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引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要获得发展,都必须把本国置于国际社会当中。随着国际社会交流的加强,从而使以涉外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作为国际私法当中一个主要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解决国际法律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就公共秩序的内涵、本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公共秩序保留的相关条款,各国理论界看法不一,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公共秩序保留理论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公共秩序保留的相关理论时,将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本质、意义、作用出发,详尽公共秩序保留理论的发展趋势及各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合理的限制适用情形,并从我国立法和司法两方面介绍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践,反映此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对公共秩序的探索和研究,可以视为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一点体现。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述

(一)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含义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作为我国现行国际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乃是对所有可导致外国法适用的双边冲突规则的例外规定。

公共秩序保留,在英美法系中被称为“公共政策”;法语中称为“公共秩序”、在德语中称“保留条款”;而在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

规定中,则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来表述。关于这一原则的经典定义出自卡多佐之口。1918年在审理Loucks V.standiard Oilco 案中,他首次较为完整的提出:“法院不应对外国法的适用闭上大门,除非适用该外国法,将会与正义的重大原则、道德的基本观念或使馆大众福祉的传统相抵触。”我国学者将这一原则定义为:“一国法院依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者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时;或者依法应该提供司法协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保留制度。[1]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对于维护法院地国的道德传统、社会秩序和根本利益起着重要作用。该原则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性与不确定性。一方面它有利于法官根据本国利益的需要,随机应变地适用之;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一个确定的、统一的概念与适用标准,导致这一原则在实践中易被滥用。所以有学者无不担忧地说:“公共秩序保留好比一匹性格暴虐的烈马,一旦骑上它,就会失去控制。不知会被带向何方。”[2]同时,国际私法中的识别、反致、法律规避、直接适用的发等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外国法,以至有人提出公共秩序保留原则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剖析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二)公共秩序的含义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与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是不同的,较

而言后者的概念比前者的概念更加广泛。但是什么是公共秩序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援用公共秩序原则,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各国实践也各异。公共秩序本身具有多种涵义,有的学者认为是一国的善良风俗与道德;的学者认为是一国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还有学者认为是一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众说纷纭。

在国际私法上,要分别从动态和静态的两个角度来阐述其涵义。从静角度来讲,就是公共秩序的内涵,即上述所例举的观念;从动态角度来讲,就是运用静态意义上的共秩序来排除外国法的效力的制度。动态意义的公共秩序的基础是静态意义上的公共秩序。

基于公共秩序本身的概念的模糊性,我们不可能要求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不相同的各个国家对公共秩序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但是随着当代国际私法的新发展,一个普遍的国际公共秩序概念正在逐步构建起来,这成为当代国际私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美国的辛森认为:在对政府利益进行分析时,通常从排他的利益来思考问题,也就是法院通常假定,适用法院地法提高本国利益,而且有害于外国利益;反之,适用外国法有利于外国,却对本国有所损害,但在某种场合,法院必须从包容的利益来考虑问题……法院在决定准据法时,必须考虑适用何国的法律能提高两国的利益,以及更有利于国家或国际秩序的维持。在考虑公共秩序时,必须考虑两项公共利益,即州际和国际合作关系,美国各州间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活动。[3]巴西学者多林革认为,在国际私法中应发展国际公共秩序原则,再此原则之下,立法机关与司法机

关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公共秩序,同时应该对其他利益国的公共秩序做适当考虑。瑞士学者拉利夫提出的“跨国的或真正的国际公共政策”是由自然法德基本原则、普遍的正义原则、国际公法中的强行法和文明国家所接受的一般道德与公共政策所组成的。随着这些观念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将会促进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完善。

(三)公共秩序保留的产生基础和演变过程

意大利法学家巴托鲁斯针对意大利各城市法则之间的冲突,倡导“法则区别说”时,把一个城市的法则适用到其他城市时,其他城市会对这一城市的法则产生“厌恶”。如对子女歧视的继承法则,排除适用。这一思想被认为是公共秩序保留的最早形态。[4]同时也阐明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最早是在解决意大利各城市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17世纪荷兰法学家胡伯主张“国际礼让说”将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胡伯指出一国出于礼让,虽然承认外国法在内国也具有效力,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外国法的适用不得有损于内国主权者和公民的权益。这可以看作是公共秩序保留的最早版本。如果说意大利巴托鲁斯提出“令人厌恶的法则”这一概念仅仅使公共秩序保留处于萌芽状态,只适用于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那么,荷兰胡伯的礼让学说就已经明确建立了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概念,并且运用到了国际法律冲突当中了。而在立法中最早以成文法形式明确规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应首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该法在第六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这一规定本来是在国内案

件中适用于契约的,但在后来法国的审判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被用于涉外案件。即援用的外国法如违反法国的公共秩序则不适用。此外,该法典第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款也均有涉及。随后《意大利民法典》则更加明确了对外国法律的适用可援用公共秩序予以排除。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法》作为当今世界第一部单行国际私法,也在第三十六条中明文规定:“外国法之适用,如违背善良风俗或德国法之目的时,则不予适用。”从此之后,许多国家的立法都把公共秩序保留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下来。

(四)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意义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尽管表现出诸多方面的作用,但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这一概念的起源来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最早是本国法院在处理涉外案件的过程中避免适用对本国不利的外国法的需求而产生的。我国学者李浩培先生在《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问题》一文中开篇写道:“国际私法的存在,原以下述的假定为基础:关于含有涉外因素的私法案件,为执行当事人之间的公平起见,应于表面上似有数个法律秩序的法律均可适用时,择一最适当的法律秩序的法律,换言之,即常非内国法,而系外国法——此盖因诉讼的提起。究在甲国或乙国,纯系偶然的事实,故通常不能一味适用法院地法,即系适用最适当的法律秩序的法律——以是吾人需探求适法的法律秩序的法律(简称曰准据法),以适用于含有涉外因素的司法案件,但世上任何国家,必有某种集体利益,依该国见解,认为特殊需要不能因适用外国法律而被牺牲。故如外国法的适用,将妨碍此种特

殊重要的内过集体利益时,法院即得谓原则上应适用的外国法,有妨内国的公共秩序,故例外的仍不适用。于是,在国际私法中我们就有了个‘公共秩序的概念’。”这段话道出了国际私法的起源,更道出了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起源及现实意义。

也有学者认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实质上表明了“冲突正义的传统追求和公平需求之间的张力。这两种价值再多州(国)案件中时常相冲突。[5]国际交往的发展促使国际私法产生并不断发展。根据本国国际法上确立的确定准据法或者应当适用的法德一般规则,使外国法的适用成为一种可能,但如果使用该外国法将损害本国的利益,为了保护本国的这些利益,本国必然会通过确立一种制度以达到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的目的。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随着国际私法的进一步发展,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也必将逐渐扩展到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方方面面。这是各国以立法或者司法手段来保护本国利益的需要,因此在各国不同利益需求的情况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将长期存在,而它的存在也是合理的。

二、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几种理论及发展

19世纪以后国际私法学说有了重大发展,“法则区别说”逐渐失去了影响,产生了许多新的学说。诸如德国的萨维尼、意大利的孟西尼、美国的斯托雷等一些著名的国际私法学家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做了更为深刻的阐述。进一步丰富了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尽管各国理论和实践上都予以肯定,但是,对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援用公共秩序、什么是公共秩序各国学者都提出了不

同的看法。

(一)萨维尼的理论

德国著名学者萨维尼主张把内外国的法律的适用建立在“法律关系的本座”之上,他是“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创造者。根据他的理论,当一个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本座不在国内,而在国外时就应该适用该外国法,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外国法的适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排除的。他把任何国家的强行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为了保护个人利益的,另一类不仅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也是根据道德上的理由或者政治上、警察上、国民经济上的公共幸福而规定的。在根据冲突规范须适用外国法时,尽管后一类法律并不能因个人的约定而排除其适用,但它仍就让位于外国法。前一类的法律则与此不同,它是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可能性,而在制定该法律的国家内绝对适用。由此可知,萨维尼把这纯粹为了保护个人利益而指定的强行法视为公共秩序法,但是萨维尼也认为公共秩序只是作为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一种例外而存在而已。[6](二)孟西尼的理论

意大学者孟西尼认为国际私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国籍原则、公共秩序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这样,孟西尼把公共秩序提到了基本原则的高度,这便是他与萨维尼理论的不同之处。他也将国家的法律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决定的,应以国籍为标准适用于其所属的所有公民,不管他们出现在哪个国家;另一类是为保护公共秩序为制定的,必须依属地原则适用于其所属国家领土内的

一切人,包括内国人和外国人。而属于这一类法律范畴的事项根本不适用外国法。孟西尼及其学派例举了下列法律为公共秩序法律:宪法、财政法、刑法、警察和安全法、物权法、强制执行法、道德法、秩序法等。

(三)布鲁歇的理论

在萨维尼把强行法分为两部分的观点的基础上,瑞士学者布鲁歇提出了两个概念——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他指出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国内公共秩序法是在法院地的内国法适用时才应予适用,而国际公共秩序法却与之不同,绝对要求在国际私法领域内适用。举个例子来讲,一国关于婚龄的规定应该无条件的适用于其所属公民,具有强行性,但它终究只是国内公共秩序法,并不一定适用涉外婚姻关系,这就取决于内国冲突规范如何指引。但国际公共秩序法就不一样,比如说关于在婚姻领域内禁止直系亲属间结婚,禁止一夫多妻和禁止重婚的规定,就具有绝对强行效力,完全能够排除外国法的适用。[7]

布鲁歇在萨维尼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出了两个全新的概念:“国内公共秩序法”和“国际公共秩序法”。这一提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所谓的国际公共秩序法是必须得到适用的,具有排除外国法使用的效力,而国内公共秩序法在一定条件下则可以让位于外国法。

(四)斯托雷的理论

斯托雷是美国国际私法的奠基人,他以“国际礼让”为出发点,

指出一国的态度完全决定了另一国法律能够在该国产生什么样的义

务和权力。因此,一旦外国法的适用“使主权与平等受到破坏与威胁”或“给自己国家和公民的权益带来损害”,公共秩序保留就负起解除“礼让"所产生的负作用的任务,由于公共秩序是从国家主权派生出来的权利,所以主权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不受任何反对的援用之以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显而易见,斯托雷并没有指出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应有的限度。

(五)库恩的理论

为了解决斯托雷遗留下来的问题,美国学者库恩认为有四种场合会产生公共秩序保留问题:第一,外国法的适用违反法院地的禁止性规定;第二,外国法的适用违背文明国家的道德;第三,外国法中的禁止性规定未获得法院地国家的确认;第四,外国法的适用违反法院地的重要政策。库恩清楚的看出了斯托雷理论的不足,并沿着斯托雷的思路来思考问题。他是第一个对国际私法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的人,对公共秩序的内涵、外延进行界定。国际私法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仍是在他的范围内争论。

(六)戴塞的理论

英国法学家戴西提出了“既得权"理论,这是在反对“礼让”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戴西指出既然一国的法官在根据本国冲突规范而承认外国法的取得的权利,那么这即是对依外国法取得的权利的承认,而并不是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因此,除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戴西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依外国法取得的权利均在英国的保护范

围,并且他提出了“法律政策”的概念,指出三种依外国法取得的权利不在英国法的保护范围,即:同英国主权利益相抵触的权利、同英国法律政策相抵触的权利、同英国成文法相抵触的权利这样三部分。戴西还指出:“英国不承认基于他国法律而获得的权利,如果这种承认是与英国的法律政策或英国所支持的道德原则或英国的政治制度不相容的。”可是这样一来,什么东西才构成法律政策昵?这似乎与许多国家关于公共秩序的立法中所称的“法律的基本原则”有所不同而与一国的私法政策很相似,因而也是一种极富伸缩性的说法。

(七)戚希尔的理论

英国学者戚希尔作为戚希尔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特殊政策”的概念,他认为只有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给予合理的解释,国际私法的原则才能在较大程度上得以保留,只有英国的“特殊政策”才优先于外国法。在戚希尔看来有这样几种情况是与英国的“特殊政策”相抵触的:第一,与英国的道德观念相抵触;第二,与英国基本的公平正义观念不相容;第三,某一外国法侵犯了英国关于人的行动自由的观念;第四,损害了英联邦及其友好国家的利益。

(八)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下半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运用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第一,适用方向发生了转变。现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越来越多的被适用于国际商事领域的案件中,这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交往是分不开的;第二,适用范围和适用阶段扩大化。过去,这一制度多适用于法律适用方面,目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还体现在外国法院判决的承

认和执行上,以及一些其他司法协助事项上;第三,在使用前景上的长期存在性。由于各国法律和道德的基础、各国宗教、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不同。而这种不同不是暂时的,将长期存在,因此作为保护这些“基础”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将长期存在。从另一方面讲,随着各国法律的不断融合,终将会建立起来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三、公共秩序保留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

纵观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大多在立法上明文规定经冲突规范指引的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背内国的公共秩序。而在实际上,各国法律中均还包括某些体现自己国家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的立法规定。只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重要性而必须在有关涉外民事关系中不必经过冲突规范的指引就可以直接适用。因此,无须借助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而当然地具有排除外国法的效力。那么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

(一)国际私法中的“安全阀”作用

从本质上来讲,公共秩序保留是从两方面来实现其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功能。第一,它具有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否定或防范作用。当一国法院按照本国冲突规则,对某一涉外民商事纠纷本应适用某外国法,但其适用将与法院地国的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或社会的重大利益

相抵触而不予适用。可以说,公共秩序对法律适用起着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同时,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还起着一种对内国法的积极的肯定作用。对于某些案件,法院在援引公共秩序时,直接认定该案件

与法院地国有最密切关系,并适用其强行法,从而排除与之相抵触的外国法的适用。这里的公共秩序肯定内国法的绝对效力,起作用是积极的,这种情况下,法院便可对内国的冲突规范完全弃之不顾,视而不见。这便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的“安全阀”作用。

(二)公共秩序保留的滥用

虽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挥着排除外国法适用安全阀的作用,但是由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赋予了法官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致使这一制度有很大的弹性,常常导致这一制度的滥用。使这一制度成为法官任意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工具。这一制度的初衷显然是积极的,目的在于保护内国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但在实践中,这项制度与法官更愿意选择和适用内国法的习惯一结合,便似良种扎进了沃土,茁壮成长之势难以阻挡。据统计,在2002 年中国法院受理的36 件涉外民商纠纷案中,除两件分别适用美国法和香港法外,其他34 件都适用中国(大陆)法,其中6 件对为何适用中国法未做任何说明。再如法国的法院就长期滥用这一制度,拒绝承认外国法中规定的有关离婚的更多自由和已婚妇女的财产权利,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国有化法令的效力。[8]这就是说,这项制度的滥用彻底违背了这一制度的初衷,也必会危及法律选择和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当事人也将无法预见法律适用的结果。在近期国际私法的发展中,排出这项制度弊害的思想被提出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被滥用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国际私法在协调各国法律冲突规范的价值被大大降低和削弱,进而使得国际民商事交

往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发展遭到破坏和阻碍。而这不仅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确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与国际私法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相悖的,尤其是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更是背道而驰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国际社会毕竟是一个以互利共益为基础的社会。任何一个国家过分利己的行为都会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整体压力,而且,即使一个国家为本国利益着想,也不愿将此种行为放纵至为所欲为的地步。所以,现在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加以限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9]

四、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适用

20世纪后几十年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各国对公共秩序的理解和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上都有了积极的变化。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实质是什么?就是对国家的国际主权的约束。通过这种约束来防止当事国以国家主权的名义阻碍外国法的合理使用。因此限制公共秩序的适用范围,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正如英国法官伯勒(burrough)在著名的“理查森诉梅利什案”(Richardson V Mellish)中所描述的一样:公共秩序是一批桀骜不驯的野马,一旦骑上它便无法预知他将会把你带向何方。是以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限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方式也趋向于多样化。但就限制方式而言,主要可分为显性限制和隐性限制。

(一)对公共秩序保留的显性限制

这是一种从根源上限制国际主权这一实质,通过国内立法和缔结

国际条约的方式,明确而又直接地规定法院运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外国法适用时的条件。

第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认同结果说。即不能仅仅因为所要适用的外国法的内容与内国法相违背,就运用公共秩序保留手段,来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而应该是当适用该外国法的结果危机内国公共利益时,才能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10]

第二,各国立法和国际公约的措辞体现了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精神。如,1982年土耳其《国际私法》第五条规定:应当适用与个别案件之外国法律条款明显违背土耳其之公共秩序时,不适用之。1986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用公约》第十六条规定:凡依本公约规定所适用的任何国家的法律,只有其适用明显违背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时,方可予以拒绝适用。在此,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都是用了“明显违背”的措辞,虽然这仍然是一个具有弹性的词,但毕竟反映了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的普遍意向和努力。

第三,从外国法被排除后,可选法律的范围上加以限制。不将法院地法作为唯一可取代的法律,这也是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二)对共秩序保留的隐性限制

国际民商事关系冲突规范的调整方法是产生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根本原因,然而,冲突规范本身的发展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公共秩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这种限制相较于国内立法的明确规定,具有隐蔽性和间接性。

第一,识别制度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给予了一定的限制。美英法系国家有很完善的识别制度,他么很巧妙地避开了一些大陆法系国家认为本应该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情况,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很少适用公共秩序保留。

第二,承认反致制度也对公共秩序保留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现在已有很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都不同程度地明确规定接受反致。

第三,冲突规范中连接因素的软化处理也是抑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适用的有效方式。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改变了传统冲突规范连接因素的单一性,使与案件有关的各种因素都得以考虑,从而加强了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五、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一)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次在国际私法中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该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国际惯例,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另外,在《海商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二款“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有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或者社会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再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认定执行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裁定不予执行。”从上述发条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共秩序的具体含义,而是在立法中采取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述。可以

说对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内涵的规定是比较模糊的。

从司法运作的角度来看,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我们逐渐确立了援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标准:一,如果适用外国法违反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有损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就应排除;二,如果适用外国法有损于我国主权和安全就应排除;三,如果适用外国法违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义务,或违反国际法上公认的公平正义原则,应予排除;四,如果适用外国法违反我国有关部门法的基本准则,就应排除;五,如果某一外国法院,对我国有关的案件,无理拒绝承认我国法的效力,则根据对等原则,我国也可以根据公共秩序保留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

(二)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建议

第一,建议以“客观说”作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标准。在我国立法中有部分立法采用“客观说”,部分立法采用“主观说”这样直接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这是立法上的一个失误,所以应该采取一种观点为标准。就目前利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采取“客观说”为标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建议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也采取“客观说”的标准。

第二,明确公共秩序的内涵。在我国,目前尚未有任何学者对公共秩序保留做出权威性的解释,国家立法、私法机关也没有给出正式的司法解释。但我们认为对公共秩序的内涵应该形成统一的认识,结合我国社会传统和当前现状,其内涵理应包括: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基本的公平正义观念;三,

社会的善良风俗;四,国家利益。由于公共秩序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关于其定义如何界定并非易事,有待于这一制度本身的逐步完善。

第三,排除外国法和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选择。我国对于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排除外国法以后,应选择何种法律或如何处理并未做出明文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上提供了三种模式:即绝对适用或有限适用法院地法;最密切联系地法;拒绝审判。就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已明文规定选择其一来看,我们也应该统一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选择问题。再此,建议首选与纠纷有最密切关系地的法律,然后再考虑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系,四个法域。如此选择不仅有利于国际上的公平,而且有利于四个法域之间的公平。

第四,在使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时,应当详细说明其适用的原因理由,注重说理和逻辑,注意分析与有关法律原则的冲突,注意分析有关法律的目的和政策如何在具体案件中得到体现。

第五,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必须与国际政治相区分区别。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不同于外交政策,但背后政治因素的考虑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目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下,任何国家的法官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任何国家的法官都是立足于维护本国利益的。

结论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为国际私法中排除外国法适用的重要制度

之一,在维护本国公共利益和重要法律秩序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结构上,首先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进行了概括的表述,在此我仍然认为给公共秩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文章里对其的解释也是肤浅的。其次本文在介绍了公共秩序保留几种理论之后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和想象。再次,对于公共秩序保留的作用,它就是一个主权国家为维护其基本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道德观念与准则的最后一道安全阀。第四从显性和隐性角度来对公共秩序保留进行了必要的限制。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立法司法现状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做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起到些许微末作用。

注释

[1]韩德培《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第140页。

[2]殷仁胜《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第152页。

[3]徐文超《国际司法要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47页。

[4]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第106页。

[5] 黄进《关于国际私法总则的若干司考》,《综合来源》,2005年,第8期,第3760页。

[6]韩德培《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第141页。

[7]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86页。

[8]表振民《国际私法》,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9]沈涓《冲突法及其价值取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

[10]殷仁胜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十期,第155页。

参考文献

1.韩德培《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2.黄进《区际冲突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屈广清《国际司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4.蒋新苗《国际私法本体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赵相林《国际私法论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6.徐文超《国际司法要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7.刘颖《国际私法资料选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8.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朱战侠“浅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法制与社会》,2007年5月。

10.江龙兵“浅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月中期。

11.余晓芸“浅论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2.檀吓悌“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性质思考”,《新西部》,2007年第24期。

13.昝鸣玥“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浅议”,《法制与社会》,2008年3月。

14.冯霞“中国区际冲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5.谢炎村“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区际冲突法中的适用”,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浅谈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论文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法律冲突法律控制 论文摘要: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它是排除和限制外国法律适用的一种制度。但由于该制度缺乏统一规则的控制、引导,直接导致了各内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损害到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大大降低国际私法在协调各国法律冲突中的价值。故再次探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研究限制其恰当适用的机制,大有必要。 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又称为“保留条款”。当一国法院根据其内国冲突规范木应该适用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则内国法院可以依据此理由直接限制或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这种对外国法适用加以直接限制或排除的制度称为“公共秩序保留”。公共秩序保留的结果是使以法院地国冲突规范指引而应适用的外国实体法没有得到适用,其作用在于依据“公共秩序”而直接限制或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公共秩序概念虽然随着时间和地点的移转而变化,但可称其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的总称。”“公共秩序”这个词有动态、静态两种含义。从静态考察,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准则;从动态来考察,它专指国际私法中一项可以排除被指定适用的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简单的讲就是用静态意义上的公共秩序来排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二、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与作用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是体现各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外基本政策与社会秩序的总概括。因此它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就是国家在通过冲突规范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过程中用以维护其本国利益的一种重要工具。 公共秩序保留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极的否定作用,当本国法院依照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而其适用结果与本国公共秩序相抵触,便可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二是积极的肯定作用,内国法的某些规定,由于涉及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道德或法律的基本原则,因而是必须直接适用的,这就根本不考虑有关冲突规范是怎么规定的,从而排除了外国法的适用。 三、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模式 由于公共秩序具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作用,各国规定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可分为三种: 1、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这种规定方式只指出内国某些法律具有绝对强制性,即必须直接适用的,从而排除了外国法适用的可能性。 2、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这种规定方式是在国际私法中明确指出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背内国公共秩序,如有违背,即不得适用, 3、合并限制立法的方式。就是在同一法典中采取直接限制与间接限制两种立法方式。 四、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条件 公共秩序保留只是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一种例外,它的适用范围应该是非常有限的,而

秩序维护员证管理制度

嘉盛物业秩序维护员培训及证件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公安部《公安机关贯彻〈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根据长沙市内保支队相关要求,为落实公司秩序维护员持证上岗,我司组织在岗(未取得保安员证)秩序维护人员培训办理保安员证。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秩序维护员。 第二章分则 第三条:参加秩序维护员技能培训的条件 1、嘉盛物业秩序维护员岗位(或是和秩序维护员相关岗位)的员工。 2、入职两月以上,符合转正条件且已转正的员工。 3、男年龄在50岁以下;女在45岁以下。 4、具有初中以上文化。 5、思想先进,无犯罪记录,政审合格。 6、热爱秩序维护员岗位工作,想在本岗位长期发展。 7、能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在职期间无违章或违纪记录。 8、认可公司企业文化。 9、其它规定条件。 第四条:培训费用

1、员工参加培训所产生费用由公司垫付,费用成本归员工所在客服中心。 2、培训费用包括:培训考务费300元(是农村户口,且参加“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培训并取得“保安员从业职业资格证”的,培训教务费补贴200元。)、交通费20元、误工费140元。合计约为460元(260元)。 3、培训考务费用标准,参照长沙市内保支队相关文件。 4、员工在参加培训或是考核期间按正常出勤计算,如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再另外计算加班。 5、培训、考务费用由公司指定负责人统一到内保支队支付,其它费用由员工所在客服中心支付。 第五条:证件管理 1、所有证件由公司统一管理。(证件包括:保安员培训结业证、保安员证、及农村户口员工的职业职资格证。) 2、客服中心可留存所有证件的扫描件。如客服中心需用证件原件,可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借取。 3、员工离职后可以领取以本人名义办理的保安员证、结业证等。但必须全额缴纳产生的所有费用。(费用包括培训、考务费、误工费、交通费,总计约为460元)(取得“保安员从业职业资格证”培训教务补贴的缴纳费用为260元)。考证后在公司工作满两年的(按发证日期计算,如保安员证发证日期为2012年12月5日,则满两年为2014年12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下,以排除外国法适用,保护本国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如何更加合理地适用便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我国一贯持肯定态度,在立法上有较完备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也应该看到,与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相比,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应当尽快对其进行完善。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法律适用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中一项古老的制度,在外国法的适用和排除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维护法院地国立法管辖权的"安全阀"作用;另一方面,对该制度的过度适用会使法律选择的过程变得愈发的不稳定。所以,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如何合理地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成为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 公共秩序保留在英美法中称为"公共政策",在大陆法中称为"公共秩序"或"保留条款"或"排除条款",它是指一国法院依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者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时,或者依法应该提供司法协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保留制度。[1] 体现在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一般归结为: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外国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司法判决或外国法院管辖的承认,会违反内国的公共政策,就不适用这种本可适用的外国实体法或诉讼法,也不承认该外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和外国司法判决或外国法院的管辖权。[2] 二、我国立法对公共秩序保留的肯定 (一)《民法通则》的规定 1986年《民法通则》的第8章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了专门的规定,该法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是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对公共秩序保留所作的规定。可见,《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没有使用"公共秩序"这样的措辞。较之其他国家的同类法律条文,《民法通则》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对象不仅是依照我国冲突规范本应适用而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外国法律,并且还包括那些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国际惯例。这可以说是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独特之处。 (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 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可见,该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没有使用"公共秩序"这样的措辞。此外,这一条款在立法方式上采取的是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并在立法标准上采取的是客观说标准中的结果说标准,且在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采取代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做法。[3] 三、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建议 (一)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 1.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存在问题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排除的对象不仅包括外国法,还包括国际惯例。根据我国《海商法》第276条、《航空法》第190条和《民法通则》第150条,说明如果适用国际惯例与我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则予以排除适用。这种规定并不因《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而失效。这种规定也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公共

物业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秩序维护员的服务活动,加强秩序维护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01.对秩序维护员的基本要求:热爱工作,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勇于护法。不计得失,勇于奉献。文明执勤,礼貌待人。廉洁奉公,不牟私利 02.严格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03.着装整齐、仪表端正、精神集中,文明礼貌,不准穿便装上岗。 04.应按时上、下班,严禁迟到或早退。严格执行列队上岗交接班制度。 05.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06.不准离岗、脱岗、互相串岗。 07.不准利用工作之便无故刁难业主、住户、装修人员及其他来访人员。 08.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动用公司财物。 09.在岗值班时禁止会客接友、玩手机、看书报等。 10.严禁在岗值班时吸烟、喝酒、睡觉。 11.值班人员要对外来人员情况要仔细询问,登记其姓名、身份、证件、工作单位或住址、被访人姓名、出入时间等。“三无”人员一律不得入内(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 12.值班人员要对携带、运入小区可疑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对运

出小区物资、物品要严格执行物业管理制度,凭物业开具的放行单才能方形。 13.值班人员要对外来车辆的出入要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要做到眼快、手快、记录准确。发现车辆有破损、擦痕等问题时,要做到及时提醒车主并指出问题所在。 14.秩序维护员在巡逻时要做到全方位巡查,并按指定路线、指定时间、指定部位仔细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无法处理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确保小区安全,维护好区域内的工作生活秩序。 15.消防值班人员和视频监控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对出现的问题及可疑人员要及时通报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事件记录,记录要文路清晰准确。

秩序维护部管理规章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一、行为规范 1、值班期间严禁喝酒,吸烟、吃零食;禁止嬉笑、打闹、会客、看书报、听广播、摆弄手机、做与工作、值勤无关的事情。 2、爱护各种警械器具装备,不得丢失、损坏、私自转借或随意携带外出。 3、禁止利用工作之便对客户、访客、外来人员进行敲诈勒索,收受贿赂,谋取私人利益。 4、禁止在所辖物业范围内打麻将、娱乐或进行相关赌博或变相赌博。 5、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及《员工行为规范》、《秩序维护员仪容仪表规定》,精神饱满、文明值勤。 6、禁止留长发、蓄胡须、留大鬓角、长指甲。头发标准为前不遮眉、侧不及耳、后不触领,帽檐下头发不得超过1.5厘米,违者扣除5分/次。 7、值勤期间不准吸烟、吃零食、勾肩搭背、无急事不准边走边打电话,违者扣5分/次。 8、值班期间不准吹口哨、听收(录)机、MP3系列、摆弄手机、看书报、乱在值勤记录本上写、画违者扣10分/次。 9、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值班室应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违者扣除5分/次。 10、按规定统一着装,佩带工作胸牌,服装整齐、干净(凡佩带不齐者,不得上岗)举止文明、大方、得体、精神饱满。 11、值勤期间不得佩带饰物,口袋内不宜装过多物品,违者扣除5分/次/ 12、值勤期间禁止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歪戴帽、穿拖鞋或赤脚,违者扣除5分/次/ 13、严格遵守《公司员工礼仪规范》规定的文明礼貌用语,将文明、有礼貌,相互尊重。 二、秩序维护员岗位交接班制度

1、上下班人员均实行列队管理,按时交接,交接值班长在站队时,必须了解公共秩序治安员交接情况,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向上级领导汇报,违者每次扣15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50分罚款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做开除处理。 2、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达岗位,接班人员未到达前,当班人员不能离岗,未准时在规定地点进行交接班的每次扣除5分。 3、接班值班长在站队时,要向各秩序维护员讲明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4、接班按到工作岗位进行交接,交班人必须向接班人详细讲明待办事项及注意事项,接班人要详细了解上班值勤情况和本班应注意事项,应作到“三明”上班情况明,本班接办事项明,物品、器械清点明。 5、交班人员在下班前必须填写好值班记录,应作到“三清”本班情况清,交接问题清,物品、器械清。 6、交接的对讲机及其他器械必须当面检查清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至班长处,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分清责任以免相互推诿,混淆事件。 7、交接时要作好记录并签名。各班次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做好交接班工作,无交接或交接不清无记录者每次扣10分。 8、接班人在交接后立即检查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及重点区域,接班后超过区域正常巡逻时间,15分钟内所发生的问题由上一班负责,15分钟后由接班人负责,发生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按日长考核标准进行处分。 9、当班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移交给下班人员,事情要继续在岗处理完,接班人协助完成。 三、着装制度 服装物品包括:夏季服装、冬季服装、棉大衣、雨衣、等。 1、服装物品领用需办理登记入帐手续,缴纳相应押金,由队长安排、实行专人管理。 2、员工上班期间必须按规定着装,保持仪容整洁、严肃。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是国际私法中排除外国法的一项制度,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在外国法的适用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上,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代各国国际私法上无不才用这一制度以维护本国或国际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的稳定。然而由于公共秩序的涵义迷糊不清,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所以他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使用标准排除后的法律适用完善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内容 公共秩序保留{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在在英美国家常称为“公共政策”,在大陆法国家中称为“公共秩序”或“保留条款”,或“排除条款”,它是一国法院以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是,或依法应该提供司法援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援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有权排除和拒绝的制度。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国强制性规则中被认为十分重要因而在内国具有绝对的属地效力,可以强制适用于在内国所有人,包括外国人在内的规则,比如我国宪法

确立的民族平等原则、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婚姻法上的婚姻自由原则;另一部分内国专门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规定的强制性规则,比如我国有关国际金融的外汇管理规则等有关立法。此种意义上的公共秩序被一些学者以及一些国家的立法称为国际公共秩序,尽管它实际上只是从一国角度而言的国际公共秩序。(参见李浩培:《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问题》,载《李浩培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1 页。) 除了内国法的规定外,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还还应该包括内国一句国际条约或国际习惯法儿应承担的国际义务或应维护的国际秩序。如在我国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后,对于损害公约所规定的涉外民事行为,我国法院就应该使之在一切情况下均无效,而无论根据我国冲突法指向哪一国的实体法为准据法。 具体而言,我国学者在谈到公共秩序问题时,一般认为它适用于一下四种情况:第一,按内国冲突规范原应适用的外国法,如果予以适用将于内国关于道德、社会、经济、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基本准则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秩序对法律起着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其作用是消极的,即不适用原应适用的外国法。第二,一国民法中的一部分法律规则,由于其属于公共秩序的范畴,在该国有绝对效力,从而不适用与之相抵触的外国法,这里,公共秩序保留肯定内国法的绝对效力,其作用是积极的。第三,按照内国冲突规则应适用的外国法,如果予以适用将违反国际法的强行规则、内国所负担的条约义务或国际社会所一般承认的正义要求时,也根据适用该外国法将违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2012年第·10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5期 Oct2012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维护本国的传统道德、社会秩序和根本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这一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两 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论文对该制度运用在冲突规范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冲突规范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069-02 [法律应用与研究]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任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外国法。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或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秩序保留主要是指法院在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作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因其适用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可以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上已被普遍肯定,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等的不同,其法律的基础也不同。尽管当今法律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但这一制度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一、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 (一)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的关系 各国学者和相关理论都承认国际公共秩序与国内公共秩序是不同的,但二者在多大程度上不同、是完全不同还是有些交叉,各国学者存在分歧。法国学者Coussouarn&Bourel认为,公共秩序在国际私法中具有抑制适用其他可适用的外国法的作用,且与国内公共秩序完全不同;加拿大普通法学者Falconbridge在他40多年前出版的论著中也基本承认“外国或国际公共政策”完全不同于“国内公共政策”。 实质上,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同属强制性规范的范畴,但二者至少在法律效力上是有所区别的。瑞士法学家布洛歇曾经从萨维尼将法分为两部分的观点出发,提出“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的概念,认为属于国内公共秩序的法律绝对适用于纯国内民事关系,在涉外民事关系中不一定适用,只有国际公共秩序才具有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效力。 国际公共秩序与国内公共秩序虽不完全不同,但国际公共秩序较国内公共秩序在范围上要窄一些,在适用条件上也更为严格。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否则会妨碍许多合理的国际民法关系成立,妨碍国际民事交往的发展。 (二)国际公共秩序的新发展及其可行性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仍然是从国内立场出发,就某国而言依然是一个国内法上的概念,是一国为维持内国的法律秩序借助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它同法院地有密切关系,不可能超越其特定社会的法律秩序。从理论上讲,“国际公共秩序”与传统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产生的基础不同。第二,渊源不同。第三,维护的公共利益不同。传统公共秩序以内国为主,以本国利益为核心,而国际公共秩序则是为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从理论上讲,二者有所不同,但将“国际公共秩序”专门在世界范围统一起来是否有必要及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有局限性。首先,统一实体法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国际性与主权性、民族性进行拉锯的过程,而“国际公共秩序”的适用范围非常小,不符合普遍适用性;其次,众多主权国家实体法的统一可能导致法律的僵化,从而抑制各国调整法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能力,势必抑制国家为最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的竞争力;最后,统一规则往往过于重叠,有些规定与未统一的国内法规则相冲突。综上,将“国际公共秩序”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平台上构建是不必要的,其可行性也是问题。 二、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 (一)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理论 传统理论普遍认为,以公共秩序保留为根据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后,由国内法取而代之。但既然国内法规定有关的涉外民商事关系应以它指向的外国法为准据法,就证明该法律关系有适用外国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若此时一律以国内法取而代之,则有违冲突规范之本意。加之,若适用公共秩序的结果不一定导致国内法的适用,法官也就缺乏适用公共秩序的利益驱动,从而间接 69 ··

“保安员”更名为“秩序维护员”职能不变

“保安员”更名为“秩序维护员”职能不变 《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第四十七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发生安全事故时,物业服务企业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包括“维护相关区域内秩序的活动”,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责包括“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另外,从《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来看,均明确物业服务成本中包含“秩序维护费”的内容,并无“保安费”的表述。 实际工作中,广大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对从事维护公共秩序和协助安全防范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习惯称之为“保安员”。但是,由“保安”一词隐含“保证安全”、“保护安全”之意,与物业服务企业维护公共秩序和协助安全防范的职责并不相符。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的守望、守护以及公共秩序维护工作,与配有防卫器械和枪支从事武装守护、护卫服务等各种保安服务有着本质区别。物业服务企业的秩序管理人员使用“保安员”称谓,容易引起误解,产生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保证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错觉,以往也曾出现过业主以“保安”为由追究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责任的案例,引发诸多矛盾和纠纷,给管理服务工作造成被动,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准确界定行业责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下发了《关于使用“秩序维护员”称谓的指导意见》,建议今后物业服务企业对从事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秩序维护和协助开展安全防范的工作人员使用“秩序维护员”称谓,不再使用“保安员”的称谓。 变化的是称谓,不变的是职能,所以名称变化后,其工作内容是没有变化的。

制度_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前言 公共秩序保留是在冲突规范适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问题,也是冲突法上最古老的原则之一。在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内国法院根据冲突规范应适用某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内国法院便以此为由拒绝该外国法的一种制度。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中就包含了这种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出“公共秩序”这个名词。公共秩序这个名词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提出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共秩序制度。现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已得到普遍承认。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一贯持肯定态度。现行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海商法》、《票据法》中都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我国虽然确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

先进性,但也留下了不少的缺陷、矛盾和遗漏之处,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民事交流,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工作的展开。只有对我国国际私法中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保证该制度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录 摘要 (1)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述 (1) 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 (2) 2.1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立法相关规定 (2) 2.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不足 (3) 2.2.1 立法内涵不一致与立法规定不协调 (3) 2.2.2 立法未体现当今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的趋势 (3) 2.2.3 立法未对法律适用结果作出规定 (4) 2.2.4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包括国际惯例 (4) 2.2.5 在司法实践方面,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5) 3.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 (7) 3.1立法中对公共秩序保留做出统一的规定 (7) 3.2立法中应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采用“明显违反”的措辞 (7) 3.3规定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必要时可代之我国的法律 (8) 3.4将国际惯例从公共秩序保留的对象中删除 (8) 3.5在司法实践中,对实施公共秩序保留予以必要的限制 (9) 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1)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法院在依内国冲突规范本应使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如其适用(或其内容本身)将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道德标准、法律原则想抵触而排除其使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而适用外国法。但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对矛盾,然而纵观国际私法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国际私法的发展正是在适用外国法与限制或排除外国法适用的矛盾中前行的。有学者说国际私法随着“法律准入”和“法律准入壁垒”这一矛盾的彼长此消而不断向前迈进。 有人认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该包含一国道德、政治方面的内涵,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一国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但是公共秩序内涵过大会阻碍国家之间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公共秩序的概念也应该国际化,各个国家应做出努力是公共秩序在各国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点。我国目前对这一制度只有概括的原则的立法,并且用词模糊,不利于法官适用,由于适用这一制度时法官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立法应该严格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结果,以达到维护本国利益和尊重外国法律的平衡,立法是应该做到用语统一化、概念清晰化、内涵具体化、程序规范化、适用的限定化。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11-14 15:24:00 ] 作者:段芳芳编辑:凌月仙仙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工作守则及各项管理制度..................02-11 第一节秩序维护部员工工作守则...........02-03 第二节秩序维护部交接班制度.............04-05 第三节消防管理制度 (06) 第四节临时动火管理制度 (07) 第五节停车场管理制度 (08) 第六节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 (09) 第七节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0) 第八节卸货区管理制度 (11) 第九节附则 (11) 第二章突发事件处理办法........................13-15

第一章工作守则及各项管理制度 一、秩序维护部员工工作守则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员工手册》相关规定,制订如下管理细则: 1、认真做好秩序维护管理工作,自觉服从上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主动提供配合,做好交接班记录。 2、维持园区内外区域的正常工作秩序、治安秩序,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3、对出入人员应热情、有礼、耐心文明问询和主动引导,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4、工作态度 (1)、对工作具有责任心、热情、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对自身的责任心:钻研业务、工作认真、上进心 (3)、同事之间的协作力、包容、配合、团结 (4)、对本职工作负责:不拖沓、不积压、不抱怨、不挑拣(5)、对进入园区人员的态度:谦和、礼貌、诚恳、友善、不卑不亢 (6)、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会议及培训,不得迟到早退,严禁无故缺席。 5、日常行为规范 (1)、按公司要求统一着装,禁止在非上班期间穿着工服外出。如有遗失或损毁,须负责按价赔偿,离职时要将制服交回公司。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角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 角 ◆法制园地 ▲{I}IJ占缸金...''..'''...'.'-'... 2011?02(下) 浅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 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视角 邱威棋 摘要本文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核心价值取向为视角,分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提出解决缺陷的方法,并对 我国Ⅸ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施行后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价值取向涉外民事关系 作者简介:邱威棋,北京交通大学人丈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2008届法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0592(201I)02-036-04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法中~项重要的制度,在国际公法,国 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秩序保留(Re. servationofPublicOrder)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PublicPo1. icy),在大陆法中称"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或者"排除条款". 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 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道德的基本观念 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意大 利法则区别说时代的"令人厌恶的法则"排除在域内适用的规定, 经胡伯,孟西尼,萨维尼等国际私法学者的进一步阐述而渐趋完 善.1904年的《法国民法典》的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 定违反有关公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

立了该项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已作为国际私法中一个公认的制 度存在.随着当今社会国际交往加深和全球化程度JJI】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对于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国际法大师韩德培先生曾这样论述公共 秩序保留:"一方面不必任意扩张它的适用范围,同时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它的作用,把它视为无足轻重."可见,公共秩序保留制 度的限制适用问题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焦点问题.笔者以国 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价值为视角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做理论上的浅析. 一 , 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关于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争论 法的价值包含人类关于法律问题的良好价值追求,它所追求 的是人类善良愿望和美好追求的集中反映.而法的核心价值是 法律所最为重要,最为之关注,为法律构建之基础的价值追求. 法学理论界对于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有多种观点,笔者总结为两类:解决法律冲突说与利益协调说.前者认为:国际私法 作为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部门,其核心任务就是解决法律冲突.后者认为:国际私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解决法律冲 突,解决法律冲突的做法只不过是达到建立和完善国际民商秩序(一种利益关系)这个目标所运用的方法而已.而利益问题才是 国际私法的主题. (二)公平与正义至上是国际私法的核心价值取向 36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 而言,解决法律冲突只是其价值的外在表现.而利益协调对于国 际私法,狭义而言,是在其法的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斗争与妥协的体现.诚如蒋立山先生所提到的"法律足对包括统治阶级利

商场秩序维护部工作管理规定

商场秩序维护部工作管理 规定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商场秩序维护部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节保安工作职责与保安行为准则的规定 一、保安工作职责 1、负责整个商场的治安保卫、消防管理、车辆管理、维护正常的工作、经营秩 序。 2、遵纪守法和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纪律性、纯洁性。 3、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制订工作计划,具体落实岗位责任。 4、协助物业部各部门搞好商场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管理,美化环境。 5、对各类突发事件、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6、落实消防措施,认真做好商场内的防火工作。 7、负责商场经营区及办公场所的人员、财物与商品安全。 8、管理商场各类消防设施并熟练操作。 9、进行定期训练,保证保安部门的工作严谨性与纪律性。 10、进行商场巡视,定岗定线,管理商场经营秩序。 11、协助商场其他各部门完成商场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保安工作行为准则 1、仪容仪表符合企业形象,根据公司工作服的着装要求规范着装。 2、严格服从公司组织调动,并在工作调动过程中按规定程序交接工作。 3、按照公司岗位职责范围及管理权限,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和权限。 4、按照人事规定办理请假,休假。请假结束按规定时间返回岗位。 5、上班期间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 6、按照规定时间报送给上级资料,并且保证质量合格。 7、对于客户服务态度友好,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事件,维护企业形象。 8、不得对内部公司职员采用恐吓,威胁,暴力,人身攻击或诋毁名誉,顶撞上司,以及造谣惑众, 破坏团结,煽动闹事或怠工。 9、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服从考核及上级管理。 第二节岗位工作职责规定 一、保安主管(队长)工作职责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统一。“公共政策”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则称之为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亦称排除条款。公共秩序本身是一个颇具弹性的概念,是一国用来对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条件下、特定问题上的重大利益或根本利益予以维护或保证的工具。因此,人们常将公共秩序保留称为国际私法中适用外国法的“安全阀”。公共秩序保留政策作为一项国际私法制度体现在立法上一般为如下三种形式:外国规范的方式、内国规范的方式和国际限制规范的方式。 接下本文论述了当今国际社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尽管我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甚至在某些领域,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立法技术,如采用结果说作为

公共秩序保留的标准,但是我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和实践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进行一步完善。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趋势立法方式实践完善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概述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含义 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它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所谈到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是一个传统且广为接受的概念。它是一项拒绝适用外国法、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理由。接下来,就让我们全面和了解和认识一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统一。“公共政策”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则称之为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亦称排除条款。体现在法律中的公共秩序条款,一般归结为: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外国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司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秩序维护部管理制度 一、秩序维护员条件 1、政治可靠,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热爱保安工作。 2、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遵纪守法,服从命令。 二、职责 1、文明执勤,礼貌待客,树立“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思想,提供优质服务。 2、秩序维护员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全部标志和装备器械,精神饱满,衣着整洁,形象庄重,姿态良好。 3、值勤期间,保安员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4、秩序维护员自身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对违反规定的人不徇私情,照章办事,及时上报。 5、秩序维护员有责任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上报。 6、秩序维护员在巡逻时,必须随时检查所有的门窗、出入口、院墙、停车场、建筑物等地方的安全设施。 三、工作秩序 1、秩序维护员值勤期间发现问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2、如遇各类事故现场,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处理或离开。 3、对各类事件要按照“七何要素”(即何时、何地、何因、何事、何人、何后果、何处理),做出完整、详细的记录。

4、每班交接班应确认使用设备器械及其它完好后,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如有损坏应立即上报。 四、违纪处分 1、警告: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给予警告处分并罚款10元 (1)迟到、早退不超过一小时(含一小时)。 (2)不文明值勤,服务不周到,索要礼物,骂人。 (3)擅自调换班次或串岗。 (4)值勤中擅自脱岗不超过二十分钟(含二十分钟)。 (5)在岗时仪表不整洁,姿态不端正,或不按规定佩戴标志。 (6)立岗时吸烟、聊天,在岗时嬉闹喧哗、吃零食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7)固定岗超出规定活动区域的。 (8)不爱惜公司财产,值班室和宿舍卫生脏、乱、差。 (9)无故不参加早训和例会。 (10)其它被公司视为违纪的行为。 2、记过: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并罚款50元 (1)迟到超过一小时至四小时以内(按旷工处理)。 (2)迟到、早退三次以上(含三次)。 (3)私自改动班次、岗位。 (4)值勤中擅自脱岗超过二十分钟至一小时(含一小时)。 (5)值勤时打瞌睡。 (6)不听从队长管理的,不认真完成队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及经济活动日趋频繁,跨国纠纷逐渐增多。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与此同时,为确保交易公平和减少违约,我国法院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如何妥善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显得更加重要,本文 对此加以探讨。 一、公共秩序保留及英美国家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 (一)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ofpublicorder)本是国际私法中排除适用外国法的一项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公共秩序保留的直接作用就是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在内国的适用,而其实质在于维护本国国家及其人民的利益。 公共秩序保留这种观念早在13、14世纪的意大利法则区别说中已有萌芽。到17世纪,荷兰的法学家胡伯,作为法则区别说的继承者,提出了礼让说,从理论上完善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并将其引进到国际法律冲突的解决之中。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确定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统一国际私法公约都载有公共秩序保留条款。公共秩序是一国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条件下和特定问题上的重大或根本利益所在。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上的一项制度,已被各国立法或司法实践所肯定。 (二)英美国家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对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总的说来,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很少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适用公共秩序保留。英国法院一般只有在所涉的外国仲裁裁决涉及国际毒品买卖、欺诈、贪污腐败及恐怖主义等违背国际公共政策的情形时,法院才裁决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承认与执行他国仲裁裁决,通常情况下,仅违背内国公共政策及第三国内国公共政策均不能成为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在美国,依据联邦仲裁法,欺诈、胁迫、贿赂以及显然漠视法律均构成不予执行国内仲裁裁决的理由。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被申请人往往也向美国法院提出这些事项,认为裁决的执行违反了美国的公共政策,但是,法官在解释公共政策时持狭义观点,认为公共政策是指裁决执行地关于公平和道德的最基本的观念。因此,在美国,很少有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案例。自美国加入《纽约公约》以来,法院仅在一个案例中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部分拒绝执行一份国际商会的仲裁裁决。在该案中,法官认为仲裁庭裁决的利率超出了乔治亚州的法定利率,而超出的利率和申请人的损失又没有合理的关系;超出的利率实际上是对败诉方的惩罚,法院以违反公共政策为由拒绝执行超出法定利率的金额。美国法院法官曾在个案中归结认为,《纽约公约》的制定史显示公约的意图是要对公共政策予以狭义的阐释。即只有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将会违反法院地国最基本的善良风俗及正义准则的情形下,裁决方可被依此理由拒绝执行。 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平等互利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有利于国际商务和贸易的发展,因此,公共秩序保留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秩序维护部管理方案

秩序维护部管理方案 一、安保管理方案 1管理目标: 1)业主(物业使用人)对安保满意率达96%以上 2)安保设施按规定实施月检覆盖率达98% 3)园区重大交通、消防、安全责任事故≤1% 4)机动车辆违章停放发生率≤1% 5)机动车辆停车收费有效率98%,上缴率/及时率100% 6)安保人员文明执勤(着装整洁/仪容仪表/门岗服务/巡逻姿势/巡逻服务)率达98% 7)限时巡逻覆盖(房屋外观/设施设备/周边环境/治安/消防/车辆停放)率98%,有效率≥ 95%,隐患信息传递准确率/及时率98% 二、管理措施 8)结合项目的地理环境及规划设计的特点,小区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商业街区对外开放 式的安全管理方案,实施巡逻岗与固定岗结合,全面防范与重点控制结合,充分利用智能化设施设备结合监控中心的统一调度,确保小区安全。 9)门岗实施访客询问、过滤、登记制度,外来人员需要进入小区,需出示相关证件,经门 岗保安核实进行登记后,由门岗保安通知服务中心与被访业主进行核实后方可进入,并通知区域巡逻岗进行跟踪监控,对没有明确来访对象的人员不能进入住宅区。在门岗巡逻岗监控岗之间建立移动通报制度,即随着来人、车辆的移动路线不断通报方位,形成一种隐形的安全网。 10)实行24小时巡逻制度,小区内实行定位点更和区域定员巡逻方式,增加安全巡逻频次, 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增援, 11)根据不同时间段特点,制定区域性、时段性的公共秩序安全管理措施及针对可能发生的 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12)在商业区实施定时巡逻方式,负责维护商业区的治安防范全管理,制止各类违章事件, 13)对商业街区的租户和从业人员流动情况建立清册,详细登记租户及从业人员的具体情况 及工作动态 三、岗位设置 秩序维护部设置岗位的原则是,以固定岗为主,巡逻岗为辅,这样秩序维护员可以有对业主多接触了解和熟悉,了解业主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固定岗---主要是小区北大门、西门、东门三出入口门岗;对外来人员进行询问控制,对车辆停放进行交通指挥疏导和控制, 巡逻岗----结合固定岗的设置在整个小区分多片区进行区域化管理;将若干个小的主团化为一个区域设定的一个安全巡逻岗;巡查公共区域的安全状态,处理安全事故及装修巡逻,车辆进出停放秩序维护 四、上班时间 秩序维护部主管 上班时间为:07:30—17:30 每周单休 秩序维护领班及维护员 上班时间:实施两班倒每天12小时工作制。每月休息4天,按排班轮休。 白班07:00分—19: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