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件测试功率不确定度

组件测试功率不确定度

组件测试功率不确定度

在组件功率测试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同一托组件,在同样型号的两台测试仪上分别进行测试,用的是同一块标准板进行校准,功率偏差有2-3W左右,在不同的车间进行测试,相差甚至在3W以上。为什么相差这么大?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该怎么样进行控制?

主要有以下因素:

1、测试条件的影响,湿度,待测组件温度。

2、检测设备均匀性、稳定性、重复性。

3、使用哪家的设备,测试填充因子是否一致。

4、测试的环境温度差别

5、待测试的组件的温度

6、测试仪的光谱是否相同

7、需要注意一下测试的不确定度。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一)

光伏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绪论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课内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帮助和培养学生建立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测试、分析和设计一般光伏发电电路的能力,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太阳能发电技术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和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实验前预习 每次实验前,学生须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明确实验步骤、测试数据及需观察的现象;复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做好预习要求中提出的其它事项。三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本组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备,了解设备使用方法及线路板的组成和接线要求。 2、实验时每组同学应分工协作,轮流接线、记录、操作等,使每个同学受到全面训练。 3、接线前应将仪器设备合理布置,然后按电路图接线。实验电路走线、布线应简洁明了、便于测量。 4、完成实验系统接线后,必须进行复查,按电路逐项检查各仪表、设备、元器件的位置、极性等是否正确。确定无误后,方可通电进行实验。 5、实验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改接线路和拆线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绝对不允许带电操作。如发现异常声、味或其它事故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处理。 6、测量数据或观察现象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使用仪器仪表要符合操作规程,切勿乱调旋钮、档位。注意仪表的正确读数。. 7、未经许可,不得动用其它组的仪器设备或工具等物。 8、实验结束后,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查看并认为无误后,方可拆除线路。最后,应清理实验桌面,清点仪器设备。 9、爱护公物,发生仪器设备等损坏事故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按有关实验管理规定处理。 10、自觉遵守学校和实验室管理的其它有关规定。 四实验总结 每次实验后,应对实验进行总结,即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波形和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写明实验名称、日期、实验者姓名、同组实验者姓名外,还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3.实验原理; 4.实验主要步骤及电路图; 5.实验记录(测试数据、波形、现象); 6.实验数据整理(按每项实验的实验报告要求进行计算、绘图、误差分析等);.回答每项实验的有关问答题。7.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测试和评定方法技术规范

CNCA/CTS0009-2014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QC3309—2014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测试和评定方法 Testing and Rating Method for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2014-02-21发布2014-02-21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3.1组件总面积 (1) 3.2组件有效面积 (1) 3.3组件转换效率 (2) 3.4组件实际转换效率 (2) 3.5 标准测试条件 (2) 3.6 组件的电池额定工作温度 (2) 3.7 低辐照度条件 (2) 3.8 高温度条件 (2) 3.9 低温度条件 (2) 4测试要求 (2) 4.1评定要求 (2) 4.2抽样要求 (3) 4.3测试设备要求 (3) 5测试和计算方法 (4) 5.1预处理 (4) 5.2组件功率测试 (4) 5.3组件面积测定 (6) 5.4组件转换效率计算 (6)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国际标准IEC 61853:2011和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831-2011《地面用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检测方法》,结合光伏组件产品测试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编制,旨在规范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测试与评定方法。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提出并归口。 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邢合萍、张雪、王美娟、朱炬、王宁、曹晓宁、张道权、刘姿、陈康平、柳国伟、麻超。

发射组件TOSA常用参数及测试方法

发射组件T O S A常用参数及测试方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发射组件TOSA常用参数 发射组件TOSA内部原理图 常用参数 1 正向电压V F 指激光器工作在一定前向驱动电流的条件下(一般为Ith+20mA)对应的正向电压值 包括激光器的带隙电压V BG 及等效串联电阻的压降I*R L 。下图为。 在高速应用条件下,激光器的寄生电感一般也要考虑。 图1 激光器的简化等效电路 WTD的LD一般为1.2 ~ 1.6V V F 参数对光模块的影响:激光器高速率低电压直流耦合驱动产生的电压净空问题 图2 激光器的DC耦合驱动电路 OUT-及OUT+回路轮流导通,当OUT+灌入调制电流时: V LOW =V CC -V F -V L -I MOD *R D 其中V CC 为电源电压, 这里为3.3V I MOD 为调制电流,设为60mA V L 为激光器寄生电感(一般为1~2nH)引起的交变电流的压降,可近似计算为 V L =H*ΔI/Δt , 若在2.5Gb/s条件下工作,上升沿时间20%~80%为 80ps , 则得出V L 为0.7V

若R D =20Ω,I MOD *R D =1.2V 显然这时V LOW 很小,而事实上驱动器的输出级工作在放大状态,V LOW 一般大于 0.7V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射眼图上升沿时间变缓,眼开度降低 2 阈值电流(Ith ) 指激光器由自发辐射转换到受激辐射状态时的正向电流值,它与激光器的材料和结构 相关。 对于LD 而言,Ith 越小越好 一般在25℃时 VCSEL-LD ,Ith=1~2mA FP-LD , Ith=5~10mA DFB-LD , Ith=5~20mA Ith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关系式为 Ith=I 0 e T/T0 I 0为25℃时的阈值电流,T 0为特征温度,表示激光器对温度敏感的程度 对于WTD 的长波长激光器,T 0为50~80K Ith 参数对光模块的影响: 图3 激光器的P-I 曲线 目前模块较多的采用DC 耦合方式,偏置电流IBAIS 约等于Ith ,随着温度的升高,模块的APC 电路将自动增加IBAIS ,补偿Ith 的变化。由于模块驱动芯片一般能够提供60mA 的IBAIS ,所以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激光器的Ith 指标能够达到模块使用要求。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分析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分析研究 2016-08-26 摘要:结合在组件生产和电站质量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组件材料老化衰减及组件初始光致衰减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测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组件材料老化功率衰减主要是EVA和背板老化黄变引起,组件初始功率衰减主要由于硅片内硼、氧元素复合引起,提出的对策具有可行性。 0引言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的关键元件,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是指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组件输出功率不断呈下降趋势的现象[1]。组件功率衰减直接关系到组件的发电效率。国内组件的功率衰减与国外最好的组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研究组件功率衰减非常有必要。组件功率衰减包括组件初始光致衰减、组件材料老化衰减及外界环境或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2]。外界环境导致功率衰减主要由光伏电站运营不当造成,可通过加强光伏电站的维护进行改善或避免;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是由于组件明显的质量问题所致,在组件生产和电站安装过程对质量进行严格检验把控,可减少此类功率衰减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组件初始光致衰减及材料老化衰减。 1组件初始光致衰减分析

1.1组件初始光致衰减原理分析 组件初始光致衰减(LID)是指光伏组件在刚开始使用的几天其输出功率发生大幅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的现象。普遍认为的衰减机理为硼氧复合导致,即由p型(掺硼)晶体硅片制作而成的光伏组件经过光照,其硅片中的硼、氧产生复合体,从而降低了其少子寿命。在光照或注入电流条件下,硅片中掺入的硼、氧越多,则生成复合体越多,少子寿命越低,组件功率衰减幅度就越大[3]。 1.2组件初始光致衰减的实验分析 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的办法,在背板、EVA、玻璃和封装工艺等条件完全一致情况下,采用两组电池片(一组经初始光照,另一组未经初始光照),分别将其编号为I和II。同时,生产出的所有组件经质量全检及电致发光(EL)检测,确保质量完全正常。实验过程条件确保完全一致,采用同一台太阳能模拟仪测量光伏组件I-V曲线。 分别取I和II光伏组件各3组进行试验,记录其在STC状态下的功率输出值。随后,将I和II光伏组件放置于辐照总量为 60kWh/m2(根据IEC61215的室外暴晒试验要求)的同一地点进行暴晒试验,分别记录其功率,结果见表1。

交流电压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精)

交流电压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 度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308—1983《超高频毫伏表检定规程》。 1. 2 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65±15)%。 1.3 测量标准:JX2061精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1mV ~3V(f :10Hz ~1MHz),其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1%。 1.4 被测对象:超高频毫伏表,1mV ~3V(f :5kHz ~1GHz),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5~10)%。 1.5 测量方法:当测超高频毫伏表1V 量程满度点1V 电压高刻度为例。将JX2061精密信号发生器输出置于校准频率点100kHz ,选择使其输出为1V ,并批示平衡,将超高频毫伏表置于1V 挡量程,经调零校准后,与JX2061精密信号发生器精密输出对接,读取被测表示值i V ,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数值__ V ,示值误差为该平均值减去精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压实际值。蓁量程以此类推。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下对1V 挡1V 点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其它挡级测量点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按本方法评定。 其中150V 量程的150V 分度线处的交流电压测量,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 数学模型 __ N V V δ=- 式中:__ V — 被测表示值3次平均值; N V — 被测电压值; δ —被测表示值误差。 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输入量N V 的标准不确定度()N u V 的评定 输入量N V 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JX2061精密信号发生器输出标准电压值的定值不确

EL测试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检测方法

EL测试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检测方法 据苏州莱科斯公司检测光伏电站的经验得出光伏组件安装过程管控不到位造成光伏组件热斑、隐裂、人为破损等质量问题的大面积出现,影响了光伏电站整体高效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光伏组件安装实际情况,对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进行总结,旨在从管理层面系统梳理光伏电站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有效措施,保证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那常见的问题有哪些以下几点? 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 光伏组件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热斑、隐裂和功率衰减。由于这些质量问题隐藏在电池板内部,或光伏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在电池板进场验收时难以识别,需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热斑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热斑是指组件在阳光照射下,由于部分电池片受到遮挡无法工作,使得被遮盖的部分升温远远大于未被遮盖部分,致使温度过高出现烧坏的暗斑。光伏组件热斑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内在因素构成,即内阻和电池片自身暗电流。 热斑耐久试验是为确定太阳电池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能力的检测试验。通过合理的时间和过程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检测,用以表明太阳电池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使用。热斑检测可采用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测,红外线热像仪可利用热成像技术,以可见热图显示被测目标温度及其分布。 隐裂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隐裂是指电池片中出现细小裂纹,电池片的隐裂会加速电池片功率衰减,影响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电池片的隐裂会在机械载荷下扩大,有可能导致开路性破坏,隐裂还可能会导致热斑效应。 隐裂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组件受力不均匀,或在运输、倒运过程中剧烈的抖动都有可能造成电池片的隐裂。光伏组件在出厂前会进行EL成像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为EL检测仪。该仪器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利用高分辨率的CCD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EL检测仪能够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无隐裂、碎片、虚焊、断栅及不同转换效率单片电池异常现象。功率衰减分类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是指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组件输出功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由于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第二类,组件初始的光致衰减;第三类,组件的老化衰减。其中,第一类是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可控制的衰减,如加强光伏组件卸车、倒运、安装质量控制可降低组件电池片隐裂、碎裂出现的概率等。第二类、第三类是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工艺问题,在此不再赘述。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测试可通过光伏组件I-V特性曲线测试仪完成。

光伏组件测试

1.1.1组件电性能测试 1 组件测试仪校准:开始测试前使用相应的标准板校准测试仪;之后连续工作四小时(或更换待测产品型号)校准测试仪一次。 2 标准板选用:测试单晶硅组件使用单晶硅标准板;测试多晶硅组件使用多晶硅标准板。 测试120W以上(包括120W)组件:使用16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50~120W(包括50W)组件:使用8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30~50W(包括30W)组件:使用3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30W以下组件:使用15W标准板校准测试。 3 短路电流校准允许误差:±3%。 4 每次校准后填写《组件测试仪校准记录》。 2 组件的测试: 1太阳模拟器光强均匀度测试:①太阳模拟器光强均匀度≤3%;②每周一、四校正测试一次。 2 太阳模拟器光强稳定性测试:①太阳模拟器光强稳定性≤1%;②每天测试前校正测试一次。 3电池组件测试前,需在测试室内静止放置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试。 .4 测试环境温度湿度:①温度:25±3℃;②湿度:20~80%;③测试室保证门窗关闭,无尘。 3组件重复测试精度:<±1%。 12.4组件电性能参数: 12.4.1国内组件:①三十六片串接:工作电压:≥16.0V;开路电压: ≥19.8V。 ②七十二片串接:工作电压:≥33.5V;开路电压: ≥42.4V。 ③六十片串接:工作电压:≥28.0V;开路电压: ≥34.0V。 ④五十四片串接:工作电压:≥25.0V;开路电压: ≥32.0V。 ⑤功率误差:±3%。 12.4.2国外组件:①三十六片串接:工作电压:≥16.8V;开路电压: ≥20.5V。 ②七十二片串接:工作电压:≥33.5V;开路电压: ≥42.4V。 ③六十片串接:工作电压:≥27.4V;开路电压: ≥34.0V。 ④五十四片串接:工作电压:≥25.0V;开路电压: ≥32.0V。 ⑤功率误差 2.0 仪器/工具/材料 2.1 所需原、辅材料:1.外观检查合格的组件 2.2 设备、工装及工具:1.组件测试仪;2.标准组件; 3.合格印章 3.0 准备工作 3.1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鞋;做好工艺卫生,用抹布清洗工作台 3.2 按《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开启并设置好组件测试仪;每班次开始生产测试前必须用标准

电压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电压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概述 1、测量依据:JJG124-2005《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 规程》; 2、测量环境:环境温度(20±5)℃ 相对湿度(40%~60%) 3、测量标准:多功能校准仪DO30-ⅡB 3.1测量范围:U:(0~1000)V 3.2准确度等级:DC:±(读数×0.02%+量程×0.03%) AC:±(读数×0.03%+量程×0.05%) 4、被测对象:指针式交直流电压表 量程:150V/300V/600V 频率:50Hz 准确度等级:0.5级 5、测量方法:采用标准仪器作测量标准来测量指针式交直流电压表 示值的实际值。被测交直流电压表示值与实际值之差为交流电压 表的示值误差。二、数学模型 N V V V -=?V ?——被测电压表示值误差 V——被测电压表示值 N V ——标准表电压值

三、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输入量V 的标准不确定度1u 的评定 输入量V 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被测电压表的测量不重复性,采 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1.1、多功能校准仪在标准条件下对0.5级标准电压表,选择DC150V 量程150V 点,当频率为50Hz 时,连续测量10次,结果如下:150.088150.096150.012150.009150.011150.097150.079150.016150.042150.074 平均值为:150.0524V 单次实验标准差:S =0.036V DC150V 的A 类不确定度:%024.0150 u 1==S 多功能校准仪在标准条件下对0.5级标准电压表,选择DC300V 量程300V 点,当频率为50Hz 时,连续测量10次,结果如下:300.135300.015300.127300.012300.137300.025300.133300.139300.019300.128 平均值为:300.0870V 单次实验标准差:S =0.065v DC300V 的A 类不确定度:%022.0300 u 1==S 多功能校准仪在标准条件下对0.5级标准电压表,选择DC600V 量程600V 点,当频率为50Hz 时,连续测量10次,结果如下:599.575599.540599.578599.550599.635599.655599.873599.512599.515599.567 平均值为:599.6000V 单次实验标准差:S =0.107V DC600V 的A 类不确定度:%018.0600 u 1==S

电表测量不确定度实例

直流数字电压表示值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 一、概述 1.1 目的 评定在10V量程校准直流数字电压表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1.2 测量依据 检定规程《JJG315-1983 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1.3 校准的环境条件 (23±1)℃;相对湿度(50±10)%RH。 1.4 被测物品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1071型数字多用表;直流电压10V量程时,最大允许示值误差±(0.002%?读数+4个字)。 1.5 测量标准与主要配套仪器设备及其相关技术指标 4000A型直流标准器: ①直流电压量程100mV~1000V;在10V量程时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0.0004%?输出值+2.5μV)。 ②经上一级技术检定机构校准,在10V量程上其校准值为10.000007V; 扩展不确定度U95=8μV,有效自由度νeff=48。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以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二. 测量方法和过程 采用标准电压源法校准被测数字电压表的示值误差。将直流标准器与被测表直接连接,由直流标准器输出一已知10V 电压给被测表。被测表读数减直流标准器读数,即直流数字表的示值误差。 三、 数学模型 《JJG315-1983 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给出的示值误差表示式,即为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 s x V V -=γ (12.4.1) 式中,γ——被测直流数字电压表示值误差,V ; V ——被测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V ; V s ——直流标准器读数,V 。 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校准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通常,其数学模型比较简单,大多数是被测器具的示值(或读数)直接减去标准计量器具的示值(或读数)。对于直接测量给出测量结果的情况,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采用方和根方法合成 在本例中,V x 和V s 互不相关,用方和根方法计算输出量γ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 ()()(2s 2 x s 2 22x 221c m u m u V u c V u c u += +=γ (12.4.2) 式中,示值误差γ的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

光伏组件能力检验方式

光伏组件能力检验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表现,实验室客户、管理机构和评价机构可以了解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检测活动,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持续状况,识别实验室之间的差异,为实验室管理提供信息。不仅如此,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可以了解自身能力,将其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外部补充措施,从而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光伏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与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为了科学评估国内光伏组件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通过国际通行的能力验证活动来推动和提高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定和核查实验室检测能力。 一、国内外光伏相关能力验证工作 当前,在国际上常见的光伏产品能力验证计划并不多,各主要光伏生产国的国家计量机构不定期进行小型标准光伏器件的比对,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一次是美国能源部组织的历时四年的PEP93国际标准太阳电池比对,全世界有10个国家的13个太阳能电池测试实验室参加,我国天津电源研究所参加了这次比对活动,并最终具有了光伏计量基准WPVS的标定资格。近几年,澳大利亚的IFMQualityServices 组织了几次光伏组件的能力验证,但因样品传递周期过长而迟迟未有结果。而一些拥有多家光伏检测实验室的国际大型认证机构,会不定

期开展光伏产品检验能力的比对。目前,在国内尚未有正式官方的针对光伏组件产品的能力验证活动,仅在检测机构中有少量的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关注光伏检测技术的发展水平。近期,国家科技部在国家级课题“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机构认可关键技术”中的关于低碳产品检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包含了对光伏组件产品能力验证技术的研究,并将作为今后开展能力验证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近期也正在筹备签约检测实验室的组件测试能力比对活动。 二、方案规划与设计 光伏组件产品的能力验证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时,需根据样品本身的特性,制定出适于开展能力验证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计划。但因样品本身的复杂性,检测方法的多样性,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 1.样品选择 常用光伏组件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大类,聚光组件因市场化程度低暂不考虑。因晶硅组件中多晶硅组件光电性能不如单晶硅组件稳定,相对来说易破损;薄膜组件因其固有的光致衰退特性,性能随时间变化较大而不够稳定。方案采用单晶硅组件,选取由72片125

光伏组件生产四——EL检测

光伏组件生产四——EL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缺陷检测仪——即EL测试仪是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利用高分辨率的CCD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 EL 检测仪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结果直观形象等优点,是提升光伏组件品质的关键设备;红外检测可以全面掌握太阳电池内部问题,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提升产品质量,可以对问题组件进行及时返修,尽可能的降低损失。方便层压前和层压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测试,更换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后设备能方便地调整,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安全。 使用EL检测仪 通过EL测试仪可以清楚的发现太阳能组件电池片上的黑斑、黑心以及组件中的裂片,包括隐裂和显裂、劣片及焊接缺陷等问题,从而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排除,进而改进工艺。对提高效率和稳定生产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太阳电池电致发光测试仪被认为是太阳电池产线上的“眼睛”。 EL检查的生产工艺及注意事项 不同规格的电池片要使用不同的电流和电压,具体如下

注意事项 1.使用前确保太阳能电池组件规格是否有调整,严禁未经调整随意测试不同规格的组件。 2.太阳能电池组件在传输过程中不得随意拉动或者停止太阳能电池组件,确保人员和产品的安全。 3.在检查直流电源前,请在切断电源10分钟后再用万用表等确认进行工作。 4.禁止随意使用U盘拷贝数据,避免病毒传染,重要数据流失。 5.如一段时间不使用,应同时关闭电脑及所有电源。 6.打开直流稳压电源后,确认电源上面的数值是否符合规格。 7.请勿在暗箱内放置任何物体。 EL检测阶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破片 生产过程中由于铺设、层压操作不当导致热应力、机械应力作用不均匀都有可能出现破片现象。 2、黑芯

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与安装要点

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与安装要点 光伏组件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热斑、隐裂和功率衰减。由于这些质量问题隐藏在电池板内部,或光伏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在电池板进场验收时难以识别,需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热斑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热斑是指组件在阳光照射下,由于部分电池片受到遮挡无法工作,使得被遮盖的部分升温远远大于未被遮盖部分,致使温度过高出现烧坏的暗斑。光伏组件热斑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内在因素构成,即内阻和电池片自身暗电流。 热斑耐久试验是为确定太阳电池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能力的检测试验。通过合理的时间和过程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检测,用以表明太阳电池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使用。热斑检测可采用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测,红外线热像仪可利用热成像技术,以可见热图显示被测目标温度及其分布。 隐裂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隐裂是指电池片中出现细小裂纹,电池片的隐裂会加速电池片功率衰减,影响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电池片的隐裂会在机械载荷下扩大,有可能导致开路性破坏,隐裂还可能会导致热斑效应。 隐裂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组件受力不均匀,或在运输、倒运过程中剧烈的抖动都有可能造成电池片的隐裂。光伏组件在出厂前会进行EL 成像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为EL 检测仪。该仪器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利用高分辨率的CCD 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EL 检测仪能够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无隐裂、碎片、虚焊、断栅及不同转换效率单片电池异常现象。 功率衰减分类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是指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组件输出功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由于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第二类,组件初始的光致衰减;第三类,组件的老化衰减。其中,第一类是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可控制的衰减,如加强光伏组件卸车、倒运、安装质量控制可降低组件电池片隐裂、碎裂出现的概率等。第二类、第三类是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工艺问题。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测试可通过光伏组件I-V 特性曲线测试仪完成。 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 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是对光伏组件卸车、倒运、安装全过程的管控,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降低组件人为损坏概率,减少隐裂发生的风险。 光伏组件卸车 组件运输车辆抵达指定卸车地点后,首先需确认箱件数量与货单是否一致,检查组件外包装有无变形、碰撞、损坏、划痕等,并做好相关记录。卸车前对卸车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检查卸车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劳保用品(安全帽、反光背心、劳保手套等)是否配备齐全;检查起重机械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吊带、钢丝绳有无损伤,并严禁使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或出现损伤的吊带和钢丝绳。光伏组件卸车讲究“慢”和“稳”,组件宜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严禁歪斜,防止倾倒,且光伏组件放置区域不影响道路交通。 光伏组件倒运 光伏组件倒运是指通过机械设备或运输车辆将整箱光伏组件由光伏组件集中放置区域运输至组件安装地点。光伏组件倒运需将车速控制在5km/h 之内,防止组件因颠簸、碰撞出现碎裂。组件宜放置在靠近光伏支架侧的平整地面上,并方便道路畅通、车辆通行。施工现场已开箱光伏组件需保证正面朝上平放,底部垫有木制托盘或电池板包装物,严禁斜放或悬空,严禁将电池板引出线及插头挤压扯拽,严禁将组件背面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 光伏组件安装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测试规范

XXXXX有限公司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测试规范

1.目的 为了合理的验证光伏组件安全性能,以确保必要的测试项目得到统一和规定,进而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设计需求。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没有涉及海上和交通工具应用时的特殊要求,也不适用于集成了交/直流逆变器的组件。本规范的试验程序和通过判据为了发现由误用应用等级,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或组件内部元件破碎而引起的火灾、电击和人身伤害的隐患。 3.术语定义

光伏组件的应用等级定义如下: A级:公众可接近的、危险电压、危险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可用于高于直流50V或240W以上的系统,同时这些系统是公众有可能接触或接近的。通过本标准和IEC61730-2适用于本应用等级的安全鉴定的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II的要求。 B级:限制接近的、危险电压、危险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可用于以围栏或特定区划限制公众接近的系统。通过本应用等级的组件只提供了基本的绝缘保护,这类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0的要求。 C级:限定电压、限定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只能用于低于直流50V和240W的系统,这些系统公众是有可能接触和接近的。通过本标准和IEC61730-2适用于本应用等级的安全鉴定的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III的要求。 注:安全等级在IEC61140中规定。 4.引用标准 IEC 61646,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5.测试内容 组件应进行的试验由IEC61730-1确定的应用等级决定,下表列出各等级所需的试验项目。试验的顺序应根据测试序列进行。 基于应用等级的试验要求

5.1外观检查MST01 5.1.1目的

光伏组件故障分析..

一.接线盒 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 流。光伏组件接线盒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重要部件,是集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和材料 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组合连接方案。 目前,中国组件制造商生产的组件很多都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而其中很大一部 分组件质量问题来自于接线盒自身的设计和品质。作为光伏组件制造商的配套企业,接线盒 制造商不仅需要对组件制造商负责,更需要对终端客户负责,特别是对使用过程中人身安全 的保护。所以,优化接线盒结构设计、提高质量是所有接线盒制造企业的首要任务。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华新能源”)下属常州华阳光伏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简称“华阳检测”,于 2009 年 12 月获得了 CNAS 实验室认可,认可范围包括光伏组) 件、光伏材料共 119 项检测能力。公司自 2008 年开始进行接线盒检测(依据标准:VDE 0126-5:2008),讫今共完成 30 家接线盒供应商、50 多款接线盒的

检测和质量分析,获得了

大量的检测数据。 结合光伏组件户外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目前接线盒常见失败项目主要有:IP65 防冲水测试、结构检查、拉扭力试验、湿漏电试验、二极管温升试验、环境试验、750℃灼 热丝试验。 接线盒测试常见失败项目统计图:

一、户外组件因接线盒问题引起的故障图片 接线盒引线端子烧毁 接线盒烧毁 引起组件背板烧焦 组件碎裂 二、接线盒在认证测试中常见失败项目及原因分析 1.接线盒 IP65 防冲水测试 防水性能是接线盒性能的重要指标。认证测试中,先进行老化预处理测试,然后进行防 冲水测试,再通过外观结构检查和工频耐压测试进行评判。测试能否顺利通过,取决于接线 盒的密封保护程度,而接线盒的密封保护直接影响到成品组件的防触电保护和漏电防护的等 级。就目前常规构造的接线盒而言,其设计和材料的缺陷已在认证测试中显露无疑。 图 1 IP65 防冲水测试测试图片

直流电压表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

第6期 2002年11月 HUCHCALMEAsI瓜目咀Nr11狐HN0“)cx 实用测试技术 No.6 Nov.,21X/2直流电压表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 王林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都610021) 摘要本文依据规程以直流电压表为例,采用直接比较法,详细介绍指针式电表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关键词直流电压表不确定度数学模型有效自由度 1测量方法 依据规程JJGl24—1993{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规程采用数字多用表做标准的检定方法,电压表的示值误差由标准数字多用表对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电压值获得,本文以用数字多用表1071检定o.1级D4型电压表150v量程150v点为例,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 2数学模型 设被检表示值为vX,标准数字多用表直流电压档读数为vN,在标准条件下温度、湿度、磁场,电源变化的影响可忽略,被检表的误差为: AV=K—K 方差与传播系数 依据方程:u:(),)=∑[基]211,2(施)有: u2。=Ⅱ:(△y)=C2(圪)M2+c2(V)It2(K) 传播系数: c(圪)=蕞=1 c(vM)=藐一1 u:=u:(av)=u2(圪)+Ⅱ2(K) 3不确定分量来源分析 影响直流电压表检定/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如下:1.测量时因表的类型不同和测量人员不同影响被检表的分辨率,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2.由于测量设备性能及一些随机因素影响,使得测量值不重复引入的不确定度。3.数据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4.标准表引起的不确定度,标准表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3?个方面,标准数字多用表准确度、.标准数字多用表分辩力,标?16?准表的传递不确定度。由于后两项引起的不确定度远远小于第一项,故可忽略不计。 表1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分量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CA=自由U(】d)定度值掀Ci×u(五)度u(vI)示值测量9.27x103V19.27x10-3V50 u(U)被检表读数4.08×10-3V50分辫率 u(%)测量重复性5.98×10-3V9 u(%)数据修约5.8×10-3V∞ u(vn)标准表准确度2.60×10-3V—1-2.60×10-3V∞ ∞谴=92.69×10-4(V)2ue=9.63×103Vu雒=58 4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计算 4.1示值测量不确定度U(vx) 4.1.1被检电压表读数分辩率的不确定度u(vxl)被检表满度值为150格,其可分辩率为a1=o.01格,换成电压,即a1=0.02格×150V/150格=0.02V,为均匀分布,半宽为0.01V。由于调零和测量时均与分辩率有关,属均匀分布合成,按三角形分布计算,故:Ⅱ(圪2):半:4.08×100y 一√6 估计其相对不确定度为10%,故u(vxI)=50 4.1.2测量重复性的不确定度u(V也) 表2 次被检值实际值次被检值实际值 数(格)(v)数(格)(V) 1150149.9a96150149.921 2150149.9267150149.915 3150149.9198150149.910 4150149.9229150149.908 5150149.93310150149.927s2_击喜‰__)2 根据实验方差公式,计算标准差: s:8.43×10‘3 因测量结果为2次测量平均值,故:【下转第13页)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光伏组件生产常用设备仪器介绍

组件生产常用设备仪器介绍组件测试仪(博硕) 操作规范 组件测试仪操作规程 面板各部件功能

A、电压表——用于显示设置电压的大小 B、充电显示——黄(绿)色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的充电状态,灯亮表示充电完成,可以使用。 C、充电进行——用于显示设备的充电状态。灯亮充电进行,灯灭表示充电结束 D、光强调节——调节光源电压 E、负载调节——调节此钮,使电子负载和光强曲线平顶保持同步,最大限度使用“闪光平顶”。 F、电源指示——显示供电电源的通断 G、放电——用于维修时对电容进行放电(注意:正常时禁止操作此按钮)。 H、电源开关——接通/断开供电电源 I、触发——插接触发线 J、电源(~220V)——电源插座 K、电池组件——插接连接电池组件的组件测试线 1调试 1.1接通设备电源和计算机电源,预热15分钟。 1.2进行电池组件测试前要校准电流、电压、光源通道零点。测试组件前要校准组件测试仪的电压与电流零点。电压、电流数值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组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如果不填入光强通道的零点不能正常测量。 2校准 2.1将组件测试线从“电池组件”插座取下。 2.2双击“CS”出现如下画面: 2.3双击“ ”图标,出现如下界面

CH0对应的数值-4630即为电流零点 CH1对应的数值-4604即为电压零点 CH2对应的数值-4628即为光强通道零点 (电流零点、电压零点、光强零点的实际数值以实测数据为准) 2.4双击“ ”图标,显示如下窗口 2.5单击“设置” ,显示如下窗口 2.6进行“硬件设置” 将上面步骤2.3读取的CH2对应的方格内的数字填入到光强零点对应的方格内、CH1对应的方格内的数字填入到电压零点对应的方格内、CH0对应的方格内的数字填入到电流零点对应的方格内。点击“应用”、“确定”,电压、电流零点校准完毕。

电流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电流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doczj.com/doc/f36795733.html,好好学习社区

电流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598-1989 直流数字电流表 1.2 环境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40-60)%RH 。 1.3 测量标准:C31-A 型0.5级直流电流表. 1.4 被测对象:0.5级直流安培表 1.5 测量过程:采用0.5级直流电流表作为标准直接测量被检电流的示值。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某分度线上,读出0.5级直流电流表读数,即为被检电流的实际值。被检电流的示值与实际值之差,即为被检电流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依据检定规程,被检表的基本误差u ?可表示为: u ?=u x -u n ① 其中:u x -被检电流的示值; u n -电流表的显示值 3 方差及传播系数: 依据方差公式:∑??=)()( )(2 22i i c x u x f y u 由 ①式得: 被检电流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u u c ?为: 2c u (u ?)=21c ()+x u u 2()n u u c 2 22 传播系数: ()11=???=x u u c , ()12-=???=n u u c 4 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4.1对被检表进行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x u u 在规程规定的条件下,用电流表对被检电流10A 示值进行10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如下表: 平均值 A X 046.10= 单次测量实验室标准差()() 1 1 2 --= ∑=n x x x s n i i =0.011 A 测量结果取一次测量值,故 ()()A x s u u x 011.0== 4.2标准电流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n u u 由证书得知:标准电流表准确度等级为0.5级,以矩形分布估计,于是 ()n u u =A 029.03 05.03 10 %5.0== ?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故 ()()()n x c u u u u u u 22+=? =A 031.0 6 扩展不确定度U 在置信概率约95%的情况下,包含因子k 取2,则 A ku U c 062.0031.02=?==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62.010 062 .0== rel U

太阳能光伏组件功率测试作业指导.doc

1.0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品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性能测试工序 2.0仪器/工具/材料 2.1所需原、辅材料:1.静置超过12h的组件; 2.2设备、工装及工具:1.组件测试仪;2.标准组件 3.0准备工作 3.1工作时必须按车间着装规范穿工作衣鞋,做好工艺卫生,用抹布清洗工作台; 3.2按《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开启并预热十分钟,并按照客户对功率电流分档要求在分档报警设置中设定好对应的参数; 测试环境要求: 3.3.1测试室与组件静置室环境温保持25±2°C之间; 3.3.2测试环境相对密封,不受太阳光等光线的影响,测试区没有较大的气流波动; 4.0作业流程 4.1取一托在静置室静置超过12h的组件,并用红外测温枪测试组件表面温度在25±2°C间; 4.2在标准组件存放箱中取二级标准板,用红外测温枪测试表面温度在25±2°C间,根据《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对测试仪校准,校准功率与标定功率偏差±0.2W以内,并将校准结果填写至《标准组件校准记录表》上,在测试过程中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在表格中; 4.3在生产部盘中新建当日数据保存文件夹,在软件中设置保存路径,在软件中将测试方式改为循环测试; 4.4待测组件置于测试仪台面的指定位置处(用黑色胶带标识),温度传感器必须置于组件上方,将组件引出线与测试仪引出线连接,红色接组件正极黑色接组件负极; 4.5用扫描枪扫组件背面条形码测试,闪光过程中保证无异物遮挡测试仪光线; 4.6按测试仪显示功率和电流分档说明填写流转单,并将组件抬至规定的电流分档区域; 4.7在组件侧面(接地标志旁边)贴对应的电流分档颜色标签; 4.8根据不同的包装方式,测试完的组件每托放置与包装一托组件数量相同的组件,单最高不超过35快,并托至包装区; 5.0检验 5.1品管不定期检查标准板校准精度与频率是否按规定执行; 5.2定期随机抽取一托已测试的组件进行重测,要求前后两次测试功率偏差在±1%以内; 6.0注意事项 6.1测试时人眼避免直视光源,以防伤害眼睛; 6.2标准组件校准以后,必须及时放回标准组件存放箱,避免标准组件正面因曝光而衰减; 6.3测试端了和引线需每测试10000个组件更换1次,避免因测试端子老化所产生的接触屯阻影响组件功率测试的准确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