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

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

正文

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

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

(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

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

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持续到次年,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造成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

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最明显的表现是它能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

(2)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全球气温异常,98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达到14.5℃,创下有现代气象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过高的温度,导致长江源雪线上升,大量的雪水涌入长江,这也是1998年长江洪水爆发的原因之一。

全球气温上升图(美国NASA)

2:相互联系原理:每一种事情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

(1)80年代,长江流域植被覆盖面积大幅减少,并且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夏季暴雨多,降水强度大。造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按照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达62.2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4.6%,水土流失区土壤年侵蚀总量估计达22.4亿吨左右。

流失的泥沙通过一系列渠道进入江河,淤积的泥沙阻塞的河

道,抬高了河床,导致河流行洪能力减弱,造成泄洪能力减弱。

没有地表植被的覆盖,90%的降水直接进入江河,引起洪峰流量增加迅速,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

(2)中国70%的湖泊分布在长江流域,由于人口增速过快,大量的人口和土地之间发生矛盾,于是出现大量的“围湖造田”、“围湖建房”的现象,使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大量减少,仅鄱阳湖水碾面积由1949年的5000KM2减少至1998年的不到4000KM2,洞庭湖的水面面积由1949年的4200KM2减少至1998年的2691KM2。湖泊、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降低了湖泊蓄洪能力,使得洪水直接进入江河,造成了特大洪水。

(3)根据《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工业固体废物为10亿吨,生活固体垃圾为14亿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直接倒入江湖,沿长江而下,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垃圾。垃圾倒入江河,使江河河道变窄,河床提高,淤积堵塞,严重影响河流的行洪能力。

4:勿干扰原理: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生物化学好循环有任何干扰。

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倒入江河,使江河的COD含量、含氮量、含磷量升高,江河不能通过自净能力恢复,导致江河中的水生植物疯长,阻塞了河道,使江河的行洪能力下降。

总结

1998年特大洪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一次次的灾难的背后,人们应该学会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处。厄

尔尼诺现象,海平面的上升,臭氧层空洞,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醒。在众多的灾难过后,我想人们应当渐渐学会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盲目的为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无疑是饮鸩止渴。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的是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不是无节制的扩大资源的使用量。从另一个来说,也许作为个体你可以在百年后归于黄土,但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它是渊源流长的,我想我们作为先人我们应该为他们留些什么。

刘靖1014021011

2012年11月25日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

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 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 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 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

汉江历史大洪水

汉江历史大洪水 汉江历史大洪水1、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 公元1153年,长江爆发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据忠县瓦渣地南宋水文石刻记载,当地的洪水位高达158米,有专家估算,对应宜昌站洪峰流量为94000m3/s,是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一次特大洪水。74年后,公元1227年,长江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再次爆发,据石刻记载比前次洪水还“高三尺许",我们估算当时宜昌站洪峰流量在100000m3/s左右。 据《宋史·高宗纪》载:绍兴二十三年六月已卯,潼川大水。九月甲午,赈潼川被水州县。《宋史·五行志》载:绍兴二十三年,金堂县大水,漳州府江溢,浸城内外民庐。明万历《合川志》载:绍兴二十三年,涪江决,州遭巨浸。又据重庆市博物馆《川江洪水调查报告》,忠县东云乡长江岸石壁有两处宋代石刻,记述“绍兴二十三年癸酉六月二十六日水泛涨。”这是长江干流上发现最早的洪水题刻。据洪痕实测,忠县洪峰水位为155.6米。又据历史洪水调查,宜昌站洪峰水位为58.06米,推算流量为92800立方米每秒,3天洪量为232.7亿立方米。该年,长江上游干流沿线均为特大洪水,中下游有些支流也发生大水。中游主要在沅江一带,下游主要在水阳江和太湖流域。2、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1-115) 汉江洪水

据《陕西通志》载:“万历十一年癸末夏四月,兴安州(今安康)猛雨数日,汉江溺溢,……全城淹没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石泉县志》亦载:“四月大雨汉水溢,居民溺死无算。”安康下游蜀河镇滨江山崖上洪水石刻记述:“万历十一年水至此高三尺,四月二十三日(即6月12日)起。”经估算,安康站洪峰流量为36000立方米每秒,为近900年来的最大洪水。下游黄家港(集水面积9521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达61000立方米每秒。沿江千余公里所有城镇均遭受严重灾害,范围之广,灾情之重,为汉江历史上少见。 安康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洪灾中,这次洪水冲毁老城,溺死5000余人,阖门全溺者、无考者未计算在内,是陕西历史上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灾后被迫在城南赵台山下修建新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和四十五年(1706年),又迭遭洪水,被迫再次迁往新城,至嘉庆十三年(1808年)才迁回老城,重建城堤,防范洪水。民国10年(1921年)大水,“坐在城堤顶上可以洗脚”。1949年陕西旬阳旬河和汉江的交汇处陕西旬阳旬河和汉江的交 汇处大水,西关民房内洪水达1米深。1965年和1974年老城东、西关均被水淹。3、汉江上游7月31日特大洪水,安康站洪峰流量31000立方米/秒,约200年一遇,淹没安康老城,死亡870人,经济损失5亿多元。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安康,从石泉到白河这一段共长330公里,经月

长江1870年洪水

长江1870年洪水 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年)洪水是长江上、中游的一次特大洪水。自1153年以来的849年间,在调查到的8次历史大洪水、实测到的20世纪5次大洪水中,以1870年的洪水最大,实属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因此,了解这次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我们综合治理长江洪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雨情 1870年7月长江上游特大暴雨发生之前,中下游地区连续降雨。6月,江西鄱阳大雨,湖南沅江上游及资江大雨;湖北汉江暴雨成灾,从而抬高了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水位。7月中下旬,暴雨进入长江上游地区。7月13日至19日,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区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7月17日至19日,暴雨缓慢移到汉江,又东移至宜昌至汉口区间和洞庭湖地区,使长江上游的洪水出峡后与中游洪水及汉江洪水恶劣遭遇。这次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广、强度大、历时长。整个暴雨过程约为7天,经模拟分析,7天暴雨量200毫米以上的笼罩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文献中有"猛雨"、"雨如悬绳"、"狂风雷雨,连日不息"等形象性记载,是对暴雨强度特大的真实写照。 二、水情 1870年6月夏汛期间,长江中游连续降雨,江、湖、洼地底水已丰厚。7月份,随着暴雨进入长江上游地区,嘉陵江发生罕见大水,北碚站洪峰流量达57300立方米/秒(1981年洪水流量为44700立方米/秒),嘉陵江大洪水和金沙江洪水在重庆相遇,形成长江干流特大洪水,寸滩站水位达196.15米,洪峰流量达100000立方米/秒(1981年洪峰水位191.42米、流量为85700立方米/秒),宜昌站水位达59.50米、洪峰流量达105000立方米/秒,15天洪量为975.1亿立方米,30天洪量为1650亿立方米。上游洪水与中游洪水恶劣遭遇后,泛滥成灾,经过宜昌至汉口区间的江槽、河、湖等调蓄后,至汉口附近归入江槽。汉口站洪峰水位为27.55米、流量为66000立方米/秒,30天洪量为1576亿立方米。 三、灾情 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灾情十分严重,损失之巨,范围之广,为数百年所罕见。主要受灾地区为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四川省"六月间(农历)川东连日大雨,江水陡涨数十丈,南充、合州(今合川)、江北、巴县、长寿、涪州(今涪陵)、忠州(今忠县)、丰都、万县(今万州)、奉节、云阳、巫山等州县,城垣、衙署、营房、民田、庐舍多被冲淹,居民迁徙不及亦有溺死者。"嘉陵江畔的合川县"大水入城深四丈余,仅余缘山之神庙、书院、民舍数十间,水连八日,迟半月水始落,房屋倾大半,未倾者污淖充塞,腥腐逼人,历两月之久,稍可居人,满城精华一洗成空,十余年未复元气。"长江干流上的丰都县"全城尽没,水高于城数丈,仓谷漂失,官、民宅半为波涛洗去。"三峡入口处的奉节县"城垣、民舍淹没大半,仅存城北一隅,临江一带城墙冲塌崩陷,人畜死者甚众。" 湖北省长江南岸大堤在松滋县被水冲决形成松滋口,洪水直泻洞庭湖,洪道所及,荡然无存;北岸大堤在监利决口加之汉江决口,荆北及江汉平原一片汪洋,"衙署、庙宇、居民、田禾淹没无算,为数百年未有之奇灾"。全省30州县及武昌等广大地区遭受严重洪水灾害。

我在大堤上--追忆98年长江洪灾现场的一幕幕

我在大堤上--追忆98年长江洪灾现场的一幕幕 闹油荒,驴的饭量又大不敢开车外出,昨天一天除了在标远碰到了日月金刀和另一位驴友之外,在家整整憋了一天,新闻中又看到了辽宁闹大水不禁让我又回忆起7年前在长江大堤上的一幕一幕,找底扫扫出了一些老照片想和各位驴友一起回忆一下那曾经发生过灾难的地方和事情,也是我亲眼所见的真实记录。 1998年继1954年以后是长江的洪灾最为厉害的一次,怀着一种说不清的心情买了一张飞机票从深圳飞往武汉,那是98年8月22日长江第6次洪峰到来之前。 一个人去,心情应该说是有些沉重又多少有些害怕,没想到死但还是在家里留了一张纸条在不好找但又很容易被发现的地方。那时侯请假并不难但如果说明了是一个人去长江大堤的话不会得到批准,所以假单上只写了事假两个字。 出发准备行李:10卷胶卷;美能达α7000相机;35—70镜头;尼康摄象机;两大瓶矿泉水和一些简单的衣物。美能达α7000是87年买的,跟了我这么多年没耽误过一次事好东西,第一批的。 98年8月22日上午8点从深圳飞往武汉。天气很好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一万米高空往下看透度很好,广播员:飞机正在通过湖南,在我们的下面可以看见洞庭湖,,,我用相机照下了98年水灾时的洞庭湖。 在武汉出机场时很多的士司机围着我,问我是不是来看水的,回想一下当时的行装也确实不象抗洪的摸样。在路旁找到了一辆的士,司机还真不错,从机场开到武汉晚报社才找我要了10块钱,说:零钱就不要了,一看就知道你是来帮助我们抗洪的,现在武汉的的士就这样对抗洪的办急事的人有时都不收钱。看来人还是接触之后才能做真正的判断。 隔着几层关系终于在报社里找到了一位女记者,中午请她在西餐厅吃了顿饭,讲明来意:没别的就是要上大堤。 她说因为嘉鱼大堤那里刚刚出现溃堤,沉了很多军车,上堤控制的很严,但一定帮助想办法。 下午在报社碰到了几个男记者都是烟民,一条香烟分光了以后说话就放开了,给我搞了一张记者采访证套在脖子上,上了他们的切诺基吉普就出发了。(我在买驴车之前买过两台切车,第一台是2500CC,第二台是4000CC,93款的,现在在大街上只要看到切车心理总会涌出一种感情。)经过近2小时的颠簸后来到了仙桃市一个叫大院子闸的地方。当时第6次洪峰正在逼近这一带。武警战士和民兵们在做着紧张的准备,堤上堤下18米落差一旦溃堤堤下的树梢都看不见的高度。当时最危险的地方堤高比水高只高出一麻袋高度。 上堤前腿就有点发软,上堤后一看软的几乎控制不住了,但真正站在麻袋上时反而平静下来了。湖北武警5支队的队长是个1。88米高的大个子200多斤的体重,说话洪钟一样的嗓音,他命令两个武警战士用绳子捆住了我的腰牵着我在堤上保驾,他亲自对我说:不管出了什么情况只要不离开大堤就能活命。 是啊大堤就是最高的地方,很简单的道理在那种情况下弄明白了,彻底明白了,因为不明白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部队的帐篷就在大堤下面,整整齐齐。另一边民兵的帐篷就杂乱无章了,派出所的所长和村长在那里训话。我用摄象机记录了下来。 村长说:第6次洪峰马上就到了,吹集合哨时迟到5分钟的罚背土一太(袋)大堤上下跑一个来回。忘记带工具的罚罚背土一太(袋)大堤上下跑两个来回。临阵脱逃的当着全村的老少爷们就地罚跪10分钟。 派出所的所长跨着手枪在旁边听,补充了有限的几句话大概是要求到场人员要好自为知的意思。周围飘扬着各路人马的旗帜很明显的各突击队在旗子上都标出队长的名字很象古代战争时战旗。 武警战士就是另一种精神面貌他们没有人督战个个身体都很强壮工具特别是救生衣都配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415481103.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作者:————————————————————————————————日期: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 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 正文 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 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 (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

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 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持续到次年,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造成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

1998年洪水英雄事迹材料

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优秀范文1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默哀,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索性赤脚奔跑起来(抗洪救灾1)那是1998年的夏天,一个令全华夏儿女难忘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官兵们身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因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来自于地震现场,祝福。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子弟兵的英勇奋斗。祈祷!大江,无不强烈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大提,志愿者的主动援助,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更大的感动。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抗洪救灾1)谁也不会料到,再一次表达了人们的爱国心,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保住大提、“外地私家车主赶赴灾区参与转运抢救伤者”,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那道人墙显得那样壮观!”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斗恶浪,他们全然不顾,战洪水。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平安,总理哭了,愿生者加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在此一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绵阳市民带上食品衣物慰问安置点灾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看着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点点接近震后营救的黄金72小时,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愿逝者安息。在现一阶段,那样雄伟。有的为了行走快捷,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国民哭了,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 是政府救灾力量之外的重要补充,援手,每一个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在汹涌澎湃的江水中、“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 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当权者和全体国民对生命的尊重,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灾民的自救互救,民间组织力量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育。 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优秀范文2

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

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据初步统计为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O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长江上游有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它是长江众水之源。几十年来,从每人每天5棵树发展到现在每人每天几十棵树的速度砍伐.四川省原有森林覆盖率为50%,是一个米粮足的天府之国。现在平均只有12%,而且在193个县中森林覆盖率为10%以下的县有77个,5%以下的县有58个,1%以下的县有14个。金沙江流域原先森林覆盖率为40%,几十年的砍伐已降至14%,云南省华坪县已砍光了大片森林,出现30多万亩的光山秃坡。雨水来,大量泥沙俱下,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石头,再也无法种上任何作物。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O%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长江洪水过后,国务院就发出严令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的决定。长江的洪水对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敲超了警钟。在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国务明确指示,要安置好移民。在25度山坡上严禁开垦农田,种植庄稼。如果已经开垦种地的一律要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环境。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工作大纲 2020年7月

目录 1 研究任务 (1) 1.1 洪水样本选择 (1) 1.2 研究任务 (1) 1.3 依据文件 (2) 2 主要工作内容 (2) 2.1 基本资料收集分析 (2) 2.2 历史大洪水复盘分析 (6) 2.3 薄弱环节和重大防洪风险分析 (6) 2.4 应对策略分析 (7) 2.5 提高大洪水应对能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8) 3 主要成果 (8) 4 经费预算 (8) 附录:《长江流域大洪水复盘研究报告》编写目录 (10)

前言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居住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城镇化率高、人口密度大,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以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地区,同时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威胁着流域内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中下游平原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经过多年建设,目前长江中下游基本已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以及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但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与河湖蓄泄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遇1954年、1870年洪水仍需启用蓄滞洪区分洪,加之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应急抢险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现状防洪体系仍有诸多安全风险。 为确保“防控有力、抢险有序、救灾有效”,有必要进行历史大洪水复盘,分析评估当前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对策措施和建议。该工作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长江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思考

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与思考

前言 (2) 第一章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状况 (3) 1.1 、洪水发生的阶段状况 (3) 1.2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的损失 (3) 第二章1954年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水比较 (4) 第三章发生洪水异常的因素 (4) 3.1 引发的自然因素 (4) 3.2 引发的人为因素 (5) 第四章我国对此洪水灾害采取的一些措施 (6) 第五章总结反思 (7) 参考文献 (9) 摘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经洪水成灾分析,这场大洪水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和非自然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和决定因素。非自然因素进一步加重了大洪水的影响和灾害的程度。由长江这一次特大洪水灾害思考近年来自然灾害,分析原因,对其采取措施。 关键字:1998、长江、洪水、厄尔尼诺、青藏高原、 前言:长江自然地理概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江源为沱沱河,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区),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在上海汇入东海。长江流域形状呈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形,其地势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第一章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状况 1.1 、洪水发生的阶段状况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大致可分为4个时段:(1)6月12~27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2 )6月27日~7月21日,强降水北抬到淮河流域、汉水及长江上游;( 3 )7月21~31日,长江中下游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4 )8月1~27日,降水带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上游。 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 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 省市受灾县市达588 个、乡镇10 771 个。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 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 害[1]。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逐日降水量 由此看来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2-27日、7月21-31日,出现了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两次梅雨活跃期。 1.2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的损失

反思98年发生长江和松花江特大洪水的原因

反思98年发生长江和松花江特大洪水的原因反思1998年发生长江和松花江特大洪水的原因摘要:针对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发生的特大洪水,从强降雨,忽视 林地保护,围垦、填占湖泊,湖泊用途改变,分蓄洪区建设滞 缓五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原因阐述发生的原因。关键词:长江松花江洪水生态环境原因 引言: 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的特大洪水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洪 峰之高,流量之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据此讨论出现百 年一遇洪水的生态环境原因。 1998年6月中下旬,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第二次全流域性洪水,同时,松花江也发生了三次大洪水,来势之猛,持续时间长,洪峰之高,流量之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等江河,在6月下旬也相继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那为什么在1998年会发生如此波及范围广、来势汹汹的洪水灾害呢,是仅仅是天灾,还是人祸的结果呢, 为此,进一步的了解发生这次自然灾害的生态环境原因。 一(持续不断的强降雨。 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三次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入夏以来,东北地区也连降大暴雨,这是发生洪水的先决条件。 1.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说,持续不断的强降雨过程,导致雨水向土壤中不断下渗,当它的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的含水率的时候,土壤就不能吸收其余的多余的水分。这样再加之外界源源不断降雨的冲刷,就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2.持续不断的强降雨,会引起江河流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当降雨量超过了大坝的库容量,大坝就起不到蓄水开闸泄洪的作用,水会漫过大坝向下游以迅猛之势奔去。周边的支流汇集到干流就会形成洪水。 二.忽视林地保护,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湖库淤积。 据对云、贵、川三省山区的初步调查,近50年来,山林减少约60%,森林衡盖率从解放初的5% 减为目前的24%。四川省1948年人 3 均林地0.25公顷,人均林木蓄积量27.5 4 m,森林覆盖率从50年代的19%下降到80年代的13.3%,90年代人均林地降为0.10公顷, 3 人均林木蓄积量降为13.1 4 m。这一切都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忽视了林地保护,不断地毁林开荒,甚至还进行陡坡耕种,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湖库淤积。据记载,四川省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达6.8亿t,湖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9%,云南省水 2 土流失面积达14.6万km。这些数据都说明忽视了林地保护,从而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长江上游泥沙的淤积。 三(围垦、填占湖泊,造成湖面缩小,蓄水防洪能力削弱。 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之风盛行。建国初期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是调节长江流量的最好水库,可是数十年间 2 围湖造田1695km,使长江蓄洪能力直接减少80亿m?。现在,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8大湖泊的面积比50年代初减少33%。蓄洪能力的减弱直接导致在发生洪水时不能有效的进行开闸泄洪,只能任之肆虐。而为什么会发生围湖造田呢,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我国是 人口大国,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不得不进行围湖造田的工程,但是人们只重视了当前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调节的重要性。 四(湖泊用途改变,调蓄容积大减。

对长江洪水的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年 第10卷 专刊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 T Vol.10 Special Issue 2000对长江洪水的分析3 何报寅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摘 要 本文总结了长江流域1998年洪水灾害的特点,分析了 该地区历史时期洪水的发展趋势及其产生的直接和深层的原 因。并提出了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趋势;成因;可持续发展 1 对1998年长江洪水的分析 1998年长江洪水的显著特点是“流量中、水位高、汛期早、 洪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这次洪水共有6次大的洪峰,上游 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35万m3/s。中下游洪水主要来自上 游。因此,可通过宜昌站的流量对比来看1998年洪水的规模。 宜昌站自1877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至1989年的113年间, 表1 一千多年来长江洪灾频度表[2] 项 目洪涝灾 害次数 平均 (次/年) 公元276~1524年151/83 1525~1851年161/20 1852~1949年211/5九江站1904~1983年221/3.6 1983~1998年101/1.6 表2 长江上游历年洪水统计表[3] 项 目较大洪 灾次数 大型洪 灾次数 洪水频率 (次/年) 大型洪灾 频率(次/年) 1501~16001521/750 1601~17003111/3100 1701~18003121/350 1801~19006631/133 1901~19986341/125 洪峰流量在6万m3/s以上的有23年,其中洪峰流量在6.4万m3/s以上的有8年[1]。可见,1998年的洪水只是10~20年一遇的水平,其发生频率约为5%,是常遇的洪水。然而,从洪水位看,1998年长江的洪水位不只是20年一遇的水平。1954年特大洪水,宜昌站和武汉关最高水位为55.73m和29.73m,最大洪峰流量为6.68万m3/s和7.61万m3/s,而1998年宜昌站和武汉关最高水位为53.00和29.43m,最大洪峰流量为6.36万m3/s和7.23万m3/s。因此,可以说,1998年的洪水规模小于1954年。但从全线看,1998年除武汉至湖口段外,长江全线最高水位均超过历史记录,一般超出0.2~1.0m。 据统计资料表明,无论从全流域看(表1),还是从上游(表2)、洞庭湖区(表3)洪水发生的频率都具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表3 洞庭湖区历年来洪灾频率表[4] 项 目 洪灾 次数 大洪灾 次数 洪灾频率 (次/年) 大洪灾频率 (次/年)公元618~1524年52101/171/91 1525~1859157161/2.11/21 1860~194959121/1.51/7.4 1950~19791461/21/6.8 2 长江洪水的原因分析 2.1自然因素 如果从全新世一万年以来的时间尺度来看,河湖环境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的相互作用下的演变更利于洪水的形成。全新世以来,长江流域自然环境演变的趋势是:气候从干冷转向湿暖再转为温干,东海海平面上升,江汉—洞庭湖以及鄱阳湖总的态势是沉降为主,在这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河流比降变小,河道向河曲演变,湖泊则经历着从形成、扩展到沼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洪水位逐渐上升。洪水到来时,漫过天然堤,或在天然堤上冲开缺口,或通过分流河道把泥沙带到两侧的泛滥平原之上,河湖环境处于天然平衡状态。 2.2人为因素 2.2.1围垦 第一个时期是公元150~600年,气候为相对凉偏干。北方经历了公元291年(西晋贾后专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前后150年的战乱。人口大量迁徒到长江流域平原地区,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加上湖泊的自然退缩,围湖造田盛行。为保护和灌溉农田,人们修堤堵穴,开渠排洪。使长江洪水归并,水位渐趋抬升,河湖之间的天然平衡被打破,人地关系日趋恶化,洪水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轨道。 第二个时期是公元600~1050年,气候温湿。由于气候适宜,长江流域社会稳定,水利事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减少,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经济重心从 收稿日期:1999205214 作者简介:何报寅,副研究员,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长江中游资源与环境。 3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KZ951-A1-202-01-03-02阶段成果。 321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 摘要: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造成4150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在这次洪水中,降水量没有超过1954年,但水位却是比1954年高,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字:洪水水位围湖造田生态学定律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这场洪水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起着绝大部分的作用,可人为因素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都高于1954年。以下为相关的资料显示: 1954年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水比较 项目地名 1954年 1998年降水量(6月10日—8月24日长江流域平均 /mm) 674 577 平均水位/m 沙市 44.67 45.22 螺山 33.17 34.95 九江 22.08 23.03 汉口 29.73 29.43 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的安全蓄洪量约为400立方米,1998年的蓄洪量为100亿立方米,这其中的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亿立方米。这其中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着眼于人为因素,从生态学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介绍生态学三定律 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的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多效应原理) 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相互联系原理) 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勿干扰原理) 根据以上的生态学三定律,我们不难看出长江的洪水与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接下来,我们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的一系列的活动与这次长江特大洪水之间的联系。我认为这次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因素表现在这几方面:盲目的滥采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减少,蓄洪能力下降;因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长江流域山体的稳定,易引发山洪灾害;长江流域的水库水坝等分洪、防洪措施仍不够完善与全面,并且存在人为的豆腐渣工程;、改变着自然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气候的异常、自然灾害的频繁。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报告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 灾害报告 小组成员:林高山、龙林、卢启龙、罗焕佳、罗令、罗婷、彭仁菊、沈丹、田荣院校: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11届地理专业一班第一组 时间: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一、发生洪水异常的因素 1 引发的自然因素 经过考察,发觉1998 年长江上游四川省天气气候十分反常, 暴雨开始早, 结束晚; 降雨过程多, 持续时段长。暴雨频繁, 多区域性、突发性暴雨和川西高原暴雨及大暴雨, 直接影响了长江洪水的发生,经有关人士研究;应用1998年6 一8月四川省和重庆市探空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大气边界层风场演变与长江上游暴雨和长江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的暴雨天气与高原东侧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密切相关, 当成都边界层为东北风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 长江上游未来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当为西南风等其他风向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反气旋式偏南流场, 未来是无降水天气; 高原东侧边界层的动力激发作用是1 998年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并且, 再次证明了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长江上游天气变化关键点的观点。 有专家研究出还有一项是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将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和长江汉口的三次特大洪水进行比较,发生厄尔尼诺想象的第二年都有发生特大洪水,这三次都遵循这个道理的,且发生周期与磁周期转变年相近,所以这不是巧合可以说清楚的。 太阳黑子活动22a的磁周期转变年也是影响长江巨洪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长江巨洪与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太阳黑子活动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所以黑子运动和厄尔尼诺想象大发生都与长江特大洪水有关联。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引发的人为因素 (1)、先是人类为生活的必需,而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燃料,这些行为是必须的、合理的,砍伐的速率是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可以自我恢复,生态系统的运转也是正常的,所以没有该大自然带来多大危害,生态系统是稳定的。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为了发展、人类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人类大量的、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减少率逐年增长。森林本身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也有其重要的功能,其中重要的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这一过度行为,超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了其结构,造成功能受阻。降雨时江水直接冲进江河,引起洪峰流量迅增,还将大量泥沙带进江河,湖床抬高,所以长江流域水灾愈加频繁。 ( 2)、长江流域人口增长,住房需求量增大,土地需求增多,所以出现“围湖造田”,“填湖建房”的现象,情况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面积大大减少,长江其他湖泊面积也缩小了很多,使湖泊储蓄调节水量的功能大大降低。降雨大时流进长江的水量大量增多,引发洪水灾害。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关联的。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 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 正文 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 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 (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

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 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持续到次年,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造成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