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又名环柄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等,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脆嫩。据测定,鲜菇中含蛋白质3.65~3.88%、粗脂肪1.13~1.18%、还原糖0.87~1.80%、糖分23.94~34.87%、木质素2.64%、纤维素12.85%、果胶0.14%等。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的是,它富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日常饮食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并含抗癌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因此,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美其名曰?味精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食品资源开发?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秀珍菇在夏秋季经过低温冷刺激能成批整齐出菇,可以人工控制出菇时机,具有良好的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特性。福建省罗源县1998年在全国率先从台湾引进试种秀珍菇获得成功,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有30%的农民从事秀珍菇生产,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年栽培量达到1.6亿袋。我省自2001年从罗源县引进秀珍菇栽培技术以来,武义、江山、常山、缙云、龙泉、桐乡

等10多个县市相继建立了规模化、设施化的秀珍菇生产基地,2011年全省栽培量达6500多万袋,年产量1.93万吨,产值近2亿元,成为近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已位居我省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之后的第五大菇种。发展秀珍菇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像杏鲍菇、蟹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那样动辄需要投入数千万,投资额可大可小,十分适宜中小企业与栽培大户投资发展,同时适宜采用?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有利于推进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

秀珍菇出菇盛期为6~9月份,正值夏秋季高温期,是一般食用菌的产菇淡季,市场需求量大,是我省最具发展优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近年来,我省秀珍菇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显现,业内人士为此深为担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秀珍菇出菇期间的日常管理与采收的劳动强度比香菇、黑木耳、杏鲍菇等食用菌大1倍以上。目前秀珍菇的栽培模式为每潮菇采收后都需将菇架上的菌袋搬入固定专用冷库进行低温刺激后再搬回原菇架出菇,按出菇6~7潮计算,每万袋菌袋低温刺激的搬运劳力费达3000余元,比三年前提高了1400元左右,还有棉籽壳、麸皮、筒袋等原辅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秀珍菇生产者赢利空间不断压缩;二是菌袋病虫危害日趋严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秀珍菇栽培过程中菌丝吐黄水、黄菇病等病害的发生率,及菇蚊、菇蝇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导致绝收。如2010年江山市清湖、淤头、长台等乡镇四五十户菇农的300多万袋秀珍菇因吐黄水现象严重而感染杂菌,菌袋成活率在5%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针对难以控制的秀珍菇病虫害,

生产者不得不反复使用各种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给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隐患;三是产品保鲜贮运过程常酸化劣变:秀珍菇采收包装后在保鲜贮运期间,特别是在夏秋季高温季节,容易酸化劣变,成为秀珍菇市场拓展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又一大制约瓶颈。此外,我县是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重点扶持的八个实施县(市)和?十大蜜梨?基地县之一,桑枝、梨枝等资源丰富,但除少部分作为农家燃料外,多为就地焚烧或任其腐烂。目前,我省蚕桑、蜜梨主产区每年修剪的大量桑枝、梨枝基本没有得合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秀珍菇作为一种新兴的食用菌品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规程,各地生产者只能借鉴其它类似品种的种植方法来进行操作管理。实施本项目,与有关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异常现象频频发生等制约瓶颈,并研究开发以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生态高效基质配方,对加快提升我省秀珍菇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秀珍菇原系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原产于印度,1974年Jandiaik,C.L在印度詹务效外,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罗氏大戟的树桩上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秀珍菇由台湾农试所通过改进栽培工艺而开发成商品化生产。1998年,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秀珍菇并成功建立规模化基地以来,生产基地辐射浙江、江苏、河南、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院所主要开展了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通过多年努力,基本掌握了秀珍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条件要求,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鲁东大学等单位以从台湾、日本引进的秀珍菇菌株为亲本,应用杂交、辐射技术成功选育出了农秀1号、秀珍菇LD-1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为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福建、浙江等地部分菇场对秀珍菇菌袋固定制冷模式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即将移动式制冷机组搬入菇棚内直接进行低温刺激催蕾,由于缺乏配套的设施和技术,存在制冷效果不佳、出菇不整齐、菇蕾萎缩死亡多等问题,该项工艺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淳安、桐乡等地为科学利用农林产业的废弃资源,通过开展以桑枝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栽培试验研究,成功建立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目前国内利用桑枝、梨枝栽培秀珍菇还仅局限于小规模的试验中,其相关技术要求尚未明确。

近10年来,虽是秀珍菇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因科研滞后于生产,其生产工艺与管理技术却没有大的提升。针对影响秀珍菇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日益凸显的状况,开展轻型化栽培模式工艺、生态高效配方筛选、病虫害安全防控、鲜菇保鲜贮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着力完善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已成为推进我省乃至全国秀珍菇产业提升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一)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1.秀珍菇轻型化栽培工艺技术研究

(1)移动式制冷机组制冷催蕾工艺技术的研究:根据秀珍菇需经低温刺激催蕾的特殊要求,研究设计密闭保温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研制开发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探索总结便捷高效的移动式制冷催蕾工艺技术规程。

(2)菌袋高效喷雾增湿技术的研究:秀珍菇子实体分化、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需求量不同,常规的人工喷水增湿方式不仅劳

动强度大、大量水流失浪费,而且因人工操作难以控制适宜的喷水量,子实体分化期的幼蕾容易萎缩死亡。本项目拟引进借鉴日本香菇工厂化生产增湿技术,通过开展秀珍菇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增湿与通气量化指标的研究,研发建立秀珍菇菇棚内可控式的半自动化喷雾增湿系统。

2.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针对棉籽壳等传统基质原料价格上涨快,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研究开发以资源丰富的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生态高效基质配方,并开展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在研究秀珍菇菌丝吐黄水、黄菇病发生机理,及菇蚊、菇蝇消长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安全有效的秀珍菇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控制菌袋遭病虫危害而污染,免除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4.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开展秀珍菇保鲜、贮运和销售过程中酸化劣变机理的研究,试验分析应用不同的预冷与冷藏工艺、鲜菇包装袋、包装工艺与酸化劣变的变化情况,研究确定合适的保鲜贮运工艺,优化完善秀珍菇保鲜贮运技术。

(二)技术关键

1.研究设计出密闭保温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研制成功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

2.试验筛选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研究提出以桑枝、梨枝为主要原料的配套栽培技术。

3.探明秀珍菇菌丝吐黄水与黄菇病的发生机理,及菇蚊菇蝇的消长规律,研究提出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的技术体系。

4.研究确定秀珍菇保鲜、贮运和销售过程中酸化劣变机理,确定合适的保鲜贮运工艺。

(三)主要创新点

1.建立秀珍菇便捷高效的移动式制冷催蕾模式,制定出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增湿与通气的量化指标。

2.建立以桑枝、梨枝为主要原料的秀珍菇高效栽培模式,探索出科学利用农林产业废弃物的新途径。

3.建立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的技术体系,免除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4.建立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

四、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立秀珍菇便捷高效的移动式制冷催蕾模式,制冷效果与固定式制冷无明显区别,工效比常规固定式制冷提高30倍。按每只菇棚排放菌袋30000袋核算,每次菌袋制冷时移进移出制冷机组和安装拆卸配套设施,1个男工和1个女工只需用时2小时,而常规制冷模式则需3个男工和3个女搬运10小时。

2.开发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2个,并形成一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生物学效率达70%以上,比常规配方提高10%,构建桑枝、梨枝等基质资源生态化高效利用链。

3.建立菌袋高效喷雾增湿工艺规程,制定出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增湿与通气的量化指标。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幼蕾萎缩死亡率明显降低,劳动强度比常规人工喷水增湿降低90% 。

4.建立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菌袋成品率达95%以上,比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平均提高20%以上。

5.建立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措施,产品质量得

到有效保证。

6.建立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秀珍菇年栽培规模扩大到150万袋,比项目实施前新增100万袋,预期年增产值360万元、新增利润80万元。即项目执行期内,实现新增产值720万元、新增利润16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有效破解我省秀珍菇产业提升发展的制约瓶颈。研究建立秀珍菇轻型化栽培模式工艺,大幅降低日常管理的劳动强度,化解了劳动力工资、原辅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建立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和鲜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提高菌袋成品率和产品质量,确保了生产效益。

2.建立以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秀珍菇生态高效栽培模式,不仅缓解了棉籽壳等传统基质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有助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3.项目执行期内,技术成果拟在我县及省内秀珍菇主产区累计辐射推广600万袋以上,预期节本增效300万元以上。

(三)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本项目针对我省秀珍菇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通过开展秀珍菇轻型化栽培模式工艺、生态高效配方、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和鲜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等方面研究,总结出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将有利于加快推进我省秀珍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1.申请专利1项。

2.发表论文2篇。

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一)项目实施方案

1.秀珍菇轻型化栽培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开展菌袋移动式制冷工艺和高效喷雾增湿技术的研究,破解常规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菌袋低温刺激催蕾、人工喷水增湿等环节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缓解成本上升压力。

(1)移动式制冷机组制冷催蕾工艺技术研究:在设计搭建密闭保温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的基础上,联合有关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研制开发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通过考查制冷效果和子实体分化情况,研究确定菌袋移动式制冷工艺技术规程。

(2)菌袋高效喷雾增湿技术的研究:引进借鉴日本香菇工厂化生产增湿技术,研究建立秀珍菇菇棚内可控式的喷雾增湿系统,改人工喷水增湿为只需人工控制电源开关的半自动化喷雾增湿。

2.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设计3~4个以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秀珍菇栽培基质配方,与常规基质配方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考查菌丝长势、鲜菇质量和生物学效率,筛选出合适的基质配方。与此同时,开展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3.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秀珍菇菌丝吐黄水、黄菇病的发生机理,及菇蚊、菇蝇的消长规律,探索采取筛选抗病品种、科学配制培养基质、改善培养环境、物理防治等措施,研究建立病虫害安全防控的技术体系。一是从品种筛选、原料配方、培养环境等方面着手,研究病害安全防控措施;二是从阻止菇蚊菇蝇入侵途径、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方面着手,研究虫害安全防控措施。

4.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秀珍菇保鲜、贮运和销售过程中酸气的产生机理,探索采取不同的预冷与冷藏工艺、筛选包装袋、改进包装工艺等措施,提出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的防控技术。

(二)技术路线

(三)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1.组织方式

项目以×××科学院×××研究所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各项研究试验。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牵头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根据成员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进行分工负责。具体抓好研究试验基地、中试基地建设,仪器设备与原辅材料采购、菌袋制作、试验管理、人员安排等工作,并联合有关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研制开发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

项目合作单位-1:全程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持,主要负责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秀珍菇病害发生机理和鲜菇保鲜期酸化劣变机理,指导试验基地管理和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等工作。

项目合作单位-2:主要负责研究试验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工作。

2.课题分解

项目拟分解为以下四个子课题:一是研究秀珍菇轻型化栽培工艺技术;二是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三是研究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四是研究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

六、计划进度安排

前期准备(2012年01月~2012年03月):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新建5000㎡联栋钢架大棚,研究设计密闭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

前期实施(2012年04月~2013年09月):联合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研制开发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研究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菇棚内可控式的喷雾增湿系统,开展秀珍菇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增湿与通气量化指标的研究;研究分析病害发生机理和鲜菇保鲜期酸化劣变机理,及菇蚊菇蝇消长规律;开展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和鲜菇保

鲜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研究。

中期自查(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进行中期检查,按时提交自查报告。

后期实施(2014年01月~2014年05月):根据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各项研究开发内容的实施工作,进一步研究完善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应用项目成果建立示范基地,并向外辐射推广。

结题验收(2014年06月~2014年07月):整理收集项目实施资料,筹备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一)现有工作基础

项目承担单位建设的食用菌基地,占地面积达108亩,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食用菌精品园。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实用的食用菌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技术,建成了年产800万袋的菌袋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及10000㎡的联栋钢架菇房。现年栽培秀珍菇、香菇、茶薪菇等食用菌100万袋。公司下设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浙江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专业合作社,及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二)具备的研发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金华市农业科技企业和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为引进应用日本食用菌生产的先进技术来提升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公司在2010年9月组织技术骨干赴日本香菇工厂化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学习的基础上,2011年又选派1位大学毕业生到日本实习了半年。近年来,

公司先后被授予?县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县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

项目合作单位-1:×××科学院×××研究所为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和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现有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8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各类研究课题100余项,获部、省以上科技成果奖70余项,育成的一批优良品种已在省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其中4个食用菌品种通过全国认定。技术力量雄厚,造就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很好理论基础和实验室技能的高中级专业技术队伍。参加本项目的3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1名、硕士2名,专业涉及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等技术领域。

项目合作单位-2:是从事食用菌科研开发、技术培训和生产试验、示范、推广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现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4名。承担实施了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多项,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开发、示范推广等方面工作经验。

项目负责人:公司法人代表、食用菌高级技师,从事食用菌生产和营销业务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县享受政府津贴优秀人才?、?市优秀新农村建设领头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提名奖?及?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八、经费概算

(一)经费概算列表

本项目预算总投资为43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拨款经费100万元,企业自筹330万元。详见下表:

附表:

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

项目名称: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金额单位:万元

注:支出概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同时在财政拨款经费和自筹经费中概算。

(二)经费概算说明

1. 设备费135万元,申请省财政补助30万元、自筹105万元。

添臵设备清单

2. 材料费165万元,申请省财政补助45万元、自筹120万元。

主要为制作试验示范菌袋所需的聚乙烯筒袋、木屑、棉籽壳、麸皮、砻糠等原辅材料费。

3. 测试化验加工费15万元,自筹。

主要为试验用原辅材料、菌袋病原菌、产品质量等方面检测费。

4. 燃料动力费23万元,自筹。

主要为制作试验菌袋所消耗的水、电、煤等燃料动力费用。

5. 差旅费10万元,申请省财政补助。

主要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外出考察调研、技术交流、示范推广等所发生费用。

6. 会议费8万元,自筹。

主要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加的食用菌学术研讨、咨询培训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7. 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15万元,申请省财政补助。

主要为项目实施期间与其他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费用。

8.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1万元,自筹。

主要为申请专利、发表研究论文等支出费用。

9. 人员劳务费35万元,自筹。

主要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用人员、高校实习生、相关研究人员等工资费用。

10. 专家咨询费5万元,自筹。

主要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咨询临时聘用专家所产生的费用。

聘用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工作1个月,需2.56万元(2人×800元/天×2天+2人×400元/天×28天=25600元)

其他技术人员3名工作1个月,需2.44万元(3人×355元/天×2天+3×265元/天×28天=24390元)

11. 其他开支8万元,自筹。

主要为土地租赁、技术培训和资料印刷等费用。

12. 管理费8万元,自筹。

主要为研究试验基地设施、原料、机械设备等管理费用。

13. 激励费2万元,自筹。

主要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绩效考核的奖励资金。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

术 罗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 指导老师兰世步 高级农艺师 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在1997年由台湾商人林俊仁先生引入我县,试种获得成功。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菇农取得较好效益,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于200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秀珍菇,至今,年栽培规模在1.29亿袋以上,年产值达2.98亿元以上,成为成为我县优质特色主打品种。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秀珍菇生产,抽调农技干部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菇农增产增收。我们从我县近几年的秀珍菇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秀珍菇种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品种特点与特性: 1.1品种特点:秀珍菇是菇中极品,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的天然食品。其一,秀珍菇具有甜香的海鲜型味,令人感到愉悦;其二,它的菇柄和菇盖同样的好吃,甚至菇柄比菇盖更好吃;其三,秀珍菇不论用何种烹调方法,不会被烧烂,保持着良好的口感,与 吃草菇甚为相似。

1.2 品种特性: 秀珍菇菌盖初期为圆形,伸展后呈心形、扇形或肾形,盖浅灰色至灰黑色。菌盖色泽受菌株特性和温度的控制,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盖色泽较浅,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气温较低时,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菌盖色泽较深,多为鼠灰色或灰黑色。菌柄多为侧生,少数近中生,菌柄细长,单生或丛生。 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变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3℃,适温20~30℃;子实体生长温度12~30℃,低于15℃时,子实体容易畸形;10℃以下生长缓慢,5℃停止生长。夏季出菇,需要10℃以上温差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最好在4~5℃低温刺激20至24个小时。 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好,太低则子实体质量差、产量低;太高则菌丝生长缓慢,菌包容易感染杂菌。原基分化的适宜空间相对湿度为85~95%,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空间的相对湿度为80~90%。 秀珍菇属好氧真菌,一定浓度的CO2能抑制菌盖的迅速伸展,促使菌柄延长生长;但浓度超过1000ppm时将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控制好必要的CO2浓度是秀珍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秀珍菇走菌期间可不需要光线,但原基的分化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为50~1000LX,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弱光线,促使菌盖色泽加深,提高子实体商品品质。 秀珍菇的酸碱度,培养料PH值在5.5-8.0之间,菌丝均能生长,但

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 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 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配方一:玉米芯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 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氨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 第三章生物学特性 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 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 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缓慢,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菌丝会变黄老化,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菌丝生长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比变温环境好,长势均匀。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

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形秀小、洁白,口感柔嫩,美味爽口,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8~20℃,气温稳定在8℃以上、25℃以下均可栽培。北方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菌袋发满后,在5~8℃的环境中进行低温刺激1~2个小时,可促进原基分化,获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栽培技术及环境要求 1.菌株选择:目前以采用引自日本的小平菇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栽培品种。 2.培养基配方:秀珍菇是木腐菌,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籽壳、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原料。营养丰富,特别是氮素营养丰富是秀珍菇实现高产的关键。因此,在培养料中可以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有机氮源。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0∶1~-30∶1。高产配方为:棉子壳85%,麸皮10%,糖1%,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 3.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或发酵料袋栽均可。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原料经高温灭菌,纤维素、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而采用发酵料袋栽能够减少灭菌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和栽培成本。 4.装袋灭菌:采用熟料栽培时,按配方称取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干料400~500克,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法,当温度上升到100℃稳定后,继续保温8~10小时,出锅冷却到28℃以下时即可按操作要求进行接菌;采用发酵料栽培时,要采取二次堆积发酵法,即在第一次发酵温度达到70℃左右时保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至温度达到70℃时再保持之4小时,然后将培养料摊开,温度降至25℃时进行装袋接种,塑料袋为规格45~50厘米×2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20~25℃环境中发菌,同时保持通风和避光条件。 5.出菇管理 原基分化阶段: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养菌期,拉大温差,使昼夜形成需8~10℃的温差,同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促进料面菌丝倒伏,刺激菌丝形成较为整齐的原基。 菇蕾形成阶段:子实体原期形成后,栽培场所要尽量减少温、湿度差,气温要尽量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85%~90%,每天向空中或地面喷水3~5次,切忌向子实体原基上喷水。每次喷水后,应加强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极易导致病菌感染,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用海绵吸干或倒掉。 子实体生长阶段:待大部分原基出现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当棚内温度超过25℃或低于8℃时,应设法降温或增温;空气相对湿度可在80%~95%之间波动,在此范围内湿度越大,子实体长得越肥厚、敦实。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商品菇要求柄长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一、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 1. 温度:秀珍菇属中温偏高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适温为20-28℃;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0℃条件下能出菇,原基形成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4℃(有的品种最适为15-20℃),低于10℃,很少产生原基;高于25℃,菇蕾生长快,形态差。 秀珍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原基容易产生。 温度适宜的季节用10℃温差处理;冬季气温低于10℃,要适当加温,以达到温差效应;夏季气温持续超过28℃时原基难分化,温差可增加到20℃左右,处理24h左右(可用冷库)。经温差处理后,2天可出现大量原基。 2. 水份与湿度:菌丝体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60%-65%,从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3. 空气:菌丝体阶段要求空气新鲜,但耐二氧化碳能力强。子实体阶段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 4. 光照: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5. pH值:秀珍菇可在偏碱的环境下生长,因此生产上常加入1%-3%的石灰水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一般调整至7.2-7.5,夏季能抑制霉菌发生。 二、菌种制备 1. 母种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水1000毫升。 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5%,麸皮12%,蔗糖1%,石膏2%。含水量60%。 三级菌种的制备采用常规制种技术。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及场地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在分类学秀珍菇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名称来源于台湾,它不同于普通的凤尾菇是因为其较小,柄有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凤尾菇名称。 生长环境 基本环境 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碳素、氮素和各种矿物质养分等。它是腐生性菌类,同其它真菌一样,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完全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质营生活。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素、氮素、矿物质及生长素等,均从栽培料内获得。 温度 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生升温谟25-27℃。温度低于10℃,菌丝基本停止生长;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温度高于30℃,菌丝生长、稀疏,色泽变黄,易于老化;温度高于37℃,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都能出菇,这是与其它平菇不同的地方。原基形成和菇蕾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低于10℃,很少再产生原基。低于15℃,子实体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5℃,菇蕾生长快,成熟早,菌盖成熟时多呈漏斗状。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原基容易产生。 水份与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从原基形成至了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空气与光照 菌丝体阶段,一需要特殊的通气条件,子实体阶段,则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需要光照,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PH值 凤尾菇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培养料中最适宜的PH值为6.5~7。 菌种制备 生产母种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母种,也就是从子实体中提纯复壮获得母种。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是菌种,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达到优质高产,这是秀珍菇高产的第一个要素。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母种培养基的配置 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有: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水、琼脂粉。以配置1000毫升得母种培养基为例,向您介绍一下。将马铃薯去皮后,称重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蛋白胨10克。用量杯量取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用刀将马铃薯切成片加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煮至用筷子轻轻一插,即可插入。这时就可以用四层的纱布过滤煮好的马铃薯液,然后倒在量筒里。看一下,如果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利用蔬菜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宽,进料便于操作;层数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简化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大棚保温性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亩收入达数万元左右。 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厘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盖双层草帘遮光,棚内床架可设2床3走道,床宽1.6米,中间走道1米,两边走道0.9米,搭3层,面积在144~192平方米。也可设3床2走道,中间床宽1.8米,可搭3层,两边床宽1.1米,走道1长,可搭2层,面积147~196平方米。 二、生产时间安排因大棚前期温度高,整个栽培期应比常规推迟1~2周,如华北地区以8月底9月初堆料为宜。 三、培养料配方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饼12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于鸡粪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饼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发酵(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五、翻格及播种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 六、播后管理及覆土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如棚内温度超过28~30℃,应加强通风换气,白天背风,夜间将门全部打开。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 七、秋菇管理覆土水调好后,关门吊菌丝,菇房温度控制在20~22℃,适当通风换气。覆土后6~7天,部分菌丝开始露出土层,此时覆1层大豆大的土粒,厚1厘米。当土层内菌丝长足长好即可喷结菇重水,每天喷2次,每次约0.9公斤/平方米,连续喷2~3天。当菌丝扭结成原基并长至大豆大小时,喷出菇水,一般喷5.4公斤/平方米,分3~4次喷完。

十四、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十四、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30.秀珍菇有哪几种栽培方式? 秀珍菇常见的栽培方式为墙式(堆叠)栽培、畦床覆土栽培,也有箱栽和直立袋栽的,但是以墙式栽培为主,其优点是单位面积栽培数量大,便于管理采收。 231.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外界环境条件? (1)营养 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甘蔗渣和农作物秸秆等,辅料是麦麸、米糠、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 (2)温度 秀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6℃,出菇温度为8~C~20℃,最适温度为12℃~16℃。原基分化需要10℃左右的温差刺激。秀珍菇是引自El本和台湾的菌株,它们的形态特征略有差异,对温度的要求也稍有不同。 (3)水分和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 9/6。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5%;出菇及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如果空气干燥,原基会萎缩、死亡,子实体会变小。 (4)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可以在无光的条件下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 (5)空气 秀珍菇属于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均需要通风环境,保持新鲜空气。 (6)酸碱度菌丝生长所需pH值以6~6.5为宜。 232.如何安排秀珍菇的生产季节? 秀珍菇有广温型菌株,也有高温型菌株。凡气温稳定在8~C以上、25℃以下范围内均可栽培。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安排。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生产,11月开始出菇,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上海地区大棚栽培于3~6月份,9~11月份两个时段出菇。高温型菌株则在夏季也能出菇。 233.秀珍菇出菇管理的关键技术如何? (1)制袋及培养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棉籽壳96%,石膏2%,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 棉籽壳55%,杂木屑22%,麦麸20%,石灰3%。 棉籽壳40%,甘蔗渣40%,麦麸18%,轻质碳酸钙2%。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原材料条件来选择,进行组合配方。制袋、灭菌、接种和培养按常规操作进行。 (2)栽培场地栽培秀珍菇多选择室外搭遮阳棚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空气流通,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无污染源的地方。 (3)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应继续培养8~10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然后运到出菇场所,堆叠成墙式出菇。刺激温度在IO~C以下,维持10小时以上。向地面及四周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加强通风,给予散射光照射,促使菌丝扭结分化为原基。原基形成后,棚内温度稳定在20℃左右,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每次向空间喷水后,应及时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秀珍菇商品菇要求有较长的菌柄,因此,须适当减少通风,一般只在早晚进行通风。子实体成熟应及时采收。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 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 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配方一:玉米芯 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 30斤复合肥 20斤 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 2斤杀虫剂 1斤杀菌剂1斤半 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 30斤复合肥 20斤石灰 50斤磷酸二氨钾 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 2斤杀虫剂 1斤杀菌剂1斤半 第三章生物学特性 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 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 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

露天高效高产蘑菇栽培技术

露天高效高产蘑菇栽培技术 室外露地栽培蘑菇可节省架材,不占房屋,成本低,效益好,管理方便,是农村应该大力发展的一项较好的种植业。现将其栽培操作技术简介如下: 一、材料准备:一般每亩土地栽培蘑菇的有效面积为400平方米,事先应准备新鲜干燥、无霉变、无病虫的稻、麦秸草2.8-3.0万公斤,干细牛粪800-1000公斤,人畜水粪8000-10000公斤,尿素50公斤,磷肥80公斤,石膏粉120-150公斤,石灰50-60公斤,或用300-350公斤菜籽饼代替干牛粪。 架设拱棚用材是2米长的竹片200-250公斤,塑料薄膜60-70公斤,长2米宽1米的草帘400条。 二、整地做床:选择地势高爽,排水通畅,土地稍粘,肥力中等,靠近水源,冬季能避寒风的稻田或其它茬口田为好。8月中旬深翻16-20厘米,整地后用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床面。杀虫土壤中小动物及有害虫类,床为南北向,宽1.2米,床面中间筑一条宽10厘米左右的小土埂,形成二条窄床面,床两旁也筑成小土埂,宽15-20厘米,高12-15厘米。人行道宽60厘米左右,低于床面,以便排水。然后用竹片拱成小拱棚,竹片间距80厘米左右,拱顶用横枝相连接,棚顶距床面60厘米左右。 三、适时堆料:室外栽培菇类应避开高温气候,故是于7月底至8月初开始堆料发酵,先将各种原料分别浸泡浇湿,稻麦草应吸足水份,混合拌透。料堆宽2.5米,长为6-8米较好,堆高1.5-1.7米。

第一层料30厘米厚,撒一层牛粪(或菜籽饼),浇足人畜水粪后,踩实,面堆第二层料,最后一层草料应浇透水粪,堆料顶呈龟背状,防雨水渗入料堆内,影响发酵。一般要翻堆4-5次,第一次翻堆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料堆内温度升到65-70度时翻堆)第二次为4-5天,第三次为2-3天,第四次间隔1-2天,堆期长20-22天。尿素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磷肥和石膏粉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在第三次翻堆时加入。注意翻堆时草粪应充分拌均抖松,保证料堆发酵均匀,色泽一致。 四、进床播种:将堆制发酵好的培养料乘热进入床内,撒于床面,让料温慢慢下降,直致料温降到28度以下时即开始播种。播种前将床料整平,捡去粪块和杂物,料厚约15厘米左右,然后将蘑菇菌种均匀播于料面上,可以穴播,每隔6-8厘米见方播一穴,或直接撒播料上,最后用塑料盒或木板轻轻拍实菌种与草料接触。每平方米用菌种2瓶(700毫升)或1公斤,用废旧报纸覆盖床面,最后用塑料膜覆盖拱棚并用绳拉紧,防风吹刮,同时盖上草帘等遮阴物。 五、发菌管理:播种后要随时检查拱棚内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8度,料温不超过30度为好。否则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温,防高温烧菌。夜晚无风时,可将拱棚两头薄膜掀开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一般待播种后7-10天,菌种已发到料内即可揭掉覆盖表面的投纸让床表层料稍干,促使菌丝向料深层生长。若发现有少量绿霉等杂菌应及时将铲除并上洋灰或喷洒一些杀菌剂,防止杂菌扩散。 六、覆土喷水:磨菇菌丝将要长至料底时即可覆土,一般采用菜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又名环柄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等,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脆嫩。据测定,鲜菇中含蛋白质3.65~3.88%、粗脂肪1.13~1.18%、还原糖0.87~1.80%、糖分23.94~34.87%、木质素2.64%、纤维素12.85%、果胶0.14%等。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有17 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的是,它富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日常饮食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并含抗癌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因此,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美其名曰“味精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食品资源开发“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秀珍菇在夏秋季经过低温冷刺激能成批整齐出菇,可以人工控制出菇时机,具有良好的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特性。福建省罗源县1998年在全国率先从台湾引进试种秀珍菇获得成功,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有30%的农民从事秀珍菇生产,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年栽培量达到1.6亿袋。我省自2001年从罗源县引进秀珍菇栽培技术以来,武义、江山、常山、缙云、龙泉、桐乡等10多个县市相继建立了规模化、设施化的秀珍菇生产基地,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菇体洁白如玉、圆正漂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奇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是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首位的食用菌种类,占食用菌总产量的32%。我国是世界双孢蘑菇生产和出口大国,2002年总产量约为40万吨,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年出口量近30万吨,居第一位。 1 栽培设施 图1 4种不同类型设施简易图 根据设施特点和栽培实践,在永昌双孢菇反季节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设施:西北型节能日光温室(A);一面坡简易棚(B),跨度7米、后墙高3米、墙厚1.5米、无后屋面,其它建造参数与日光温室相同;半地下式一面坡简易温棚(C),地面下挖0.5米、后墙高2.7米、其他建造参数与一面坡简易棚相同;半地下式地槽(D),地面下挖1.0米、跨度7米、后墙高1.8米、厚1.5米,前墙0.8米、厚0.6米、屋面为琴弦结构、在前墙处每隔5米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后墙离地面1.3米高每隔5米与前墙错开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 2 栽培季节 春夏栽培:4月堆制培养料,5月播种,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至10月底清棚。

3 培养料的堆制 3.1 配方(以每平方米为例) 麦草牛粪培养料 干麦草17.5公斤、干牛粪17.5公斤(或用其它干畜代替)过磷酸钙0.35公斤,石膏粉0.35公斤,石灰0.6公斤、尿素0.17公斤,油渣1.4公斤,水适量。 3.2 备料 3.2.1 畜禽粪使用前应晒干,打碎过1.0厘米规格的筛子。 3.2.2 草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麦草最好选用轧碾草,脱粒草要碾压处理,使其茎秆破裂变软有利于吸水和发酵。 3.3 建堆 预堆三天后,在堆料场地用石灰粉画出宽2.3米的堆基。先铺一层草料,厚约30厘米,然后在上面铺一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层上面再铺30厘米厚的草,草上再铺一层粪,如此一层草一层粪逐层向上堆积,总层数约10-12层,高1.5米左右,辅料按“下层不加,中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分层撒铺于各草层,其中尿素尽可能多加,石膏、过磷酸钙各添加总量的1/3,水份缺乏时可酌情加入。建堆时注意堆形四边垂直,整齐,料堆顶部做成龟背形,并用牛粪覆盖,增加上层压力,发酵效果好,雨天注意盖薄膜防雨,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风发酵。 3.4 翻堆 3.4.1 翻堆应掌握的原则 翻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冷却层与内部好气发酵层和底部厌气发酵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是堆制优质培养料的关键工作。 3.4.1.1 水分调节 采用“一湿二润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堆时适当加些水份,第三次翻堆时要看料本身的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以后翻堆不可再加任何形式的水分。 3.4.1.2 温度控制 在整个发酵期间,堆温高低标志着发酵的好与坏,在前三次翻堆时间内温度都应达到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doc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一、菇房设置 1、菇房建设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2、床架排列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 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3、培养料配方: 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教学提纲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

罗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 指导老师兰世步 高级农艺师 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在1997年由台湾商人林俊仁先生引入我县,试种获得成功。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菇农取得较好效益,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于200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秀珍菇,至今,年栽培规模在1.29亿袋以上,年产值达2.98亿元以上,成为成为我县优质特色主打品种。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秀珍菇生产,抽调农技干部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菇农增产增收。我们从我县近几年的秀珍菇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秀珍菇种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品种特点与特性: 1.1 品种特点:秀珍菇是菇中极品,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的天然食品。其一,秀珍菇具有甜香的海鲜型味,令人感到愉悦;其二,它的菇柄和菇盖同样的好吃,甚至菇柄比菇盖更好吃;其三,秀珍菇不论用何种烹调方法,不会被烧烂,保持着良好的口感,与吃草菇甚为相似。 1.2 品种特性:

秀珍菇菌盖初期为圆形,伸展后呈心形、扇形或肾形,盖浅灰色至灰黑色。菌盖色泽受菌株特性和温度的控制,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盖色泽较浅,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气温较低时,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菌盖色泽较深,多为鼠灰色或灰黑色。菌柄多为侧生,少数近中生,菌柄细长,单生或丛生。 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变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3℃,适温20~30℃;子实体生长温度12~30℃,低于15℃时,子实体容易畸形;10℃以下生长缓慢,5℃停止生长。夏季出菇,需要10℃以上温差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最好在4~5℃低温刺激20至24个小时。 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好,太低则子实体质量差、产量低;太高则菌丝生长缓慢,菌包容易感染杂菌。原基分化的适宜空间相对湿度为85~95%,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空间的相对湿度为80~90%。 秀珍菇属好氧真菌,一定浓度的CO2能抑制菌盖的迅速伸展,促使菌柄延长生长;但浓度超过1000ppm时将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控制好必要的CO2浓度是秀珍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秀珍菇走菌期间可不需要光线,但原基的分化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为50~1000LX,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弱光线,促使菌盖色泽加深,提高子实体商品品质。

袖珍菇栽培技术

袖珍菇栽培技术 袖珍菇学名:Pleurotu comucopiae(Paul:Pers.)ROⅡ也称小平菇,姬菇,环柄侧耳,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袖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高于蔬菜,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菇肉肥嫩,鲜美可口,具有保健作用,是侧耳属家族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技术: 1、菌株选择: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菌株很多,我省目前用的日本小平菇品种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2、培养基配方:袖珍菇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壳、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原料。保持一定的碳氮比(20-30:1)以防菌丝徒长。我所采用的配方:棉子壳50%,木屑30%,麸皮15%、玉米粉3%,糖1%,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3%。 3、栽培季节:由于每潮菇子实体生长阶段短,营养消耗相对少,而转潮次数多,因此整个栽培周期却拉得很长,最短要6个月,气温低的地区最长可达到10个月,为了充分利用培养料的养分,发菌温度不能超过 25℃,具体应根据不同菌株及各地气温条件,以及生产规模合理安排。 4、栽培场所:可采用室内床架栽培和室外阴棚栽培,室内床架栽培可参照金针菇栽培摆放方式,室外阴棚栽培可采用叠墙栽培或畦床栽培方法。场地要求地势高,用水、排水方便,坐北朝南,远离污染源。尽量创造一个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病菌生长的生态条件。 5、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可缩短转潮期,熟料栽培,原料经高温灭菌,纤维素、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 6、装袋灭菌:按配方称取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装袋规格为 17X33聚丙稀袋,装干料300-400克左右,装锅蒸气灭菌,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一般温度上升到100℃稳定后继续保温14-16小时,出锅冷却到28℃以下时即乘热接菌,按照接菌操作要求进行接菌,接菌后置于培养室25℃环境发菌,避光培养。 7、出菇管理:辩证地指为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线及通气等条件的诱导下,袖珍菇栽培袋菌丝长满袋后,在发菌室再置7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时可移入出菇房,一般叠5-6袋呈墙式分列床架上栽培管理,菇房温度低于15℃时,菇蕾难以形成,高于30℃,要加厚遮阳物,采取通风降温措施;也可采取地面浇水,空中喷雾,但避免向袋内喷水,否则菇蕾易变黄死亡。菇房喷水给予适当的通风换气,以无胸闷感为宜。 ①原基分化阶段: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养菌期,拉大温差,把环境温度降低到5-10℃时,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线,促料面菌丝倒伏,充分扭结分化大量子实体原期。 ②菇蕾形成阶段:栽培场所要尽量减少温、湿度差,气温要尽量控制在18--24℃,空气湿度稳定在85%-90%,每天喷水3-5次,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用海绵吸干或倒掉。 ③子实体生长阶段:当菇蕾长到山枣大小时,空气湿度可在75%-95%间波动,在此范

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关键词:双孢菇菇棚培养料发酵草预湿粪预堆翻堆接种 正文: 一、双孢菇特性 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县麦草丰富,夏季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种植反季节双孢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 二.蘑菇生长的条件 1.培养料: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2]。 2.生长温度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 ~ 32 ℃;双孢菇长温度范围5 ~ 25 ℃[3]。 3.生长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 20%。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双孢菇生长阶段85%~ 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4]。4.酸碱度(pH) 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双孢菇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5]。菌丝生长的pH 值范围是5 ~ 8,最适pH 7 ~ 8,进棚前培养料的pH 值应调至7.5 ~ 8.0,土粒的pH 值应在8.0 ~ 8.5。每采收完1 期菇喷水时,应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 值,抑制杂菌滋生[6]。 5.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6.光照 双孢菇和菌丝的生长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双孢菇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表面硬化,畸形菇多。 三、生产季节安排 利用秋季自然气温播种是我区目前栽培双孢菇的主要方式。根据对我区历年双孢菇生产调查,较早出菇的菇房一般在10 月上中旬即开始采收,由于这时气温还不稳定,正在出菇的菇房常遇到偏高气温,致使成批死菇,而且高温高湿条件,极易导致杂菌侵染[7]。另外,早出菇的菇房即使没有发生死菇或杂菌,但由于在高温影响下,健壮旺盛生长的菌丝体往往加速衰老,前期产菇虽多,到中后期产量急剧下降,这是造成双孢菇不能稳产高产的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

罗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 指导老师兰世步 高级农艺师 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在1997年由商人林俊仁先生引入我县,试种获得成功。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菇农取得较好效益,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于200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秀珍菇,至今,年栽培规模在1.29亿袋以上,年产值达2.98亿元以上,成为成为我县优质特色主打品种。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秀珍菇生产,抽调农技干部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菇农增产增收。我们从我县近几年的秀珍菇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秀珍菇种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品种特点与特性: 1.1 品种特点:秀珍菇是菇中极品,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的天然食品。其一,秀珍菇具有甜香的海鲜型味,令人感到愉悦;其二,它的菇柄和菇盖同样的好吃,甚至菇柄比菇盖更好吃;其三,秀珍菇不论用何种烹调方法,不会被烧烂,保持着良好的口感,与吃草菇甚为相似。 1.2 品种特性:

秀珍菇菌盖初期为圆形,伸展后呈心形、扇形或肾形,盖浅灰色至灰黑色。菌盖色泽受菌株特性和温度的控制,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盖色泽较浅,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气温较低时,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菌盖色泽较深,多为鼠灰色或灰黑色。菌柄多为侧生,少数近中生,菌柄细长,单生或丛生。 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变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3℃,适温20~30℃;子实体生长温度12~30℃,低于15℃时,子实体容易畸形;10℃以下生长缓慢,5℃停止生长。夏季出菇,需要10℃以上温差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最好在4~5℃低温刺激20至24个小时。 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好,太低则子实体质量差、产量低;太高则菌丝生长缓慢,菌包容易感染杂菌。原基分化的适宜空间相对湿度为85~95%,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空间的相对湿度为80~90%。 秀珍菇属好氧真菌,一定浓度的CO2能抑制菌盖的迅速伸展,促使菌柄延长生长;但浓度超过1000ppm时将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控制好必要的CO2浓度是秀珍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秀珍菇走菌期间可不需要光线,但原基的分化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为50~1000LX,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弱光线,促使菌盖色泽加深,提高子实体商品品质。 秀珍菇的酸碱度,培养料PH值在5.5-8.0之间,菌丝均能生长,

蘑菇种植流程

蘑菇种植流程 1堆肥:免加温发酵技术工艺流程: 稻草预温——建堆(加肥、加发酵剂) 一翻,二翻,三翻( 加石灰和石膏) 四翻,上料铺床, 发酵程式(天数)分别为5d、4d、4d、3d, 总计20~22d。在生产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堆料不宜过高, 最好是80cm 左右为宜。( 2)打好料堆孔。( 3) 覆盖物选择。覆盖物以透气保温的草帘或麻袋为好, 特别是秋后较多地区如不加覆盖物很容易因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而导致料堆表层缺水而造成有益微生物分布不到而处理不周。最好是建堆, 打孔后在离料5~10cm 做一小塑料拱棚, 顺着料堆长的两面一定要压实, 仅在拱棚的两头留一小通风孔, 这样即可形成保温、保湿、通风的小环境。升温阶段, 在57~60℃高温下维持6~8h,。控温阶段。48~52℃并维持4~6d, 1.1预堆:先将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后捞出,堆成一个宽2- 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粪加入适量的水调湿后碾碎堆起备用。 1.2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宽1.8-2米、长度不限的麦秸,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再按上述的准备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层堆高到1.3-1.5米。但从第二层开始要适量加水,而且每层麦秸铺上后均要踏实。 1.3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1.4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大约需25天。发酵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麦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2进棚播种。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自制量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 厘米左右为宜。 3播后覆土。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然后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湿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团、落地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