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一)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一)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一)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概念解释

混凝搅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操作方法,用于将不同物质彻底混合均匀,以达到实验要求或产品质量要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方法一:机械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机械搅拌设备中,通常为搅拌罐或容器。

3.打开机械搅拌设备,启动搅拌器,以设定的搅拌速度和时间进行

搅拌。

4.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二:手工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合适的容器中,如玻璃烧杯或容量瓶。

3.使用玻璃棒或搅拌棒等工具进行手工搅拌,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可

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4.搅拌至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三:磁力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容器中,如磁力搅拌烧杯或容量瓶。

3.在容器底部放入一个磁子,并将容器放到磁力搅拌器上。

4.打开磁力搅拌器,调节搅拌速度和时间。

5.磁子受磁力作用而旋转,从而搅拌容器中的物料,使其混合均匀。

6.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四:超声波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容器中,如超声波搅拌烧杯或容量瓶。

3.将超声波搅拌器放入容器中,确保其与物料充分接触。

4.打开超声波搅拌器,根据需要调节搅拌强度和时间。

5.超声波波动会在物料中形成高频振动,从而实现混合搅拌的效果。

6.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五:气泡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容器中,如试管或烧杯。

3.利用气动搅拌设备,如气泡搅拌器,通过向容器中通入气体产生

气泡。

4.气泡在液体中上升,形成对物料的搅拌和搅拌效果。

5.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以上便是几种常见的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不同的实验和物料需要选择适合的搅拌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产品质量的合格性。

混凝实验

实验二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得某水样最佳投药量的基本方法。 2、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及混凝沉淀效果。 3、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化学混凝法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和有机的胶体颗粒。胶粒之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使胶粒靠自然沉淀不能除去。混凝过程包括胶体的脱稳和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随后这些大颗粒可用沉淀、气浮或过滤法去除。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阳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Zeta电位,或者是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而吸附胶体,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者是由于胶体被围在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该过程称为凝聚。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过程,为了研究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和废水快速混合均匀,一般在几秒钟或一分钟内完成,该阶段只能产生肉眼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要求搅拌强度随矾花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以免结大的矾花被打碎而影响混凝的效果,反应时间约15~30min,该阶段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药品 1、搅拌器; 2、浊度仪;3.、酸度计;4、1000mL和200mL烧杯、移液管、温度计、100mL注射器、1000mL量筒若干个;5、混凝剂,如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 四、实验步骤 1、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2、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100r/min或50r/min)烧杯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或1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3、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2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3作为2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依次增加1/3倍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加入3-6号烧杯中。 5、启动搅拌机,转速约300~500r/min,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烧杯中,快速搅拌半分钟、中速搅拌5分钟左右,转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5~10分钟、转速约50~80r/min。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式,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杂质去除,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本文就混凝沉淀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实验原理 混凝沉淀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剂与悬浮物或有机物形成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将其去除。 混凝剂一般是一些带正电荷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电解质等,它们能够吸附水中的负离子和颗粒物,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絮凝体。随着絮凝体的增大,它们的密度也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一个沉淀层,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得到去除。 二、实验步骤 1、制备混凝剂溶液:取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硫酸铝钾等混凝剂,依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均匀即可。 2、制备原水:取适量的自来水或污水,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3、加入混凝剂溶液:将混凝剂溶液缓慢加入原水中,同时用玻璃杆轻轻搅拌,使混凝剂和水充分混合。 4、沉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中的悬浮物是否得到沉淀。如果饱和度较高,可以加入一些碳酸钠调节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5、过滤:对于无法沉淀的悬浮物或有机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去除。选取一定的滤纸或过滤膜,在上面放置漏斗,将水过滤出去即可。 三、实验注意事项 1、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节,避免浪费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加入混凝剂时,应缓慢加入,并注意搅拌均匀,以充分发挥其混凝效果。 3、沉淀时,应注意观察沉淀的形成情况,及时调整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4、过滤时,选择合适的滤纸或过滤膜,避免粘附和遗漏。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工具,以避免留下污染物和影响下次实验。

四、实验结果 混凝沉淀实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沉淀效果和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上,通常采用浊度或残留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沉淀效果越好,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说明混凝沉淀实验的效果越好。 五、实验应用 混凝沉淀实验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工艺中,如自来水厂、废水处理厂、地下水处理等。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降低水中的浊度、COD、BOD等污染指标,从而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健康。 总之,混凝沉淀实验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水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应用广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混凝实验

混凝实验步骤 本实验分为混凝药剂的筛选、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部分。 一、混凝药剂的筛选 1、配制10L 1‰的藻土原水,开启机械搅拌机,使藻土始终保持悬浮状态; 2、按讲义配制1%的硫酸铝铵、硫酸铝和氯化铁混凝剂,10%的HCl和NaOH; 3、取4只锥形瓶(0#—3#),分别放入200mL原水,在1#-3#中分别滴加上述三种混凝剂(由3个同学配合同时滴加,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并记录),每次滴加5滴并摇动直到出现矾花(0#也要同时摇动),静置30s,比较这三种混凝剂所形成的矾花状态(0#作为参照)。继续滴加,进一步比较矾花的状态、大小、沉降速度和上清液的澄清度,筛选出一种混凝剂,做以下实验。 二、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取6个5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 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FTU)、pH值、温度; 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 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到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相等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到1—6号烧杯中(参考:对于FTU=60°的自配水,可分别加入1%的混凝剂1、2、4、 5、 6、8mL); 5、在1号烧杯中放入搅拌子,启动磁力搅拌器,快速搅拌1.5min,慢速搅拌5min;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沉淀10min,用移液管吸取上清液至比色皿中(注意:吸取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吸取位置也要尽量相同),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6、重复步骤“5”,分别测定2-6号烧杯上清液的浊度。 附:WGZ-200型散射式浊度仪操作步骤 1、预热20分钟 2、置量程10,先以空气调零,将标准浊度片(18.1°)放入光程中调校准 3、先测纯水+比色皿的浊度,以后水样的的浊度测定值要扣除此值 4、水样测定(如果读数超出量程,可置量程于100,但必须重新校正仪器) 三、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取6个5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 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pH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

混凝实验步骤

混凝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按需要配制溶液,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 2、确定原水的最佳透光率(吸光度)时的波长,由数据绘图求得。 3、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调整原水pH并记入表3。 2、取6个500 ml杯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3、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中速150r/min,5min),直至出现矾花,在表3中记录投加量。 4、停止搅拌,静止10min。 5、根据测得的浊度或吸光度或pH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pH的选择 1、用6支500 ml烧杯,分别取400 ml原水。 2、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 ml、1.5 ml、1.0 ml HCl,再向4、5、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2 ml、0.7 ml、1.2 ml NaOH。 3、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从每只烧杯中取50 ml水样,依次用pH仪测定各水样的pH值,记录在表4中。 4、用移液管依次向装有原水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实验最小投加量算。 5、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中速搅拌150 min,10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 6、静止10 min,用50 ml注射筒分别抽取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50 ml)放入200 ml烧杯中,同时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用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用pH计测得pH值,记录在表4中。 (四)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 ml烧杯,分别取400 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分别加入到4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5中。 3、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中速搅拌150 min,5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 4、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 min,然后用50 ml注射筒分别抽出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同时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记录在5中。 5、根据表5绘图求得B。

混凝烧杯试验方法

混凝烧杯试验方法 混凝烧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容器,主要用于混合、溶解、反应等实验操作。下面将介绍混凝烧杯的试验方法,包括选择烧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试剂的加入与混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一、选择烧杯 混凝烧杯通常由耐热玻璃或塑料制成,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烧杯。一般情况下,选择容量稍大于所需试液的烧杯,以防止液体溢出。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清洗烧杯:使用洗涤剂和水彻底清洗烧杯,确保无异物残留。 2.干燥烧杯:将清洗后的烧杯倒置在纸巾或干燥架上晾干,以去除水滴。 3.称重:将干燥的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 三、试剂的加入与混合 1.加入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将所需试剂逐一加入烧杯中。在加入液体试剂时,可以使用滴管或移液器进行定量的加入。如果有需要加入固体试剂,可以使用试剂勺或称量瓶加入。 2.混合试剂:在试剂加入烧杯后,使用玻璃搅拌棒或磁力搅拌子将试剂充分混合。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确保试剂均匀混合。 四、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防止破碎:避免将烧杯从高处掉落或碰撞,以防止破裂。特别是当 烧杯装有高温或有害物质时,更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防止溅溶:在加入试剂、混合试剂等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液面 高度,避免溅溶。如果试剂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 3.灶台上操作:当进行加热或高温反应时,需要将烧杯放在火焰或加 热装置上。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调节火焰大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试剂 沸腾过程中溢出或烧杯破裂。 4.出现异常要及时停止操作:如果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剧烈气泡 冒出、颜色变化异常等,应当立即停止操作,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混凝烧杯试验方法主要包括选择烧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试剂的加入与混合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 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个人 安全和实验室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 污水混凝实验是指利用化学混凝剂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以便于后续处理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污水混凝实验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实验前准备 1. 配置所需的草酸溶液、硫酸溶液、浓缩盐酸溶液等混凝剂和试剂,并检查其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2. 准备所需的玻璃器皿,如烧杯、试管、容量瓶等,并进行清洗消毒。 3. 确保实验室安全,佩戴实验服、眼镜和手套。 4. 请确保实验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的滞留。 二、混凝试验操作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如500ml,并记录初始COD (化学需氧量)、浊度等参数。 2. 将污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并在搅拌器的辅助作用下,搅拌一定时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均匀分散。 3. 在搅拌的同时,向污水中均匀加入适量的混凝剂,开始混凝试验。混凝剂的加入量需事先确定,并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4. 在混凝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搅拌器的速度和时间的一致性,以确保样品悬浮物的充分接触和混合。

5. 混凝试验一般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值,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在调节温度时可以使用恒温水浴器,调节pH值时可以使用酸碱溶液。 6. 在混凝试验的过程中,要定期取出一定量的样品,进行COD和浊度的测试,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7. 混凝试验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待试验结束后,停止搅拌器的工作。 三、混凝试验后处理 1. 停止搅拌器的工作后,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情况。通过目测或使用离心机进行悬浮物的分离与沉淀。 2. 将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分离,可以通过静置或者离心分离等方式进行操作。 3. 沉淀物的重量可以进行称量,并计算去除率。上清液可以进行过滤,然后测定其COD和浊度的去除率。 4.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毒性物质或有害气体存在时,应佩戴好防护装备和使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2. 操作时要注意手部的防护,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 3. 避免有害气体的吸入,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4. 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试剂,避免发生意外。

混凝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水处理篇)实 验 实验二化学混凝 一、实验目的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水温,pH值,混凝剂种类、加量以用搅拌速度和时间等。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影响的错综复杂,且非拘一格,所以混凝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通常要用混凝试验来确定。衡量混凝主要指标是出水浊度和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实验方案技术及数据处理常用优选法和正交设计等数理统计法。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进行混凝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混凝剂品种的筛选,以及与待处理废水相适应的pH值和混凝剂加量的确定等),并对实验数据作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 化学混凝法通常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所谓化学混凝,是指在废水中投加化学剂来破坏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再用重力沉降,过滤,气浮等方法予以分度的单元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凝聚和絮聚两个步骤,二者统称为混凝。具体地说,凝聚是指在化学药剂作用下使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则是指为絮粒在水流紊动作用下,成为絮凝体的过程。 根据混凝过程的GT值要求,在药剂与废水的混合阶段,对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要求是高速短时;而在反应阶段则要求低速长时。两个阶段的搅拌转速 n(r,p,m)和搅拌时间T由GT=104-105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水处理中,混合阶段的G值约为500-1000秒-1,混合时间为10-30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在反应阶段,G值约为10-100秒-1,停留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一台; 2、721型分光光度计; 3、pH计或精密pH 试纸;4、温度计;5、50mL注射器;6、秒表;7、量筒;8、1000 mL烧杯,250mL 烧杯;9、移液管;10、混凝剂:10g/L FeCl3,10g/L 聚合氯化铝;11、10%盐酸,10%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温度、浊度及pH值。用量筒量取1000mL水样放于1000mL烧杯中,每组取6个水样,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投加三氯化铁,另一组投加聚合氯化

混凝试验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混凝试验中注意事项及工作原理

混凝试验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混凝试验中注意 事项及工作原理 混凝试验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混凝试验中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混凝试验搅拌机紧要的应用领域就是各种大小混凝试验,为大家供应不止关于混凝试验搅拌机产品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有关于混凝试验操作过程中的相关学问点,今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混凝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取原水时要搅拌均匀,尽量要一次量取,以免削减所取原水浓度上的差别; 2、试验时,在搅拌过程中若发觉不同沉淀杯中呈现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成的絮状颗粒大小也不同时,这说明不同加药量会对混凝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3、试验中,原水的量取尽量接受量筒进行量,假如直接依据沉淀杯上的刻度进行添加。沉淀杯上的刻度相对够不精准,会对试验结果会产生确定的影响;

4、测定浊度时发觉浊度仪的示数不稳定,波动较大。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静置沉淀的时间不够长,溶液中的颗粒还处于较为猛烈的运动状态,这样测得光源被散射的散射光强度就会有较大变化,导致浊度仪示数不稳定; 5、测定上清液的浊度时,发觉若是测定速度较慢,不同溶液的沉淀时间就不平行。较晚测定的溶液沉淀时间较长,这对试验结果的精准度也会造成影响; 6、投药量建议实行多次小试得出的结果并进行评估与衡量,尽量不实行药量直接计算方式来投加,由于,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偏差; 7、混凝试验过程要保持整个搅拌机不被人为等其它扰动,防止对混凝结果产生影响; 8、每一次试验都要做到接受混凝搅拌试验数据记录表格,以防

试验对比性。 混凝试验搅拌机使用前: 1、使用前安装好相应电源连接,六联搅拌器使用的是AC220V ±5%电源; 2、使用前确定要接地线; 3、开机前需将温度探测器插入搅拌器上,以免在运行时造成参数混乱; 使用中: 1、仪器正常运行中,请勿敲打或者扭转桨叶;

混凝实验方法

实验三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混凝现象; 2、了解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3、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及相应的pH值、搅拌时间,并选择最适宜的混凝剂。 二、实验原理 在废水中常含有用重力沉降法不能除去的细微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其粒径分别为100~10000nm和1~100nm。由于布朗运动、水合作用以及微粒间的静电斥力作用,使胶体粒子和细微悬浮物能在水中长期保持悬浮状态,静置不沉。混凝过程首先是要混凝剂形成带正电荷的氢氧微型矾花,并同胶体悬浮物接触使其失去稳定性,接着发生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有时为了促进凝聚还需加入助凝剂)。随后这些大颗粒可用沉淀、浮选或过滤等方法去除。 废水在混凝剂的离解和水解产物的作用下,使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积为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过程,称为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其中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指微絮粒通过吸附桥联、网罗卷捕(网捕)形成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为了获得易于分离的絮凝体和尽可能低的出水浊度,必须考虑废水浓度、性质、pH值以及混凝剂的种类、用量、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试验的影响。由于每种混凝剂都有一个形成矾花的最佳pH值,因此,在对各种混凝剂进行对比实验前,应先测定各种混凝剂的最佳pH 值,然后再进行投药量试验。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自制生活废水或工业废水水样; 2、混凝剂: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常见无机盐混凝剂及性能见附表I); 3、烧杯24个(1mL)、量筒4个(25mL)、温度计、pH计等; 4、悬浮物测定仪器、搅拌器、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的温度、SS浓度(或透光率)、pH值等; 2、确定在废水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用量。 在量筒中加入200mL样品废水,然后每次加入1mL混凝剂并且不断地满满搅拌废水,直到刚好出现矾花时记录下混凝剂用量。将此用量换算成mg/L,即为近似的最小混凝剂用量。 3、在6只烧杯内各加入1L样品废水,并在各烧杯内加入混凝剂使其剂量等于最小混凝剂用量。调整6个试样的pH值分别为 4、 5、 6、 7、 8、9,快速搅拌2min,使其产生矾花并充分混合,然后慢速搅拌15min,搅拌的速度应使矾花不受剪切。记录每个试样出现矾花的时间。 4、让全部试样静置沉降30min,观察沉淀情况,计算沉降比。同时取出上清液测定其pH值、SS浓度(或透光率),并作出残留SS浓度(或透光率)与相应的pH值的关系曲线,求出最佳pH值。 5、重新配制6份1L的相同试样,然后再向烧杯中加入不同混凝计量(在最小投加量基础上依此增加2mL)。然后再加入酸或碱,使pH值接近所求的最佳值。重复步骤(3)的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一)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一)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概念解释 混凝搅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操作方法,用于将不同物质彻底混合均匀,以达到实验要求或产品质量要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方法一:机械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机械搅拌设备中,通常为搅拌罐或容器。 3.打开机械搅拌设备,启动搅拌器,以设定的搅拌速度和时间进行 搅拌。 4.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二:手工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合适的容器中,如玻璃烧杯或容量瓶。 3.使用玻璃棒或搅拌棒等工具进行手工搅拌,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可 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4.搅拌至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三:磁力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容器中,如磁力搅拌烧杯或容量瓶。 3.在容器底部放入一个磁子,并将容器放到磁力搅拌器上。 4.打开磁力搅拌器,调节搅拌速度和时间。 5.磁子受磁力作用而旋转,从而搅拌容器中的物料,使其混合均匀。 6.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四:超声波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2.将物料放入一个容器中,如超声波搅拌烧杯或容量瓶。 3.将超声波搅拌器放入容器中,确保其与物料充分接触。 4.打开超声波搅拌器,根据需要调节搅拌强度和时间。 5.超声波波动会在物料中形成高频振动,从而实现混合搅拌的效果。 6.根据实验需要适时停止搅拌,取出混合物。 方法五:气泡搅拌 1.准备所需物料,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搅拌比例和时间。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混凝搅拌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搅拌实验是一种模拟混合、反应、沉淀三个工艺过程的实验手段,自来水厂可以通过混凝搅拌试验选择混凝剂的品种以及混凝剂最佳投量。 一、仪器及器皿 1、六联混凝实验搅拌机(带6个原水杯)1台、电子天平1台、散射光浊度仪1台、pH计1台; 2、100mL的容量瓶2个、100mL烧杯2个、收集瓶(250mL-300mL)6个、1升量筒1个、刻度吸管(1mL、2mL、5mL、10mL)各1支; 3、10升~15升的水桶1只、玻棒2根、洗耳球1个、定时器1个,温度计1支、蒸馏水洗瓶1个。 二、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取固体混凝剂约10克备用(可装在磨口试剂瓶中以避免受潮)。混凝剂溶液的浓度单位实验室常用毫克/升(mg/L)表示,生产上用于投加量计算时往往采用公斤/千立方米(Kg/Km3),这两个浓度单位是等价的,即:1mg/L=1Kg/Km3。 配制混凝剂溶液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投药量的大小,混凝搅拌机投药试管的体积一般约10毫升,所以当投药量大时应提高混凝剂的配制浓度,以保证投药试管能容纳下所投加的混凝剂溶液(投加混凝剂溶液的体积不超过9mL)。 1、1 mL=1 mg(1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0.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mL=1mg(1mg/L)的混凝剂溶液。 2、1 mL=10 mg(10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 mL=10 mg(10 mg/L)的混凝剂溶液。 表1 投药量与混凝剂溶液浓度的关系

(完整word版)混凝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工艺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被广泛的应用,是重要的水处理技术之一。通过混凝沉淀实验,可以了解混凝工艺中主要参数的确定:如混凝剂种类的选择,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以及其它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悬浮物的形态是不同的,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是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混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除去的,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体的双电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为不稳定因素,有利于胶粒的凝聚。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此时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而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混凝过程见表1 表1-混凝过程 “同向絮凝”。异向絮凝只对微小颗粒起作用,当粒径大于1~5µm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矾花是一个连续过程,为了研究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进行剧烈搅拌,目的使使混凝药剂快递均匀的分散与水中以利于混凝剂的快速水解、聚合和颗粒脱稳。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混合和反应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而速度梯度G值能反映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水耗值的大小,混合的G值一般在700~1000s-1;时间一般在10~30s,至多不超过2min.G值大时混合时间宜短。机械搅拌混合和水泵混合都是常用的混合方式。本实验采用机械搅拌混合方式。在絮凝阶段,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故以同向絮凝为主。同向絮凝效果不仅与G值有关,还与絮凝时间T有关,故通常以G值或GT值作为絮凝阶段的控制指标。在絮凝过程中,絮凝体的尺寸逐渐增大,粒径变化可以从微米级增到毫米级,变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2)学会确定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 (3)学会选择最佳混凝剂 二、实验原理 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整个混凝过程可看作两个阶段:混合阶段和反应阶段。在混合阶段,要求原水与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所以搅拌强度要大,但搅拌时间要短。该阶段,主要使胶体脱稳,形成细小矾花,一般用眼睛难以看见。在反应阶段,要求将细小矾花进一步增大,形成较密实的大矾花,所以搅拌不能太大,太大矾花易打碎,但反应时间要长,为矾花的增大提供足够的时间。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混凝试验搅拌机ZR4-6 型 2.浊度仪WGZ-3 型 3.pH试纸 4.烧杯200mL、1000mL 5.移液管1mL、2mL、5mL 6.量筒1000mL 7.玻璃棒、洗耳球、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

本次混凝实验在一定水流速度梯度下,对不同混凝剂寻找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值两部分。比较不同混凝剂在各自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值时耗费的量,以此选择针对某种废水的最佳混凝剂。 本次混凝实验中所选用的混凝剂为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依次对原水水样进行(一)、(二)实验步骤。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 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浊度、pH值、温度。 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速搅拌,每次增加0.2mL某种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4.分别用量筒量取1000mL原水水样倒入6个六联搅拌仪专用烧杯内,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5.确定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2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烧杯对应的加药管中(注意不能超过9毫升)。 6.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s、转速300r/min;中速搅拌3分钟,转速150r/min;慢速搅拌8分钟、转速50r/min;沉淀10min、转速0r/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水样沉淀时,继续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并进行记录。 8. 听到报警声,按除1、2外的任意键返回主菜单,从专用烧杯放水口依次取出约20mL的上清液,置于浊度仪的水样瓶中,用浊度仪测出其剩余浊度,记入表1-1内。 9. 以投药量为横座标,以剩余浊度为纵座标,绘制混凝曲线图。根据混凝曲线图及对水样混凝沉淀观察记录的分析,对最佳投药量作出判断。 (二)、最佳pH 值实验步骤 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

(完整版)混凝

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 位,实现胶粒“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 达到颗粒的凝聚。 三、实验设备及药品 按每4人一组配置数量如下: 1、设备 ⑴ 1000mL量筒,2个; ⑵ 1000mL烧杯,6个; ⑶ 100mL烧杯,2个; ⑷ l0mL移液管,2个; ⑸ 2mL移液管,1个; ⑹医用针筒,1个; ⑺洗耳球,1个; ⑻2100P浊度仪,1台; ⑼ ZR4-6混凝搅拌器,1台; ⑽ pH计,1台。 ⑾温度计,1根。 2、药品 ⑴Al2(SO4)3 ⑵FeCl3 四、实验方法 1、方法一混凝搅拌器变速混凝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用1000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注意: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3)按10、20、30、40、50、60、70、80mg/L的量将 Al2(SO4)3或FeCl3依次加入各水样中。(4)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搅拌器下.(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混凝剂逐个加到加药试管中. (5)开动机器,在搅拌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2次。 (6)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的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 (8)搅拌过程完成后,搅拌器自动停机,水样静沉15min,继续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记入表1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LT

10%的HCl。依次向4、5、6号实验杯中分别加入0.5、1.0、2 mL 10%的NaOH。该步骤也可采用变化pH值的方法,即调整1 号烧杯水样使其pH 值等于3,其它水样的pH值(从1号烧杯开始)依次增加一个pH 值单位。 4.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0.5 min,转速约300 rpm。随后从各烧杯中分别取出50 mL水样放入三角烧杯,用pH仪测定各水样pH值。测试后将溶液倒回相应的实验杯中。 5. 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6. 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0.5 min,转速约300 rpm;中速搅拌6 min,转速约100 rpm;慢速搅拌6 min,转速约50 rpm。 7. 静止沉淀5 min,关闭搅拌器,用60 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的上清液(共约100 mL)放入200 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3 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步骤 1. 按照最佳pH值实验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所得出的最佳混凝pH值和投药量,分别向实验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HCl(或NaOH)和混凝剂,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2. 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1 min,转速约300 rpm。随即把其中5个实验杯移到别的搅拌器上,1号实验杯继续以20 rpm搅拌20 min。其它各烧杯分别用55、90、125、160、200 rpm搅拌20 min。 3. 静止沉淀5 min,关闭搅拌器,用60 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的上清液(共约100 mL)放入200 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 测量搅拌桨尺寸。 注意事项: 1. 在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实验中,向各烧杯投加药剂时希望同时投加,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混凝效果悬殊。 2. 在最佳pH实验中,用来测定pH的水样仍倒入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引言: 混凝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提高水质。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混凝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 水样:采集自自来水厂的自来水 -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 混凝剂浓度:0.1 g/L、0.2 g/L、0.3 g/L - 水样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 2. 实验方法: - 步骤一:准备三个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溶液,分别为0.1 g/L、0.2 g/L、0.3 g/L。 - 步骤二:取一定量的自来水样,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混凝剂溶液。 - 步骤三:使用搅拌器将混凝剂与水样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 - 步骤四:待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完成后,停止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 步骤五:测量不同条件下水样的浊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对水样的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通过测量水样的浊度,可以客观地评估混凝效果。 1. 不同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了0.1 g/L、0.2 g/L和0.3 g/L的混凝剂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水样的浊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混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可以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使悬浮物沉降速度加快。 2.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pH值是另一个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来调节水样的pH值。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值低于7),混凝效果更好,浊度降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更容易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3. 混凝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后的静置时间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悬浮物的沉降速度逐渐加快,浊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较大的絮凝物在静置过程中会逐渐沉降,从而使水样变得更清澈。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模拟混凝过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混凝剂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效果,降低水样的浊度。 2. 酸性条件有利于混凝剂与悬浮物的反应,使混凝效果更好。 3. 延长混凝剂与水样的反应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凝效果。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武理工水处理实验指导01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行原水混凝实验操作,了解混凝现象、过程及净水作用; 2、确定混凝剂的最佳用量; 3、确定所用混凝剂在混凝时最佳PH值及适用范围(选做)。 二、实验设备 1、PBJ-62.1型定时变速搅拌机1台 2、GDS—3型光电浊度仪i台 3、秒表1台 4、工。OO毫升烧杯6个 5、225毫升水样瓶6个 6、2。毫升、1毫升移液管各1只 7、。一$9°C温度计1只 8、5。毫升、1。。毫升量筒各2个 三、实验原理

硫酸铝加入原水后,产生离解和水解作用,其产物为A产、 Al(OH)2+、Al(OH)2∖Al(OH)3等,它们一面通过压缩胶团的扩散层降低自电位,减小胶粒之间的斥力,从而使胶粒脱稳,互相聚合成大颗粒;另一方面Al(OH)2∖Al(OH)2∖Al(OH)3对于大小胶粒有强烈吸附作用,因此在胶粒之间进行架桥,颗粒逐渐变大形成细矶花,细矶花能粘结悬浮物质吸附溶解杂质,与其他矶花结成粗矶花,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浑水得到澄清。 由于原水的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须依靠原水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脸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并模拟生产中的混凝处理过程,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设计及生产上的依据。实验设备是一台具备六个转杆的同步变速搅拌机,由调压变压器实现无级变速(60—500转/分,使用时最高300转/分)。实验时用六个烧杯盛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用量的药剂,经快速搅拌及沉淀,比较不同烧杯中水样的处理效果。由于六个水样系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混凝的,所以它们之间效果的差异,经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决定最佳投药量。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及控制搅拌时间,可以达到模拟水厂的混凝的过程。因此,所得的剂量即为接近水厂生产运转中最佳的投药量。 反应所能产生的流速梯度G,反映了搅拌强度,反应时GT值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实验中能产生的总碰撞次数。混凝实验与实际混凝过程的相似性,就是借助搅拌机的作用,控制两者有相同的GT值来达到。 四、实验步骤 1、熟悉混凝搅拌机的操作,选择适当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1分钟),反应搅拌转速(IOO转/分一60转/分),反应时间(10

混凝实验指导书

混凝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凝实验操作方法,观察矾花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 2.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二、实验设备 1.六联搅拌机一台 2.浊度仪一台 3.1000mL烧杯6个 4.250mL烧杯6个 5.温度计、2mL移液管、5mL移液管等各1个 三、实验原理 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物质脱稳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分离或在过滤过程中能被截除。混凝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天然水中由于含有各种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杂质,呈现出浊度、色度、臭和味等水质特征。其中胶体物质是形成水中浊度的主要因素。由于胶体物质本身的布朗运动特性以及所具有的电荷特性( 电位)在水中可以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具有稳定性,很难靠重力自然沉降而去除。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胶体的稳定状态破坏,脱稳之后的胶体颗粒则可借助一定的水力条件通过碰撞而彼此聚集絮凝,形成足以靠重力沉淀的较大的絮体,从而易于从水中分离,所以,混凝是去除水中浊度的主要方法。 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向原水投加混凝剂,以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状态,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称为凝聚。其对应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在工程上称为混合(设备);在一定水力条件下,通过胶粒间以及和其他微粒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从而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物质,称为絮凝。其对应的工艺设备及过程在工程上称为絮凝(设备)。这两个阶段共同构成了水的混凝过程。混凝技术不仅在给水处理方面得以应用,同时在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泥浓缩、脱水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混凝机理 水的混凝现象及过程比较复杂,混凝的机理随着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水质条件、投加量、胶体颗粒的性质以及介质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电性中和 电性中和又分为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两种。通过投加电解质压缩扩散层以导致胶粒间相互凝聚的作用机理称为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这种机理主要以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