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经验: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及其打造

典型经验: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及其打造

典型经验: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及其打造
典型经验: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及其打造

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及其打造

摘要:特色小镇的“特”与“色”,体现在多功能区的融合,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本文以临安指南红叶特色小镇为例,研究特色小镇的优势及其打造。指南红叶小镇以其独特的红叶古韵惊艳了世人,被到访者誉为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红叶小镇的建设,规划先行,要素保障有力,整旧布新,凸显特色,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三产融合不足。借鉴古堰画乡小镇、巧克力甜蜜小镇的发展经验,本文着重了提出促进指南红叶小镇三产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指南红叶小镇产业融合经济效益

2015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是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而探索的一条新路,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

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一、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是行政区划,而是有社区特征的,是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有效载体。特色小镇作为新兴产业或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无论是建设理念、形态,还是建设路径、机制,都应与现有中心镇、风情小镇、小城市培育试点等有所不同,也应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有所不同,需要自身有更多的“特”与“色”。

特色小镇的“特”,即特别之处,主要包括:产业特,其为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特色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人群特,从业人员以高智力者为主,多为高学历、高收入;位置特,主要位于城乡结合部;功能特,主要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所需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公共重大装备、实施室、图书馆,以及为从业人员提供的舒适休闲的人居环境,其他功能如交通、商业、商务等,多依赖周边大城市提供。

特色小镇的“色”,即魅力所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优美,有利于增强对相关

企业和居民的吸引力,可让镇民舒心地创业、休憩或居住;文化底蕴丰厚,有利于增强对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积累和形成新的文化特色;身份认同度高,小镇有着区别于所依托大城市的标示性风格和生活情趣,具有一定的自豪感。显然,特色小镇是以舒适休憩与人居环境为基础,以新兴产业培育或传统特色产业为功能,以特色文化形成与认同为标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为载体,从而使特色小镇既有传统镇的部分形态,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它是一种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二、临安市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与理念

首先,特色小镇是破解发展空间制约问题的现实途径。临安绝大多数地域被列入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发展空间制约大,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充分融合有限空间内的产业、生态、文化、社区等功能,用最小空间资源实现生产力最优化布局。

其次,特色小镇是破解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抓手。临安产业转型没有完全跟上市场和消费升级,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外溢。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引导全市产业重心从电线电缆、绿色照明等传统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推动临安制造供给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2018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详细模版)

2018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详细模版) 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名单已经公布,通过对这些小镇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这批名单对产业、历史文化IP等要素更加看重。这对于要申报第三批以及今后申报全国特色小镇的地方政府有着极大的 参考和借鉴价值。 避免雷区,早做准备! 2017年8月22日,住建部公布了认定后的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一并公布了《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住建部强调,将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同时,还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第一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分析解读名单,可以看出第二批名单愈发强调了特色小镇要有产业发展、独特历史文化IP等竞争加分项。 同时,今后申报工作中要想成功,过度房地产化、求洋求大等误区、雷区必须提早避免,早有警示,早做准备。 1 入选更注重产业是否完备 特色小镇,是否强劲,有后劲儿的特色产业是应有之义,无疑也是全国特色小镇认定、评定的命门。此前,浙江省级多家特色小镇遭警告、降级,甚至淘汰。均是由于在特色产业和产业链培育、招商上缺乏后劲。

因此,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名单中,对产业和产业链的重视可见一斑。以此次入选的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为例。在入选之前,上述小镇在羽绒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已经有所发展和建树。 其中,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是全国重点镇和“中国羽绒之乡”。年加工羽绒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18%,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达31家,2016年工业总产值58.5亿元。未来该镇目标打造羽绒产业休闲旅游为主的“温暖”小镇。 相比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动辄上千亿元的工业规模,桥圩镇的这两大产业也许不是很突出,但对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甚至还提出了把桥圩镇建设成为贵港市副中心的远景设想。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力军,发展新材料特色小镇不仅战略意义重大,而且为特色小镇找到优质特色产业抢占了先机。 此次入选的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便是一个新材料小镇。聚焦新材料,对新材料产业“情有独钟”。截至目前,官桥镇新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4家。 2 小镇产业必须有历史积淀 除此之外,在此次名单中可以看出,比如: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皮革产业、河北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石雕雕刻产业、内蒙古乌兰察布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及政策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 及政策 一、《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7.1) 发布部门: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 政策点评:该《通知》属于一般性、纲领性文件。 政策要点: 建设目标:2020年1000个。 原则:“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深化改革”。 领域:“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 培育要求:“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责任主体:县级政府,(镇政府负责实施工作)。 资金支持:发改委支持特色小镇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给予奖励。 二、《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2016.8.3) 发布部门:住建部村镇建设司 政策点评:该《通知》主要阐述特色小镇推荐流程及选拔标准 政策要点:

推荐数量:根据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升级支持政策确定。 推荐材料(4样):1.基本信息表 2.工作情况报告及PPT(还可以提供视频材料) 3.总体规划4.政策支持文件。 推荐程序:省(区、市)组织专家评估、考核-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财政部农业司复核+现场抽查。 候选要求:近5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 三、《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10.8) 发布部门:发改委 政策点评:该《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 政策要点: 总体要求: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 分类施政:大城市周边重点镇:加强与城市发展的功能配套与统筹规划,发展成卫星城;远离中心城市的中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带动周边农村。 人才+劳动力吸引:鼓励外出农民回乡,强化校企合作,依托职业院校等建设培训基地培养人才。 商业环境:鼓励“双创”,吸引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以构建创新生态圈,深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 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原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 具体:提升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推进市域铁路发展,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公共

[经验交流]XX县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经验交流]XX县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XX县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XX县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XX县有省级层面的特色小镇(包括创建和培育)2个,市级层面的特色小镇3个,其中巧克力甜蜜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归谷智造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和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西塘互联网通信小镇、陶庄汾湖水上运动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XX县特色小镇的数量和质量都走在省市前列。其主要做法: 一、突出特色品味,加强统筹谋划 一是找准产业定位。聚焦七大产业,结合原有“一镇一品”基础、特色产业规划及当前重大项目,在全县面上统筹谋划特色小镇,每个镇(街道)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小镇,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已列入省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巧克力甜蜜小镇、归谷智造小镇、互联网通信小镇、汾湖水上运动小镇分别以旅游、信息、健康作为特色产业。其他6个主体(包括XX科技商务区)都提出了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形成了基本思路,在产业定位上也是各具特色。 二是挖掘特色文化。注重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融合发展,将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如巧克力甜蜜小镇通过挖掘巧克力文化内涵,突出“甜蜜”主题,坚持走“旅游+”特色之路,把小镇建设成为巧克力风情体验基地、婚庆蜜月度假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归谷智造小镇以海归文化和工业创新文化为基因,以归国留学人才为创业主体,以江南自然人文特色为底蕴,致力于打造全国最有温度、有厚度、有活力的产业生态。 三是依托特色资源。以小镇原有的特色资源为依托,做强特色产业。如互联网通信小镇依托富士康和富通两大优势平台资源,带动互联网基础设备、互联网终端产品、互联网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三大主导产业鼎足发展,加快推动小镇产业融合升级;汾湖水上运动小镇依托汾湖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和亚洲赛艇训练基地,以水上运动为主题,以健康为核心,融入当地文化,结合自然风光,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健康、运动为一体的产业特色。 二、突出梯度培育,强化分类推进 一是已列入创建的抓好落实。对已列入省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4个小镇,细排投资项目计划,抓好创建任务落实。巧克力甜蜜小镇按照省级示范小镇的标准,加快推进梦幻XX等重点项目建设;归谷智造小镇积极争取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互联网通信小镇加快功能完善,确保市级考核排名前列;汾湖水上运动小镇按照亚运会标准加快运动场馆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水上运动产业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经验材料:中国式教育特色小镇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式教育特色小镇未来发展之路 2018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可以分为康养、生态、体育、教育、文化、科技等几大类型,依我国特色小镇的落地情况来看,教育小镇的落地最少,依旧处在探索阶段。 教育小镇是指多种教育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整合,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合理配置,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开放式教育园区。 教育小镇的发展往往作为城市的文化功能区,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一个集人口、信息的空间系统,推动服务、生活配套完善和城市扩展。在特色小(城)镇的大背景下,规划和发展教育小镇时,尽量最大限度地考虑与产业园区对接,依托教育小镇形成集教学、科研、实践的综合型城市功能区。 一、国内教育特色小镇案例 1、马安教育小镇

马安镇位于秦岭南麓余脉郧西中部,距县城35公里。其中的马安中学推出“自主教育”品牌、“小组合作+教学案”的全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创新班级管理,变教师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同时,马安中学还组建了篮球、文学等社团组织,打造书香校园,把校园变成乐园。 马安中学独创的“自主教育”品牌闻名全国,吸引了省内外上百所中学8000余名教师前来考察;以“自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改经验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和众多教育专家的关注。 马安中学依托“自主教育”金字招牌,发挥品牌效益,做大做强教育产业。建立自主教育实训基地,利用提前预留100亩的土地,建立马安自主教育实训基地,为外地学校和教师前来考察学习搞好服务,包括培训、交流、互动等;开设中小学生体验课堂,利用假期,开设中小学生体验课堂,通过优秀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个性化教育对接、户外拓展训练、亲子教育培训、农耕文化体验等形式,吸引更多城里的孩子到马安体验“自主教育”的魅力;走出去、请进来,支持本校优秀教师走出去,潜心

特色小镇要求申报创建指南doc资料

特色小镇要求、创建指南、申报流程和详细申报材料 一、特色小镇基本要求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目前政策对7500亩上限没有强加限制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二、特色小镇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2、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

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 3、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 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 4、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5、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清单汇总内容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清单汇总内容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清单 一、基本情况: 1.基础数据: 包含内容应由镇域面积、下辖村庄数量、镇区建成区面积、建设用地面积、镇域常驻人口、镇区常住人口、镇GDP、本真就业人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公共财政收入、主导产业、所获称号等基础数据信息构成。 2.当地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 简述发展基础、发展优势、特色资源等;提供能反映镇区现状的全景照片; 3.规划编制情况 简述已编制的规划是否做到定位准确、目标可行、规模适宜、管控有效;提供主要规划图纸1-3张;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评估 1.产业特色 简述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等;提供2016-2018年1季度立项实施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情况表主要产业特色和项目实景照片不少于3张 2.带动作用 简述主导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就业情况,可用数据说明;提供反映特色产业带动作用的照片不少于3张;

3.土地利用情况 简述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产镇融合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提供2016、2017、2018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数据以及至2020年建设用地计划表;反映相关情况的照片不少于3张; 4.主要成效 简述从城镇风貌、镇区环境、美丽乡村等方面简述工作成效;提供反映城镇风貌、镇区环境、美丽乡村前后变化的照片各不少于3张; 5.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简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域特色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包括2016-2018年1季度建设的文化活动场所等情况;提供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特色文化的照片不少于3张; 6.文化传承 简述在公共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包括2016-2018年1季度举办的文化活动场地、规模和影响效应等;提供反映文化传播特色照片不少于3张; 7.基础设施建设 简述本镇在2016-2018年1季度建设或完成得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的成效,包括供水、污水、垃圾、道路交通、绿化等,可用数据说明;提供3-5组前后对比的照片;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科技元素、文化内涵、生态特色、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呈现产业发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小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的鲜明特征。为加快打造体现河北特点、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建设特色小镇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孕育出的新事物,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聚集高端要素、促进创新创业,能够增加有效投资,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建设特色小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承接、推进改革的平台。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创业者的创新热情和潜力,也能推动政府转变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开发建设格局。 (三)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特色小镇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特色产业再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形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四)建设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是联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产城人文一体的复合载体。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推动产业之间、产城之间、城乡之间融合发展,有利于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功能定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速农民就地城镇化进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样板。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注重特色打造,注重有效投资,注重示范引领,注重改革创新,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二)建设要求。 1.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以连片开发建设为宜。特色小镇规划要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格”;突出功能集成,推进“多规合一”,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突出节约集约,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篇一: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范例 遂昌县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遂昌县湖山乡打造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一、申报名称 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二、申报理由 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全国唯一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 湖山乡位于丽水市遂昌西北部,乌溪江上游。距离遂昌县城35公里,拥有温泉、湖泊、森林、生态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湖泊+温泉”的资源组合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唯一性的优势。湖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有17平方公里的湖面;绿色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沿湖地带既有“小桂林”之称的低丘缓坡,也有“小三峡”之誉的峭壁峡谷,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度假、疗养、观光、娱乐的天然佳所。 湖山是浙江省四大温泉集聚区之一,湖山温泉素以“点位多、储量大、水温适中”而著称,现已探明水温41.5℃,日出水量1500

吨,在省内四处温泉中单井出水量排名第一,含氡、锶、氟等元素,被称为“温泉中的极品”。目前境内红星坪温泉度假村已于2009年对外营业,湖山欧陆风情温泉小 镇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三、功能定位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湖光山色为资源基础,中高端养生度假为核心,将湖山镇打造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空间发展方向是,积极拓展老集镇周边用地空间,向北发展温泉度假用地,向南发展山水观光与生态度假用地。镇区职能是:养生度假、生态人居、综合服务。形象定位:湖山世外风情? 温泉养生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两轴三心五片区”。其中两轴: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三心: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行政商业中心;五片区:温泉养生区、老镇片区、新镇片区、生态工业园区、滨水休闲区。 四、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湖山温暖、湿润的库区气候环境,湖山人坚守着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原生态农产品系列。近年来,湖山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湖山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的品牌打造。积极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建洋原生

经验材料: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保障措施

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保障措施 1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农业作为其物质基础为其提供基本动力,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可以说小城镇的产业是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乡镇产业的成长成熟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环境。梳理小城镇发展历史,其发展动力可概括为三大动力:城镇化+工业化+特色化,特色化包括了小城镇最具特色的产业,如旅游、专业市场、新农业及文化创意等。作为以农业产业为特色的小镇,其服务地方经济活动的作用和作为联系城乡纽带的地位更为突出,带动农村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也更为明确。促进现代农业与生态休闲、健康养老、创意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从物质基础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基于农业资源、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交通区位等基本元素,可依据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总结为以下几大方面。

1.1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基础,农业生产加工依然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环节。农业高新项目由于前期投入需求大、培育周期时间长,在特色农业引进项目中落后于农业休闲体验项目数,但从预期产值来看,农业高新项目的目标产值无疑将会高于休闲体验项目的产值。目前,江苏省农产品供给存在着品牌不突出、优质农产品较少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给予足够重视,这也是农业特色小镇应当思考和解决的主要目标。根据小镇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基础,重新合理有效配置地区农业生产要素,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可以促进各类资源、产业和功能在小镇内部集聚优化、融合提升、协调互促,同时也是解决产城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如?直镇水八仙小镇就积极围绕苏州市农产品物流园以及“水八仙”原产地特色品牌,完成800hm2优质水稻、2000hm2高效园艺、667hm2水产、133hm2生态林地项目落地,建成投用500hm2以上高标准农田、市级蔬菜基地等农业项目,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澄湖芡实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极地科考选用产品。

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导读:2017年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一: 大泽山镇紧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构建全域、全时、全民旅游大框架和一心、一环、五区空间格局,力争用3-5年时间,计划投入48.5亿元,立足于3.5万亩优质葡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塑造“山水大泽、平度原乡”品牌,打造“大泽葡萄旅游古镇”和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小镇及国家全域旅游特色镇。 中国葡萄之乡屡获殊荣 据了解,大泽山又名“九青山”,主峰海拔737米,属齐鲁名山。据史书记载:“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以此名也;风光秀丽的大泽山,名胜荟萃,古迹棋布。早在新石器时代,曾使“黄帝所常游,与神会”。大泽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积淀丰厚,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天柱山摩崖刻石、岳石文化遗址、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山东省、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包括石雷战遗址、高家民兵联防遗址等。 大泽山镇位于大泽山脚下,面积150.6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人口6.2万,优质葡萄种植面积约3.5万亩,先后荣获“中国葡萄之乡”、“国家级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中国鲜食葡萄第一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大泽山葡萄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

8个项目突出特色产业 “大泽葡萄旅游古镇项目建设融资渠道以PPP模式、社会投资为主,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风貌整治、特色产业等18个项目,总投资规模48.5亿元。”大泽山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镇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北京大地旅游规划设计院等全国知名设计单位,对大泽山综合资源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高起点策划,科学编制特色小镇规划,精准确定了大泽山总体定位、产业发展路径、游线组织、设施设置、空间布局、用地控制等。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为“乡村休闲旅游”,以葡萄产业为基础、历史人文为要素、旅游特色为主题,按照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立足于3.5万亩优质葡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岳石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构建全域、全时旅游框架,打造“大泽葡萄旅游古镇”,将分别在风貌整治类项目、山体恢复及矿坑治理项目、公共服务设施类和特色产业项目等投入资金48.5亿元,其中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4.8亿元,规划建设大泽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泽山葡萄酒庄项目、农民绿色创业园项目、大泽山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所里头民俗村项目、响山潘家民宿村项目、天柱山景区改造项目和季家疃壁画村8个项目。 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据介绍,大泽山镇依托资源禀异的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立足中国葡萄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品

经验材料: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资源和禀赋优势,推进“文态、生态、城镇业态”三态融合,有效提升了小镇品味,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使特色小镇成为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乡镇振兴的集成平台。 一、小镇建设全域覆盖特色鲜明 目前,丽水特色小镇发展已经构成全域覆盖、“两轮”驱动的形态布局。2017年新增丽水绿谷智慧小镇、青田千峡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云和木玩童话小镇等4个省级创建小镇,丽水微纳小镇等1个省级培育小镇。丽水全市共有12个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4个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创建个数位居全省第二,总个数位居全省第三。从小镇分布情况看,各县(市、区)都有1~2个省级创建小镇以及2~3个市级特色小镇,实现了省级特色小镇县(市、区)全覆盖,并形成了以省级特色小镇为龙头、市级特色小镇为支撑的“两轮”驱动创建形态。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连续两

年获评省级考核优秀等次,龙泉青瓷小镇列入省级示范小镇名单,庆元香菇小镇成为全国香菇价格指数、发展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发布地。 大部分小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投资。畲乡小镇累计完成50.2亿元,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累计完成18.2亿元,千峡小镇累计完成29.56亿元,部分项目基本建成,小镇雏形初现。而且,部分小镇还在加大投入建设。例如,青瓷小镇与上海道铭公司签订协议,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亿元,对青瓷小镇进行战略合作开发。松阳茶香小镇与云谷科技正式签约,搭建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平台,拟到2022年实现线上交易额达2000亿元。据统计,2017年,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53亿元,其中非政府投资占比83%,特色产业占比80%,并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658.02万人次,累计入驻企业1706家,“新四军”(指年轻大学生、出国留学归来的创业人员、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以及科技人员)创业人数764人,税收收入6.91亿元,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仅2018年一季度,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

特色小镇建设商业计划书

2017年12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范例

遂昌县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遂昌县湖山乡打造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一、申报名称 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二、申报理由 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全国唯一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 湖山乡位于丽水市遂昌西北部,乌溪江上游。距离遂昌县城35公里,拥有温泉、湖泊、森林、生态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湖泊+温泉”的资源组合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唯一性的优势。 湖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有17平方公里的湖面;绿色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沿湖地带既有“小桂林”之称的低丘缓坡,也有“小三峡”之誉的峭壁峡谷,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度假、疗养、观光、娱乐的天然佳所。 湖山是浙江省四大温泉集聚区之一,湖山温泉素以“点位多、储量大、水温适中”而著称,现已探明水温41.5℃,日出水量1500吨,在省内四处温泉中单井出水量排名第一,含氡、锶、氟等元素,被称为“温泉中的极品”。目前境内红星坪温泉度假村已于2009年对外营业,湖山欧陆风情温泉小

镇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三、功能定位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湖光山色为资源基础,中高端养生度假为核心,将湖山镇打造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空间发展方向是,积极拓展老集镇周边用地空间,向北发展温泉度假用地,向南发展山水观光与生态度假用地。 镇区职能是:养生度假、生态人居、综合服务。形象定位:湖山世外风情?温泉养生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两轴三心五片区”。其中两轴: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三心: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行政商业中心;五片区:温泉养生区、老镇片区、新镇片区、生态工业园区、滨水休闲区。 四、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湖山温暖、湿润的库区气候环境,湖山人坚守着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原生态农产品系列。近年来,湖山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湖山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的品牌打造。积极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建洋原生态水稻种植,丰富湖山五谷杂粮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崇明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为此,我们民进崇明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崇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当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崇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崇明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由于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这必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生态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壮大实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小镇的繁荣,必须有产业去支撑。我县农、林、渔业等资源丰富,仪器、仪表、轻工机械等制造、加工、贸易产业链拓展空间广阔,药材的种植、研发、销售大有可为,养殖业、种植业、海洋捕捞业等发展潜力巨大,每一项产业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不只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

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XX年起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100个示范小城镇发展平台,从产、城、景、文、旅等方面全力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至XX年底,全省1212个乡镇中共打造142个示范小城镇,其中省级53个,市(州)级89个。 一、主要做法 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坚持“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发展理念,以绿色为主题,以改革为亮点,多措并举。 (一)注重顶层设计。一是建立省级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增设了小城镇规划建设处,负责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省级层面累计出台政策类、管理类、技术类文件等共60个,形成了的完整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三是召开发展大会。省政府采取申办制方式,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已连续召开五届。四是建立对口帮扶。省级建立了示范小城镇对口帮扶制度,53家省直部门或企业一对一帮扶53个省级示范小城镇。 (二)注重改革创新。一是制定百镇十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围绕机构、扩

权、土地等10个方面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二是完善改革体系。围绕《十条意见》,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了“1+N”改革政策体系。三是规范机构设置。在示范小城镇统一设立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执法队)、政务服务中心等行政和事业机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注重镇村联动。一是镇村联动发展。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发展思路,推进1个示范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实现镇村“联动、联建、联美、联富、联强”。二是建设宜居小镇。以镇区建设为重点,建立了“8+X”项目清单,制定了项目建设标准,建立了项目建设台账。三是推进小康创建。将小城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以小城镇为载体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建设。 (四)注重绿色发展。一是突出标准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地方标准,明确省级示范小城镇按照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市(州)级示范小城镇按照省级绿色小城镇标准实施创建;二是突出绿色引领。制定了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系统等建设方案;三是突出文化传承。制定了示范小城镇风貌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彰显一镇一风貌。

经验材料: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经验材料

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经验材料 2017年5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并在全国选定了96个首批建设的体育小镇试点。 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早在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截止2018年4月,浙江省已初步培育区位类、项目类、主题类运动休闲小镇7个,正在申报、建设阶段项目众多。“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值得借鉴。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江山市石门镇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为例,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目标定位、构成要素、发展策略等基本问题进行案例研究,为不同类型体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1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作为三省边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浙江省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石门镇有江郎山、清漾2个国家5A级景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十大新兴花卉镇”,浙江省“文明镇”、省“旅游经济强镇”、省体育强镇等称号,清漾村被评为中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以江郎山为核心的镇村休闲旅游线路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截止2017年年底石门镇常驻人口3.4万,体育产业人数0. 26万,3年内体育固定资产投人2.51亿。2010年江郎山丹霞地貌人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12年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聚集区,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获得了财政、融资、税费、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7年,江郎山景区成功人围浙江省运动旅游示范基地,成为徒步、登山、攀岩类的示范基地。2017年10月依托石门镇特殊的地形地貌优势,借助“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的金名片影响力,兴建以极限越野跑为基础,结合越野自行车、卡丁车,串联翼装飞行、攀岩、蹦极、速降、冬泳、马术、低空飞行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