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附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附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民用建筑空间与部位的基本尺度、技术性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制定本规范。

1.0.2民用建筑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民用建筑的建设和使用维护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营建与使用功能匹配的合理空间;

2应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政策要求;

3应与所处环境协调,体现时代特色、地域文化。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1功能要求

2.1.1民用建筑建设应遵循安全、卫生、健康、舒适的原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等社会活动提供合理的使用空间,使用空间应满足人体工学的基本尺度要求。

2.1.2民用建筑选址应满足安全要求。

2.1.3居住建筑应保障居住者生活安全及私密性,并应满足采光、通风和隔声等方面的要求。

2.1.4教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公众活动、交通、医疗及社会民生服务等公共建筑除应满足各类活动所需空间及使用需求外,

还应满足交通、人员集散的要求。

2.1.5当民用建筑存在不同功能场所组合的情况时,除应满足上述条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功能场所不应降低其他功能场所的基本安全、卫生标准;

2当产生污染、辐射的功能场所与其他功能场所组合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当不同安全等级的功能场所组合时,应采取确保各功能场所使用安全的相应措施。

2.1.6民用建筑应配置满足基本使用功能需要的设备设施。

2.1.7民用建筑应设置相应的安全及导向标识系统。

2.2性能与措施

2.2.1民用建筑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及防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2.2.2民用建筑的结构应满足相应的设计工作年限要求。

2.2.3民用建筑应满足无障碍要求,且具有无障碍性能的设施设置应系统连贯。

2.2.4室内外装修不应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且应选择安全环保型装修材料。装修材料、装饰面层或构配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牢固。建筑物外墙装饰面层、构件、门窗等材料及构造应安全可靠,在设计工作年限内应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使用期间应定期维护,防止坠落。

2.2.5装配式建筑应采用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及通用化的预制部品、部件。

2.2.6民用建筑的室外公共场地、建筑空间、建筑部件及公共

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日常保养、维修和监管。

3建筑面积与高度

3.1建筑面积

3.1.1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1.2总建筑面积应按地上和地下建筑面积之和计算,地上和地下建筑面积应分别计算。

3.1.3室外设计地坪以上的建筑空间,其建筑面积应计入地上建筑面积;室外设计地坪以下的建筑空间,其建筑面积应计入地下建筑面积。

3.1.4永久性结构的建筑空间,有永久性顶盖、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建筑面积:

1有围护结构、封闭围合的建筑空间,应按其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无围护结构、以柱围合,或部分围护结构与柱共同围合,不封闭的建筑空间,应按其柱或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无围护结构、单排柱或独立柱、不封闭的建筑空间,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4无围护结构、有围护设施、无柱、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不封闭的建筑空间,应按其围护设施外表面所围空间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3.1.5阳台建筑面积应按围护设施外表面所围空间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当阳台封闭时,应按其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1.6下列空间与部位不应计算建筑面积:

1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小于2.20m的建筑空间;

2无顶盖的建筑空间;

3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构(配)件;

4建筑出挑部分的下部空间;

5建筑物中用作城市街巷通行的公共交通空间;

6独立于建筑物之外的各类构筑物。

3.1.7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按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空

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1.8功能单元使用面积应按功能单元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

积之和计算。

3.1.9功能单元建筑面积应按功能单元使用面积、功能单元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功能单元内阳台面积之和计算。

3.2建筑高度

3.2.1平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坪至建筑物女儿墙顶

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应按至其屋面檐口顶点的高度计算。

3.2.2坡屋顶建筑应分别计算檐口及屋脊高度,檐口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坪至屋面檐口或坡屋面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屋脊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坪至屋脊的高度计算。

3.2.3当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屋面形式,或多个室外设计地坪时,建筑高度应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3.2.4机场、广播电视、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等设施的技术作业控制区内及机场航线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坪至建(构)筑物最高点计算。

3.2.5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区内的建筑,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坪至建(构)筑物最高点计算。

3.2.6本规范第3.2.4条、第3.2.5条规定以外的建筑,屋顶设备用房及其他局部突出屋面用房的总面积不超过屋面面积的1/4时,不应计入建筑高度。

3.2.7建筑的室内净高应满足各类型功能场所空间净高的最

低要求,地下室、局部夹层、公共走道、建筑避难区、架空层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场所最低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00m。

4建筑室外场地

4.1环境与场地

4.1.1民用建筑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集约利用资源,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1.2建筑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存在污染的建设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应达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4.1.3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控制噪声、振动、眩光等污染的措施,产生的废物、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应妥善处理。

4.1.4建筑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有关安全规定。

4.1.5建筑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洪涝威胁的场地应采取可靠的防洪、防内涝措施;

2当场地标高低于市政道路标高时,应有防止客水进入场地的措施;

3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常年最高地下水位。

4.1.6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建筑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基地的出入口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2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设置人员集散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3建筑基地内设置的绿地、停车场(位)或其他构筑物,不应对人员集散造成障碍。

4.2建筑控制

4.2.1除建筑连接体、地铁相关设施以及管线、管沟、管廊等市政设施外,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应突出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

4.2.2除地下室、地下车库出入口,以及窗井、台阶、坡道、雨篷、挑檐等设施外,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应突出建筑控制线。

4.2.3骑楼、建筑连接体、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等,不应影响交通、环保及消防安全。

4.3基地道路

4.3.1建筑基地内的道路系统应顺畅、便捷,保障车辆、行人交通安全,并应满足消防救援及无障碍通行要求。

4.3.2建筑基地道路应与外部道路相连接。

4.3.3建筑基地内机动车车库出入口与连接道路间应设置缓

冲段。

4.3.4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直接与城市快速路相连接;

2距周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出入口最近边缘不应小于20.0m;

3应有良好的视线,行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遮挡视

线的障碍物。

4.3.5建筑基地内道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

2当机动车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应满足行车有效视距要求。

4.3.6建筑基地内机动车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0m,兼作消防车道时不应小于4.0m;

2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0m;

3尽端式道路长度大于120m时,应设置回车场地。

4.4场地铺装与水体

4.4.1场地内的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应保障人员通行的安全,且地面铺装面层应防滑。

4.4.2允许车辆通行的广场,应满足车辆行驶、停放和载重的要求,且地面铺装面层应平整、防滑、耐磨。

4.4.3人工水体岸边近2.0m范围内的水深大于0.50m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5构筑物与设施

4.5.1地下车库、地下室有污染性的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的可开启外窗或取风口;当排风口与人员活动场所的距离小于10m 时,朝向人员活动场所的排风口底部距人员活动场所地坪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4.5.2当建筑物上设置太阳能热水或光伏发电系统、暖通空调设备、广告牌、外遮阳设施、装饰线脚等附属构件或设施时,应采取

防止构件或设施坠落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

4.5.3基地内的生活垃圾收集站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配置上下水设施,地面、墙面应采用易清洁材料;

2应满足垃圾分类储存的要求;

3应设置满足垃圾车装载和运输要求的场地。

5建筑通用空间

5.1出入口

5.1.1建筑出入口应根据场地条件、建筑使用功能、交通组织以及安全疏散等要求进行设置,并应安全、顺畅、便捷。

5.1.2入口、门厅等人员通达部位采用落地玻璃时,应使用安全玻璃,并应设置防撞提示标识。

5.1.3建筑出入口处应采取防止室外雨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5.2台阶、人行坡道

5.2.1当台阶、人行坡道总高度达到或超过0.70m时,应在临空面采取防护措施。

5.2.2建筑物主入口的室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5.2.3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踏步数不足2级时,应按人行坡道设置。

5.2.4台阶、人行坡道的铺装面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5.3楼梯、走廊

5.3.1楼梯、走廊应安全、顺畅,并应满足人员通行、安全疏散等要求。

5.3.2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楼梯的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建筑

物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和每股人流宽度0.55m确定,并不应少于2股人流的宽度。

5.3.3当公共楼梯单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按墙体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计算。当公共楼梯两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按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当有凸出物时,梯段净宽应从凸出物表面算起。靠墙扶手边缘距墙面完成面净距不应小于40mm。

5.3.4公共楼梯应至少于单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的宽度时应两侧设扶手。

5.3.5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应小于1.20m;当中间有实体墙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净宽不应小于1.30m。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0m。

5.3.6公共楼梯正对(向上、向下)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距踏步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60m。

5.3.7公共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5.3.8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2级,且不应超过18级。

5.3.9公共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3.9的

规定。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5.3.10每个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

度差不应大于0.01m,且踏步面应采取防滑措施。

5.3.11当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公共楼梯井净宽大于

0.20m时,应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5.3.12除住宅外,民用建筑的公共走廊净宽应满足各类型功

能场所最小净宽要求,且不应小于1.30m。

5.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5.4.1设置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民用建筑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及无障碍电梯。

5.4.2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电梯台

数不应少于2台;

2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台无障碍电梯;

3电梯井道和机房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时,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4电梯机房应采取隔热、通风、防尘等措施,不应

直接将机房顶板作为水箱底板,不应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5.4.3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口畅通区的宽度从扶手带端部算起不应小于2.50m;

2位于中庭中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临空部位应

采取防止人员坠落的措施;

3两梯(道)相邻平行或交叉设置,当扶手带中心

线与平行墙面或楼板(梁)开口边缘完成面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两梯(道)之间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0.50m时,应在产生的锐角口前部1.00m处范围内,设置具有防夹、防剪的保护设施或采取其他防止建筑障碍物伤害人员的措施;

4自动扶梯的梯级、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传送带上空,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30m。

5.5公共厨房

5.5.1公共厨房应符合食品卫生防疫安全和厨房工艺要求。

5.5.2厨房专间、备餐区等清洁操作区内不应设置排水明沟,地漏应能防止浊气逸出。

5.5.3厨房区、食品库房等用房应采取防鼠、防虫和防其他动物的措施,以及防尘、防潮、防异味和通风的措施。

5.5.4公共厨房应采取防止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紧邻建筑物或空间环境造成污染的措施。

5.6公共厕所(卫生间)

5.6.1民用建筑应根据功能需求配置公共厕所(卫生间),并应设洗手设施。

5.6.2公共厕所(卫生间)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建筑功能合理布局,位置、数量均应满足使用要求:

2不应布置在有严格卫生、安全要求房间的直接上层;

3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卫生洁具及其使用空间,管道应相对集中,便于更换维修。

5.6.3公共厕所(卫生间)男女厕位的比例应根据使用特点、使用人数确定。

5.6.4公共厕所(卫生间)隔间的平面净尺寸应根据使用特点合理确定,并不应小于表5.6.4的规定值。

5.6.5公共厕所内通道净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厕所隔间外开门时,单排厕所隔间外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30m;双排厕所隔间之间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30m;隔间至

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30m;

2厕所隔间内开门时,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m。

5.7母婴室

5.7.1经常有母婴逗留的公共建筑内应设置母婴室。

5.7.2公共建筑应根据公共场所面积、人流量、母婴逗留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母婴室的位置、数量、面积及配置设施。

5.8设备用房

5.8.1建筑应按正常运行需要设置燃气、热力、给水排水、通风、空调、电力、通信等设备用房,设备用房应按功能需要满足安全、防火、隔声、降噪、减振、防水等要求。

5.8.2设备用房、设备层的层高和垂直运输交通应满足设备荷载、安装、维修的要求,并应留有能满足最大设备安装、检修的进出口及检修通道。

5.8.3设备机房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对其他公共区域、邻近建筑或环境造成污染。

5.9地下室、半地下室

5.9.1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坡道)、窗井、风井,下沉庭院(下沉式广场)、地下管道(沟)、地下坑井等应采取必要的截水、挡水及排水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并应满足内涝防治要求。

5.9.2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底板、顶板以及侧墙外壁,应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5.9.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室外场地使用时,设计应满足日常使用的最大荷载要求,后期使用荷载不能超过设计的最大荷载要求。

5.9.4窗井、风井、下沉庭院的顶部周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6建筑部件与构造

6.1屋面

6.1.1屋面应合理采取保温、隔热、防水等措施。屋面防水应按排水与防水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及使用功能,结合工程特点、气候条件等按不同等级设置防水层。

6.1.2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应设置坡度,且坡度不应小于2%;

2屋面设计应进行排水计算,天沟、檐沟断面及雨

水立管管径、数量应通过计算合理确定;

3装配式屋面应进行抗风揭设计,各构造层均应采

取相应的固定措施;

4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屋面应采取防止冰雪融坠的安

全措施;

5坡度大于45°瓦屋面,以及强风多发或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瓦屋面,应采取防止瓦材滑落、风揭的措施;

6种植屋面应满足种植荷载及耐根穿刺的构造要求;

7上人屋面应满足人员活动荷载,临空处应设置安

全防护设施;

8屋面应方便维修、检修,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面应

设置检修口或检修通道。

6.1.3建筑采光顶采用玻璃时,面向室内一侧应采用夹层玻璃;建筑雨篷采用玻璃时,应采用夹层玻璃。

6.2内墙、外墙

6.2.1墙体应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位置、作用和受力状态确定厚度、材料及构造做法,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6.2.2外墙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使用要求,采取保温隔热、

隔声、防火、防水、防潮和防结露等措施。

6.2.3墙体防潮、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墙体应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贴邻土壤一侧加设防潮层;

2有防潮要求的室内墙面迎水面应设防潮层,有防水要求的室内墙面迎水面应采取防水措施;

3有配水点的墙面应采取防水措施。

6.2.4外墙的洞口、门窗等处应采取防止墙体产生变形裂缝的加强措施。外窗台应采取排水、防水构造措施。

6.2.5设置在墙上的内、外保温系统与墙体、梁、柱的连接应安全可靠。

6.2.6安装固定在墙体上的设备或管道系统应安全可靠,并应具有防止雨水、雪水渗漏到室内的可靠措施。

6.2.7安装在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部位的玻璃面板,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应设置提示标识。

6.2.8建筑幕墙应综合考虑建筑类别、使用功能、高度、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幕墙形式和面板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承受自重、风、地震、温度作用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且应便于制作安装、维护保养及局部更换面板等构件;

2应满足建筑需求的水密、气密、保温隔热、隔声、采光、耐撞击、防火、防雷等性能要求;

3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锚固件不应直接设置在填充砌体中;

4幕墙外开窗的开启扇应采取防脱落措施;

5玻璃幕墙的玻璃面板应采用安全玻璃,斜幕墙的玻璃面板应采用夹层玻璃;

6超高层建筑的幕墙工程应设置幕墙维护和更换所需的装置;

7外倾斜、水平倒挂的石材或脆性材质面板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6.3楼面、地面

6.3.1楼面、地面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满足隔声、保温、防水、防火等要求,其铺装面层应平整、防滑、耐磨、易清洁。

6.3.2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止地基土冻胀或膨胀、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6.3.3建筑内的厕所(卫生间)、浴室、公共厨房、垃圾间等场所的楼面、地面,开敞式外廊、阳台的楼面应设防水层。

6.3.4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有对静电敏感的电气或电子元件、组件、设备的场所,以及可能因人体静电放电对产品质量或人身安全带来危害的场所,应采用导(防)静电面层。

6.3.5机动车库的楼面、地面应采用高强度且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材料。

6.3.6存放食品、食料或药物的房间,楼面、地面面层应采用无污染、无异味、符合卫生防疫条件的环保材料。

6.3.7地板玻璃应采用夹层玻璃,点支承地板玻璃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应进行均质处理。

6.4顶棚、吊顶

6.4.1建筑顶棚应满足防坠落、防火、抗震等安全要求,并应

采取保障其安全使用的可靠技术措施。

6.4.2吊顶与主体结构的吊挂应采取安全构造措施。重量大于3kg的物体,以及有振动的设备应直接吊挂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6.4.3吊杆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置反支撑。

6.4.4吊杆、反支撑及钢结构转换层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牢固,且不应降低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6.4.5管线较多的吊顶内应留有检修空间。当空间受限不能进入检修时,应采用便于拆卸的装配式吊顶或设置检修孔。

6.4.6面板为脆性材料的吊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玻璃吊顶应采用安全玻璃。

6.4.7设置永久马道的,马道应单独吊挂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6.4.8吊顶系统不应吊挂在吊顶内的设备管线或设施上。

6.4.9吊顶内敷设水管应采取防止产生冷凝水的措施。

6.4.10潮湿房间的吊顶,应采用防水或防潮材料,并应采取防结露、防滴水及排放冷凝水的措施。

6.4.11室外吊顶应采取抗风揭措施;面板及支承结构表面应采取防腐措施。

6.5门窗

6.5.1门窗选用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节能要求、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应满足抗风、水密、气密等性能要求,并应综合考虑安全、采光、节能、通风、防火、隔声等要求。

6.5.2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不同材料的门窗与墙体连接处应采取适宜的连接构造和密封措施。

6.5.3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应开启方便、使用安全、坚固耐用;

2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采取防脱轨的措施;

3非透明双向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位安装透明玻璃。

6.5.4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扇的开启形式应能保障使用安全,且应启闭方便,易于维修、清洗;

2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开启不应影响人员通行,其底面距走道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3外开窗扇应采取防脱落措施。

6.5.5全玻璃的门和落地窗应选用安全玻璃,并应设防撞提示标识。

6.5.6民用建筑(除住宅外)临空窗的窗台距楼地面的净高低于0.8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或可踏面)起计算不应小于0.80m。

6.5.7天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光天窗应采用防破碎坠落的透光材料,当采用玻璃时,应使用夹层玻璃或夹层中空玻璃;

2天窗应设置冷凝水导泄装置,采取防冷凝水产生的措施,多雪地区应考虑积雪对天窗的影响;

3天窗的连接应牢固、安全,开启扇启闭应方便可靠。

6.6栏杆、栏板

6.6.1阳台、外廊、室内回廊、中庭、内天井、上人屋面及楼梯等处的临空部位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栏板)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应安

装牢固,并应能承受相应的水平荷载;

2栏杆(栏板)垂直高度不应小于1.10m。栏杆(栏板)高度应按所在楼地面或屋面至扶手顶面的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面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不大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按可踏部位顶面至扶手顶面的垂直高度计算。

6.6.2楼梯、阳台、平台、走道和中庭等临空部位的玻璃栏板应采用夹层玻璃。

6.6.3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应采取防止攀滑措施,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

6.6.4公共场所的临空且下部有人员活动部位的栏杆(栏板),在地面以上0.10m高度范围内不应留空。

6.7管道井、烟道、通风道

6.7.1管道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防火或卫生等方面互有影响的管线不应敷

设在同一管道井内;

2管道井的断面尺寸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所需空

间的要求;

3管道井与楼板的缝隙应采取封堵措施。

6.7.2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独立设置。

6.7.3伸出屋面的烟道或排风道,其伸出高度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和距离、屋面积雪深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应有利于烟气扩散和防止烟气倒灌。

6.8变形缝

6.8.1变形缝应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合理设置,并应采取防水、

防火、保温、隔声等构造措施,各种措施应具有防老化、防腐蚀和防脱落等性能。

6.8.2变形缝设置应能保障建筑物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且不产生破坏。

6.8.3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等防水设防区域不应跨越变形缝。

6.8.4配电间及其他严禁有漏水的房间不应跨越变形缝。

6.8.5门不应跨越变形缝设置。

建筑面积、建筑高度计算新国标,2023年3月1日起执行

建筑面积、建筑高度计算新国标,2023年3月1日起执行 2022年8月25日,住建部批准《民用建筑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31-2022,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原《标准》无建筑面积的规定,主要规定依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后简称“面积计算规范”)。按照“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则《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同样,在本规范约束的范围。 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3.0.1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条文说明3.0.1 建筑面积计算,在主体结构内形成的建筑空间,满足计算面积结构层高要求的均应按本条规定计算建筑面积。主体结构外的室外阳台、雨篷、檐廊、室外走廊、室外楼梯等按相应条款计算建筑面积。当外墙结构本身在一个层高范围内不等厚时,以楼地面结构标高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住建部答疑:请教《GBT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以下几个关于建筑面积的理解。(1)对于3.0.1条款中,“建筑

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各计算。”的定义,是否可以等同于“建筑物整栋楼的基底面积”的数值?(2)对于(1)中的“建筑物整栋楼的基底面积”,如果这栋楼为N标准层,并且每层的建筑户型设计是完全相同。那么,每一层楼分摊的基底面积是不是应该等于N分之一的(1)中定义的建筑面积?(3)在3.0.21条款中,“在主体结构内的阳台,应按其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全面积”。此定义中的“阳台在主体结构内”,与阳台是否被封闭,是否有关?2021-09-23 回复:1.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面积不能够等同于基底面积;2.《GBT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没有关于面积分摊的规定;3.主体结构内阳台与阳台是否封闭没有直接关系。可以看到:1、建筑面积的由原来的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表述“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 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调整为新规范表述“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2、明确总建筑面积按地上和地下建筑面积之和计算。《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最新规定: 二、关于阳台建筑面积:属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约束的范围。可以看到:关于阳台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则已经发生改变,单看 3.1.5条表述为“围护设施”,后款表述为“阳台封闭”情形,实则应结合 3.1.4的规定来理解。可以预知的是,“阳台封闭”的状态、时点认定又将成为争议焦点。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房产测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的条文说明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的条文说明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是指对各类建筑物进行防火设计和施工时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是建筑防火通用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说明: 1. 建筑结构的防火要求:建筑物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性,阻止火势蔓延或坍塌。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要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并由专业机构进行测试和评估。 2. 防火隔离与分区:建筑物内部应合理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火势蔓延。不同分区之间应设有相应的防火隔离措施,如耐火隔墙、耐火门等,以防止火灾跨越分区。 3. 防火门窗的要求:建筑物中的防火门窗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一定的防火时间,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隔绝火源和烟雾。防火门窗的安装位置、密封性能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 4. 火灾报警系统的要求:建筑物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符合相应的标准,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5. 防火设施的布置和使用:建筑物中应合理布置和使用各类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防火设施的数量、摆放位置和

使用要符合相关标准,并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6. 人员疏散的要求:建筑物应具备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人员。疏散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的设置和标识的清晰度等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 7. 防火阻燃材料的使用: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家具、电线电缆等应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以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和减少可能的烟雾和有毒气体释放。 8. 建筑物消防管理: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消防管理制度,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 以上是建筑防火通用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说明。这些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至关重要,也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操作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条文说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成为保障建筑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统一各地民用建筑设计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条文说明。 1.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寿命、承载荷载、地震力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此外,对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应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 2. 空间布局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应合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性要求。例如,居住建筑应根据户型结构、采光、通风等因素进行布局设计,确保每个房间都具备良好的居住功能。办公建筑应考虑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合理分配办公区域和公共区域。 3. 建筑物理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物理设计涵盖了建筑的热、湿、噪声和光照等方面。热工设计应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舒适性,采用适当的隔热、保温、通风和空调等措施。噪声设计应考虑建筑周围环境噪声和内部噪声控制,采用隔音和吸声技术。光照设计应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并合理利用自然光。 4. 消防安全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消防规范和标准。建筑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通道、灭火器材、消防报警系统等,以便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疏散人员和进行灭火。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总之,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建筑物理和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设计师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条文,并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民用建筑统一规范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3) 3 基本规定 (4) 3.1民用建筑分类 (4) 3。3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 (4) 3。4建筑与环境 (4) 3.5建筑模数 (5) 3。6防灾避难 (6) 4 规划控制 (7) 4.1建筑基地 (7) 4.2建筑突出物 (10) 4.3建筑连接体 (11) 4。4建筑高度 (12) 5 场地设计 (13) 5.1建筑布局 (13) 5。2道路与停车场 (13) 5.3竖向 (15) 5.4绿化 (15) 5。5工程管线布置 (16) 6 建筑物设计 (17) 6。1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17) 6.2平面布置 (17) 6.3层高和室内净高 (18) 6。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18) 6.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 (19) 6.6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 (20) 6.7台阶、坡道和栏杆 (21) 6.8楼梯 (22) 6.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26) 6.10墙身和变形缝 (26) 6。11门窗 (27) 6.12建筑幕墙 (28) 6。13楼地面 (29) 6。14屋面 (30) 6.15吊顶 (31) 6。16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 (31) 1

6.17室内外装修 (32) 7 室内环境 (33) 7.1光环境 (33) 7.2通风 (35) 7。3热湿环境 (36) 7。4声环境 (38) 8 建筑设备 (41) 8。1给水排水 (41) 8.2暖通空调﹙燃气﹚ (42) 8.3建筑电气 (44) 2

1 总则 1.0.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3]169号文的要求,对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进行全面修订本规范是在原《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基础上修编改名为《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通则"自实施近8年来,在规范编制、工程设计、标准设计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1世纪初期对各项民用建筑工程在功能和质量上有更高、更新的要求.节能、环保、绿色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使得建筑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复杂化、综合化,加之新材料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而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这本标准,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和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编制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的重要通用标准之一,以保障民用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和质量,确保建筑物使用中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着“增”、“留"、“删"、“改”四原则对原《通则》进行修订。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村镇,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都不能放松,根据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本规范作为国家标准也应适用于城乡.乡镇建筑一般规模小、标准低,但所订日照、通风、采光、隔声等标准在乡镇广大地区更容易做到,地方上也可根据本规范内容和具体情况制订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1.0。3根据原《通则》中的设计基本原则和现代要求,加以补充和发展。如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等,这些要求无量的指标,但作为设计的重要理念和原则,不可忽视。国家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根据《城乡规划法》,将第5款改为“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强调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和乡村。为了打破当前城市风貌“千城一面"、建筑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增加了“宜具有地域特色,”

民用建筑规范

民用建筑规范 民用建筑规范是指为了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的用于设计和施工民用建筑物的标准和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用建筑规范。 1. 结构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仅要满足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因素。规范中对于各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荷载计算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2. 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中规定了建筑物各部位的防火等级要求,包括建筑物的隔火墙、隔热层、防火门窗等防火构件的设置和材料的选择。 3. 电气规范 为了确保民用建筑物的电气安全,规范中对建筑物内外电气设备的布置、线路敷设、安全用电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同时,还对接地、绝缘、防雷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4. 给排水规范 民用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人员数量、用水量、用水设备等因素。在规范中对给水系统、给水设备、排水系统、排水设备等都有具体的设计要求,以确保正常使用和排放。 5. 施工和验收规范 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物的质量,规范还对施工和验收环节做出了

规定。施工规范包括建筑物各个工种的施工细则、工艺要求等;验收规范包括建筑物各个工种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建筑物的合格。 6. 建筑装饰规范 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规范要求建筑装饰材料要符合环保标准。对装饰材料的甲醛含量、辐射指标、火灾性能等都有具体要求,以确保装饰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7. 采光、通风和空气质量规范 民用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要满足人体健康和舒适的要求。规范中对建筑物的采光面积、采光控制等进行了规定;对于通风和空气质量,规范中要求建筑物内的通风系统要满足要求,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总之,民用建筑规范是为了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物的结构强度、防火性能、电气安全、给排水系统、装饰材料等各个方面的质量,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提高居住舒适性。

最新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最新版

最新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最新版 最新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最新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度、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要合理,符合人性化原则。 2.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要满足抗震、抗风、防火、耐久等基本要求。要按照设计荷载进行结构设计,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消防安全:建筑要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包括消防通道、疏散设施、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备等。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火墙和防火门要按照规定进行设置。 4. 电气设施:建筑的电气设计和安装要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确保电气设施的安全可靠。电线电缆和电气设备的敷设和连接要符合规范要求。 5. 供水排水:建筑的供水和排水系统要满足卫生、安全、经济和环保的要求。供水管道和设备的材料要符合卫生标准,排水系统要合理设计,确保通畅和排污效果。 6. 采光和通风: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要满足舒适度和节能的要求。建筑的开窗面积和位置要合理,室内空气质量要达到相应标准,且建筑要考虑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

7. 环境保护:建筑要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建筑要合理设置绿化和景观,降低非建筑物质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8. 无障碍设施:建筑要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安全地使用建筑。 最新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最新版在保证建筑安全和功能性的基础上,注重节能环保和人性化设计,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这些规范旨在提高建筑物质量和居住环境的适应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附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民用建筑空间与部位的基本尺度、技术性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制定本规范。 1.0.2民用建筑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民用建筑的建设和使用维护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营建与使用功能匹配的合理空间; 2应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政策要求; 3应与所处环境协调,体现时代特色、地域文化。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1功能要求 2.1.1民用建筑建设应遵循安全、卫生、健康、舒适的原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等社会活动提供合理的使用空间,使用空间应满足人体工学的基本尺度要求。 2.1.2民用建筑选址应满足安全要求。 2.1.3居住建筑应保障居住者生活安全及私密性,并应满足采光、通风和隔声等方面的要求。 2.1.4教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公众活动、交通、医疗及社会民生服务等公共建筑除应满足各类活动所需空间及使用需求外,

还应满足交通、人员集散的要求。 2.1.5当民用建筑存在不同功能场所组合的情况时,除应满足上述条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功能场所不应降低其他功能场所的基本安全、卫生标准; 2当产生污染、辐射的功能场所与其他功能场所组合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当不同安全等级的功能场所组合时,应采取确保各功能场所使用安全的相应措施。 2.1.6民用建筑应配置满足基本使用功能需要的设备设施。 2.1.7民用建筑应设置相应的安全及导向标识系统。 2.2性能与措施 2.2.1民用建筑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及防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2.2.2民用建筑的结构应满足相应的设计工作年限要求。 2.2.3民用建筑应满足无障碍要求,且具有无障碍性能的设施设置应系统连贯。 2.2.4室内外装修不应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且应选择安全环保型装修材料。装修材料、装饰面层或构配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牢固。建筑物外墙装饰面层、构件、门窗等材料及构造应安全可靠,在设计工作年限内应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使用期间应定期维护,防止坠落。 2.2.5装配式建筑应采用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及通用化的预制部品、部件。 2.2.6民用建筑的室外公共场地、建筑空间、建筑部件及公共

民用建筑通用标准

民用建筑通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规范《民用建筑通用标准》(GB 50367《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编制)用以统一民用建筑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条定义 1、民用建筑:指为居住、办公、娱乐、医疗、休闲服务、体育、文化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提供基础设施的房屋以及隶属于房屋的各种附属设备和设施; 2、构筑物:指根据设计绘图、技术文件以及本标准规定而支承建筑物结构装置的分部或组合单元,如地基、墙、地板、梁、楼梯和荷载、风荷载及防水构筑物等; 3、结构装置:指用于支承建筑物重量、抵抗环境作用力及提供安全防火及声控等功能的主体部分; 4、施工单位:指取得有效的建筑施工专业承包资质的法人单位; 6、准备工程:指在实施建设工程之前,必须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拆除、解体、改动、移动、筑路、铺砌等。 第二条施工区域作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施工区域、场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规程》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施工现场必须具备安全管理条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安全防护措施,严禁构成危险的作业及危险物料存放; 3、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必须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指定实施安全管理的专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本标准规定的施工和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施工; 5、高处作业必须按照《建设项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围护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1、围护结构施工工程必须按照设计图样及本标准规范执行。 3、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并定期开展检验验收。 4、必须按照《建筑施工特殊工程施工质量鉴定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水泥砂浆结构拼接及水电施工的质量检验。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解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O年至二OO—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01]87 号文的通知,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进行修订。《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自1987年颁布实施以来,在规范编制、工程设计、标准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 世纪初期对各 项民用建筑工程在功能和质量上有更高、更新的要求。原《通则》定位是" 各类民用建筑设 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现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将其提升为国家标准,作为政府和质量审查机构检查和监督民用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确保建筑物使用中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并要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保证上述要求,建筑设计仍然是关键,但本通则不是设计指南,不教如何做好设计,而是检验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着"增"、"留"、"删"、"改"四字原则对原《通则》进行修订,标准的名称也将有所改变, 并为以后过渡到建筑技术法规打下基础。 1.0.2 本通则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原《通则》只适用于城市,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村镇,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都不能放松,根据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本通则作为国家标准也应适用于城乡,所订日照、采光、隔声等标准在乡镇广大地区更容易做到,地方上也可根据本通则内容和具体情况制订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 1.0.3 根据原《通则》中的设计基本原则和现代要求, 加以补充和发展。如增加了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等。国家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 3 基本规定 3.1 民用建筑分类 3.1.1 民用建筑按功能分类有各种分法,本通则分类是要与条文有所挂钩。在已颁布实施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中已明确规定民用建筑要实施无障碍设 施的范围和设计部位,本通则基本上按其分类构成,并稍作调整,特别加上综合建筑。在 3. 5 节中明确规定要按上述规范实施无障碍设施。民用建筑各类建筑物举例见表 1 。 表 1 民用建筑分类 分类建筑类别建筑物举例 居住建筑住宅建筑住宅、公寓、老年人住宅、底商住宅等 宿舍建筑单身宿舍或公寓、学生宿舍或公寓等 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 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新规定最新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新规定最新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的最新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安全标准提升:新规定要求所有民用建筑必须符合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例如,在抗震方面,要求建筑必须能够承受更强的地震力,并采用土地环境的特点进行特殊的抗震设计。在消防方面,要求建筑必须设置更多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设备,以及安全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在防盗方面,要求建筑必须安装高效的防盗门窗,并加强对公共区域的监控。 2. 环保要求加强:新规定要求所有民用建筑必须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建筑材料方面,要求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使用对环境有害或无法回收利用的材料。在节能设备方面,要求建筑必须安装高效节能的空调、采暖和照明设备,并加强对能源的管理和监控。 3. 无障碍设计要求:新规定强调所有民用建筑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例如,要求建筑必须设置无障碍通道和坡道,方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建筑。在公共区域的设施和设备方面,要求必须设置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出入口,并确保标识清晰易懂。 4. 建筑设计审查要求增强:新规定要求所有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并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经过审查合格后才能开始施工。

5. 建筑使用管理规范:新规定要求民用建筑的使用管理必须遵守相关规范。例如,要求建筑所有权人必须对建筑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同时,要求建筑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意识。 以上是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最新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出台旨在加强民用建筑的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无障碍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这些新规定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建筑环境。

民用建筑安装通用规范最新版

民用建筑安装通用规范最新版 民用建筑安装通用规范最新版是对民用建筑的安装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和标准化的文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符合使用要求。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建筑安装前,应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并编制施工图纸和方案。 -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安装工程的基本要求: - 安装工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 安装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通风、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 电气安装: - 电气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 电气线路的敷设和连接应符合规范,保证线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电气测试和验收,确保设备和线路符合安全要求。

4. 暖通空调安装: - 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性能。 - 管道和风管的敷设应符合规范,避免泄漏和损坏。 - 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和效果。 5. 给排水安装: - 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水效果。 - 管道的敷设和连接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漏水和堵塞。- 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卫生性能。 以上是民用建筑安装通用规范最新版的主要内容,该规范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同时,遵循该规范还可以降低施工的风险和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民用建筑安装工程时,建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民用建筑通用规则

民用建筑通用规则 一、结构安全 1.基础承载能力:建筑物的基础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稳定地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并防止地基沉降或坍塌。 2.抗震设计:民用建筑物应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震动力量,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3.防火安全:建筑物应具备防火墙、防烟控制系统、防火门、灭火设备等防火安全措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扩散和疏散人员。 二、功能合理 1.空间设计:建筑物的布局应合理,符合使用功能和人流动线,确保各个功能区域的顺畅连接和协调使用。 2.室内环境: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通风、采光、隔音等方面,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 3.设施设备:建筑物应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电力供应、给水排水、通信网络等,以满足建筑物功能和用户需求。 三、环境友好 1.节能设计:建筑物应根据能源利用效率、建筑材料选用等方面,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水资源合理利用:建筑物应采用节水设备,控制用水量,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垃圾处理:建筑物应设立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设施,促进垃圾的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使用舒适 1.室内温度控制:建筑物应提供合适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并防止过热或过冷。 2.噪声控制:建筑物应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保证室内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3.通风设计:建筑物的通风系统应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避免过度闷热或缺氧。 以上是关于民用建筑通用规则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标准。不同类型的民用建筑物可能有特定的规定和要求,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民用建筑通用规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docx

民用建筑通用标准.docx 建筑工程 1、室外台阶、坡道应与主体断开,设15-20m m宽介缝,用沥青砂浆或防水油膏嵌缝。台阶平台与室内地面宜设玻璃条介缝。 2、外墙窗台下应设置一不小于120*240的现浇抗裂梁。外墙窗台〔装饰完成后)一律出60mm檐子,并做滴水〔饰面砖墙面除外〕。 3、建筑物的一层外墙采用370mnS勺砌体筑〔使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7.5的砂浆砌筑〕。 4、阳台应做有组织排水,排水管采用①40壁厚不小于 3mm勺硬质塑料〔PVC管,外伸150mm宜设置在靠近阳台门的一侧,且应做好排水坡度。 5、楼梯踏步和台阶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应超过 10mm饰面板的楼梯踏步和台阶相邻两步的高差不应超过10mm 楼梯踏步应控制好首步和尾步的高差。楼梯侧边的滴水线宜使用双滴水,挡水台高度宜为15mm宽度宜为60mm。 6、栏杆的高度:一般室内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通常为900mm,顶层楼梯栏杆扶手长度大于0.5m的高

度不应小于1050 mm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10mm且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饰。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以上时,栏杆高度不低于 1.1m(自可踏面至栏杆扶手顶面的高度)。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时,贴窗栏杆或窗的防护栏杆高度窗台面起计算。栏杆的固定点处应加护盖。 7、钢管水落管用镀锌角钢支架,间距小于等于3m室外水落管当采用PVC管时,不应大于1m设一个支架,4m设一个伸缩节,伸缩节应使用镀锌角钢支架固定;水落管距墙面不小于20mm下侧距散水坡一般为200mm雨水管中的雨水直接排向屋面时,需做水簸箕。当雨水管设计无要求时,管径大于等于11Omn室内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最上部的雨水斗。 8、楼〔地〕面铺贴同规格材料时,应优先保证客厅地面块料对称排列,有图案的要保证图案完好,裁割尺寸不小于块料的1/4边长。且应对称布置,相通的房间应顺缝,不能保证时,可采用其它颜色的块料介在门口处介开。踢脚板出墙厚度宜为板材厚度,一般为8~12mm应均匀一致,在门口处必须方整,与门框、门套接缝严密。三小间、阳台管道根部应作止水台,使用同地板砖一样的材料镶贴,宜高出地面30mm比管道外侧宽出30~40mm三小间、阳台泛水处的小立面应做贴砖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