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制度选择研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制度选择研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制度选择研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制度选择研究

目录

绪论 (4)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背景 (5)

(一)国内背景 (5)

(二)国际背景 (5)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7)

(一)国际收支差额 (7)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或相对通货膨胀率 (7)

(三)经济增长率差异 (8)

(四)利率差异 (10)

(五)政府干预 (11)

(六)投机活动和市场心理预期 (11)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下的问题所在 (13)

(一)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问题 (13)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增加了套利的机会 (13)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外部均衡产生的不利影响 (13)

(四)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外汇市场服务职能的影响 (14)

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制度选择 (15)

(一)确实落实一篮子货币参考体系 (15)

(二)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5)

(三)积极配合货币和经济结构改革的综合手段 (16)

(四)实行双向浮动汇率制度 (16)

(五)积极处理好三个市场的内在关系 (16)

(六)推进结售环节的市场化建设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的欧债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出现。人民币升值、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经济术语一度升温,成为我国人民议论的热点。为什么它们会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又有着什么必然联系,人民币汇率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在这些现象面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变革又该何去何从。本文首先对汇率的定义及种类做简单的认识之后,又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得出人民汇率在整个经济之中所占的角色。再从我国建国之后人民币制度的演变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我国现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最终得出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再结合当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形式,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制度选择做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slow growth, inflation, rising prices and other economic terms once to heat up,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alk. Why would they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again have what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what is the role in it. In front of these phenomena, the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what kind of change will happen, the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and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e definition and categories of exchange rate to do a simple understanding,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of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economy as a whole accounts for a role. And out of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mad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so as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our country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on China's economic operation, combining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in the form of master 18 proposed 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choice made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Keywords :The yuan's exchange rate inflation Economic growth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绪论

在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之下,我国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汇率作为各国经济交往之间的媒介,显得至关重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成为志在必行。然而,近年来,各种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人民币汇率一度走高,引起全国人民的热议,人民币升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汇率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出发,再联系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和现行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与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之下,探讨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制度选择问题做简单分析。

汇率作为开放经济环境下的重要变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必须随之发展,如何才能使人民币的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又是什么?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及经济增长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下文先从汇率是什么,汇率有哪些种类进行简单的概述。在随之分析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再结合一些数据,得出一些我国人民币汇率现行及将来会被这些因素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再从建国到至今,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上做简要的回顾,从而引申出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特点及问题。最后结合这些问题、特点及因素做一些简单的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背景

(一)国内背景

诸多经济学者的观点一直认为汇率的变动是国家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对中国来说,决定人民币升值的力量取决于经济层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比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同低增长、衰退经济体一比,我国贸易顺差和吸收的外商投资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国内经济走势健康平稳,为汇率改革了良好的内在环境。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增加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增强吸收我国服务、货物出口能力,对外贸易顺差持续进行,提高了我国外贸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回落,通胀率下降。固定资产增长速度、物价涨幅有所回落,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状态良好,稳定性增强,在这个时期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小的波动。国内货币信贷增长合理,M2增长速度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15%增长标准,贷款增长速度也比较平稳。货币信贷的良好运行给国内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经济环境。

(二)国际背景

主要国际贸易伙伴顺差减少、逆差加大。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对外贸易中的赤字加大。比如美国最大贸易逆差产生国就是中国。国际贸易变得政治化。美国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需要对某些行业进行结构的调整,提高行业竞争力,引起了行业利益的损失和失业的加剧。美国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把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当成了就业市场压力的原因,通过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保障其利益。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流入美国的商品量降低。日本也想嫁接经济危机到到其他国家,提高人民币汇率来增强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缓解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景象,平息国内长期不满情

绪。

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出现。新经济泡沫破灭导致经济衰退,美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的难题,通过商品出口可以缓解这些赤字压力。想将产品出口到中国,体现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本经济,欧盟的经济体也处于经济的缓慢上升阶段,拉美国家也正面临着金融债务问题,亚洲四小龙还处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同这些经济体一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速度很快。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害怕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会给自己的经济带来损失,想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

国际贸易壁垒正在加大。2002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地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明显加大,例如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立可以更好的为发达国家服务,使他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得到优先保护,借此获取垄断利益。阻碍其他国家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来说是不利的,中国的技术、科技、运输不发达,很难通过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依靠先进的技术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还限制了中国向其他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中国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国际收支差额

我国国际收支通过直接决定我国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影响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时,意味着我国外汇的供给增加,则人民币汇率下跌,人民币对外升值;反之,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说明我国的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额供给,人民币汇率上涨,人民币对外贬值。1所以国际差额的变动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因素,起主导性的作用。

表1 我国2009~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差额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数据单位为万美元,左为贷右为借

从表1数据中显示,我国长久处于“双顺差”状况。说明我国出口等外汇收入增加,进口等外汇支付较少,外汇供给大于支出,同时外国对我我国货币需求增加,会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人民币汇率下跌;反之,人民币对外贬值。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或相对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又一个长期、重要的因素。一国货币对外1张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钉住美元还是一揽子货币》,《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 1 —2 期。

价值的基础是其对内价值。如果我国发生通货膨胀,则人民币的对内价值量会降低,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其对外价值即人民币汇率必然也随之下降。2一般说来,相对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会下降,通货膨膨胀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则升值。

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第一,通货膨膨胀通过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变动来影响人民币汇率。如果我国发生了通货膨胀,我国的出口商品、人力劳动的国内成本就会提高,从而消弱了我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影响出口的外汇收入:以此同时,在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我国的进口成本会相对下降,进口利润增加,使得进口外汇支出增加。出口收入减少和进支出增加,导致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外汇市场的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推动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跌。第二,通过影响实际利率。假如我国发生通货膨胀,我国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将会下降,使用人民币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资本外流,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引起人民币汇率下跌。第三,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对人民币走势的预期,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会影响人们会本国的货币汇率走势的心里预期,进而在市场上抛售本币、抢购外汇,从而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

(三)经济增长率差异

一国的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然而,能反应出一国经济状况的指标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GDP的增长率就能客观的反应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增长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在2013年里,全球经济增速减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月份的估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0‰,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而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上午发布的数据中,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7‰。

表2 七国集团GDP增长率(%)

2杨新松、李明扬:“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基于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的一个理论分析”,《当代财经》,2004(1)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

表3 金砖国家及有些亚洲经济体GDP同比增长率(%)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

从上面两个图表之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较高,说明我国的居民收入相对增加,从而进口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高的经济增长率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的产品竞争能力增强,有利于产品出口。高的经济增长率还能增加国内的资金需求量,使得外国投资者把资本投入到我国,于是资本流入我国,使得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人民币汇率出现下跌。

(四)利率差异

利率作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对汇率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国利率水品的高低,是反映借贷资本供给和需求状况的重要标志。在资本安全性和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国际间短期资本发生移动,从而影响汇率。其表现形式:当一国的利率水品较高时,对外国资本的吸收能力增强,外资大量流入本国。外国资本在流入本国时,必须兑换成本国的货币,于是造成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的需求量增加,本国货币汇率将会上浮:反之,本国货币汇率将会下浮。

随着我国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我国利率更加富有弹性,随着货币市场上的流动货币的供求规律变动。近年来来,央行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物

价上涨和增加出口的压力,使用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手段,不断增加存款准本金率3。然而,美国却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不断下调美元存款准本金率,来缓解自身经济衰退的速度,使国际上大量流动资金流入中国。于是造成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增加,使得人民币汇率下降。

(五)政府干预

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管理中使用的宏观调控政策称之为政府干预。为了推进市场发展、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弥补市场缺陷,对社会整体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一序列规律和理论,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财政收支、外汇收支和主要物资供给和需求的调节与控制。使用财政及货币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个体提供优良的宏观环境,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能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从1985年至今,我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两次改革,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4,但不论处在什么阶段上,政府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的影响始终是负影响。例如在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加富有弹性,在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衰退,货币纷纷贬值。在此同时,我国进行政府干预,推出4万亿的促进经济的计划,稳住了人民币汇率,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阻隔了国际金融危机浪潮对我国金融的冲击。

(六)投机活动和市场心理预期

自从我国在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愈演愈烈,投机者以投机基金、跨国公司为主要方式,他们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在外汇市场上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外汇市场中的汇率人为的偏离其汇率的均衡水品。5投机者在外汇市场汇率高涨和跌落时,投机性套利活动会起到稳定行市的作用。但是,投机风潮会加剧外汇市场的不稳定。

3孙春明、张萍,《人民币汇率、利率与套利资本流动》,《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4来自吴念鲁,陈全庚:《人民币汇率研究》,1989,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一章。

5路美弄.浅谈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视点,2011,(10)

心里预期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拥有较大的薄弱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让人难以把握。通常情况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的短期性资金,这些资金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明感性,在心里预期的支配下,瞬间就会把大规模的资金转移。当人们预期一种货币将会贬值,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抛售这种货币的现象,使这种货币立即贬值。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下的问题所在

(一)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问题

当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是银行结售汇制及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额度管理。这样以来,使得市场参与者持有的外汇必须给外汇银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对未来外汇走势的预期选择适当的时机买卖外汇。另外,就银行本身而言,存在着一些约束条件,或者是存在严格的制度管制。因此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供给和需求关系失衡的市场。

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让汇率的弹性区间与波动幅度趋于很小的区间,相当于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在情况下,使得人民币汇率不能及时的尾随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丧失了汇率在经济之中所起的调节功能,还淡化了交易之中伴随的风险概念。同时为了稳固汇率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入市大量收购外汇,从而出现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持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国家储备资产将面临巨大的外汇风险。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增加了套利的机会

由于在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长期趋于稳定,从而当国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常常会出现单边套利的现象。尽管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使得这种套利存在一定量的成本,但当潜在的收益大于套利成本出现时,套利者将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套利,从而增加了资本项目管理的难度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外部均衡产生的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接受国。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也逐年增加,在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据世界首位,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和长期的外贸顺差,一方面引起国际间的贸易争端。美国和日本以此为理由促使人民币升值,另外也使得我国外汇占款数额常年剧增,理论上增加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外汇市场服务职能的影响

当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外汇市场出现交易主体集中及交易工具单一的现象存在。现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是主要由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准许的外资金融机构、一些信用度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央行等构成。从交易额上看,中国银行是外汇最大的卖方,中国人民银行是最大的买方,双方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60‰以上;从交易种类上看,只有美元、日元与港元等货币,其主体为美元。从而形成构成单一,交易种类和交易数量集中的问题出现;再从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理论上看,完善的短期货币市场和灵活的利率是保证外汇交易活跃及汇率稳定的重要经济杠杆。我国的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以及利率的局部市场化将会使得外汇市场、短期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处于各自分离的状态。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的相关程度极低,三者之间没有相对应的变化关系,使得经济运行出现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制度选择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又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与贬值都会影响到各行各业,人民币汇率如何才能即顺应市场要求,又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成为我国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更具有可变性和活力,逐步开放资本账户,逐步施行浮动汇率差制就变成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世界经济体系动荡,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大趋势下,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我得出一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一)确实落实一篮子货币参考体系

确实落实一揽子货币的参考体系6,从而改变目前人们十分关注人民币与美元双边汇率的现象,还能能减少中美之间的利率差异。现在由于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美元已经不再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最稳定的货币,如果我们再继续使用人民币盯住美元,其结果反而会使汇率体系出现不稳定。确实落实一揽子货币为参考,央行再考虑按时发布一个人民币相对于一揽子的有效汇率指数,并作为市场干预的目标,使得人民币汇率走向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来。

(二)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我国既然实行的是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在短期内可以适当控制升值幅度,同时可以推进汇率避险工具及市场发展。在短期里使人民币汇率随市场波动,但是必须防止汇率水品的大起大落,从而保护经济有稳定的环境。在增加汇率灵活性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发展可以回避风险的工具,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波动的区间里茁壮成长7。既要随时关注到市场的发展动向,还要兼顾企业的经济利益,这才是浮动汇率得以执行的根源所在。

6

赵进文、高辉、禇云皓;《人民币惨考篮子货币的测定与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1期

宿玉海;于海燕;《人民币一揽子货币最优权重模型的构建》

7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

(三)积极配合货币和经济结构改革的综合手段

积极配合货币升值和结构改革的综合手段来降低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出现的顺差,从本质上消除汇率争端的风险。在目前的经济学对汇率的研究之中,其实还没有一个学科、一致的标准判断汇率扭曲的幅度,常用的方法是看经常项目是否平衡,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但是,降低经常项目的顺差,汇率只不过是一个手段而已,并不是只有汇率才能实现,任何能降低国内经济扭曲的政策,都会使得消费增加、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从而减少我国与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冲突,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四)实行双向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双向浮动汇率政策,完善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机制。在汇率制度的改革之中,我们选择了小幅度、渐进、可控的人民币升值策略。使得国际投资者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将不断升值的单边预期。当前的人民币升值现象的出现,使得国外短期资本即热钱的大量涌入,造成我国物价上涨、房价居高不下和通货膨胀的现象出现,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将会面临一系列困难的根源之一。为应对人民币兑换美元单边升值的现象,阻击国外短期流动资金的大量涌入,可以采用双向浮动汇率政策,即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期间要加大,汇率变化的频率要增强,双向浮动能更好的让人民币既能升又能降,更能发挥市场机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作用。

(五)积极处理好三个市场的内在关系

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三者之间的政策需要融合在我国从固定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时,需要建立与新汇率制度相适应的新货币政策框架,树立新的货币政策目标,以维持市场对一国货币政策及新汇率制度的信心。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经济政策改革的重要时期,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尤为重要,是提高银行体系的效率,充分发挥价格调控工具的效果及建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市场运行的关键所在。

(六)推进结售环节的市场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成为绝大多数人们心里的预期。在实现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的最终目标,首先必须深化外汇市场化发展。但是在深化外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继续推进结售汇环节的市场化发展。从而在面对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情况,改强制结售汇制度为意愿结售汇制度能缓解人们把外汇结汇成人民币的压力。并让人民按照自己的心里预期来持有外汇储备,从而承担起相应的风险与收益。推进结售汇环节的市场化建设,一方面能缓解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的持续增长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外汇市场化充分真实地反应实际中的供求关系。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无论是哪国的汇率制度都不再单单的是由某种或某几种因素影响着,更多的是与本国有重大贸易往来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政治发展趋势等等多因素联系到一起了。所以就中国的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建设而言,我的建议是汇率政策的制定者们应该更全面的看到除经济以外的更多因素,从全面考虑影响因素,落实到现行的市场发展,合理预测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

参考文献

1.吴念鲁,陈全庚:《人民币汇率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2.巴曙松、王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财政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第50—56页。

3.谷宇:“人民币汇率体制变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4.卢万青、陈建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2期,第24-36页。

5.陈文燕、王光宇:《论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路径》,《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 7 期。

6.仇海华:《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 6 期。

7.胡祖六:《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 3 —4 期。

8.姜凌、韩璐:《:汇率目标区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思路》,《,经济评论》2003年第 2 期。

9.齐琦部:《论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2004年第 2 期。

10.王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当代财经》,2004年第 6 期。

11.张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钉住美元还是一揽子货币》,《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 1 —2 期。

12.张礼卿:《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和近期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 10 期。

13.卜永祥、秦宛顺:“关税、货币政策与中国实际均衡汇率”,《经济学研究》,2002年第5期。

14.陈彪如:《人民币汇率研究》,1992,华东师大出版社。

15.陈建梁:“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论依据——兼评实际汇率分析法”,《经济学

研究》,2000年第1期。

16.杜金珉,郑俊云:“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探讨”,《学术研究》2001年第三期。

17.箫高励:“两重汇率制度下的外汇市场均衡”,《经济学研究》1992年第六期。

18.谢多:“人民币汇率分析”,《经济学研究》,1997年第二期。

19.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经济学研究》,1996年第十期。

20.丁剑平:“汇率波动与亚洲的经济增长”,《世界经济》,2003年第7期,第15-22页。

21.陈浪南、陈云:“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经济管理》,2009年第一期。

22.吴志明、郭予锴:“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以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为界”,《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第120-127页。

23.杨新松、李明扬:“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基于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的一个理论分析”,《当代财经》,2004(12)

24.孙春明、张萍,《人民币汇率、利率与套利资本流动》,《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25.chang,R. , Michael D.,“Exchange Rate Regime Choic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NBER Working Paper,No.9654,,203.

26.Chinn , Menzie D. , and Shang-jin Wei , “A Faith-Based Initiative: Does a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Really Facilitate Current Account Adjustment” , HKIMR Working Paper No.12,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Hong Kong, 2009

27.Annual. MIT Press , Cambridge , MA , 15 —61.

28.Devereux , M. and Engel , C. Fix VS. ,1998 ,“Floating Exchange Rate : How Price Setting Affects the Optimal Choice of Exchange2Rate

Regime”,NBER working paper ,No. 6867.

29.Devereux , M. and Engel , C. , 1999“, The Optimal Choice of Exchange2Rate

30.Regime : Price2Setting Rules and Internationalized Production”,

.N30BER working paper , No. 6992.

32.Prasad, E. ,and Wei, S.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Capital Inflows: Patterns and Possible Explanations”,NBER Working Paper, No. 11206, 2006.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精编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RR/03/10 Array CFEF研究报告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摘要:本文从Mundell“三元悖论”出发,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分析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何选择最优汇率制度。建模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最优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政府如何在汇率浮动的风险损失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这种综合权衡体现了一国的经济结构及各经济部门之间利益的均衡。通过模型的解析分析,本文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可能是最优汇率制度,但是其可选择的区间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大而缩小,而且维持最优中间汇率制度需要小心谨慎的努力;此外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最优汇率制度将内生地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率制度、汇率浮动风险损失、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 1 引言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解体以后,国际上汇率制度的安排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国家都修改了自己的汇率制度。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发展到最近几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安排—欧元区;与此同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从解体之初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到了另

一个极端(如,墨西哥(1994)、泰国(1997)、巴西(1999)等都采取了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表一显示了自197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资料来源:Calvo, A. Guillermo and Carmen Reinhart , “Fear of Floating” mimeo, 2000. 汇率制度安排的诸多变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 一些经济学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Mundell(1961)提出了开放经济下的“三元悖论”(trilemma):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汇率的完全稳定不能兼得。也就是说,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若想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实行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若想保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undell(1961)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认为固定汇率最适用于通过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而成为一体的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可以存在两种货币制度的安排:1. 由多个国家组成,但只能有一种货币,一个独立于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2. 由多个国家组成,多种货币,多个中央银行,在货币区域内部各个国家相互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一理论也成为后来欧洲货币区产生的理论基础。Krugman(1979)国际收支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政府政策与维持长期固定汇率策略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旦市场预期到这种差异,就会造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不断流失,从而失去了维持固定汇率的能力,被迫改变了汇率制度。Obstfeld(1986)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则强调了公众预期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汇率制度的选择存在多重均衡,对政府被迫进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预期,将引发投机冲击的自我实现,而危机的出现也印证了预期的实现。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范式,一些学者侧重于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因素,如,Kaminsky 和Reinhart(1999),认为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引发了投机冲击;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货币危机本身存在很强的传染性(Calvo,1998)。货币危机理论也成为很多经济学家实证研究金融危机下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最近易纲,汤弦(2001)在“论汇率制度的选择”一文中,从Mundell“三元悖论”出发,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时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推导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参数与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大致相符的;而且由于中间汇率制度自身固有的道德风险和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会内生地引发投机的攻击,从而导致下货币危机,因此中间汇率制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 更多的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Heller(1978)分析了70年代中期,不同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加入了这一行列,Dreyer(1978),Holden and Suss(1979),Bosco(1987),Savvides (1990),

汇率制度选择

RR/03/03 CFEF研究报告 汇率制度选择 张静、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RR/03/0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2003年10月“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小组 汇率制度选择1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本报告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一、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1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报告于2003年9月10日完成,将刊登于《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上。

从盯住汇率制度的脱离,既可以转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也可以在现有制度下进行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外汇市场压力”而导致的正常脱离,另一种是由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而被迫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具体而言,从盯住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从任何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2)从硬汇率盯住(hard peg)转向软汇率盯住(soft peg);3)从固定的盯住汇率转向水平盯住或爬行盯住;4)从爬行盯住或水平盯住转向爬行带汇率制度;5)在汇率带制度中扩大浮动带的范围。而从盯住向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从软汇率盯住转向硬汇率盯住;2)从任何汇率带制度转向固定的盯住汇率;3)从爬行带转向爬行盯住或水平带汇率制度;4)在汇率带制度中缩小浮动带的范围。 对正常脱离而言,伴随着贸易开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易向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面临资本流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日益增加的贸易开放程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该国受到贸易条件(TOT)冲击的风险,而采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缓解或吸收这些冲击,抵御外来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一般是同银行体系的外汇系统开放和官方的外汇储备有关。银行系统的外债相对其外国资产比重的下降将促使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因为银行系统外债比例的下降预示着其所受到的汇率风险的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通过汇率浮动的调节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依赖;同样,巨额的官方储备也形成了对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正常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现象通常不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在那些长期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The RMB rate forms the mechanism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简称汇率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在我国加入WTO 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尽管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上符合中国国情,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事求是地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存在着以下缺陷。一、形成机制扭曲。二、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三、调整缺乏准确依据。四、较高的维持成本。因此,需要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93年之前是第一阶段,实行汇率双轨制,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固定,市场汇率自由浮动。 2、第二阶段从1994年汇率并轨开始到2005年7月汇改之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不发生波动。

3、第三阶段从2005年7月“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呈持续升值的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小插曲,受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再次盯住美元。2010年6月重启汇改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单向升值。 可以说,直到2014年之前,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始终是比较低的,要么是盯住美元不变,要么是爬行盯住美元单向升值。这种情况在2014年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安排,从2014年3月17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格浮动上限由1%进一步扩大至2%。从实际走势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4年先贬后升再贬,走出了一个“N字形”,波峰波谷差高达1481个基点。2014年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元年”。 2015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年份。从2015年8月1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一举措增强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另外,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一篮子汇率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docx

人民币汇率制度 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在各种场合敦促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重新估值。由于受中国出口产品冲击,一些欧美国家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今年9月初,美国财长斯诺访华并在泰国出席APEC 财长会议,围绕人民币汇率的辩论达到了高潮。 其实,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人民币是否应当重估,即它的短期升降与否,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应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换言之,汇率水平只是最终的结果,形成汇率的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斯诺认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确保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两种汇率制度利弊的比较 1.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在于较为固定的汇率有利于投资者核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形成稳定的盈利预期,或者说,国外流入资金的风险贴水较低,从而有利于吸引外资。 固定汇率制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不能灵活反映外汇供求关系,使汇率的市场性丧失或削弱;汇率市场性的丧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过来调节外汇的供求关系,自动调节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F 调节。但政F确定汇率的弊端十分明显:一是受到主观影响,如果政F调控能力不强还会出现重大失误;二是受到客观因素的牵制,汇率的确定和变动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F不得不充分考虑;三是受不同

政策目标的牵制,汇率目标可能和其他目标相冲突,若汇率水平脱节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蒙代尔三角”理论认为,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顾,只能牺牲其中之一而保证实现另外二者。因为假如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会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升带来对本国投资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国资本会流入,造成本币升值的压力,为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政F要卖出本币买入外币进行干预,这样紧缩的货币又被扩张了,货币政策无效。因此,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坚持固定汇率就要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固定汇率制都曾发挥过它的积极作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就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对于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建立稳定的经济贸易联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我国以前的情况来看,资本自由流动不存在,通过政F调整可使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固定汇率制的利大于弊。亚洲国家高速发展的90年代,固定汇率制对于稳定投资者预期也曾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经济泡沫膨胀,经济增长减慢,贸易赤字上升,投机资本冲击的情况出现,此时固定汇率制的不利影响就远远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2.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能够克服固定汇率制的不足,一方面,它能够灵活的反映外汇供求关系,使汇率更具有市场性,从而反过来自动调节外汇供求;另一方面,浮动汇率不存在“蒙代尔三角”的困扰,能够使货币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 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 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 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 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 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 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 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 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 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 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 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 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 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 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 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 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 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 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 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 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 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 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的 上下1%,但保留在不可维持条件下,再度改变平价的权利,这实际上是布雷顿 森林体系汇率制度安排的延续。(2)钉住水平带内的汇率制度:即允许汇率的 波动幅度超过中心汇率的上下1%。(3)爬行钉住制度:该国货币按照某一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幅度或者根据某些量化指标的变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小幅 度的调整。(4)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与“爬行钉住制度”类似,但这种制度下允许货币围绕着汇率保持一定的波动幅度。 (四)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的主 动干预来影响汇率走势,这种干预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承诺,也没有事先宣布

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汇率特点是根据中国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2.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O(∩_∩)O哈哈~ 根据今日北京时间06:39分更新外汇牌价:1人民币元=0.1449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请采纳 中国2113汇率制度的内容:1.确定汇5261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4102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1653表的价值为依据等。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已完成的目录数少于预期值;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

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宏观经济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_一_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 策依据是什么? 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汇率体制必须与市场经济的体制相适应,因此货币应当是可兑换的,其价格应当反映供求关系,适应具有较高开放度的开放型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汇率应该是能够浮动的。早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确定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还对汇率改革与其他金融改革的顺序形成了大致的共识,即在汇率改革之前应先行完成以下三项工作:(1)银行部门改革取得进展,银行体系得到加强;(2)减少对外汇交易某些不必要的管制,包括部分资本账户的管制;(3)外汇市场得到深化和发展,能够为国内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市场环境和必要的避险工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3年底,国家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财务重组,包括注资、不良资产核销和股份制改造等,2005年上半年,又对工商银行进行了财务重组。这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有三家进行了重组,并实施了股份制改造。三万家农村信用社的改造也是2003年开始启动的,目前已完成了一多半。其他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当然,要想在银行体系全部完成一轮改革后再着手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太可能,所需时间过长。但有必要做好 大部分工作。中国的商业银行分为四个层 次,即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 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已 大致完成3/4的改革和重组,即每个层次的 70%~80%已摆脱过去的困扰,开始进入良 性发展阶段。 此外,取消了一些对资本账户交易不必 要的管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稳步扩 大;个人和企业经常项目下交易的限制进一 步放宽;市场准入及业务限制放宽;金融市 场基础建设也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奠定了基 础。 2005年年初以来,宏观经济条件也相 当不错,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 头,投资过热得到抑制,消费价格指数(CPI) 不高;世界经济运行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 升。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 重要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经过统 筹考虑,实施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政 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 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了哪 些原则? 答: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 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主动性,就是主要 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 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 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 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 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 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 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 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 改革。 问: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 心内容是什么? 答:核心内容有三方面。第一是人民币 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的一种货币,也就是单一 的美元了,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 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第二是人民币汇率 将是浮动的,而且浮动的区间也是合理的。 第三是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 人民币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对美元升值 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 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 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问:为什么是“参考一篮子”而不是“盯 住一篮子”? 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 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 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 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 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 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 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货币表明外币之间的 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 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 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是机械 地按篮子货币汇率指数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 对美元汇率,以实现名义有效汇率不变。而 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 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一)编者按: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 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对宏观调控、金融市场、贸易、银行、企业、个人乃至经济生活方方面 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发由中国人民银行编写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详细解读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关问题。敬请读者关注。 69 ■2005年第24期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314535855.html,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作者:汪琳胡雄鹰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要]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稳定的币值和较为独立的货币政策。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文章剖析了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的可行性,阐明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不可能三角” 人民币汇率升值 作者简介:汪琳(1977—),女,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胡雄鹰,男,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一、“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与汇率政策的关系 西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前提假设下,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国内利率将低于世界利率,从而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本币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卖出外汇买进本国货币,外汇市场的干预将减少本币供给,抵消货币调控当局扩张货币供应的努力。若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增加货币量,同样使货币政策无效。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的中央银行就无法独立运用货币政策。当然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极端情况一般并不存在。如果资本流动不充分,中央银行就有机会来改变货币供应量,运用反向货币政策维持汇率稳定。这一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目标选择的理论后来由克鲁格曼发展成为著名的“三元悖论”,也称为“永恒的三角形”或“蒙代尔三角”,它指的是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只可能达到两个,不可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 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事实上是固定汇率,汇率政策严重缺乏弹性。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正确且富有成效的一步。人民币不再和美 元一种货币挂钩,一揽子货币中有欧元、美元、日元、韩元等,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样会使人民币汇率有透明度,了解通货紧缩率、膨胀率。但要促使人民币自由浮动需要时间,人民币完全实现自由兑换暂时不会出现,如果出现的话,中国经济就会“休克”。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在“蒙代尔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目标。当前人民币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账户未完全放开,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会由于经济开放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为“三元悖论”中的“三中选二”有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自由,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重要活动场所;国内资本与国际短期资本连接更紧密。金融危机的实例表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选择合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会减轻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浮动汇率制,近期目标和现实选择是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关键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制度选择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 米德冲突。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1951年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的支出调整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而不能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调节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这一现象被称作“米徳冲突”。一国若是想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它就必须实施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这一外部目标。因此,“米德冲突”也称为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之间的“二元冲突”。“米徳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固定汇率制度的矛盾。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资本的自由流动会最终冲垮固定汇率制度。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后来,经过弗莱明和其他经济学家的补充和完善,演变成为现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资本迅速流出→本币立即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M-F 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三元悖论”又称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是保罗·克鲁格曼在1999年提出的的,指的是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一国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不可能三角形”概括了开放经济体三难选择的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第一种组合: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和实行固定汇率制,本国的货币政策将趋于无效。第二种组合:货币政策独

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CFEF 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 年11 月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摘要:本文从Mundell “三元悖论”出发,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分析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 何选择最优汇率制度。建模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最优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政府如何在汇率 浮动的风险损失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这种综合权衡体现了一国的经济结构及各经济部门之间利益的均衡。通过模型的解析分析,本文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可能是最优汇率制度,但是其可选择的区间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大而缩小,而且维持最优中间汇率制度需要小心谨慎的努力;此外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最优汇率制度将内生地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率制度、汇率浮动风险损失、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

1 引言 自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解体以后,国际上汇率制度的 安排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国家都修改了自己的汇率制度。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发展到最近几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 安排—欧元区;与此同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从解体之初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到了 另一个极端(如,墨西哥(1994 )、泰国(1997 )、巴西(1999 )等都采取了完全浮动的汇 率制度),而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表一显示了自1970 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表1 :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Year 相应汇率制度安排国家的比例(IMF) 固定汇率有限浮动管理浮动完全浮动 1970 97.2 0 0 2.8 1975 63.9 11.1 13.9 11.1 1980 38.9 5.6 47.2 8.3 1985 33.3 5.6 36.1 25 1990 19.4 13.9 30.6 36.1 1995 13.9 8.3 38.9 38.9 1999 11.1 11.1 33.3 44.5 资料来源:Calvo, A. Guillermo and Carmen Reinhart , “ Fear of Floating ”mimeo,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改革、变动及其影响

一、背景 二、有关概念 三、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双重汇率到单一汇率、从行政决定或调节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从固定汇率到浮动利率、从紧盯美元到紧盯一篮子货币的过程。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2005年7月21日,中国继续深化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决定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的三大改革内容为:一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二是不断变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三是渐进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弹性。 (1)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中国当前的贸易结构中,与美元区的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50%左右,而与非美元区即日本、欧元区和东南亚的贸易额也已经占贸易总额的一半左右。因此,随着贸易结构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紧盯多种主要货币进行调节才能更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2)变革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2006年1月4日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由15家中外资银行做市商报价产生。做市商制度

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3)渐进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弹性。2005年和2007年,非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分别由原来 1.5%的浮动幅度扩大到3%。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中国主动收窄浮动幅度,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随着危机影响减弱,2012年4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恢复良好弹性。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2005年7月21日 1.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 2%。 人民币汇率由 1 美元兑换 8.27 元人民币变为 1 美元兑换 8.11 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 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二)2010年6月22日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

节。 3.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二、改革的背景 一)2005年7月21日 1.国内动力长期的贸易顺差。 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另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 2.国际压力 日本是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2002 年,日本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 年针对日本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另外,美国国会议员已经提交法案,动议向所有在美出售的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除非人民币做出相应金额的升值。美元持续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跟着贬值,各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纷纷呼吁人民币升值。 二)2010年7月21日 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三年间,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稳定,远低于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升幅,使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都遭遇较大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摘要: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特别市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并分析了选择该汇率制度的原因以及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历史演变;形成机制;制度评价 一、引言 中国与周围的经济远近、大小,都细细刻画在“汇率”这个历史计量器上。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叙说着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镶嵌深度。60年一甲子。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中,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无意义稳定,七十年代的错误升值,八十年代前期的贬值,九十年代中期至2005年的固守,2005年至2008年的过慢升值,2008年至今的的再固守美元。回眼望去,一路走的蜿蜒曲折。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及选择原因 (一)汇率只是计划 人民币的历史始于新中国的前夜。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先于共和国而成立。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与惊人的物价波动相适应,面值跨度从1元到5万元。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美元,到1950年3月,就变成4.2万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 1953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机制迅速覆盖全国,1955年新的人民币开始发行,按1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之后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直的直线,长期稳定在2.4618:1。 (二)“一篮子”政策的失败 1971年11月,由于各国疯狂向美国要求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无法承受而崩溃,此后西方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带来的频繁大幅度波动,使得中国无法“稳坐钓鱼台”。于是采用了“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方法。 “篮子”中所选用的货币是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再根据这些货币在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当20世纪70年代后期爆发世界性通货膨胀时,美元汇率下跌,导致了人民币对外汇价的节节上升。从1972年至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调为1.53:1。1980年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为1:2.75,比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高出1.22元。这使中国出口贸易处于不利地位,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要亏损1.22元。 (三)两个官方汇率并存 1979年8月,国务院撕开了人民币汇率“铁幕”的一个缺口,决定除继续保留人民币的公开牌价之外,另外制定内部贸易结算价(实质是人民币贬值),从1981年1月1日起实行。对外公布的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1.50人民币,用于劳务外汇,侨汇和捐赠外汇等非来源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兑换和结算。而进出口贸易则使用内部贸易结算价1美元=2.80人民币,按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1美元=2.58元人民币加上10%的利润计算而来。 在当时,要调整汇率,步伐非常艰难,所以采取“一国两汇”的招式。改革只能不以直接触动官方汇率为开端,借助于另辟市场、壮大市场的方法,稳步实现市场化的目标。 1983年,中国的贸易汇率与公布的汇价相差40%。1984年在国际市场美元汇率持续上涨和中国出现同伙膨胀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逐步调低,到该年底,对外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 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思考题:1、结合所学汇率理论,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合适与否? 2、你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今后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