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前言

公共秩序保留是在冲突规范适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问题,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在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内国法院根据冲突规范应适用某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内国法院便以此为由拒绝该外国法的一种制度。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中就包含了这种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出“公共秩序”这个名词。公共秩序这个名词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提出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共秩序制度。现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已得到普遍承认。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一贯持肯定态度。现行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海商法》、《票据法》中都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我国虽然确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

先进性,但也留下了不少的缺陷、矛盾和遗漏之处,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民事交流,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工作的展开。只有对我国国际私法中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保证该制度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录

摘要 (1)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述 (1)

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 (2)

2.1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立法相关规定 (2)

2.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不足 (3)

2.2.1 立法内涵不一致与立法规定不协调 (3)

2.2.2 立法未体现当今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的趋势 (3)

2.2.3 立法未对法律适用结果作出规定 (4)

2.2.4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包括国际惯例 (4)

2.2.5 在司法实践方面,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5)

3.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 (7)

3.1立法中对公共秩序保留做出统一的规定 (7)

3.2立法中应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采用“明显违反”的措辞 (7)

3.3规定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必要时可代之我国的法律 (8)

3.4将国际惯例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删除 (8)

3.5在司法实践中,对实施公共秩序保留予以必要的限制 (9)

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上用来排除适用外国法的一项制度。从建国之日起,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直持肯定的态度。本文对该制度在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上的运用作简要评述,并分析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立法的不足,以当今国际私法发展趋势对我国公共秩序制度的影响为基础提出立法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自由裁量国际惯例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涉外民商事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涉外民商事纠纷层出不穷,而法律冲突则是解决纠纷的难题。公共秩序保留这一国际通行制度在国际法律冲突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公共秩序是一种富于弹性的制度,它可以消除隐含在国际私法中的某种危险性,从而起到排除外国法适用,以维护法院地国的根本利益;一国也可能由于滥用公共秩序这个制度而阻碍本国的涉外民商事交往的稳定与安全。虽然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已经制订并且运用于司法实践,但是该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进行认真研究。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早在13、14世纪的意大利“法则区别说”中已有萌芽,他将法则区分为“令人喜欢的”与“令人厌恶的”法则的应不予适用。17世纪,荷兰法学家胡伯提出了“国际礼让说”,他主张根据礼让的原则,国家主权者可以承认有效的外国法的域外效力,但以该外国法不损害自己国家及人民的权力和权利为限。到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确定下来,但从条文来看,公共秩序保留只针对个人的约定,并明确规定指向外国法。到了1856年《意大利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对外国法可援引公共秩序而排除其适用。自此以后,许多国家都在立法时把公共秩序保留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私法制度规定下来。[1]在我国的立法中,曾经表述为“社会治安”、“社会公德”、“社会秩序”、“优良风俗习惯”、“国家社会利益”、“法律的基本准则”。1982年中国《宪法》、1986年中国《民法通则》和1991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为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尽管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运用,但是关于公共秩序保留一直没

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公共秩序保留制度(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在大陆法中称“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或者“排除条款”,其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冲突规范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制度。[2]从广义上讲,公共秩序保留还应包括以公共秩序为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和境外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在外国制成的法律文件等。[3]它在法律规定上,以内涵深广、外延模糊的界定方式,给法院地国留下了充分的适用空间。在实践中,它贯穿于法律适用、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各个方面。

在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又称公共秩序,其涵纳了以下三重含义:(1)在依据冲突规范援引指定适用外国法时,若其适用与法院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则可排除外国法的适用;(2)法院国认为自己的某些法律具有直接适用涉外民事关系的效力,从而也可排除外国法的适用;(3)法院被申请请求承认或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外国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如果承认或执行将违反法院国的公共秩序,则可不予承认或执行。

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

2.1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立法相关规定

由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因而不可能出现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一直持肯定的态度。

早在1950年11月,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国人、外侨与外侨婚姻问题的意见》“对中国人与外侨,外侨与外侨结婚或离婚问题,如果适用当事人本国婚姻法,应无损于我国的公共秩序即无损于我国的公共利益,同时也不违背我国目前的基本政策为限度。”这里所说的公共利益和基本政策就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下来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民法通则》第150条:“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海商法》第276条和《民用航空法》第190条的规定相同。这些法律将国际惯例纳入排除对象。

《民事诉讼法》第262条第2款规定:“外国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有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该法第26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者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

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后,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认其效力,需要执行的,发出执行令,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

由上可见,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是比较完备的,它分别从实体法、程序法和冲突法的角度,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2.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立法内涵不一致与立法规定不协调

立法内容不一致从下列具体法律中可看出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在这里,公共秩序仅涵纳“社会公共利益”。同样将公共秩序等同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见于《海商法》第276条及《民用航空法》第190条。如1991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第262条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根据此条款,公共秩序的内涵显然广泛得多,除了“社会公共利益”,它还包括“法律的基本原则”,“安全”,“主权”几项内容。立法规定不协调也很明显,在冲突法领域,《民法通则》中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在民事单行法中,有些规定有公共秩序保留条款,如《海商法》,有些却没载有公共秩序保留的条款,如《票据法》,这就可能导致矛盾出现。如果《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是适用于所有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那么《海商法》等单行民事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是多余的,完全没有重复规定的必要。相反,如果说《民法通则》中的条款不适用于单行民事立法,那么就可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即在我国涉外海商法律关系领域存在公共秩序保留问题,但在涉外票据法律关系领域不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这显然缺乏逻辑性,这种立法势必会影响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司法实践的运用。

2.2.2 立法未体现当今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的趋势

随着经济交往的加深,各国制定的法律得到了仿效,从而缩小了公共秩序效力的领域。同时,当今的一些国际条约和国内的国际私法立法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范围——明显违背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如1986年海牙《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

用公约》第16条规定:“凡依本公约规定所适用的任何国家的法律,只有其适用明显违背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时,方可予以拒绝适用。”尽管这种“明显违背”的措辞仍然是一弹性的概念,但它是终究体现了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保留适用的普遍意向。然而我国所有的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中都没有有关限制公共秩序保留的措辞。

2.2.3 立法未对法律适用结果作出规定

即立法没有明确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之后,应当选择何种法律适用。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外国法的规定违反我国的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可以排除适用外国法,但是没有对外国法被排除后的法律适用作出规定,我国的有关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均未对外国法排除后的法律适用作出规定,因而不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

2.2.4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包括国际惯例

该条将矛头指向国际惯例,指出如果适用国际惯例与我国公共秩序相违背。则应排除适用。这一规定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当然,我国并不能因其他国家无此规定就断定这一规定的对错,对一问题要具体分析。

(1)此处的“国际惯例”指“国际商事惯例”,而不是“冲突法国际惯例”[4]

国际惯例这一术语既属于国际私法范畴,也见之于国际法、国际经济法领域。一般来说,在讲到国际私法法源时所称的国际惯例,无非事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强制性的国际惯例,强制性表现在其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约束力,任何国家在制订和实施本国的国际私法时都不得与其相违背,当然更不可以借公共秩序排除其适用;另一部分是任意性的国际惯例。[5]虽然国际私法规则包括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两大类,但任意性的国际惯例则仅指那种大量存在于国际经贸、海事及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实体法的国际商事惯例。这些惯例本身不是一种法律规范,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由于它们是在国际民商事往来中长期形成的习惯做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运用,具有明确的内容且通过一定的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因此,已为世界各国立法所采纳,我国也在《合同法》、《民法通则》、《海商法》、《票据法》等一系列法律中规定了国际惯例适用的条款。这些国际惯例实际上起着统一实体法的作用。

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此处的“民事法律”显然不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即冲突规范),“国际条约”理所当然也是指统一实体规范。同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由此可见,“可以适用国际惯例”无疑是指“可以适用实体性的国际商事惯例”。

(2)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不宜将国际惯例作为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

司法实践中,我国广州海事法院曾借助公共秩序制度排除国际惯例适用。具体案情为:1989年海南省木材公司同新加坡达斌私人有限公司签订了购买坤甸木的合同,合同规定采用跟单信用证方式付款。后来达斌私人有限公司利用泰坦船务公司签发的提单及其他单证到新加坡结汇银行结汇。结汇银行要求开证行中国银行海口分行支付货款183万元。海口分行经审查,全部单证符合信用证要求,于是通知海南省木材公司付款赎单。而海南省木材公司通过调查理解到,卖方根本没有装货上船,所提供的提单及其他单证全系伪造。于是拒不付款赎单,同时向广州海事法院起诉,申请冻结信用证项下货款。广州海事法院通过审理,最后援用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排除了有关跟单信用证国际惯例的适用,并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冻结了该信用证项下的货款。

该案是我国法院以公共秩序为由排除国际惯例适用的一次重要实践。这一作法能保护我国善意当事人的利益,但这种借公共秩序来排除具有普遍约束力、国际上通行的并已为我国实践所接受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一方面,信用证是独立于买卖合同的,是“银行信用”。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能够在表面上符合“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要求,开证行就有义务在规定期限内付款。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同时确定了“欺诈例外”规则,即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是伪造、欺诈的,即使单据表面完全一致,买方仍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实现拒付。因此,只要买方能够证明卖方亲自或参与了欺诈,不论是刑事诈骗,还是民事欺诈,买方均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经)发(1989)号文亦规定:“如能证明卖方欺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买方的请求冻结信用证项下的款项。”因此,没有必要援引公共秩序保留来排除该惯例的适用。

此外,该条没有规定当外国法因与我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被排除适用后,以我国法律还是其他国家法律来代替该外国法。这样不利于法官的操作,很难公正合理解决涉外纠纷。

2.2.5 在司法实践方面,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由于公共秩序保留是一个弹性条款并且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因而在运用公共秩序

保留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法官的素质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法官可能会滥用自由裁量权,做出不公正的判决,从而损害我国法院的形象。如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案。[6]案情如下:河南省开大服装公司是由河南省服装进出口(集团)公司、开封市东风服装厂及大进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按4:3:3的比例共同出资兴建的服装加工出口型企业。按照合资合同的规定,河南省服装进出口(集团)公司的主要责任是办理申报合营公司的报批手续,并负责第1年至第10年供给合营公司对美出口服装配额。合营公司所生产的合格产品全部外销,由河南省服装进出口(集团)公司作为产品出口代理。合资合同履行不到两年,合资各方之间即发生争议。主要争议是:河南省服装进出口(集团)公司以国家规定三资企业不得使用出口配额为由拒绝继续按合同向合资公司如数提供出口配额并扣留了合资公司1989年1990年的出口结汇款70余万美元。开封市东风服装厂遂根据合资合同仲裁条款的规定于1991年4月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被诉人是河南省服装进出口(集团)公司和大进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仲裁庭经过审理,于1992年1月25日作出部分裁决,于1992年4月20日作出最终裁决。仲裁庭在这两份裁决中认为,合资合同明确了被诉人是合资公司产品的唯一出口代理。合资合同中关于配额的规定实质上是就被诉人同合资公司间在配额问题上的业务关系作了规定,既不是要合资公司直接向国家申请配额,也不要求被诉人代表合资公司向国家申请配额,因此并不涉及需要或影响全国配额的平衡问题。仲裁庭裁决合资合同是有效的,被诉人没有提供足够的配额,也没有代理出口合资公司的全部产品,已构成违约,应赔偿经济损失。裁决作出之后,由于河南省服装进出口(集团)公司逾期未履行裁决,申请执行人开封市东风服装厂于1992年5月28日河南省郑州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被申请人提出了申辩。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2年9月28日作出《民事裁定书》认为:"依据国家现行政策、法规规定,如予以执行将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影响国家对外贸易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裁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

法院在执行仲裁裁决时,可以对裁决的执行是否违反公共秩序进行审查,这是各国法律都有规定的。问题在于,公共秩序并不是指某一单位、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应该提指涉及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和根本法律观念及制度。在本案中,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在哪些方面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又以如此简短的几乎不说明具体理由的裁定来驳回我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申

请,是不恰当的。即使是对外国的仲裁裁决,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公共秩序持狭义的解释,以支持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实施。据冯·登·伯格统计,在一百四十多件援引公共秩序抗辩的案件中,只有5件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随着各国经济互赖性的增强,国际商事交易的原则与规则正走向统一,公共秩序在国家商事仲裁领域的影响与作用也会日益减弱。正因为如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11月6日函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我院审查认为,郑州中级人民法院以仲裁裁决的执行将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影响国家对外贸易秩序为由,裁定不予执行,是不正确的。”

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尚未制订有关公共秩序保留运用的程序法。这不仅不利于司法操作,而且会影响法院的国际形象。

3.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

针对以上所论及的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的不足,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立法中对公共秩序保留做出统一的规定

我国应协调各法律文件中对公共秩序的表述,使法官在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时更容易操作。在立法上,我们可以借助制订民法典的机会,在民法典中设立专门一章来规定有关国际私法的规则。在国际私法规则这一章中,我们可以专门规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而在其他单行的民商事立法中不再规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这样在需要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时,可以直接援引基本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从而避免立法的重复。但是,制订该制度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规则: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各个部门法之间的统一协调;其次,避免立法语言的简单、模糊和内涵不一致;再次,保证立法内容的完整性,避免立法上的“真空”。

3.2 立法中应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采用“明显违反”的措辞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当与世界其他各国逐步缩小公共秩序保留的范围相一致。为顺应国际上公共秩序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在公共秩序的适用上增加一些限制性的措辞,如“明显违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出如下的规定:“外国法的适用,如其明显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条约义务或者国际公认的公平公正原则,则不予以适用,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但如果该案件和当事人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有更加

密切的联系时,应当适用该国或该地区的法律。在承认外国法院的裁决和外国仲裁的裁决时,如该裁决或者裁决明显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条约义务或者国际公认的公平公正原则,人民法院不予承认与执行,以上两款适用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7]

3.3 规定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必要时可代之我国的法律

我国对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应如何适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仅有一条司法解释,即《最该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该司法解释第2部分第10条规定:“在应适用的法律为外国法律时,如果适用该外国法律违反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则不予适用,而应适用我国相应的法律。”随着《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废止,该司法解释也同样失去了效力。所以,我国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应对此做出规定,否定不能做到“有法可依”。

外国法律因违反公共秩序被排除后,代替该外国法的是内国法,抑或其他国家法律?理论上有两种主张,即适用内国法说或分别处理说。[8]所谓适用内国法说,就是当外国法律因公共秩序被排除适用时,应以内国相应的法律代替被排除适用的外国法。这种做法符合某些国家通过公共秩序保留限制外国法的适用,扩大本国法适用的要求,所以为大多数国家所采取。分别处理说则认为冲突规范指引适用某一外国法,既未排斥内国法的适用,也没有规定外国法违反内国公共秩序时应适用内国法。所以,在外国法不适用时,法官有权依案情分别处理。许多学者主张在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不可一律代之以法院地法,必要时可考虑适用与该外国法有较密切联系的另一外国法。如果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并不一定导致内国法的适用,那么法官适用公共秩序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并且,既然内国冲突法规范指定有关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以有关的外国法作准据法,就表明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该外国法更为合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立法应弥补这一空白。参照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作出规定,即规定“视个案的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处理,必要时可代之以我国的法律。排除本应适用的法律后,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我国的法律作准据法,但如果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与该案有最密切的联系,则应适用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这样既有利于法官在具体案件中的操作,又符合了国际上对公共秩序限制适用的趋势。

3.4 将国际惯例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删除

如前所述,任意性的国际惯例不一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但经当事人选择后,对当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不能随意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排除其适用,我国

将国际惯例作为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是不正确的,应修改这一规定。我国鼓励对外经济合作,提倡“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涉外经贸活动中,当事人可以依“意思自治原则”选择交易所适用的法律或国际惯例,如果立法或司法实践允许法官以自由裁员的手段借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国际惯例的效力,势必会造成国际社会中某些商人悸与我国涉外民事主体进行交易,进而影响我国的对外民事交流。如果我国将国际惯例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排除,尽管在个案中可能对我国民商事主体不利,但却能维护国际民商事交往的秩序,从长远或整体利益来看仍是可取的,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只要我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且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惯例,避免选择适用那些内容不熟悉的国际惯例,就可减少国际欺诈的发生。

3.5 在司法实践中,对实施公共秩序保留予以必要的限制

由于公共秩序保留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各国在什么时候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随着时间、国际国内形势、所涉及问题以及其他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着,因而各国立法不可能对公共秩序作出明确的界定。因此,各国法院的法官在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时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因而,有必要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司法上的运用作出必要的限制。笔者认为在运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条件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可以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采取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对可以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情形作出规定。通常,下列情形可以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9]

(1)如果适用外国法违反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有损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如果适用该外国法有损于我国主权和安全;

(3)如果适用外国法违反有关部门法的基本原则;

(4)如果适用外国法违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义务,或违反国际法上公认的公平正义原则;

(5)如果某一外国法院对同我国有关的案件,无理由拒绝承认我国法的效力,则根据对等原则,我国也可以以公共秩序保留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

(6)其他有损我国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形,但必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于以上前五种情况,法官可以直接运用公共秩序保留条款,而对于第五种情况,必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这样既保证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又适当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公共秩序保留行使的程序方面,由于我国法官的素质不高,而公共秩序保留具有较大灵活性和伸缩性,同时该制度适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我国的法院形象,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程序来对法官进行监督。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审判监督程序,因而,对于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民商案件,如果法官采用公共秩序保留而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当事人可以采取必要的司法程序救济;而在涉外法院判决和仲裁机构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作了一些规定,[10]而对公共秩序保留未作规定,因而,如果法院援用公共秩序保留而不予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与仲裁的判决与裁决裁定时,将会使当事人缺少必要的程序救济。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修改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就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作出一个司法解释,规定:“在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时,实行办案法官责任制,如果地方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援用公共秩序保留而不予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的,地方法院需要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这样既维护了我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又给予法官适当的自由裁量权。

结语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外国法的适用的问题上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各国在国际私法领域无不采用这一制度,以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完善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注释

[1]刘欣燕,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再探讨[J],法大成人教育,2000年版,第5页.

[2]肖永平,冲突法专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5页.

[3]张潇剑,国际私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4]李双元,徐建国.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第261-263页.

[5]李双元,中国与国际私法统一进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第108页.

[6]肖永平,冲突法专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7]陈渊鑫,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J].兰州学刊,2003年第1期,第133页.

[8]肖永平,冲突法专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137页.

[9]陈渊鑫,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J].兰州学刊,2003年第1期,第131页.

[10]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0、267、268条对人民法院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机关裁决作出原则性的规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曾就执行仲裁裁决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有关事项的通知》.

参考文献

[1] 丘云卿,浅议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法学论坛,2007.11;

[2] 蔡红,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科技成果纵横,2007.2;

[3] 田径,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审慎适用,学习月刊,2007.6;

[4] 夏雨,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的新态势,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3;

[5] 陈胜,刘艳娜,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研究,黑龙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6] 郑海湛,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科技成果纵横,2006.5;

[7] 杨欣,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科教文汇,2006.3;

[8] 张晓声,试论公共秩序保留的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2006.11;

[9] 黄晖,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2006.8;

[10] 殷仁胜,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湖北社会科学,2006.5;

[11] 丘云卿,浅议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法学论坛,2007.11;

[12] 蔡红,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科技成果纵横,2007.2;

[13] 田径,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审慎适用,学习月刊,2007.6;

[14] 夏雨,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的新态势,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3;

[15] 陈胜,刘艳娜,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研究,黑龙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16] 郑海湛,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科技成果纵横,2006.5;

[17] 杨欣,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科教文汇,2006.3;

[18] 张晓声,试论公共秩序保留的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2006.11;

[19] 黄晖,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2006.8;

[20] 殷仁胜,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湖北社会科学,2006.5;

[21] P.B carter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in English priate Interoational law [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aw Quaterly ,vol 1993,42;

[22] John Bernard corr modern choice of law and public policy; the emperor has the same old clothes [J].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1988,39;

[23] Uniform commercial code[EB/OL] .edu.2005;

[24] Friderich K .juenger ,choice of law and multistate justice 1992,80;

[25] Weixier and North: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997 English version of section 10.2003;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浅谈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论文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法律冲突法律控制 论文摘要: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它是排除和限制外国法律适用的一种制度。但由于该制度缺乏统一规则的控制、引导,直接导致了各内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损害到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大大降低国际私法在协调各国法律冲突中的价值。故再次探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研究限制其恰当适用的机制,大有必要。 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又称为“保留条款”。当一国法院根据其内国冲突规范木应该适用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则内国法院可以依据此理由直接限制或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这种对外国法适用加以直接限制或排除的制度称为“公共秩序保留”。公共秩序保留的结果是使以法院地国冲突规范指引而应适用的外国实体法没有得到适用,其作用在于依据“公共秩序”而直接限制或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公共秩序概念虽然随着时间和地点的移转而变化,但可称其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的总称。”“公共秩序”这个词有动态、静态两种含义。从静态考察,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准则;从动态来考察,它专指国际私法中一项可以排除被指定适用的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简单的讲就是用静态意义上的公共秩序来排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二、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与作用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是体现各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外基本政策与社会秩序的总概括。因此它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就是国家在通过冲突规范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过程中用以维护其本国利益的一种重要工具。 公共秩序保留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极的否定作用,当本国法院依照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而其适用结果与本国公共秩序相抵触,便可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二是积极的肯定作用,内国法的某些规定,由于涉及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道德或法律的基本原则,因而是必须直接适用的,这就根本不考虑有关冲突规范是怎么规定的,从而排除了外国法的适用。 三、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模式 由于公共秩序具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作用,各国规定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可分为三种: 1、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这种规定方式只指出内国某些法律具有绝对强制性,即必须直接适用的,从而排除了外国法适用的可能性。 2、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这种规定方式是在国际私法中明确指出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背内国公共秩序,如有违背,即不得适用, 3、合并限制立法的方式。就是在同一法典中采取直接限制与间接限制两种立法方式。 四、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条件 公共秩序保留只是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一种例外,它的适用范围应该是非常有限的,而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下,以排除外国法适用,保护本国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如何更加合理地适用便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我国一贯持肯定态度,在立法上有较完备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也应该看到,与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相比,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应当尽快对其进行完善。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法律适用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中一项古老的制度,在外国法的适用和排除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维护法院地国立法管辖权的"安全阀"作用;另一方面,对该制度的过度适用会使法律选择的过程变得愈发的不稳定。所以,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如何合理地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成为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 公共秩序保留在英美法中称为"公共政策",在大陆法中称为"公共秩序"或"保留条款"或"排除条款",它是指一国法院依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者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时,或者依法应该提供司法协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保留制度。[1] 体现在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一般归结为: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外国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司法判决或外国法院管辖的承认,会违反内国的公共政策,就不适用这种本可适用的外国实体法或诉讼法,也不承认该外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和外国司法判决或外国法院的管辖权。[2] 二、我国立法对公共秩序保留的肯定 (一)《民法通则》的规定 1986年《民法通则》的第8章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了专门的规定,该法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是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对公共秩序保留所作的规定。可见,《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没有使用"公共秩序"这样的措辞。较之其他国家的同类法律条文,《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对象不仅是依照我国冲突规范本应适用而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外国法律,并且还包括那些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国际惯例。这可以说是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独特之处。 (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 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可见,该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没有使用"公共秩序"这样的措辞。此外,这一条款在立法方式上采取的是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并在立法标准上采取的是客观说标准中的结果说标准,且在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采取代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做法。[3] 三、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建议 (一)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 1.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存在问题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排除的对象不仅包括外国法,还包括国际惯例。根据我国《海商法》第276条、《航空法》第190条和《民法通则》第150条,说明如果适用国际惯例与我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则予以排除适用。这种规定并不因《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而失效。这种规定也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公共

物业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秩序维护员的服务活动,加强秩序维护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01.对秩序维护员的基本要求:热爱工作,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勇于护法。不计得失,勇于奉献。文明执勤,礼貌待人。廉洁奉公,不牟私利 02.严格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03.着装整齐、仪表端正、精神集中,文明礼貌,不准穿便装上岗。 04.应按时上、下班,严禁迟到或早退。严格执行列队上岗交接班制度。 05.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06.不准离岗、脱岗、互相串岗。 07.不准利用工作之便无故刁难业主、住户、装修人员及其他来访人员。 08.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动用公司财物。 09.在岗值班时禁止会客接友、玩手机、看书报等。 10.严禁在岗值班时吸烟、喝酒、睡觉。 11.值班人员要对外来人员情况要仔细询问,登记其姓名、身份、证件、工作单位或住址、被访人姓名、出入时间等。“三无”人员一律不得入内(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 12.值班人员要对携带、运入小区可疑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对运

出小区物资、物品要严格执行物业管理制度,凭物业开具的放行单才能方形。 13.值班人员要对外来车辆的出入要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要做到眼快、手快、记录准确。发现车辆有破损、擦痕等问题时,要做到及时提醒车主并指出问题所在。 14.秩序维护员在巡逻时要做到全方位巡查,并按指定路线、指定时间、指定部位仔细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无法处理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确保小区安全,维护好区域内的工作生活秩序。 15.消防值班人员和视频监控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对出现的问题及可疑人员要及时通报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事件记录,记录要文路清晰准确。

办公区域公共秩序管理规定

1.0 目的 为维护办公区域正常工作秩序,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制定本规定。 2.0 围 适用于物业集团本部及所属物业公司(管理处)。 3.0 职责 3.1 行政管理部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和监督。 3.2各部门负责对职责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监控。 4.0管理容 4.1 办公楼是公司员工日常办公及对外接待的重要场所,全体员工都应自觉维护办公 楼的办公秩序和环境卫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2 爱护公共设施、物品,不乱写、乱画、乱磕、乱碰,确保办公台面、墙壁、壁橱 等设施不受污损,保持公司前台商号金字、门窗的清洁。 4.3个人的物品应摆放整齐有序,保持台面清爽、干净,开关抽屉动作要轻,不随意 挪用他人物品、翻看他人文件资料。 4.4在办公楼,员工穿着要大方得体,注重仪态举止,禁止穿超短裙、短裤、背心、 拖鞋上班,严禁大声喧哗、吵闹,不得在办公楼从事不文明的言行。 4.5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早上8:30分之后禁止任何人在办公楼进食,特殊情况中午 需在办公楼就餐者,需经行政管理部主任签字批准,并且只能在接待室进食午餐。 4.6中午休息时间不准在会议室、接待室及接待沙发上睡觉。 4.7办公区域严禁吸烟。 4.8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所有垃圾必须倒在专用的垃圾桶,严禁乱丢烟头、纸屑等废 物,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在行政管理部悬挂有碍办公环境的物品,清洁员定时打扫卫生、倒垃圾、浇灌花木,保持办公楼环境清洁。 4.9办公人员离开办公区域时座椅须摆正,柜、抽屉应及时上锁。禁止在办公楼存放大 额钱钞和贵重物品。否则如发生丢失责任自负。 4.10公司员工应坚守岗位,工作时间不得脱岗、窜岗、聊天、睡觉,严禁看小说、 杂志。 4.11办公区不接待客人,各部门接待客人应安排在接待室或会议室,并尽量缩短接 待时间,特殊情况可由行政管理部另作安排。 4.12公司员工不得擅自进入公司档案室及动用档案室的物品,如:复印机、传真机、 电脑等,档案室物品的保管及操作统一由行政秘书负责管理。如造成物品损坏照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是国际私法中排除外国法的一项制度,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在外国法的适用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上,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代各国国际私法上无不才用这一制度以维护本国或国际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的稳定。然而由于公共秩序的涵义迷糊不清,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所以他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使用标准排除后的法律适用完善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内容 公共秩序保留{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在在英美国家常称为“公共政策”,在大陆法国家中称为“公共秩序”或“保留条款”,或“排除条款”,它是一国法院以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是,或依法应该提供司法援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援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制度。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国强制性规则中被认为十分重要因而在内国具有绝对的属地效力,可以强制适用于在内国所有人,包括外国人在内的规则,比如我国宪法

确立的民族平等原则、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婚姻法上的婚姻自由原则;另一部分内国专门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规定的强制性规则,比如我国有关国际金融的外汇管理规则等有关立法。此种意义上的公共秩序被一些学者以及一些国家的立法称为国际公共秩序,尽管它实际上只是从一国角度而言的国际公共秩序。(参见李浩培:《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问题》,载《李浩培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1 页。) 除了内国法的规定外,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还还应该包括内国一句国际条约或国际习惯法儿应承担的国际义务或应维护的国际秩序。如在我国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后,对于损害公约所规定的涉外民事行为,我国法院就应该使之在一切情况下均无效,而无论根据我国冲突法指向哪一国的实体法为准据法。 具体而言,我国学者在谈到公共秩序问题时,一般认为它适用于一下四种情况:第一,按内国冲突规范原应适用的外国法,如果予以适用将于内国关于道德、社会、经济、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基本准则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秩序对法律起着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其作用是消极的,即不适用原应适用的外国法。第二,一国民法中的一部分法律规则,由于其属于公共秩序的范畴,在该国有绝对效力,从而不适用与之相抵触的外国法,这里,公共秩序保留肯定内国法的绝对效力,其作用是积极的。第三,按照内国冲突规则应适用的外国法,如果予以适用将违反国际法的强行规则、内国所负担的条约义务或国际社会所一般承认的正义要求时,也根据适用该外国法将违

秩序维护部管理规章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一、行为规范 1、值班期间严禁喝酒,吸烟、吃零食;禁止嬉笑、打闹、会客、看书报、听广播、摆弄手机、做与工作、值勤无关的事情。 2、爱护各种警械器具装备,不得丢失、损坏、私自转借或随意携带外出。 3、禁止利用工作之便对客户、访客、外来人员进行敲诈勒索,收受贿赂,谋取私人利益。 4、禁止在所辖物业范围内打麻将、娱乐或进行相关赌博或变相赌博。 5、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及《员工行为规范》、《秩序维护员仪容仪表规定》,精神饱满、文明值勤。 6、禁止留长发、蓄胡须、留大鬓角、长指甲。头发标准为前不遮眉、侧不及耳、后不触领,帽檐下头发不得超过1.5厘米,违者扣除5分/次。 7、值勤期间不准吸烟、吃零食、勾肩搭背、无急事不准边走边打电话,违者扣5分/次。 8、值班期间不准吹口哨、听收(录)机、MP3系列、摆弄手机、看书报、乱在值勤记录本上写、画违者扣10分/次。 9、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值班室应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违者扣除5分/次。 10、按规定统一着装,佩带工作胸牌,服装整齐、干净(凡佩带不齐者,不得上岗)举止文明、大方、得体、精神饱满。 11、值勤期间不得佩带饰物,口袋内不宜装过多物品,违者扣除5分/次/ 12、值勤期间禁止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歪戴帽、穿拖鞋或赤脚,违者扣除5分/次/ 13、严格遵守《公司员工礼仪规范》规定的文明礼貌用语,将文明、有礼貌,相互尊重。 二、秩序维护员岗位交接班制度

1、上下班人员均实行列队管理,按时交接,交接值班长在站队时,必须了解公共秩序治安员交接情况,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向上级领导汇报,违者每次扣15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50分罚款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做开除处理。 2、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达岗位,接班人员未到达前,当班人员不能离岗,未准时在规定地点进行交接班的每次扣除5分。 3、接班值班长在站队时,要向各秩序维护员讲明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4、接班按到工作岗位进行交接,交班人必须向接班人详细讲明待办事项及注意事项,接班人要详细了解上班值勤情况和本班应注意事项,应作到“三明”上班情况明,本班接办事项明,物品、器械清点明。 5、交班人员在下班前必须填写好值班记录,应作到“三清”本班情况清,交接问题清,物品、器械清。 6、交接的对讲机及其他器械必须当面检查清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至班长处,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分清责任以免相互推诿,混淆事件。 7、交接时要作好记录并签名。各班次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做好交接班工作,无交接或交接不清无记录者每次扣10分。 8、接班人在交接后立即检查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及重点区域,接班后超过区域正常巡逻时间,15分钟内所发生的问题由上一班负责,15分钟后由接班人负责,发生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按日长考核标准进行处分。 9、当班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移交给下班人员,事情要继续在岗处理完,接班人协助完成。 三、着装制度 服装物品包括:夏季服装、冬季服装、棉大衣、雨衣、等。 1、服装物品领用需办理登记入帐手续,缴纳相应押金,由队长安排、实行专人管理。 2、员工上班期间必须按规定着装,保持仪容整洁、严肃。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2012年第·10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5期 Oct2012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维护本国的传统道德、社会秩序和根本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这一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两 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论文对该制度运用在冲突规范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冲突规范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069-02 [法律应用与研究]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任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外国法。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或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秩序保留主要是指法院在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作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因其适用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可以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上已被普遍肯定,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等的不同,其法律的基础也不同。尽管当今法律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但这一制度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一、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 (一)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的关系 各国学者和相关理论都承认国际公共秩序与国内公共秩序是不同的,但二者在多大程度上不同、是完全不同还是有些交叉,各国学者存在分歧。法国学者Coussouarn&Bourel认为,公共秩序在国际私法中具有抑制适用其他可适用的外国法的作用,且与国内公共秩序完全不同;加拿大普通法学者Falconbridge在他40多年前出版的论著中也基本承认“外国或国际公共政策”完全不同于“国内公共政策”。 实质上,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同属强制性规范的范畴,但二者至少在法律效力上是有所区别的。瑞士法学家布洛歇曾经从萨维尼将法分为两部分的观点出发,提出“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的概念,认为属于国内公共秩序的法律绝对适用于纯国内民事关系,在涉外民事关系中不一定适用,只有国际公共秩序才具有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效力。 国际公共秩序与国内公共秩序虽不完全不同,但国际公共秩序较国内公共秩序在范围上要窄一些,在适用条件上也更为严格。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否则会妨碍许多合理的国际民法关系成立,妨碍国际民事交往的发展。 (二)国际公共秩序的新发展及其可行性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仍然是从国内立场出发,就某国而言依然是一个国内法上的概念,是一国为维持内国的法律秩序借助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它同法院地有密切关系,不可能超越其特定社会的法律秩序。从理论上讲,“国际公共秩序”与传统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产生的基础不同。第二,渊源不同。第三,维护的公共利益不同。传统公共秩序以内国为主,以本国利益为核心,而国际公共秩序则是为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从理论上讲,二者有所不同,但将“国际公共秩序”专门在世界范围统一起来是否有必要及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有局限性。首先,统一实体法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国际性与主权性、民族性进行拉锯的过程,而“国际公共秩序”的适用范围非常小,不符合普遍适用性;其次,众多主权国家实体法的统一可能导致法律的僵化,从而抑制各国调整法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能力,势必抑制国家为最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的竞争力;最后,统一规则往往过于重叠,有些规定与未统一的国内法规则相冲突。综上,将“国际公共秩序”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平台上构建是不必要的,其可行性也是问题。 二、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 (一)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理论 传统理论普遍认为,以公共秩序保留为根据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后,由国内法取而代之。但既然国内法规定有关的涉外民商事关系应以它指向的外国法为准据法,就证明该法律关系有适用外国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若此时一律以国内法取而代之,则有违冲突规范之本意。加之,若适用公共秩序的结果不一定导致国内法的适用,法官也就缺乏适用公共秩序的利益驱动,从而间接 69 ··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部管理制度]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部管理制度] 公共秩序管理部各岗位职责 一、经理岗位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消防管理制度,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制定部门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开展公共秩序维护、车辆交通指挥、停放及临时车辆收费等管理工作; 4、根据小区环境特点,制定安全防范方案及紧急预案,果断处置突发事件; 5、巡视、检查、指导员工工作情况,主持召开部门例会及员工培训工作,做好员工 考核工作;

6、建立本部门设施设备台帐,定期组织对安防设施和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7、组织对装修施工人员和施工秩序的管理; 8、定期开展安全防范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9、处理与本部门相关的问题;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班长岗位职责 1、学习有关物业管理、安全防范及消防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2、负责本班各岗位工作安排,监督、检查本班各岗位工作情况,并协助经理做好本 班员工的日常考核工作;

3、带领员工做好交接班工作; 4、负责临时车辆收费的监督管理工作; 5、做好本班器材,器具的使用管理工作; 6、检查本班各种工作记录规范情况; 7、妥善处理当班发生的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8、及时掌握本班人员的思想动态,定期向领导汇报; 9、监督检查宿舍的内务情况;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门岗岗位职责 1、学习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消防知识,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2、做好进入小区访客及装修人员的核实、验证工作,并做好登记,严禁推销员、散

发传单者、贴广告者及小商小贩等闲杂人员进入小区; 3、做好进入小区车辆的验卡、登记工作;对外来车辆,需询问核实来访事由,做好 登记,发放车辆临时卡进入小区,并指导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场内; 4、负责做好临停卡的发放工作及按规定进行收费; 5、按规定做好立岗服务; 6、根据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接到突发事件指令时,要按照指令协助做好 事件的处置工作; 7、门岗应对进入小区的物品进行严格验证,严禁易燃、易爆剧毒品等进入小区,对 带出小区的大件贵重物品依《携物出门证》进行查验、登记;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前言 公共秩序保留是在冲突规范适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问题,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在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内国法院根据冲突规范应适用某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内国法院便以此为由拒绝该外国法的一种制度。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中就包含了这种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出“公共秩序”这个名词。公共秩序这个名词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提出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共秩序制度。现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已得到普遍承认。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一贯持肯定态度。现行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海商法》、《票据法》中都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我国虽然确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

先进性,但也留下了不少的缺陷、矛盾和遗漏之处,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民事交流,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工作的展开。只有对我国国际私法中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保证该制度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录 摘要 (1)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述 (1) 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 (2) 2.1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立法相关规定 (2) 2.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不足 (3) 2.2.1 立法内涵不一致与立法规定不协调 (3) 2.2.2 立法未体现当今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的趋势 (3) 2.2.3 立法未对法律适用结果作出规定 (4) 2.2.4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包括国际惯例 (4) 2.2.5 在司法实践方面,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5) 3.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 (7) 3.1立法中对公共秩序保留做出统一的规定 (7) 3.2立法中应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采用“明显违反”的措辞 (7) 3.3规定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必要时可代之我国的法律 (8) 3.4将国际惯例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删除 (8) 3.5在司法实践中,对实施公共秩序保留予以必要的限制 (9) 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1)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法院在依内国冲突规范本应使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如其适用(或其内容本身)将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道德标准、法律原则想抵触而排除其使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而适用外国法。但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对矛盾,然而纵观国际私法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国际私法的发展正是在适用外国法与限制或排除外国法适用的矛盾中前行的。有学者说国际私法随着“法律准入”和“法律准入壁垒”这一矛盾的彼长此消而不断向前迈进。 有人认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该包含一国道德、政治方面的内涵,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一国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但是公共秩序内涵过大会阻碍国家之间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公共秩序的概念也应该国际化,各个国家应做出努力是公共秩序在各国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点。我国目前对这一制度只有概括的原则的立法,并且用词模糊,不利于法官适用,由于适用这一制度时法官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立法应该严格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结果,以达到维护本国利益和尊重外国法律的平衡,立法是应该做到用语统一化、概念清晰化、内涵具体化、程序规范化、适用的限定化。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11-14 15:24:00 ] 作者:段芳芳编辑:凌月仙仙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工作守则及各项管理制度..................02-11 第一节秩序维护部员工工作守则...........02-03 第二节秩序维护部交接班制度.............04-05 第三节消防管理制度 (06) 第四节临时动火管理制度 (07) 第五节停车场管理制度 (08) 第六节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 (09) 第七节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0) 第八节卸货区管理制度 (11) 第九节附则 (11) 第二章突发事件处理办法........................13-15

第一章工作守则及各项管理制度 一、秩序维护部员工工作守则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员工手册》相关规定,制订如下管理细则: 1、认真做好秩序维护管理工作,自觉服从上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主动提供配合,做好交接班记录。 2、维持园区内外区域的正常工作秩序、治安秩序,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3、对出入人员应热情、有礼、耐心文明问询和主动引导,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4、工作态度 (1)、对工作具有责任心、热情、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对自身的责任心:钻研业务、工作认真、上进心 (3)、同事之间的协作力、包容、配合、团结 (4)、对本职工作负责:不拖沓、不积压、不抱怨、不挑拣(5)、对进入园区人员的态度:谦和、礼貌、诚恳、友善、不卑不亢 (6)、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会议及培训,不得迟到早退,严禁无故缺席。 5、日常行为规范 (1)、按公司要求统一着装,禁止在非上班期间穿着工服外出。如有遗失或损毁,须负责按价赔偿,离职时要将制服交回公司。

公共秩序维护管理方案实施

公共秩序维护管理方案 第一节治安管理方案 一、安全防工作 市****森林公园作为面向社会一个旅游、休闲的景区,必须具有较高标准的物业管理服务来打造舒适的生活、旅游环境。相信通过和公园管委的通力合作,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该公园打造成为本土高品质休闲区。 1、管理基本定位 (从接管开始):公共秩序维护管理以配合为中心,促进配合公园的管理,公共秩序维护管理的好坏必将直接影响到公园的整体形象,优质的公共秩序维护管理将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对公园起到无形的宣传作用,反之将成为阻碍。在此期间,公共秩序维护管理服务的质量是关键,性价比高的公共秩序维护管理对公园的宣传将起到积极作用,根据这一特点,我公司将在管理初期加强物业管理的品牌效应,集中管理优势,尽快创出该公园的物业管理品牌,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2、管理方法 (1)合理布控,装备一流治安队伍 安排经验丰富的安全保卫员,反复演练,合理布控,力求结构严密,无盲区、无死 角。保安员监控实行24小时值班与巡视。 (2)专业保安与应急支持相配合 a、组织一支快速反应支持队伍,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以确保在最短时间赶赴事 发现场; b、与公安部门建立方便、高效的联系方式,以形成强大的安全系统。 (3)安全巡视 根据巡逻路线图和方案每2—3小时对巡逻路线和重点部位进行安全巡视,保证保安巡视的有效围和工作效率。每天对各楼顶平台门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确保楼 台处于安全状态。 (4)"三流"控制 "三流"是指进出本服务区域的人流、物流、车流,做好"三流"控制,是安全工作的基本任务。 人流控制:密切观察出入人员的神色、举止及携带物品,对可疑人员应礼貌地进行 盘问,查明情况后才予放行。 物流控制:禁止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入公园,平时物品搬出公园,须经管委同意,凭《物品放行条》放行,并做好物品放行的详细记录。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角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 角 ◆法制园地 ▲{I}IJ占缸金...''..'''...'.'-'... 2011?02(下)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 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角 邱威棋 摘要本文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核心价值取向为视角,分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提出解决缺陷的方法,并对 我国Ⅸ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施行后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价值取向涉外民事关系 作者简介:邱威棋,北京交通大学人丈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2008届法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0592(201I)02-036-04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法中~项重要的制度,在国际公法,国 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秩序保留(Re. servationofPublicOrder)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PublicPo1. icy),在大陆法中称"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或者"排除条款". 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 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道德的基本观念 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意大 利法则区别说时代的"令人厌恶的法则"排除在域内适用的规定, 经胡伯,孟西尼,萨维尼等国际私法学者的进一步阐述而渐趋完 善.1904年的《法国民法典》的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 定违反有关公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

立了该项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已作为国际私法中一个公认的制 度存在.随着当今社会国际交往加深和全球化程度JJI】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对于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国际法大师韩德培先生曾这样论述公共 秩序保留:"一方面不必任意扩张它的适用范围,同时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它的作用,把它视为无足轻重."可见,公共秩序保留制 度的限制适用问题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焦点问题.笔者以国 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价值为视角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做理论上的浅析. 一 , 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关于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争论 法的价值包含人类关于法律问题的良好价值追求,它所追求 的是人类善良愿望和美好追求的集中反映.而法的核心价值是 法律所最为重要,最为之关注,为法律构建之基础的价值追求. 法学理论界对于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有多种观点,笔者总结为两类:解决法律冲突说与利益协调说.前者认为:国际私法 作为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部门,其核心任务就是解决法律冲突.后者认为:国际私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解决法律冲 突,解决法律冲突的做法只不过是达到建立和完善国际民商秩序(一种利益关系)这个目标所运用的方法而已.而利益问题才是 国际私法的主题. (二)公平与正义至上是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 36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 而言,解决法律冲突只是其价值的外在表现.而利益协调对于国 际私法,狭义而言,是在其法的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斗争与妥协的体现.诚如蒋立山先生所提到的"法律足对包括统治阶级利

商场秩序维护部工作管理规定

商场秩序维护部工作管理 规定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商场秩序维护部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节保安工作职责与保安行为准则的规定 一、保安工作职责 1、负责整个商场的治安保卫、消防管理、车辆管理、维护正常的工作、经营秩 序。 2、遵纪守法和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纪律性、纯洁性。 3、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制订工作计划,具体落实岗位责任。 4、协助物业部各部门搞好商场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管理,美化环境。 5、对各类突发事件、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6、落实消防措施,认真做好商场内的防火工作。 7、负责商场经营区及办公场所的人员、财物与商品安全。 8、管理商场各类消防设施并熟练操作。 9、进行定期训练,保证保安部门的工作严谨性与纪律性。 10、进行商场巡视,定岗定线,管理商场经营秩序。 11、协助商场其他各部门完成商场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保安工作行为准则 1、仪容仪表符合企业形象,根据公司工作服的着装要求规范着装。 2、严格服从公司组织调动,并在工作调动过程中按规定程序交接工作。 3、按照公司岗位职责范围及管理权限,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和权限。 4、按照人事规定办理请假,休假。请假结束按规定时间返回岗位。 5、上班期间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 6、按照规定时间报送给上级资料,并且保证质量合格。 7、对于客户服务态度友好,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事件,维护企业形象。 8、不得对内部公司职员采用恐吓,威胁,暴力,人身攻击或诋毁名誉,顶撞上司,以及造谣惑众, 破坏团结,煽动闹事或怠工。 9、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服从考核及上级管理。 第二节岗位工作职责规定 一、保安主管(队长)工作职责

小区常见公共秩序问题处理程序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小区常见公共秩序问题处 理程序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7416小区常见公共秩序问题处理程序制 度 Common public order problem handling procedure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小区常见公共秩序问题处理程序 1.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管小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 2.0职责 2.1公司负责制定、批准发布本处理方案。 2.2护卫服务部负责本方案实施后的监督。 2.3护卫服务部负责本方案贯彻、执行。 2.4护卫服务部负责组织队员进行突发事件及异常情况处理等的培训,负责现场指挥及督导。 2.5护卫服务部负责向副总经理汇报有关情况。 2.6当班人员应严守岗位,负责安全防范工作。

2.7其他队员应听从上级领导的调遣,积极参与救护或抢险。 3.0内容 3.1执勤中发现可疑分子的处置方法 3.1.1立即上前主动礼貌地询问对方,了解情况。 3.1.2若对方是辖区物业的客户的来访客人,不熟悉情况,应热情帮助客人,主动为其排忧解难。 3.1.3若对方是小商贩、推销人员,就应劝阻他们尽快离开,不要影响客户的工作和休息。 3.1.4若对方神色慌张、语无伦次、支支吾吾,应立即用对讲机向其他区域执勤队员发出信号,视情况可对可疑分子进行跟踪监视,防止其作案或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3.1.5上前盘问,应保持距离(80公分左右)。如可疑分子漏洞百出,可强制其去辖区办公室进一步盘问或扭送派出所。 3.1.6如发现与通缉、调查的人员(三逃人员)特征体貌相似者,且行为诡密、狡诈,应尽快通知班长和主办,将其强行扭送辖区办公室或辖区派出所查处。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统一。“公共政策”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则称之为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亦称排除条款。公共秩序本身是一个颇具弹性的概念,是一国用来对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条件下、特定问题上的重大利益或根本利益予以维护或保证的工具。因此,人们常将公共秩序保留称为国际私法中适用外国法的“安全阀”。公共秩序保留政策作为一项国际私法制度体现在立法上一般为如下三种形式:外国规范的方式、内国规范的方式和国际限制规范的方式。 接下本文论述了当今国际社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尽管我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甚至在某些领域,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立法技术,如采用结果说作为

公共秩序保留的标准,但是我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和实践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进行一步完善。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趋势立法方式实践完善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概述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含义 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它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所谈到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是一个传统且广为接受的概念。它是一项拒绝适用外国法、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理由。接下来,就让我们全面和了解和认识一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统一。“公共政策”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则称之为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亦称排除条款。体现在法律中的公共秩序条款,一般归结为: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外国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司

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及经济活动日趋频繁,跨国纠纷逐渐增多。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与此同时,为确保交易公平和减少违约,我国法院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如何妥善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显得更加重要,本文 对此加以探讨。 一、公共秩序保留及英美国家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 (一)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ofpublicorder)本是国际私法中排除适用外国法的一项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公共秩序保留的直接作用就是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在内国的适用,而其实质在于维护本国国家及其人民的利益。 公共秩序保留这种观念早在13、14世纪的意大利法则区别说中已有萌芽。到17世纪,荷兰的法学家胡伯,作为法则区别说的继承者,提出了礼让说,从理论上完善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并将其引进到国际法律冲突的解决之中。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确定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统一国际私法公约都载有公共秩序保留条款。公共秩序是一国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条件下和特定问题上的重大或根本利益所在。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上的一项制度,已被各国立法或司法实践所肯定。 (二)英美国家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总的说来,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很少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适用公共秩序保留。英国法院一般只有在所涉的外国仲裁裁决涉及国际毒品买卖、欺诈、贪污腐败及恐怖主义等违背国际公共政策的情形时,法院才裁决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承认与执行他国仲裁裁决,通常情况下,仅违背内国公共政策及第三国内国公共政策均不能成为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在美国,依据联邦仲裁法,欺诈、胁迫、贿赂以及显然漠视法律均构成不予执行国内仲裁裁决的理由。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被申请人往往也向美国法院提出这些事项,认为裁决的执行违反了美国的公共政策,但是,法官在解释公共政策时持狭义观点,认为公共政策是指裁决执行地关于公平和道德的最基本的观念。因此,在美国,很少有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案例。自美国加入《纽约公约》以来,法院仅在一个案例中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部分拒绝执行一份国际商会的仲裁裁决。在该案中,法官认为仲裁庭裁决的利率超出了乔治亚州的法定利率,而超出的利率和申请人的损失又没有合理的关系;超出的利率实际上是对败诉方的惩罚,法院以违反公共政策为由拒绝执行超出法定利率的金额。美国法院法官曾在个案中归结认为,《纽约公约》的制定史显示公约的意图是要对公共政策予以狭义的阐释。即只有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将会违反法院地国最基本的善良风俗及正义准则的情形下,裁决方可被依此理由拒绝执行。 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平等互利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有利于国际商务和贸易的发展,因此,公共秩序保留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