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n-Bi二元合金相图步冷曲线

Sn-Bi二元合金相图步冷曲线

Sn-Bi二元合金相图步冷曲线

Sn-Bi二元合金相图步冷曲线——原始数据

实验六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六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和进行热电偶校正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 1.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及校正方法。 三、实验原理 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图2有过冷现象时的步冷曲线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见图2。遇此情况,可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 四、仪器药品 1.仪器 立式加热炉1台;冷却保温炉1台;长图自动平衡记录仪1台;调压器1台;镍铬-镍硅热电偶1副;样品坩埚6个;玻璃套管6只;烧杯(250mL)2个;玻璃棒1只。

实验一 金属二元相图绘制

实验三金属二元相图绘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步冷曲线的测量原理和类型; (2)用测定步冷曲线的方法绘制Bi-Sn二元合金相图。 (3)加深对物理化学的简单相图的分析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 1.相图 相图是多相(二相或二相以上)体系处于相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或压力)对体系的某一变量(如组成)作图所得的图形,因图中能反映出相图平衡情况(相的数目及性质等),故称为相图。由于相图能反映出多相平衡体系在不同自变量条件下的相平衡情况,因此,研究多相体系相平衡情况的演变(例如钢铁及其它合金的冶炼过程,石油工业分离产品的过程),都要用到相图。由于压力对仅由液相和固相构成的凝聚体系的相平衡影响很小,所以二元凝聚体系的相图通常不考虑压力的影响,而常以组成为自变量,其物理性质则取温度。 2.热分析法测绘步冷曲线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将体系加热融熔成一均匀液相,然后让体系缓慢冷却,用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体系是否发生了相变化。记录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再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温度--时间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如图3-1)。从步冷曲线中一般可以判断在某一温度时,体系有无相变发生。当系统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时,若系统内无相的变化,则温度将随时间而均匀地改变,即在T-t 曲线上呈一条直线,若系统内有相变化,则因放出相变热,使系统温度变化不均匀,在T-t 图上有转折或水平线段,由此判断系统是否有相变化。 对于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A-B系统),其典型冷却曲线形状大致有三种形态,见图3-1所示。 (a) (b) (c) 图3-1 冷却曲线形状

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

————————————————————————————————作者: ————————————————————————————————日期:

实验七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 ------Cd~Bi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实验目的及要求: 1)应用步冷曲线的方法绘制Cd~Bi二组分体系的相图。 2)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2 实验原理:… 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各相的成分如何,不同相的相对量是多少,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的关系图,叫相图。 绘制相图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叫热分析法。在定压下把体系从高温逐渐冷却,作温度对时间变化曲线,即步冷曲线。体系若有相变,必然伴随有热效应,即在其步冷曲线中会出现转折点。从步冷曲线有无转折点就可以知道有无相变。测定一系列组成不同样品的步冷曲线,从步冷曲线上找出各相应体系发生相变的温度,就可绘制出被测体系的相图,如图Ⅱ一6一l所示。 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如①⑤所示,从高温冷却,开始降温很快,口6线的斜率决定于体系的散热程度。冷到A的熔点时,固体A开始析出,体系出现两相平衡(溶液和固体A),此时温度维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bc的水平段,直到其中液相全部消失,温度才下降。 混合物步冷曲线(如②、④)与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如①、⑤)不同。如②起始温度下降很快(如a′b′段),冷却到b′点的温度时,开始有固体析出,这时体系呈两相,因为液相的成分不断改变,所以其平衡温度也不断改变。由于凝固热的不断放出,其温度下降较慢,曲线的斜率较小(b′c′段)。到了低共熔点温度后,体系出现三相,温度不再改变,步冷曲线又出现水平段c′d′,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曲线⑧表示其组成恰为最低共熔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图形与纯物相似,但它的水平段是三相平衡。 用步冷曲线绘制相图是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成分,在对应的纵轴标出开始出现相变(即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相图。 3仪器与药品: 加热电炉1只,热电偶(铜一康铜)1根,不锈纲试管8只,控温测定装置1台,计算机1台,镉(化学纯),铋(化学纯)。 4 实验步骤: 1)配制不同质量百分数的铋、镉混合物各100g(含量分别为0%,15%,25%,40%,55%,75%,90%,100%),分别放在8个不锈纲试管中。 2)用控温测定装置装置,依次测纯镉、纯铋和含镉质量百分数为90%,75%,55%,40%,25%,15%样品的步冷曲线。将样品管放在加热电炉中加热,让样品熔化,同时将热电偶的热端(连玻璃套管)插入样品管中,待样品熔化后,停止加热。用热电偶玻璃套管轻轻搅

金属相图

实验 金属相图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Pb - Sn 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基本原理] 热分析法是先将体系加热熔融成一均匀液相,然后让体系缓慢冷却,并每隔一定时间读体系温度一次,将所得温度值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即为步冷曲线(如下图1)。每一种组成的Pb - Sn 体系均可根据其步冷曲线找出相应的转折点和水平台温度,然后在温度-成分坐标上确定相应成分的转折温度和水平台的温度,最后将转折点和恒温点分别连接起来,即为相图(如下图2)。 图1 步冷曲线 图2 步冷曲线与相图 [仪器结构] 图1 加热装置 图2 测量装置 仪器参数设置法: 最高温度:C 350℃ 加热功率:P1 400W 保温功率:P2 40W 报警时间:E1 30s 报警声音:n 0 按设置键:显示温度时就是退出了设置状态,可以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配制样品。配制含锡量分别为20%,40%,61.9%,80%的铅-锡混合物各100g,装入4个样品管中,然后在样品管内插入玻璃套管(管中应有硅油,增加热传导系数),并在样品上方盖一层石墨粉; 2.将需加热的样品管放入一炉子中,将加热选择旋钮指向该加热炉(加热炉和选择旋钮上均有数字标号),并将测温传感器置于需加热的样品管中; 3.设定具体需加热的温度,加热功率和保温功率,本实验中这些参数依次设定为350o C,400W, 40W,参数设定完成后, 按下“加热”键,即进入加热状态; 4.当测量装置上的温度示值接近于330 O C时,可停止加热。待样品熔化后,用玻璃套管小心搅拌样品; 5.待温度降到需要记录的温度值时(比如305 C),可点击测量软件中的“开始实验”按钮,降温过程中,若降温速度太慢,可打开风扇;若降温速度太快,则可按“保温”键,适当增加加热量。当温度降到平台以下,停止记录。 按照上述步骤,测定不同组成金属混合物的温度—时间曲线。 [数据处理] 1.依实验数据绘制T-t步冷曲线,6根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 2.依样品的组成和步冷曲线中转折点和平台的温度绘制出Pb-Sn的T-w金属相图; 3.你所测得的Pb, Sn的熔点与教材(东北师大第90面)上的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 %. [问答题] 金属相图的用途有哪些? ----------------------------------------------------------------------------------------------------------------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分数: 教师:

二元合金相图

第二章二元合金相图 纯金属在工业上有一定的应用,通常强度不高,难以满足许多机器零件和工程结构件对力学性能提出的各种要求;尤其是在特殊环境中服役的零件,有许多特殊的性能要求,例如要求耐热、耐蚀、导磁、低膨胀等,纯金属更无法胜任,因此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是合金。合金的组织要比纯金属复杂,为了研究合金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了解合金中各种组织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合金相图正是研究这些规律的有效工具。 一种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通过熔化或其它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其中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叫做组元。组元可以是金属、非金属元素或稳定化合物。由两个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二元合金,例如工程上常用的铁碳合金、铜镍合金、铝铜合金等。二元以上的合金称多元合金。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机械性能比纯金属高许多,这正是合金的应用比纯金属广泛得多的原因。 合金相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状态、温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有哪些相,各相的相对含量、成分以及温度变化时所可能发生的变化。掌握相图的分析和使用方法,有助于了解合金的组织状态和预测合金的性能,也可按要求来研究新的合金。在生产中,合金相图可作为制订铸造、锻造、焊接及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本章先介绍二元相图的一般知识,然后结合匀晶、共晶和包晶三种基本相图,讨论合金的凝固过程及得到的组织,使我们对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有较系统的认识。 2.1 合金中的相及相图的建立 在金属或合金中,凡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叫做相。液态物质为液相,固态物质为固相。相与相之间的转变称为相变。在固态下,物质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由多相组成的。由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不同的各种相组成合金的组织。组织是指用肉眼或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材料的微观形貌。由不同组织构成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如果合金仅由一个相组成,称为单相合金;如果合金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不同相所构成则称为多相合金。如含30%Zn的铜锌合金的组织由α相单相组成;含38%Zn的铜锌合金的组织由α和β相双相组成。这两种合金的机械性能大不相同。 合金中有两类基本相: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2.1.1 固溶体与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2.1.1.1 固溶体 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 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与固溶 体晶格相同的组元为溶剂,一般在合金中含量较多; 另一组元为溶质,含量较少。固溶体用α、β、γ等 符号表示。A、B组元组成的固溶体也可表示为A (B),其中A为溶剂,B为溶质。例如铜锌合金中 锌溶入铜中形成的固溶体一般用α表示,亦可表示 为Cu(Zn)。图2.1 置换与间隙固溶体示意图 ⑴固溶体的分类 ①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如图2.1)分为: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冷却曲线法)测绘Bi —Sn 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表示多相平衡体系组成、温度、压力等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称为相图。 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熔体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 —Ni 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 —Cd 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本实验研究的Bi —Sn 系统。在低共熔温度下,Bi 在固相Sn 中最大溶解度为21%(质量百分数)。 图1冷却曲线 图2由冷却曲线绘制相图 热分析法(冷却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先将一定已知组成的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画出冷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冷却曲线(见图 1)。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再冷却时,开始阶段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ab 段)。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bc 段)。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c 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在最低共熔混 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冷却曲线出现平台,(如图cd 段)。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de 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冷却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冷却曲线的各转折点,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T - x 或T - w B 图)。不同组成熔液的冷却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2所示。 图3可控升降温电炉前面板 1.电源开关 2.加热量调节旋钮 3、4.电压表 5.实验坩埚摆放区 6.控温传感器插孔 7.控温区电炉8.测试区电炉 9.冷风量调节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六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金属相图。 2. 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3. 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和进行热电偶校正的方法。 【基本要求】 (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步冷曲线的绘制和利用。 【实验原理】 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两种金属混合物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平滑的步冷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利用步冷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2-5-1所示的形状。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见图2-5-2。遇此情况,可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

图6-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图6-2 有过冷现象时的步冷曲线 【仪器试剂】 立式加热炉1台;保温炉1台;镍铬-镍硅热电偶1副;不锈钢样品管4个;250mL烧杯1个。 Sn(化学纯);Bi(化学纯);石腊油;石墨粉。 【实验步骤】 1. 样品配制 用感量0.1g的台称分别称取纯Sn、纯Bi各50g,另配制含锡20%、40%、60%、80%的铋锡混合物各50g,分别置于坩埚中,在样品上方各覆盖一层石墨粉。 2. 绘制步冷曲线 (1) 将热电偶及测量仪器如图2-5-3连接好。 (2) 将盛放样品的坩埚放入加热炉内加热(控制炉温不超过400℃)。待样品熔化后停止加热,用玻璃棒将样品搅拌均匀,并在样品表面撒一层石墨粉,以防止样品氧化。 图6-3 步冷曲线测量装置 1.加热炉; 2.不锈钢管; 3.套管; 4.热电偶 (3) 将坩埚移至保温炉中冷却,此时热电偶的尖端应置于样品中央,以便反映

第四章 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答案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 一、本章主要内容: 相图基本原理:相,相平衡,相律,相图的表示与测定方法,杠杆定律; 二元匀晶相图:相图分析,固溶体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与微观偏析固溶体的正常凝固过程与宏观偏析:成分过冷,溶质原子再分配,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对组织的影响,区域熔炼; 二元共晶相图:相图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共晶组织及形成机理:粗糙—粗糙界面,粗糙—光滑界面,光滑—光滑界面; 共晶系非平衡凝固与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 二元包晶相图:相图分析,包晶合金的平衡凝固与组织,包晶反应的应用 铸锭:铸锭的三层典型组织,铸锭组织控制,铸锭中的偏析 其它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它二元相图:共析,偏晶,熔晶,包析,合晶,有序、无序转变,磁性转变,同素异晶转变 二元相图总结及分析方法 二元相图实例:Fe-Fe3C亚稳平衡相图, 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相图热力学基础:自由能—成分曲线,异相平衡条件,公切线法则,由成分—自由能曲线绘制二元相图 二、 1.填空 1 相律表达式为___f=C-P+ 2 ___。 2.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除了需要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要有___成分_______起伏。 3. 按液固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可分为____光滑界面_____和_______粗糙界面___。 4. 液态金属凝固时,粗糙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__垂直长大机制_____,光滑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二维平面长大____和_____依靠晶体缺陷长大___。 5 在一般铸造条件下固溶体合金容易产生__枝晶____偏析,用____均匀化退火___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 6 液态金属凝固时,若温度梯度dT/dX>0(正温度梯度下),其固、液界面呈___平直状___状,dT/dX<0时(负温度梯度下),则固、液界面为______树枝___状。 7. 靠近共晶点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快冷时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称为____伪共晶。 8 共晶,包晶,偏晶,熔晶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L1→α+β______, __ L+α→β____, ______ L1—L2+α________, ___________γ→α+ L _______。 10 共析,偏析,包析反应式分别为______γ→α+β________,______ α1—α2+β ________,

第四章 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 本章主要内容: 相图基本原理:相,相平衡,相律,相图的表示与测定方法,杠杆定律; 二元匀晶相图:相图分析,固溶体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与微观偏析 固溶体的正常凝固过程与宏观偏析:成分过冷,溶质原子再分配,成分过冷的 形成及对组织的影响,区域熔炼; 二元共晶相图:相图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共晶组织及形成机理:粗糙—粗糙界面,粗糙—光滑界面,光滑—光滑界面; 共晶系非平衡凝固与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 二元包晶相图:相图分析,包晶合金的平衡凝固与组织,包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与组织 包晶反应的应用 铸锭:铸锭的三层典型组织,铸锭组织控制,铸锭的缺陷 其它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它二元相图:共析,偏晶,熔晶,包析,合晶,有序、无序转变,磁性转变,同素异晶转变二元相图总结及分析方法 二元相图实例:Fe-Fe 3C亚稳平衡相图,Al-Mn相图,Al 2 O 3 -SiO 2 二元系相图 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相图热力学基础:自由能—成分曲线,异相平衡条件,公切线法则,由成分—自由能曲线绘制二元相图 1.填空 1 相律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除了需要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要有_____________起伏。 3. 按液固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4. 液态金属凝固时,粗糙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滑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一般铸造条件下固溶体合金容易产生____________偏析,用 _________________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 6 液态金属凝固时,若温度梯度dT/dX>0(正温度梯度下),其固、液界面呈 ________________状,dT/dX<0时(负温度梯度下),则固、液界面为 ________________状。 7. 靠近共晶点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快冷时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称为______________。 8 亚共晶合金的典型平衡组织为_________________,亚共析合金的典型平衡组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共晶,包晶,偏晶,熔晶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共析,偏析,包析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金属相图(步冷曲线)测定装置(JX-3D)型

JX-3D型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装置使用书 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 此装置是专门为金属相图(步冷曲线)。本装置可实现按设定速度升温、保温,并可方便地控制降温速度,可实现定时报警读数。本装置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一、JX-3D型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加热装置 二、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 实验装置实物如下: 加热装置使用说明 本装置可满足各种硬质试管的加热实验。 (一)、加热装置结构说明 1) 在装置上方有十个圆孔,分别标有数字1,2,3...10,此数字分别对应装置中的十个加热炉; 2)装置前面板有一加热旋钮,其中有0,1,2...10共11种选择,平时装置不用时,应将加热旋钮指向0;使用时,如加热炉选择3,则应将加热选择旋钮指向3(注:旋钮指向3意为旋钮上的白色箭头指向。 3)风扇开关:左边风扇开关对应左边的风扇,将左边的风扇打开时,左边风扇将开启,开关上面的指示灯将同时点亮;右边风扇开关对应右边的风扇,将右边的风扇打开时,右边风扇将开启,开关上面的指示灯将同时点亮;当需要加快降温速度时,可根据需要打开左边或右边的风扇,或将两边的风扇同时打开。 4)电源接头及保险丝:在装置的左侧面,有一航空插头,插头上面有一保险丝盒(3A),使用时将航空插头用我们配套的航空接头和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后面板连接起来。如发现保险丝烧断,请用3A保险丝换上,换时请小心,以免损坏装置。 (二)、加热装置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加热功率:500W(通过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程序设定) 2)独立加热单元数量:10个 3)加热单元中的样品管最高耐热温度:420℃ (三)、操作说明 1)将需要加热的样品管放入一炉子中,将加热选择旋钮指向该加热炉; 2)将装置中的航空插头与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后面板的航空插头连接起来,将测量装置的测温传感器放置于需要加热的样品管中 3)在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程序用户菜单设定好用户的具体加热的温度、加热的功率和保温功率 4)降温时,观察降温速度,若降温太慢,可打开风扇;,若降温速度太快,可按下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中的保温键,适当增加加热量,以达到所需要的降温速度。

金属相图实验步骤(学生)

实验八金属相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铅-锡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 3、熟悉ZR-HX金属相图控温仪、ZR-08金属相图升温电炉等仪器。 二、基本原理 相图是用以研究体系的状态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图形,它可以表示在指定条件下存在的相数和各相的组成,对蒸汽压较小的二组分凝聚体系,常以温度-组成图来描述。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察体系在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来判断有无相变的发生。通常的做法是先将体系全部融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环境中自行冷却,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以温度(T)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画出步冷曲线。当体系均匀冷却时,如果体系不发生相变,则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将是均匀的,冷却也较快(如图8-1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热效应,所以体系温度的降温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将发生改变,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步冷曲线就出现转折(如图8-1中bc 线段)。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由于此时熔液的组成已达到最低共熔混合物的组成,故有最低共熔混合物析出,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如图中cd线段)。当熔液完全凝固后,温度才迅速下降(见图中de线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体系来说,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判断有固体析出时的温度和最低共熔点的温度。如果作出一系列组成不同的体系的步冷曲线,从中找出各转折点,即能画出二组分体系最简单的相图(温度-组成图)。不同组成熔液的步冷曲线与对应相图的关系可以从8-2中看出。 图8-2 图8-1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体系的冷却速度必须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河北科技大学-金属相图实验教案

第次课 4 学时

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实验8 金属相图 教学要求: 了解热分析法测绘金属相图的方法和原理技术;用热分析法测绘Sn-Pb二组分系统的金属相图;掌握热电偶测温技术和平衡记录仪的使用,并能正确地进行数据记录、处理与绘图,得出合理的结论。 重点:用热分析法测绘Sn-Pb二组分系统的金属相图 难点:用热分析法测绘Sn-Pb二组分系统的金属相图 教学手段及教具:演示讲授,实际操作。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演示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数据处理0.5h 学生实验操作 3.5h 课后作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实验报告各项内容。 参考资料1.河北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复旦大学等,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蔡定建,杨忠,郁德清,钟一平. 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与应用实验装置的改进[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1,(01) . 4.李将渊,叶芝祥,王多才,蔡铎昌,李丽娜. 绘制二元合金相图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01) . 5.于庆水, 潘春晖. 金属相图实验的改进[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教 案 用 纸 第 3 页 共 8 页 实验8 金属相图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热分析法测绘金属相图的方法和原理技术; 2. 用热分析法测绘Sn-Pb 二组分系统的金属相图; 3. 掌握热电偶测温技术和平衡记录仪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相图表示相平衡系统组成、温度、压力之间关系。对于不同的系统、根据所研究对象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测绘相图。例如对于水-盐系统,常用测定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方法。对于合金,可以采用热分析方法。本实验采用热分析方法测绘Sn-Pb 二元金属相图。 二元金属相图A 、B 两纯金属组成的系统,被加热完全熔化后,如果两组分在液相能够以分子状态完全混合,称其为液相完全互溶, 把系统降温,当有固相析出时,因A 、B 物质不同会出现三种情况: (a)液相完全互溶,固相也完全互溶;(b)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 (c)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 本实验测绘的Sn-Pb 二元金属相图属于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系统,其相图如图8.1所示。图的横坐标表示Sn 的质量分数,纵坐标为温度(℃),α相为Sn 溶于Pb 中所形成的固体溶液(固溶体),β相为Pb 溶于Sn 中所形成的固体溶液(固溶体)。图中ACB 线以上,系统只有一相(液相);DCF 线以下,α、β两相平衡共存;在ACD 区域中,α相与液相两相平衡共存;在BCF 区域,β相与液相两相平衡共存;ADP 以左及BFQ 以右的区域分别为α相和β相的单相区,C 点为ACD 与BCF 两个相区的交点,α、β和液相三相平衡共存;在DCF 线上,α、β和液相三相平衡共存,该线称为三相线。 该图用热分析法测绘。 图 8.1 Sn-Pb 相图 图 8.2 Sn-Pb 体系步冷曲线

5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目的要求】 1. 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金属相图。 2. 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3. 学会金属相图实验数据的采集,步冷曲线的绘制、相图曲线的绘制。 【实验原理】 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两种金属混合物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平滑的步冷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利用步冷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步冷曲线及相图如图2-5-1所示。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转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见图2-5-2。遇此情况,可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图2 有过冷现象时的步冷曲线 【仪器试剂】 电脑1台;立式加热炉1台;保温炉1台;调压器1台;镍铬-镍硅热电偶1副;不锈钢样品管6个。 Sn(C.P.);Bi(C.P.);石蜡油; 【实验步骤】 1. 样品配制 用台称分别称取纯Sn、纯Bi各100g,另配制含锡20%、42%、60%、80%的铋锡混合物各100g,分别置于不锈钢样品管中,在样品中加入少量石蜡油。 2. 绘制步冷曲线 (1) 将热电偶及测量仪器如图3连接好。 (2) 将盛放样品的不锈钢管放入加热炉内加热(控制炉温不超过400℃)。待样品熔化后停

第四章材料的成形凝固与二元合金相图参考答案.doc

第四章材料的成形凝固与二元合金相图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答:1、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2、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3、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4、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5、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的处理方法。 6、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7、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 8、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 9、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10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1、相图: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各个合金的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称为相图。 12、枝晶偏析:实际生产中,合金冷却速度快,原子扩散不充分,使得先结晶出来的固溶体合金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含低熔点组元较多,这种在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13、比重偏析:比重偏析是由组成相与溶液之间的密度差别所引起的。如果先共晶相与溶液之间的密度差别较大,则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凝固时,先共晶相便会在液体中上浮或下沉,从而导致结晶后铸件上下部分的化学成分不一致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实际结晶温度比理论结晶温度略低一些的现象称为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2、金属结晶过程是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过程,这是结晶的基本规律。 3、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越快,则过冷度越大,结晶后的晶粒越细,其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4、典型的金属铸锭组织由三层组成,即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粗等轴晶区。 5、在金属铸锭中,除组织不均匀外,还经常存在缩孔、气孔、疏松等各种铸造缺陷。 6、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下列铸造条件下,就铸件晶粒大小来说:

实验六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实验六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一、目的要求 1. 用热分析法测熔融体步冷曲线,再绘制绘Bi-Sn二元合金相图。 2. 了解热分析法的实验技术及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相图 相图是多相(二相或二相以上)体系处于相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或压力)对体系的某一变量(如组成)作图所得的图形,因图中能反映出相图平衡情况(相的数目及性质等),故称为相图。由于相图能反映出多相平衡体系在不同自变量条件下的相平衡情况,因此,研究多相体系相平衡情况的演变(例如钢铁及其它合金的冶炼过程,石油工业分离产品的过程),都要用到相图。由于压力对仅由液相和固相构成的凝聚体系的相平衡影响很小,所以二元凝聚体系的相图通常不考虑压力的影响,而常以组成为自变量,其物理性质则取温度。 2.热分析法测绘步冷曲线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将体系加热融熔成一均匀液相,然后让体系缓慢冷却,用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体系是否发生了相变化。记录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再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温度--时间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如图6

-1)。从步冷曲线中一般可以判断在某一温度时,体系有无相变发生。当系统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时,若系统内无相的变化,则温度将随时间而均匀地改变,即在T-t曲线上呈一条直线,若系统内有相变化,则因放出相变热,使系统温度变化不均匀,在T-t图上有转折或水平线段,由此判断系统是否有相变化。 对于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A-B系统),其典型冷却曲线形状大致有三种形态,见图6-1所示。 图6-1(a) 图6-1(b) 图6-1(c) 图6-1(a)体系是单组分体系。在冷却过程中,在a~a1段是单相区,只有液相,没有相变发生,温度下降速度较均匀,曲线平滑。冷却到a1时,达到物质的凝固点,有固相开始析出,两相共存,自由度为零,温度保持不变,冷却曲线出现平台(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当到达a1′点液相完全消失,系统成为单一固相,自由度为1,此后随着冷却,温度不断下降。 图6-1(b)体系是一般二元混合物。在冷却过程中,在b~b1段是单

二组分合金系统相图的绘制

综合测试实验 一、目的要求 1.用热分析步冷曲线法绘制铋-镉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 二、基本原理 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固相也完全互溶成固溶体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Ni 系统;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Cd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系统,本实验研究的是Bi-Cd系统。 热分析中的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热量的释放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本实验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冷却,并在电脑上自动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步冷曲线(见图1)。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系统不发生相变,则系统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速率较快(如图1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析出固体的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效应,所以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发生改变,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1中b 点)。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图1中c点),系统以低共熔混合物固体析出,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1中cd线段);当熔液完全凝固后,温度才迅速下降(如图1中的线段)。 图1步冷曲线图2步冷曲线与相图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体系,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

线的各转折点,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温度-组成图)。不同组成熔液的步冷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2所示。 用步冷曲线法绘制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ZR-HX金属相图试验装置一套;电脑一台(四套公用) 2.试剂: 铋(分析纯、熔点为544.5 K)、镉(分析纯、熔点为594.1 K) 四、实验步骤 1.配制试样: 配制含铋质量分数分别为20%、40%、60%、80%的Bi-Cd合金150g,再称纯Bi、纯Cd各150 g,分别放入6个不锈钢试管中,上面滴入约1 mL的硅油。在放入感温元件的细筒中也要滴入几滴硅油。 2.准备工作 (1)根据控制器所接位置,分别选择“A”或“B”加热器(可以根据情况只接一个加热器) (2)检查主机、从机和中继器的电源线连接是否可靠 (3)检查各从机温度传感器与仪器连接是否可靠 (4)用通讯电缆将中继器“主机”接口与主机串行通口连接 (5)用通讯电缆将中继器“从机”接口分别与从机连接 (6)检查各线、缆连接无误后先后接通从机、中继器和主机电源

第四章 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答案教学内容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答案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 一、本章主要内容: 相图基本原理:相,相平衡,相律,相图的表示与测定方法,杠杆定律; 二元匀晶相图:相图分析,固溶体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与微观偏析 固溶体的正常凝固过程与宏观偏析:成分过冷,溶质原子再分配,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对组织的影响,区域熔炼; 二元共晶相图:相图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共晶组织及形成机理:粗糙—粗糙界面,粗糙—光滑界面,光滑—光滑界面; 共晶系非平衡凝固与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 二元包晶相图:相图分析,包晶合金的平衡凝固与组织,包晶反应的应用 铸锭:铸锭的三层典型组织,铸锭组织控制,铸锭中的偏析 其它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它二元相图:共析,偏晶,熔晶,包析,合晶,有序、无序转变,磁性转变,同素异晶转变 二元相图总结及分析方法 二元相图实例:Fe-Fe3C亚稳平衡相图, 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相图热力学基础:自由能—成分曲线,异相平衡条件,公切线法则,由成分—自由能曲线绘制二元相图 二、 1.填空 1 相律表达式为___f=C-P+ 2 ___。 2.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除了需要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要有___成分 _______起伏。 3. 按液固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可分为____光滑界面_____和_______粗糙界面___。

4. 液态金属凝固时,粗糙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__垂直长大机制_____,光滑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二维平面长大____和_____依靠晶体缺陷长大___。 5 在一般铸造条件下固溶体合金容易产生__枝晶____偏析,用____均匀化退火___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 6 液态金属凝固时,若温度梯度dT/dX>0(正温度梯度下),其固、液界面呈___平直状___状,dT/dX<0时(负温度梯度下),则固、液界面为______树枝___状。 7. 靠近共晶点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快冷时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称为____伪共晶。 8 共晶,包晶,偏晶,熔晶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L1→α+β______, __ L+α→β ____, ______ L1—L2+α________, ___________γ→α+ L _______。 10 共析,偏析,包析反应式分别为______γ→α+β________,______ α1—α2+β________,_______α+β→γ______。 11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溶质分布的有效分配系数k0=__ C s/C l __ 14 固溶体合金定向凝固时,液相中溶质混合越充分,则凝固后铸锭成分_偏析最严重__。 15. 在二元相图中,L1→α+L2叫___偏晶___反应,β→L+α称为___熔晶__转变,而反应α1—α2+β称为____偏析___反应,α+β→γ称为___包析___反应。19 Fe-Fe3C相图中含碳量小于__ 0.0218-2.11% __为钢,大于___ 2.11% __为铸铁;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均由_______F______和____ Fe3C __________两个基本相组成;根据溶质原子的位置,奥氏体其晶体结构是____ FCC __________,是____间隙________固溶体,铁素体是_____ ____间隙固溶体 ______固溶体,其晶体结构是__ BCC ____,合金平衡结晶时,奥氏体的最大含C量是___ 2.11 _______;珠光体是由___铁素体____和__渗碳体__组成的两相混合物;莱氏体的含碳量_____ 4.3% ____;在常温下,亚共析钢的平衡组织是___ P+F ___,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是____ P+Fe3C II ____,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平

实验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第三部分 实验 德州学院化学系 王敦青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 —Bi 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 3.掌握SWKY 数字控温仪和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二、预习要求 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三、实验原理 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拐点后,开始有固体凝固出来,液相成分不断变化,平衡温度也不断随之改变,直到达到其低 共熔点温度,体系平衡,温度保持不变(平台);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见图2。遇此情况,可延长DC 线与AB 线相交,交点E 即为转折点。 图3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 段)。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3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如图3~4段)。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4~5段)。若图III-5-4中的步冷曲线为图III-5-5中总组成为P 的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则转折点2 相当于相图中的G 点,为纯固相开始析出的状态。水平段3~4相当于相图中H 点,即低共熔物凝固的过程。因此,根据一系列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步冷 拐点:相变温度 平台 A+L B+L L A+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