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画蛇添足

2画蛇添足

2画蛇添足

2014年8月28日主备人: 佟睿审批人:王永清学生姓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小故事大智慧第34课《画蛇添足》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画蛇添足》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画蛇添足》同步练习(II )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画蛇添足》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9题;共52分) 1. (11分)读下列句子,先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________盾与矛者,誉________之曰:“吾盾之坚,物莫________能陷________也。” ________ ②蛇固________无足,子安________能为之足? ________ ③其人弗________能应________也。 ________ 2. (12分)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例:自(言)自(语)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3.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祠者卮酒有余饮酒 4. (4分) (2019四上·鄞州期末)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居然果然仍然安然显然

(1)我不禁感叹:迷人的张家界,________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2)可是它不能________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3)弟弟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________是平常没有学习。 (4)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爷爷________保持着朴素的习惯。 5. (4分)读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填空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这条鱼指的是________,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原因是________。 6. (6分)形近字组词。 祠________ 赐________ 饮________ 侍________ 易________ 吹________ 7. (5分)下列成语有的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过来的,请找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完整的话。 滥竽充数川流不息南辕北辙刻舟求剑拔苗助长 饱经风霜掩耳盗铃画龙点睛愚公移山急中生智 8. (5分)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①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②别的队员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9. (1分)根据课文《画蛇添足》填空。 楚有祠者,赐其________卮酒。 二、综合性学习 (共8题;共38分)

寓言两则

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两则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两则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2.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寓言故事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复述。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自相矛(máo)盾 画蛇添足 段导读: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的起因。 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完这壶酒。”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有人提议比赛画蛇,得胜的那个人可以独享整壶酒。 个人就把酒壶抢过去了,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段导读: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先画成蛇的偏要给蛇加上脚,结果被别人抢了先。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故事的结局——那个画蛇添足的人最终没喝到酒。

1.学会4个会认的字和5个会写的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3.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生字、新词卡片;相关资料图片。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学生抢答)寓言通过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出示卡片: 矛盾弗祠遂卮 3.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或:有人。 应:回答。(注意“应”的读音) 4.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5.教师范读课文。 6.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有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穿透,同时又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 2.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指名读第一句。 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解释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出示语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 在理解过程中,学生无法在注解里找到“坚、利、于”等词语的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一、课文悟读《画蛇添足》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硬给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事莫妙于适可而止,过则生灾。”这则寓言还包含着对原始图腾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龙为图腾,某舍人潜意识受龙的形象支配,故画蛇添足。而战国已进入理性觉醒时期,人们认为把蛇画成龙的样子是违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这则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维方式,是人们理性觉醒的飞跃。寓言的寓体多重性决定了寓意的多样性。《买椟还珠》即似双刃剑,具有双重讽刺作用。从卖方说,为了卖出宝珠,把珠盒“包装”得富丽华美,结果将买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盒上而事与愿违,这就说明做事应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颠倒。从买方说,有眼无珠,被华美的珠盒所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以致取舍不当。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滥竽充数》也有多重寓意,它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而最风的温床。从齐滑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听之”,说明要打破传终原形毕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乐以教化”渐成风气,人才争夺日益激烈。从文中两君主“好音”的场面,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体制:齐宜王好大喜功,讲求排场,

南郭处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齐湣王锐意改革,事必躬亲,南郭处士无法蒙混过关。结合韩非子的好“帝王之术”可知:对人才必须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择优录用,谨防假冒。《塞翁失马》体现了《淮南子·人间》“人间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几”的要旨,塑造了一个“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的善术者形象。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二、亮点探究1.《画蛇添足》中某舍人为何要给蛇添上足?这则寓盲对你有什么启迪? 学习探究:蛇本来无足,某舍人却陶醉于先画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寓言告诉我们,脱离实际,只能弄巧成拙。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2.蛇果然无足吗?探究学习: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据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泰国博他伦府高颂县玛吕区第一村就发现了一条有两足的毒蛇。3.《买椟还珠》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 探究学习: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它是“个别的”;深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反映了某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它是“一般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聋校语文教材《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钟平云 教材简析: 《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学情分析: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学习态度: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双基情况: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自学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教法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学具: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祖宗赏给仆人没意思 提议咕咚咕咚一转眼 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如果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谁。)并完成板书:画蛇饮酒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 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

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书:失酒、喝酒 5、思考: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完成板书:不恰当 6、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引出寓意: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这个寓言告诉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由此而来的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三、巩固: 1、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讲“画蛇添足” 2、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 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3、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4、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并说明理 由。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许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5)衣服没洗干净就晾了起来,发现后再洗一遍。()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实,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干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干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两则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两则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2.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寓言故事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复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的字和5个会写的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3.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学生抢答)寓言通过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出示卡片: 矛盾弗祠遂卮 3.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或:有人。

应:回答。(注意“应”的读音) 4.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5.教师范读课文。 6.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有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穿透,同时又说自己的 矛是最锐利的,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 2.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指名读第一句。 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解释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 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出示语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 在理解过程中,学生无法在注解里找到“坚、利、于”等词语的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应怎样? (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7.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 流一下。 四拓展延伸 1.本文的这则寓言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课下搜集资料,留待下一节课交流。 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画蛇添足 (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画蛇添足 (带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成语故事,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寓意,对成语故事 感兴趣。 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意见。 二、活动准备: 1、"蛇"(长脚蛇)的图片一张。 2、幼儿用书22~23页。 3、挂图《画蛇添足》。 4、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四、活动难点: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活动过程: 1、出示"蛇"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你认识吗?它和我们平时看到过的 蛇有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2)蛇为什么会长脚呢?这里边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画 蛇添足》。 2、结合挂图讲述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你们知道什么叫门客吗?引导幼儿说说门客的意思。 (2)门客们得到一壶酒,他们商量要怎样分配这壶酒? (3)第一个画完蛇的人喝到酒了吗?为什么?大家再听一遍故事。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1)为什么先画完蛇的人却没有喝到酒呢?引导幼儿说说其中的原因。 (2)你觉得他应该喝到酒吗?为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教师总结:这个故事不但有趣,还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诉了我们无论做如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六、活动反思: 《画蛇添足》是一篇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在进行到总结寓意的时候,我以幼儿的口吻设计寓意,做到通俗易懂,并鼓励幼儿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文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用寓意。 2、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放《画蛇添足》的现代文录音,教师在前边配表情,配口形,配动作,如演“双簧”一般,让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有趣的图画。(出示幻灯片,放映幻灯机。)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2、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读。) 3、找出“曰”字后的语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怎么读出感情来? a、“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范读,齐读,个别读) b、“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表现出来。(齐读,范读,分组读。) 三、问答析疑 1、(课前,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写在提问卡片上。)教师把收集到的提问卡整理归纳分类。 2、把上述“问答”制成的幻灯片放映出来。句子分析可采取答“记者”问的形式,由一个学生代表记者,另一个学生回答,教师在旁点拨,其余学生可以举手提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3、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思考故事的因果联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四人一致的看法。) 4、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5、灵活运用。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的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又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迁移练习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读一个字。知道“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 2.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有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一)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二)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四)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 (二)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三)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

《画蛇添足》教案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

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语文S版

语文S版2019-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形近字组词。 矛________ 佛________ 馅________ 予________ 弗________ 陷________ 2.读寓言两则《画蛇添足》,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画蛇________ 饮酒________ 把酒________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例:自(言)自(语)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4.通过学习《自相矛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通过学习《画蛇添足》,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 6.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加线的字 引酒且饮之________ 蛇固无足________

(2)翻译句子。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7.阅读课文《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自相矛________盾________ 弗________能应也 (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 誉之曰:________ 物莫能陷也: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东施效颦》,回答问题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关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竞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文言文画蛇添足阅读答案

文言文画蛇添足阅读答案 【篇一:文言文练习画蛇添足】 txt>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 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 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 _______(2) ____(3 _____(4) 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篇二:画蛇添足文言文】 =txt>朝代: 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 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

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 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 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寓意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 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 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凡做一 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 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 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 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 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 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 这样做。于▼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 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 把事情弄砸。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 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 添足也▼ 【篇三:《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罗嫦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画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 读懂《画蛇添足》这篇文章。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_2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内容预览: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三都中学(小学部)李丽教学目的与要求《画蛇添足》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正确、流利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感悟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读、复述故事。重点自主识字、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难点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感悟道理教具寓言故事DVD 教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故事DVD:学生听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蛇画好了,又添上足)2、谈话引入,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蛇是什么样儿?”(没有脚)说明:教师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自主读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结合注释及大意,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指读:集体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示范朗读。 3、全班齐读 4、男、女分组比赛朗读 5、配乐朗读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初步朗读中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乃至熟读成诵。三、小组合作,感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复述寓言故事。 2、指名复述故事《画蛇添足》,集体评议 3、反馈检查:“文中有三句人物说的话,请用横线画出来?”⑴指名反馈(出示小黑板)⑵结合注释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⑶指导朗读“吾能为之足”——傲慢、

洋洋得意“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反问,不屑一顾⑷齐读体会人物内心及其情感。 4、感悟寓言:引导学生讨论“不是说先画好的可以一个人饮这杯酒,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足饭饱呢?(附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活、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错误吗?见过类似的人与事吗? 2、教师小结五、练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故事。 2、收集寓言故事并与同学交流。附板书设计:先画好蛇——可以喝酒多此一举,事情做好后,再做多余的事,反而徒劳无功!画蛇添足画好又添足——不能喝酒……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寓言两则(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2)教案 语文S版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画蛇添足》(语文s版)-1

《寓言两则一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 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符 合实际,不要卖弄聪明、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但此篇 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 难枯燥。文言文的教学应切实做好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一点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实际,不要卖弄聪明、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 ------------------------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韩非及《韩非子》,知道《战国策》。 一、解题,导入新课 1、(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一》里的一则小故事。是?(自相矛盾)。那同学们 再猜画谜。(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在《韩非子》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 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板书:画蛇添足) 3、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 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我会读写。 m ao f u zh i su i 矛盾弗祠卮遂 (3)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 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注释 ⑴鬻(yù)——卖。⑵誉——夸耀。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⑹应——回答

⑺或——有人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⑽“吾盾之坚”的之:同上⑾坚——坚固 ⑿以——用⒁莫能——没有什么。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凡事不要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 画蛇添足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

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正好。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

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幼儿园大班教案《画蛇添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画蛇添足》与反 思 大班课程《画蛇添足》包括对大班级以语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能够用一种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交流意见,了解成语故事,了解内容和意义成语故事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积累孩子的想象力,来看看幼儿园班级《画蛇添足》的反思性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并对成语故事感兴趣.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意见. 3.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积累孩子的想象力. 4.欣赏和理解故事,并在集体面前重复故事. 活动准备: 1.“蛇”(长腿蛇)的图片. 2,儿童书籍22至23页. 3.挂图《画蛇添足》. 4,语言磁带.

繁重而艰难的活动: 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可以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您的意思. 活动程序: 1.制作一张“蛇”图片,引起对幼儿的兴趣. (1)孩子,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吗?它与我们看到的蛇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并谈论自己的观点. (2)为什么蛇有长腿?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标题为《画蛇添足》. 2.结合挂图告诉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1)你知道客人是什么吗?引导孩子谈谈门的意义. (2)门卫得到一壶酒.他们如何讨论如何分配葡萄酒? (3)完成蛇的第一个人喝酒了吗?为什么?每个人都会再次听故事. 3.播放故事录音,孩子将再次欣赏故事. (1)为什么第一次画蛇的人不喝酒?引导孩子们谈谈原因. (2)你认为他应该喝酒吗?为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最新部编本《亡羊补牢》优质课教案 (2)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画蛇添足)知道他们是什么故事吗?对,都是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展示预习成果,认读词语。

1、我会读寓言羊圈圆圈窟窿街坊 劝告叼走后悔 2、需要写的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知道的?学生交流。 3、师范写“窟窿”,学生书空。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练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书写姿势。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为什么丢?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养羊人最后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学生交流汇报,师指导。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