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功能障碍的表现特征

视觉功能障碍的表现特征

视觉功能障碍的表现特征
视觉功能障碍的表现特征

视觉功能障碍的表现特征

孩子出现以下各种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时,一般人多以为是由于孩子的性格、脾气和习惯不好所引起的。科学研究证明:这些情况往往是由于孩子视觉方面存在着某些障碍所导致。这些现象很可能影响孩子今后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把握儿童智力发育良机,开发儿童最大潜能

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从小孩三岁的表现就能大略判断出孩子聪明程度,而到了七、八岁时,人的智力水平就基本上大致定型。现代医学和心理学最新研究结果证明:这一说法基本上符合人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规律,换句话讲:作为影响人们大脑发育程度的视觉能力,其发育存在关键期(出生至3岁)和敏感期(9岁以前)。

在儿童八岁之前,视功能最容易受单眼斜视、单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因素的损害,形成弱视等一系列视觉缺陷。需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注意的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的视功能损害,若能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也容易治愈。否则超过这一阶段,治愈程度会越来越难。尤其是等到小孩13岁以后,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此时,不但视力提高的希望极小,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视觉功能了!

例如,全国斜视弱视防治中心总结了936例弱视儿童的疗效,发现7岁前治愈率达82%-83%,而大于7岁的儿童弱视治愈率仅为46%-64%,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弱视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成年后则治愈基本无望。

所以,孩子的视觉功能的早期检测和早期矫治,是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智力发育的头等大事,若错过了关键期和敏感期的检测和矫治,将会给孩子带来终生的遗憾!

如何判断男人是否性冷淡

https://www.doczj.com/doc/f21748167.html, 如何判断男人是否性冷淡 很多女人都会这样觉得,和自己的男友恋爱相处久了就会觉得没有之前那么有激情了,两人的激情会慢慢变淡。具体表现在男友性生活方面没有以往那么热情了,甚至会怀疑男友是否开始性冷淡。男人处于这样的状态,你不知道他是否是性冷淡,还是正常的。然而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出现性冷淡其实是很容易判断的,那么以下几招教你判断他是否性冷淡。 1、看他对你的“性”趣 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够知道差异,以前你只有轻轻地触碰他的皮肤,他就能够对你提起浓浓的兴趣,而现在你怎样勾引他他都无动于衷的话,那么他和你之间就有问题了。一个男人一但性冷淡,那么对于任何美女全裸在他身边他也提不上性趣,甚至是表现出一种倦怠感。 2、两人一起做爱的比较 其实一个女人判断自己的男人是否性冷淡,在确保他没有出轨的情况下,在做爱的情况下是最容易判断的。就比如,在以前你们在一起做爱的时候是激情四射,而如今却是没有任何激情,会比较敷衍的对待。其实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如果一个男人性冷淡的话,那么分泌的雄性激素就会减少,在很多时候就是储藏在他的脑袋中,没有付诸行动。 3、观察男友平日里的情绪变化 如果女人不能判断自己的男人是否因为自身的因素还是因为外遇而出现性冷淡,那么你可以观察他平日的情绪状态。一个男人如果性冷淡的话,那么他的情绪肯定会反复无常的,他所分泌的雄性激素较少,会导致他整个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他的情绪变化会恨无常,比如,经常一动不动就是发脾气,很烦躁,还有就是缺乏自信。就像女人更年期一样,女人有多关心关心他,避免他出现这样的情况。

4、男人的生理判断 判断一个男人是否性冷淡,从他的生理方面可以观察到。比如性冷淡的男人对做爱没有什么兴趣,就算你再性感,对与他和他的“小弟弟”都无法提起兴趣。有些男人甚至还有出现对同性感兴趣,等到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很悲催。 其实,我们都知道性爱是检验男女的感情最直观的方法,单凭女人的直觉是很难判断一个 男人是否性冷淡的,要各方面结合观察,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男人不对劲,那就要做好预防了。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责任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性联系狭窄、不深刻的缘故,常常变换迅速,很不稳定。但有时候又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固着现象,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 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常人要多,他们逐渐的就会丧失自信,对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开始,就觉得无法成功.放弃自己的努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不足。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动作,不会按照比较远的目标去行动。 智力障碍儿童有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做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很原始的反应,以冲动的、瞬时的行为来回答。 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别人的影响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易受暗示,另一方面又

是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男性性心理障碍症状表现

男性性心理障碍症状表现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disoders)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性歪曲,是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对患者都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当已歪曲的性冲动付诸行动时多导致违纪,一般是有完全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 武汉阿波罗医院的专家介绍,男性性心理障碍症状: 1、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在性兴奋期心跳加快,可达100次/分钟以上,平台期和高潮期时心跳加快更为明显,血压也随之增高。当消退期出现时,逐渐恢复正常。随心跳加速,呼吸增快较明显,并有过度换气。性高潮期过后恢复平静呼吸。 2、皮肤改变:在性兴奋期,男性75%有皮肤潮红,甚者可有似斑丘疹样皮肤红斑。兴奋期明显,从腹部向四肢放散,又称为性红晕。此后皮肤可有出汗,甚者头面及胸背部大汗淋漓。这可能与个体差异及居室温度有一定关系。 3、肌肉的紧张或强直:性生活是一个全身肌肉都参与的运动,性兴奋开始是以四肢长肌、腹肌、肋间肌等随意活动为主,表现为肌肉收缩。当平台期及性高潮来临时,则全身的肌肉均处于收缩状态。 4、其他变化:约有半数以上的男性性兴奋期和平台期有乳头肿胀感,甚至乳头竖立,当有意识延长兴奋期时更为明显。另外有少部分男性肛门收紧,有的可有上腹不适、呕吐,甚至有的男性出现性高潮期时有剧烈头痛等不适。上述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性紧张程度有一定关系。>>>更多关于性心理障碍症状,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男性性心理障碍表现: 1、露阴癖。在陌生女性面前出其不意的露出生殖器,以取得性的满足,伴有或不伴有自慰,但无进一步性活动的要求。均为男性。 2、窥阴癖。在暗中窥视异体裸体或性活动,以取得性的满足,伴有当场自慰或事后回忆窥视景象时自慰。常于15岁前开始,成年后确诊。均为男性。 3、易性癖。指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本身生理性别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其夫妻生活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4、恋物癖。指以获取异性贴身衣物,而非异性本身,取得性的满足。有时采取偷窃手段来取得这些东西。几乎仅见于男性。 5、其它。恋兽癖、恋尸癖、恋童癖、摩擦淫癖和自虐淫等。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中国期刊资讯网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2009-04-1614:52来源:作者:论文库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94 摘要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小肌肉群欠发达。有的特别容易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康复和音乐审美的价值。本文将就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视听治疗课、律动训练课、综合主题课、生态导向课、自主实践课。这些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与普通音乐课程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主要特点音乐课程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我们应该关心地面对这个群体,积极地研究他们的教育问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典型例证:智残人舟舟的智商仅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甚至不能从一数到十。但他在指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奏《北京喜讯到边塞》、《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音乐才华,赢得了阵阵喝彩。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和积极的矫治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把音乐教改的聚焦点集中在普通音乐教育的时候,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包括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领域,许多老师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或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改变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呼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对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教育价值,以及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各类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探讨。本文将根据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探讨其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残疾,定义多种多样,至今没有普遍公认的定义。美国智障协会(AAMR)对智力障碍进行过多次定义,例如2002年的最新定义是: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性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 的和应用性的适应性技能,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1。任何国家、种族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 1987年我国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从以上两条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智力障碍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智力低下和适应行为障碍。但是我国的学者认为智力障碍不仅发生在18岁以前,它还可以发生在人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这样的定义就更准确地表述了智力障碍者的特征。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现称为智力障碍)分级标准,按其智商(IQ)及社会适应行为,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根据智障儿童等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就学形式。例如,轻度智障儿童可以选择随班就学,而中度以上的智障儿童可以选择到特殊教育学校就学或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 (一)生理特点。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SF/Z JD0103004-2011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2011-03-1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 发布 2011-03-17 生效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定义 (1) 3 鉴定原则 (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视觉功能障碍检查 (4)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视觉功能实验室及鉴定人员的规范要求 (15)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视觉功能障碍程度分级标准 (16) 附录 D (参考性附录)眼外伤法医鉴定检验结果记录单(范本) (18) 前言 制定本技术规范的依据包括以下国家或行业标准:由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1990年9月29日颁布实施的司发[1990]070号《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1990年4月2日颁布实施的法(司)发[1990]6号《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由公安部颁布实施的GA/T 146-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GB1866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07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 1618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由公安部发布的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GA/T 52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身伤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编著的《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Fifth Edition)(《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第5版)。本指南还参考了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文件(包括:《视网膜电图国际标准》、《图像视网膜电图国际标准》、《临床眼电图法国际标准》、《视诱发电位法国际标准》)。 本技术规范运用医学、法医学理论和技术,结合法医学检验、鉴定的实践而制定,为眼外伤后视觉功能障碍的法医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本技术规范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D为参考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夏文涛,刘瑞珏,朱广友,范利华,翁春红,陈捷敏,刘夷嫦。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1范围 本技术规范提出了视觉功能障碍检验和评估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人身伤害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案件中涉及视觉功能障碍的法医鉴定,其它需要进行视觉功能检验和评估的法医鉴定亦可参照执行。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是哪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是哪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的儿童会有差别,有着自己的情感特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责任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性联系狭窄、不深刻的缘故,常常变换迅速,很不稳定。但有时候又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固着现象,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 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常人要多,他们逐渐的就会丧失自信,对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开始,就觉得无法成功.放弃自己的努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不足。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动作,不会按照比较远的目标去行动。 智力障碍儿童有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做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很原始的反应,以冲动的、瞬时的行为来回答。 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别人的影响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易受暗示,另一方面又是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

案例 调节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9 调节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1) 一、案例描述 某女,23岁,几年前曾在某眼镜店验光配镜,双眼均为-3.00DS,矫正视力为0.8。现主诉长时间看远或看近后视物模糊,眼胀、头痛,自己怀疑近视度数又增加,特来本院重新验光配镜。在检影时发现影动时而顺动时而逆动,似调节过强,遂嘱其0.5%美多丽P眼水睫状肌麻痹下验光。验光结果为:OD 平光=1.0,OS平光=1.0。次日复查,裸眼远视力为OD 0.8 ,OS 0.8,自觉模糊不清,试镜至OD -1.25DS =1.0,OS -1.25DS =1.0,自觉亮度增加,清晰度提高。 在OU:-1.25DS基础上检查其视功能,结果如下: Worth 4dots:4 立体视:OK Amp(push-up push-away):OD 12D OS 12D BCC:-2.50D 提示调节过强 NRA:+1.25D 提示调节放松差或正相对 集合差 PRA:-3.25D 提示调节过强 MAF:±2.00D 翻转拍20/30视标OD 6cpm fail (+)OS 6cpm fail (+) 提示调节过强 BAF:6cpm fail (+)提示调节放松差或正相对 集合差 眼位:6m 0 40cm 6△exo 提示集合略不足 加+1.00D 7△exo 加-1.00D 2△exo 刺激调节产生的集合比放 松调节产生的集合大,提 示调节过强 AC/A(阶梯性):2.5 NRV(-)6m x/12/2 40cm x/20/6 PRV(+)6m x/10/2 40cm x/18/8 二、解决方案 1、经试镜,暂按OU -125DS配镜。 2、视觉训练:(1)远近字母表操,±2.00D 翻转拍进行调节放松的训练。 (2)Brock线训练自主融像。(由于被检者双眼集合功能略差,会使用调节性集合来弥补其不足,造成调节过强,所以在训练调 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训练集合。 3、定期复查。 4、预期:(1)摘掉眼镜。 (2)改善视疲劳症状。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关于“智力障碍”的有关用语相当多,如早期的“低能”、“呆子”、“白痴”、“笨瓜”、“傻瓜”、“蠢材”等。在特殊教育中,一般采用“弱”、“智能障碍”、“智力残疾”、“智力缺陷”、“智能低下”等术语,这些术语,虽然在涵义上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被交互使用。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 对智力障碍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领域各有差异,如: (一)美国的定义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自1921年第一次提出弱智的诊断和分类系统后,先后进行了九次修订。在1959年之前,以IQ分数为标准,即IQ 低于70为弱智。1959年(第五版)的智力障碍定义,除智商外,增加了适应行为,要求必须同时具有低IQ和适应行为障碍才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自此,对智力障碍的判断均以智力发展的明显落后以及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作为两个重要的标准。 下述为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1992年和2002年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1.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第八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2.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92年(第九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颁布的《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法(第十版草案)》(ICD - 10)中把智力障碍定义为精神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完全,以致智力水平和各种能力受损,如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技能方面的受损,适应性行为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三)日本的定义 日本文部省将智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停滞,从而形成智慧能力的低劣,在处理自己身边事物及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有显著困难的人。 (四)我国的定义 我国于2006年4月1日开始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修订了1987年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智力障碍的定义,将智力残疾界定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行为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在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和行为特征方面,智力障碍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如此,他们之间仍有很多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认知方面 (1)识别身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困难,重度者不能识别颜色与形状; (2)记忆缺乏明确的目的,记忆的组织能力较差,尤其是需要深入处理的记忆任务; (3)后设认知(认知执行任务时需要什么策略与使用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的能力有困难; (4)分类能力差,例如,无法将火车与汽车视为一类; (5)理解、推理、判断能力低,智力发育低下、迟滞,智商指数(IQ)在70 以下。 (二)语言方面 (1)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育迟缓,始语迟; (2)轻度的弱智儿在日常会话方面接近普通孩子,但对于复杂、抽象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低下; (3)发音、构音迟缓、异常;

女人性冷淡有哪些表现呢

女人性冷淡有哪些表现呢 性冷淡的问题跟很多的原因都有关系,比如身体健康问题,或者是心里问题等。这是女性性冷淡主要的原因。发生性冷淡的情况后,不光会对身体和心里有影响。还会影响到夫妻感情和家庭的正常生活。所以性冷淡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女人性冷淡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介绍一下。 性冷淡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如今逐渐被“性欲低下”一词代替。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夫妻:结婚很多年,但妻子对性生活总是能免则免,从未在性生活中获得过高潮。这就是性欲低下的典型表现。 在男性性功能障碍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女性的性冷淡却成了讳莫如深的话题。很多女性不愿承认自己在性方面存在问题;男性也觉得女性生来矜持,对性不感兴趣属于正常。但是,当女性对性生活的抗拒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是病态的了,属于性功能障碍的范畴,必须及时治疗。

性冷淡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如今逐渐被“性欲低下”一词代替。它指对性幻想和性活动的欲望持续或反复不足,或完全缺乏。也就是说,女性对性活动缺乏主观愿望和兴趣,包括性幻想、性梦及性自慰,甚至讨厌一切亲昵关系。引起女性性欲低下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心理的,也有生理的,如早期不良的性经历和性创伤,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紧张的两性关系等。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夫妻:结婚很多年,但妻子对性生活总是能免则免,从未在性生活中获得过高潮。这就是性欲低下的典型表现。 性欲低下会导致女性在性兴奋期不能充分性唤起,引起阴道分泌和润滑不足,导致性交疼痛、损伤出血等。这些性体验和感受,还会影响到以后的性活动,从而形成消极的条件反射,使她们的性欲和性功能进一步减弱。此外,这还会导致夫妻间情感的疏远和淡漠,甚至成为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需要注意的是,性欲低下是维持一段时间的状态,如果仅仅是一两次没有获得性高潮或性唤起不充分,那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分担心。如果女性对自己的性欲有所怀疑,不妨做一下“女性性功能自我评定问卷”,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拥有健康的性能力。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 https://www.doczj.com/doc/f21748167.html,/article.php?articleid=4997 无论是哪一种感知觉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的。离开了实践锻炼,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都无法发展。人们认为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手特别灵,其实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意义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特殊性,因此,在生活中,儿童的感官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进行了感知觉的锻炼和训练将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在我国盲校,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孩子:由于从小就跟随奶奶一起生活,而年迈的奶奶不知如何抚养这样一个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奶奶只把她放在床上,哪都不去。孩子13岁才入小学一年级,可是仍然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与同龄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有很大差异。她不能定向、步态异常;无法自己穿衣、叠被子;如果没有老师帮助,鞋永远是反穿着……究其原因,与早期的感知觉没有得到锻炼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早期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施以科学的感知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得到充分发展的视觉障碍儿童一样可以取得骄人的成就。海伦?凯勒及我国在美获得医学博士的李雁雁就是良好的例证。 二、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原则 根据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感知觉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 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理论告诉我们: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将难以弥补。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又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大量视觉障碍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错过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才导致儿童发展的异常。例如,儿童行走能力的关键期在1岁左右。由于视力残疾和教育环境的不利,视觉障碍儿童行走技能的形成大概要延迟一年。但如果家长能在早期为儿童提供正常的行走环境,培养儿童的行走能力,不过度地保护和限制,视觉障碍儿童仍能形成正常的行走技能。 2.在视觉障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中及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发展感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与普通儿童基本相同。心理的发展都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儿童的感知觉训练要在活动当中,以游戏等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 另外,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训练不能与实际社会生活脱节。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或自身的自卑心理而剥夺了儿童很多的活动及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把孩子紧紧地“保护”在自己的周围,这不是保护,而是对儿童发展条件的剥夺,对视觉障碍儿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应在活动中进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活动当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发展儿童的感知觉。 3.感知觉训练要重视语言的运用 在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常出现表象和概念脱节、概念掌握缺乏感性支持的现象。因而,感知觉训练中,应重视语言的作用,把语言、词与所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儿童边感知边与相关的语言结合起来。训练者也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这样,不但可以为儿童提供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感性经验,也可以培养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 在感知觉训练当中把语言和训练相结合,还有利于儿童对感知对象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受触觉感知局限性的影响,视觉障碍儿童往往在触摸过程当中很难把握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关系。因此,在触觉训练中,训练者注意语言的指导,将会使视觉障碍儿童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4.感知觉的训练应“因材施教” 视觉障碍儿童受失明的原因和时间、所处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环境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感知觉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感知觉的训练应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5.在感知觉训练中注意培养儿重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客观影响的过程。因为视力残疾的影响,儿童探索世界的能动性比较低。因

男性阳痿的表现

男性阳痿的表现 男性阳痿是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而这种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尤其是这几年,男性阳痿的发病率更是有增无减了。,这和男性朋友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男性阳痿的表现有很多,一般是以男子在性生活中的不能勃起作为判断男性阳痿的标准的,当然其他相关的表现也是有很多的。 阳痿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心中的一个痛楚,因为对于所有的男子来说,没有人是希望自己会有阳痿之症的,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生活的和睦,也会影响到男性朋友的面子和尊严问题。所以了解到男性阳痿的表现,对于阳痿的治疗是很多帮助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男性阳痿的表现。 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国际上简称ED),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阳痿分先天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不多见,不易治愈;后

者多见,而且治愈率高。 ★临床表现 阳痿表现为男性在有性欲情况下,阴茎不能勃起或能勃起但不坚硬,不能进行性交活动而发生性交困难。阴茎完全不能勃起者称为完全性阳痿,阴茎虽能勃起但不具有性交需要的足够硬度者称为不完全性阳痿。阳痿的主要症状有: 1.阴茎不能完全勃起或勃起不坚,以至于不能圆满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2.年轻人由于与性伙伴情感交流不充分或性行为习惯不统一,出现焦虑和急躁并伴有阳痿。 3.偶有发生阳痿,在下一次性生活时完全正常,可能是一时紧张或劳累所致,不属于病态。

4.阳痿虽然频繁发生,但于清晨或自慰时阴茎可以勃起并可维持一段时间,多是由心理因素引起。 5.阳痿持续存在并不断进展,多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治疗 1.专项检测,明确病因 针对阳痿复杂的病因,运用高科技尖端仪器,对与性功能障碍相关的各个项目进行专项检测,准确查明导致性功能障碍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针对病因,心理治疗

案例 调节灵活度降低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10 调节灵活度降低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1) 一、案例描述 赵雨霏,女,12岁,主诉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会出现双影,对记住曾经读过的东西感到困难。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为其验光并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 主觉验光:OD:-4.25-0.75x100 (1.0) OS:-4.25 (1.0) Worth 4 dots:4 立体视:OK 远距水平隐斜:2△BO 近距水平隐斜:0 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5△BI AC/A:5 正常AC/A 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 集合近点(NPC):5cm 远用BI聚散力(NRV):X/8/2 远用BO聚散力(PRV):8/12/1 近用BI聚散力(NRV):15/18/13 近用BO聚散力(PRV):22/24/14 BCC:-0.25D 负相对调节(NRA):+2.00D 正相对调节(PRA):-1.00D PRA减弱 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2D OS:13D 调节幅度正常 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7cpm fail(-) OS: 7.5cpm fail(-) 双眼调节灵活度(BAF):5cpm 负镜片通过困难 二、解决方案 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2、视觉训练:调节训练,包括翻转拍、字母表操等。 三、评价 该患者年龄12岁,该年龄最低调节幅度应为12D,两眼调节幅度值均正常,PRA 低于正常值,调节灵敏度降低,且负镜片消除困难,且不能持久,诊断为调节衰弱。 案例(2) 一、案例描述 赵雨霏,女,12岁,主诉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会出现双影,对记住曾经读过的东西感到困难。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为其验光并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 主觉验光:OD:-4.25-0.75x100 (1.0) OS:-4.25 (1.0) Worth 4 dots:4 立体视:OK 远距水平隐斜:2△BO 近距水平隐斜:0 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5△BI AC/A:5 正常AC/A 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 集合近点(NPC):5cm 远用BI聚散力(NRV):X/8/2 远用BO聚散力(PRV):8/12/1 BCC:-0.25D 负相对调节(NRA):+2.00D 正相对调节(PRA):-1.00D PRA减弱 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2D OS:13D 调节幅度正常 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7cpm fail(-) OS: 7.5cpm fail(-)

不同男性病的症状表现分别是什么

https://www.doczj.com/doc/f21748167.html,/ 1 不同男性病的症状表现分别是什么 男性病与男性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及性社会角色相关联,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乃至心理和行为性的疾病。由于种种原因,男性往往对自身生殖系统疾病缺乏认识,对自我保健知识知之甚少,男性看医生的频度要比女性低28%。男性病其实指的是男科类疾病,男科病指的是男科生殖系统所有器官,从发育异常、功能异常以及到以后得了所有其它病的总称。常见疾病包括有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性心理异常、男科杂症等。 1、不育症:生育的基本条件是具有正常的性功能和拥有能与卵子结合的正常精子。因此,无论是性器官解剖或生理缺陷,还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障碍,都可以导致不育。不育症指正常育龄夫妇婚后有正常性生活,在1年或更长时间,不避孕,也未生育,已婚夫妇发生不育者有15%,其中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占30%。 一般把婚后同居2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女方未怀孕,称为不育症。 2、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总体上可分为功能性性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性功能障碍两大类。男性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障碍、阴茎勃起障碍、性交障碍和射精障碍。女性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等。 3、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疾病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尿失禁、尿线分叉、尿后沥滴、夜尿次数增多,尿后或大便后滴白。并可并发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勃起减弱及阳痿。甚至继发上尿路损害、以及全身症状等。 4、性心理异常: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绝大多数为男性,他们厌恶自己的器官,要求手术转换性别。 5、男科杂症:睾丸炎、附睾炎、男性的更年期疾病、有关男性的性传播疾病等。 温馨提示:不同男性病的症状表现不一,需要根据相对应的疾病症状进行针对的治疗。男性在出现性冲动的时候确实容易失去理智,但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应该控制自己的情欲,避免纵情声色场所,预防性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除了要避免不洁性行为,男性朋友平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21748167.html,/nxby/2014/0806/188458.html

案例 集合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2 集合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1) 一、案例描述 冯婧,女,16岁,主诉写作业久了容易困乏,容易串行,头痛,眼疼。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为其验光及视功能检查,结果如下: 主觉验光:OD:-5.50-2.00*180 (1.0) OS:-5.75-2.25*5 (1.0)Worth 4 dots: 4 远距水平隐斜:2△BO 近距水平隐斜:6△BO 内隐斜,且近距大于远距4△,提示集 合过度 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1△BI AC/A:7 高AC/A 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 集合近点(NPC):4.5cm 集合近点变近 远用BI聚散力(NRV):X/10/8 远用BO聚散力(PRV):X/6/5 根据Percival准则(注视点位于该距 离正负融像性集合值中央1/3区域, 即舒适区域)及Sheard准则(负融像 性集合为内隐斜的两倍,即10超过2 的两倍)及1:1规则(内隐斜者其 BI恢复点值至少与其内隐斜值相 等),均在正常范围 近用BI聚散力(NRV):8/18/4 近用BO聚散力(PRV):20/23/16 负融像性集合(即8)低,不符合 Percival准则及Sheard准则(8不 能达到内隐斜 6 的两倍)及1:1 规则

BCC:+1.25D 调节反应滞后 负相对调节(NRA):+2.50D NRA正常 正相对调节(PRA):-0.50D PRA降低 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0D OS:10D 调节幅度尚可 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8cpm OS: 8cpm 负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BAF):1cpm 负镜片不能通过提示集合功能过度 二、解决方案 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2、视觉训练:Brock线、偏振片、裂隙尺来训练近处散开功能。使BI恢复点增至6。 3、视近时加入1△BO三棱镜。 三、评价 分析该患者看近时内隐斜高于正常值,且近处负融像性集合储备值低于正常值,正融像性集合储备值偏高,可以诊断为集合功能过度。 案例(2) 一、案例描述 男,22岁,主诉经常头晕,近距离阅读后明显。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旧镜度数:右眼:平光=1.0,左眼:-2.00=0.6。为其重新验光及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 主觉验光:OD:平光(1.0) OS:-2.75 (1.0) Worth 4 dots: 4 立体视·:OK 远距水平隐斜:1△BI 近距水平隐斜:5△BO 内隐斜,且近距大于远距4△,提示集 合过度 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1△BI

智力障碍儿童的表现

智力障碍儿童的表现 智力低下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一般是指在发育年龄阶段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指智商或发育商<65,智力低下是发生在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更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它的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六大方面。 1.面容、体态异常。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宝宝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 2.运动发育缓慢。智力低下的宝宝比正常宝宝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往往要到2.5~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3.各种水平发育迟缓。语言水平、思维水平、记忆水平等均差于同龄宝宝。 4.呆滞,漠不关心。正常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对环境中的人、事开始感兴趣,只要醒着,他总要东张西望。不过智力落后的婴儿却对环境漠不关心。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这类婴儿往往因为其过度安静而受到表扬,一般很容易被忽视他的智力问题。 5.无法理解的多动。和过于安静的婴儿相反,多动也是某些智力落后宝宝的一个特点。很多智力落后的宝宝不能安静地呆一会儿,无时无刻不在活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2.5-5岁的儿童身上。这种多动

与正常儿童的活泼、淘气不同,他并没有什么目的,仅仅一种不可抑制的兴奋而已,碰到什么就摸什么,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来。 6.注意力不集中。智力落后宝宝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他们比正常宝宝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到5-6岁时,集中注意某个东西的时间也不超过5-6分钟。

中医说阳痿

中医说阳痿 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驰纵,引起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阳痿为“阴痿”,《灵枢·经筋》称为“阴器不用”,在《素问·痿论》中又称为:“宗筋驰纵”和“筋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为“阳事不举”。《景岳全书·阳痿》说“阴痿者,阳不举也”,指出阴痿即是阳痿。 西医学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 为主。 「证候特征」 阳痿可表现为房事不举,但睡梦中易举;也可表现为举思交合,但临房即痿;还可表现为举而不坚,不能持久。阳痿常与遗精、早泄同时并见。 阳痿若以命门火衰为因者,常兼见头晕耳鸣,面色恍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精薄清冷,舌淡苔白,脉

沉细等。阳痿若以心脾受损为因者,常兼见精神不振,面色不华,夜不安寐,胃纳不佳,苔薄腻,脉弦细等。阳痿若以恐惧伤肾为因者,常兼见胆怯多疑,心悸易惊,精神苦闷,寐不安宁,苔薄腻,脉弦细等,阳痿若以肝郁不舒为因者,常兼常见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苔薄脉弦等。阳痿若以湿热下注为因者,常兼见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数等。 「病因病机」 1、命门火衰 多因房劳过度,或少年频犯手淫,或过早婚育,以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2、心脾受损 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以致气血两虚,而成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阳明总宗筋之会,………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

3、恐惧伤肾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而导致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甚验也。” 4、肝郁不舒 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所聚无能,如《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说:“又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5、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宗筋弛纵,可导致阳痿,经所谓壮火食气是也。薛己在《明医杂著·卷三》按语中说:“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暑则萎悴。” 就临床所见,以命门火衰较为多见,而湿热下注较为少见,所以《景岳全书·阳痿》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时间:2010-10-08 来源:育宝网浏览: 269次 导读: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 时间和程度的不同而异。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时间 和程度的不同而异。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 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好的发展 机会。就失明的年龄而言,5、6岁被看作是一个关键期。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失明,其视觉表象较易消失掉,而在这个年龄之后 失明,则儿童早期的视觉经验可望保持住,这对其后来的学习将发 挥积极的作用,可提供比较具体的参考框架。 失明给盲童心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全面的。概括说来,盲童 表现有下列一些心理或行为特征。 1.盲相或称“盲态”,是盲人的一种特殊行为型态,通常在儿 童期已发展。表现为快速地摇头,按揉眼睛,偏着脑袋,以自己的 手在眼前晃动做出光影摇曳的样子绕圈子转,表情呆滞,虚笑,行 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摇摆身子等。但这并不是在所有盲童身上 都得到同等程度的表现。盲童的这些动作被一些学者解释力是盲童 寻求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Eiche1,1978)。 2.视动协调及行走定向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或难以掌握其 在环境中的相对位置,而这种对于空间概念的缺乏,又使其按预定 的目标行动的能力极大地受到限制,盲童及其家长为了安个而过多 地在行动上予以限制,这也将影响独立行走能力的正常发展。视觉 障碍对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也有不良的影响。 3.知觉能力根据沃伦(Warren,1977)的研究,发现盲童在质地、重量,以及声音方面的知觉辨别能力,与眼明者差别不大,这可能 与对视觉的依赖较少有关。而在形状辨别,空间关系以及知觉运动 整合等较复杂的知觉任务方面,则逊于明眼者。 4.感觉补偿这是弥补感官组织缺陷的一种平衡作用。通常藉着 增强其他感官的功能,或是利用受损器官未损部分的功能,使得有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