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数列专题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数列专题

《必修五数列专题》

第一讲:数列的概念

知识要点:

一、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数列{}n a ,其中第一项1a 也成为首项;n a 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数列的通项.

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

(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

二、数列的分类:

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

(1) 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有限; (2) 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

三、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n a f n =,那么这个式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四、数列的函数特征:

一般地,一个数列{}n a ,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如果数列{}n a 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

五、递推公式:

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

n n a n =+ (1)

96

1011

,是不是该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从第几项开始该数列的项大于999

1000

.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得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2121;325

,,, (2)1020104039981,,,;

(3)2345

381524-,,-,;

(4)1111

.261220

,-,,-

【例3】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1040,n a n n =-+数列{}n a 中的最小项为________.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3

0,31

n n n a a a n N a ++-==

∈+,则()20 a =.

A.0

B.3-

C.3

D.

32

【例5】在数列{}n a 中,()()10111n

n a n n N +??

=+∈ ???

.

(1)求证:数列{}n a 先递增,后递减; (2)求数列{}n a 的最大项.

【例6】设函数()()2log log 401,x f x x x =-<<数列{}n a 的通项n a 满足()()22n

a f n n N +

=∈.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 数列{}n a 中有没有最小项?若有,试求出最小项和相应的项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强化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列{1,3,5,7}和数列{3,1,5,7}是同一个数列.

B 、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能重复出现.

C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的函数.

D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

2、数列{}n a 中,111,23,n n a a a +==-则{}n a 中的第5项是________.

3、数列7,77,777,777,……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

4、在数列{}n a 中,()112,12,n n a na n a +==++则4a =________.

5、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

(1)()()11

121 ,;4832

,,,,,,

(2)()14 49,-- ,,-9,16,-25,,; (3)()1925 ,81, ,,,;

(4)()1111,0,,0, .235

,0,,0,,

6、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每一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11135 ,;248

,,,

(2)()25 17, ,,,; (3)()11529 ,24832

--

,,-,,; (4)

()5172637 ,.3152435

,,,, 7、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2153,n a n n =-+-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为________. 8、若函数()22,x

x

f x -=-数列{}n a 的通项n a 满足()()2lo

g 2n f a n n N +=-∈.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 证明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第二讲:等差数列(一)

知识要点:

一、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久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即1n n a a d +-=(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通项公式为:

()()()11,n m a a n d a n m d n m N +=+-=+-∈、. 三、等差中项:

(1)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

2

a b

A +; (2)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差数列,即1n a +是n a 与2n a +的等差中项,且

21=

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

1=2

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四、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

2m n p a a a +=;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

{}0n d a >?为递增数列,{}0n d a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5,n a n =-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例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且373712,4,n a a a a a =-+=-求.

【例3】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54533,153,a a ==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

(1)若34567350,a a a a a ++++=则28_____;a a +=

(2)若23452542534,52,____;a a a a a a a a a +++=?=<=且则 (3)若3146,2____.a a a =+=则

【例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试比较4967a a a a 与的大小.

【例6】已知5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5,平方和为85

9

,求这5个数.

【例7】设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且112225,75,100,a b a b ==+=那么数列{}n n a b +的第100项为_______.

【例8】已知数列{}n a 对于任意的p q N +∈、满足2,6p q p q a a a a +=+=-且,则10____.a =

强化训练:

1、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712,___.a a a a a a ++=+++= 那么

2、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35********,99,__.a a a a a a a ++=++==则

3、在等差数列{}n a 中,35267,6,____.a a a a ==+=则

4、已知方程22(2)(2)0x x m x x n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

4

的等差数列,则____.m n -=

5、若)32lg(),12lg(,2lg +-x x 成等差数列,则x 的值等于( ) A .1 B .0或32 C .32 D .5log 2

6、成等差数列的4个数之和为2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7、设x y ≠,数列12,,,x a a y 与数列123,,,,x b b b y 都是等差数列,则

21

21

_____.a a b b -=-

8、如果1238,,,,a a a a 组成各项均大于零的等差数列,且公差0d ≠,则( )

A.1845a a a a >

B. 1845a a a a <

C.1845a a a a +>+

D. 1845a a a a =

9、在-1和7之间顺次插入3个数a b 、、c ,使这5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这个数列为______.

10、在等差数列2,5,8,…,3n-1中,每相邻两数间插入3个数,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差数列,问: (1)原数列的第12项是新数列的第几项? (2)新数列的第29项是原数列的第几项?

第三讲:等差数列(二)

知识要点:

一、数列前n 项和n S :

(1)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 ; (2) 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

.,2n n n S n a S S n -=?

=?

-≥?

二、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

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前n 项和()()

111=

.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三、等差数列的和的性质:

(1)等差数列{}n a 中,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差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 21223m m m a a a +++++ ,仍为等差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 成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 ??

?当0d ≠时,n S 可看作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

(3)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1(奇数)项,则()11

==,n S n S S a S n

++-奇奇偶偶中间项且若等差数列{}n a 共

有2n (偶数)项,则1

==.n n

S a S S nd S a +-偶奇偶奇且

四、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值问题:

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

(1)100a d ><且(即首正递减)时,n S 有最大值且n S 的最大值为所有非负数项之和; (2)100a d <>且(即首负递增)时,n S 有最小值且n S 的最小值为所有非正数项之和.

典型例题:

【例1】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02030,50.a a == (1)求通项n a ; (2)若n S =242,求n.

【例2】(10年辽宁卷14题)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3,24S S ==,则9__.a =

【例3】(09年全国卷14题)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24972,___.S a a a =++=则

【例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

231n n S n

T n =

+,则n n

a b =( ) A .

2

3

B .

2131n n -- C .21

31n n ++ D .

21

34

n n -+

【例5】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________.

【例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3205=,22

n S n n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例7】设等差数列{}n a 共有奇数项,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132,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20,则该数列共有多少项?中间项为_____.

【例8】等差数列{}n a 中,117925,,a S S ==问数列前多少项之和最大?,求此最大项.

强化训练:

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71224,a a a ++=求13S .

2、等差数列{a n }中,a 1+a 2+a 3=-24,a 18+a 19+a 20=78,则此数列前20项和等于( ) A .160

B .180

C .200

D .220

3、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35710133224,a a a a a ++++=那么数列{}n a 的前13项和13=_____.S

4、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1

,2

d =且100145S =,则13599____.a a a a ++++=

5、{a n }为等差数列,a 10=33,a 2=1,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20-2S 10等于( )

A .40

B .200

C .400

D .20

6、等差数列{}n a 中,1462,a S S =-=且那么当n S 取最小值时,n=_______.

7、等差数列{}n a 中,19120,a S S <=,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

8、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m =前m 项和,m S n =则前n+m 项的和___.n m S +=

9、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020S S =,则30____.S =

10、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50,0.6,a d ==- (1)从第几项开始有0n a <; (2)求此数列前n 项和的最大值.

第四讲:等比数列(一)

知识要点:

一、等比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不为零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

()1

n n

a q q a +=为非零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依据. 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通项公式为:()11,,n n m n m a a q a q n m n m N --+==≥∈、.

三、等比中项:

(1)若a A b 、、成等比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2

=A ab ;

(2)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比数列,即1n a +是n a 与2n a +的等比中项,且

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四、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

2m n p a a a ?=;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

{}1100101n a a a q q ><

011

n a a a q q >

<<>??或为递减数列, {}1n q a =?为常数列.

典型例题:

【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395212,1,___.a a a a a ===则

【例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23,5,n a a a a =中,78910,a a a =456___.a a a =则

【例3】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中,11362,,,a a a a =且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___.n S =

【例4】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各项都是正数,且1321,,22

a a a 成等差数列,则

910

78

__.a a a a +=+

【例5】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例6】设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42332,32S a S a =-=-,则公比q=____.

【例7】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42,16.a a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若35,a a 分别为等差数列{}n b 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

【例8】在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0d ≠,214a a a 是与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1311121,,,,,n a a a k a k a k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k 的通项n k .

强化训练:

1、在等比数列{}n a 中,262,162a a ==,求10___.a =

2、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3=3,a 10=384,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______.

3、若等比数列首项为98,末项为13,公比为2

3

,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

4、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537225a a a a a a ++=,则35a a +=_______.

5、等比数列{}n a 中,1231237,8,a a a a a a ++==求.n a

6、在各项均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569a a =,则3132

33

310

l o g l o g l o g

l o g

____.

a a a a ++++=

7、已知数列121,,4a a --,成等差数列,1231,,,,4b b b --成等比数列,则21

2

a a

b -的值为_______.

8、三个正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等于15,如果它们分别加上1,3,9,就构成等比数列,求此三数.

9、在等比数列{a n }中,a 9+a 10=a (a ≠0),a 19+a 20=b ,则a 99+a 100等于( ) A.9

8b a

B.9

b a ?? ???

C.10

9b a

D.10

b a ?? ???

10、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7,前3项之和S 3=21,则公比q 的值为( )

A .1

B .-1

2

C .1或-1

2

D .-1或1

2

第五讲:等比数列(二)

知识要点:

一、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

=-?≠?

-?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可知,已知1,,,,n n a q n a S 中任意三个,便可建立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

二、等比数列和的性质:

设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

(1)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比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 21223m m m a a a +++++ ,仍为等比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 成等差数列); (2)当1q ≠时,()()11111111111111

n n n n n a q a a a a a

S q q q q

q q q q q -=

=

?-=-?=?-------, 设

1

1

a t q =-,则n n S tq t =-. 典型例题:

【例1】(10年北京卷16题)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366,0.a a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若等比数列{}n b 满足121238,b b a a a =-=++,求{}n b 的前n 项和.n T

【例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32,,S S S 成等差数列. (1)求{}n a 的公比;q (2)若133,.n a a S -=求

【例3】(10年广东卷4题)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n S 是它的前n 项和,若231472,2a a a a a =且与的

等差中项为5

4

,则5S =_____.

【例4】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54,前2n 项和为60,则前3n 项的和为( ) A .54

B .64

C .662

3

D .6023

【例5】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0q <,前n 项和为n S ,则8998S a S a 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例6】(10年重庆卷16题)已知{}n a 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 (1)求通项n a 及n S ;

(2)设{}n n b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

【例7】设数列{}n a 满足212log 1log ,n n a a +=+且121010,a a a +++= 111220____.a a a +++= 则

【例8】09年陕西卷21题)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221,2,,2

n n n a a a a a n N *+++===∈. (1)令1,n n n b a a +=-证明:{}n b 是等比数列; (2)求{}n a 的通项公式.

强化训练:

1、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若12323418,9,a a a a a a ++=++=-则前7项的和7S =_____.

2、(10年浙江卷5题)设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5

252

80,___.S a a S +==则

3、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若10201030S S ==,,则30S =______.

4、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214n n S S ==,,则4n S =______.

5、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6936

1,____.2S S

S S ==则 6、已知方程22(2)(2)0x mx x nx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

2

的等比数列,则____.m n -=

7、(10年陕西卷16题)已知{}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11391,,,a a a a =且成等比数列.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n

a 的前n 项和n

S

.

8、(09年安徽卷19题)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2,n S n n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2.n n T b =- (1)求{}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2)设2n n n c a b =,证明:当且仅当13.n n n c c +≥<时,

第六讲:数列求和

知识要点:

一、常用求和方法:

1.公式法

直接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正整数的平方和公式,立方和公式等公式求解. 2.分组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 项和就变成了首尾少数项之和.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组成的,此时可把式子121n n n S a a a a -=++++ 的两边同乘以公比(01)q q q ≠≠且,得到121n n n qS a q a q a q a q -=++++ ,两式错位相减整理即可求出n S .

二、常用公式:

1、平方和公式:()()()2

2

2

2

1211216

n n n n n ++++-+=

2、立方和公式:()()()2

2

3

333

11211212n n n n n n +??++-+=+++-+=????????

3、裂项公式:

()()()

1111111; 11.1111; 1n n n n n n k k n n k n n n k n

k n n n n k ?

??=-=?- ??++++???

??=+-=?+-?++++?

分式裂项:根式裂项: 典型例题:

【例1】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21n n a n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 ) A .2

21n

n +-

B .1

22

1n n ++-

C .1

22

2n n ++-

D.2

22n n +-

【例2】求数列()14,25,363,n n ???+ ,,的前n 项和n S .

【例3】数列1111,,,,,1212312n

++++++ 的前n 项和n S 等于______.

【例4】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11

n a n n =++,若前n 项和为10,则项数为( )

A .11

B .99

C .120

D .121

【例5】若数列{}n a 的通项n n n a 3)12(?-=,求此数列的前n 项和n S .

【例6】求数列2n n ??

????

的前n 项和n S .

强化训练:

1、求数列392565

,,,,24816

的前n 项和.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234n n

n n

a +=,则其前n 项和n S =______.

3.求和:)

2(1

531421311++

+?+?+?n n . 4.求和:n

n +++

++++++11

341231121 .

5.求数列)0()12(,5,3,112≠--a a n a a n ,的前n 项和n S .

6、在等差数列{}n a 中,171819936a a a a ++==-,其前n 项的和为n S . (1)求n S 的最小值,并求出n S 取最小值时n 的值; (2)求123n n T a a a a =++++ .

7、(10年山东卷18题)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3577,26,a a a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1)求通项n a 及n S ; (2)令()2

1

1

n n b n N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8、(10年四川卷20题)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3项的和为6,前8项的和为-4.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设()()

1

40,n n n b a q

q n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第七讲:递推数列

知识要点:

一、递推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把数列的若干连续项之间的关系叫做递推关系,把表达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而把由递推公式和初始条件给出的数列叫做递推数列.

二、两个恒等式:

对于任意的数列{}n a 恒有:

(1)()()()()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 (2)()23411231

,0,n 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

????≠∈ 三、递推数列的类型:

(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且()()1,n n a a f n n N ++-=∈,求n a 通项.

给递推公式()()1,n n a a f n n N ++-=∈中的n 一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

()()()()21324311,2,3,,1.n n a a f a a f a a f a a f n --=-=-=-=-

利用公式()()()()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 可得:

()()()()11231.n a a f f f f n =+++++-

(2)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且

()()1

,n n

a f n n N a ++=∈,求n a 通项. 给递推公式

()()1

,n n

a f n n N a ++=∈中的n 一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 ()()()()2341231

1,2,3,,1.n n a a a a

f f f f n a a a a -====- 利用公式()23411231

,0,n 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

????≠∈ 可得: ()()()()11231.n a a f f f f n =?????-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基础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2-2013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 已知数列{ n a }满足)(l o g l o g 1133++∈=+N n a a n n ,且2469a a a ++=,则 ) A . -5 D . 5 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 cos B =( )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2343,5a a a a +=+=,则78a a +的和等于 ( ) A .7 B .8 C .9 D .10 4.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57911243a a a a a =,则 A .9 B .1 C .2 D .3 5.等差数列{n a }中,3a =2,5a =7,则7a = A .10 B .20 C .16 D .12 6.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5432=++a a a ,则这个数列的前5项和5S =( ) A. 10 B. 15 C. 20 D. 25 7.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a +4a +7a =39,2a +5a +8a =33,则3a +6a +9a =( ) A . 30 B . 27 C . 24 D .21

8 .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 值是( ) A .... 9.设4321,,,a a a a 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 ( ) A C D .1 1010 ) A .d > B .d >3 C ≤d <3 D 3 11.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10n n a a +-+=()n N *∈ ,则此数列的通项n a 等于( ) A .21n + B .1n + C .1n - D .3n - 12.下列四个数中,哪一个是数列{(1)n n +}中的一项( ) A .380 B . 39 C . 35 D . 23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 试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1-a n +1=0,(n ∈N),则此数列的通项a n 等于 ( ) A .n 2+1 B .n+1 C .1-n D .3-n 2、三个数a ,b ,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a ,b ,c 间的关系为( ) A .b-a=c-b B .b 2=ac C .a=b=c D .a=b=c ≠0 3、若b<0 C .a +cb -d 4、若a 、b 为实数, 且a +b=2, 则3a +3b 的最小值为( ) A .18 B .6 C .23 D .243 5、不等式0)86)(1(22≥+--x x x 的解集是( ) C }21{}1{≤≤-≤x x x x D 1{-≤x x 或21≤≤x 或}4≥x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9n S n n =-,第k 项满足58k a <<,则k =( ) A .9 B .8 C. 7 D .6 7、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是(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8、目标函数y x z +=2,变量y x ,满足?? ???≥<+≤+-12553034x y x y x ,则有( ) A .3,12min max ==z z B .,12max =z z 无最小值 C .z z ,3min =无最大值 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9、不等式1 2222++--x x x x <2的解集是( ) A.{x|x≠-2} C.? D.{x|x <-2,或x >2} 10、不在 3x + 2y < 6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一个点是( ) A (0,0) B (1,1) C (0,2) D (2,0) 11、若0,0b a d c <<<<,则 ( ) A bd ac < B d b c a > C a c b d +>+ D a c b d ->- 12、不等式2320x x --≤的解集是 , 13、在ABC ?中,45,60,6B C c ===,则最短边的长是 , 14、约束条件2232 4x y x y π?≤?-≤≤??+≥? 构成的区域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 15、在△ABC 中,sin A =2cos B sin C ,则三角形为

鄂州二中高一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测试卷 2010-3-2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图,这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序列,则第(n)个图形的边数为(). A. 5n-1 B. 6n C. 5n+1 D.4n+2 2.在等比数列{}n a中T n表示前n项的积,若T5 =1,则() A.1 3 = a B.1 1 = a C.1 4 = a D.1 5 = a 3. 如果 128 ,,, a a a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0 d≠,则 ( ) A、 5 4 8 1 a a a a>B、 5 4 8 1 a a a a=C、 1845 a a a a +>+D、5 4 8 1 a a a a< 4.一个只有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它的前5项的和为34,最后5项的和为146,所有项的和为234,则它的第七项等于() A. 22 B. 21 C. 19 D. 18 5.数列{a n}中, 1 a=1 ,对于所有的n≥2,n∈N*都有2 123n a a a a n ????=,则 35 a a +等于( ) A. 16 61 B. 9 25 C. 16 25 D. 15 31 6.设} {n a) (N n∈是等差数列,n S是其前n项的和,且6 5 S S<,8 7 6 S S S>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0 < d B.5 9 S S> C.0 7 = a D.6S与7S是n S的最大值 7.等差数列} { n a共有1 2+ n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319,偶数项之和为290,则其中间项为(). A. 28 B. 29 C. 30 D.31 8、在等比数列{}n a中,12 a=,前n项和为 n S,若数列{}1 n a+也是等比数列,则 n S等于 A.1 22 n+- B.3n C.2n D.31 n- 9、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 S3 S6= 1 3,则 S6 S12=( ) (A) 3 10(B) 1 3(C) 1 8(D) 1 9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五第二章训练卷 数列(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等差数列{}n a 中,1510a a +=,47a =,则数列{}n a 的公差为( ) A.1 B.2 C.3 D.4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a 、12a 是方程2310x x +=+的两根,则8a 等于( ) A.1 B.1- C.1± D.不能确定 3.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31,22,n n n a n n +?=?-?为奇数 为偶数 ,则23a a 等于( ) A.70 B.28 C.20 D.8 4.已知0a b c <<<,且a ,b ,c 为成等比数列的整数,n 为大于1的整数,则log a n ,log b n ,log c n 成(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各项倒数成等差数列 D .以上都不对 5.在等比数列{}n a 中,1n n a a +<,且2116a a =,495a a +=,则611 a a 等于( ) A.6 B. 23 C. 16 D. 32 6.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则其前3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01),(-∞∞+ C.3,4??+∞???? D.[)3,+∞ 7.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241a a =,313S =,3log 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10项和是( ) A.65 B.65- C.25 D.25- 8.等差数列{}n a 中,若81335a a =,且10a >,n S 为前n 项和,则n S 中最大的是( ) A.21S B.20S C.11S D.10S 9.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31 6 n n S x -?=-,则x 的值为( ) A.13 B.13 - C. 12 D.12 - 10.等差数列{}n a 中,n S 是{}n a 前n 项和,已知62S =,95S =,则15S =( ) A.15 B.30 C.45 D.60 11.一个卷筒纸,其内圆直径为4 cm,外圆直径为12 cm,一共卷60层,若把各层都视为一个同心圆, 3.14π=,则这个卷筒纸的长度为(精确到个位) ( ) A.14 m B.15 m C.16 m D.17 m 12.数列{}n a 的首项为3,{}n b 为等差数列且1()n n n b a a n ++-∈=N .若32b =-,1012b =,则8a =( ) A.0 B.3 C.8 D.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52a =-,816a =,则6S 等于________. 14.设S n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3S =,624S =,则9a =__________. 15.在等差数列{}n a 中,n S 为它的前n 项和,若10a >,160S >,170S <则当n =________时,n S 最大. 16.数列{}n x 满足1lg 1lg ()n n x x x *++∈=N ,且12100100x x x +++=, 则101102200()lg x x x ++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而等比数列{}n b 的前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卷) 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3.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D.4 4.在实数等比数列{a n}中,a2,a6是方程x2-34x+64=0的两根,则a4等于( ) A.8B.-8C.±8D.以上都不对 5.己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且,则()A.1B.2C.3D.4 6.数列 1111 1,2,3,4, 24816 L前n项的和为() A. 2 1 22 n n n + +B. 2 1 1 22 n n n + -++C. 2 1 22 n n n + -+D. 2 1 1 22 n n n + - -+ 7.若的三边长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ac2>bc2B.a>b?a2>b2 C.a>b?a3>b3D.a2>b2?a>b 10.满足条件,的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无数个D.不存在

11.已知函数满足:则应满足()A.B.C.D.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则为()A.-2B.-3C.2D.3 13.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则等于() A.3 B.6 C.9 D.10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的值为()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0,则公差= 16.在中,,,面积为,则边长=_________. 17.已知中,,,,则面积为_________. 18.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 19.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0.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1.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 2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2) 23.△的角、、的对边分别是、、。 (1)求边上的中线的长;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m -n |等于( ) A 、1 B 、43 C 、2 1 D 、8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 1 D 、4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二、填空题(每题6分,12题15分,16题10分,共49分) 11、设f (x )=221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 (-5)+f (-4)+…+f (0) +…+f (5)+f (6)的值为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公式 n a =1a +(n-1)d n a =1a 1-n q (q ≠0) 递推公式 n a =1-n a +d, n a =m a +(n-m)d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中项 A=2b a + 推广:A=2a k n k n a +-+(n,k ∈N + ;n>k>0) ab G =2。推广:G=k n k n a a +-±(n,k ∈N + ;n>k>0) 。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 项一定有两个 前n 项和 n S =2 n (1a +n a ) n S =n 1a + 2 ) 1(n -n d n S = q q a n --11() 1 n S =q q a a n --11 性质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6)d= n m a n m --a (m ≠n) (7)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 例1、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2 n n S =,求通项n a . 例2、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n n a 32S -=,求通项n a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n f a a n 1n =-+型 ???≥-===-)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2.1.2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基础过关 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 ( ) A .异面 B .平行 C .相交 D .以上都有可能 2.若AB ∥A ′B ′,AC ∥A ′C ′,则有 ( ) A .∠BAC =∠B ′A ′C ′ B .∠BA C +∠B ′A ′C ′=180° C .∠BAC =∠B ′A ′C ′或∠BAC +∠B ′A ′C ′=180° D .∠BAC >∠B ′A ′C ′ 3.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顺次连接四边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 ( ) A .空间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4.“a 、b 为异面直线”是指: ①a ∩b =?,且aD \∥b ;②a ?面α,b ?面β,且a ∩b =?;③a ?面α,b ?面β,且α∩β=?;④a ?面α,b ?面α;⑤不存在面α,使a ?面α,b ?面α成立.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⑤ 5.如果两条直线a 和b 没有公共点,那么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6.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1)BC ′与CD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2)AD 与BC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F AB =90°,BC 綊12 AD , BE 綊12 F A , G 、 H 分别为F A 、FD 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8.如图,正方体ABCD -EFGH 中,O 为侧面ADHE 的中心,求: (1)BE 与CG 所成的角; (2)FO 与BD 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3 文 班 考号 姓 名 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如果R b a ∈,,并且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 A.b a -<- B.21->-b a C.a b b a ->- D.ab a >2 2.等比数列{}n a 中,5145=a a ,则111098a a a a =( ) A.10 B.25 C.50 D.75 3.在ABC ?中,若b 2 + c 2 = a 2 + bc ,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120?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31+=+n n a a ,若2008=n a ,则n =( ) A.667 B.668 C.669 D.670 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100,302==n n S S 则=n S 3( ) A.130 B.170 C.210 D.260 6.在⊿ABC 中,A =45°,B =60°,a=2,则b 等于( ) A.6 B.2 C.3 D. 62 7.若将20,50,100都分别加上同一个常数,所得三个数依原顺序成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 A. 21 B. 23 C. 34 D. 3 5 8.关于x 的不等式x x x 352 >--的解集是( ) A.}1x 5{-≤≥或x x B.}1x 5{-<>或x x C.}5x 1{<<-x D.}5x 1{≤≤-x 9.在一幢10米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吊顶的仰角为060,塔基的俯角为0 45,那么这座塔吊的高是( ) A.)3 3 1(10+ B.)31(10+ C.)26(5+ D.)26(2+ 10.已知+ ∈R b a ,且 11 1=+b a ,则 b a +的最小值为( ) A.2 B.8 C. 4 D. 1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框架

高一数学知识框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必修二立体几何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知识结构如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 (3)画侧棱(4)成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结构如下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从代数表示到几何直观(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 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 x 轴作为基准 ,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 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 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 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 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 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平面互相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斜率公式: 点到线距离: 平行线距离: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第二章 数列综合之提高篇

数列综合 编稿:张希勇 审稿: 【学习目标】 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公式n S 的关系,能通过前n 项和公式n S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4.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列求和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要点诠释: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 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1)n n a =-,也可以写成cos n a n π=;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任意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 +; 1 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要点诠释: 由前n 项和n S 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11a S =, (2)求出当n≥2时的n a ,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n a 中的n=1时有11a S =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要点诠释: 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可用凑配法、换元法等. 要点二、等差数列 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公式法:122(*){}n n n n a a a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n a pn q =+(p ,q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2 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测试题及答案(AB卷)

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A 卷) 一、选择题 1.在数列55,34,21,,8,5,3,2,1,1x 中,x 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 2.等差数列9}{,7,3,}{51第则数列中n n a a a a ==项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3.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第4项为( ) A .81 B .243 C .27 D .192 4.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 2 1 5.已知一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4,22,++x x x ,那么21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 2 B .4 C .6 D .8 6.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12,64231=+=+a a a a 则该数列的第3项为( ) A . 56 B .512 C .524 D .5 48 7. 如果-1,a,b,c,-9成等比数列,那么( ) A.b=3,ac=9 B.b=-3,ac=9 C.b=3,ac=-9 D.b=-3,ac=-9 8.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10,141==s a ,则S 5为 ( ) A .14 B .15 C .21 D .28 9.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n a n -+= 1,则该数列的前9项之和等于( ) A .1 B .2 C .3 D .4 10. 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q=2,且a 1a 3 =24 ,则a 1a 2a 3a 4a 5等于( ) A.210 B.220 C.215 D.216 二、填空题 11.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47a =,则7s =_________ 1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5,a 6=a 4+6,则a 1等于______________ 13.在等比数列{}n a 中, 若,75,393==a a 则15a =___________. 14.在等比数列{}n a 中, 若101,a a 是方程06232 =--x x 的两根,则47a a ?=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90961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初步 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21ch S =正棱锥侧面积')(21 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l r r S +=π2圆柱表rl S π=圆锥侧面积()l r r S +=π圆锥表 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2 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13 V Sh =锥''1()3 V S S S S h =++台2V Sh r h π==圆柱h r V 23 1π=圆锥 ''2211 ()()33V S S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 R π ; S 球面=2 4R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高一数学必修五第二章试题——数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列3,5,9,17,33,…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 A.2n B.2n+1 C.2n-1 D.2n+1 2.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S2=4,S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 ) A.2 B.3 C.6 D.7 3.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 A.49 B.50 C.51 D.52 4.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a2+a3=32,a11+a12+a13=118,则a4+a10=( ) A.45 B.50 C.75 D.60 5.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4是a3与a7的等比中项,S 8 =32,则S10等于( ) A.18 B.24 C.60 D.90 6.等比数列{a n}的通项为a n=2·3n-1,现把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两个数,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那么162是新数列{b n}的( ) A.第5项 B.第12项 C.第13项 D.第6项 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 A.5 4 钱 B. 4 3 钱 C. 3 2 钱 D. 5 3 钱 8.已知{a n}是等差数列,a3=5,a9=17,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3n,若a m =b1+b4,则正整数m等于( ) A.29 B.28 C.27 D.26 9.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中,a1=2且a2,a4+2,a5成等差数列,记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则S5=(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 命题人:魏有柱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n 2-(n-1) (B )a n =n 2-1 (C )a n =2)1(+n n (D )a n =2 )1(-n n 2.已知数列3,3,15,…,)12(3-n ,那么9是数列的() (A )第12项 (B )第13项 (C )第14项 (D )第15项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a 5、a 9、a 15成等比数列,那么公比为 () A . B . C . D . 4.等差数列{a n }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4,偶数项之和为3,则n 的值是 () A.3 B.5 C.7 D.9 5.△ABC 中,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7.在△ABC 中,∠A =60°,a=6,b=4,满足条件的△ABC( A ) (A)无解 (B)有解 (C)有两解 (D)不能确定 8.若11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A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244 x x +≤1 10.下列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的是(C) A.x 2-x+1>0 B.-2x 2+x+1>0 C.2x-x 2>5 D.x 2+x>2 11.不等式组 (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1,,,0(*>∈>=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0(R s r a ∈>; (2)rs s r a a =)(),,0(R s r a ∈>; (3)s r r a a ab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 )]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免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A 组 一、选择题 1.设 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 α∥β,则l ∥m ;②若l ⊥m ,则 α⊥β.那么( ).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 2.如图,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BD ∥平面CB 1D 1 B .AC 1⊥BD C .AC 1⊥平面CB 1D 1 D .异面直线AD 与CB 1角为60° 3.关于直线m ,n 与平面 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②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③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④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直线l 1,l 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 1,l 2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l 1,l 2是异面直线,则与l 1,l 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则l ∥α ②若直线l 与平面 α 平行,则l 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第2题)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