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3.1系统简介

石灰石粉制备系统按全厂一至四期全部机组消耗量设计,同时

考虑对外售粉,采用干法石灰石粉制备方案,单系统制粉能力

36t/h,设置二套系统。

石灰石料应密切注意其水分含量,进入石灰石粉制备系统(干法)磨粉机的入磨物料的表面水分一般应小于1%,否则就会严重

恶化操作,甚至造成糊磨、堵塞。同时应注意煤灰等杂质不要混入

的石灰石料中,以免影响脱硫系统的运行和脱硫石膏的品质。

要求石灰石粉成品细度按325目(相当于43μm)筛余量小于10%考虑,以满足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要求。该FGD系统采用的

边带式输送机垂直提升至石灰石料仓。料仓有效容积10kt,在燃用

设计煤种时,可满足一到四期8台机组烟气脱硫21天的耗量,在燃

用校核煤种时,可满足约12天的石灰石耗量。

石灰石料仓内碎料由称重给料机均匀给出,经带式输送机输入球磨机进行磨粉,粉料出磨后经斗式提升机提升后给入选粉机分离(部分细料经气力提升进入组合式选粉机分离),分选后的粗粉由空气输送斜槽送回球磨机内再磨,选粉机的含尘空气经袋式收尘器后排入大气,而选粉机选出的和被袋式收尘器收集的合格细粉,经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输送至石灰石粉仓贮存。每个制粉车间设一个石灰石粉仓,共两座。每个石灰石粉仓的容量为2800t,在燃用设计煤种时,可满足一到四期8台机组烟气脱硫12天的耗量,在燃用校核煤种时,可满足约6天的石灰石耗量。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如下:

成品粉经仓底给料机排出,给入制浆池制浆,浆池内石灰石粉与工艺水混合至密度为1230kg/m3(含固量30%)。这样制成的石灰石浆液用泵打到脱硫塔,根据烟气负荷、脱硫塔烟气入口的SO2浓度和pH值来控制喷入吸收塔的浆液量,剩余部分返回制浆。为了防止结块和堵塞, 要使浆液不断地流动循环。

太仓一期、二期考虑在粉仓下制浆再泵送到一、二期的吸收塔内。考虑到三期、四期距离目前的制粉站较远,将来可考虑粉罐车或气力输送的方式将粉站生产的粉送到三、四期的脱硫场地后再制浆。

2.3.2 主要设备

卸料电磁振动给料机

GZ6F全封闭型 Q=108t/h B=900 L=1600

数量: 1台

运料挡边胶带输送机

B=1000 Q=108t/h L=26.5m H=38m v=1.25m/s a=8°/90°/0°

驱动电机N=45kW

数量: 1台

石灰石料仓

料仓有效容积10kt,在燃用设计煤种时,可满足一到四期8

台机组烟气脱硫21天的耗量,在燃用校核煤种时,可满足约12

天的石灰石耗量。

数量: 1座

称重给料机(封闭型)

Q=45t/h B=500mm L=4270mm α=0°

数量: 4台

驱动电机N=3kW

清扫电机N=1.1kW

制粉车间

制粉车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24m,高30m。

数量: 1座

微介质管式球磨机

数量: 2台

MZ30110 D=3m L=11m n=18r/min

Q=36t/h(43um筛余10%)

冷却水用量2*2t/h

研磨体93t/台

主驱动电机YR1250-8/1430(IP44) N=1250kW n=740r/min 6kV

慢速盘车装置电机Y200L-8 N=15kW

主轴承润滑系统高压油泵电机N=1.5kW

低压油泵电机N=1.5kW

电加热器N=3kW 220V

选粉机

数量: 2台

XMXS24

处理风量6km3/h

入料量150t/h

成品产量Q=36t/h(43um筛余10%)

电机N=75kW

气箱脉冲除尘器

数量: 2台

FGM96-2*6型

进风量70km3/h F=1121m2

压缩空气耗量 3.4m3/min

高压风机

数量: 2台

9-26No.14D Q=82.5km3/h P=10kPa

电动机N=400kW 6kV

运料胶带输送机

数量: 1台

B=650mm Q=45t/h L=23.95m H=4.7m v=1.0m/s a=11°驱动电机N=4kW

板链斗式提升机

数量: 2台

ZBT610*29 Q=180t/h B=610mm H=29m

电机N=22kW

粗粉空气输送斜槽

数量: 2台

B=500mm Q=150t/h L=20m a=3°

风机电机N=3kW

地坑液下泵

数量: 3台

50ZJL-30

电机N=5.5kW

石灰石粉仓

石灰石粉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来贮存石灰石份,共两座,

每座石灰石粉仓的容量为2800t,在燃用设计煤种时,可满足一到四期8台机组烟气脱硫12天的耗量,在燃用校核煤种时,可满足约6天的石灰石耗量。设备的性能参数如下:

数量: 2

粉仓容量: 2800t*2

粉仓尺寸:φ12m h=35m

星形给料机:出力 50t/h

石灰石浆液池

石灰石浆液池设于粉仓下面,用于配制浆及储存浆液。

数量: 2

容量: 126 m3

尺寸:φ6m深5m

2台搅拌机(6%Mo合金桨叶)

一期2台石灰石浆液泵

流量: 25 m3/h

扬程: 43 m

二期2台石灰石浆液泵

流量: 50 m3/h

扬程: 41 m

石灰石卸料及浆液制备系统图文稿

石灰石卸料及浆液制备 系统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石灰石卸料及浆液制备系统 我公司共安装三套FGD系统,设计工况下,每套系统石灰石粉耗量为 7.32t/h,石灰石储运系统及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为单系列,三炉公用。石灰石储运系统出力按8小时考虑,即65t/h。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额定总出力为三台锅炉B—MCR工况的150%石灰石耗量,即33t/h,共设计3套。整个系统包括1个石灰石卸料斗、3个石灰石碎石仓、1台斗式提升机、1台皮带输送机及3套给料设备、3台皮带称重给料机、3台湿式球磨机,3个球磨机配套的浆液再循环箱、6台球磨机浆液再循环泵、3个石灰石旋流器站、1个石灰石浆液箱、6台石灰石浆液给料泵、以及与其配套的球磨机高压润滑油系统、管道、阀门等。 1.1系统流程 粒径小于20mm的石灰石块由卡车卸入卸料斗(储存能力34t),卸料斗内的石灰石经振动给料机送至斗式提升机,经皮带输送机由犁式卸料器卸至石灰石碎石仓,皮带输送机上配有用于分离大金属的电磁除铁器。石灰石从石灰石贮仓经皮带秤重给料机送至湿式球磨机进行研磨。FGD补给水或滤液水将按与送入石灰石成定比的量而加入湿式球磨机的入口,经过湿式球磨机的强力研磨,旋流器的分离,最后得到细度为90%<60μm、浓度为30%的石灰石浆液。 石灰石在湿式球磨机中被磨成浆液并自流至浆液再循环箱,然后再由球磨机浆液再循环泵打至石灰石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底流再循环至湿式球磨机入口,进入球磨机内重磨;而溢流则自流入石灰石浆液箱中,再由石灰石浆液输送泵送至3台机组的吸收塔。

智能化电器新专业技术的进展

智能化电器新技术的进展 [摘要]随着技术与需求的不断发展,电器智能化在若干领域内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器智能化中三个方面的技术进展,即大型企业供配电智能监控系统、舰船电力集成技术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围绕 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和相关关键技术。 1大型企业供配电智能监控系统 1. 1概述 大型企业供配电智能监控系统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分布广泛的企业级电力配电网系统进行实时监视、控制、管理,结合电力领域专门的应用需求,来保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的软件系统。 大型企业配电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大型企业配电系统电压等级涵盖35kV、10kV、6kV、0.4kV等,有的有自备发电厂,配电网结构复杂,地理位置分布广泛;连接的各类设备总类繁多,数量大,设备的安装形式、智能化程度千差万别,需要对它们进行实时监控;支持的现场总线类 型多,支持的通讯协议类型繁多,包括设备厂商自定义的和基于标准通讯协议等;配电智能监控 系统的规模会随着监控设备的增加而逐步扩大,这要求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规模适当裁减,结构灵活,适合分布式应用。在大型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生产及管理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包括 分布式的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交换、数据分析处理、历史数据存储、交互式人机界面、报警处理、操作控制等,同时针对配电网的当前或将来的运行状态需要具备有网络拓扑与动态着色、配电网状态估计、配电网潮流分析、配电网短路分析、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恢复、配电网网络重构等特定功能。大型企业供配电智能监控系统的目标就是要为企业的电力配调部门构建一套智能化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平台,进行信息融合、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 在一个比较典型的大型企业供配电智能监控系统中,终端配电设备广泛的分布在整个供配电区域中,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在一起,组成终端设备层,完成信息的采集、保护的分布式控制,并就近集中到一个变配电子站进行信息的集中;各变配电子站和配调中心之间利用专用信道进行信息交换 (如以太网、In ternet或专线等),如果需要,配调中心可以同ERP、GIS等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系 统的拓扑结构将是一个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分层分布式的系统构架 1. 2构建系统涉及的新技术 1)以OPC为核心的系统集成技术 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技术(OLE For Process Control , OPC)是一套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接口规范,由OPC基金会负责制定,它为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应用 建立了桥梁,使相对独立的不同应用程序结合到一起成为可能。 OPC规范包含一系列的预定义的接口集合。这些OPC规范集将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标准接口,不同的领域应用系统软件可以遵循OPC 接口来设计具有特定领域功能的软件模块,形成具有OPC 接口的标准组件,系统构架则以OPC 规范作为连接各个功能相对独

石灰石卸料及浆液制备系统

石灰石卸料及浆液制备系统 我公司共安装三套FGD系统,设计工况下,每套系统石灰石粉耗量为7.32t/h,石灰石储运系统及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为单系列,三炉公用。石灰石储运系统出力按8小时考虑,即65t/h。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额定总出力为三台锅炉B—MCR工况的150%石灰石耗量,即33t/h,共设计3套。整个系统包括1个石灰石卸料斗、3个石灰石碎石仓、1台斗式提升机、1台皮带输送机及3套给料设备、3台皮带称重给料机、3台湿式球磨机,3个球磨机配套的浆液再循环箱、6台球磨机浆液再循环泵、3个石灰石旋流器站、1个石灰石浆液箱、6台石灰石浆液给料泵、以及与其配套的球磨机高压润滑油系统、管道、阀门等。 1.1系统流程 粒径小于20mm的石灰石块由卡车卸入卸料斗(储存能力34t),卸料斗内的石灰石经振动给料机送至斗式提升机,经皮带输送机由犁式卸料器卸至石灰石碎石仓,皮带输送机上配有用于分离大金属的电磁除铁器。石灰石从石灰石贮仓经皮带秤重给料机送至湿式球磨机进行研磨。FGD补给水或滤液水将按与送入石灰石成定比的量而加入湿式球磨机的入口,经过湿式球磨机的强力研磨,旋流器的分离,最后得到细度为90%<60μm、浓度为30%的石灰石浆液。 石灰石在湿式球磨机中被磨成浆液并自流至浆液再循环箱,然后再由球磨机浆液再循环泵打至石灰石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底流再循环至湿式球磨机入口,进入球磨机内重磨;而溢流则自流入石灰石浆液箱中,再由石灰石浆液输送泵送至3台机组的吸收塔。 1.2系统设备 1.2.1卸料斗 石灰石块由自卸卡车或其他方式送入钢制卸料斗,料斗上部有振动钢蓖,防止大粒径的石灰石进入。用给料机将卸料斗内的石灰石送入斗式提升机,再通过带金属分离器的胶带输送机, 把石灰石送入石灰石贮仓。 1.2.2石灰石贮仓 石灰石贮仓容量按三台炉BMCR工况3天所需石灰石耗量设计,共三个,为碳钢组合制做,有效容积为400m3 /个。贮仓底部成“锥形”, 在石灰石贮仓出料口上部使用空气炮破拱系统,防止下料堵塞。贮仓的顶部设有密封的人孔门,该门设计成能用铰链和把手迅速打开,并且顶部还设有紧急排气阀门。贮仓的通风除尘器为布袋除尘器,布袋鼓吹气体为压缩空气,除尘后的洁净气体中最大含尘量小于50mg/Nm3。贮仓上配有用来确定容积的料位计,同时也能用于远方指示。 1.2.3石灰石输送机 石灰石输送机用于输送石灰石块至贮仓。石灰石输送机采用斗式提升机及胶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的特点是横断面尺寸较小,占地面积少,布置紧凑,提升高度大。整个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只设一台Q=50t/h,B=400mm的环链式斗式提升机,提升高度约35m。皮带输送机水平布置,配有电磁金属分离器。 斗式提升机禁止人员乘坐。 1.2.4湿式球磨机 石灰石球磨机是一种低速球磨机,它的转速为15---25r/min。它利用低速旋转的滚筒带动筒内钢球运动,通过钢球对石灰石块的撞击、挤压、研磨,实现石灰石块的破碎并且磨制成细度为90%<60μm的细小粉末。它的磨碎部分是一个圆筒。筒内用锰钢护甲做内衬,护甲与筒壁间有一层石棉衬垫,起隔音作用。球磨机筒体内装载了一定数量直径30—60mm的钢球(其中中球50%、大、小球各25%)和被磨物料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课程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讲解,我了解了一些有关电力系统新技术的知识,大约包括光学互感器,特高压,,以及抽水式蓄能电站。下面谈一下课后的感想和学到的知识。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是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它有许多优点,如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测量、几乎不受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主要包括一般光学计量仪器、激光干涉式、光栅、编码器以及光纤式等光学传感器及仪器。在设计上主要用来检测目标物是否出现,或者进行各种工业、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自动化的运动检测。光学传感器及仪器是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它有许多优点,如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测量、几乎不受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主要包括一般光学计量仪器、激光干涉式、光栅、编码器以及光纤式等光学传感器及仪器。光学传感器主要有:光学图像传感器、透射型光学传感器、光学测量传感器、光学鼠标传感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等。用途: 光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研、信息产业、机械、电力、能源、交通、冶金、石油、建筑、邮电、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互感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互感器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均是基于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作用是测量电流或电压值。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的缺点越来越突出。相比之下,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在这些问题上就具有绝对的优势。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终替代品。全光纤光学电流互感器与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不同材料的光学互感器,两种类型互感器各有优缺点,又都有各自手段加以改善。光学互感器主要应用在220kV 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中;主要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的存量替代和新增市场上。根据电气设计规程,变电站每回出线均应配置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置台数根据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确定。预计到2015 年,互感器中的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会占总量的40%~50%,电子式互感器会占到总量的50%~60%。这个替代过程是逐渐的。同时,光学互感器作为电子式互感器中的一种,会以大约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前期不会太快,预计到2015 年,在电子式互感器中,光学互感器与非光学互感器的比例会达到6:4。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互感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互感器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均是基于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作用是测量电流或电压值。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的缺点越来越突出:高压绝缘复杂、动态测量范围小、频带窄、易受电磁干扰、故障电流下铁心易磁饱和以及存在磁滞现象等等。相比之下,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在这些问题上就具有绝对的优势。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终替代品。 一束偏振光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了法拉利偏振角,该偏振角的大小与磁场的大小(场强)成正比,而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因此,电流与法拉利偏振角为线性关系,通过法拉利偏振角可以测量电流值。 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传感部分采用普通磁光玻璃,材料成熟,光学元件少,系统结构简单,无需进行温度控制。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的难点之一

2019年最新弱电智能化设计

**地块智能化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 **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 - 2 - 1、工程概况................................................................................................................................... - 2 - 2、设计思想................................................................................................................................... - 2 - 3、各子系统的构成....................................................................................................................... - 2 - 第二章各系统分项设计............................................................................................................... - 3 - 1、安全防范子系统....................................................................................................................... - 3 - 1.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 3 - 1.2 周界防翻越报警系统 ..................................................................................................... - 4 - 1.3 可视对讲系统 ................................................................................................................. - 6 - 1.4 电子巡更系统 ................................................................................................................. - 7 - 1.5 电梯控制系统 ................................................................................................................. - 9 - 2、信息管理子系统....................................................................................................................... - 9 - 2.1 停车场管理系统 ............................................................................................................. - 9 - 2.2 背景音乐系统 ............................................................................................................... - 11 - 2.3 电子公告系统 ............................................................................................................... - 13 - 2.4 多媒体信息箱系统 (16) 2.5 电梯多方通话系统 (18) 2.6 物业管理系统 (19) 2.7 水表远程抄表系统 (20) 3、机房工程 (20) 3.1 防雷接地系统 (20) 3.2 UPS后备电源系统 (24)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我国的电力需求不断的增加,电器设备也在不断的完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将面临空前的变革。目前在很多方面已经提前进入了电力自动化领域,例如智能控制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方向 引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往电力系统自动化这一方向上努力,这主要包括了:发电控制的自动化,虽然现在各自对各区内的发电机的出力控制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实现,但是仍需要在今后的长期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这一系统包括了在线潮流监视、对故障进行模拟的系统程序,它在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在目前最热门的当属建设综自站,因为这一建设实现在真正的无人值班。电力系统是一个分布广阔,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的系统。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二、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智能控制 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在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研究上大概可以分为3各阶段:对传递函数的单向输入、输出的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以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模式控制阶段。其中的智能控制是当今理论发展上新突破新发展,其主要作用是用于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或者传统的方法不适应的问题。对于那些在模型上具有不确定性或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智能控制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智能控制这一阶段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发展市场,主要应用在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方面上。 2.2 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 先进的输配电技术和输电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是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期间,在传统的输电系统上一种新技术悄然产生——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也称FACTS。

智能化技术方案

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 术 方 案

第一章总体概述 智能小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起反映了国际社 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在住宅领域的完美应用,是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智能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 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 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小区的智能化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卖点。 1、智能小区作用 智能化系统作为小区很重要的配套,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智能化”,在于它所采取的诸如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 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和可 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除具备前面所述的特征外还将为业主提供以下各种环境: 安全环境:实现防火、防盗、防煤气泄漏、防抢等安全要求;住宅既不应

该像鸟笼,家家窗户安装防盗栅栏,也不应该像兵营,保安整日到处巡视。智 能小区应采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使居民在住宅里有充 分的安全感。 舒适环境:一方面,小区应拥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地,实现良好绿化与人工 景观和住宅设计的和谐统一,为社区文化提供天然绿色环境;另一方面,利用 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舒适、高效的智能 住宅。如通过在小区内设置背景音乐系统,住户听着轻盈祥和的音乐,在小区 内漫步,不仅可以减轻一天工作、学习的压力,还可以给业主愉悦的心情。 开放环境: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住户提供图像、视频、语音、 文本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选择,实现与外界方便、通畅的交流,足不出户地享受 各种社会服务(包括购物、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家 庭办公和社交活动),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服务环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程式化、公 开化。“自动化”主要实现设备的自动检测及报警、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各 种信息的自动发布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等;“科学化”则反映在运行体制 和方法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细化管理过程;“程式化”则规范小区 物业运行行为,保证科学性的实现;“公开化”是指增加小区物业管理的透明 度,实现住户的透明消费,保证物业良好动作。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自动 化、科学化、程式化、公开化”突出了服务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智能小 区建设宗旨,突出了业主就是上帝的服务精神。 2、需求分析 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防范方面的设计,要考虑设计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还应 设计电视监控系统,来加强管理和取证。设计可视对讲系统,保证业主的出入安全,并有效管理来访人员。设计背景音乐系统,为业主提供优雅的环境。设计电 子巡更系统,有效的监督保安人员的值勤情况,确保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设计依据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四新技术分类

四新技术分类 一、新技术: 1、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2、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3、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4、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新技术: 利用公司的网络办公平台和ERP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快速有效,使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块得到有效运用;利用计算机绘制施工图、制作网络进度计划等等。 5、综合布线安装技术 6、楼宇自控连接技术 7、压力管道安装技术 8、等电位连接技术;管路疏通不穿铁丝新技术。 9、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10、低温辐射地暖盘管施工技术 11、卫生间双地漏施工技术;卫生间管道过墙技术; 12、全预制装配式房屋机电预埋、安装技术 二、新工艺: 1、电缆安装成套技术: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

2、配电箱箱体一次性直埋于砼墙体施工技术;灯头盒不填木屑花直接预埋技术; 3、体育场(馆)圆弧形管道连接技术 4、无梁空心楼盖板薄壁方箱电气预埋技术 5、屋面雨水虹吸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三、新材料: 1、新型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 消防喷淋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沟槽卡箍连接;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内插卡压式连接;HDPE管电熔连接;铸铁排水管采用不锈钢卡套连接;PP-R、PE-RT管热熔连接;PEX管卡压连接;内衬塑钢管丝扣连接。 2、预分支电缆现场安装技术;电缆穿刺线夹连接技术;矿物绝缘电缆施工技术。 3、挤塑板复合风管、玻纤复合风管、玻镁复合风管、酚醛复合风管制作安装技术;VAV变风量空调风系统调试技术 四、新装备: 1、大型设备吊装技术 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技术;地源热泵空调供暖施工技术 3、矩形风管无法兰连接制作安装技术 4、发泡水泥地暖施工技术

石灰石浆液制备及供给系统调试措施

文件编号: 内蒙金山热电厂2×3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 石灰石浆液制备及供给系统调试措施 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4月 13

编制: 审核: 批准: 2

内蒙金山热电厂2х300MW机组烟气脱硫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调试措施 目录 1.设备系统概述 2. 措施编制依据 3.调试范围 4.组织和分工 5.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 6、调试项目和程序 7. 质量控制计划: 8.调试项目的记录内容 9.安全注意事项 10、安全措施及反事故措施 附件 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第3页共13页

1、设备系统概述 石灰粉储运和石灰石供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石灰石粉,配制石灰石浆液,并向吸收塔提供新鲜的石灰石浆液。吸收塔功能组控制石灰石浆液加入吸收塔。 本期工程设1个石灰石浆液箱,布置在两个吸收塔之间、石灰石粉仓之下。石灰石粉仓容积650立方米,满足全负荷3天使用量。石灰石浆液箱的总容积为154m3,其有效容积可以满足两机组脱硫装置满负荷运行时6小时的需要量,石灰石浆液由石灰石供浆泵输送至吸收塔参与脱硫反应。 主要设备清单 2、措施编制依据 2.1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 2.2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2.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2.4 设备厂家提供的图纸、文件和资料 2.5 设计文件及图纸 4

内蒙金山热电厂2х300MW机组烟气脱硫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调试措施2.6 调试大纲 3、调试范围 石灰石石料的输送、储存,石灰石浆液的磨制、浆液存储、供给。 4、组织和分工 按照调试大纲执行;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由总包方负责;调试质量由业主、监理把关。 5、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 5.1 安装 5.1.1机务部分结束,验收合格。 5.1.2电气安装结束,验收合格。 5.1.3仪表安装结束,验收合格。 5.2 单体调试完成,验收合格。 5.3 相关的消防、火灾报警系统投入使用。 6、调试项目和程序 6.1调试内容及要求: - 石灰石浆液系统手动、气动、电动阀门调试;要求动作灵活可靠,信号正确稳定。 - 石灰石储仓布袋除尘器及风机调试;要求除尘器清灰、卸灰正常;上料系统无扬尘现象。现场操作及远程控制正常。 - 石灰石卸料仓除尘器调试;正常清灰。 -石灰石斗式提升机调试;测试斗提机的输送能力,3-20t/h。 - 石灰石电磁振动给料机调试;变频调速0~100%。 -称重给料输送机调试;3-20t/h输送及计量。 -湿式球磨机润滑油站调试;油温<10度自动加热功能,出口压力<0.5kg自动起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第5页共13页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调试措施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宏光发电有限公司联盛2×300MW煤矸石发电项目 烟气脱硫工程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调试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2 年 8月

目录 1、系统概况 (1) 2、编制依据 (3) 3、调试范围 (3) 4、组织与分工 (4) 4.1调试单位 (4) 4.2设备生产厂家 (4) 4.3生产单位 (4) 4.4安装施工单位 (4) 4.5监理单位 (5) 4.6建设单位 (5) 5、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 (5) 6、调试程序 (5) 6.1石灰石粉旋转给料机调试 (5) 6.2除尘风机及加热器调试 (5) 6.3石灰石浆液箱液位调试 (5) 6.4石灰石浆液箱搅拌器试运 (5) 6.5石灰石浆液箱联锁保护试验 (6) 6.6浆液泵试运 (6) 7、调试质量目标和计划 (6) 7.1调试技术质量目标 (6) 7.2调试质量计划 (6) 8、安全注意事项 (8) 9、调试项目的记录内容 (9) 附录1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启动前试验项目检查清单 (9) 附录2. 试运参数记录表 (11) 附表3 烟气脱硫装置带负荷调整试运质量检验评定表 (12)

1、系统概况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宏光发电有限公司联盛2×300MW煤矸石发电项目,机组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率按照80%计,炉后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两台锅炉配置一座吸收塔,脱硫装置系统脱硫效率不小于85%。本工程厂址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柳林县的薛村镇,地处联盛能源有限公司规划的工业集中区内,东北距柳林县约11km,西北距军渡约5km,黄河在厂址西面约12km处。本工程规划建设两台300MW 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汽机直接空冷,脱硫系统同步建设。本期脱硫岛整体布置在烟囱后,两炉一塔方式,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副产物为二水石膏。整套脱硫系统中吸收剂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水系统、GGH系统、吸收塔系统为公用,每台机组设置单独的增压风机系统。 整套脱硫系统中吸收剂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水系统为公用,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主要作用是为烟气脱硫装置制备吸收剂浆液,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为二台机组公用一套。外购成品石灰石粉最大粒径<1.5mm的石灰石粉通过电厂密封罐车送入脱硫岛的石灰石贮仓,石灰石粉通过采用注料泵系统设备利用压缩空气送入石灰石贮仓,然后进入湿式球磨机制成合格的石灰石浆液,并输送到吸收塔。 石灰石粉通过称重皮带给料机送入湿式球磨机。系统运行时,为控制装置运行所需的石灰石量,采用变频式称重皮带给料机控制进入湿式球磨机的石灰石量,根据进入磨机的石灰石量控制进入磨机的工艺水量,磨机出口石灰石浆液自流进入磨机浆液再循环箱,通过磨机浆液再循环泵(1运1备)送入石灰石浆液旋流站,满足品质要求(90%通过325目,浓度为30%)的旋流站溢流浆液流入石灰石浆液箱,旋流站底流返回磨机进料口参与湿磨制浆再循环。 石灰石浆液箱中的浆液,通过石灰石浆液泵送入吸收塔。吸收塔配有一条石灰石浆液输送管,石灰石浆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吸收塔。每条输送管上分支出一条再循环管回到石灰石浆液箱,以防止浆液在管道内沉淀。 设备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 系统设备主要参数

智能化工程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措施方案

推广新科技成果,创建示范工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 一、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应用的组织措施 1、公司技术主管、项目技术总工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前认真地组织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的有关资料作全面细致地了解。 2、施工人员将新工艺、新技术与传统施工工艺的优劣作全面对比。 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应用的进展情况,提前编制出详细的施工工艺卡,并组织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学习,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施工技术。 二、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5、为提高现场综合管理能力,项目配置影像设备,在主要工序、重点部位上拍摄过程影像资料,并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以确保过程质量。 7、信息化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的有效工具。对工程质量、进度、技术、材料、安全、资金等目标实行动态控制,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信息做有序的存储整理,以部门之间、配合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中心,以岗位工作标准为切入点,解决项目部从信息收集、处理到决策等环节的准确性、及时性,为项目部高效优质提供依据。 四、先进机械、仪器设备的应用 2、采用多功能测试校验仪器,主要应用于多种信号的现场校验,省工、省料,提高功效。 3、投入先进的通讯设备,以加快信息沟通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五、计算机辅助管理及网络技术 1、项目采用微机管理,建立成本控制、工程进度和物资管理体系,解决施工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现场办公效率提高,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在施工中,引入AUTOCAD、project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设定,在施工过程,用图层开关和图层冻结命令将对各系统的配合进行电脑管理,以达到各系统的施工穿插进行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1 设计内容 (2) 2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 (3) 3 集成管理系统 (4) 4 综合布线系统 (11) 4.1.1 系统概述 (11) 4.1.2 需求分析 (11) 4.1.3 设计原则 (11) 4.1.4 设计依据 (12) 4.1.5 系统设计 (12) 4.1.6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16) 4.1.7 综合布线系统环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 计算机网络系统 (21) 5.1.1 系统概述 (21) 5.1.2 系统设计 (21) 5.1.3 系统功能及架构 (22) 5.1.4 设备选型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 签。 产品特点 (24) 产品规格 (26) 6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32) 6.1.1 需求分析 (32) 6.1.2 系统架构 (33) 6.1.1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4 系统主要功能 (33) 6.1.5 系统设计特点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6 系统设计特点优点 (35) 6.1.7 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35) 7 门禁管理系统 (45) 7.1.1 系统概述 (45) 7.1.2 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 签。 7.1.3 卡务管理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 签。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反应原理及主要系统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 如下图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图一常见的脱硫系统工艺流程 图二无增压风机的脱硫系统 如上图所示引风机将除尘后的锅炉烟气送至脱硫系统,烟气经增压风机增压后(有的系统在增压风机后设有GGH换热器,我们一、二期均取消了增压风机,和旁路挡板,图二),进入脱硫塔,浆液循环泵将吸收塔的浆液通过喷淋层的喷嘴喷出,与从底部上升的烟气发生接触,烟气中SO2的与浆液中的石灰石发生反应,生成CaSO3,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经过净化后的烟气在流经除雾器后被除去烟气中携带的液滴,最后从烟囱排出。反应生成物CaSO3进入吸收塔底部的浆液池,被氧化风机送入的空气强制氧化生成CaSO4,结晶生成石膏。石灰石浆液泵为系统补充反应消耗掉的石灰石,同时石膏浆液输送泵将吸收塔产生的石

膏外排至石膏脱水系统将石膏脱水或直接抛弃。同时为了防止吸收塔内浆液沉淀在底部设有浆液搅拌系统,一期采用扰动泵,二期采用搅拌器。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反应原理 在烟气脱硫过程中,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过程相对复杂,吸收塔由吸收区、氧化区和结晶区三部分组成,在吸收塔浆池(氧化区和结晶区组成)和吸收区,不同的层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现将最重要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原理描述如下:(1)SO2溶于液体 在吸收区,烟气和液体强烈接触,传质在接触面发生,烟气中的SO2溶解并转化成亚硫酸。 SO2+H2O<===>H2SO3 除了SO2外烟气中的其他酸性成份,如HCL和HF也被喷入烟气中的浆液脱除。装置脱硫效率受如下因素影响,烟气与液体接触程度,液气比、雾滴大小、SO2含量、PH值、在吸收区的相对速度和接触时间。 (2)酸的离解 当SO2溶解时,产生亚硫酸,同时根据PH值离解: H2SO3<===>H++HSO3-对低pH值 HSO3-<===>H++SO32-对高pH值 从烟气中洗涤下来的HCL和HF,也同时离解: HCl<===>H++Cl-F<===>H++F- 根据上面反应,在离解过程中,H+离子成为游离态,导致PH值降低。浆液中H+离子的增加,导致SO2在浆液中的溶解量减少。因此,为使浆液能够再吸收SO2,必须清除H+离子。H+离子的清除采用中和的方式。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5879807.html,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作者:王梵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2期 摘要:建筑智能化可以帮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度、便利性 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追求目标。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将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提高,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建筑智能化,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对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特征;新技术;应用;发展 1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就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 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 建筑智能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专业性特征。建筑智能化的专业性及技术要求比较高,其核心技术为智能化技术及数字技术,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梳理掌握施工操作要求,还要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操作及技术等有着深厚的了解。(2)系统性特征。建筑智能化将建筑功能、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技术利用集成系统高效的结合在一起,其能够对建筑相关设备及信息优化管理,改善了建筑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使得项目的整体性及各个系统间的关系变得的更加系统化。(3)节能性特征。建筑节能是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要求,因此建筑智能化也必须遵循节能的理念。比如楼宇对讲控制、智能照明、自动化空调系统等,都已经利用到节能技术,采用环境感知功能来进行自动的调节,降低了能耗。 3 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的网络新技术(WLAN)分析 WLAN技术是利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局域网络,使得无线 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真正做到信息随身化。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1)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2)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等无线信号转发的功能;(3)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4)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智能化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1设计内容 (3) 2系统总体设计说明 (3) 3集成管理系统 (4) 4综合布线系统 (11) 4.1.1 系统概述 (11) 4.1.2 需求分析 (11) 4.1.3 设计原则 (11) 4.1.4 设计依据 (12) 4.1.5 系统设计 (12) 4.1.6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16) 4.1.7 综合布线系统环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5计算机网络系统. (21) 5.1.1 系统概述 (21) 5.1.2 系统设计 (21) 5.1.3 系统功能及架构 (22) 5.1.4 设备选型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特点 (25) 产品规格 (27) 6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33) 6.1.1 需求分析 (33) 6.1.2 系统架构 (33) 6.1.1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4 系统主要功能 (34) 6.1.5 系统设计特点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6 系统设计特点优点 (35) 6.1.7 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36) 7门禁管理系统 (46) 7.1.1 系统概述 (46) 7.1.2 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卡务管理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 门禁管理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机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关于21世纪的经济特征问题有过许多不同的说法。我国学术界通常把21世纪的经济称为“新经济”。 尽管关于经济形态的提法各异,但关于未来经济特征的看法却是相同的,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这就是说,未来的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智力经济。经济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向,必然对科学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新经济”对智力的需求,必然带来各经济部门智能化的发展趋向及各科学技术部门对智能化的研究。这种研究与应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每个时期都有该时期的中心科学技术。科学家预测21世纪中叶以前,信息科学技术是中心科学技术。从21世纪30年代开始,中心科学技术将逐渐转移到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而到本世纪中叶以后,将有可能以认知科学技术为中心,把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系统科学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智能(认知)科学技术群。随着认知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将逐渐搞清人类智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智能科学技术将会得到充分发展。 用机器辅助和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早已实现了,但用机器辅助和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却困难得多,现在才刚刚开始。如果后者真正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就会产生更大的飞跃,人类文明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1.智能化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正由物质方面转向精神方面,即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转向教育、科技、体育、医疗、旅游、文化、艺术等精神方面。即使在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也愈来愈多地增加了精神因素。这就是说,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要愈来愈多地考虑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即愈来愈多地考虑智力方面的因素。 此外,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群体活动的基础上的,群体的活动是在智力信息交流和协同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就必然地要使这种智力信息的交流和协同日益发展。 现代计算机与通信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正沿着数字化、微型化、个性化、交互式、移动式、集成式、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智能化通信设备、各种智能化的家用电器、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设计、虚拟企业……甚至遥控做医疗手术都大量应用着智能化技术。许多国家还提出建立智能因特网、制造智能计算机的任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质就是智能化。我们还可以看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工具是智能化的。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愈来愈多地使用了自然语言识别与理解、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