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学生文化认同

论大学生文化认同

论大学生文化认同
论大学生文化认同

论大学生文化认同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绩效的缺陷、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政府、社会、学校需顺应大学生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应对,通过政治文化认同教育与强化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塑造,重塑核心价值认同,从而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一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文化认同。

一、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

新世纪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剧变的新时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理解和吸摄能力。因此,他们的文化认同危机也明显显现:对主流文化认同的弱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信心;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与对传统民族文化认同的减弱,容易导致崇洋媚外心理的滋生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低落;而对大众文化的依赖和对精英文化的疏离,使他们沉湎于世俗的生活而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旧价值体系间的摇摆,则往往导致他们原则性和基本道义的缺失。

(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信仰缺失

新生代大学生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仰危机。部分学生经不住诱惑,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态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无法产生直接市场价值而动摇,权威话语正在淡化。新兴的大众文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社会大众与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选择上开始出现分离。

(二)审美趣味低俗,审美心理浮躁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审美趣味感性化,崇尚媚俗时尚,漠视经典艺术,审美品位低下,审美趣味低俗。在审美对象上,他们疏远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追逐庸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的方式,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文学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感情上,他们不再尊崇含蓄古朴,而是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更具“快餐特色”。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方面,表现为审美追求的感性化。对形象化的文化的追求,使大学生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有的甚至以奇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追求超时尚、反传统,表现出不应有的审美心理浮躁,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对大学生应有素质的诉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三)娱乐取向多样、偶像崇拜疯狂

他们可以选择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更偏向于外来的娱乐方式与文化产品。娱乐取向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生活,也反映出学生们的空虚迷茫。相当一部分人面对如此多的诱惑,不是感到不知从何选择,便是觉得更加厌烦与焦躁,因为他们已经无法从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娱乐项目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着过度的偶像崇拜现象。而这种偶像崇拜的对象竟不约而同地指向体育明星和演艺明星。这种崇拜发展到极致,有的已构成对家庭与他人生活的一种严重破坏,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二、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生代大学生的文化和政治认同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伴随着个体意识的迅速觉醒,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愈发突出,对政治问题的判断和选择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再盲目听从政治领袖或师长的见解。新生代大学生具有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然而,在新生代大学生对马列主义主流价值认同的背后,却始终潜藏着一股认同危机的暗潮。在一次对重庆、成都、上海、北京、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政治责任感、政治辨别能力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中,一些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偏激情绪。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巨大成就,使大学生对党的领导能力及其所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亲身体验。而在同一时期,大学生们的这种积极情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党内和政府部门日益蔓延的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调查显示,52%的学生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看法是“自私、腐败”。由此可见,党内不正之风对党的形象及政府绩效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急剧变革时期,地区发展差距增大、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现象频繁、环境恶化、犯罪率、离婚率上升、社会公共资源享用不公平等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对政治敏感性强且思想理性化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政治心态极易出现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他们倾向于简单化地将种种问题的暴露归咎于政府绩效的低下,由此演化为政治认同危机。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对于政府绩效的抱怨更使其政治文化认同雪上加霜。

西方文化包裹着西方的价值观,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校园,造成一种多元文化的冲突。这一文化混乱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失衡。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们旧有的时空观念。网络虚拟社区造成的道德真空,成为新生代大学生文化危机形成与发展的无形推手。通过互联网,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激烈的冲撞与融合。互联网快速的信息传递使人们得以自由、迅速地了解世界各个角落刚刚发生与正在发生的事情。互联网“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通过互联网,人们对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也能具有身临其境之感,甚至较之眼前的事情更加亲切。如此一来,外来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得以直接渗透至大学生的情感与观念层面,对既有的文化认同造成或多或少的冲击。

三、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应对

大学生正处于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他们的生活经历较为简单,生活空间基本以校园为中心,交往群体相对单一。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应对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展开。

(一)大力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着重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不回避、不激化矛盾,着力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引导全体人民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青年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真正成为青年的自觉追求。

(二)培育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弘扬民族精神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另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历史、地理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产生由衷的认同。对于西方文化中可以补我所缺、为我所用的科学理性精神、现代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创造精神、西方现代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等,要以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敢于敞开胸怀,大胆批判地吸收。唯有如此,才能深入研究,在激荡中学习借鉴,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三)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通过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和个体反思实现经典人文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内化。开展高校人文教育,加强民族文化认同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一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文化认同。

2016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

2016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 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您的性别是?( ) a 男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b已经看过了c可能会看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早已经被胡锦涛总书记非常清晰并更加强调地表述为: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费先生曾说: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

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 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 并不是借阅量可以代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书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里,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如费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外来文化同样如此。 在了解了国内外文化,古今文化,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 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问过很多同年人,他们很多都胸怀抱负却无处施展,亦觉得无力施展。 也许是过于强调GDP的增长,我们许久以来忽略了文化教育。 我们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许已和世界大国相差不多,但是谈到让人民的文化教养,我们也许还是有一些差距。 面对如今的局面,看到国家也意识到文化、信仰的重要,我们在这个转折点,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实现文化强国。 这要求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 从小事锻炼自己,从日常的行为中培养出自己的高尚人格。

《文化认同论》读后感

《文化认同论》读后感 文化认同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值得探讨的永恒话题,文化认同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文化认同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化本身,提升对大社会发展背景的了解。郑晓云在本书中共利用六个大板块来介绍文化认同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前言中详细地谈到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全球传媒、互联网迅速发展等多个角度来阐释文化认同之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本书的支柱,六个章节的分类简洁明了。 其中,第一章作者从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位因素;文化认同在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文化认同与文化模式三个方面讲解“作为文化核心的文化认同”的内容。在第二章中,着重介绍文化认同的过程与形成。通过对这一章的品读,使读者明白文化认同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一个长期的文化过程。单独的个人作为社会单位中最基本的个体,是构成群体认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人认同对群体认同,乃至于民族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告诉我们的单独个体,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警示人们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必要的努力。说是艰涩难懂的理论书籍,其实讲述的便是最基础的知识。我们从小便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是知道中华民族形成的诸多因素的人却是

为数不多。 郑晓云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说到民族认同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顺流而下”,讲到民族认同与民族特征,然后把民族认同与民族发展结合起来。历史的车轮历来少不了政权的压轴,政权同样与文化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述文化认同的相关内容,作者还从现实层面来探讨文化认同对社会的影响。即从澳门这个特殊单位,讲述其回归后的文化认同与整合研究。不光是澳门,还是像台湾、香港这样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地区,亦或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都能从其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其发展历史及现状前景。这便启示我们对一个理论的研究不仅仅是要从表面理解,更要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懂得理论的深刻内涵。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_2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 转眼间,岁月匆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的工作将会有更高的难度,更高的工作目标,做好策划,才能轻装上阵,在今后奋勇争先。怎么写才更有新意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篇1 一、活动背景 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青年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倡导高尚、健康的文化艺术生活,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全面拓展广大青年学生素质,展示我院青年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引领青年学生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院决定在今年12月至1月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二、活动主题 青春、自然、和谐 三、主办单位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四、承办单位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 五、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号—1月初 五、参与人员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六、活动地点 技术学多功能报告厅 七、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和谐共融、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我校同学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同学的精神生活,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兴趣,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

养团队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并配合我校德智体建设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活动原则 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思想性,实现校园文化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注重内容新颖健康、格调文明高雅、形式丰富多彩,实现文化娱乐与学生成才相结合;注重文化含量,实现校园文化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九、活动项目和内容 广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积极开展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 可具体活动项目有趣味运动会、师生篮球对抗赛、英语演讲比赛、寝室美化大赛、冷拼大赛、书画比赛、才艺大赛。 十、组织工作 顾问学生会指导老师 统筹组学生会主席团、社联 负责文化月前期工作布置,开幕式、闭幕式策划,活动中的人力调配、时间协调统筹。 办公室秘书处 协助处理文化月期间的日常事物,负责参赛报名表的收集整理,活动所需道具的配备以及成绩统计。 宣传组宣传部 负责内外宣传报道,制定标语横幅,现场摄影,负责成绩公告和颁。 后勤组督察部体育部 负责文化月期间物资供应,包括购买或租贷相关设施物品,准备音响灯光、搭建舞台,进行安全巡查等;活动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外联部外联部。 负责联系校内、校外的嘉宾;负责联系商家以及完成承诺给予赞助商的服务工作;联系相关部门。 文艺组文艺部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参考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参考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 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 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 b已经看过了 c可能会看 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a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认同的心理学内涵

文化认同的心理学内涵 摘要:文化认同一直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但其定义并不统一,它的心理内涵没有得到长足的研究,这不利我们对它的研究与把握。本文梳理已有关于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定义,指出文化认同是一种心理现象;提出了心理学的文化认同概念;并归纳出文化认同四个心理维度,即文化认知、文化评价、文化归属感及文化行为。 关键词:文化心理文化认同心理维度 如怀特所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将被证明不是关于人的研究,而是关于文化的研究。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三大方面。如是说来,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抛弃文化而所进行的纯心理学研究是不可取的。而今,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关注文化与心理的研究,所兴起的文化心理学、本土文化心理学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1、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在西方源于拉丁文Cultura,出现于古罗马时期,本意为农耕和园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后引申为耕作、培育、教育或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在中国,其词形是《易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和“化”的合成词,其基本含义是“人文化成”,即“文治与教化”的意思。 国内,一般从广义和狭义上给文化界定,广义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文化特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即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宗教和知识教育等等。 2、文化认同是一种心理现象 2.1 从概念内涵上看文化认同是一种心理现象关于认同《辞海》这样解释:在心理学上指认识与感情的一致性,经过认同,形成人的自我概念。而美国《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主体同化、吸收其他人或事,以构建自身人格的过程。这些界定足以说明,认同的内涵是一种心理现象。从认同的定义上看,它涉及到这些领域:人格发展、行为态度、同化、情感、认知、行为等等。文化认同的对象是文化,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所说的认同是与文化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平时我们所说的认同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认同。 2.2 从文化认同过程上文化认同是一种心理现象文化认同过程是一个心理内容建构、重组、与外界互动、能动性的吸收与摈弃一些文化因素的过程。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内文化认同和外文化认同。内文化认同是我们对生来就处在该文化的认同;外文化认同是与内文化相区别的,是指对与内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二(完整版)

策划编号:YT-FS-7566-61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二(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书二(完 整版) 备注:该策划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秉承办综合性高校的宗旨,伴随着繁荣文化的旋律,奋进的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繁荣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开拓我校学生的视界,展现我校良好学风,保持我校学子在课后的文化建设热情,我学院将举办以社团文化展示为主的大型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形式多样,主题深刻,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作为职大学生课后活动重中之重的学生组织,届时文化节将面向整个校园开展,并邀请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光临指导。活动将推陈出新,尽展学子风采,繁荣校园文化,为广大学子献上丰富的精神大餐。 一、活动主题:

展社团风采,显青春魅力 二、指导思想: 本次社团文化节旨在展现学校社团风采及成果,面向全校所有同学。通过社团集中开展活动和发展风采展示,弘扬学校丰富的社团文化。 三、主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策划承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协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各学生社团 赞助单位: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 20xx年5月20日 五、活动地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六、活动对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内容: 1 、开幕式 2、各社团根据所授相关主题旗帜展开相应活动,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 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采用总体描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展示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现状, 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帮助,并通过此次活动唤醒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大学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青年一代,当出生时,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 要么有严重的误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为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中坚。 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及重要意义 1. 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既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也包括中国古代史学;既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包括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古代哲学。 2.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探索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当代与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当代和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诚信的高尚情操。 三.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世界多元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唯有高擎中华文化的大旗,弘扬民族传统,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才能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的时间是宝贵而又有限的,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学习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更能增强爱国情怀.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我们对不同大学学生进行了采访与问卷调查.本课题从"认同,知晓,态度"三个大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探析 摘要:“全球化”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过程。全球化、社会的转型和网络的普及给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与传统革命文化完全不同的很多新符号的冲击。如何引导青年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全球化语境,在积极的适应中理性地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道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认同;文化适应;大学生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的概念在西方诞生。“全球化”绝非只是一个纯经济性质的运动,同时也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过程。因此,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全球化、社会的转型和网络的普及给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与传统革命文化完全不同的很多新符号的冲击,成为青年人新的自我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青年个体被置于一系列新知识、新语言、新习性和新背景的认同和表达中,并且其中“总是包含着将其他意义带入了我们自己所有的意义之中”[1]。因此,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青年大学生们面临着个人文化身份如何构建的问题。良性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构建,能使广大学子在自我和他者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游刃有余,进而促进整个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共生、共荣。相反,如果这种文化认同与构建存在缺失,必将导致青年大学生面临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产生身份准确阐释的焦虑,由此引发价值观的动摇甚至缺失。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全球化语境,在积极的适应中理性地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就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道课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群体的审视 1.全球化语境对本土文化及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上全球化或趋同化现象,它使得西方的(主要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渗透到其他国家。而在对大学生的影响上,外来文化已构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的巨大冲击,加上青年学生惯有的心理逆反,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都有退化的可能[2]。全球化给大学生的生活开辟了新天地,使他们有机会分享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异域文化正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 信息是影响人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抢占信息传输主体以及对信息传输工具的成功研发,使美国在媒体传播领域占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主导整个媒体,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美国大力加强了对外传播的力度,通过广播、报刊等媒体以及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等各种文化产品,形成了美国的“话语霸权”地位。在大量的信息输出过程中,美国通过饮食文化、影视文化和电脑软件文化等,逐渐改变着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面对美国等西方大国强大的价值观输出攻势,一些青年学生的本土文化感情正在逐渐淡化,逐渐以西方文化时髦为标准,崇尚西式价值观,而对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字等不以为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在逐渐淡化。 2.大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主体”构建的关键时期——“个人化—反

文化认同与文化核心建设

文化认同与文化核心建设 摘要: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认同。文化核心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竞争中的关键之一。文化创新是文化核心建设、文化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认同;文化核心;软实力;文化创新 关于文化认同,它所回答的是“我们是谁”。不同的民族常以对他们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展示。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现代对于文化的思考转变成了对文化认同的思考,不同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都对文化认同进行了思考。最近几十年,一种文化的统一来自与个人的细小特征的紧密结合而成的文化主体。文化认同表现在:地理位置、性别、种族、历史、国籍、性别取向、宗教信仰和种族划分等。要建设世界都认同的文化,必然需要加强文化核心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政治国际影响力还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出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还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切实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核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等,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

第十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

附件1 第十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学院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压力和希望同在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学院党委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纪念“五四”运动为契机,充分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增强我院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风建设,浓厚学习氛围,开创色彩纷呈、生动活泼,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局面,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培养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展现我院大学生风采。 二、活动主题: 本届大学生艺术节的主题是:展现青春风采,共建文明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艺术节活动时间:2010年3月—5月 四、活动内容: 各系团总支组织所属各支部参照以下四项活动形式,每项活动的初选由各系团总支负责在本系开展,决赛由院团委主办。各系团总支在完成院团委提供的四项活动内容的,可以围绕本次艺术的主题结合本系特色自行开展系列特色活动。 1、“魅力青春”校园歌唱大赛 2、“舞动青春”校园舞蹈大赛 3、“忆动青春”校园英语演讲比赛

4、“放飞青春”大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 五、具体活动方案: 艺术节4项活动方案详见附件(2)—(5) 六、奖项设置: 每项活动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院团委将为获奖的集体和个人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七、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第十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是院团委本学期的重要活动,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切实将各项活动抓紧、抓实、抓好。 2、组织有序,注重实效。各级团组织要做到组织活动有保证、落实活动有保证、参与活动有保证。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施其所长,发展个性。 3.各系团总支要组织好各项活动的初赛环节,按照规定时间上报初选名单,参与艺术节的活动记录、总结,在艺术节闭幕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院团委。 附件:1、“魅力青春”校园歌曲大赛 2、“校园青春”校园舞蹈大赛 3、“忆动青春”校园英语演讲比赛 4、“放飞青春”大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方案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愤青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形形色色的愤青,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地图。愤青的文化归属感是一个国家文化归属感的重要部分,但,当代愤青是否面临着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现在的愤青们,还没有搞懂我们的传统,传统就一钱不值了;还没有看清楚真相,就开始愤怒了;还没有明白自己的血脉,就准备来生投奔外国了。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缘于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危机,于是他们可能变成虚无主义者,以无信仰为信仰,无追求为追求,无文化为文化,于是没心没肺,不清不楚,真善美尽数失落,释儒道皆告无缘,最终沦为空心菜一样的一代愤青。二.调查目的 1. 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度以及广度 2. 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3.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看法。 三.调查对象: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及其他各高校。 四.调查内容及工具 1.调查工具:问卷准备访谈卡片 2.调查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态度。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查方案,在学校内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安排具体配置如下:调查问卷与工具准备:2名 调查人员: 3名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3名 调查报告撰写:1-2名 六.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并特别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 2.以访谈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

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报告参考

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报告参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以下小编分享一份有关大学生" 文化自信"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Q1:你所在的年级是: O A.大一 O B.大二 O C. 大三 O D. 大四 O E. 研究生及以上 Q2:你的性别是: O A. 男 O B. 女 Q3:你所学的专业类型是: O A. 文史类 O B. 理工类 O C. 体艺类 O D. 其他 Q4:你认为学习研究中国文化意义何在? O A. 传承文化精华,弘扬优秀的传统精神,有助于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O B.修身养性可得一技之长,丰富自身文化内涵 O C.没有特别意义,纯粹学习认知 O D. 其他 Q5:你在欣赏中国文化时,你对其中蕴含价值观的自信如何? O A. 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十分认同喜欢 O B. 自信心一般,认同感一般 O C. 没什么自信,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更出色,不太认同本土文化 O D. 没感觉 Q6:你认为大学生该如何对待现今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 化发展? O A .坚持本土文化的优越性,摒弃一切外来文化 O B .坚持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在交流中吸取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 O C .好无保留的吸收外来文化 O D .其他 Q7:你对于节日西化持什么看法? O A. 西方节日更丰富多样,比中国节日有趣多了,应该按照西方来过节日 O B. 中国节日自有其魅力和意义,应传承和发展中国 节日,抵制外来节日

O C.中西方节日各有其特点和精华,应在传承发展中 国节日基础上,引进西方优秀节日 O D. 无所谓,文化节日与个体没有关系 Q8:你认为提升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O A. 个人提高对文化的重视,有意识的自我提升 O B. 教育体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O C. 企事业推行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先进文化 O D. 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文化的重要作用 O E. 其他 Q9:你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 □A. 课本内容 □B. 课外书籍、报刊杂志 □C. 电视节目 □D. 网络信息 □E. 亲友介绍 □F 其他 Q10:你认为对文化自信的践行起主体单位的是 □A. 政府部门 □B. 社会团体机构 □C. 华人华侨 □D. 公众人物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危军() 冯琦() 曹攀() 张金鸣() 指导老师:蒲伟芬 2015年5月23日

一、调研情况介绍 (一)调研背景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逐步地跨入国际行列,各国文化在国际范围中广泛传播,并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民族文化的传承靠教育,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所以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已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对本国优秀文化有重要意义,从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寻找让广大大学生重视并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 1、调查方式:为使调查范围涵盖面更广,我们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 2、问卷主要包含已下主要内容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 (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主要来源 (3)当代大学生对于最近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怎么看 (4)当代大学生是否主动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5)当代大学生认为该如何去加强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等 3、调查时间: 2015.5.20-2015.5.23

文化认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文化认同 周述波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文化认同问题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与高频词汇。各个学科无不借助于认同概念来建立相关的研究,形成了历时性与共时性交杂的认同“概念丛”。鉴于这个舶来的关键词在当代的显学地位以及复杂内涵,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之,谱系之,敞开之。 一文化认同现象的发生根源及言说语境 何谓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1] 事实上,文化认同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现象,早在文明之初就存在着,“当社会组织从家庭扩大到氏族和部落,成员的联系纽带从血亲扩大到姻亲观念认同时,氏族成员的认同便已经初步具备文化的内涵。”[2]文化认同“界定了同边陲相对立的中心的特征,是时间性/或空间性的,并展示了更‘原初’的特征”[3]。郑晓云认为,人类文化认同产生源于三个方面,即劳动实践,自身发展的族体归属,自然祟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4]。 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现代社会问题,则是西方现代性引发的结果,并在西方后现代性影响下日益突出,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多次文化认同的危机。西方工业社会现代性的开拓,造成了殖民国家文化主体性的形成和被殖民国家文化主体性的丧失,引起了近现代的文化认同现象。“认同作为一个现代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则是伴随现代性及其引发的文化危机而出现的。”[5]两次世界大战使知识分子在世界范围内漂泊与散居,也强化了文化认同问题。“所有这些跨越疆界、国家、民族、地区的流动、移居、放逐和迁徙,形成了20世纪以来全球性的‘散居’现象,并且带来了空前突出的文化身份问题与文化‘认同危机’。”[6]文化认同也与20世纪60年代欧美社会中现代主义衰落、后现代主义来临以及人文领域“文化论转向”带来的文化研究有关。“‘认同’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前后世界学术话语的后现代转向有着密切关联。”[7]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使得各种异质文化的接触变得空前剧烈与频繁,文化认同问题更加凸显。“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8] 305. [2]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64-265. [3]俞正燮.节妇说. [4][7][10]胡适.贞操问题[J].新青年5卷1号. [5]鲁迅.我之节烈观[J].(署名唐俟).新青年5卷2号. [6][日]与谢野晶子.周作人译.贞操论[J].新青年4卷5号. [8][9]钟叔河.周作人文类编5·上下身[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13、20. [11]徐仲佳.论《新青年》“贞操问题讨论”的现代性 意义[J].德州学院学报,2006,(1). [12]吴俊编译.东洋文论—— —日本现代中国文学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522. [13]陈子善.名人笔下的郁达夫·郁达夫笔下的名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5. [14]刘思谦.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J].文艺研究, 1998,(3). (作者简介:徐仲佳,男,山东青岛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6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而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离开了校园文化活动,其他一切文化结构要素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园文化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主流文化、支流文化、暑期文化、文学文化、爱情文化、交往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广告文化等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

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2、规范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建立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通过抓制度落实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可以促使他们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地将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不断提高学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3、激励作用 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

2018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2018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 / 17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 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 b已经看过了 c可能会看 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a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今,像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必过的节日,有人或许会说,我过西方节日,并没有认同他们的文化,也不是背叛我们的文化,只不过借这个机会乐一乐罢了。我相信出于这种心理过洋节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乐一乐之后呢?是否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呢?实则不然!文化的认同是如何发生的?它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和对西方节日的追捧早已说明了这一点。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每到异国他乡,人们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禀性习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参与他们的节日活动。节日,也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乡里、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表情达意的重要管道。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还能说是一个民族吗?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但是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对外语的学习热情高涨,却连最简单的古文都无法理解;可以迅速认出电视节目里的无数当红明星,却不知道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分不清基本的朝代顺序;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时甚至不如普通外国中文爱好者,连对中国文化本身一知半解,甚至不解,又从何谈起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呢? 面对大学生这种不正常的文化自信,现象我们又当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呢? 首先,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文化的中心,必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以学校为阵地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大力举办红歌红诗等活动,加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 其次,我们要对外来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外来文化既然能被很多人接受,就说明自有其魅力所在,我们可以吸收她优秀的内容来丰富我们本国的文化,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