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摘要]文章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基本问题入手,对公共秩序保留政策的限

制应用以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与其他国际私法上的原则性问题的冲突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自由裁量权;国际惯例

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的不可预见性

公共秩序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它与一个国家的主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公共秩序的内容具有相当的任意性,各国关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各不相同,其内涵和外延都难以界定。而且,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同一个习俗或者规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否表现为公共秩序不能确定。因此,对于公共秩序的不同理解与运用,决定了该制度实施的对象、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在运用中具有相当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学界对于公共秩序的内涵和范畴没有统一的观点,各国在国际私法的实践中也没有形成统一惯例。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可以对任何外国法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因为公共秩序保留是国家建立在国际私法时对适用外国法所作的总体性保留。[1]在什么时候可以采取保留措施,通常只取决于各国的政策和个案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从这两条法条来看,我国明显采取直接限制的方式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出规定,同时,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之后,法院应适用法院地国法来处理该国际民商事案件。这两条法条不仅表明了我国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态度,而且灵活性较大,给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的余地,适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有利于法院或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判决。但同时也出现了上段所述的问题,也就是对于“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公共秩序”缺乏客观、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法律的实施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预见性。

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

虽然各国对具体构成公共秩序的制度存在分歧,但一般都认为,只有涉及国家根本法律观念、社会道德基础、国家根本利益的制度、政策、观念才有资格构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中的公共秩序。以公共秩序本身的内容来看,大多数国家对公共秩序保留的确定和解释,也呈现出一种趋同或接近的趋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尤为明显:(1)国家的主权和安全;(2)国内宪法确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3)国家部门法的基本准则;(4)根据国际条件所承担的义务或国际法上公认的公平正义原则。[2]这也是由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公共秩序只能是“对国家和社会整体来说明显地具有根本意义的那些事情”,[3]“至少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任意践踏和逾越的。”[4]

我国主张适用有限制的公共秩序保留,在外国根据外国法产生的权利,虽然违反我国的公共秩序,除非和我国有直接或重大的利益关系,否则没有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必要。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来看,我国采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场合主要有:

第一,适用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实体法。

第二,适用于司法协助和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或中国涉外仲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浅谈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论文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法律冲突法律控制 论文摘要: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它是排除和限制外国法律适用的一种制度。但由于该制度缺乏统一规则的控制、引导,直接导致了各内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损害到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大大降低国际私法在协调各国法律冲突中的价值。故再次探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研究限制其恰当适用的机制,大有必要。 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又称为“保留条款”。当一国法院根据其内国冲突规范木应该适用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则内国法院可以依据此理由直接限制或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这种对外国法适用加以直接限制或排除的制度称为“公共秩序保留”。公共秩序保留的结果是使以法院地国冲突规范指引而应适用的外国实体法没有得到适用,其作用在于依据“公共秩序”而直接限制或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公共秩序概念虽然随着时间和地点的移转而变化,但可称其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的总称。”“公共秩序”这个词有动态、静态两种含义。从静态考察,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准则;从动态来考察,它专指国际私法中一项可以排除被指定适用的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简单的讲就是用静态意义上的公共秩序来排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二、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与作用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是体现各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外基本政策与社会秩序的总概括。因此它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就是国家在通过冲突规范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过程中用以维护其本国利益的一种重要工具。 公共秩序保留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极的否定作用,当本国法院依照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而其适用结果与本国公共秩序相抵触,便可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二是积极的肯定作用,内国法的某些规定,由于涉及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道德或法律的基本原则,因而是必须直接适用的,这就根本不考虑有关冲突规范是怎么规定的,从而排除了外国法的适用。 三、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模式 由于公共秩序具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作用,各国规定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可分为三种: 1、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这种规定方式只指出内国某些法律具有绝对强制性,即必须直接适用的,从而排除了外国法适用的可能性。 2、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这种规定方式是在国际私法中明确指出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背内国公共秩序,如有违背,即不得适用, 3、合并限制立法的方式。就是在同一法典中采取直接限制与间接限制两种立法方式。 四、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条件 公共秩序保留只是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一种例外,它的适用范围应该是非常有限的,而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下,以排除外国法适用,保护本国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如何更加合理地适用便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我国一贯持肯定态度,在立法上有较完备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也应该看到,与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相比,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应当尽快对其进行完善。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法律适用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中一项古老的制度,在外国法的适用和排除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维护法院地国立法管辖权的"安全阀"作用;另一方面,对该制度的过度适用会使法律选择的过程变得愈发的不稳定。所以,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如何合理地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成为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 公共秩序保留在英美法中称为"公共政策",在大陆法中称为"公共秩序"或"保留条款"或"排除条款",它是指一国法院依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者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时,或者依法应该提供司法协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保留制度。[1] 体现在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一般归结为: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外国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司法判决或外国法院管辖的承认,会违反内国的公共政策,就不适用这种本可适用的外国实体法或诉讼法,也不承认该外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和外国司法判决或外国法院的管辖权。[2] 二、我国立法对公共秩序保留的肯定 (一)《民法通则》的规定 1986年《民法通则》的第8章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了专门的规定,该法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是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对公共秩序保留所作的规定。可见,《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没有使用"公共秩序"这样的措辞。较之其他国家的同类法律条文,《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对象不仅是依照我国冲突规范本应适用而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外国法律,并且还包括那些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国际惯例。这可以说是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独特之处。 (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 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可见,该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没有使用"公共秩序"这样的措辞。此外,这一条款在立法方式上采取的是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并在立法标准上采取的是客观说标准中的结果说标准,且在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采取代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做法。[3] 三、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建议 (一)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 1.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存在问题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排除的对象不仅包括外国法,还包括国际惯例。根据我国《海商法》第276条、《航空法》第190条和《民法通则》第150条,说明如果适用国际惯例与我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则予以排除适用。这种规定并不因《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而失效。这种规定也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公共

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

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 第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公仆意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要坚决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克服“高高在上”的思想,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在残疾人最不满意的工作环节改起,从残疾人最关切的利益做起,在消除推来扯皮、效率低下等不良风气上动真格,见实效。三是要大兴务实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四是密切与基层残联及残疾人的关系。要深入开展与残疾人的“心连心”活动,为基层残联和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要加强学习培训,在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在提高残联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着力点。一是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观念问题。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二是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快干部培养步伐,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激发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的激励机制,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把时间和精力多用于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干好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干部队伍。第三,要明确岗位职责,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在修订完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上下功夫,为顺利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把机关建设成为“勤政、务实、

廉洁、高效、和谐”的文明机关,逐步建立职责清晰、管理健全、务实高效、奖罚分明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工作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用车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推进我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四,要加强廉正建设,在抓教育、重防范、堵源头上下功夫。一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坚持“教育在前,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指导思想,采取中心组学习、主题讨论、业余自学等形式,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系统性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干部开展“访贫思廉”、“读书思廉”、“影视思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二是创新监督机制,做到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监督并重,事前预防控制、事中监督约束、事后惩戒并重,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三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工作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用车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失职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在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发放残疾人扶贫补助、扶残助学资金等工作上推行阳光作业,从源头上下功夫减少腐败的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采取对外设置廉政建设举报箱等措施,强化外部监督,有效地方便办事人员,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要通过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努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效能的机关,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质量明显优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政务环境明显好转的目标。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是国际私法中排除外国法的一项制度,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在外国法的适用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上,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代各国国际私法上无不才用这一制度以维护本国或国际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的稳定。然而由于公共秩序的涵义迷糊不清,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所以他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使用标准排除后的法律适用完善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内容 公共秩序保留{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在在英美国家常称为“公共政策”,在大陆法国家中称为“公共秩序”或“保留条款”,或“排除条款”,它是一国法院以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是,或依法应该提供司法援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援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制度。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国强制性规则中被认为十分重要因而在内国具有绝对的属地效力,可以强制适用于在内国所有人,包括外国人在内的规则,比如我国宪法

确立的民族平等原则、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婚姻法上的婚姻自由原则;另一部分内国专门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规定的强制性规则,比如我国有关国际金融的外汇管理规则等有关立法。此种意义上的公共秩序被一些学者以及一些国家的立法称为国际公共秩序,尽管它实际上只是从一国角度而言的国际公共秩序。(参见李浩培:《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问题》,载《李浩培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1 页。) 除了内国法的规定外,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还还应该包括内国一句国际条约或国际习惯法儿应承担的国际义务或应维护的国际秩序。如在我国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后,对于损害公约所规定的涉外民事行为,我国法院就应该使之在一切情况下均无效,而无论根据我国冲突法指向哪一国的实体法为准据法。 具体而言,我国学者在谈到公共秩序问题时,一般认为它适用于一下四种情况:第一,按内国冲突规范原应适用的外国法,如果予以适用将于内国关于道德、社会、经济、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基本准则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秩序对法律起着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其作用是消极的,即不适用原应适用的外国法。第二,一国民法中的一部分法律规则,由于其属于公共秩序的范畴,在该国有绝对效力,从而不适用与之相抵触的外国法,这里,公共秩序保留肯定内国法的绝对效力,其作用是积极的。第三,按照内国冲突规则应适用的外国法,如果予以适用将违反国际法的强行规则、内国所负担的条约义务或国际社会所一般承认的正义要求时,也根据适用该外国法将违

校园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校园环境建设的具体措 施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南充市顺庆区双桥镇小学 校园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安排部署,深入持久地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形象,特制定双桥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具体措施。 一、目的意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环境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教育的形象、学生的健康成长。认真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既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更是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此,努力把双桥小学建设成为“育人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的花园式学校。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目标实现,我校成立以校长文斐为组长,总务主任任成元、工会主席杨毛君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三、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把校园净化、规范化、绿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四、基本标准

(一)校园净化 1、校园内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过道、运动场、厕所以及附属设施等公共场所不得有粪便、垃圾、积水和卫生死角,楼角处无网状物,学校与周边结合部干净整洁,做到无垃圾;建筑物墙面整洁,无“牛皮癣“,无乱写乱画、磁砖脱落、积尘、污垢现象。 2、教室内整洁、美观;教室天花板、灯管、电教设备、标语等无积尘、无蜘蛛网;门窗无尘垢,玻璃明亮干净;桌椅洁净完好,不得污损。要保持走廊、栏杆、墙壁、楼梯的清洁,做到无鞋印、无脚印、无痰迹。各班清洁区要保持清洁,做到无果皮、无纸屑、无烟头、无杂物。 3、学校办公室、各功能室做到清洁整齐。 4、学生宿舍做到无异味,无垃圾,无蜘蛛网,无苍蝇;被子干净,玻璃擦拭干净透明,不得随便用画图或报纸粘糊窗户。 5、食堂做到每天至少两次清洗消毒,保证地面干净卫生、 无积水、无污垢、无残留菜饭、无苍蝇、无异味、无蜘蛛网;餐具做到一清二洗三消毒;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持证上岗、穿戴工作衣帽、不留长发、长指甲。 6、厕所应随时保持无纸屑、无蜘蛛网、无积水,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力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高低,更取决于干部作风的好坏。有良好的作风做保证,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把为民谋利的事情办实办好。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领导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减少和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有利抓手,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 一、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户县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去年在全县开展的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服务水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比较扎实,总体上是政通人和、风清气正。

但是,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看,领导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个别干部思想不解放,精神不振作,创劲不足;有些干部不做事而善作秀,专门给上级看,搞面子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使那些讲真话的人得不到组织的肯定,反而受委屈,得罪人。2、报喜不报忧,谈成绩夸大其词,说问题一笔带过,对社会问题听风就是雨,添枝加叶随意传播小道消息。3、受私利驱动,制造炒作小成绩,或得人之利不顾事实,让说啥就说啥,不实事求是。4、管理知识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对群众的信访问题能拖就拖,能推就推。5、极少数干部作风不扎实抓落实不力,走读现象,缺位现象存在,被群众嘲讽为“早晨上班签个到,溜达半天说说笑,日头未落赶着回家去睡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领导干部把心思真正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干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建设富有现代新区和山水人文魅力的中国第一画乡凝聚强合力。 二、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大力倡导八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2012年第·10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5期 Oct2012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维护本国的传统道德、社会秩序和根本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这一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两 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论文对该制度运用在冲突规范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冲突规范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069-02 [法律应用与研究]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任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外国法。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或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秩序保留主要是指法院在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作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因其适用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可以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上已被普遍肯定,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等的不同,其法律的基础也不同。尽管当今法律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但这一制度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一、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 (一)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的关系 各国学者和相关理论都承认国际公共秩序与国内公共秩序是不同的,但二者在多大程度上不同、是完全不同还是有些交叉,各国学者存在分歧。法国学者Coussouarn&Bourel认为,公共秩序在国际私法中具有抑制适用其他可适用的外国法的作用,且与国内公共秩序完全不同;加拿大普通法学者Falconbridge在他40多年前出版的论著中也基本承认“外国或国际公共政策”完全不同于“国内公共政策”。 实质上,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同属强制性规范的范畴,但二者至少在法律效力上是有所区别的。瑞士法学家布洛歇曾经从萨维尼将法分为两部分的观点出发,提出“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的概念,认为属于国内公共秩序的法律绝对适用于纯国内民事关系,在涉外民事关系中不一定适用,只有国际公共秩序才具有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效力。 国际公共秩序与国内公共秩序虽不完全不同,但国际公共秩序较国内公共秩序在范围上要窄一些,在适用条件上也更为严格。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否则会妨碍许多合理的国际民法关系成立,妨碍国际民事交往的发展。 (二)国际公共秩序的新发展及其可行性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仍然是从国内立场出发,就某国而言依然是一个国内法上的概念,是一国为维持内国的法律秩序借助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它同法院地有密切关系,不可能超越其特定社会的法律秩序。从理论上讲,“国际公共秩序”与传统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产生的基础不同。第二,渊源不同。第三,维护的公共利益不同。传统公共秩序以内国为主,以本国利益为核心,而国际公共秩序则是为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从理论上讲,二者有所不同,但将“国际公共秩序”专门在世界范围统一起来是否有必要及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有局限性。首先,统一实体法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国际性与主权性、民族性进行拉锯的过程,而“国际公共秩序”的适用范围非常小,不符合普遍适用性;其次,众多主权国家实体法的统一可能导致法律的僵化,从而抑制各国调整法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能力,势必抑制国家为最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的竞争力;最后,统一规则往往过于重叠,有些规定与未统一的国内法规则相冲突。综上,将“国际公共秩序”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平台上构建是不必要的,其可行性也是问题。 二、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 (一)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理论 传统理论普遍认为,以公共秩序保留为根据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后,由国内法取而代之。但既然国内法规定有关的涉外民商事关系应以它指向的外国法为准据法,就证明该法律关系有适用外国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若此时一律以国内法取而代之,则有违冲突规范之本意。加之,若适用公共秩序的结果不一定导致国内法的适用,法官也就缺乏适用公共秩序的利益驱动,从而间接 69 ··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前言 公共秩序保留是在冲突规范适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问题,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在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内国法院根据冲突规范应适用某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内国法院便以此为由拒绝该外国法的一种制度。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中就包含了这种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出“公共秩序”这个名词。公共秩序这个名词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提出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共秩序制度。现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已得到普遍承认。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一贯持肯定态度。现行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海商法》、《票据法》中都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我国虽然确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

先进性,但也留下了不少的缺陷、矛盾和遗漏之处,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民事交流,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工作的展开。只有对我国国际私法中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保证该制度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录 摘要 (1)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述 (1) 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 (2) 2.1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立法相关规定 (2) 2.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不足 (3) 2.2.1 立法内涵不一致与立法规定不协调 (3) 2.2.2 立法未体现当今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的趋势 (3) 2.2.3 立法未对法律适用结果作出规定 (4) 2.2.4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包括国际惯例 (4) 2.2.5 在司法实践方面,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5) 3.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 (7) 3.1立法中对公共秩序保留做出统一的规定 (7) 3.2立法中应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采用“明显违反”的措辞 (7) 3.3规定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必要时可代之我国的法律 (8) 3.4将国际惯例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删除 (8) 3.5在司法实践中,对实施公共秩序保留予以必要的限制 (9) 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1)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法院在依内国冲突规范本应使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如其适用(或其内容本身)将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道德标准、法律原则想抵触而排除其使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而适用外国法。但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对矛盾,然而纵观国际私法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国际私法的发展正是在适用外国法与限制或排除外国法适用的矛盾中前行的。有学者说国际私法随着“法律准入”和“法律准入壁垒”这一矛盾的彼长此消而不断向前迈进。 有人认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该包含一国道德、政治方面的内涵,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一国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但是公共秩序内涵过大会阻碍国家之间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公共秩序的概念也应该国际化,各个国家应做出努力是公共秩序在各国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点。我国目前对这一制度只有概括的原则的立法,并且用词模糊,不利于法官适用,由于适用这一制度时法官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立法应该严格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结果,以达到维护本国利益和尊重外国法律的平衡,立法是应该做到用语统一化、概念清晰化、内涵具体化、程序规范化、适用的限定化。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11-14 15:24:00 ] 作者:段芳芳编辑:凌月仙仙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

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培育特色文化,维护良好学校秩序,努力打造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高效、品位高雅的学校形象,做到以环境带作风、树形象、优服务、提效率、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标准要求(一)优化学校环境。 1、规范有序。 学校大门庄严、大方;保安着装整齐,文明执勤。 室内物品摆放达到“三齐:即文件报刊摆放整齐、办公用品放置整齐、衣物悬挂整齐。 2、绿化美化。 绿化设施配套美观,花草树木搭配得当。 古典特色的地标式牌楼建筑,流光异彩、繁花似锦的夜景亮化工程都是济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清洁卫生。 室内外墙壁无破损、无污渍;室内门窗、桌椅无灰尘,设置废纸蒌、痰盂,地面无痰迹、无烟头、无纸屑及其它废弃物,屋顶墙壁洁净无蛛网;卫生间达到“六无标准:即无堵塞、无污渍、无污水、无脏物、无异味、无不良文化。 (二)培育学校文化1、推广文明用语。 推行礼貌用语,力戒语气粗暴、颐指气使;大力推广普通话。 2、衣着举止得体。

工作时间衣着干净、得体,严禁衣冠不整,甚至穿拖鞋、背心或超短裙上班;接人待物热情大方、周到细致,力戒面无表情、态度冷漠。 3、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工作时间精神状态饱满、工作充满激情,动作干净利落、办事雷厉风行,诫除懒懒散散、萎靡不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树立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 4、打造特色文化。 利用板报、标语等形式,反映师生精神风貌;举办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展示良好的学校形象。 5、健全学习制度。 健全单位学习制度,做到规章制度全部上墙,资料存放有序;开展集中学习、自学、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师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强化管理1、严格上下班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得无故缺岗、空岗,保证工作时间正常在岗。 2、严明工作纪律。 办公室内不得大声喧哗、吵闹、聊天,不得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吃零食、织毛衣,不得在上班时间喝酒、睡觉。 3、强化目标责任。 在醒目位置,对各科室职能任务、办事程序、办结时限等事项进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角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 角 ◆法制园地 ▲{I}IJ占缸金...''..'''...'.'-'... 2011?02(下)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 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角 邱威棋 摘要本文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核心价值取向为视角,分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提出解决缺陷的方法,并对 我国Ⅸ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施行后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价值取向涉外民事关系 作者简介:邱威棋,北京交通大学人丈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2008届法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0592(201I)02-036-04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法中~项重要的制度,在国际公法,国 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秩序保留(Re. servationofPublicOrder)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PublicPo1. icy),在大陆法中称"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或者"排除条款". 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 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道德的基本观念 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意大 利法则区别说时代的"令人厌恶的法则"排除在域内适用的规定, 经胡伯,孟西尼,萨维尼等国际私法学者的进一步阐述而渐趋完 善.1904年的《法国民法典》的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 定违反有关公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

立了该项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已作为国际私法中一个公认的制 度存在.随着当今社会国际交往加深和全球化程度JJI】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对于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国际法大师韩德培先生曾这样论述公共 秩序保留:"一方面不必任意扩张它的适用范围,同时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它的作用,把它视为无足轻重."可见,公共秩序保留制 度的限制适用问题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焦点问题.笔者以国 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价值为视角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做理论上的浅析. 一 , 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关于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争论 法的价值包含人类关于法律问题的良好价值追求,它所追求 的是人类善良愿望和美好追求的集中反映.而法的核心价值是 法律所最为重要,最为之关注,为法律构建之基础的价值追求. 法学理论界对于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有多种观点,笔者总结为两类:解决法律冲突说与利益协调说.前者认为:国际私法 作为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部门,其核心任务就是解决法律冲突.后者认为:国际私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解决法律冲 突,解决法律冲突的做法只不过是达到建立和完善国际民商秩序(一种利益关系)这个目标所运用的方法而已.而利益问题才是 国际私法的主题. (二)公平与正义至上是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 36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 而言,解决法律冲突只是其价值的外在表现.而利益协调对于国 际私法,狭义而言,是在其法的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斗争与妥协的体现.诚如蒋立山先生所提到的"法律足对包括统治阶级利

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

实施方案及具体措 施

二00九年四区创立绿色社区实施方案 及具体措施 为了增强兵团职工群众环境意识,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社会,根据国家环保部、兵团环保局有关文件精神,四区党支部按照兵师团党委“绿色社区”创立工作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显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强化意识,健全机制,以,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加快小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小区实际,特制定创立绿色社区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 一、充分认识创立绿色社区的意义 社区是城镇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创立“绿色社区”是建设生态文明、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广大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进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创立“绿色社区”,对于进一步营造优美舒适的从居环境,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城镇品位和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团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立绿色社区的指导思想

引导职工群众走生态、科学的致富之路,促进卫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培育整洁美观的居住环境和健康向上的社风气,着力建设花园式城镇和园林式社区,不断推进小区面貌的改进和连队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达到社区城镇化、努力实现无赌博、无吸毒、无封建迷信、无违法乱纪现象、无聚众闹事、无群众上访的安定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着力建设新型农垦条件下的诚信职工队伍,争取在社区涌现更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人和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创立绿色社区的主要目标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以已有的基础上通自来水、通照明电、通柏油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的“五通”率达到100%,绿化人均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5平方米,把团场社区建设成为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文明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社区。 四、成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 (一)创立绿色社区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创立绿色社区执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五、创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主要措施

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作风建设具体措施

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作风建设具体措施思想认识,增强执行工作纪律的自觉性一、提高专题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全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和局相关制度,并做好自查自纠。结合财政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五查五看”活动,即查建章立制,看执行效力;查岗位考勤,看勤政意识;查科室管理,看厉行节约;同时,看工作效能。查行为规范,看机关形象;查服务态度,把作风纪律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二、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即不准在工作时间一是严格遵守财政干部“五个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准以任何理由延误资金的拨付和发放工作;不准对来局办事人员故意刁难,杜绝衙门作风;不准对职责内的工作以各种借口推诿、拖延;不准对工作底数不清,帐目不明,应付差事,不负责任。二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工作时间去向告知制度和外出请示报告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不擅自脱岗。三是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各项规定,落实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不超标准接待,不组织无实际内容的接待宴请。四是严格执行工作日午间禁酒的有关规定,午间一律不准饮酒。五是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规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严禁公车私用,严禁1

酒后驾车,非局专职司机,一律不得驾驶公务用车。并据此作为科室、个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三、认真改进工作,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加强各种收入的征收全面落实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管理,提高征管效率和收入分析预测能力,通过依法全面加增强财政实力。非税收入征管,做大财政蛋糕,强税收收入、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两上两下”的严格程序规范预算管理,把有限的预算资金用在刀刃上。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厉行节约十项要求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文件精神,大力压减我区的公务用车经费、办公经费零增长、公务接待费用、外出学习考察费用等费用,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着力于创建“服务型”财政机关,开展五项服务。一是透明服务,严格按照规范、透明的要求,明确办事规程,简化办事程序,畅通办事渠道。二是窗口服务,加强会计核算中心、个税征收大厅服务“窗口”建设,以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展示财政部门的文明“窗口”形象。三是限时服务,对日前拨付到10年初预算安排的人员经费、社保经费于每月个3位;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在批拨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在工作日内下拨到用款单位;对重大紧急事项的资金需求随批个工作日2随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领,相关手续完备的2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统一。“公共政策”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则称之为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亦称排除条款。公共秩序本身是一个颇具弹性的概念,是一国用来对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条件下、特定问题上的重大利益或根本利益予以维护或保证的工具。因此,人们常将公共秩序保留称为国际私法中适用外国法的“安全阀”。公共秩序保留政策作为一项国际私法制度体现在立法上一般为如下三种形式:外国规范的方式、内国规范的方式和国际限制规范的方式。 接下本文论述了当今国际社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尽管我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甚至在某些领域,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立法技术,如采用结果说作为

公共秩序保留的标准,但是我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和实践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进行一步完善。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趋势立法方式实践完善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概述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含义 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它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所谈到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是一个传统且广为接受的概念。它是一项拒绝适用外国法、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理由。接下来,就让我们全面和了解和认识一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统一。“公共政策”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则称之为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亦称排除条款。体现在法律中的公共秩序条款,一般归结为: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外国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司

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17T16:04:41.0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刘杰王腾 [导读] 必要时需要转换思维,加强管理建设,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工程建设互相结合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在不断开展建设的环境工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下,始终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一个社会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理想型社会;本文即将分析出笔者的相关见解,望能给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影响原因;应对措施分析 1 引言 环境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其建设不仅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益处,对于发展国家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建设环境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重难点,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必要时需要转换思维,加强管理建设,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工程建设互相结合发展。 2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顾名思义,即围绕“环境”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其大致分为如何预防环境污染;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如何提高环境质量等几项内容。在现阶段,环境工程建设是全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乎着全社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部门多,波及范围广,所以问题接连不断。因此,环境工程建设需要以整体性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从整体层面上进行环境工程建设的统筹与规划,最终才能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 环境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3.1 生产因素 起初,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逐步的建造工厂,然而在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同时,却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工厂废气直接排至大气中,工厂废水不经处理也直接排进沟壑渠道,由此造成了大气污染和水流污染,严重破坏了周遭环境。加之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下,我国一直秉持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行为理念,所以在环境没破坏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坚决不予以治理,到了后期才开始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环境治理,却不知为时已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家政府,工厂和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缺乏相应的重视度,才造成了现在环境工程难以落到实处的建设的局面。 3.2 环境工程自身的因素 对于环境工程建设来说,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影响因素,不可忽视的还有环境工程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所要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进行自然环境的防治和管理外,还必须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约束和控制,这样才能有效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另外,现阶段的环境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较低,环境工程法制建设有待于全方位地进行完善和改进;还有环境工程建设中,在职的相关环保工作人员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以上等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3.3 人为因素 当今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若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必定是可怕的;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因其人类自身的利益,其破坏力是不可想象的。纵观整个生态环境,大自然的馈赠无一不是给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于是,就有些对待生态环境认识不足的人心存私心,想借此大发一笔,于是就开始大肆破坏生态环境,掠夺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其失去了平衡与和谐。 4 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措施分析 4.1 提高人们对于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识与重视度 治标先治本,而本就是得先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要想加强环境工程建设,首先得让人们认识到,环境工程建设与自己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全面的去认识环境工程建设,从意识上加强环境保护的想法,进而才可以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整个环境工程建设。然后从国家政府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提高对于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要想让环境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就必须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环境工程建设道路,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或是工厂的行为,必须要让全社会意识到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4.2 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化管理 环境工程建设是耗资巨大,人力物力及其被需要的一项伟大工程,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严格的体制化管理体系来维持整个工程的高效稳定运营,这样有助于环境工程建设的强化管理。首先,进行各个政府部门间的体制化管理,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难免存在着一些利益纠纷的问题,但是若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制约着他们,谅他们不敢造次,然后就紧接着围绕政府部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利益竞争,促使他们之间精诚合作,为环境工程建设而努力奋斗。其次,对于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废气排放,绿化建设等都需要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来维持。于是就必须进行社会企业和公民的体制化管理,建立适当合理的环境引导机制,必要时给予合适的奖励和推出惠民政策,以调动他们对于环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付诸真正的行动。 4.3 充分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 据我国环保局统计,我国每年废物丢弃的数量尤为惊人,70 多万吨的废弃塑料,300多万吨废弃钢材,高达废弃钢铁两倍多的废弃纸张,这些所有被丢弃的资源然而回收率仅有30%,由此可见,这些废物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而且可利用资源被白白浪费掉。综上可知,我国的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率的潜力甚广,但是这项工作也是及其艰巨的。在传统的工农业生产中,原料,副产物,中间体等大把的流失也是司空见惯的,但我们要整合思维,坚定信念,努力整改出解决措施,争取可以让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可以实现闭路循环,从而节省资源。 4.4 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注入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都必须要遵守的事实,以此来维系我们的社会可以继续供我们人类生存和学习生活,因此,慢慢地环境工程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