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在清朝洋务运动失败后的又一次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虽然失败了,却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一次重要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度】

1、重点: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展开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已失败。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

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制作powerpoint 课件

【组织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

2、战后中日签订的条约是?它的内容是?

二、导入

(多媒体示中国与日本地图及回忆中日的交往和复习提问,对比古代史上中日的交往与近代的中日的战争,得出两国近代的差距,进而思考中国如何才能恢复昔日的强大,激发学生的历史荣辱情绪及历史的责任感)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自强救国的梦想破灭。而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要求破旧立新、学习西方变法的维新思想也逐渐兴起。《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大大刺激了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步破坏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什么事情呢?(师播放视频《公车上书》,师板书,生找出原因、时间、人物、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公车上书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原因、时间、主要人物、影响。)

教师过度:(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梁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公车上书」。)其实,变法图强的事情,这不是史无前例的,商鞅变法就是成功的例子,它使秦国成为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次没有成功,公车上书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为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呢?(生看书33页回答)

(使学生理解国难当头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意识)

2、百日维新

教师:既然有了思想就要大胆行动,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通过舌战群儒和上书内容,光绪帝看出康有为的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师板书。生看书找出变法的时间、内容,课件示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教师补充介绍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师生共同分析: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粤学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2.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蹭国藩 B.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D.左宗棠、奕沂 3.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清朝统治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思想解放 D.救亡图存 4.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5.“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是( ) A.谭嗣同 D.梁启超 C.康广仁D.杨深秀 6.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二、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观万古之世,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梁启超:“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1)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主张维新变法? (2)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两次被迫作出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行动。这两次重大行动是什么?其结果和作用如何?

第7课答案: 二.材料题 ⑴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⑵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三.简答题: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正式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大连市112中学王馨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因此,维新变法的背景不需要教师逐一展开来叙述,只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即可。但由于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内容很陌生,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初一的历史课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多数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这些能力,在本节课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3、下列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B、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C、生物学家,翻译了《天演论》 D、资产阶级革命家 4、《天演论》的进步作用表现在() A、启发知识积累探索西方社会 B、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C、促进了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感 D、广泛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5、如果你想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网 B、历史名人网 C、戊戌风云网 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 6、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是() A.1898年6月到9月 B.1898年5月到8月 C.1899年春 D.1899年6月到9月 7、戊戌变法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8、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9.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群众 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学案: 知识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 探讨戊戌变法的影响,客观分析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知道它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实现中国进步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三.学习重点: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预习内容 1.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维新变法在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历史 过程。(A层学生完成) 2.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4.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讲案 提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从而导入新课。 一.公车上书 师生共同分析1.背景 2.时间 3.概念 4.意义 二.警示洪钟《天演论》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严复对维新变法的突出贡献 三.百日维新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变法内容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关系。 探讨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讲解为主分析变法的意义。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学习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请同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请学生试着归纳:上书皇帝、创办报刊、创办新学堂、成立学会、著书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冲击了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关于变法法令内容,试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来归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如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是什么意思?为那些人开了路;裁撤冗官,是那些官,他们会支持吗?经济方面的措施,则有什么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会有什么作用?

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

第15课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来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曲折性,需要有勇气和牺牲精神。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知识链接】必修一15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必修二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必修三20课《西学东渐》 【问题探究】 第一课时 1.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谈谈甲午战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某些爱国志士提出“设厂自救”的主张。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2、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知识分子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潮,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戊戌变法前影响最大的一位维新人士,是中国主张君主立宪的第一人,提出著名的“商战”观点)等。他们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他们的维新宣传为康、梁的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挺身而出,四处奔走,呼吁通过变法来谋求国家的富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联合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联系必修三的知识,填下列表格,了解资产阶级维新人士的思想,并比较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不同。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一.预习与指导(15分钟): 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认真书写预习笔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预习检测(6分钟):(小考方式,学生独立完成)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3.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进行变法的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创办的宣传遍布的刊物是();创办的团体是()。 4.支持维新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要发愤图强的清朝皇帝是()。 实用文档

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因它历时103天,故这次变法远动又称为()。 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戊戌政变后,表示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换取国人觉醒的人物是()。 向清朝顽固派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的人物是()。 8.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事件是();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事件是()。 9.维新变法的领导阶层是(),代表人物有()、()。 1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变法的目的(基本主张)是()。变法的高潮的事件是()。 四.知识梳理(5分钟): 五.巩固练习(12分钟): 选择题:1.导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实用文档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后,初步具有了分析历史材料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还缺乏必要的历史线索感,对于前后的教材联系,学生没有搞清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历史事件观念,搞清楚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并且要结合前后历史知识来学习。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兴起 A.背景 教师: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之中,而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人民沉重的打击,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有危害?中国人民反应如何?什么是公车?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在思考救国之路。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维新派”比“洋务派”更进步。 B.经过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流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常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一次次地挨打,有人用《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来形容我们在近代史上被侵略的历史,可以说是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中国在近代受到过哪些侵略呢? 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师: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历史,探索的历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的第一次探索——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化的第二次探索——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读课本、填学案 (师):依托文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填空。 (师)(让学生小组自己核对正确答案,由疑难问题举手指出,教师让掌握的同学回答,纠正答案) (师)再用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公车上书、强学会、《中外纪闻》、变法内容、结果等等。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巩固知识 师:首先,我们看到课题,戊戌变法,那这一次变法为什么被称为戊戌变法呢? 生:戊戌变法发生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师:对了,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变法发生在1898年,而1898年刚好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

戊戌变法 材料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的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害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师:第七课戊戌变法 上一堂课我们学了地主阶级兴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成功没有?甲午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分子对时局是最敏感的,甲午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搞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买兵器,又是练海军,又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中国缺的不光是先进的技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要来一个改变,我们的邻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向日本学习就是像西方习学,学习西方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提出这一主张的的阶层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这场变法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行的,结果怎样? 首先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 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是举人进京赶考专坐的马车,引申为知识分子。 时间:1895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却轰动了全国。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但上书最终没能到达皇帝的手中。公车上书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否就此停止努力?没有。 我们来看戊戌变法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问》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组织了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不断努力使戊戌变法迎来了高潮—“百日维新” 同学们看到小字部分,下面我们根据小字请三个同学演一段历史剧: 舌战群儒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荣禄:(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有为:﹙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7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概念;记住“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2.能提取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戊戌变法中所做的主要史实信息,形成归纳戊戌变法史实的能力。 3.合作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并能领会谭嗣同为变法英勇献身的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自主探究】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 求 。史称“ ”。从此, 运动揭开了序幕。 2. 年6月到9月, (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 、 )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 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 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3.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 ,裁撤 ,任用 ;经济 上,鼓励 ;文化教育上, 开办 ,翻 译 ,传播 ,创 办 ,开放 ;军事 上,训练 等等。 4.1898年9月, 发动宫廷政变,囚禁 , 等六人被杀 害,戊戌变法失败。 【合作探究】 1.公车上书的发生背景及其影响是什么? 2.康有为、梁启超为戊戌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列表归纳戊戌变法的内容。 么影响? 5.有人认为谭嗣同的死不值得,“留得青山 在,不怕没柴烧”,也有人认为他死得其所,可以唤醒后人。假如你是谭嗣同,你会怎么 做?请说明理由。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 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 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 请回答: (1)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这一派别的主要主张是什么?(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6.阅读材料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请回答:(1)材料中的内容表达了康有为的什么观点?代表了哪个阶层的思想? (2)康有为的这种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3)为了实践这种思想,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康有为做了哪些工作?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①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没有起到任何抵制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①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2.1895年由_________、梁启超发起的“__________”,拉开了_________ 运动的序幕。 解析: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使这场运动达到高潮。 答案:康有为公车上书维新变法 3.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解析:严复译述《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答案:严复天演论 4.1898年,________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由于变法前后持续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 解析:戊戌变法的时间、人物应准确把握,此外,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根据变法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答案:光绪帝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10山东济宁模拟,6)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保国会的成立 D.成立强学会 解析:“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影响极大,从此,维新变法运动逐步展开。 答案:A 2.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发展资本主义③救亡图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变法,通过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答案:D 3.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发展农工商业 B.开放言论 C.废除八股文 D.开办新式学堂 解析:A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C、D两项均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据此可知,A项符合要求。 答案:A 4.“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奕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2.(2007年重庆)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 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护清朝统治 C.适应近代化潮流 D 5.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展开 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 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可以制作历史大事看年表,列举1895——1989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导入新课: 1895年春天,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于是,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板块:公车上书 学生阅读教材P32——33页的材料,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 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 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 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 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 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 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 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 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 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 为、梁启超的照片。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 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 张?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 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 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 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 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 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 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 点?

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 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 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 中顽固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 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 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8.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 力奋斗。 ?板书设计?

第6课 戊戌变法 历史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整理:丰勤审核:晓燕 【学习目标】 1.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知道公车上书的影响。 2.列举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了解百日维新的开始、失败标志,归纳百日维新的内容。 3.归纳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说出维新变法的进步性,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要求: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在书上标记下列问题 1.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公车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 2.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宣传哪些维新变法思想? 3.百日维新发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变法又称为什么? 5.简述戊戌政变的原因、概况 6.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合作探究】 1.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2.评价戊戌变法 3.比较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异同。

【课堂训练】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成立兴中会 D.《中外纪闻》的发行 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 5.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①《国闻报》②《时务报》③《变法通议》④《万国公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6.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7.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8.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9.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 10.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六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的】 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 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1.布置学生预习 根据《学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可以讨论进行。 2.教师进一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辅导学生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3.学生展示《学案》,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表扬学生,对各组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 【预习提纲】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1)背景:1895年春,《_____》的签订。

(2)经过:_____、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创办报刊:创办《_____》(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 3.组织团体:联合朝廷中具有维新思想的官员,建立强学会。 二.“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时间:1898年6月1日~9月21日。 3.标志:光绪帝颁布《_____》。 4.内容:(1)政治: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2)经济:提倡____,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3)文化:改革____,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4)军事: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海军等。 5.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溪太后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____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6.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性质),加快了中国____的进程;(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________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小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年 6月11日到9月21日,_________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_”。 2.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_”。 3.光绪帝任命康有力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还让维新派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参与变法。 二、单项选择题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 一、背景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1000家。 材料三: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孔子改制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请回答: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二、措施以及影响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论》请回答:材料中反映了康有为什么思想主张?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请回答:材料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材料中“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四书》中都提出了召开国会的建议,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又提出了定宪法的要求,并在奏书中多次提出“君民合治”的主张。这些都是维新派的最主要的政治纲领。然而,变法没有涉及原来维新派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如何看待维新派的这些妥协? 请回答:康有为在变法前后主张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课标导读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要点: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 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演练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 识记 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2、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