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专题

【考点通报】

考点举例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2018·全国文综Ⅱ,6)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2018·天津文综,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2018·海南地理,12)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2019·天津文综,10)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2019·天津文综,1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2019·江苏地理,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2019·江苏地理,2)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2018·全国文综Ⅰ,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2018·天津文综,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2018·海南地理,13)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一、地方时判断的技巧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太阳正对的经线)为正午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0时,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二、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规律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或相差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2)日期变更遵循“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过180°经线(日界线)减一天”的规律,即“过0时所在经线,东加西减,过180°经线(日界线)东减西加”。

归纳点拨

1.时间计算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2.时间计算的一般解题方法

3.判断全球日期(今天和昨天)分界问题的方法

(1)一般情况下,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的区域;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昨天的区域。

(2)特殊情况下:太阳直射0°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太阳直射180°经线,全球分为两天,且各占一半;当0时经线在东时区,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当0时经线在西时区,新的一天占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

(3)180°经线上的地方时(X),就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例如,180°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则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就是12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X/2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X/24。

三、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四、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五、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下图所示。

六、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如下图所示:

七、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天空,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

位于北方天空,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逐渐变短正午最短―――→逐渐变长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4)计算楼间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L =h ·cotH 。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 =90°(如下图)。

方法技巧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 (1)大小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分布看“位置”——90°的出现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专题练习】

(2019·湖南永州模拟)下表为“永州市2018年某月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日出时刻06:15:33 06:15:57 06:16:22

日落时刻18:45:37 18:44:31 18:43:25

1.与表中日期临近的节气是(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永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昼长接近于12小时,春、秋分日昼长接近12小时,夏至日昼最长,昼长远大于12小时,冬至日昼最短,昼长远小于12小时,可把B、D 排除;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当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越来越早,说明昼渐短,夜渐长,故可排除掉A,答案选C。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由于直射点南移,永州离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A错;由于离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故B正确;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每年9~10月份播种,次年5~6月份收获,故C错;印度半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故D错;综上所述,答案选B。

(2019·河北唐山模拟)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8日16时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开始穿越“西风带”,4天后到达南极浮冰区。12月3日抵达南极中山站(南纬69°22′,东经76°22′)附近并进行卸货作业。下图示意“霍巴特到中山站‘雪龙’号航线及霍巴特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霍巴特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A.42°S,146°E B.43°S,147°E

C.44°S,148°E D.43°S,147°W

4.“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到达南极中山站进行卸货时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此时北京

时间约为( )

A.3时B.9时

C.15时D.21时

答案 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霍巴特位于(43°S,147°E)附近,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雪龙”号抵达中山站时为12月3日,此时中山站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应为当地地方时0时左右,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中山站位于东五区,北京时间比该地早3小时,所以当“雪龙”号抵达时,应为北京时间3时左右,故选A。

(2019·天津十二校模拟)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据此完成5~6题。

5.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

A.18天B.36天

C.25天D.48天

6.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

答案 5.D 6.D

解析第5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4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故答案选D项。第6题,上海的纬度较天津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影子较短,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下晾衣竿的高度可以低一点,绳索则需要长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冬、夏季都较短,故答案选D项。

(2019·福建泉州单科质检)位于河南省的贾湖遗址(33.5°N)中发现贾湖先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原始“圭表”,以观测正午日影。下图示意该原始“圭表”使用原理(图

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时的日影末端位置)。读图,完成7~8题。

7.贾湖先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 )

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

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

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

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

8.当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

A.①②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

B.①②之间,正在向①处移动

C.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

D.②③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我国河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日影朝正北,因此两根木桩应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故C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①处日影最长,应代表冬至日;③处日影最短,应代表夏至日;②位于①③之间,为二分日。一般我们把3、4、5月份视为春季,因此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的时间应选在春分与夏至之间,即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时。故C正确。

(2019·邯郸高三检测)为节能减排,邯郸市新建区全部安装可以通过电脑调控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夹角的路灯和路口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邯郸市红绿灯照片。读图完成9~10题。

9.邯郸市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板一年中的调整角度范围是( )

A.90°B.66°44′

C.23°26′D.46°52′

10.当邯郸市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小时( )

A.黄河下游河段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B.我国东北小麦播种正忙

C.河北高三学生正进行9月摸底考试

D.开普敦正值多雨期

答案9.D 10.D

解析第9题,邯郸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范围,即为46°52′。第10题,当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小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开普敦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处于冬季,温和多雨。黄河下游河段在冬春或秋冬过渡时期可能出现凌汛现象;东北小麦播种多在春季。

(2019·郑州模拟)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 B.西 C.南 D.北

1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变远B.变近

C.向东北移动D.向西北移动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长堤南方越近。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近日点附近,应为冬至日)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第12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即投影向北变远。

(2019·山东济宁期末)小明于6月18日从上海出发赴纽约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于当地时间6月23日从纽约返回。小明乘坐直飞航班往返两地,他对航班路线很感兴趣,查询到航班信息如下面图表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航线出发时间到达时间用时

甲:去程

北京时间8:30 纽约时间9:00 13.5小时

上海→纽约

乙:返程

纽约时间16:00 北京时间20:00 15小时

纽约→上海

13.去程时,小明想靠窗欣赏景色,但不想被阳光照射;返程时,小明想欣赏我国北方的日落景色,他应该分别选择飞机飞行方向哪一侧的靠窗座位( )

A.去程选择左侧,回程选择右侧

B.去程选择右侧,回程选择左侧

C.去程回程都选择右侧

D.去程回程都选择左侧

14.下列选项中的情形可能发生在小明旅途中的是( )

A.去程时都是白天,全程艳阳高照

B.去程到达时为纽约时间6月19日

C.返程时俯瞰北冰洋漂浮的大量浮冰

D.返程时在北极地区欣赏到极光景色

答案13.A 14.C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小明参加会议的时间为6月18日~6月23日,在此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日出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航线甲为先东北后东南,朝南的窗户能被阳光照到,所以小明应坐在朝北的窗户即靠左侧的座位;回程时日落位于西北方向,航线乙为先西北后西南,朝北的窗口能看到我国北方日落,朝北的窗户在回程的右侧,所以该题选A。第14题,读图可知,去程时航线甲经过地区在极圈外,无极昼现象,从北京时间8:30起飞,到纽约时为纽约时间9:00,且飞行了13.5小时,一定会经过0时,所以途中有日落现象,故A错误;去程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6月18日8:30,此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6月18日8:30-13小时=6月17日19:30,飞机飞行13.5小时,此时纽约时间为6月17日19:

30+13.5小时=6月18日9时,故B错误;返程时经过北极地区,6月份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所以北冰洋上可能会有浮冰,故C正确;航线乙经过北极极地地区,6月份北极极地地区为极昼,极光应在夜晚观测,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019·山东临沂初考)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三位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内容时,对观察到的事象用不同形式做了记录。据此完成15~17题。

15.小明日记中的那天所在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B.3月

C.5月D.11月

16.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B.秋分日

C.夏至日D.冬至日

17.小强拍摄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答案15.C 16.B 17.B

解析第15题,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小明日记中的那天当地时间18时太阳在西面山顶消失,而非地平面,说明此时并未真正日落,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正确。第16题,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远离北京,向南移动,其中当正午太阳高度为50°时,太阳直射赤道,三次测量中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说明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秋分日。B正确。第17题,小强向东拍摄照片,照片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应该为当地上午时间,B正确。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1、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因甲、乙、丙是位于地球大圆上的三个点,乙是飞行路程中纬度最高的点,因此从甲-乙-丙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结合纬度特点,可知纬度差是先变小后变大。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和图2可知,甲、乙、丙位于晨昏线上,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恰好日落;又因甲、丙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根据丙地日落时间为17点,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 3.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甲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 【解析】选B。图中雷峰塔位于甲地正西方向,结合左图可以看出,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故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后;日落西北,应为夏半年,日出应为东北方向;拍摄第二天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故拍摄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9.7°。 青岛(36°N, 120°E))的李明同学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44°N, 88°E)探亲。下图示意李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从青岛北站出发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 是( )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5.Z105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李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9:52 10:00 B.10:00 10:00 C.10:00 12:00 D.12:00 12:00 【解析】4选A,5选D。第4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即120°E 的地方时。青岛的经度为120°E,地方时即为北京时间。李明从青岛北站出发的时间为4月30日17:25,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还未到18点,因此太阳位于西南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2题: 1、甲地时间为 A .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 .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 .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 . 罗马气候干热 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回答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 .15时 B .9时 C .3时 D .12时 4、北京为 A .6日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 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135°W,23°26′N B .135°E,23°26′S C .45°E,23°26′S 甲 甲

D.45°W,23°26′N 6.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依次是 A. 西南、正南、正东 B. 正西、正北、正东 C. 西北、正北、东北 D. 西北、正北、东南 7.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阴影部分表示2000年12月31日,指 出北京时间是2001年元月1日17时的图是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8~9题。 8.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 A.昨日21时 B.今日6时 C.今日20时 D.今日9时 9.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AS为晨线 B.CD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两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地理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查字典大学网为大家推荐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

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1.某船于2018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C.13日5时D.14日3时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2~3题。 2.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C.11月D.12月 3.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下表为石家庄、),读表完成4~5题。 4. A.①—武汉B.②—杭州C.③—石家庄D.④—福州 5.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读图回答6~7题。 6.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7.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A.调整方向B.不用调整C.角度大约上调9°D.角度大约下调9° 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 9.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 ×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 )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最大H — 最小H 2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 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H 2 =直射点纬度 9、 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1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学案

地球运动专题----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一、 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基本特征 二、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 思考: 从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何不同,如何根据经纬度的变化确定地球自转的方 向? 从南极看 从北极看 请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运动的方向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和 日。 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判断A 为 , B 为 。 注意: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 (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思考: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 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有何关系?线速度呢? 2.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在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3.在野外看北极星确定方向,看北极星的仰角与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吗?有何关系? 例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 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速度 在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公转速度有何特点? 思考:南极附近与北极附近极昼、极夜天数相等吗?为什么? 例2:每年的6月7日~8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 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据此回答下题。 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 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 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 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 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 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习题: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解析版)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东经102度、北纬28.2度)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2019年1月3日到达月球预定地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辽宁葫芦岛调研)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嫦娥四号发射实况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7日10时23分 B.12月8日10时23分 C.12月8日11时35分 D.12月7日11时35分 答案A根据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北京时间,结合区时计算方法即可求得该留学生观看实况的最佳时间。 2.(2019辽宁葫芦岛调研)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时,全球新旧日期的比例为() A.12/45 B.33/45 C.12/33 D.33/12 答案C结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北京时间可知地方时0时所在经度约为84°E,据此结合新旧日期分布规律即可计算出新旧日期的比例。 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2019天津文综,10,4分)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A.呼和浩特(112°E,40°N)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4.(2019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D C本题组以小明同学与父母微信朋友圈对话为命题材料,考查了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判断的相关知识;做题时要强化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和材料中的信息综合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根据图文信息和储备知识推测城市的位置和日落方向,蕴含了尊重自然规律观和科学探究观。第3题,据图中小明发朋友圈的时间(7时29分)、爸爸回复的时间(7时31分)和天津的经纬度位置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小明和爸爸所在城市同时位于晨线上,小明所在城市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或西南方向,呼和浩特位于天津西北方向,A项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讲座地球的运动规律(学案) 主讲李武德时间2016、3、30 考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会有极光、停电等现象出现,很快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回答问题。 1、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 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考点二、时间计算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2、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 B、1/3 C 、1/2 D、3/4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为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1.B 2.C 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3~4题。 3.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右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 A.东南方B.西南方 C.正东方D.正西方 4.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5°S B.5°N C.23°26′S D.23°26′N 【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 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又知A、B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B地位于A地的正东方。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与影长相等,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A地所在的40°N纬线以南45°的地方,即5°S。 【答案】 3.C 4.A 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下图是他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太阳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 A.24°11′B.22°51′ C.23°26′D.23°51′ 6.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好望角附近风平浪静 B.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逆风逆水 C.华北平原处于返盐的季节 D.印度此时盛行东北季风 【解析】5题计算即可,360°××≈23°51′。 6题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时,时间为4、5月或7、8月。好望角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风平浪静应是当地夏季,时间为1、2月份左右。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由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不可能逆水。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时是冬季。华北平原返盐的季节是春秋季,有这种可能性。 【答案】 5.D 6.C 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练习,为高考奋战,下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地球的运动规律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 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 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 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 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 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等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 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 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 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 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 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 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重要知识点: 1、时间的计算(区时、地方时、日期) 2、昼长(日出、日落)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太阳高度线) 4、太阳视运动图 5、日照图 6、黄赤交角 7、对趾点 8、球面上最短距离 一、单项选择题: 读杭州(30°15′N,120°10′E)和甲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回答1-3题。 1.甲地经纬度位置是 A.30°15′N,15°W B.15°N,15°E C.30°15′N,14°50′W D.O°15′S,14°50′W 2.杭州和甲地同处在白天的时间约为 A.1小时 B.2.5小时 C.3小时 D.5小时 3.当杭州日落时,甲地一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的影子朝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读下图,图中实线交点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表示经纬线。回答4--5题。4.若图中虚线为等温线,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 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B O 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平原 C O 地可能为夏季的陆地,P.L 位于沿海 D O 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 5.若图中虚线PQL 为晨昏线,P 为450W,L为 1200E,一架飞机由P飞往L最近的航线是 A从P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L 点 B 从P点出发沿PQL 飞行到L 点 C 从P 点出发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向正南飞行到L 点 D 其他飞行路线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a的最大值可达() A.90° B.66°34′ C.30°D.23°26′ 7.当图中a的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时() A.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B.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8.当北京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图中①线的经度为()A.30°W B.150°W C.154°W D.26°E 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24'N,150oE),完成下列9-11题 9.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 B.90o C.180oD.160o 10.C点位于北京的() A.西南 B.东南 C.东北D.西北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5月21日左右22点 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 D.12月22日10点 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12—13题 12.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135 oW,23o26'N B.135 oE,23o26'S C.45 oE,23o26'S D.45 oW,23o26'N 13.若股票市场均在当地时间9:00—17:00营业,某投资者想 尽快卖出股票,在上图所示的时间下,选择的股票市场应位于()A.伦敦(0o)B.纽约(74 oW) C.悉尼(151oE) D.法兰克福(8.5oE)

02_地球运动规律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2.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 3.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或日照图示考查季节判断、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 4.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昼夜长短及季节变化规律的判断。 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15°4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15°45°=21:00。 2.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日期分界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 (1)0时经线:0时经线东侧日期较西侧的早。向东越过0时经线加一天,向西越过0时经线减一天。 (2)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西侧日期较东侧的早。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加一天。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球运动规律 (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球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在世界时23时~次日13时,该地太阳总辐射强度大于0,说明此时段该地为白天。正午前后,太阳总辐射强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大,①正确;图中显示,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主要与天气状况有关,随着云量的变化,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⑤正确;从日出时间到世界时2时,该地太阳辐射总强度增加缓慢,在世界时2时之后,该地太阳总辐射强度迅速增大,可能与地形阻挡有关,③正确。故选择C项。 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答案 B 解析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地面净辐射强度大于0,夜晚地面净辐射强度小于0,则乙代表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在午后2时出现最大值,日出前后出现最小值,则丙代表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大致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同步变化,则甲代表地表温度。故B项正确。 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在世界时6时前后,该地总辐射强度达一天中最大值,则此时为该地正午,则该地经度大约为90°E,排除A、B两项;此时该地昼长夜短,10、11月份准噶尔盆地昼短夜长,C项符合,D项错误。 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境内的11座城市举行,北京时间6月16日,王先生看到了好友小李在索契(43°35′N,39°43′E)比赛现场发布的微信朋友圈信息(见右图)。据此完成4~5题。 4.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索契(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C.日落前的物体影子朝向正东 D.日落前的物体影子朝向东南 答案 D 解析索契位于北半球,6月14日至7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索契昼长夜短;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索契昼长达一年中最长,6月14日至7月15日期间,索契昼长先变长后变短,A、B两项错误。世界杯期间,日落前太阳位于西北方位,索契此时的物影朝向东南,C 项错误,D项正确。 5.据图推断小李发布信息时的当地区时大约是( ) A.6月15日10:30 B.6月15日21:30 C.6月16日00:30 D.6月16日02:30 答案 B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王先生在北京时间6月16日5:30时看到小李3个小时前发送的朋友圈信息,说明小李发送信息时,北京时间为6月16日2:30。据经度可知,索契位于东三区,当地时间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重要知识点: 1、时间的计算(区时、地方时、日期) 2、昼长(日出、日落)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太阳高度线) 4、太阳视运动图 5、日照图 6、黄赤交角 7、对趾点 8、球面上最短距离 一、单项选择题: 读杭州(30°15′N,120°10′E)和甲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回答1-3题。 1.甲地经纬度位置是 A.30°15′N,15°W B.15°N,15°E C.30°15′N,14°50′W D.O°15′S,14°50′W 2.杭州和甲地同处在白天的时间约为 A.1小时 C.3小时 D.5小时 3.当杭州日落时,甲地一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的影子朝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读下图,图中实线交点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表示经纬线。回答4--5题。 4.若图中虚线为等温线,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 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郊 区 B O 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平 原 C O 地可能为夏季的陆地,P.L 位于沿海 D O 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 5.若图中虚线PQL 为晨昏线,P 为450W,L为1200E,一架飞机由P飞往L最近的航线是 A从P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L 点 B 从P点出发沿PQL 飞行到L 点 C 从P 点出发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向正南飞行到L 点

D 其他飞行路线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a的最大值可达() A.90° B.66°34′ C.30°D.23°26′7.当图中a的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时() A.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B.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8.当北京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图中①线的经度为() A.30°W B.150°W C.154°W D.26°E 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 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24'N,150oE),完成下列9-11题 9.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 B.90o C.180o D.160o 10.C点位于北京的() A.西南 B.东南 C.东北D.西北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5月21日左右22点 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 D.12月22日10点 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 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12—13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