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广东省汕头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汕头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内市外8762人。

本季度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汕头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为广大毕业生举办了广东移动汕头分公司、中国银行汕头分行、广电集团汕头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发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然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从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看,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占用人需求的前三名,分别占用人总量的35.29%、9.31%和9.27%;与上季度相比用人需求增长明显的行业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农、林、牧、鱼业较上季度及去年都有所上升,由于汕头本季度遭遇台风袭击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救灾复产当中所以农、林牧、渔业需求人数有所增加。近来市政府对市区闲置土地进行清理许多空闲土地都投入到建设中,建筑业需求也略有上升。加上“十一”黄金周及中秋两节对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都有所增加。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不同经济类型的单位用人需求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高达99.08%,事业、机关的用人需求相对很小,比重分别为0.39%和0.23%,其它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0.3%。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用人需求占65.27%,其中以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其需求比重为52.90%;此外,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4.35%,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为8.61%,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1.76%。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各经济类型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基本稳定,变化不大。

表4. 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

四、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从单位用人需求情况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用人需求份额较大,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比重为31.45%,商业和服务业人员需求比重为31.23%。个人求职方面,情况与用人需求大体一致,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职意向较多,所占比重分别为29.74%、23.69%。

与上季度相比,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用人需求变化相对较大,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需求比重下降了2.08个百分点,而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上升了0.97个百分点;求职方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1.88个百分点,而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0. 92和0.96个百分点。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从表6和表7中可以看出,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仍较明显。需求大于求职的职业主要是劳务型工种,这由于本市是以服装、玩具、工艺的为代表性的轻工业为主的城市。文秘、财会人员对新成长劳动力吸引力较大,引起供过于求。

五、求职人员分类

从求职人员类别的分组情况看,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人数为7205人,占求职总人数的24.67%,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2.11%和增长了0.45%,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新成长失业青年的57.61%;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人数为4127人占总求职人数的14.13%;下岗职工求职人数为2170人,占求职总人数的7.43%,比上季度减少了0.2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53%。

表8.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六、招聘、应聘条件分析

1. 性别

本季度用人需求对性别有要求的为21458人,占用人需求的86.43%,其中对男性求职人员的需求为37.29%,与上季度相比减少了1.0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3%;对女性求职人员的需求是49.14%,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0.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08%;有13.57%的用人需求对求职人员的性别无要求;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性的求职人数低于女性,其所占比重分别为47.19%和52.81%。男、女的求人倍率分别是0.79和0.91。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2. 年龄

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6-24,25-34这两个年龄段,其中25-34所占的比重较大。三季度的用人需求对年龄基本都有要求,说明劳动力市场中各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越来越年青化。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3. 文化程度

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看96.45%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有要求,要求初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用人需求的17.26%,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0.34%,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6%。第三季度供求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专两个文化层次,对大学以上文化层次的供求较少,也比较稳定。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大专和硕士以上的求人倍率大于1外趋于平衡外,其余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态。

表11.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4. 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有41.77%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无要求,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0.7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44%;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只占总需求人数的58.23%,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中要求技术等级证书的用人单位及无要求的各占一半;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看,有58.20%的求职者具有职业技术等级资格,有41.8%的求职人员在求职登记时没有出示和填写技术等级或无技术等级.

表12.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七、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预测

1、预计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将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供求将进入淡季。

2、从行业需求看,预计第四季度的需求仍集中在生产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3、国庆及中秋节后人力资源转换职业的人数增加,外来工进入汕头减少,预计用工难情况将比较突出。

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市职介中心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 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 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48.37万人,比2001年的35.34万人和2000年的34.05 万人,分别增长了36.9%和42.1%。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57.42万人,比2001年的38.03万人和2000年的34.97万人,分别增加了51.0%和64.2%。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 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3.77万人增加到2002年6.65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0.16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0.38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 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23.92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4.16万人,增幅达42.8%。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 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0.84,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四、制造业需求量激增

(市场分析)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 告

概述 2010年4季度全市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比3季度减少了7866个岗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74个岗位;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和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 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继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出现壹个供需俩旺的“小高峰”后,本季度虽然求职人员有所增加但各类单位的需求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春节后将迎来新的高峰期。 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需求活跃,第三产业经过三季度的小幅下挫后,本季度需求比重猛增9.31个百分点,需求比重达到6 3.38%,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3.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活动更加深入的开展,大大缓解了“4050”人员的就业困难,45岁之上人员的需求比重增加了1.04个百分点,求人倍率为1.07;对技能无明确要求岗位的需求比重仍维持于37.63%。 4.大专毕业生的需求比重增加了6.48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也上升了3.16个百分点,于各种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中,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于1以下,这说明用人单位对人

力资源的文化要求逐渐提高,进入市场求职者的整体素质也于逐步提高,但求职者整体文化技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仍没有改变。 分析 壹、供求总体情况 表1.供求总体人数 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和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总需求仍略大于总供给。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全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下面,我将以浙江省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浙江省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矛盾 当前,浙江省劳动力供求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有时间性结构矛盾、区域性结构矛盾、性别性结构矛盾、年龄性结构矛盾、文化性结构矛盾、技能性结构矛盾等。接下来,我就围绕这几类矛盾展开分析。 (一)时间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浙江省求人倍率呈上升趋势,时间特征从季节性、行业性向持续性、常年性转变。2005 年以前,结构性矛盾一般呈现出季节性和行业性特点,一般在农历春节前后较为突出。2005 年以后,求人倍率逐年上升,表现为常年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从描述统计量看,需求人数离散程度较强,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用人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见表1)流量差距不断缩小的现象表明,浙江省劳动力供应将日趋紧张。 表 1 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时间特征 (二)、区域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特征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求人倍率一直较高;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湖州、嘉兴、金华、丽水等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也呈上升趋势。从描述统计量看,由于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不同程度上升,也反映出经济区域内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 (三)、性别性结构矛盾

劳动力市场调查与探究

劳动力市场调查与探究 一、劳动力市场综述 (一)劳动力市场含义、功能及特点 1、劳动力市场含义 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其基本内涵是指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者)和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竞争,自主达成劳动契约关系。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由市场作基础性的配置,这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技术、劳动力等,而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其他都是物的要素,只有劳动力是人自身具有的要素,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所以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中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独立完整的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第一、以劳动力成本的杠杆分配劳动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这里劳动的支配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根据投入产出的原则作为劳动力配置的基本目的。 第二、调节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力成本相对降低。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任何一个劳动市场中,都存在着劳动者把自身拥有的劳动力交付给经营者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以及报酬状况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第三、竞争机制是劳动市场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劳动者素质与劳动力成本是决定劳务市场竞争市场的主要因素,劳动者为选择合适的企业而竞争,企业为选择合格的人才而竞争。

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分别来自无锡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江阴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宜兴市职业介绍所以及崇安、南长、北塘、滨湖、新区、锡山、惠山区职业介绍所市、区两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成功、恒升、鸿鑫、世纪、政和5家民营职业介绍所,均为本季有效数,经统一汇总分析,基本上可反映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状况。 1、供求总体概况 2008年一季度,各类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用人员106605人,同期共有124339名各类人员求职,求人倍率为0.86,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继续呈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受今年春节偏迟以及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本季度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较上季度不增反降,但较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长。 表1.供求总体情况 2、产业需求概况。 第一、二、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依次为0.62%、54.86%和44.52%。 3、行业需求概况。

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占需求总数的51.95%、14.42%和11.2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呈上升趋势。 4、各经济类型企业需求概况。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人数居各类企业的前三位,所占比重分别为31.93%、26.8%和17%。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用人需求增长明显。 5、各职业大类供求概况。 用人需求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37.87%和24.74%;求职人员则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分别占求职总数的40.36%和17.82%。 6、求职人员构成。 各类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是求职主体,分别占求职总数的37.61%和42.9%,外埠人员所占比重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比重也有上升。 7、用人需求和求职人员结构及供求状况对比 对性别无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为45.32%,对男、女劳动者的需求比重分别为27.41%和27.26%;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16-24岁、25-34岁年龄组,所占比

2015年最新劳动力供求状况(汇总版)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报告(2014年第四季度)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 2015年1月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2014年第四季度劳动力 供求状况调查报告 为有效掌握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了解各层次劳动力①的求职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配置处(下称局)委托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秘书处(下称协会)按季度开展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调查。 本调查为2014年第四季度的调查,一方面结合协会参加国家人社部“一线观察项目”第四季度对普通劳动力②的调查进行;另一方面组织深圳的四大知名招聘网站,面向我市专业人才③及重点行业的企业开展专项调查;同时借鉴了之前其他相关的调查结果,经过全面的统计、分析形成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2014年第四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报告》。 本调查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季度性监测,各季度调查的问卷内容基本一致。报告正文以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诸如劳动力紧缺、薪酬水平、招聘求职情况以及深圳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提炼当季的显著特性,总结劳动力供求的季度性规律,因此各季度调查的部分结论会显得有些相似。同时,本季度创新地增加了对金融、通讯电子、IT软件互联网三个行业的重点岗位人才紧缺程度的专项调查。 此外,为全方位的反映调查结果,本报告对7份调查问卷的每个选项数据都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结果编制,形成了5套对应的调查统计结果(见附件1-5),可以为细究调查问题的人士提供更多的资料参考。 注:①本文“劳动力”含普通劳动力和专业人才。 ②本文“普通劳动力”指“一线观察项目”中《农民工求职与就业需求调查问卷》的被 访求职者。 ③本文“专业人才”包括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依据《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2013年)》,高级人才指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中初级人才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高校毕业生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

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广东省汕头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汕头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内市外8762人。 本季度依照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汕头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为宽敞毕业生举办了广东移动汕头分公司、中国银行汕头分行、广电集团汕头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进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旧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3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概况 2003年第四季度,全国92个城市报送了本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这92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37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 5986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61%。 此外,2003年四季度,辽宁省的白城、大庆;湖北省的恩施、荆门、十堰;湖南省的衡阳、益阳、永州、岳阳;吉林省的吉林;黑龙江省的佳木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库尔勒、吐鲁番;贵州省的六盘水;四川省的攀枝花;河北省的秦皇岛;甘肃省的天水;陕西省的铜川、咸阳、延安;河南省的许昌;云南省的保山、韶通;山东省的东营等25个城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季度数据的试上报和发布工作,在本季度的全国汇总数据中暂未包以上城市的数据。 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92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246.7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280.6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88。(见表1)。 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略有下降,分别减少40.8万人和41.2万,求人倍率下降了0.02;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29.9万人和33.6万人,上升幅度分别在15%左右,岗位需求的上升幅度略低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下降了0.01。 下图1显示了2001年一季度以来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变化情况。

2003年第四季度全国9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略有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增长幅度较大。 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呈现上升态势,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则出现下降。 从行业需求看,73.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所增长,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则略有下降。 3.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2.8%,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的供需变化幅度较大。

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doc 8页)

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doc 8页)

关于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新余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 一、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供求分析 市人力资源大市场对我市第三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如下: 1、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二三一”产业需求结构明显。按产业需求观察,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占4.86%、62.01%、33.12%,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占据整个产业需求人数的一半多,“二三一”产业需求人数呈现阶梯式趋势,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差距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见表1) 表1.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需求人 数(人) 所占比重 (%) 与上季度相比需 求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第一产业503 4.86 -0.36个百分点-4.8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6416 62.01 +17.79个 百分点 +13.33个 百分点 第三产业3427 33.12 -17.44个 百分点 -8.51个百分点 合计10346 100 // 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本季度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继续增加,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其他用工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总需求量达6459人,占用人单位总需求量的6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48.1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25.9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下降幅度明显。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40.58和38.95个百分点。 图2. 企业用工需求人数分类图 内资 个体港澳台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Word版

关于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新余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 一、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供求分析 市人力资源大市场对我市第三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如下: 1、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二三一”产业需求结构明显。按产业需求观察,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占4.86%、62.01%、33.12%,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占据整个产业需求人数的一半多,“二三一”产业需求人数呈现阶梯式趋势,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差距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见表1) 表1.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本季度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继续增加,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其他用工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总需求量达6459人,占用人单位总需求量的6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48.1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25.9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下降幅度明显。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40.58和38.95个百分点。 图2. 企业用工需求人数分类图 3、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为54.61%,主要是因为赛维LDK 需大量生产用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也是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所占比重为15.2%。从第三季度的统计数字看,企业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求人倍率 1.7,即每17个普工岗位有10名求职者竞争。 (二)劳动力供求特征 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劳动力供求总量 9.4958万人,其中各用人单位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 外商投资企业 内资企业 个体经营 港澳台投资企业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 况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市职介中心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 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长了%和%。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加了%和%。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 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 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增幅达%。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

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四、制造业需求量激增 尽管在一片热情的呼声下,有专家指出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但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2年上海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总量在上年万的基础上增长60%以上,招聘人数达万人,占2002年整个招聘总量的%,比上年比重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表一:按行业分的劳动力需求比 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强势表现,给我们一个启示,上海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机相连的,在上海,要实现第三产业的飞跃,离不开第二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支撑。 五、三资企业用工量下降,民营企业用工增长迅猛 1.近年来始终稳坐用工“头把交椅”的三资企业,让位于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这表明要增加就业岗位,就必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2.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国有、集体企业逐渐恢复了其用人活力。 3.股份制企业等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呈现减少的趋势。 表二:按单位性质分的招聘人数比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省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市外8762人。 本季度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为广大毕业生举办了移动分公司、中国银行分行、广电集团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发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然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2008年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8年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概况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9个城市[1]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约1.7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481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49%。 99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99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352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17万人,求人倍率[2]约为0.85(见表1)。 分区域,东、中、西部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89,0.82、0.86;在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环渤海地区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97、0.95和0.9。 在本季度与上季度相同的88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74.6万人和38.6万人,各下降了18%和8.8%。分区域,东部地区城市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67.6万人和45.9万人,各下降了27.9%和18.6%;中、西部城市本季度的需求人数略有减少,分别下降了5.3%和2.0%,求职人数略有增加,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1.1%和8.7%。在东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14.9万人、36.1万人、16.1万人,各下降了30.3%、29.7%和26.1%;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11.3万人、29.7万人、4.6万人,各下降了24.1%、21.7%和8.4%。 在本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同的83个城市中,本季度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5万人,下降了9.3%,本

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论文

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论文 就业服务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主要是为了改善失业者的生存状况和维护社会稳定。它是国家和社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有机结合的一种社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失业、待业等社会问题。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需求的扩大,就业服务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家就业政策最直接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以下是本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岗位稀缺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的层面。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使劳动者的诉求与需求接轨,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首要任务。只有完成了就业服务供给与求职者需求的联动,才能最终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需求; 就业服务供给。 一、引言。 十二五纲要明确将就业问题纳入政府规划,鼓励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求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截止20XX 年3 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 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133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41 万人。20XX 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90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 1%,与去年底持平。由此可见,虽然金融危机浪潮的退去使得我国的就业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从长期来看,依旧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均衡,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的现象十分普遍。 根据市场搜寻理论的基本思想,劳动者在市场上面临很多工作机会,只有当某个工作机会提供的工资水平大于劳动者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者才会接受该工作,从而结束失业状态,在此之前,劳动者会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由此,我们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劳动者寻找工作机会的行为,用人单位/雇主提供职位的行为以及劳动者和职位匹配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还是其他就业者,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用人单位却常常无法找到合适的求职者,究其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和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引起的公共就业服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摘要]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企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我国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然而,种种数据显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技能人才培养难、缺乏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训经费少等,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改变旧的人才观、依靠国家政策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认真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技能人才实习训练基地,搭建强化实践技能 培训的平台。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正文]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世界制造业的重心

就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已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能人才的多少已成为促进和制约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呢?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心,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说,没有高技能的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即便有了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高技能的人才,也不可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加入WTO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将导致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会加快,传统的低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将萎缩、服务业将重组,劳动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对技能型人 才的培养就更加重要。 然而,各种信息表明:目前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的同时,我国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却开始普遍显现,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关键字】分析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休息力资源丰富。当前全国休息力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休息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下面,我将以浙江省的休息力供求状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浙江省休息力市场存在的矛盾 当前,浙江省休息力供求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有时间性结构矛盾、区域性结构矛盾、性别性结构矛盾、年龄性结构矛盾、文化性结构矛盾、技能性结构矛盾等。接下来,我就围绕这几类矛盾展开分析。 (一)时间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浙江省求人倍率呈上升趋势,时间特征从季节性、行业性向持续性、常年性转变。2005 年以前,结构性矛盾一般呈现出季节性和行业性特点,一般在农历春节前后较为突出。2005 年以后,求人倍率逐年上升,表现为常年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从描述统计量看,需求人数离散程度较强,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用人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见表1)流量差距不断缩小的现象表明,浙江省休息力供应将日趋紧张。 表 1 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休息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时间特征 (二)、区域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特征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求人倍率一直较高;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湖州、嘉兴、金华、丽水等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也呈上升趋势。从描述统计量看,由于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不同程度上升,也反映出经济区域内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 (三)、性别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性别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一些差异,女性的求人倍率始终大于

泸州市2019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泸州市2019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概况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2019年第4季度统计期内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的有效求职人数和需求人数。 2019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各类人员15173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劳动力共8065人,求人倍率约为1.88(见表1),较上季度上升0.20,较去年同期下降0.64。从数据情况来看,劳动力需求情况较上季度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一是本季度因接近年关求职者就业意愿有所降低,企业招聘遇冷,出现求职与招聘两难现象;二是本季度继续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为主要需求,全市共组织106场招聘活动,其中有泸州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泸州市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泸州市智能终端企业巡回招聘会暨职业指导区县行活动,招聘会面向对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及其他各类求职者,提供管理类、技术类、服务类、普工、技术工、销售类、起窖工、行车工等岗位,为求职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高质量就业机会;三是本季度全市共举办10场职业指导活动,向不同就业需求的人群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搭建咨询平台,帮助多求职者实现就业。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总体状况仍处于劳动力供小于求的状态,市场内虽需求人数及求职人数较上季度有所增长,但实际成功量偏小,招工就业“两难”状况未得到有效缓解。 表1:供求总体人数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求人倍率与上季度相 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 比变化 本期有效数15173 8065 1.88 +0.20 -0.64 根据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的综合分析,2019年第四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具有以下特征 1、从总体状况来看 本季度有效求职人员数为8065人,需求人员数为15173人,求人倍率为1.88,劳动力处于供小于求的状况。 2、从劳动力需求情况来看 ·劳动力需求从产业上来看,对劳动力的需求仍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占三大产业比重的97.92%,成为我市劳动力需求的主要来源。 ·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需求的85.96%。 ·从用人单位性质划分上来看,主要是集中在企业,占总需求的96.49%;企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内资和个体经营类企业上,占总需求的98.61%,是我市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

人力资源知识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知识)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分析

2002年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分析 2003-04-10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壹、简介 截止2002年四季度,全国有89个城市报送了本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信息。这89个城市分布于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24亿人,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9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 和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27个城市,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覆盖范围进壹步扩大。 89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方案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供求情况信息,均为本期有效数。 2002年,89个城市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劳动力累计858.6万人次,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677.8万人次,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约为0.79。(见表1) 表1.供求总体情况 /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求人倍率上期结转873378 1838872 / 本期新增5904520 6747492 / 合计6777898 8586364 0.79

2002年全国89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从全年总体情况见 2002年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为0.79。分季度见,其求人倍率从2001年壹季度的0.65升至2002年四季度的0.89。综合2001、2002俩年的数据,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总体情况趋于缓和。(见图1) 分产业需求 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 和2001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则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分行业需求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占据主体,和2001年相比,三大行业需求增长了7.9个百分点,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 分用人单位需求 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分季度见,私营及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用人需求的呈现上升态势;而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呈现出逐季下降的趋势。 分职业(大类)类别

全国人才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全国人才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作者:樊钉] 1、总体情况 一季度,人才市场登记用人需求141.8万个,登记求职405.4万人。职位需求比为1:2.86(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2.86,下同)。各类高校毕业生是这一阶段人才市场供需的主要对象。各城市具体情况见附图1—2002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供求比例排序。 在总体情况中,招聘专业和求职专业主要情况是: (1)、招聘专业数量排前10位的是: 1、市场营销21.1万 2、计算机12.7万 3、文秘7.7万 4、管理7.4万 5、建筑7.2万 6、企业管理6.9万 7、机械5.9万 8、财会4.9万 9、电子工程4.5万 10、通信工程3.2万 招聘专业数量排前10位的占招聘专业总数的45.4%,具体数量和学历层次见附图2—2002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招聘专业排行。 (2)、求职专业数量排前10位的是: 1、计算机28.2万 2、市场营销22万 3、管理21.4万 4、财会18万 5、文秘17.5万 6、机械14.2万 7、企业管理11.4万 8、建筑9.9万 9、电子工程8.4万 10、经济6.9万 求职专业数量前10位的占求职总数的42.5%。具体数量和学历层次见附图3—2002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求职专业排行。 此外,外语专业、医药专业、化工专业、文艺体育、教育专业、电子工程、法律专业、中介服务也是人才市场供需的热点。具体情况见附图4—2002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招聘和求职专业对比。

北京、天津、深圳三地人才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作者:樊钉] (1)北京市人才市场基本情况。 一季度,北京人才市场登记用人需求45万个,登记求职共98万人。职位需求比为1:2.18。 招聘专业排前10位的是: 1、市场营销 2、建筑 3、文秘 4、计算机 5、通信工程 6、电子工程 7、信息工程 8、材料科学 9、房地产经营 10、中介服务 求职专业数量排前10位的是: 1、市场营销 2、计算机 3、建筑 4、文秘 5、财会 6、电子工程 7、机械 8、医药卫生 9、文艺体育专业 10、国际贸易 (2)天津市人才市场基本情况 一季度,天津市人才市场登记用人需求40312个,登记求职共154359人。需求比为1:3.83。 招聘专业排前10位的是: 1、市场营销 2、电子工程 3、国际贸易 4、计算机 5、机械 6、企业管理 7、自动控制 8、财会 9、广告策划 10、管理 求职专业排前10位的是: 1、市场营销 2、电子工程 3、计算机 4、国际贸易 5、化工与制药 6、财会 7、文秘 8、自动控制 9、机械 10、外语

市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市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 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北京市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一、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主要特点 表1.供求总体状况 (一)求人倍率达到历年最高,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 本季度进入全市劳动力市场招聘的单位有20776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177122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为131207人,需求人数比求职人数多45915人,求人倍率比上季度的增长了,达到了,这也是历年来求人倍率最高的一次。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增长趋势平稳 本季度劳动力供求总量与上季度相比分别增加了50764人和30748人、上升了%和%,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18085人和减少了4497人、增长了%和减少了%。 (三)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旧突出 本期的劳动力市场最大匹配率k为,表明有45%的岗位匹配不到合适的人选;最大求职成功率l为,表明有25%的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中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 ------------------------------------------------------------------------- j求人倍率:反映劳动力市场总量矛盾。求人倍率表示100个求职者在135个岗位中进行选择。

k最大匹配率:反映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最大匹配率表示有45%的就业岗位匹配不到合适人选。 l最大求职成功率:表明每个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求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总体状况 (一)按劳动力类别分组的状况 表2.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情况 注:1、由于新、旧报表统计口径的变化,表中带有“—”单元格的相关企业需求本期不做进一步比较、分析。 2、新成长失业青年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从未就业,目前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初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及大中专业生未能升学、参军、被国家统一分配或单位录用的人员。 3、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在登记的失业人员中,从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