合作的背景、动因和结果,并分享蒋廷黻的观 点和评价。 第六章:中国近代史的误区与思考

读书笔记心得: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我是怀着崇敬之心拜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本书较少叙述史实,较多评论。 过去我们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倾向,而蒋先生作品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历史,割地赔款、太平天国、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失败等等。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抚夷与攘夷 讲述从鸦片战争到英法联军入侵之间20年的“抚夷”和“攘夷”之争。蒋廷黻将鸦片战争之后的20年内发生在中国的主要矛盾斗争,归纳为“抚夷”和“攘夷”的主张之争,就体现了他独具的慧眼。虽然以后来的眼光来看,中国若寻出路,最低限度也需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抚夷”和“攘夷”皆不足为训。但在当时,事实上就只有这两派在争来争去,自然争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中国就痛失了这20年的光阴。蒋廷黻先生提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那才是失败的致命伤”,这句话如此简单,却有如此震耳发愦,掷地有声!那么我们对此有没有觉悟呢?没有!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烧了圆明园,才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改革已经是非进行不可的了。历史的机遇有时是不能错过的,尤其在历史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是一步都不能踏错的。 林则徐是我们心中的民族英雄,鲜见对其负面评价。以往在革命史观范式下,说林则徐于1850年被派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料病逝于途中,由此一生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当我们重新打量这位英雄时,就

会发现他的局限性,即把他放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指出他是中国旧文化的最好产品,因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斗争,在他那里,个人名誉比国事重要。他以为中英可以一战,并自信满满以为可以战胜英军;他还以为禁烟只要把外人的烟都烧了,把外人都赶出中国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他更以为封建制度能“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但历史证明他是错的。皇帝把他贬到边疆不让他与英人正面交锋其实是他的大幸,这保全了他在历史中“英雄”的地位,也使他避免了清议的指责。统治阶级士大夫误以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没有启用林则徐的缘故,也让近代中国错失了最宝贵的二十年发展时间。试想如果中国在遭遇通商战争失败后就开始革新、开始觉醒,现在的世界格局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蒋先生对林则徐的评价是:林则徐实则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而真正的林则徐是传统士大夫的产物,即便惊觉西方列强的文明已在中华帝国之上,依然不敢冒着丧失名誉的风险真正提倡改革。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 蒋廷黻在分析洪秀全时指出,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穷苦,但他自幼就入村塾读书,到十六岁才辍学,做乡村教师。他两次到广州去考秀才,两次都失败了。在广州应试的时候,得到耶稣教传教士的宣传品。后来大病四十多天,病中梦见各种幻象,自说与耶稣教义符合,于是信仰上帝,创立上帝会。后提倡宗教革命、种族革命、社会革命。得了南京之后,他身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他的宗教后来简直变为疯狂的迷信。快要灭亡的时候,南京绝粮,洪秀全说露是天食,要人们饮露充饥。 蒋廷黻如是评价洪秀全:他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想打倒清政府,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的运动无疑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他也不可能为中华民族造幸福。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篇1)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用一个字评价就是好,两个字是很好,三个字是非常好。 这里说的一顿饭,是说用吃一顿饭的金钱可以买到,花吃一顿饭的时间能够读完。这本小册子很薄,当当上购买仅需要13元,网上甚至还有8.8元的版本,不可谓不便宜,而读完之后却能让人豁然开朗耳清目明,收获百倍于其价,性价比之高简直令人发指啊!喜欢近代史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本经典之作! 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段很不好写的历史,因为怎样写似乎都失之偏颇。主流向左其实理所当然,反正清廷早已不存在,李鸿章袁世凯也作古多年,无论扣上如何糟糕的帽子都不会有人追究。而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蒙尘,也正是源于这样不负责任的心态。即便此时发生之事,即便著书人身处局中,也未必能在错综复杂的表象之下看清真相,而百千年前风云变幻的旧事,却敢在教科书上铁板钉钉的写下某某人如何如何,又怎能让人信服? 而后,左风盛行的久了,就有人出来标新立异,开始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为古代人矫枉,于是同情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愤青亦有之。但上帝视角本身就十分可笑,因此这样高高在上的矫枉也就容易过正。 蒋先生算是半个近代史的经历者,也是历史学专业出身,此书著于1938年,期间蒋先生并未亲近红蓝两党,立场公正客观,下笔严谨清晰,加上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对世界格局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大量的统计数字,也没有各色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清晰的梳理了近代中国格局的脉络,从英国最

初的和平外交受挫,到后来一系列的外交失败、战争失败,理性的串讲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因后果,以及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带来的新的社会局面,从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到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最后再到国家体制、政治体制,无一不阐述的清晰透彻。 中国的近代史,实则是古老中国遍体鳞伤的近代化历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这种变化的过程,才是正确认识历史大势的关键。蒋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正是帮助我们了解近代历史变化流转的绝佳著作。 历史不是数字也不是年代人物,而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结果,保罗所有的必然和偶然,这种奇妙的规律,才是历史的魅力之所在。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篇2) 近代中国史曾经灌输给我们的只是政府腐败、民众愚昧、很多丧权辱国的协议.....但其实历史没那么简单,那段历史中我们的先辈曾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进行过了他们力所能及的抗争。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止于袁世凯的死亡(不知道我看的是否有删减)。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古化国家对近代化国家的必然失败,失败的因素包括武器、政治、军事、思想等,全面的失败,输的一点不冤。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延续中国中古历史习惯的农民起义,不比方腊、朱元璋那帮人高明多少,兴起的原因是清朝发展了一定阶段了,失败的原因是选错了时间,当时已经是19世纪了,如果不是曾国藩,太平天国只会造成更大的祸害。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位给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不是他们中国国土面积现在和巴西差不多就不错了。李鸿章是想做点事情,但终究在清廷这个烂地基上盖不了高楼,而他一生也没有孙中山的思想高度。

中国近代史初三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

中国近代史初三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经典著作,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 作者认为外出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的民族认为他们入主中原,仅仅是因为中华民族一时的内乱,反映了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他们认为国家的衰亡,是满清统治的无能与腐败。其实阻碍中国进步的不是外族的统治,而是中国自身经济文化政治水平低下的束缚。外族入侵后几乎应用了中国本身的文化经济政治政策。因此汉族政权如不加以改革,他们也只会一直循环往复,结果并不比外族政权好多少。作者过分贬低外族,抬高西方是为了排解民族情绪,将过错推于他人。 战争与改革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战乱纷起,正是由于战争吞并造成的外来压力,各诸侯国开始改革内政,其中较著名的有商鞅变法,吴起改革等。而书中所举的三个例子,日本,俄国,土耳其,均是由于外在战争的失利,而萌发改革内政的念头。战争与改革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按照历史的一般经验与规律,一个国家和民族得内在改革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明清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农业经济和国家政策打压,若顺其自然发展,中国不知何时才能摆脱封建社会。这是由于外来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进行变革,而一旦平稳的状态被外在因素打破,纵使公民迷茫,出于生存的本能我们开始挣扎,开始思索,想要找出一条路,带领我们走出被欺辱被压迫的难堪境地。现有道路是走不通了,于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他们学过得西方学术编织美好的社会蓝图。有了目标和方法,不同阶级的人也开始了不同的变革,所以战争就成为改革的动力。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范文(精选3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作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作文 一、书籍简介 蒋廷黻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长达十余年,搜罗原始材料,采用先进方法,开风气之先,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本书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蒋廷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称蒋廷黻“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本版《中国近代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勇导读推荐,附录《琦善与鸦片战争》、《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专节详述沙俄近代以来鲸吞中国的历史。 ------------------------------------------------------------------------------------------------- 二、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篇一: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中国近代学习心得体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 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 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 段历史有了更加深 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 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 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 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

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 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 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 但由于主客观原因, 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 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 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 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 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 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 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 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 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 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 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5篇范文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5篇范文 第一篇: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骨相好的人耐看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人们常说“皮相好的人惊艳,骨相好的人耐看”,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读此书,让我感叹此书“皮相和骨相”都甚好,初读惊艳,再读仍是为之叹服。我“正正经经”地学习历史六年,虽对历史甚是喜爱,但也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对他“枯燥、乏味”的评价。尤其中国近代史,从初中开始反复学习,那些历史事件早就烂熟于心,应试教育下的强行记忆更添乏味。堆砌罗列的方式讲述历史的史书,会令人没有翻阅的欲望。先生此书,让我耳目一新,且受益良多,知晓了以往许多我所不知的历史,亦更新了我一些观念。曾为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沉醉,但该书加入了小说的手法,多了许多趣味幽默,却少了一丝历史的厚度沉稳。先生此书既比一般史书生动但仍是历史纪录的方式,中和二者,正当好。 一 读书不可不知作者。 蒋廷黻先生幼年入学,从小学习新学,少年时赴美留学,系统学习过西方近代科学文化。青年时赴法国进行战地服务,当时便体现出对国民的关心,组织类似茶馆的俱乐部,举办学习班,教授中国工人法文和中文,替他们写家信,寄钱回家。后回美国先后修习新闻、政治,后主攻历史。可见先生对政治是有专业知识的,这对其后来研究历史自当有大助益,毕竟“政史不分家”。获博士学位之后同年就回国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出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长,并在北京大学兼课,主讲中国外交史及法国革命史,并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凡11年。蒋廷黻先生是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后弃学从政,欲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历史时期,蒋廷黻先生是个讲求经世致用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五篇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五篇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1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不好的东西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不好的东西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明确提出自身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明确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文档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但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因此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但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但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 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身带给自身的。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1 虽然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但是时势造英雄,中国的英雄们经过一番努力的战斗,最终换来了今日的安宁与和平!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诞生了!共产党人用崭新的理论和务实的精神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母亲不再受到欺凌,一批批共产党人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那封建黑暗势力的绞杀下,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中,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脊梁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带着对光明的憧憬,一步步走出暗无天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都在聆听那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终于如凤凰涅磐般诞生了! 在这个崭新的国家,劳苦大众第一次当家作主人,以百般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祖国大地万象更新,旧貌换新颜。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从此,中国人民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东方巨龙在全世界人民惊诧的目光中腾飞、再腾飞! 掩卷长思,我庆幸我属于这个古老而年青的国度;我庆幸我属于这个伟大而辉煌的时代;我庆幸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2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不好的东西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不好的东西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1 暑假,我阅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它被史学界公认为近代史研究的开山经典,讲述了从19世纪中国的外交到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的史事。 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路途的遥远导致中外商业不大,中国皇帝的自大导致“天朝”在买卖方面不肯通融。英国使节到中国来,乾隆皇帝竟让他行跪拜礼。这样的不平等自然无法让英国使节同意,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就让他回国。使节提出的和平条约,中国全都拒绝了。其实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国日渐强盛起来,但中国皇帝仍然沉浸在历代的光荣中。 当时外国有的货物中国也有,中国有的外国却没有。这样的买卖对外国是无益的,所以外国人就想办法增加本国货物的出口。后来经过试验,发现鸦片可以达到要求,于是英国便大力种植鸦片。中国虽然严厉禁止鸦片买卖,但仍然没有用,鸦片在中国兴盛起来。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鸦片战争开始。清廷屡战屡败后知道没有办法,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 此后洪秀全在广州创立了上帝会,企图建立一个新的朝代。他们认为孔教、佛教、道教都是妖术,只有上帝的教义才是至高无上的。而曾国藩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率领湘军与洪秀全抗争。后来洪秀全

的左右起了内讧,湘军在曾国荃的领导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灭亡。 中国想要摆脱外国的欺压,于是便用尽方法自强,尝试与外国打仗,却并不顺利。与日军战败后,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进行了“百日维新”,却遭到慈禧太后的打压。孙中山总理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方案,经过十五年的军阀割据,中国终于不再为西方帝国主义所打压。 如果清朝统治者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就不会遭到列强的欺压。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而在中国近代史中,不论是林则徐、曾国藩,还是洪秀全、李鸿章,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也许他们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的目标是清晰的,他们都为中国贡献了力量。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精神,热爱中国,支持中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2 《中国近代史》是由蒋廷黻先生编写的一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背景的书。这本书是蒋廷黻先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考,1840年--1925年这段时间,也让我对神州大地上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时的中国政府由于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以及过于膨胀的君主 专制,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非是蛮夷之国,西方国家带着绅士风度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来进行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感受例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感受例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感受例文1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要从西方的对外殖民战争讲起。因为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带来进步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使人们先前对生存能力的恐惧自然消除,反而激发了西方人对外扩张的本能。当时是的俄、意、日国家都是在这种外界环境压迫下,走向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靠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一直等到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让那时中国真的没有感觉到有改变的必要,有着稳定的农业经济,完全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而且在那之前两千年中国人充满优越感,因为周边那些国家确实在文明形态上相较落后。所以中国并没有在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不是过去的蛮夷,英法等工业国家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因而中国错过了其中一个外国人马戛尔尼来华提到的重构近代国家关系的机会,此后引发鸦片贸易,又因鸦片贸易引发战争,中国由此错过数十年发展机遇,直至两次被打败,方才有人意识到时代不同而思考改革。 中国遭遇西方人的攻击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在被攻击的过程中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转祸为福化险为夷,像日本等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大胆接受西方文明。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倘若像日本那样接受了科学机械,重构中国文明,那么中国不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而且一定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而历史的经验我们是可以汲取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

高三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的书读书笔记和心得2000字

中国近代史的书读书笔记和心得2000字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经典著作,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翻开这本书的封面,内文插图赫然是一张著名的《时局图》,令我过目不忘。图中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它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情形。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南京条约》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到了几百个。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林则徐虎门销烟 这也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

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人低头服软、卖国求荣,但是广大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下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许多的反洋教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6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600字 《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页数:9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 6集虽短,但却全面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感受颇深,不由发出"我是中国人,我自豪。"的感叹。 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每一集都能看到中国的不同方面的发展,但它却又是相同的,它在不断前进,正在努力创造辉煌。 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也是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的资本,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路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脚步。 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中国制造2025"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从空天领域、海工领域,到芯片等尖端领域,再到参与大科学计划,我看到了中国的创新动力,由衷地敬佩那些创新人才,正是他们让百姓的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的发展更具活力,让中国的实力更加强大。 "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尖端技术,如同粮食,端自己的饭碗才会香甜。"这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的确如此,主席也谈到:"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要树立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我是中国人,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范文5篇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范文5篇 a;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范文1 作者对近百年尖锐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史实完全不提,异常强调向西方学习,除了上述讨论过的其所处的时代因素外,与其身份和经历的关系也极其密切。必须承认,蒋廷黻骨子里就是一个学者。他十七岁负芨远游,在美国修读文学与哲学,后回国任教。 是“生长于三湘,学成于西方;既受到过陶谢、魏源、曾国藩、谭嗣同等同乡前贤‘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也理解了西方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的文化人。但除此之外,他中年时又以书生从政,任民国政府高级外交官,且还政后依然从事学术的研究。这样一段特殊时期的政治生涯,使他的历史著作既“高屋建瓴,目光四射,纵横剖析一切人和事的是非功罪”,又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一层意识形态的阴影。 但这本书在的论述切入点也颇值得我们借鉴。本书以比较开篇,而后抽丝剥茧,对主要事件逐个剖析。这一幕幕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单独成像的画面剪辑,在其背后,还有一张宏大变换的幕布做背景。

而这张幕布,无疑是蒋廷黻在外交上的长袖善舞泼洒绘制而成的。同时,书中没有引用太多的史料和掌故,而是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文字,给人以形象感。 民国遗风拓印其上,如行云流水,收放自若。且对于蒋廷黻而言,无论是作为一名学者,国民党官员,甚或只是一个中国人,都有这样一种职责和义务,即经过回溯与反思,借鉴与参考,在得失取舍、兴衰荣辱中寻求“锻造”中国的良方,重塑一个国家的精神。就《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而言,在“不仅仅要回溯神州陆沉的痛苦历程而已,更要揭示历史的内在规律,使人们鉴古知今,认识前进的方向”这点上,毫无疑问,蒋廷黻做到了。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范文2 一向以来,我都喜欢古代史。古代的中国格外辉煌,以王者自居。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近代的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近代历史给人一种感觉是近代的屈辱都是软弱的皇帝和一帮妥协的大臣造就的。读《中国近代史大纲》后,我意识到也许我所学到的历史并不全面。基于多重因素考量,历史书的编者才编出来了这样给人以指向的历史。 作者蒋廷黻以超出个人的境界来再现当时历史,分析出现那些局面的原因。重点从外交的方面入手。对李鸿章、琦善等当时主和的大臣深入剖析。在他笔下主和的大臣求和事出有因,他们超越了一般的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综合利弊得出最有利中国的结论就是求和。并非

【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有感】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有感】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有感 原创:丛之力 历史是天子的游戏。普通人觉得历史无用,不过是受限于自身角度太低、视野太窄罢了。 李世民曾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经走过许多弯路,他们把这些经验教训辅以文字解释,以诫世人。 对于我,母亲曾在《全球通史》的扉页上为我题跋“知史明志”四个字,至今已六年有余,慈祥之声仍绕耳不绝。 现把我的所感所想一并写下,你我共勉。 费正清道:“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这句话,就是对蒋廷黻先生所着的《中国近代史》的评价;蒋廷黻先生所着的《中国近代史》堪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步“皇皇巨着”,也许书中的内容并不如其他书一般详细,可以称为简明,但是其书中透出的观点却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先进。 蒋廷黻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着名的历史学家与外交家,1923年带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史学教授,与梁启超称为南开大学的史学奠基人;1935年受蒋介石赏识担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被誉为国民党“最知外交者”;1965年溘然长逝,享年70岁。

回到蒋廷黻这本“皇皇着作”,我们可以首先发觉本书围绕的中心是“近代化进步救国”,这也是他自身思想中心的映射;从书中,蒋廷黻先生虽为明说,但是字字句句中都透露出了“近代化”的必要性,而书中表达的“近代化”却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近代化,然而还有教育的近代化、治学手段与工具的近代化,从书中的历史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这样催化近代化历程,中国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近代史》以中英订立“邦交”为开端,从鸦片战争到国家自我复兴的尝试;蒋廷黻对那个屈辱岁月的思考也同时带动起来史学家们对于中国前途与出路的集体思考,并且也影响了相当一代中国人对于“西方现代化”的思考与尝试;并且,书中蒋廷黻先生对于中国近代的人物的介绍与评价也同时刷新了我对他们的认识。 一.“天朝上国,无奇不有” 书中的开篇,蒋廷黻先生就讲述了关于中英两国订立“建交”的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事件中,从英国皇室派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前往中国企图与中国建立国际关系,一直到最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强制打开中国闭塞多年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受到明朝与前清的影响所根治在心的“天朝上国”的顽固思想导致了对自己的高估与对西方各国的蔑视,并且也同时限制了中国在近代开端的工业发展。 以书中1973年,英国皇室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前往中国希望订立邦交的事件为例。当马嘎尔尼勋爵带着贡礼见到在西方素有“模范的开明君主”乾隆皇帝并表明了自己到来的目的后,乾隆皇帝却因自己对于国家“天朝上国”的自大顽固,拒绝了英帝国送出的贡礼,并责令其出京回国。这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构成到瓦解的历史。它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蒋廷黼。他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呢?他出生于1895年,也就是说,他写的都是他身边发生的事情。这就厉害了,他领悟了许多我们过了这么久可能还没有领悟到的道理,那他真是太伟大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生的被他变成了“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所以这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其中一点。 他写的书十分有逻辑,并且感觉思维既贴近当时那个时代,又超出了那个时代。我跟我父母讨论了一下这本书,虽然我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体会,可是我父母却说这本书写的很好。 我询问了他们原因,他们以前受过的教育都是:从一个角度评判整个历史,相对来说,角度比较单一。那里面并没有否认他们是英雄,而是客观的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评价。就比如林则徐:老式教育是,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这本书里写的是,苛刻的,不考会虑大局的。可是他自我意识到了,可是人民却陷下去了。 那为什么我的父母觉得这本书很好,可是我的感觉却不深呢?这是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此书写的与他们学的不一样,他们才有深刻的体会。可是我们从小就受到这种良好的教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