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简答题1

内科学简答题1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3 抗心律失常药
4 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
5 高血压诊断,危险分层
6 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
7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分型
8 心肌疾病四型,心超的表现
9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10 高血压并发症,治疗,降压药种类机制
11 左右心衰竭表现
12 呼吸衰竭分类
13 肺癌分类,表现
14 胸腔积液病因发病机制,表现
15 肺心病临床表现,治疗
16 COPD并发症,治疗
17 肺脓肿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18 肺炎确定病原体的方法,
19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分型,鉴别,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方案
20 急性白血病分型

---------------------------------------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5)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大等于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2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可伴胸痛。
2、 发热。
3、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 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5、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出诊断。

3 I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
I A类药物减慢动作电位O相上升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属此类。
I B类药物不减慢Vmax,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美西律、苯妥英钠与利多卡因属此类。
I C类药减慢Vmax,减慢传导与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及莫雷西嗪均属此类。
II类药阻断p肾上腺素能受体,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均属此类。
III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包括胺碘酮和索他洛尔。
IV类药阻断慢钙通道,维拉帕米、地尔硫草等属此类。

4 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MI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非ST段

抬高性MI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
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O.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
MI所致。②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改变。
动态性改变ST段抬高性MI:
(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为超急性期改变。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图3—7—8,9)。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
(3)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非ST抬高性MI:上述的类型①先是ST段普遍压低(除aVR,有时V。导联外),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类型②T波改变在l~6个月内恢复。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来说,左、右上臂的血压相差<1.33-2.66/1.33kPa(10~20/10mmHg),右侧>左侧。如果左、右上臂血压相差较大,要考虑一侧锁骨下动脉及远端有阻塞性病变,必要时,如疑似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1秒和5秒后)血压。是否血压升高,不能仅凭1次或2次诊所血压测量值来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血压变化和总体水平。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需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危险分层标准
1级(收140-159;舒90-99)/2级(收160-179;舒100-109)/3级(收大等于180;舒大等于110)
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高危/极高危
有并发症 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6 Ann Arbor临床分期方案现主要用于HD,NHL也参照使用。
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I)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II),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III),可伴脾累及(III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II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
Ⅳ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IV期。

7 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再障,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急性失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 1)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本病早期即可有心腔轻度扩大,后期各心腔均扩大,以左心室扩大早而显著,室壁运动普遍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下降,彩色血流多普勒显示二、三尖瓣反流。
2)肥厚型心肌病(卜ICM):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伴有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有梗阻的病例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舒张功能障碍等
3)限制型心肌病(RcM):收缩正常,心壁不厚,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扩张容积减小
4)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

9 危险因素为:
(一)年龄、性别
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
(二)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四)吸烟
(五)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其他的危险因素尚有:①肥胖(标准体重计算参考本节防治段)。②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③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④遗传因素 ⑤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10 高血压治疗原则如下: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人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人⑤戒烟、限制饮酒⑥增加运动
2.降压药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2 级或以上患者(大于160/100mmHg);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③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
3.血压控制目标值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小于140/90mmHg。

降压药物作用特点
(1)利尿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2)贝塔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
(3)钙通道阻滞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 型钙通道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

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5)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重构作用。

并发症
(1)心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2)高血压危象
(3)慢性肾衰竭
(4)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
(5)高血压脑病
(6) 脑血管病

11 (一)左心衰竭
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2)咳嗽、咳痰、咯血(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2)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慢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舒张性心衰除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二)右心衰竭
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2)劳力性呼吸困难
2.体征
(1)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
(2)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
(3)肝脏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
(4)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之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12 分类(一)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I型呼吸衰竭 2.II型呼吸衰竭(二)按照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三)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换气性呼吸衰竭,也可分为泵衰竭(pump failure)和肺衰竭(lungfailure)。

13 肺癌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
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支气管的癌肿。
按组织学分类
鳞状细胞癌:中央型多见;与吸烟关系密切;男性多见;
腺癌:周围型多见;吸烟无关;女性多见;
大细胞癌: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孤立结节或弥漫性病变;
小细胞肺癌:中央型多见;
临床表现:(一)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咳嗽2.血痰或咯血 3.气短或喘鸣 4.发热 5.体重下降
(二)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

.胸痛 2.声音嘶哑3.咽下困4.胸水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6. Horner综合征
(三)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3.转移至腹部:部分小细胞肺癌可转移到胰腺,表现为胰腺炎症状或阻塞性黄疸。其他细胞类型的肺癌也可转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多无临床症状,依靠CT、MRI或PET作出诊断。4.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是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可毫无症状。典型者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且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多无痛感。
(四)胸外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 2.异位促性腺激素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 4.分泌抗利尿激素 5.神经肌肉综合征 6.高钙血症 7.类癌综合征
此外,还可有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掌跖皮肤过度角化症、硬皮症,以及栓塞性静脉炎、非细菌性栓塞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毛细血管病性渗血性贫血等肺外表现。

14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产生胸腔漏出液。
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病,产生胸腔渗出液。
3.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产生胸腔漏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症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5.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导管破裂等,产生血胸、脓胸、乳糜胸。

治疗: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
1.结核性胸膜炎多数患者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每次抽液不宜超1升。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2.脓胸急性脓胸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慢性脓胸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应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
3.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可继发肺腺癌,乳腺癌等,肺癌伴胸腔积液时已属晚期。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生物免疫调节剂,胸膜粘连剂。

15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①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感心

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②体征: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张。部分病例可见颈静脉充盈,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肺心病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的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①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
②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治疗
1.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
(2)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控制心力衰竭
①原则上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氨苯蝶啶。
②正性肌力药应用指征是:a.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得到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患者;b.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c.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强心剂多用小剂量,选作用快,排泄快的药物,如毒毛花甙K。
③血管扩张剂应用,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氧耗,增加心肌收缩。
(4)控制心律失常,在抗感染后,心律失常可缓解或消失,持续存在可选择药物治疗。
(5)加强护理工作。
2.缓解期原则上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希望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如长期氧疗调整免疫功能等。
3.营养疗法热量供应至少为每日12.5KJ/Kg,其中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

16 并发症: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一)稳定期治疗: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者,应脱离污染环境。2、药物治疗3长期家庭氧疗;4、康复治疗;5、手术治疗:肺减容术和肺移植。(二)急性加重期治疗: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期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门诊或住院治疗;3、支气管舒张药,药物同稳定期;4、低流量吸氧;5、使用抗生素;6、糖皮质激素;7、祛痰剂溴己新8-16ml;8、机械通气;9、并发症处理。预防: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

17 临床表现
1.症状:①多为急性起病,患者感畏寒、高热,伴有咳嗽、咳粘液痰或粘液脓

性痰。胸痛。病变范围大,会出现气促同时还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毒性症状。②如感染不能及时控制,于发病的10~14天,突然咳出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每日可达300~500mL。约有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偶有中、大量咯血而突然窒息致死。③部分患者缓慢发病,有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症状。④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下降,毒血症状减轻。⑤肺脓肿破溃到胸膜腔,有突发性胸痛、气急,出现脓气胸。⑥慢性肺脓肿患者有咳嗽、咳脓痰、反复发热和反复咯血,。可有贫血、消瘦等表现。⑦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性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表现。
2.体征:①初起时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于患侧出现湿啰音;病变继续发展,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②肺脓腔增大时,可出现空瓮音;③病变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或呈现胸腔积液体征。④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趾)。⑤血源性肺脓肿体征大多阴性。
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原则是抗菌和痰液引流。①急性肺脓肿的感染细菌包括厌氧菌一般均对青霉素敏感,如为脆弱类杆菌感染,改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或甲硝唑。当疗效不佳时,要注意根据细菌培养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②痰液引流是提高疗效的措施,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采取体位引流排痰,痰粘稠不易咯出者可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经纤支镜冲洗及吸引。③少数患者疗效不佳,需考虑手术治疗,其手术适应证为:肺脓肿病程超过3个月,内科治疗不能减少脓腔,并有反复感染、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冲洗脓液疗效不佳者。

18 1.痰 采集后在室温下2小时内送检。先直接涂片,光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如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可作污染相对较少的“合格”标本接种培养。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以认为是肺部感染的致病菌;≤104cfu/ml,则为污染菌;介于两者之间,建议重复痰培养;如连续分离到相同细菌,105-106cfu/ml连续两次以上,也可认为是致病菌。
2.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如吸引物细菌培养其浓度≥105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低于此浓度者则多为污染菌。
3.防污染样本毛刷(protected specimen brLmh,.PSB) 如所取标本培养细菌浓度≥103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4.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ial alveolar‘lavage,BAL) 如灌洗液培养细菌浓度≥104cfu/ml,防污染BAL标本细菌浓≥103cftl/ml,可认为是致病菌。
5.经皮细针吸检(perctJtaneous fine—needle aspiratio

n,PFNA)和开胸肺活检
6.血和胸腔积液培养肺炎患者血和痰培养分离到相同细菌,可确定为肺炎的病原菌。
7.尿抗原试验(urinary antigen test) 包括军团菌尿抗原和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19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少数可高热),乏力,盗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月经不调或闭经;
呼吸系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等;
(二)体征:病灶局部叩浊、湿性罗音、收缩等

肺结核分为五型I型: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浸润型肺结核;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V型:结核性胸膜炎。

鉴别诊断 :肺炎;肺癌;肺脓肿;慢支;支扩;伤寒;败血症;结节病;淋巴瘤

治疗:一)化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休息和营养只起辅助作用。
化疗不仅仅是治疗手段,更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1、原则: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2、方法 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
DOTS;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chemotherapy
3、药物
INH/H 杀菌 0.3/d 周围N炎/CNS/肝损;RFP/R 杀菌 0.45/d 胃肠/肝损/皮疹/发热;PZA/Z 半杀 1.5/d 肝损/高尿酸血症/胃肠
SM/S 半杀 0.75/d 第八对脑N/肾毒/过敏;EMB/E抑菌0.75/d 视N炎/过敏/皮疹;PAS/P 抑菌 8~12g/d 胃肠/肝损/过敏
利福喷丁/氟喹诺酮类/新大环内酯类 等
4、方案
初治,涂阳
2 HRZS(E)/ 4 HR
2 HRZS(E)/ 4 H3R3
2 H3R3Z3S3(E3)/ 4 H3R3
二)对症治疗:
毒性症状——卧床休息,有效抗痨, 加用激素;
咯血——安静,患侧卧位,止血治疗,防止窒息;
感染——控制感染,体位引流;

20 AML共分8型。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inimally出ffel。entiated AMI。)骨髓原始细胞大于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光镜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在电镜下,MPo阳性;CD33或CDl3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淋系抗原通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性。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I.without matur8tion)原粒细胞(I型+II型),原粒细胞浆中无颗粒为I型,出现少数颗粒为II型)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红系有核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90%以上,其中至少3%以上细胞为MP()阳性。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I。withmaturation)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大于10%,单核细胞小于2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eute promyelocy畦c leukemia,APL)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

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大于30%。
M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I。)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大于20%。
M4Eo(AMI with eosinophilia)除上述M4型各特点外,嗜酸l生粒细胞在NEC中大等于5%。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leukemia,AMol)骨髓NEC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大等于80%。如果原单核细胞大等于80%为:M5a、小于80%为M5b。
M6(红白血病,erythroletlkemia,EL)骨髓中幼红细胞大等于50%,NEC中原始细胞(I型+II型)大等于30%。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eI)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大等于3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酶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