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晨昏线问题

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点线面三要素之一,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一、晨线与昏线的区分

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判断下一时刻进入昼还是夜,进入昼,则为晨线;进入夜,则为昏线。如图:弧DAE 为昼夜半球分界线,其中AE 为晨线;DA 为昏线。

二、晨昏线的特点

1、是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永远平分赤道的大圆

2、与经线有两种关系

(1)重合:每年春、秋分日时,且晨昏线过极点

(2)相交: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在〔0~23 o26′〕之间,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和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二至日时,夹角最大为23 o26′。

3、和纬线有三种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和纬线互相垂直、平分 (2)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如右图

①纬线a 和晨昏线相交,夜弧BAC 说明昼长夜短,如图中为北极点,则B 为日落点,C 为日出点, ②纬线b 和晨昏线相切,A 为切点之一(另一切点在刚显出极夜的纬线圈上),刚出现极昼。纬度和直射点(F )的纬度互余,极昼极夜范围为切点和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此时太阳高度为0 o,地方时为0:00;正午太阳高度(A 1)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例图中为46 o52′),地方时为12:00。 ③纬线c 和晨昏线相离,出现极昼,其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 4、与地方时的关系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NE )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ND )的地方时为18点;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NF )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NA )地方时为24(0)点。

5、以15度/小时自东向西运动

6、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如图中的ABCDE )

7、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如图

N

N

N

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A

· ·B

(1)二分日时,晨昏线上的日出、日落时间处处相等

(2)夏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0到12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0到12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短

(3)冬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12到0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12到0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长

三、晨昏线的应用

根据上述一、二两点,即可判断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相关问题

一、地方时

(一)定义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二)规则

1、东比西早(东经度的地方时始终比西经度地方时早)

2、经度相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三)地方时的计算(见《导与练》13页)

1、公式:

2、使用条件:a.加减号的运用:

b.经度差的计算:

3、方法步骤:

4、地方时公式换算经度:

思路:两地地方时时差=两地经度差

注意:判断两地的东西

二、时区与区时

(一)时区划分(见《导与练》13页):划分原因、过程略

1、划分结果:共24个时区,分别是0时区、东、西1—11区,东西12区

2、规律:a.全球1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个经度范围

b.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经线:其度数=时区序号X15度;

时区序号=经度数/15 商化整数(小数4舍5入)

c.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加减7.5度

(二)区时

1、规则

A.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的统一用时即区时。

如东八区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120度的地方时

B.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早

2、区时计算

A.公式:某地区时=已知时区区时+/-- 两地时区序号差值

B.使用条件:a.加减号的运用:所求地时区在已知地时区东侧,用加号;西侧,用减号

b.时区序号差值计算:均为东或者西时区,直接相减;一东一西,用加号

C.区时与地方时的相互换算

规则:每个时区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东经32度的地方时为12点,求东经32度的区时

三、日界线相关计算

(一)两条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东、西12区的界限,固定不变);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随自转而移动)。

(二)两条日界线的由来

(三)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差异

180度经线:以东为旧的一天(昨天),以西为新的一天(今天);

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以东为新的一天(今天),以西为旧的一天(昨天)。

(四)两个日期范围的描述

新的一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往东到180度经线或者180度经线往西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

旧的一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往西到180度经线或者180度经线往东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

特殊情况:当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为180度经线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五)计算

只要找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或者180度经线的地方时即可

四、行程问题

见《导与练》13页,注意理解,加减号的运用

五、时间计算需注意的问题

月份大小所涉及的天数、平年闰年(2月份天数);

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美国东部时间(大西洋时间):西五区区时

美国西部时间(太平洋时间):西八区区时 .............................

地球自转偏向力

一、定义与特点

定义见教材

特点:力的方向始终与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其运动方向。

二、结果: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规律:沿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北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厉害。

三、偏向影响的领域

(一)河流(水流):港口建设、河流弯曲方向、河床侵蚀程度

(二)气流:风向、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旋、反气旋

(三)洋流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见《导与练》16页)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图解与文字)略

(二)昼夜长短的季节(时间)变化规律(图解与文字)略

重要结论:A.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B.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越向该半球高纬,昼越长,且有极昼

C.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D.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一致,纬度越高,昼长或者夜长的变化幅度越大(三)极昼极夜讨论

1、南北极圈与极点之间,可能出现极昼极夜;

2、极圈线上有极昼极夜各1天,极点有极昼极夜各约半年,北极点极昼天数比南极点多

3、出现极昼极夜的起止时间与持续时间的估算思路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即可估算例如:北纬70度的极昼持续天数是多少?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一)根据昼弧与夜弧计算(最基本)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度;夜场=24—昼长

(二)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日出时间为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为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X2;昼长=(日落时间—12)X2;

夜长=日出时间X2=(24—日落时间)X2

以上公式可得出结论:a.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则昼长夜短;

b.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则昼短夜长;

c.赤道永远6点日出,18点日落;

d.春秋分日,全球均6点日出,18点日落

(三)根据“同纬等长及对称”原则进行判断

1、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等长对称分布,即北纬X度的昼长=南纬X度的夜长;

3、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纬度地区夏至日昼长=冬至日夜长

(四)根据教材21页的图B得出北纬20、40、60度的昼长,进而进行估算

北纬20、40、60度的昼长分别为:13时13分,14时51分,18时29分

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

见《导与练》17页,内容略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一、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中是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赤道(昼夜等长)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b;6点日出,18日落,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o—Φ直射点。

(二)昼长夜短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a;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地方时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三)昼短夜长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c;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地方时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四)恰好出现极昼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d;昼长24小时;0点日出,24点日落,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高度最大,其大小为直射点纬度数的两倍。

(五)已经出现极昼的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e;太阳终日不落;0点时太阳高度最小,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高度最大。最小太阳高度与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数的两倍。

(六)出现极昼的极点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f;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其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注意:判读该图时,时间是地方时还是区时(北京时间)

A

二、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太阳高度等值线

图1 图2 图3

(一)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

某一时刻,全球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分布递减,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把太阳高度相等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太阳高度等值线。为了表示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昼半球),常常用太阳高度等值线来表示

(二)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特征(图3)

1、昼半球上,太阳高度等值线以直射点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太阳高度从圆心向四周递减;0度太阳高度等值线为晨昏线一般左侧为晨线,右侧为昏线。

2、过圆心的横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过圆心的竖线的大部分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3、若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图2),则A,B不为极点,但A,B在同个经线圈,A,B的纬度值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互余;该经线圈的大部分(如图2中的NOB经线)为12点,对应的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值,另一部分(图2中的NA)为0点出现极昼现象

4、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图3),A,B为极点,AOB为一条完整的经线,则该经线的地方时为12

点,

该经线上所对应的太阳高度值为正午太阳高度值。

(三)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读

图1 图2 图3

1、晨昏线的确定。

A

未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在这种图上,太阳直射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

有数字标注的图上,则应视具体数值而定: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数值为0°,则为晨昏线(晨线和昏线区分方法同前)(如图2);二是图中最外侧的圆圈不是0°,也就不是晨昏线。这是一种局部的等太阳高度线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部分(如图3)。

2、极点位置的确定

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当太阳直射北纬δ度时,北极点在与最北点距离为δ度的内侧位置(即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此时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δ°S时,南极点位于距最南点δ度的内侧位置,图上没有北极点。

3、时间(季节)的确定。

图中的圆心为太阳直射点,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时,这条线段不是同一条经线,而是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其中与直射经线正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过直射点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都为90°。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判断出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可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4、经纬度坐标的确定。

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以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

A

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据此可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见《导与练》17页)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空间)变化(图解与文字)

结论:A.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B.离直射点越近(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C.同纬度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以上结论为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一半思路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时间)变化<分区域讨论>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两次直射时最大,二至日时最小(看具体半球);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最大,冬至日时最小;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时最大,夏至日时最小;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究竟变大还是变小,关键看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3、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图解(以北半球为例)

H1,H2,H3分别表示研究某地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H4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①赤道地区:由图1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H2)达最大值90°,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以春分日为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23o26′

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 二分 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 S 90° 60° 30° 0° 30° 60° 90°N ° 90° 6030°

0°0°

图3

②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由图2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H3,在夏至日前后P 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H4),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H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③北回归线地区:由图3可以看出,H1>H2>H3。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H3)。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④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由图4可以看出,H1>H2>H3。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H3)。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⑤北极圈地区:由图5可以看出,H1>H2。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等于0。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图1

角1等于角3,

夏至太阳光来自北方 冬至太阳光来自南方

角3最小,夏至最大。全年正午太阳光来自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差值等于46o52′

图4

角3最小,

夏至直射一次。其

余时间太阳光来自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

差值等于46o52′ 图3

角1大于角3,

夏至太阳光来自北方 冬至太阳光来自南方

90o-a 表示直射点 离开回归线的距离

图2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1、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因甲、乙、丙是位于地球大圆上的三个点,乙是飞行路程中纬度最高的点,因此从甲-乙-丙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结合纬度特点,可知纬度差是先变小后变大。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和图2可知,甲、乙、丙位于晨昏线上,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恰好日落;又因甲、丙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根据丙地日落时间为17点,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 3.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甲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 【解析】选B。图中雷峰塔位于甲地正西方向,结合左图可以看出,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故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后;日落西北,应为夏半年,日出应为东北方向;拍摄第二天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故拍摄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9.7°。 青岛(36°N, 120°E))的李明同学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44°N, 88°E)探亲。下图示意李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从青岛北站出发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 是( )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5.Z105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李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9:52 10:00 B.10:00 10:00 C.10:00 12:00 D.12:00 12:00 【解析】4选A,5选D。第4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即120°E 的地方时。青岛的经度为120°E,地方时即为北京时间。李明从青岛北站出发的时间为4月30日17:25,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还未到18点,因此太阳位于西南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 (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区分两个词语: 昼夜现象.... 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 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

晨昏线举例: 2.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 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a.时区相关计算: 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 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东 西十二区除外) 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 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的地方时。 (3)国际日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但有弯折。“东减西加”——由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减去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加上一天;但钟点的数值保持不变。(特别注意“东减西加”容易出错) 拓展: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而自然日界线指的是地方时处于0点的经线。多数情况下,它们把整个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特别注意:画图时,视线方向要与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相关的问题:偏向的一侧容易侵蚀,不偏向的一侧容易堆积。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1.某船于2018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C.13日5时D.14日3时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2~3题。 2.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C.11月D.12月 3.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下表为石家庄、),读表完成4~5题。 4. A.①—武汉B.②—杭州C.③—石家庄D.④—福州 5.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读图回答6~7题。 6.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7.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A.调整方向B.不用调整C.角度大约上调9°D.角度大约下调9° 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 9.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 ×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 )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最大H — 最小H 2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 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H 2 =直射点纬度 9、 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定 义 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 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 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 经线算 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 和东经 1600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学案

地球运动专题----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一、 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基本特征 二、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 思考: 从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何不同,如何根据经纬度的变化确定地球自转的方 向? 从南极看 从北极看 请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运动的方向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和 日。 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判断A 为 , B 为 。 注意: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 (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思考: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 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有何关系?线速度呢? 2.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在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3.在野外看北极星确定方向,看北极星的仰角与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吗?有何关系? 例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 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速度 在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公转速度有何特点? 思考:南极附近与北极附近极昼、极夜天数相等吗?为什么? 例2:每年的6月7日~8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 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据此回答下题。 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 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 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 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 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 (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374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专题4地球运动之地球公转 知识点整理

专题4 地球运动之地球公转 【知识梳理】 一、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1.概念:地球绕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日时分秒(通常使用的日期) 4.速度: 近日点,月初,速度较 远日点,月初,速度较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地轴是字母 赤道面是字母 地轴和赤道面的夹角为(度) 黄道面是字母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字母 黄道面与 赤道面的 夹角为字母,目前为(度) 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春 分,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 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9月23日,太阳直射在,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一天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H) (2)纬度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3)季节变化规律: 在任何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并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全球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夜,且越向北越长。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夜,且越向北越长。(2)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北半球昼渐夜渐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南半球昼渐夜渐 3.四季更替 在气候统计上,北半球的许多国家把: 月划为春季;月划为夏季;月划为秋季;月划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4.五带划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 (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下面是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各位同学赶快来学习吧!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xx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

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 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 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 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 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 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一、经纬网 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 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2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地球的运动规律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 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 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 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 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 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等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 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 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 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 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 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 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 A科学概念 1.地球确实在自传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地球卫星的观测,而且还有来自观察和的试验多种现象。 2.傅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3.地球自转的特征有: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在围绕地轴在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4.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球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形成极昼和极夜现象。 B目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1)。 2.昼夜现象与(1)有关。 3.(1)和(2)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3)。 4.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1)方向运动。 5.(1)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2)。 6.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1),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 子叫(2)。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1)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1),即(2)或(3)。 9.(1)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2)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1)决定了地区之间的(2)。 11.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如:北半球夏季时,北极中心地区的 白天可达半年时间,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1)。 12.天空中星星围绕(1)(2)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3)产生的现象。 13.从(1)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2)。 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1)转动;公转的方向是(2);公转一周是(3)。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练习,为高考奋战,下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