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The Application of Protecting Infant Industry Theory i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第一章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装备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培育、壮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我过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改革开放开始时,中国的现实国情还是工业基础薄弱,农业落后,为国民提供生活资料的轻工业则无法满足人民现实需求。前后对比差距极大。

因而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措施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在于幼稚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好经济开放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改革开放30年中,对于中国所采用的开放式保护幼稚产业政策,不应被认为是排斥竞争,而实际是引入竞争的动态保护。这种政策性的保护是短暂的、高效的,旨在促使弱势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自行不断壮大的能力,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改革开放的成功。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对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措施、影响等方面;再次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分阶段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然后得到最终的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论文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度剖析,创造性的将改革开放分为微观三部分,根再据每部分的主要扶植措施来描述此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取得的成就,以及保护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微观的组合形成宏观的认识,形成总体上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达到论文的目的。

第二章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概述

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产生的背景

18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开创了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场的时代。同时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相机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世界普遍建立。资本主义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形式,它要求对外扩大市场以满足国内工业产能,以避免造成产能过剩,否则就会违背资本主义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无疑在国际竞争中拥有绝对优势,但尚未完成工业革命的美国,德国等国家则处于劣势状态。同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亚达·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的劳动分工-生产优势产品-然后进行交换的模式已经不能在解释是否应该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理论自己处于劣势的产业应当将资源转移出来投入到拥有优势的产业之中,才能是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但尴尬的是在有些情况下一些重要的产业如农业或者装备制造业这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支柱产业会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按照“据对优势理论”来说这些产业都应当放弃。但事实上这些产业是不能被放弃的,于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与幼稚产业的问题上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现实的需求刺激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产生,18世纪后半期刚刚结束战争的美国迫切需要发展国内产业,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其《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保护思想,紧接着在19世纪中叶由德国的史学派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加以系统化。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国兴衰存亡的关键,而保护民族工业就是保护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国家和政府需要作为民族工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而不是禀承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原则。同时它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则标志这幼稚产业保护了理论的初步完成。

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内容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是美国经济学家A.汉密尔顿(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

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经过两个世纪不断的发展完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的系,其思想主要分为四部分;

(一) 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应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在他看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的阶段,应但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只有这样,经济才能迅速发展。而同比与古典学说并没有考虑这些差别,他认为古典学说忽视了各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应当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使不完全的。

首先,他认为在农业阶段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因为一个国家农业越不发达越没有实力将剩余农产品交换出去,只有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才能更好流转产品;在农工商业阶段同样也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因为一个国家从未开化阶段向农工商业阶段发展,积极同国外发达国家进行联系有利于刺激本国的发展;同时在农工业阶段,一个国家在农业,工业,社会,政治上已有了充分的发展而仍然以农产品和初级原料向国外交换工业品,如果持续这种贸易,则该国通过国际贸易改善国内社会状况方面的利益会越来越少,本国工业受到的损害也会越来越大,因而政府此时应带采取保护政策。

(二) 生产力论

古典理论认为贸易的是双方都能从贸易中的到利益即双赢,贸易的目的是既得的利益,但是李斯特认为贸易的目的不应仅仅是贸易利益,还应将产业形成的生产力看做贸易目的一部分,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牺牲暂时的贸易利益来鼓励产业生产力的成长。原因是,自由贸易理论是基于静态分析方法和世界主义的立场之上,这与现实世界不符。这样的贸易利益应被视为静态的贸易利益,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尽管在短期落后国家能够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该国生产财富的能力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任何时候,各民族的利益都高于一切。当自由贸易损害到一国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时候,该国有权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的。落后的国家在面临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针对当时的经济背景,李斯特指出,对于德、美这样的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如果与处于农工商业阶段的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虽然表面上在短期能够获得贸易利益,但在长期将损害其生产力,制约其创造财富的能力。

一个国家要追求的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

(三) 国家干预论

传统的“重商主义”承认国家在干预贸易是的作用,李斯特同样认为国家在管理贸易时的作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家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节贸易平衡,可以使资源做到最优配置。但李斯特认为政府不应放任经济,不能只做“守夜人”,而是要做“植树人”,为了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应当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利用关税等手段来保护市场

(四) 国税保护制度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应采用关税制度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在该制度的设计上,应体现以下几点:

1 差别关税

以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为出发点,对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的关税。比如对于国内幼稚工业相竞争的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同时以免税或低关税的方式来鼓励国内不能自行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进口。

2 有选择性的保护

并非对所有工业都加以保护,保护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经过保护可以成长起来的,能够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才对其加以保护。对于那些通过保护也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则不予以保护。

3 适时调整

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又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有成长起来,也要解除对它的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贸易政策的一般正确性,他认为,当一个国家解决了落后问题,即实现了工业化后,是可以选择自由贸易政策的。这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重商主义以及后面提到的贸易乘数理论的一个不同之处。

三幼稚产业的界定

自从李斯特提出系统完善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来,它在保护各国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对于什么是“幼稚产业”去一直在争论不休。对于什么是“幼稚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未进行严格的定义,这给成员国(申请者)对幼稚产业的界定、选择、缔约方的审议、批注和驳回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之一国的欠发达产业,其落后地位源于发展初期与其他国家同一产业相比,存在要素资源禀赋或生产经验积累积累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而且生产具有显著的动态规模经济的特征。

可以总结为;

第一,这种产业是该国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产业。它暂时还没有能力同国外较发达的同类产业竞争。且该产业具有发展潜力。

第二,该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即该产业和国内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正的外部效应。这一特征为幼稚产业的保护提供了必要性。

第三,该产业在现阶段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

在此还需要特别说明,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定使其免于国外同类产业的激烈竞争,同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为其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第三章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现状

根据幼稚产业理论的界定,在我国幼稚产业一般表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因为资金和技术的缺乏,以及以往恶劣的外部环境等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总体经济环境恶劣,物资缺乏,国内生产企业一方面不能满足正常的物资需求,同时也因为供给不足而滋生走私现象严重,对国内生产企业冲击严重。因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对国内幼稚生产企业采取了扶植政策。

截止到2008年,改革开放进程已进行了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已经成为出口大国、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中国国内幼稚产业也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1978年,中国国内还不具有生产计算机的能力,只能依赖进口。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始吸引国外计算机生产企业在华设厂,同时本土也开始出现生产企业,开始形成产业规模。进入21世纪,经过20年的发展,国内电脑生产业已占世界近一半的份额。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134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继续在世界保持前列,计算机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成为制造大国。同时2008年全行业共出口台式计算机768.2万台,也是重要的出口大国。

同样对于身为幼稚产业的国内通讯业和汽车制造业来说,经过30年的发展,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8年以前,属于中国通信业发展的探索阶段,产业的发展正处在萌芽期。邮政则是主要的传递信息方式,而电话的普及率则较低。根据数据显示,到1978年,全国全年长途电话共计1.9亿次,本地电话用户192.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是平均每百人仅拥有0.8部电话,电讯事业发展缓慢。20世纪末,中国的电讯事业发展飞速,城镇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新科技产品手机也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用户。进入21世纪,中国电讯事业进入迅速膨胀期。现今,我国电信网络和用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08年通信业将达到6300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76亿户,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五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中国的汽车产业作为国内幼稚产业典型代表,在改革开放30年期间的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1年,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1980年,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1992年,汽车产量突破100

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2002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预计今年将突破400万辆,每上一个台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1970-1980年,汽车产量增长1.5倍;1980-1990年,汽车产量增长1.3倍;1990-2000年,汽车产量增长3倍。预计2000-2010年汽车产量将增长4倍以上,201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在近两个十年呈明显加快的趋势。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受到进口汽车的严重冲击,反而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年以来,汽车生产继续大幅提速,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对汽车、计算机、通讯设备等行业的分析,可以发现;三十年来,国内幼稚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对于一些制造行业,例如电子制造业等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供给者。这些幼稚行业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就,与政府所采用的的扶植政策密不可分,因而对于改革开放期间扶植政策的分析,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对于改革开放期间幼稚产业保护措施的分析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8年已经持续了30年的时间。根据政府实行的幼稚产业保护措施可以将改革开放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978年开放开始到1992年我国大规模削减关税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可以从1992年到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止,这段时期因为中国入世的准备,所以采取了不同于前期的保护措施;最后,第三阶段指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现今,这段时间中国为了履行入世承诺,采取了与前两个阶段更加不同的幼稚产业扶植措施,因而将其归为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成为位居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大符度上升。因此对“中国模式”的分析不仅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第一阶段的幼稚产业保护措施分析

从1977到1992年,此时期中国并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因此无需承担削减关税的义务。因为关税所具有的直接保护作用,因而成为政府的首选。即通过高额的关税来阻止外国工业品进入国内市场,继而减少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因为关税对于贸易具有极强的阻碍作用,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以下将会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 关税

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进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关税与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规定的其它赋税一样,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等。

(二) 关税保护的基本作用

根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关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征收关税可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这种作用称关税的财政作用,以此为目的征收的关税为财政关税。

第二,是关税的保护作用。即各国广泛利用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国内

生产和国内市场。保护关税的税率越高,保护作用越强,这是因为进口关税率提高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力,使其进口数量减少,以达到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的目的。保护关税的另一个目的是可以通过调整关税税率的高低来控制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以此调节国内的价格,保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

另外,关税还具有涉外性,即一国对外经济关系和外交关系。国别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关税税率的高低反映出来。各国可以利用关税税率的高低和不同的减免手段来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品,以此开展其对外经贸关系,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国际关系,利用提高关税限制某些国家商品的进口甚至实施报复等等。因此,关税与一国的对外关系有密切的联系。

(三) 关税对我国幼稚产业的影响

1992年以前,我国国内通讯、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实力弱小,无力同国外竞争,政府被迫实行了保护扶植政策。关税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因而成为主要手段。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都是根据进口产品关税税率的高低来判断其对市场的保护程度,因此我国一直以来关税水平居高不下。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关税总水平达45%以上,如此高的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的价格,限制了进口商品的数量,从而对我国国内企业的产品,尤其是国内的幼稚产业进行了较好的保护,并且抑制了国内的高消费倾向和通货膨胀等倾向。

但高关税同样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首先,高关税为国内产业提供了保护伞,使其丧失了前进动力,丧失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意愿,违背了保护的初衷;令一方面,因为关税率过高不但不利于我国与世界的接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助长走私活动,不利于我国关税制度的推行以及社会的安定。由于我们国家发展水平低,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我们在一定历史时期保持较高的税率从而造成商品在国内外市场差价很大,有暴利可图,这就是形成走私的根本原因我国的走私活动比较猖獗。

同样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的汽车行业虽然在1978-1992年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比与其他阶段,该阶段汽车行业发展较缓慢,而且也只是数量上的增长,片面引进国外技术,没有本土品牌。而且在1985年到1998年间是中国走私活动最为猖獗的时代,而占走私品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汽车,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产汽车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第二阶段的幼稚产业保护措施分析

自1978年开始到1992年,高关税保护措施实施了近十四年时间。关税为中国幼

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该时期国内幼稚产业发展飞速,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此时期高关税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显现了出来;首先,该时期走私现象严重,国内海关不断破获走私大案,原因归根结底是高关税导致走私的高利润,因而在90年代中期走私活到达到高潮;再次,我国此时期为加入WTO开始加速同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谈判,核心谈判内容就是市场准入和关税问题,因此我国的高关税政策成为复关的重要阻碍;最后,国内幼稚产业现阶段已基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高关税政策已不再适合此阶段幼稚产业的发展。因而摆在此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合适的扶植政策,来促进幼稚产业的发展。

根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的保护应是动态的的保护,根据不同阶段来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李斯特认为,在采用关税制度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在该制度的设计上应适时调整,幼稚产业的保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有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有成长起来,也要解除对它的保护。因此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削减关税,关税水平由92年的43.2%到2001年的15%左右,关税的保护作用不断下降。

第二阶段时期,我国的幼稚产业扶植政策的特点是仍以关税为主,但是新的扶植手段补贴和配额制度开始发会更大的作用。

(一)进口配额和补贴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地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限额以内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就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

补贴(Subsidies)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二) 我国的配额和补贴政策

与保护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显得更为简洁和有效。当某项商品的国内需求激增,价格迅速升高时,保护关税的保护作用就会相应的减弱,而此时进口配额却会有比较好的作用。因而我国在保护汽车、纺织、农业、资源等行业时,将进口配额的发放行作为保护关税的辅助手段来对待。中国的进口配额政策自从改革开放开始实行至2005年1月1 日基本全部取消这段时间,为幼稚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九十年代初,国内的汽车、纺织、农业、资源等产业因为竞争力弱,急需政策保

护。但同时因为关税税率的敏感性,随意提高关税水平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所以尽管关税保护具有直接性,但因为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不能轻易使用。因而配额制在对我国幼稚产业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同时,尤为其迎接市场开放后激烈的国际竞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其能够借此壮大自己的实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再者,因为配额的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同直接在国内建厂或联合建厂相比,较低的生产成本吸引了个大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客观上为国内产业技术上跟新换代、吸引资金上提供了便利。

我国的补贴政策则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补贴规则来指定的,以我国的农业补贴为例。1995年生效的WTO《农业协定》,是我国农业补贴立法的根本依据,也是规范有关WTO农业补贴行为的法律准则。根据WTO《农业协定》的规定,WTO规则框架下的农业补贴,主要包括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两部分。由于我国在谈判中已经承诺放弃出口补贴,因此,我国的农业补贴主要是指国内支持。国内支持又包括“绿箱支持”和“黄箱支持”两个方面。根据WTO《农业协定》,对于WTO农业补贴中的“黄箱支持”措施,要求成员国各方用综合支持量(AMS)来衡量,并必须符合谈判中所达成的“微量允许标准”(我国争取到的“微量允许标准”为该产品总值的8.5%),超过这一标准,要求予以必要的削减。但是,WTO《农业协定》的“黄箱支持”政策中,同时也规定了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的“发展箱支持”差别待遇,即对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采取的支持与补贴措施可予以免除削减承诺。因此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是符合补贴规则的,合理的扶植政策。

三第三阶段的幼稚产业保护措施分析

2001年12月11日经过了15年的时间我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国。复关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像自由贸易转变,关税,补贴,配额等政策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消,我国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的将幼稚产业平稳的从保护政策时期过渡到自由贸易政策时期,避免出现重大的经济波动。

经过近20年的政策保护,国内幼稚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不仅是从数量上中国的经济总量有了相当的提高,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95933亿元,月居世界第六,已经由卖市场转变向买方市场,国内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巨大的成就。截至2001年,我国的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0年,彩电、煤、水泥、化肥、钢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前期的扶植政策是成功的。根据幼稚产业理论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是扭转政策方向,取消保护政策,实现贸易自由,使资源自由流通。

根据入世的承诺,我国在5-10年的过渡期内,将逐步取消各项保护措施,实行

自由贸易。该阶段的各项保护措施只是为国内产业提供暂时的缓冲期,避免经济的硬着陆,因此无论是关税、配额、还是补贴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逐年减少,保护效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关税方面中国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承诺,关税的算术平均水平已从1992年的43.2%,逐步将为1993的39.3%,1994年的35.9%,1996年的23%,1997年的17%,1999年的16.4%,以及从2001年降低到15.3%,到2005年10.4%。而对于配额方面来说,我国则在2005年取消了所有进口配额。而直到现今,我国已基本取消了所有的保护政策和开放了所有承诺开放的市场,并且国内产业并没有受到太明显的冲击,仍以汽车行业为例。

来自于汽车行业的报告显示,2005年一季度的进口车市并没有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明显的冲击。而在2006年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也显示并没有预想的“惨状”,相反今年1月份中国本土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8.7%,首次超越了日系汽车、欧系汽车、美系汽车和韩系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来自亚洲汽车资源(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日系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7.8%,欧系汽车为19%,美系为14%,韩系汽车为10.3%。(本文来源于3月12日《纽约时报》)。因而可以看出我国所保护的幼稚产业在进口配额政策的扶持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第五章新时期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展望

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力的强盛也使得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将自己的形象展示于国际舞台。3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当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中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随着经济实力飞速发展,使得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形成了一种“中国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借鉴和采用。

“中国模式”得以成功,与政府实行的国内产业扶植政策密不可分。但同时因为扶植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弊端。首先走私活动泛滥,冲击了市场秩序,例如1998年的厦门远华走私案、上海0一0一汽车走私案、宁波四二七废金属走私案等;再次,保护措施形成了国内垄断导致资源错误配置,资金大量浪费,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中国的电讯实业发展飞速,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寡头垄断现象严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几家垄断国内市场,形成价格垄断,导致国内通信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平均价格,形成资源浪费,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后国内企业没有竞争压力,缺乏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积极性,客观上阻碍了幼稚产业的成长,违背了保护政策的初衷。

因而在新时期,针对我国现有国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保护我国幼稚产业的新思路。

一完善贸易立法,以强化保护和扶持幼稚产业的政策规范性和严肃性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律保护在贸易保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世界上的贸易大国纷纷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法,如美国的超级301 法案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亦紧随其后,在“入世”后,面对降低关税,减少进口配额,放松外汇管制的形势下,为保证本国国内幼稚产业不受大的冲击,于是纷纷加强贸易立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民族工业,使贸易体制的变化不致于对国内产业冲击过大。如此既符合世贸组织对缔约国提出的贸易管制公开化的要求,又能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因此我

国在减弱与世贸组织明显冲突的保护措施的同时,应采取合乎国际惯例的法律手段加强对国内幼稚产业的保护,维护本国利益。

二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持幼稚产业发展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对国内幼稚产业的扶持手段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常采用的是“政府购买”的办法。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政府采购不能优待本国企业而歧视外国企业,而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政府采购手段支持本国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明显受到政府采购的有利支持。这一时期,日本政府要求政府各部门及教育系统优先采用国产机。到1982年,其官方市场相当于国内计算机市场总体的18% ,国产机在这个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达90%以上,国内4家主要的计算机生产企业对官方市场的依赖程度达到30%左右。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对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使用本国产品成为一种社会崇尚的行为。

三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大幼稚产业市场竞争强度,适当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任何外部的保护措施都是为了使幼稚产业尽快成长壮大起来。所以政府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幼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实践表明,公平的市场机制会促进竞争,而某一行业国内市场竞争越激烈,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就越小,外国竞争者进入的成本就越高。因为较多生产者的存在,激烈地竞争会促使各个企业致力于市场开发活动,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同时,适当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以快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条加快国内幼稚产业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当国内幼稚产业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时,应撤销对其原有保护政策,引导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利用本土优势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加强品牌的创建与推广

企业是幼稚产业的微观载体,所以企业的大力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树立民族品牌才是根本。本国的幼稚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地理竞争优势。具体而言,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来构筑品牌忠诚度是企业自主采取阻止外部竞争者进入的最好对策。日本在这方面经验最为突出。日本入世后,在大多数产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仍然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日

本许多企业都拥有本企业的忠诚顾客和销售网络。网络按地区、产品或顾客类型构筑,或者将这几种类型混合在一起。据统计,日本大型制造厂商,国内销售量的80%以上都是通过本企业的销售网络完成的。本国企业的销售网络具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因此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不仅有利于创建自有品牌,还能有效地阻止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就是对那些已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产品来说,由于缺少销售网络的支撑和顾客的忠诚,往往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六章结论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取得趋势瞩目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幼稚产业扶植政策密不可分。

开放之初,国内产业因为旧体制的影响,国内企业没有竞争压力,缺乏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积极性,客观上阻碍了产业的成长,还使消费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而在开放之初为了保护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政府迫不得已实行扶植政策。随着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国外经济交流的加深,客观要求我国实行动态的保护政策,因而关税、配额、政府采购、反倾销等灵活性较强的措施被选中,成为我国扶植政策的首选。在这些措施的带动下,中国的幼稚产业飞速发展,迅速壮大自身的实力,做大做强,达到了保护政策的初衷。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处理好经济开放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开放式保护幼稚产业,不是排斥竞争,而是引入竞争的动态保护。这种保护应是短暂的、高效的,旨在促使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自行不断壮大的能力,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而在产业形成自身的竞争力之后,应当果断的放弃过度的扶植保护,以免国内产业形成“惰性”,违背扶植政策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杨韶艳.“幼稚产业论”与中国幼稚产业政策的现实优化[J].商业研究,2006

[2] 徐常萍.从李斯特到WTO自由贸易的趋势与幼稚产业的保护[J].现代商业,2007

[3] 秦剑澜.基于博弈论的幼稚战略产业保护及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2007

[4]祁峰.日本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1

[5]姜绍华.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与产业保护问题[J].理论前沿,1998(09)

[6]徐达奇.幼稚产业保护的理论研究及其保护措施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1999 .

[7]李秀香.开放式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3(05) .

[8]冯德连.论对外贸易中保护幼稚产业的原则和措施选择[J].经济问题,1997

[9]金敏.贸易自由化与我国产业保护[J].统计与决策,2001 .

[10]任勇.我国产业保护的有效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1997(09) .

[11]贺俊.论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1(05) .

[12] Rui Hao.Opening up, Market Reform, and Convergence Clubs in China.2008

[13] Peter Czaga .Regulatory Reform and Market Openness: Understanding the Links to Enh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2004

[14] Mehdi SHAFAEDDIN.Free Trade Or Fair Trade? An Enquiry Into The Causes Of Failure In

Recent Trade Negotiations.2001

[15] Dan ASTNY.Protectionism: “Ptolemaic“ System Of Popular Economics.200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概述 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历来是各国限制进口,排斥国外竞争者的相对合理的理由。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争论更加激烈。因此,我们需要以唯物辨证的世界观重新审视这一理论,认识时代赋予它的新内涵。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是美国经济学家A.汉密尔顿(H 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但是传统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强调以规避竞争为主的保护方式。但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汇率变动的日趋频繁,对幼稚产业的保护面临着规范保护程序、加强受保护产业的监管、鼓励国内竞争等新问题。 历史起源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于18世纪后半期由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在19世纪中叶由德国的史学派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加以系统化。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国兴衰存亡的关键,而保护民族工业就是保护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国家和政府需要作为民族工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而不是禀承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原则。 幼稚产业的界定 在进入对幼稚产业保护的更深一步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幼稚产业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里指的幼稚产业必须具备以下3个特点: 1. 这种产业是该国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产业。它暂时还没有能力同国外较发达的同类产业竞争。且该产业具有发展潜力。 2. 该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即该产业和国内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正的外部效应。这一特征为幼稚产业的保护提供了必要性。 3.该产业在现阶段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 在此还需要特别说明,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定使其免于国外同类产业的激烈竞争,同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为其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思想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先由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后经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和完善。李斯特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阐述更系统、更深刻,因此这里以他的思

幼稚工业论

保护幼稚工业论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的概述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分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亚当·斯密唬住。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后发国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吸收先发国的生产力。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对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后发国向先发国推进过程中,应像美、法那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已成为先发国的强国,应像英国那样“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这一点对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当英国工业化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德国仍然是个农业国家,停留在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的最大愿望就是,使德国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能与英国分庭抗礼。他们迫切地感到,德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学,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德国是个后进的国家,因此德国的经济学必须是后进国家的经济学。于是,一个有名的贸易理论———幼稚工业保护论便应运而生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成为其代表人物。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李斯特是亚当·斯密的批判者。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自由贸易的主张,代表着英国有产阶段的利益,他们不仅要求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开展自由竞争,这有利于英国发财致富,却会牺牲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他指出:“在这种情况(自由贸易)下,整个英国就会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工业城市。…… 最上等的美酒就得供应英国,只有最下等的劣酒才能留给自己,法国至多只能干些小型女帽业那样的营生。德国看来对英国世界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贡献,只有一些儿童玩具、木制钟、哲学书籍等,或者可以有一支补充队伍。他们为了替英国人服务,扩大英国的工商优势,传播英国文化,牺牲自己,长途跋涉到亚洲或非洲的沙漠地带,就在那里沦落一生。” 李斯特为德意志民族发出抗议的呼声:“德国人为英国砍伐木材、生产扫帚和牧羊已经够久了。”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始于重商主义,经过汉密尔顿、李斯特、凯恩斯、普雷维什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本章将系统介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发展,为全面分析贸易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框架。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的演进 一、重商主义 1 5~1 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惟一形态。根据对待金银的态度和获取金银的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对外贸易顺差,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人本国,并将其储藏起来,不再投入到对外贸易。同时,为了增强国力,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禁止金银输出。在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上,大多奉行出口垄断、进口高关税和外汇管制等举措。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批评了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流出,将货币储藏起来的不明智做法,主张将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能增加货币并使国家富足。但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为了实现对外贸易顺差,托马斯·孟提出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航运业、殖民扩张以及保护贸易等政策主张。并同时增加了以优惠条件鼓励工业原料进口、以退还税款方式鼓励商品输出以及对出口生产厂商发放奖金或补助等辅助性措施。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 1 8世纪后期~1 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欧各国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最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最强,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丰裕而廉价的原料,需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极力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当时工业处于落后地位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竭力主张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当时贸易保护理

幼稚产业保护论

幼稚产业保护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Alexander Hanmilton)于1791年提出,但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德国经济学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的论述。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 年8月6日-1846年11月30日),德国经济 学家。他被视为经济历史学派的先驱,而他的 思想亦被视为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理论基 础。 1、人物生平: 李斯特的一生串连着一系列的失败和困苦。1819年,由于组织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职。 1820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 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

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 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 特陷入生活困境中。其间,李斯特一直受 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 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 到一份固定职业。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 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 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 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俄国财政部长曾经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推行他的“国民体系”,李斯特因为俄国实行专制的沙皇制度而拒绝了。 1841年,李斯特曾经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由于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后马克思担任了这一职务)。 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这对立主贸易保护主义的李斯特是一个打击。随后,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联盟的计划没有被理睬,而他参与德国关税同盟工作的愿望也一直得不到实现。此时,李斯特陷入深深的失望中。“他对德国实现他为之奋斗的民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进步感到无望,被容克地主封建反动势力在‘科学界’和新闻界的御用文人的越来越肮脏的污蔑搞得一蹶不振,被他自己的阶级——优柔寡断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可耻地抛弃。”一直身体健壮的李斯特此时明显衰老了,他已经无法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挫折。李斯

关税结构及其对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意义讲解

关税结构及其对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意义 摘要 介绍关税结构理论的内容,并在此之前阐述了作为其基础的有效保护率的概念。 在对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的实际现状,用关税结构理论和有效保护率的概念来检验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效果和意义。同时还将指出中国幼稚产业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改良建议。 关键词:关税结构;幼稚产业;保护 一、绪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相比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诸多方面有很大差距,一些产业基础较差,一些产业刚刚起步,如毫不保护地让其与国际上兵强马壮的对手竞争,势必会使这些幼稚产业扼杀在摇篮中,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有必要对我国的幼稚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二、关税结构理论概述 (一)有效保护率 1.产生 早在1955年,由加拿大的经济学家巴伯提出了有效保护这一概念,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形成理论性阐述,进而被人们引用。到了1970年,日内瓦召开了有关有效保护理论的学术讨论会,促进了该理论的发展。 2.概念 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protect rate,简称EPR)指的是按照某个产品的增加值而征收的税率。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在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要投入一些进口原料或者中间品,而有效保护率则是对产业生产增加值的保护程度的测度。一般来说,其计算公式为: 设p,t,pi,ti,ai(i=1,2…n),其中,p是最终商品的价格,而pi是第i种中间产品的价格,ai是第i种中间产品的使用数量,t是征收的最终产品关税税率,ti 是对第i种中间产品所征收的关税税率,那么: EPR= 其中εi=piai/p,指的是中间产品价值在最终产品价值中所占百分比。假设 中间产品的种类为n,则可以得出:EPR=

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看我国幼稚产业的未来

描述: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集团进程不断地加速,我国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贸易的政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已然结束,面对实力雄厚的国际竞争者,我国的幼稚产业该如何从容应...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集团进程不断地加速,我国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贸易的政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已然结束,面对实力雄厚的国际竞争者,我国的幼稚产业该如何从容应对本文章从西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角度,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不仅要继续保持自身再制造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还要进一步挖掘有潜力的幼稚产业,希冀能够保护和提升自我尚处于幼年时期的的高科技产业。此外,政府公共部门应创建良好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建立公平市场竞争机制,加大幼稚工业市场的竞争强度。 一、有关幼稚产业的理论综述 德国的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全方位地阐明并且建立了关于幼稚产业的保护理论。它的中心思想: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其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国家政府通过运用宏观的经济手段建立相当程度的贸易保护,可以来抵抗国外产品的竞争,从而促使我国自身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穆勒以幼稚产业特征为研究重点,指出幼稚产业的选择可以有三大标准:重点的名正言顺的保护应该仅仅限于从国外引进不久尚处于摸索消化阶段的产业部类;而这些部类在保护相当一段时间里后具有独立发展壮大的能力,即取消保护以后同样能够弗如有保护一般地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竞争,即成为游泳比较优势的企业。巴斯塔布认为,对于如何评判幼稚产业应该是从保护成本与企业预期收益来评判的,即:评判一种产业可否归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他的未来发展前景,还要在以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把此企业或产业未来可能获取收益按照风险加权法确定一个贴现利率来贴现,并借此与施加的保护成本比较,从而确立是否值得保护。只有在被分析的产业未来所获利润的贴现要大于保护所产生的成本时,这个企业才值得去保护,才可以被划分入幼稚产业这一范畴。坎普则是依据外部规模经济这一因素来确定幼稚产业的,他指出,倘若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相当明显的正的外部性,这个企业能够为其周围的企业和社会持续带来额外的好处,那么这个产业即便是不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的标准,它同样具有贸易保护的必要。坎普将外部经济效应与幼稚产业保护相联系在,这显然相对于此前的那两种评判标准具有进步性。学术界把巴斯塔布、肯普以及穆勒三人的评判标准组合在一起,统称穆勒—巴斯塔布尔—肯普评判标准。自此后,幼稚产业的保护理论在众多专家学者的调整、完善下,逐渐地形成了一个观点十分鲜明的贸易保护学科分支。 二、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在本国的幼稚产业保护的身体力行为我们研究此问题的人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在此提出两个典型的案例:(1)对农业的保护(2)汽车工业方面的保护。谈到中国的农业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我国农业能够算得上是幼稚产业吗?中国从某种方面来说确实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从产业化的角度来剖析,中国的农业确确实实符合幼稚产业这个名号。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凭借着龙头企业以及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中国的现实指导意义

摘要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立论,关税结构理论以其简单的数学推导证明了一国政府应该根据产品的附加值不同来区别征收关税,以达到有效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目的。本文先对关税、幼稚产业及其界定提出系统性阐释,进而分析名义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间的关系,并拟通过对中国客车行业的有关分析,对关税结构理论及其保护意义、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解释,并对我国政府在对客车及相关产业方面的有关措施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字关税关税保护理论名义关税率有效保护率幼稚产业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随着2007年4月外资银行正式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我国政府承诺的5年过渡期已经完全结束了,这也意味着我国关税政策也要完全按照WTO的框架执行。这也就涉及到了关税保护理论与对国内幼稚产业保护这一话题。 一、对关税和幼稚产业概念的基本解释 要讨论这一话题,首先我们要对一些基本概念作解释。所谓关税,就是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制定的关税政策和公布实施的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口关境的货物和物品所征说的一种流转税[①]。而根据《我国税务百科全书》的解释,关税是“对进出口关境的商品课征的税种,是商品流转课税的一种形式”。 关税有财政性关税、保护性关税、自由性关税和社会性关税四种主要的形式。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征收的各种关税中,以自由性关税和保护性关税最多。而目前我国征说的各种进出口商品关税中,保护性关税的比例最大,足以看出我国目前征收关税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国内本土民族工业。 保护国内工业理论是贸易保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论。第一位系统提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②]。对于该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对“幼稚产业”这个名词的界定。根据国内外经济学文献和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的有关条款,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幼稚产业”:处于新建、扩建、改造的、具有动态外部经济效应、成本递减的、潜在国际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竞争)产业[③]。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定义,正确地确定本国的幼稚产业,下列含义是不可少的: 第一,该产业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具体来说,首先,该产业在保护期内赖以成长壮大的要素禀赋等条件要真正具备,如果其生产所需的要素国内无法大量的提供,那么,即使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该产业最终也不会成长为成熟产业;接下来,该产业需要是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潜在的主导产业,因此其在国内产业结构中要具有高的收入弹性需求和高科技技术进步率的地位。 第二,关于某一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和幼稚产业的“毕业”标准。在GATT乌拉圭回合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草案)中,提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某一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量化标准,即当发展中国家某产品的出口量连续几年在该产品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达到3.25%以上,就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了竞争力,也可以认为该国该产业达到了“毕业”的标准。当然,这个量化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其他的指标也是考察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第三,具有动态内部经济效应,尤其是外部经济效应。

浅谈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浅谈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08级工管2班黄晓林学号:200830120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汽车工业生产供应结构与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加大力度对汽车工业加以保护,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处于高度的关税保护之下,尤其是轿车产品,进口关税曾达到180-220%的水平。近年来,关税税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但与相关国家相比,我国关税仍在较高水平。此外,我国还运用多种非关税保护措施,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进出口经营权以及外汇管制等控制汽车进口和销售。过度保护,虽然对保护幼稚期的汽车工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一方面,过度保护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诱使许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各地,各部门为了追求汽车工业的超额利润,不顾条件盲目发展汽车产业,恶化了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也使得我国统一的汽车市场难以形成;另一方面,过度保护所产生的超额利润使企业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产品开发以及管理落后的主要原因。 加入WTO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水平为26%,保护程度较低,刺激了进口散件装配,加上长期投资力度不够,地方、部门自成体系等原因,导致我国汽车零配件工业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的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发展零部件生产是我国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的基础,在降低零部件关税时,应视其下降幅度小于整车关税的下降幅度。对那些我国不具备生产能力,并且生产中急需的产品关税要下调,以降低国内企业的成本。对我国正在研制的关键零部件应暂时不降或减少降低幅度,以便更好地发挥关税的有效保护作用。依照关税降低的网络协调法原则,调整税率差趋于均衡,将使利润趋同,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使产业从整体上得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基本是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型增长,规模经济、市场竞争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严重不足,战略性贸易政策并没有培植起中国汽车产业的内生比较优势并实现国家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升级。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国家干预和保护关税,促进幼稚产业的成长,提高生产力。中国加入WTO后,大幅降低关税,逐步取消对汽车这种幼稚产业的高关税保护政策,使其逐步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度,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培植其国际竞争力。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但不容回避的是,到目前为止,汽车市场还存在较多的缺陷,如价格竞争无序,乱收费,特别是汽车市场竞争仍然不充分,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通过行政干预保护本地汽车生产企业。排斥外地产汽车之风愈刮愈盛,造成了严重的地方市场分割,扰乱了汽车市场的正常运行,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剖析。 而我国家电业对外开放较早,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且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在世界家电市场中已颇具竞争实力,但因生产的核心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又称不上是家电强国,在遭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后,其竞争力更加削弱,要想与世界产品一争高下,必须转变思路,因此,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家电业而言,既

资料-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1.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 Theory) 是指在本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又面临国外强大竞争的产业。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形成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些国家保护本国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 汉密尔顿最早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汉米尔顿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同英、法等国家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应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帮助新建立起来的工业生存、发展和壮大。 汉密尔顿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发展制造业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水平,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移民流入,加速美国国土开发;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发挥;有利于消费农业原料,保证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等等。 汉密尔顿的具体政策主张主要包括:(1)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2)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极为紧缺的原料;(4)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为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5)限制改良机器输出;(6)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理论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开创了后起国家保护新兴产业的先河。 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他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发展。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与法国和英国相比,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期,德国国内对实行何种贸易政策意见尖锐对立:一派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另一派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这主要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但缺乏有利的理论支持。李斯特代表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1841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系统的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 1.主要理论观点 (1)指责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性特点。 李斯特认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的推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是世界主义经济学。现实中,国家之间利益、分歧和冲突的存在,使贸易保护政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2)强调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幼稚产业保护措施

五、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M—B—K标准 (一)穆勒标准(潜在竞争力标准或自立标准) ?某种产业在其初创时期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但是通过政府的关税与补贴等政策的保护,最终能在自由贸易下获利,使得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可以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但是在保护时,一是保护的时间应限制在产业进行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二是保护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该产业予以保护。 (二)巴斯塔布尔标准(现值标准) 巴斯塔布尔在确定幼稚产业选择标准时引入了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认为被保护、扶植的幼稚产业不仅要具有潜在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该产业成熟之后所获得的未来利润的现值,一定要大于它在保护时所付出的社会成本,符合条件即为幼稚行业。 (三)肯普标准(外部经济标准) ?认为在确定幼稚产业时,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问题,如该产业具有外部性,该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其他产业利润提高,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但是,如果该产业在学习技术、经验时,具有很强的内部性,即只能为该产业所利用、垄断,而学习后垄断的利润的现值可以补偿保护的代价,则这种产业不需要予以保护。 (四)小岛清标准(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认为只要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某些幼稚产业即使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或肯普标准,也是值得保护与扶植的。为此,他提出三个条件: ?潜在资源的利用标准; ?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动调整; ?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 六、战略贸易政策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 ?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扶持本国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以增强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夺取他国国内的市场份额。 必要条件: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 充分条件: ?1、政府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以选定战略产业,确定补贴程度; ?2、获得战略支持产业的垄断地位和外部经济的存在; ?3、国内相应市场的潜力; ?4、战略保护可以设置行业进入壁垒,维护战略产业的垄断地位; ?5、贸易对手国不采取报复措施等行为。 战略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经济落后的国家更是如此。

幼稚工业保护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内容,熟悉其建立者的简介。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重点: 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内容。 难点: 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优点局限性。 讲授

一、幼稚工业保护论 1.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产生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其中尤以李斯特的理论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国家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 (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 3.幼稚工业保护论简评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一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1 要素禀赋说的内容。 2、要素禀赋说的创立者简介。 3、要素禀赋说的简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 一、幼稚工业保护论 1.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产生 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产业革命在英、法两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北美其他国家的经济还很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还处在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于是形成了与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相抗衡的保护贸易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其中尤以李斯特的理论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李斯特(1789-1846)是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其主要代表著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在该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国家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 (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 李斯特特别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且从历史学的观点,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贸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The Application of Protecting Infant Industry Theory i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第一章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装备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培育、壮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我过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改革开放开始时,中国的现实国情还是工业基础薄弱,农业落后,为国民提供生活资料的轻工业则无法满足人民现实需求。前后对比差距极大。 因而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措施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在于幼稚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好经济开放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改革开放30年中,对于中国所采用的开放式保护幼稚产业政策,不应被认为是排斥竞争,而实际是引入竞争的动态保护。这种政策性的保护是短暂的、高效的,旨在促使弱势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自行不断壮大的能力,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改革开放的成功。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对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措施、影响等方面;再次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分阶段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然后得到最终的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论文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度剖析,创造性的将改革开放分为微观三部分,根再据每部分的主要扶植措施来描述此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取得的成就,以及保护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微观的组合形成宏观的认识,形成总体上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达到论文的目的。

自由贸易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对比及意义

自由贸易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对比及意义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各国的贸易实践,无不揭示出自由贸易是人类世界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今各国都在竞相对一些产业,尤其是本国的幼稚产业,采取不同程度、不同措施的贸易保护。本文试图就自由贸易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外贸环境的现实状况进行探讨,以给出中国就采取的贸易政策的结论。 关键词:自由贸易幼稚产业对比中国外贸环境 一、对自由贸易的分析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 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后来又不断丰富。在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前,法国的重农主义与英国学者休漠已提出自由贸易的主张。重农主义提倡商业的自由竞争,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并反对课征高额关税。休漠主张自由贸易,并提出“物价与现金流出入机能”的理论,驳斥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首由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我国译为《国富论》)中提出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后由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加以发展。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如穆勒、马歇尔等人进一步对此加以阐述、演绎。 (二)自由贸易理论的积极意义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禀赋状况,专心生产其最有利和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促成各国的专业化。还可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在自由贸易环境下,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和资本就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进口廉价商品,减少国民消费开支。 (三)自由贸易的弊端及贸易自由化的现实困境 自由贸易并非给各国都带来利益,自由贸易全球化使世界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富国群体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建立各种所谓的自由贸易区或世界经济组织,并制订有利于自己的规则,一旦形势有变而对他们不利,富国则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要求重新改变规则。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加大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力度,尤其是隐蔽的灵活的具有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的运用非常广泛。由于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特点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所以被称之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保护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集中的表现就是更多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从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论出发,阐述了幼稚工业保护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关键词:幼稚产业;产业结构;技术承接 一、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德国经济学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幼稚产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这种产业是该国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产业。它暂时还没有能力同国外较发达的同类产业竞争。且该产业具有发展潜力。二是该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即该产业和国内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正的外部效应。这一特征为幼稚产业的保护提供了必要性。三是该产业在现阶段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 李斯特将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济发展阶段。在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采用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原因是此时本国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差,不足以与来自处于农工商业阶段国家的产品相竞争。如若采用自由贸易政策,

不但享受不到贸易利益,还会令经济遭受巨大冲击。 二、幼稚工业保护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常用的保护手段可分为产业政策和补贴、优惠贷款等和贸易政策包括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关税政策是历史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措施之一。虽然GATT有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允许经济处于发展中的成员国在经全体成员国批准后,可以为加速某些特定工业的监理二爱去提高关税、实行许可证、临时征收附加费等限制进口措施,但总体看关税对产业的保护作用在不断削弱,因为关税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初中就是减税。我国从2005年起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就已降至10%一下。从发展趋势看,零关税(除农产品、资源性产品)乃大势所趋,所以关税保护的作用极其有限,目前只能作为短期保护措施。反倾销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措施之一,作为WTO 认定和许可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大措施之一,由于具有形式合法、有效控制进口、易操作性等优点,已被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视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和对付非公平竞争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反倾销容易遭到滥用,他国可能会采取针对性的反倾销报复,进而使贸易摩擦升级。同时,认定反倾销需要调查取证,该过程需耗费大量时间,期间国内相关产业可能受到实质性的冲击与损失。 目前,我国的幼稚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电讯服务、金融保险、汽车、石化领域以及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某些领域。加入WTO,这些产业将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应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确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并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扶持。在确定重点产业时,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该产业在整个世界上的发展状况及在我国的现状、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前景和由于保护而产生的损益比较。具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其高度的渗透性和辐射性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