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

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可以用边所对顶点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CDE,△BCD,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BE,△BEC,△CD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CDE,△BCD,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ABE,△ABC.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11;

②2,5,6;③3,5,8.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2)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依题意得2×3x+x=28,解得x=4,3x=12,∴三边长分别为4cm,12cm,12cm.

(2)设另一边长为x cm,依题意得,当6cm为底边时,2x+6=28,∴x=11;当6cm为腰长时,x+2×6=28,∴x=16.∵6+6<16,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6cm的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的长为11cm,11cm.

探究2某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cm,90cm的木条,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么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40cm,50cm,60cm,90cm,130cm)

解: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依题意得90-40<x<40+90,∴50<x<130,∴第三根应选60cm或90cm.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图中有6个三角形,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E,△ACE;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ADE,△ACD.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

A.3,4,8B.5,6,11C.2,4,5

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3cm,一条边等于6cm,则它的周长为15_cm.

点拨精讲: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

(3分钟)(3分钟)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同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求三条线段长能否构成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依据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概念的简单运用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达.

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4页,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完成下列填空.(4分钟)

作出下列三角形的高:

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则有∠ADB=∠ADC =90°.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高有3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自学2:自学课本P4-5页,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理解重心的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作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线,回答下面问题:

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则有DB=DC=BC;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中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取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木板,试着找出它的重心.

自学3:自学课本P5页,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

作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有∠BAD=∠DAC=∠BAC;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完成课本P5页的练习题1,2.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则:

(1)∵AE是△ABC的中线,∴BE=CE=BC;

(2)∵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DAC=∠BAC;

(3)∵AF是△ABC的高,∴∠AFB=∠AFC=90°;

(4)∵AE是△ABC的中线,∴BE=CE,又∵S△ABE=BE·AF,S△AEC=CE·AF,∴S△ABE=S△ACE.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是性质,也可以做为判定定理用.

探究2如图,△ABC中,AB=2,BC=4,△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

解:∵AB·CE=BC·AD,AB=2,BC=4,∴CE=2AD,∴AD∶CE=1∶2.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C)

A.直线B.射线

C.线段D.射线或线段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B)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D)

A.中线B.高

C.角平分线D.以上都正确

4.如图,D,E是边AC的三等分点:

(1)图中有6个三角形,BD是三角形ABE中AE边上的中线,BE是三角形DBC中CD边上的中线,AD=DE=EC=AC,AE =DC=AC;

(2)S△ABD=S△DBE=S△EBC=S△ABC;

(3)S△ABE=S△DBC=S△ABC.

(1分钟)

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可得到角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也可做为判定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自学指导

自学:自学课本P6-7页,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将准备好的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取出进行操作并观察:

(1)如图①,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如图②,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总结归纳:由上面的操作我们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

(3)如图③,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想一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课本P7页练习题第1题.

2.请例举生活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

应用实例.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要使四边形不变形,最少需要加1条线段,五边形最少需要加2条线段,六边形最少需要加3条线段……n边形(n >3)最少需要加(n-3)条线段才具有稳定性.

点拨精讲:过一点把一个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条线段.

探究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此等腰三角形分成9cm,15cm两部分,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 cm,依题意得,当x>y时,解得当x<y时,解得∵6+6=12,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舍去.∴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4=24(cm).答: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点拨精讲:此题用到分类思想,同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

1.课本P9页第10题.

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C)

A.梯形B.长方形

C.三角形D.正方形

3.体育馆屋顶的横梁用钢筋焊出了无数个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2_cm;△ABD与△ADC的面积关系是相等.

5.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AB 边于E,DF∥AB交AC边于F,且∠ADE=∠AD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

证明:∵DE∥AC,DF∥AB,∴∠ADE=∠DAC,∠ADF=∠DAB,又∵∠ADE=∠ADF,∴∠DAC=∠DAB,∴AD是△ABC 的角平分线.

(1分钟)

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2分钟)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2.1三角形的内角(1)

1.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1-12页“探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归纳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已知:△ABC.求证:∠A+∠B+∠C=180°.

点拨精讲: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证明:延长BC到点D,过点B作BE∥AC,∵BE∥AC,∴∠1=∠A,∠2=∠C,∵∠1+∠2+∠ABC=180°,∴∠A+∠ABC +∠C=180°.

自学2:自学课本P12-13“例1、例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5分钟)

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例2的问题吗?

点拨精讲:可过点C作CF∥AD,可证得CF∥BE,同时将∠ACB分成∠ACF与∠BCF,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ACB.

解:过点C作CF∥AD,∵AD∥BE,∴CF∥BE,∵CF∥AD,CF∥BE,∴∠ACF=∠DAC=50°,∠FCB=∠CBE=40°,∴∠ACB =∠ACF+∠FCB=50°+40°=90°,∵∠CAB=∠DAB-∠DAC =80°-50°=30°,∴∠ABC=180°-∠CAB-∠ACB=180°-30°

-90°=60°.

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完成课本P13页的练习题1,2.

点拨精讲:仰角是当视线在视平线上方时视线与视平线所夹的角.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

探究1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④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60°.为什么?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探究2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 的度数.

解:在△CGF中,∠GCF=180°-∠CGF-∠F=180°-70°-30°=80°,∴∠ACB=180°-∠GCF=180°-80°=100°,在△ABC中,∠A=180°-∠B-∠ACB=180°-45°-100°=35°.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

1.课本P16页复习巩固第1题.

2.在△ABC中,∠A=35°,∠B=43°,则∠C=102°.3.在△ABC中,∠A∶∠B∶∠C=2∶3∶4,则∠A=40°,∠B=60°,∠C=80°.

4.在△ABC中,如果∠A=∠B=∠C,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

解:∵∠A=∠B=∠C,∴∠B=2∠A,∠C=3∠A,∵∠A+∠B+∠C=180°,∴∠A+2∠A+3∠A=180°,∴∠A=30°,∴∠B =60°,∠C=90°,∴△ABC是直角三角形.

(3分钟)(3分钟)为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1.2.1三角形的内角(2)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自学指导

自学:自学课本P13-14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

1.在Rt△ABC中,∠C=90°,∠A=2∠B,求出∠A,∠B的度数.

解: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2∠B,∴2∠B+∠B=90°,∴∠B=30°,∠A=60°.

2.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结论:∠ACD=∠B.

理由如下:在Rt△ACB中,∠A+∠B=90°,在Rt△ACD中,∠A+∠ACD=90°,∴∠ACD=∠B.

点拨精讲: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方便地证出两角的相等关系.

3.如图,∠C=90°,∠AED=∠B,△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结论:△ADE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

个锐角相等).

∵∠AED=∠B,∴∠A+∠AED=90°,∴△ADE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如图,AB∥CD,AE,CE分别平分∠BAC,∠ACD.求证:△ACE是Rt△.

证明:∵AB∥CD,∴∠BAC+∠ACD=180°,∵AE,CE分别平分∠BAC,∠ACD,∴∠EAC=∠BAC,∠ACE=∠ACD,∴∠EAC+∠ACE=∠BAC+∠ACD=90°,∴△ACE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2如图,在Rt△ABC中,∠C=90°,AD,BD是∠CAB,∠CBA的角平分线,求∠D的度数.

解:在Rt△ABC中,∠CAB+∠CBA=90°,

∵AD,BD是∠CAB,∠CBA的角平分线,∴∠DAB=∠CAB,∠DBA=∠CBA,∴∠DAB+∠DBA=∠CAB+∠CBA=45°,在△ADB中,∠D=180°-(∠DAB+∠DBA)=180°-45°=135°.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在△ABC中,∠A∶∠B∶∠C=1∶2∶3,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ACB=90°,∠ACD=∠B.

求证:△ACD是Rt△.

证明: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CD=∠B,∴∠A+∠ACD=90°,∴△ACD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分钟)(3分钟)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两边互相垂直;

③有两个角互余;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1.2.2三角形的外角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利用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些性质.

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及证明问题.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4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

如图1,把△ABC的边BC延长到D,我们把∠ACD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思考:①在△ABC中,除了∠ACD外,还有那些外角?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来;②以点C为顶点的外角有2个,所以△ABC 共有6个外角;③外角∠ACD与内角∠ACB的关系是:互为邻补角.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自学2:自学课本P15页“探究与例4”,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运用.(7分钟)

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内角∠A,∠B求出外角∠ACD吗?如果能,外角∠ACD与内角∠A,∠B有什么关系?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填空:

(1)∠ACB=50°,∠ACD=130°,∠A+∠B=130°,∠ACD=∠A+∠B;(填“>”“<”或“=”)

(2)∠ACD>∠A,∠ACD>∠B.(填“>”“<”或“=”)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如图,是△BFD的外角有∠CDA,∠BFC,∠DFE,以∠AEB为外角的三角形是△CEF,△CEB.

2.如图,∠1,∠2,∠3是△ABC不同的三个外角,求∠1+∠2+∠3.

解:∵∠1=∠ABC+∠ACB,∠2=∠BAC+∠ACB,∠3=∠ABC+∠CAB,

∴∠1+∠2+∠3=2(∠ABC+∠ACB+∠BAC),∵∠ABC+∠ACB+∠BAC=180°,∴∠1+∠2+∠3=2×180°=360°.

3.课本P15页练习题.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且∠P=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一个结论加以证明.

解:①β=α+90°;②β=α;③β=90°-α.

证明:(略)

探究2如图,∠A=50°,∠B=40°,∠C=30°,求∠BPC 的度数.

解:连接AP并延长到点E,∵∠BPE=∠B+∠BAP,∠CPE =∠C+∠CAP,又∵∠BPC=∠BPE+∠CPE,∴∠BPC=∠B+∠BAP+∠C+∠CAP=∠BAC+∠B+∠C=50°+40°+30°=120°.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C)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C)

A.90°B.110°C.100°D.120°

3.如图,∠1+∠2+∠3+∠4+∠5+∠6=360°.

,第4题图)

4.如图,BE∥CF,∠B=50°,∠C=75°,求∠A的度数.解:∵BE∥CF,∴∠ADE=∠C,∵∠ADE=∠B+∠A,∴50°+∠A=75°,∴∠A=25°.

(3分钟)(3分钟)1.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2个外角,这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2.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三角形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的常用依据.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1.3.1多边形

1.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

2.认识凸多边形及正多边形,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重点: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述.

难点: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9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自学2:自学课本P20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

(3)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四边形有4条边,4个顶点,4个内角,8个外角;五边形有5条边,5个顶点,5个内角,10个外角;n边形有n条边,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 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第1页—第3页 1. 选择题 1A 2D 3A 4C 2. 填空 (1)T=20-6h 20,6 T h h (2)Q=6x105-pt 6x105 p Q t 0≤t≤6x105/p (3)S=1.5b (4) 0≤x≤7 0≤y≤5 5 0 3.解答题 (1)y= Q/a-x –Q/a (0≤x≤a) (2)y=80-2x 20(3) ①-2≤x≤3 ②当x=3,y有最小值为1/2 ③当-2≤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0≤x≤3,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①`v=800-50t ②0≤t≤16 ③当t=8时, v=800-50x8=400 ④当v=100时,100=800-50t T=14 第5页—第7页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A 7B 8D 填空 (1)1 (2)y=2x+1 -1 (3)my1 (5)y=-2x+100 25(6)9 3.解答题 (1) ① Q=200+20t② (0≤t≤30) (2) ①y=80 (0≤x≤50) y=1.9x-15 (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 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当x=216时,y=75 y=25/72 x (0≤x≤345.6) ③当x=158.4时,y=25/72x158.4=55 (4) ①y甲=2x+180 y乙=2.5x+140 ②当x=100时,y甲=200+180=380 Y乙=140+250=390 380〈390

租甲车更活算 第13页—第15页 1.选择题 (1)D (2)C (3)C 2.填空 (1)x=2 y=3 (2)x=2 x>2 (3)-3 -2 x= -5/8 y= -1/8 (4)1/2 0 x=2 y=3 (5)y=5/4 x 2. 解答题 3. (1)略 (2)①依题意 -k+b= -5 2k+b=1 解得 k=2 b= -3 y=2x+3 当y≥0 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综合应用(讲义及答案)

三角形综合应用(讲义) 知识点睛 在三角形背景下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向: 1. 三角形中的隐含条件是: 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角平分线出现时,为了计算方便,通常采用__________解决问题. 3. 高线出现时考虑__________或__________. 精讲精练 1. 现有3 cm ,4 cm ,7 cm ,9 cm 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 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次为2,3,4,6A .5 B .6 C .7 D .10 3. 下列五种说法: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④钝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必大于90°;⑤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 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 =60°,∠B =55°.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 落 在△ABC 内,则∠1+∠2=_________. C 2 1 A A B C D E 第4题图 第5题图 5. 如图,一个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和是________. 6. 如图,∠A +∠B +∠C +∠D +∠E +∠F =________. 第2题图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篇一】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一) 一、选择题.1.C2.B 二、填空题.1.1692.203.73 三、解答题.1.822.3.0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二) 一、选择题.1.D2.C 二、填空题.1.142.1529.625 三、解答题.1.(1)84(2)83.2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三) 一、选择题.1.D2.C 二、填空题.1.4.42.873.16 三、解答题.1.(1)41(2)492002.(1)A(2)C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四) 一、选择题.1.D2.B 二、填空题.1.12.30%3.25180 三、解答题.1.(略)2.(1)151520(2)甲(3)丙 【篇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一、选择题.1.D2.D 二、填空题.1.AD=BC(答案不)2.AF=EC(答案不)3.3

三、解答题.1.证明:∵DE∥BC,EF∥AB∴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DE=BF 又∵F是BC的中点∴BF=CF.∴DE=CF 2.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CD∥∥CDCD∴∠ABD=∠BDC 又∵AE⊥BD,CF⊥BD∴⊿ABE≌⊿CDF. (2)∵⊿ABE≌⊿CDF.∴AE=CF又∵AE⊥BD,CF⊥BD∴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 一、选择题.1.C2.C 二、填空题.1.平行四边形2.AE=CF(答案不)3.AE=CF(答案不) 三、解答题.1.证明:∵∠BCA=180°-∠B-∠BAC∠DAC=180°-∠D-∠DCA 且∠B=∠D∠BAC=∠ACD∴∠BCA=∠DAC∴∠BAD=∠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 又∵E、F、G、H分别为AO、BO、CO、DO的中点∴OE=OG,OF=OH∴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篇三】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一) 一、选择题.1.D2.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一、 三角形的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 顶点:A ,B ,C . 内角:∠A ,∠B ,∠C .. 二、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八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青岛版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1.1 1.略. 2.DE,∠EDB,∠E. 3.略. 4.B 5.C 6.AB=AC,BE=CD,AE=AD,∠BAE=∠CAD 7.AB∥EF,BC∥ ∠ADB=∠AEC. 4.∠1=∠2 5.△ABC≌△FDE(SAS) 6.AB∥CD.因为△ABO≌△ CDO(SAS).∠A=∠△ABE≌△ACD(SAS). 第2课时 ∠ADE=∠ACB;(2)∠E=∠B. 4.△ABD≌△BAC(AAS) 5.(1)相等,因为△ABE≌△ CBD(ASA);(2)DF=EF,因为△ADF≌△CEF(ASA).6.相等,因为△ABC ≌△ADC(AAS). 7.(1)△ADC≌△AEB;(2)AC=AB,DC=EB,BD=EC;∠ABE=∠ACD,∠BDO=∠CEO,∠BOD=∠COE. 第3课时 °4.BC的中点.因为△ABD≌△ACD(SSS).5.正确.因为△DEH≌△DFH(SSS). 6.全等.因为△ABD≌△ACD(SSS).∠BAF=∠CAF. 7.相等,因为△ABO≌△ACO(SSS). 1.3第1课时

1~6(略).7.作∠AOB=∠α,延长BO,在BO上取一点C,则∠AOC即为所求.8.作∠AOB=∠α,以OB为边,在∠AOB的外部作∠BOC=∠β;再以OA为边,在∠AOC的内部作∠AOD=∠γ,则∠DOC即为所求. 第2课时 1.略. 2.(1)略;(2)全等(SAS). 3.作BC=a-b;分别以点B、C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 4.分四种情况:(1)顶角为∠α,腰长为a;(2)底角为∠α,底边为a;(3)顶角为∠α,底边为a;(4)底角为∠α,腰长为a.((3),(4)暂不作). 第3课时 1.四种:SSS,SAS,ASA,AAS. 2.作线段AB;作∠BAD=∠α,在∠BAD同侧作∠ABE=∠B;AD与BE相交于点C.△ABC即为所求. 3.作∠γ=∠α+∠β;作∠γ的外角∠γ′;作△ABC,使AB=c.∠A=∠γ′,∠B=∠α. 4.作∠γ=180°-∠β;作△ABC,使BC=a,∠B=∠α,∠C=∠γ. 第一章综合练习 ∠ACB=∠DBC或∠A=∠D.5.△ACD≌△BDC,△ABC≌△BAC. 6.△ABC≌△CDE(AAS) 7.4分钟 8.△BOC′≌△B′OC(AAS) 9.略10.相等.△BCF≌△EDF(SAS).△ABF≌△AEF(SSS) 检测站 °4.∠BCD5.相等.△ABP≌△ACP(SSS),△PDB≌△PEC(AAS).6.略2.1 °;30°.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讲义 (新版)苏科版

全等三角形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题面:下列说法中: ①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②通过旋转得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旋转后一定能重合; ③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全等的定义与形成 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全等图形 题二 (1)已知△ABC≌△ABD,AB=6,AC=7,BC=8,则AD=() A.5 B.6 C.7 D.8 (2)已知△ABC≌△ADC,∠BAC=60°,∠ACD=23°,那么∠D=()A.87°B.97° C.83° D.37° 全等的性质 全等图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 (1)如图,△ABC≌△DCB,若∠A=80°,∠ACB=40°,则∠ACD等于()A.80°B.60°C.40°D.20°

E D B A C (2)如图所示,△ACE ≌△DBF ,AD =9cm ,BC =5cm ,则AB 的长是( )cm A .5 B .4 C .2 D .1 B F C A D E 全等图形边和角的性质 题二 题面: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5,52x ,x 24,若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为 .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题三 题面: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三点A 、B 、C ,其中A (4,0)、B (0,2),当△COB ≌△AOB 时,点C 的坐标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三点A 、B 、C ,其中A (4,0)、B (0,2),当点B 、O 、C 组成的三角形与△AOB 全等时,点C 的坐标为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青岛版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1 1.略. 2.DE,∠EDB,∠E. 3.略. 4.B 5.C 6.AB=AC,BE=CD,AE=AD,∠BAE=∠CAD 7.AB∥EF,BC∥ED.8.(1)2a+2b;(2)2a+3b;(3)当n为偶数时,n2(a+b);当n为奇数时,n-12a+n+ ;(2)∠ADB=∠AEC. 4.∠1=∠2 5.△ABC≌△FDE(SAS) 6.AB∥CD.因为△ABO≌△CDO(SAS).∠A=∠ 第2课时 ;(2)∠E=∠B. 4.△ABD≌△BAC(AAS) 5.(1)相等,因为△ABE≌△CBD(ASA);(2)DF=EF,因为△ADF≌△CEF(ASA). 6.相等,因为△ABC≌△ADC(AAS). 7.(1)△ADC≌△AEB;(2)AC=AB,DC=EB,BD=EC;∠ABE=∠ACD,∠BDO=∠CEO,∠BOD=∠COE. 第3课时 6.全等.因为△ABD≌△ACD(SSS).∠BAF=∠CAF. 7.相等,因为△ABO≌△ACO(SSS). 1.3第1课时 1~6(略).7.作∠AOB=∠α,延长BO,在BO上取一点C,则∠AOC即为所求.8.作∠AOB=∠α,以OB为边,在∠AOB的外部作∠BOC=∠β;再以OA为边,在∠AOC的内部作∠AOD=∠γ,则∠DOC即为所求.

第2课时 1.略. 2.(1)略;(2)全等(SAS). 3.作BC=a-b;分别以点B、C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 4.分四种情况:(1)顶角为∠α,腰长为a;(2)底角为∠α,底边为a;(3)顶角为∠α,底边为a;(4)底角为∠α,腰长为a.((3),(4)暂不作). 第3课时 1.四种:SSS,SAS,ASA,AAS. 2.作线段AB;作∠BAD=∠α,在∠BAD同侧作∠ABE=∠B;AD与BE相交于点C.△ABC即为所求. 3.作∠γ=∠α+∠β;作∠γ的外角∠γ′;作△ABC,使AB=c.∠A=∠γ′,∠B=∠α. 4.作∠γ=180°-∠β;作△ABC,使BC=a,∠B=∠α,∠C=∠γ. 第一章综合练习 ,△ABC≌△BAC. 6.△ABC≌△CDE(AAS) 7.4分钟 8.△BOC′≌△B′OC(AAS) 9.略10.相等.△BCF≌△EDF(SAS).△ABF≌△AEF(SSS) 检测站 ,△PDB≌△PEC(AAS).6.略 2.1 1~3.略.;30°. 8.略 2.2第1课时 1~2.略,且AA′⊥MN,BB′⊥MN,CC′⊥MN.(2)5 cm8.(1)DE⊥AF;(2)略.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经典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 三角形:1.今年暑假,学校安排全校师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每班分成三个组,每组派1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了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学校要求该班每两人之间(包括指导教师)每周至少通一次电话,现知该校七(1)班共有50名学生,那么该班师生之间每周至少要通几次电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ns之间的关系用下列模型表示,如图与每周至少通话次数明把该班师生人数.请你根据小明设计的模型,求出该班每周师生间至少共要通的电话次数. °,则原来16202.一个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边形的边数是( 以上都有可能A.10 B.11 C.12 D..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 等和线段相等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题目中找,图形中看)?SAS?找夹角ASA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3.HL找直角?已知两边1.??????SSS?找另一边AAS找一边非公共边???已知一边一角,2.AAS?1?任找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SA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AAS?2()边为角的一条边找这条边的对角??SAS?找该角的另一边?EFDFBCDABCDEBECF有何大小关系?1.与,则的中点, 为△如图,已知边⊥+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BDDBCABBCPBNPD求证:于,=22.如图所示,已知∠1=∠2,为+上一点,且,⊥BCPBAP. =180∠°+∠ )角平分线辅助线的作法技巧:遇到证明有关角平分线时,可引角两边1注:(. 的垂线,证明垂线段相等. )有线段的和差关系,常用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化和差关系为相等关系(2. )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时,若无垂线段需添加辅助线(3)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常见方法,也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4(. 条件的方法AABCPADADABC的任一点,的外角平分线,上异于点中,是△是3.如图,在△ACPCABPB. 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试比较 ONBOMMONPMONA上的点,为内一定点,为上的点,,如图,已知∠4.=40°为∠APBPAB的度数为的周长取最小值时,∠ . 当△ . 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可以构造轴对称图形1.注: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 遇到垂直平分线,通常考虑连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的端点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45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 为 . 角度数为EDFCECDBDACDBCBFABCAB=( ). ,,为=上一点,那么∠2.

数学作业本八年级上参考答案2020

数学作业本八年级上参考答案2020第1页—第3页 1. 选择题 1A 2D 3A 4C 2. 填空 (1)T=20-6h 20,6 T h h (2)Q=6x105-pt 6x105 p Q t 0≤t≤6x105/p (3)S=1.5b (4) 0≤x≤7 0≤y≤5 5 0 3.解答题 (1)y= Q/a-x –Q/a (0≤x≤a) (2)y=80-2x 20 (3) ①-2≤x≤3 ②当x=3,y有最小值为1/2 ③当-2≤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0≤x≤3,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①`v=800-50t ②0≤t≤16 ③当t=8时, v=800-50x8=400 ④当v=100时,100=800-50t T=14

第5页—第7页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A 7B 8D 填空 (1)1 (2)y=2x+1 -1 (3)my1 (5)y=-2x+100 25 (6)9 3.解答题 (1) ① Q=200+20t② (0≤t≤30) (2) ①y=80 (0≤x≤50) y=1.9x-15 (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 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当x=216时,y=75 y=25/72 x (0≤x≤345.6) ③当x=158.4时,y=25/72x158.4=55 (4) ①y甲=2x+180 y乙=2.5x+140 ②当x=100时,y甲=200+180=380

Y乙=140+250=390 380〈390 租甲车更活算 第13页—第15页 1.选择题 (1)D (2)C (3)C 2.填空 (1)x=2 y=3 (2)x=2 x>2 (3)-3 -2 x= -5/8 y= -1/8 (4)1/2 0 x=2 y=3 (5)y=5/4 x 2. 解答题 3. (1)略 (2)①依题意 -k+b= -5 2k+b=1 解得 k=2 b=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中,边:AB,BC,AC 或c,a,b. 顶点:A,B,C . 内角:∠A ,∠B ,∠C.. 二、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D B C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初二上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2020

初二上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2020 平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一)一、 1.B 2.A 3.B 二、1. , ±7 2. ±2, 3.-1; 4.0 1.从左至右依次为:±3,±4,±5, ±6,±7,±8,±9,±10,±11,±12,±13, 三、±14, ±15. 2.(1)±25 (2)±0.01 (3)(4)(4)(5)±100 (6) ±2 3.(1)±0.2 (2)±3 (3) 4.(1)a>-2 (2)a=-2 (3)a<-2. 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 方根与立方根(二) 1.D 2.A 3.C 一、1. 二、1. 1. 三、1.(1)80 (2)1.5 (3)(4)3;2.(1)-9 (2) (3)4 (4)-5 , 2. , 3.(1)25.53 (2) 4.11 4. 0 或 3.(1)2.83 (2)28.09(3)-5.34 (4)±0.47. 4. 正方形铁 皮原边长为 5cm. 平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三) 1.D 2.A 3.C 一、1. 二、1. ,-3 2. 6,-343 (2)-8 3.-4 4) 4. 0,1,-1. (5)-2 (6)100; 三、1.(1)0.4 (3)( 2.(1)19.09(2)2.652(3)-2.098(4)-0.9016; 3. 63.0cm2;

4.计算得:0.5151,5.151,51.51,515.1,得出规律:当被开 方数的小数 点向左(右)每移动 2 位,它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左(右)移 动 1 位. 由此可得实数(§12.2 实数(一)一、1.B 2.C 二、1. 略2. 3. x≥ . ≈0.05151, ≈5151. 三、1.(1)√(2)×(3)√(4)×(5)×(6)×(7)√(8)×; 2.有理数集合中的数是:, 3.1415,2,无理数集合中的数 是: , ,-5,0,,0.8 , ,0.1010010001…; 3.A 点对应的数是-3,,D 点对应的数是,E 点对应 B 点对应的数是-1.5, C 点对应的数是的数是 . 实数(§12.2 实数(二)一、 1.C 2.B 二、1. 三、1.(1),> 3.B 2.(1)(2)<(2)(3) 3.略 3. 5 . < 4. 7 ; 2.(1)7.01 (2)-1.41 (3)2.74 第 13 章整式的乘除 §13.1 幂的运算 (一) 一、1.C 二、1. 三、1.(1) 2.可实行 2.B 2. 6 ,8 (2) (3) (4) 3. 2 3.D 3. 9 (5) (6) 次运算 幂的运算( §13.1 幂的运算(二) 一、1.D 二、1. ,(2) 2.B 3.C 2. (3)2 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

从江县加榜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寒假作业 姓名: 班级:

一、精心选一选 ⒈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判定△A BC 与△DE F全等的是 ( ) A. AB=D E,∠B =∠E,∠C=∠F B. AC =D F,BC =DE,BA=E F C . A B=EF ,∠A=∠E,∠B=∠F D. ∠A =∠F,∠B=∠E,AC=E F 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 A.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B .至少有一角对应相等 C .至少有两边对应相等 D.至少有两角对应相等 ⒊在△ABC 和△DEF 中,已知AB=DE,∠A=∠D,还需具备什么条件①AC=DF;②BC=EF ;③∠B=∠E;④∠C=∠F ,才能推出△AB C≌△DEF,其中符合条件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二、细心填一填 ⒋ 如图1,AO 平分∠B AC,A B=AC ,图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对三角形全等. ⒌ 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 如图2,在△AB C中,∠C=900 ,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BC=16,DC :DB=3:5,则点D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_. 三、用心做一做 ⒎如图,已知AD=AE,AC=A B,∠A=400, ∠B =350,求∠EOC 的度数 ⒏.如图,已知∠1=∠2,∠3=∠4,AB 与C D相等吗?请你说明理由. 一、精心选一选 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⒉在ΔAB C和ΔA ′B ′C ′中,AB=A ′B ′,∠B=∠B ′,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ΔABC 与ΔA ′B ′C ′全等,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 ) A.B C=B′C′ B.∠A=∠A ′ C .AC =A ′C ′ D .∠C=∠C ′ ⒊在△ABC 和ΔA′B′C ′中,AB= A′B ′ ,∠A=∠A ′,∠C=∠C ′ ,可推出(1)∠B =∠B′;(2)∠B 的平分线与∠B′的平分线相等;(3)BC 边上的高与B ′C ′边上的高相等;(4) BC 边上 的中线与B /C / 边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 1个 B.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细心填一填 ⒋如图1: 在ΔAB C和Δ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⑴AB=AD ,⑵∠BA C=∠D AC,⑶BC=D C,将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如图2,在ΔAB C与ΔAED 中,A B=AE ,A C=AD, 请补充一个条件条件: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使ΔABC ≌ΔA ED. ⒍如图3,在ΔABC 中,∠C=900,AC=BC ,AD 平分∠CA B,交BC 于D ,DE ⊥AB 于E,且AB=6cm ,则ΔDEB 的周长为________. 三、用心做一做 ⒎如图,AC=BD,AC ⊥A B,DB ⊥CD ,则AB 与DC 相等吗?为什么? ⒏如图,ΔABC 中,BE 、CD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E 、CD 相交于点O,若A O平分∠B AC,那么OB=OC 吗?为什么? 图1 A C D O E B 图2 B C B C A 图3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册)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 册) 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1 1.略. 2.DE, ∠EDB ,∠E. 3.略. 4.B 5.C 6. AB=AC,BE=CD,AE=AD, ∠BAE= ∠CAD 7. AB ∥EF,BC∥ED. 8. (1)2a 2b;(2)2a 3b;(3) 当n 为偶数时,n2(a b); 当n 为奇数时,n-12a n 12b. 1.2 第 1 课时

1.D 2.C 3.(1)AD=AE;(2) ∠ADB= ∠AEC. 4. ∠1= ∠2 5. △ABC ≌△FDE(SAS) 6. AB ∥CD. 因为△ABO ≌△CDO(SAS). ∠A= ∠C. 7. BE=CD. 因为△ABE ≌△ACD(SAS).

第 2 课时 1.B 2.D 3.(1) ∠ADE= ∠ACB ;(2) ∠E= ∠B. 4. △ABD ≌△BAC(AAS) 5.(1) 相等,因为 △ABE≌△ CBD(ASA);(2)DF=EF, 因为△ ADF ≌△ CEF(ASA).6. 相等,因为△ABC ≌△ADC(AAS). 7.(1) △ ADC ≌△ AEB;(2)AC=AB,DC=EB,BD=EC; ∠ ABE= ∠ ACD, ∠BDO= ∠CEO,∠BOD= ∠COE. 第 3 课时 1.B 2.C 3.110 ° 4.BC 的中点.因为△ABD ≌△ ACD(SSS).5en. 正确.因为△DEH ≌△DFH(SSS). 6.全等.因为△ABD ≌△ACD(SSS). ∠BAF= ∠CAF. 7.相等,因为△ABO ≌△ACO(SSS). 1.3 第 1 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八年级数学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321,421,521 C .3,4,5 D .4,721,82 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 A .在△ABC 中,∠C =∠A 一∠ B ,则△AB C 为直角三角形 B .在△AB C 中,若∠A ∶∠B ∶∠C =5∶2∶3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C .在△ABC 中,若a =53c ,b =5 4c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D .在△ABC 中,若a ∶b ∶c =2∶2∶4,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4.四组数:①9,12,15;②7,24,25;③32,42,52;④3a ,4a ,5a (a >0)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有( ) A .4组 B .3组 C .2组 D .1组 5.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正方形A 的面积为( ) A . 6 B . 36 C . 64 D . 8 6.一块木板如图2所示,已知AB =4,BC =3,DC =12,AD =13,∠B =90°,木板的面积为( ) A .60 B .30 C .24 D .12 7.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 ,12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 A .6cm B .8.5cm C .1330cm D .13 60cm 8.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前方挖,每分钟挖8cm ,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 ,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 A .50cm B .100cm C .140cm D .80cm 9.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 ) A D B C 图2 图1 A 100 64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期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2.1.1 平方根(第一课时) ◆随堂检测 1、若x 2 = a ,则 叫 的平方根,如16的平方根是 ,9 7 2的平方根是 2、3±表示 的平方根,12-表示12的 3、196的平方根有 个,它们的和为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0没有平方根; (2)—1的平方根是1±; (3)64的平方根是8; (4)5是25的平方根; (5)636±= 5、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 (2))8()2(-?- (3)1.21 (4)49 151 ◆典例分析 例 若42-m 与13-m 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试确定m 的值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一、选择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3和2a-15,那么这个数是( ) A 、49 B 、441 C 、7或21 D 、49或441 2、2 )2(-的平方根是( ) A 、4 B 、2 C 、-2 D 、2± 二、填空 3、若5x+4的平方根为1±,则x=

4、若m —4没有平方根,则|m —5|= 5、已知12-a 的平方根是4±,3a+b-1的平方根是4±,则a+2b 的平方根是 三、解答题 6、a 的两个平方根是方程3x+2y=2的一组解 (1) 求a 的值 (2)2 a 的平方根 7、已知1-x +∣x+y-2∣=0 求x-y 的值 ● 体验中考 1、(09河南)若实数x ,y 满足2-x +2)3(y -=0,则代数式2 x xy -的值为 2、(08咸阳)在小于或等于100的非负整数中,其平方根是整数的共有 个 3、(08荆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4的平方根是8 B 、-1 的平方根是1± C 、-8是64的平方根 D 、2 )1(-没有平方根

2021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21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5.6第1课时 1.D 2.C 3.(1)BC=EF或BE=CF;(2)∠A=∠D;(3)∠C=∠F. 4.(1) △ABE≌△DCF(SAS),△ABF≌△DCE(SAS),△BEF≌△CFE;(2) 略.5.△AFC≌△BED(ASA)6.取EF的中点M,连接GM,并延长交FH于点N.GN分别交AD,BC于点P,Q.△PEM≌△QFM.沿GN将道路取直即可. 第2课时 1.平行 2.90° 3.B 4.D 5.∵∠ABD=∠ADB,∴∠CBD=∠CDB.∴BC=DC. 6.△ABD与△ACD都是等腰三角形,BD=AD=DC. 7.△ABD≌△ACE (SAS).∠A=∠CAE=60°.∴△ADE为等边三角 形.8.∵△AEB≌△BDA(ASA).∴AE=BD,EB=DA,CE=CD,EF=DF.AF=BF. 第3课时 1.= 2.①②③ 3.A 4. 略.5.△ABD≌△AED(SAS),∴AB=AE.DC=AB+BD=AE+DE,DC=DE+EC,∴AE=EC.∴点E 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6.(1)∠A≠∠C.因为△ABD与△CBD不全等;(2)∠A>∠C.因为AB<BC,在BC上取BA′=BA.△ABD≌△A′BD.∠A=∠BA′D.∠BA′D>∠C,∴∠A>∠C; (3)当AB=CB时.∠A=∠C;当AB<BC时,∠A>∠C;当AB>BC时,∠A<∠C. 第4课时 1.OA=OB. 2.=.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 点.3.B4.B5.△ADE≌△ADF.AE=AD.△AEF为等腰三角形.6.△BEO≌△BFO

初二数学上册习题大全

单元测试题全等三角形 1.如图3,AB ,CD 相交于点O ,AD =CB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 ≌△COB .你补充的条件是 _ . 2.如图4,AC ,BD 相交于点O ,AC =BD ,AB =CD ,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____. 3.如图5,△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 4.地基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度相同的两幢楼上分别住着甲、乙两位同学,有一天,甲对乙说:“从我住的这幢楼的底部到你住的那幢楼的顶部的直线距离,等于从你住的那幢楼的底部到我住的这幢楼的顶部的直线距离.”你认为甲的话正确吗?答:____. 5.如图6,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的面积为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7,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PE PF = B .AE AF = C .△APE ≌△APF D .AP PE PF =+ 2.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 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3.如图8, 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 BF ,CE .下列说法:①CE =BF ;②△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③BF ∥CE ;④△BDF ≌△CDE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 .形状相同 B .周长相等 C .面积相等 D .全等 5.如图9,AD AE =,= = =100 =70BD CE ADB AEC BA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BE ≌△ACD B .△ABD ≌△ACE C .∠DAE =40° D .∠C =30° 6.已知:如图10,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 7.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11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 8.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ABC 的是( ) A .A B =3,B C =4,CA =8 B .AB =4,BC =3,∠A =30° C .∠A =60°,∠B =45°,AB =4 D .∠C =90°,AB =6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9分) 1.(本题8分)请你用三角板、圆规或量角器等工具,画∠POQ =60°,在它的边OP 上截取OA =50mm ,OQ 上截取OB =70mm ,连结AB ,画∠AOB 的平分线与AB 交于点C ,并量出AC 和O C 的长 .(结果精确到1mm ,不要求写画法). 2.(本题10分)已知:如图12,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DE BF =. A D O C B 图4 A D C B 图5 A D C B 图6 E A D C B 图7 E F A D C B 图8 E F D O C B 图9 A D E C B 图10 F G A E C 图11 B A ′ E ′ D A D E C B 图12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