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2 专题二 地球及其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2 专题二 地球及其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2 专题二 地球及其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2 专题二 地球及其运动(含解析)

专题二地球及其运动

01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考点1时间计算

考查角度1?结合区域经纬网图考查北京时间的计算

(2018年全国Ⅱ卷)恩克斯堡岛(如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解析?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沿顺时针方向经度增大的为东经度,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因此可判断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为东十一区,地方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早3个小时。因此,当恩克斯堡岛为2月7日正午12时时,北京时间为2月7日9时。

答案? A

考查角度2?结合生活情境考查区时的判断

(2017年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甲城市所处的时区是(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解析?城市工作时间一般是当地时间8时左右到18时左右。图中工作时间是北京时间3时到10时。根据时间计算的方法思路可知,东八区是3时,向东5个时区是8时,即西十一区是8时,结合题意,西十区是9时,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

1.地方时的计算

(1)先求两点的经度差:两地同为东(西)经,取其差;两地东西经不同,取其和。

(2)将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两地经度差÷15°/小时=两地的时间差(小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1°=两地的时间差(分钟)。

(3)确定时间早晚:东早西晚,时间“东加西减”。

(4)列出算式:所求地区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时间差(所求地区在已知地区以东取“+”,以西取“-”)。

2.区时的计算

计算区时可借鉴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但计算时要注意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需要求出某地所在的时区或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如已知甲地(30° W)的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 E)所在时区的区时。计算该题时需要先求出75° E所在时区为东五区,然后再绘图计算。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因此,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地方时判断应掌握的方法

(1)根据晨昏线判断地方时,如下:

特殊点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昏线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极昼范围

的切点

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24:00或0:00晨昏线与极夜范围

的切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00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北京市高达528米的“中国尊”大厦于2018年全面竣工。读建设中的中国尊和中国尊大厦所在区域位置图,回答1~2题。

1.图Ⅰ照片的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A.4:00~6: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7:00~19:00

2.若图Ⅰ照片拍摄当日,天安门升旗时间为4:46,则该日北京( )。

A.正午日影较长

B.处于夏至前后

C.正值秋高气爽

D.日出东南方向

解析?第1题,读图Ⅰ可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位于中国尊的右侧,根据图Ⅱ并结合指向标可知,中央广播电视台位于中国尊大厦的西北方位。所以图Ⅰ中太阳位于偏西方位,应为日落时刻。

选项中,A为日出时刻,B为上午时刻,C为正午过后,D为日落时刻,故D项正确。第2题,天安门升旗时间与日出时刻相同,天安门升旗时间如果为4:46,则该日北京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北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正午时刻日影较短;北京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方向。

答案? 1.D 2.B

考点2日期变更

考查角度?结合区域图考查日期范围的判断

(2018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回答下题。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解析?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新旧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图可知,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地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为12:00,因此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250°/360°>2/3。

答案? D

日期分界线的判断与计算方法

(1)确定日界线

地球上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日界线(位于180°附近,答题时一般采用180°),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下图所示:

另一条是自然的0时所在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

(2)确定新旧日期

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和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0时经线的位置;由0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新的一天,由0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旧的一天。

读北京时间10:00的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1~2题。

1.M点最可能位于( )。

A.德国

B.美国

C.巴西

D.澳大利亚

2.此时,与N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 )。

A.3/4

B.5/7

C.5/9

D.7/12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M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2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据此可推知M点经度为90°W,故最可能位于美国。第2题,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经线,由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10小时)可推知其经度为30° W。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同一天的经度范围,共210°,N 点位于该范围内,故与N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7/12(即210°/360°)。

答案? 1.B 2.D

为避免人们交流中出现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的方法。下图是某校同学自制的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通过长指针表示全球日期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当长指针指向Q时,伦敦时间为( )。

A.3时

B.9时

C.15时

D.21时

4.当北京时间8时整,长指针指向( )。

A.P

B.Q

C.M

D.N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Q为135° E,属于东九区,长指针指向Q时,东九区为0时(长指针指向的是0时经线),故此时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区时)为15时。第4题,当北京时间8时时,0时区为0时,故长指针指向P。

答案? 3.C 4.A

下图为某游客购买的上海至纽约(西五区)的往返机票信息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游客的去程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

A.3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6.下列关于该游客往返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去程和返程飞行时间相同

B.返程先向西北飞再向西南飞

C.去程时北半球日出东北

D.返程时北半球昼长正变短

解析?第5题,1月20日11:30(北京时间)飞机从上海起飞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1月19日22:30。当飞机到达纽约时,当地时间为1月20日14:25,因此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5小时55分钟。

第6题,该游客返程飞机起飞时为纽约时间(西五区)2月9日16:25,北京时间为2月10日5:25,到达上海的时间为2月10日19:15,返程飞行时长为13小时50分钟,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去程和返程飞行所用时间不同;根据球面上两点间距离大圆劣弧最短可知,返程航线先向西北后转向西南;1月20日至2月10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正变长且日出东南。

答案? 5.C 6.B

02变化规律

考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查角度1?结合极昼极夜,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

(2016年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 S,76°22' 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解析?第1题,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76°22' E)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此时天津市约为15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第2题,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大致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大致为50天。

答案? 1.D 2.B

考查角度2?结合日出、日落时间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19年天津卷)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 E,39° 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呼和浩特(112° E,40° N)

B.兰州(104° E,36° N)

C.杭州(120° E,30° N)

D.南宁(108° E,23° N)

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片分析可知,北京时间7:30前后,小明所在地和天津几乎同时日出,则该日为北半球冬半年的某日。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较偏西地区先日出;冬半年纬度越高的地区昼长越短,同经度地区,纬度越高,日出越晚。而小明所在地与天津几乎同时日出,故该地应位于天津的东北或西南方向,呼和浩特位于天津的西北方向,杭州位于天津的东南方向,排除A、C项;兰州和天津经度相差17°,而纬度相差较小,日出时间并不相近;南宁与天津的纬度、经度相差适中,两地日出时间相近。第2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冬半年某日,除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全球各地均为东南方日出,西南方日落,故可以确定甲城市为西南方日落。

答案? 1.D 2.C

考查角度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或夜长

(2019年江苏卷)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示意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 17:08

②6:31 18:15

③4:45 19:39

④7:22 16:49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表中日出和日落时刻可推知四个日期的昼长:①日期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日期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日期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日期昼长为9小时27分。昼长越接近12小时,则表明此日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故B项正确。

答案? B

考查角度4?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16年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60°50°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第1题,连续三个月测量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结合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以计算,三次太阳分别直射10° N、0°、10° S,故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第2题,根据上题计算,三次测量中其中有一次直射赤道,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为秋分日。

答案? 1.D 2.C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还可推理出距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的规律。如图所示。

1.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技巧

直射点

位置

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北半球东北(早于

6时日出)

西北(晚于

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正东(6

时日出)

正西(18时

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

6时日出)

西南(早于

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

某地夜长=(子夜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时)×2

(2)利用一个地区昼(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或夜)长=昼(或夜)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或夜)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昼(或夜)长的小时数。

(3)运用三个规律巧解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

①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间的中央经线上。

②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

③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 N,11°56' 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读图,回答1~3题。

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

A.0时,正北

B.6时,正东

C.12时,正南

D.18时,正西

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

A.3月31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7月3日前后

D.9月12日前后

3.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为( )。

A.0°

B.12.5°

C.22°

D.34.5°

解析?第1题,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2题,3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地极夜结束;再过12天左右,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地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点再向北移动12天左右,该地出现极昼;四个备选项中A最接近。第3题,夏至日,黄河站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夏至

日太阳直射23°26' N,黄河站纬度约为79° N,据子夜太阳高度

=90°-(90°-23°26')-(90°-79°),可算出子夜太阳高度约为12.5°。

答案? 1.C 2.A 3.B

考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考查角度1?结合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B.新

C.苏

D.赣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分析,图的中心为观测者的位置,视运动轨迹与NS线交点处的度数为四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看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D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位置最北的一条为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线,B项错误;中间一条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线,A、C项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3°左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4°N左右,新疆(新)的纬度位置符合。海南(琼)、江苏(苏)和江西(赣)的纬度均远低于44° N。

答案? 1.D 2.B

考查角度2?结合具体地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差异

(2016年北京卷)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段,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进而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差异和昼夜长短时空分布特点对比三个举办地太阳高度和日出时间。秋分之前的第二个节气为处暑,一个节气时间间隔一般为15天,秋分为每年的9月23日左右,所以8月23日左右为处暑,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出现在秋季;北京和首尔均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且首尔纬度低于北京的纬度,任何时候首尔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北京;大会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北京位于华盛顿东边,日出时间早于华盛顿。

答案? A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

(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

非极昼区太阳视运动判读

(1)通过太阳视运动轨迹判定观测点所在半球的位置

①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者之南,则观测者位于北半球。

②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者之北,则观测者位于南半球。

③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圆心总在观测点上,则观测者位于赤道。

(2)通过太阳视运动轨迹判定昼夜长短

①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线之上(此时为昼)的长度大于半个圆,则昼长于夜,反之昼短于夜。

②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始终在地平线之上,则为极昼,反之为极夜。

③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圆心恰好为观测点,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夜平分。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日期中,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

A.3月1日

B.6月16日

C.9月1日

D.1月1日

2.当太阳光线为①时,该日山东省( )。

A.正处梅雨季节

B.到处苹果飘香

C.一年中日出最早

D.各地昼夜等长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棚中入射光线越少,遮阳车位越多。山东一年之中夏至日当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16日最接近夏至日。第2题,太阳光线为①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日出最早;梅雨出现在6月中下旬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苹果秋季成熟;各地昼夜等长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答案? 1.B 2.C

考点3季节的变化

考查角度1?结合地球公转特征考查节气的判断

(2015年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C.195°

D.285°

解析?春分日(3月21日)与寒露日(10月8日)相距约200天,由题意可知地球绕日运行中,每天相距约1°,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与195°相近。

答案? C

考查角度2?结合地理事象的变化考查季节判断

(2017年全国Ⅲ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甲所在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人所在地位于北半球,且丁所在地靠近极地地区,纬度最高;乙所在地冬季临近,而丙所在地刚进入秋天,因此乙所在地的纬度比丙所在地的高,所以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顺序是丁、乙、丙、甲。第2题,甲地所在的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纬度较高的乙地进入冬季,纬度较低的丙地进入秋季,丁地出现极夜现象。结合上述分析,11月2日符合题意。

答案? 1.B 2.D

考查角度3?结合海平面气压分布考查季节判断

(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解析?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为低压中心,因此可判断该日最接近冬至日。

答案?

A

1.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北半球冬季(1月)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位于近日点附近,公

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南半球,向

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12月22日,北半球昼

最短,夜最长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由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地区达一年中最大

值,物影最短

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

影最短

(续表)

北半球冬季(1月)北半球夏季(7月)

太阳升落方位东南升,西南落(极昼

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

间晚于6时,日落时

间早于18时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

2.其他判断季节的依据

判断季节的依据,除地球运动相关规律外,还有气温和气压、季节、天气和气候、洋流和水文

特征、山地植被和雪线变化、农事活动和极地考察等。

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据此回答1~2题。1.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

A.向西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东南

2.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

B.北半球的昼长与夜长比值变小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

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

解析?第1题,只有位于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结合材料内容,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行进。该日日出正东,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长应该为12小时;而该日7:00日出、19:15日落,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行进路线与太阳视运动(一天中太阳在空中自东向西运动)方向一致,即向西行进。第2题,由日出正东方可知,出发时间为春、秋分日,该地位于北半球,次日白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又经过15天变化更大,则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变小。

答案? 1.A 2.B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读我国某地景观图,回答3~4题。

3.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该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松嫩平原

D.内蒙古高原

4.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当地昼长稍长于14小时

B.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C.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大幅度为46°52'

D.冬季农业生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解析?第3题,由题干“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该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可知,北京时间14:10,该地为正午12时,则该地的经度为87.5°E;“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说明物影与物体长度相同,则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此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所以该地纬度为45°N,那么该地地理坐标为(45°N,87.5°E)。准噶尔盆地大致位于(43°N~48°N,80° E~90° E),据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大致位于(36° N~42° N,75°

E~90°E);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4°N~50°N,122°E~128°E);内蒙古高原大致位于(38°N~50°N,100° E~120° E)。第4题,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16°34' N;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南侧,正午

日影朝向正南;赤道上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而该地纬度为16°34' N,最长昼长不可能超过14小时;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则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40°;根据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海一岛屿上,纬度低,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所以冬季农业生产不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答案? 3.A 4.B

下图为夏至日某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时间变化图,此地该日正午物体影长与物体等长。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地理坐标为( )。

A.(68.5° N,90° E)

B.(66.5° N,90° E)

C.(21.5° S,120° E)

D.(21.5° S,150° W)

6.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下降

B.M区域内地面辐射全部转化为大气热量

C.P点的时刻为该地日出时刻

D.Q点的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

解析?第5题,夏至日,此地该日正午物体影长与物体等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是45°,该地昼长约17小时,位于北半球,纬度是68.5° N。该地太阳辐射最大时,地方时是正午12时,此时北京时间14时,该地经度是90° E。第6题,图像中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上升;M区域表示地面辐射大于太阳辐射,大气在降温;P点的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Q点的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

答案? 5.A 6.D

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城市的观察者在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地理坐标。读图,回答1~2题。

城市地理坐标

杭州30.2° N,120.2° E

石家庄38.0° N,114.5° E

沈阳41.8° N,123.4° E

哈尔滨45.8° N,126.7° E

1.观察者所在城市可能是( )。

A.杭州

B.石家庄

C.沈阳

D.哈尔滨

2.观察者在12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观察者所在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2°,结合6月22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约为23.5°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该城市纬度约为41.5°N,沈阳最接近。第2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23.5°S,沈阳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5°,B图正确;A图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C图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D图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但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0°,与观察者所处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符。

答案? 1.C 2.B

某年9月28日,某科考队在东非大草原坐热气球追踪野生动物迁徙。下图示意动物迁徙路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科考队最可能在( )。

A.①路线附近

B.②路线附近

C.③路线附近

D.④路线附近

4.科考队员用微信直播日出的情景,居住在福州的朋友同步观看的时间是( )。

A.5:15~5:45

B.8:15~8:45

C.11:15~11:45

D.14:15~14:45

解析?第3题,9月份赤道以北热带草原由湿季渐渐转为干季,草木开始枯黄,而赤道以南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草木渐渐茂盛,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应该由北向南迁徙。第4题,科考队员所在的东非大草原②路线附近约为35°E,位于赤道附近,日出时间大致是当地地方时6时,福州的朋友同步观看直播的时间为120° E的地方时,比35° E早5小时40分钟,即11:40。

答案? 3.B 4.C

下图为我国南部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湖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回答5~7题。

5.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5月下旬,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如果以房间一天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户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某游客6月初在此地观看了“立竿无影”的现象后,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地观看该现象大约需要滞留( )。

A.一个星期

B.十天

C.半个月

D.一个月

解析?第5题,夏至日当天20°N太阳视运动轨迹位于北部天空,日出东北,正午太阳在正北方,日落西北,结合图中指向标和纬度位置,可判断①户型面向西北,可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第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1、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因甲、乙、丙是位于地球大圆上的三个点,乙是飞行路程中纬度最高的点,因此从甲-乙-丙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结合纬度特点,可知纬度差是先变小后变大。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和图2可知,甲、乙、丙位于晨昏线上,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恰好日落;又因甲、丙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根据丙地日落时间为17点,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 3.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甲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 【解析】选B。图中雷峰塔位于甲地正西方向,结合左图可以看出,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故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后;日落西北,应为夏半年,日出应为东北方向;拍摄第二天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故拍摄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9.7°。 青岛(36°N, 120°E))的李明同学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44°N, 88°E)探亲。下图示意李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从青岛北站出发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 是( )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5.Z105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李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9:52 10:00 B.10:00 10:00 C.10:00 12:00 D.12:00 12:00 【解析】4选A,5选D。第4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即120°E 的地方时。青岛的经度为120°E,地方时即为北京时间。李明从青岛北站出发的时间为4月30日17:25,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还未到18点,因此太阳位于西南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1.某船于2018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C.13日5时D.14日3时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2~3题。 2.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C.11月D.12月 3.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下表为石家庄、),读表完成4~5题。 4. A.①—武汉B.②—杭州C.③—石家庄D.④—福州 5.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读图回答6~7题。 6.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7.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A.调整方向B.不用调整C.角度大约上调9°D.角度大约下调9° 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 9.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 ×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 )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最大H — 最小H 2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 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H 2 =直射点纬度 9、 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地理已经学习过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经纬线、最基本的地球运动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公转方向、轨道、周期)已有一些了解,只是不完整,不能把各特点联系起来认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学生不习惯用图来分析地理现象,认知地理规律。教师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逐步克服学生方面的认知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能够准确判断地球运动的方向。 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速度的特征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绘制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比较。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 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一、自转 教师活动 【演示探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地球自转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演示、主动探究、相互合作、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演示以及个人示范加深对自转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新课教学】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自转的状况,总结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示,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活动 【绘图能力提升】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选一组同学展示成果。提问:从侧面、南极、北极看自转的方向不同,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 准确绘图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教师活动 【地球仪演示】演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问: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因纬度变化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 简述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1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学案

地球运动专题----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一、 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基本特征 二、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 思考: 从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何不同,如何根据经纬度的变化确定地球自转的方 向? 从南极看 从北极看 请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运动的方向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和 日。 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判断A 为 , B 为 。 注意: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 (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思考: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 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有何关系?线速度呢? 2.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在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3.在野外看北极星确定方向,看北极星的仰角与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吗?有何关系? 例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 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速度 在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公转速度有何特点? 思考:南极附近与北极附近极昼、极夜天数相等吗?为什么? 例2:每年的6月7日~8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 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据此回答下题。 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最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 3点,使S 、P 、E 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 3H 。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定 义 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 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 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 经线算 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 和东经 1600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 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 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 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 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 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讲座地球的运动规律(学案) 主讲李武德时间2016、3、30 考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会有极光、停电等现象出现,很快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回答问题。 1、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 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考点二、时间计算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2、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 B、1/3 C 、1/2 D、3/4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试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专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甲和乙两位同学一起合作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如图1所示。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关于演示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 甲代表太阳,乙代表地球,乙围绕甲运动 B. 甲平举的胳膊代表太阳直射光线 C. 乙斜举的胳膊代表赤道,四个位置倾斜角度不变 D. 乙一直面朝一个方向,因为地球公转的时候不自转 2.如图2所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再过半年,地球将运动到图1中的位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欧洲区域的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这将是全球球迷的狂欢盛宴。有中国球迷已经制定了熬夜观看赛事电视直播的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 3.2018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期间:

A. 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B.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 北半球昼长夜短 4.首场半决赛于7月11日莫斯科时间21:00开赛,即北京时间: A. 7月11日16:00 B. 7月11日凌晨2:00 C. 7月12日凌晨2:00 D. 7月11日凌晨23:00 5.造成北京与莫斯科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公转 B. 纬度位置差异 C. 地球自转 D. 海陆位置差异 6.如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 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 B. 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 C. 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 D. 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W) 7.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 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行星凌日图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参考优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地球的运动”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地球和宇宙”方面的内容。“地球和宇宙”共包括地球的物质、地球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方面。前面几册已经出现过地球物质(水、土壤、空气、岩石、矿物等),也学习过天气变化,涉及到一些地表的变化(岩石风化引起的地貌变化),本单元指导学生研究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在不停地运动,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探索这些奥秘。我们虽然不能看到地球的运动,但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单元的编写思路就是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和发现昼夜和四季成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精神和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通过各种渠道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有所了解,对昼夜和四季的形成也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但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科学课程有责任帮助小学生获得有关这方面的正确认识,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这不仅对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宣传科学、传播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说,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有十课,除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的拓展,涉及到生物和环境的内容。其他九课的每个话题基本上都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教学重点放在“地球的自转”这方面,编排了1~7课,地球的公转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知识点的结构: 地球 自转 自转方向:经纬网、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规律:从0度经线到东经,东经的时间来 的比西经早;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A、B相对的方位:经线代表的方向、纬线代表的方向 周期的类型: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区分好 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与区时区分好,地方时的计算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 公转 周期的类型:太阳年(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 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远日点和二分日、二至日的特点及区别 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其变化的影响 公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现象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回归运动的关系,晨昏 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 阳直射点 四季的更替:表现、各纬度的区别

1、地球的自转 定义:地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角度不同的自转:极点俯视:北逆南顺;跨0度经线:自转从西经到东经;跨180度经线:从东经到西经。 极点判断自转方向的记忆方法; 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记忆方法: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双手作握拳状,从上往下看,手上的向中心的漩涡则为各半球的自转方向。如下: 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 自转的周期: 昼夜更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定义: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两次经过中午的时间间隔。 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定义: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绕转中心轨道面方向速度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侧视)线速度、角速度………….. 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北逆南顺(俯视)近日点、远日点……………. 地球自转——中心、方向、速度、——地球公转 ↓↓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公转轨道面 ↓(水平) 赤道面↓ ↓∣ —————黄赤交角(会变)——————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二分二至… ↓ (昼长、夜长、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纬度、季节) ↓↓ —————————————— ↓ 四季五带:昼(夜)长、直射、极昼(夜)、纬度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地球的运动规律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 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 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 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 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 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等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 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 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 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 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 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 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高中地理_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地理 课题: 1.3.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科目:地理 年级:高一 课型:新授课 一、课标解读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模块的重要理论基础,更为地球公转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对于进一步探索地球奥秘,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而高中学段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探索更加系统全面,也更加抽象,因此,需要教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演示,使学生逐步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问题分析计算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问题中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材分析 地球在宇宙中有规律的运动,地球上的生命时刻感受着地球自转运动带来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时差问题等等。本节重点介绍了地球自转产生的三个主要的影响,结合多媒体展示,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便于更好的理解本节重点、难点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区时、地方时等概念。 2、理解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 2、掌握晨昏线的判别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 3、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能力目标 1、能判读不同的光照图。 2、能计算不同地区的地方时和区时。 3、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晨昏线的判别 2、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 3、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读、应用 2、时差计算 【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具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时】一学时

02_地球运动规律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2.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 3.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或日照图示考查季节判断、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 4.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昼夜长短及季节变化规律的判断。 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15°4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15°45°=21:00。 2.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日期分界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 (1)0时经线:0时经线东侧日期较西侧的早。向东越过0时经线加一天,向西越过0时经线减一天。 (2)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西侧日期较东侧的早。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加一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