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滤波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方案设计书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滤波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方案设计书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滤波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方案设计书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滤波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方案设计书

题目: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滤波处理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音学知识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兴学科,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手段,所以对其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Matlab语言是一种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十分强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它可以将声音文件变换成离散的数据文件,然后用起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处理数据。这为我们的本次设计提供了强大并良好的环境!

本设计要求自己录制一段自己的语音后,在MATLAB软件中采集语音信号、回放语音信号并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再在Matlab中分别设计不同形式的FIR数字滤波器。之后对采集的语音信号经过不同的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后,

观察不同的波形,并进行时域和频谱的分析。对比处理前后的时域图和频谱图,分析各种滤波器对于语音信号的影响。最后分别收听进行滤波后的语音信号效果,做到了解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该用怎么样的滤波器。

目录

1.设计内容 (4)

2.设计原理 (4)

2.1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 (4)

2.2语音信号的频域分析 (5)

3.设计过程 (5)

3.1实验程序源代码 (6)

3.1.1原语音信号时域、频域图 (6)

3.1.2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6)

3.1.3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7)

3.1.4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8)

3.1.5语音信号的回放 (9)

3.2调试结果描述 (10)

3.3所遇问题及结果分析 (15)

3.3.1所遇主要问题 (16)

3.3.2结果分析 (16)

4.体会与收获 (17)

5.参考文献 (17)

1.设计内容:

1.首先录制好一段自己的语音。

2.用Matlab分别设计好3种类型的滤波器(指标自己确定):低通型、高通型、带通型。

3.用Matlab将语音信号进行采样,并分别将其通过所设计的3种滤波器。

4.用Matlab自带的语音返回函数收听滤波后的语音信号,分析并比较其与原语音信号的差异。

2.设计原理:

语音信号时一种非平稳的时变信号,它带着各种信息。在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语音增强等语音处理中无一例外需要提取语音中包含的各种信息。语音信号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方便有效的提取并表示语音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语音信号处理可以分为时域和变换域等处理方法,其中时域分析是最简单的方法,直接对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进行分析,崎岖的特征参数主要有语音的短时能量,短时平均过零率,短时自相关函数等。

2.1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

信号提取: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上的菜单功能按键采集电脑上的一段音频信号,完成音频信号的频率,幅度等信息的提取,并得到该语音信号的波形图。

信号调整:在设计的用户图形界面下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各种变化,如变化幅度、改变频率等操作,以实现对语音信号的调整。

2.2语音信号的频域分析

信号的傅里叶表示在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线性系统来说,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其对正弦或复指数和的响应,所以傅里叶分析方法能完善地解决许多信号分析和处理问题。另外,傅里叶表示使信号的某些特性变得更明显,因此,它能更深入地说明信号的各项红物理现象。

由于语音信号时随着时间变化的,通常认为,语音是一个受准周期脉冲或随机噪声源激励的线性系统的输出。输出频谱是声道系统频率响应与激励源频谱的乘积。身份到系统的频率响应及激励源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一般标准的傅里叶表示虽然适用于周期及平稳随机信号的表示,但不能直接用于语音信号。由于语音信号可以认为在短时间内,近似不变,因而可以采用短时分析法。

1.信号变换:在用户图形界面西啊对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Fourier等变换,并画出变换前后的频谱图和倒谱图。

2.信号滤波:滤除语音信号中的噪音部分,可以采用抵用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并比较各种滤波后的效果。

3.设计过程:

3.1实验程序源代码(原语音信号存放在e:\下):

3.1.1.原语音信号的时域、频域图

[x1,fs,bits]=wavread('e:\txwz.wav')。

%sound(x1,fs,bits)。

figure(1)。

plot(x1)。%做原始语音信号的时域图形

title('原始语音信号')。

xlabel('时间 t')。

ylabel('音量 n')。

figure(2)。

y1=fft(x1)。%做length(x1)点的FFT

y1=fftshift(y1)。 %平移,是频率中心为0

derta_fs = fs/length(x1)。 %设置频谱的间隔,分辨率

plot([-fs/2:derta_fs: fs/2-derta_fs],abs(y1))。%画出原始语音信号的频谱图title('原始语音信号的频谱')。

grid on。

3.1.2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低通滤波:截止频率4000,阻带衰减20dB,过渡带宽0.1π

fc1=4000。

N1=2*pi*0.9/(0.1*pi)

wc1=2*pi*fc1/fs。

if rem(N1,2)==0

N1=N1+1。

end

Window= boxcar (N1+1)。 %长度为N1的矩形窗Window

b1=fir1(N1,wc1/pi,Window)。

figure(3)。

freqz(b1,1,512)。

title('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x1_low = filter(b1,1,x1)。%对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figure(4)。

plot(x1_low)。

title('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时域)')。

figure(5)。

plot([-fs/2:derta_fs:fs/2-derta_fs],abs(fftshift(fft(x1_low))))。title('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频域)')。

3.1.3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高通滤波:截止频率4000,阻带衰减40dB,过渡带宽0.1πfc2=4000。

N2=2*pi*3.1/(0.1*pi)

wc2=2*pi*fc1/fs。

N2=N2+mod(N2,2)。

Window=hanning(N2+1)。

b2=fir1(N2,wc2/pi,'high',Window)。

figure(6)。

freqz(b2,1,512)。%数字滤波器频率响应

title('高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x1_high = filter(b2,1,x1)。%对信号进行高通滤波

figure(7)。

plot(x1_high)。

title('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时域)')。

figure(8)。

plot([-fs/2:derta_fs:fs/2-derta_fs],abs(fftshift(fft(x1_high))))。

title('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频域)')

3.1.4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带通滤波:下截止频率4000,上截止频率8000,阻带衰减20dB,过渡带宽度0.1π

f1=4000。f2=8000。 %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

w1=2*pi*f1/fs。

w3=w1+0.1*pi。

w2=2*pi*f2/fs。

w4=w2-0.1*pi。

w=[(w1+w3)/2,(w2+w4)/2]。

B=0.1*pi。

N3=ceil(2*0.9*pi/B)。

N3=N3+mod(N3,2)。

Window=boxcar(N3+1)。

b3=fir1(N3,w/pi,'stop',Window)。%带通滤波器

figure(9)。

freqz(b3,1,512)。%数字滤波器频率响应

title('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x1_daitong = filter(b3,1,x1)。%对信号进行带通滤波

figure(10)。

plot(x1_daitong)。

title('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时域)')。

figure(11)。

plot([-fs/2:derta_fs:fs/2-derta_fs],abs(fftshift(fft(x1_daitong))))。title('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频域)')。

3.1.5语音信号的回放(分别执行)

sound(x1,fs,bits)。%原始信号

sound(x1_low,fs,bits)。%经过低通滤

sound(x1_high,fs,bits)。 %经过高通滤波

sound(x1_daitong,fs,bits)。%经过带通滤波

3.2调试结果描述

原始语音信号的时域图形:

原始语音信号频谱: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后的时域波形:

高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后的频域波形:

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后的时域波形:

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后的频域波形:

3.3所遇问题及结果分析

3.3.1所遇主要问题

1.在高通与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时老是报错,但同样的用法在低通滤波器中就可以实现

b2=fir1(N2,wc2/pi,'high',Window)。

??? Error using ==> fir1

The window length must be the same as the filter length.

其要求在fir函数中所选用的窗长要和滤波器长度一致。但在参考书上指出,滤波器阶数必须为窗长加1。经上网查询后,原来高通、带阻滤波器的阶数应该控制为奇数,因为如果阶数为偶数,则在π点必有一零点,这对于高通带阻来说是不允许的,故取阶数为奇数,而你FIR1滤波器阶数为M+1阶,所以你的M必须为偶数,所以可以将程序中去窗长算法由原程序的:

N2=2*pi*0.9/(0.1*pi)。

if rem(N2,2)==0

N2=N2+1。

End

和:

N3=2*pi*0.9/(0.1*pi)。

if rem(N3,2)==0

N3=N3+1。

End

改为了:

N2=N2+mod(N2,2)。

和:

B=0.1*pi。(B为过渡带宽)

N3=ceil(2*0.9*pi/B)。

N3=N3+mod(N3,2)。

2.在设计高通滤波器时先是使用的矩形窗,用矩形窗验证出来的结果中低频语音

分量依旧很强,不能将其全部抑制在0,之后换窗,选着了最小衰减可以到达53dB的海明窗,再次实验,非常成功!

3.3.2结果分析

经过回放三个不同类型滤波器输出的语音信号,并与原语音信号对比得到了如下结论。

语音高频成分音质非常尖锐,齿音中,声音有些暗淡。

语音低频成分音质沉稳,空间感觉强,语音浑厚。

语音中频成分音质有力度,有通透感。

4.体会与收获

以往都是通过课本来感性的认知语音信号,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对语音信号有了一个较为实际的认识。于此同时,让我再次把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新进行了复习和学习。而对于Matlab,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了其功能的强大。最为重要的是,本次课程设计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习的过程:只去做实验是不行的,首先还是要思考,遇到了问题查书籍,百度搜索也只是一种手段,更加重要的是想,再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实验。

5.参考文献

《数字信号处理》钱同惠、百度文库

[8040112]四年制本科自动化专业---LabView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标准

“LabVIEW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标准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教学时数:48H 学历层次:本科课程代码:8040112 修业年限:全日制4年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新能源应用技术制订人:吴印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的专门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了解有关虚拟仪器的创新概念、最新研究成果与实用技术。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相关课程:模式识别。 2.设计思路 (1)内容设计 根据应用型高职本科教育要求,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面临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和岗位技术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自动化专业学生未来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导向,设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程序结构,数据结构,局部和全局变量,图形显示,字符串和文件I/O,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I/O和计数器等九个教学模块。 (2)教学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能力,着重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应用型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授课方式,以自动化专业学生未来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导向,所有授课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边做边练。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及早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较深入地理解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关键技术,了解有关虚拟仪器的创新概念、最新研究成果与实用技术。形成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抽样定理的应用 摘要 抽样定理表示为若频带宽度有限的,要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抽样频率应大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抽样频率小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有混叠。抽样频率大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无混叠。 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音学知识对语音 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兴学科,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手段,所以对其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Matlab语言是一种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十分强大的计算机应用 软件,它可以将声音文件变换成离散的数据文件,然后用起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处理数据。这为我们的本次设计提供了强大并良好的环境! 本设计要求通过利用matlab对模拟信号和语音信号进行抽样,通过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观察波形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抽样Matlab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原理: (2) 1、抽样定理 (2) 2、MATLAB简介 (2) 3、语音信号 (3) 4、Stem函数绘图 (3) 三、设计内容: (4) 1、已知g1(t)=cos(6πt),g2(t)=cos(14πt),g3(t)=cos(26πt),以抽样频率 fsam=10Hz对上述三个信号进行抽样。在同一张图上画出g1(t),g2(t),g3(t)及其抽样点,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4) 2、选取三段不同的语音信号,并选取适合的同一抽样频率对其进 行抽样,画出抽样前后的图形,并进行比较,播放抽样前后的语音。 (6) 3、选取合适的点数,对抽样后的三段语音信号分别做DFT,画图 并比较。 (10) 四、总结 (12) 五、参考文献 (13)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IIR滤波器的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月日

1、设计目的 1、掌握IIR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及设计方法; 2、掌握IIR 滤波器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3、提高Matlab 下的程序设计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4、了解语音信号的特点。 2、设计任务 1、学习并掌握课程设计实验平台的使用,了解实验平台的程序设计方法; 2、录制并观察一段语音信号的波形及频谱,确定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3、根据指标设计一个IIR 滤波器,得到该滤波器的系统响应和差分方程,并根据差分方程将所设计的滤波器应用于实验平台,编写相关的Matlab 程序; 4、使用实验平台处理语音信号,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3、设计内容 3.1设计步骤 1、学习使用实验平台,参见附录1。 2、使用录音机录制一段语音,保存为wav 格式,录音参数为:采样频率8000Hz、16bit、单声道、PCM 编码,如图1 所示。 图1 录音格式设置 在实验平台上打开此录音文件,观察并记录其波形及频谱(可以选择一段较为稳定的语音波形进行记录)。 3、根据信号的频谱确定滤波器的参数:通带截止频率Fp、通带衰减Rp、阻带截止频率Fs、阻带衰减Rs。 4、根据技术指标使用matlab 设计IIR 滤波器,得到系统函数及差分方程,并记录得到系统函数及差分方程,并记录其幅频响应图形和相频响应图形。要求设计 第 1页出的滤波器的阶数小于7,如果不能达到要求,需要调整技术指标。 5、记录滤波器的幅频响应和系统函数。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表示公式为:

因此,必须记录系数向量a 和b。系数向量a 和b 的可以在Matlab 的工作空间(WorkSpace)中查看。 6、根据滤波器的系统函数推导出滤波器的差分方程。 7、将设计的滤波器应用到实验平台上。根据设计的滤波器的差分方程在实验平台下编写信号处理程序。根据运行结果记录处理前后的幅频响应的变化情况,并试听处理前后声音的变化,将结果记录,写入设计报告。 3.2实验程序 (1)Rs=40; Fs=1400; Rp=0.7; Fp=450; fs=8000; Wp=2*pi*Fp;Ws=2*pi*Fs; [N,Wn]=buttord(Wp,Ws,Rp,Rs,'s'); [b1,a1]=butter(N,Wn,'s'); [b,a]=bilinear(b1,a1,fs); [H,W]=freqz(b,a); figure; subplot(2,1,1);plot(W*fs/(2*pi),abs(H));grid on;title('频率响应'); xlabel('频率');ylabel('幅值');、 subplot(2,1,2); plot(W,angle(H));grid on;title('频率响应'); xlabel('相位(rad)');ylabel('相频特性'); 3.3实验结果(如图): N =5 Wn=6.2987e+003 第 2页

数字信号处理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简答题: 1.在A/D变换之前和D/A变换之后都要让信号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在A/D变化之前为了限制信号的最高频率,使其满足当采样频率一定时,采样频率应大于等于信号最高频率2倍的条件。此滤波器亦称为“抗混叠”滤波器。 在D/A变换之后为了滤除高频延拓谱,以便把抽样保持的阶梯形输出波平滑化,故又称之为“平滑”滤波器。 判断说明题: 2.模拟信号也可以与数字信号一样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自己要增加一道采样的工序就可以了。 () 答:错。需要增加采样和量化两道工序。 3.一个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总可以转换成功能相同的数字系统,然后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对信号进行等效的数字处理。() 答:受采样频率、有限字长效应的约束,与模拟信号处理系统完全等效的数字系统未必一定能找到。因此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方法是先对抽样信号及系统进行分析,再考虑幅度量化及实现过程中有限字长所造成的影响。故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理论是数字信号处

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 一、连续时间信号取样与取样定理 计算题: 1.过滤限带的模拟数据时,常采用数字滤波器,如图所示,图中T 表示采样周期(假设T 足够小,足以防止混叠效应),把从)()(t y t x 到的整个系统等效为一个模拟滤波器。 (a ) 如果kHz T rad n h 101,8)(=π截止于,求整个系统的截止频 率。 (b ) 对于kHz T 201=,重复(a )的计算。 采样(T) () n h () n x () t x () n y D/A 理想低通T c πω=() t y 解 (a )因为当0)(8=≥ω πωj e H rad 时,在数 — 模变换中 )(1)(1)(T j X T j X T e Y a a j ωω=Ω= 所以)(n h 得截止频率8πω=c 对应于模拟信号的角频率c Ω为 8 π = ΩT c 因此 Hz T f c c 625161 2==Ω= π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信号与系统》 英文名称:《Signals and Systems》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90学时,均为理论课。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信号与系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电信号与电系统的分析与求解,在现代电子类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中,起着建立数学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桥梁的重要作用。对信号与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学员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后续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 2.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渗透素质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3.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尤为重要。由于这门课是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信号求解系统,所以在一开始接触时很多学员会不适应,将理论从实际中抽象出来需要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员应该有意识地找出实际学习生活中学员可能接触到的一些例子,通过对这些

实例的分析帮助学员完成这一思想转变,从而使学员开始学会使用理论工具来分析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通过数学这座桥梁联系到一起。在教员的启发引导和实例教学的作用下,建立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与学的结合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员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求教员能够在这门看起来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能够让学员发现乐趣,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注意把一些有利于思维方式形成的问题交给学员,引起学员的注意力,教员从解决问题的思路着手对学员进行启发,调动学员的思维方式转变;适当采取一些能够让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的形式,比如自学部分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模拟讲课。 (3)教学方式 对于理论基础课,现有的教学手段有板书、幻灯、动画等,充分利用这些手段丰富教学实践,增强学员对一些理论基础的理解和应用,建立起学员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理工科的主干课程与生物医学工程实际工作的结合,利用可以找到的医学工程方面的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知识与实践分析能力,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学员不易理解的一些理论推导过程,结合板书推导、幻灯的演示,能够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模拟,使学员对于抽象理论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自己动手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该课程的学习力求以统一的观点来阐明信号和系统的重要概念,培养学员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信号处理过程以及电子信号检测系统,使学员在关注细节的同时注重整体,能够以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本课程可以概括为两类系统(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三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和两类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方法和变换域分析方法)。本课程要求学员树立从不同角度(时域、频域与复频域)来观察信号的思想,尤其是频率域角度;全面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不同分析方法(时域法、频域法、复频域法、Z域法、状态变量法);通过习题练习与讲解以及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等方式,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

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 ——利用双线性变换法实现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常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熟悉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利用数字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的方法,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并能够对设计结果加以分析。 二.设计方案论证 1.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IIR数字滤波器是一种离散时间系统,其系统函数为 假设M≤N,当M>N时,系统函数可以看作一个IIR的子系统和一个(M-N)的FIR子系统的级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际上是求解滤波器的系数和,它 是数学上的一种逼近问题,即在规定意义上(通常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去逼近系统的特性。如果在S平面上去逼近,就得到模拟滤波器;如果在z平面上去逼近,就得到数字滤波器。 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脉冲响应不变法的主要缺点是产生频率响应的混叠失真。这是因为从S平面到Z平面是多值的映射关系所造成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采用非线性频率压缩方法,将整个频率轴上的频率范围压缩到-π/T~π/T之间,再用z=e sT转换 平面的-π/T~π到Z平面上。也就是说,第一步先将整个S平面压缩映射到S 1 /T一条横带里;第二步再通过标准变换关系z=e s1T将此横带变换到整个Z平面上去。这样就使S平面与Z平面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单值关系,消除了多值变换性,也就消除了频谱混叠现象,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双线性变换的映射关系 为了将S平面的整个虚轴jΩ压缩到S1平面jΩ1轴上的-π/T到π/T段上,可以通过以下的正切变换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 课 程 设 计 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班级:电信班 姓名: 学号: 组员:

摘要 滤波器设计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IR数字滤波器和IIR 滤波器是滤波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快速有效地设计各种数字滤波器。课题基于MATLAB有噪音语音信号处理的设计与实现,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对加噪声语音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和滤波。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 MATLAB 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使用窗函数法来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用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双线性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并利用MATLAB 作为辅助工具完成设计中的计算与图形的绘制。通过对对所设计滤波器的仿真和频率特性分析,可知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有效快捷地设计FIR和IIR数字滤波器,过程简单方便,结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指定要求。 关键词数字滤波器 MATLAB 窗函数法巴特沃斯

目录 摘要 (1) 1 引言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1.3课程设计设备及平台 (1) 1.3.1 数字滤波器的简介及发展 (1) 1.3.2 MATLAB软件简介 (2) 2 课程设计原理及流程 (4) 3.课程设计原理过程 (4) 3.1 语音信号的采集 (4) 3.2 语音信号的时频分析 (5) 3.3合成后语音加噪声处理 (7) 3.3.1 噪声信号的时频分析 (7) 3.3.2 混合信号的时频分析 (8) 3.4滤波器设计及消噪处理 (10) 3.4.1 设计IIR和FIR数字滤波器 (10) 3.4.2 合成后语音信号的消噪处理 (13) 3.4.3 比较滤波前后语音信号的波形及频谱 (13) 3.4.4回放语音信号 (15) 3.5结果分析 (15) 4 结束语 (15) 5 参考文献 (16)

信号处理-习题(答案)

数字信号处理习题解答 第二章 数据采集技术基础 2.1 有一个理想采样系统,其采样角频率Ωs =6π,采样后经理想低通滤波器H a (j Ω)还原,其中 ?? ???≥Ω<Ω=Ωππ 3032 1 )(,,j H a 现有两个输入,x 1(t )=cos2πt ,x 2(t )=cos5πt 。试问输出信号y 1(t ), y 2(t )有无失真?为什么? 分析:要想时域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出原信号,则采样角频率Ωs 必须大于等于信号谱最高角频率Ωh 的2倍,即满足Ωs ≥2Ωh 。 解:已知采样角频率Ωs =6π,则由香农采样定理,可得 因为x 1(t )=cos2πt ,而频谱中最高角频率ππ π32 621 =< =Ωh , 所以y 1(t )无失真; 因为x 2(t )=cos5πt ,而频谱中最高角频率ππ π32 652 => =Ωh , 所以y 2(t )失真。 2.2 设模拟信号x (t )=3cos2000πt +5sin6000πt +10cos12000πt ,求: (1) 该信号的最小采样频率; (2) 若采样频率f s =5000Hz ,其采样后的输出信号; 分析:利用信号的采样定理及采样公式来求解。 ○ 1采样定理 采样后信号不失真的条件为:信号的采样频率f s 不小于其最高频

率f m 的两倍,即 f s ≥2f m ○ 2采样公式 )()()(s nT t nT x t x n x s === 解:(1)在模拟信号中含有的频率成分是 f 1=1000Hz ,f 2=3000Hz ,f 3=6000Hz ∴信号的最高频率f m =6000Hz 由采样定理f s ≥2f m ,得信号的最小采样频率f s =2f m =12kHz (2)由于采样频率f s =5kHz ,则采样后的输出信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n f n x nT x t x n x s s nT t s 522sin 5512cos 13512cos 10522sin 5512cos 35112cos 105212sin 5512cos 3562cos 10532sin 5512cos 3)()()(πππππππππππ 说明:由上式可见,采样后的信号中只出现1kHz 和2kHz 的频率成分, 即 kHz f f f kHz f f f s s 25000200052150001000512211 ======,, 若由理想内插函数将此采样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则恢复后的模拟信号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课程代码:05048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48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英文名称:Mobile Communication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课程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训)学时:0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中专业能力教育模块的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现的方法,以及移动通信中应用到的知识。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掌握。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对移动通信网的认识、分析等任务;能够独立的完成对通信网络的分析工作。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其前导课程是《信号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生只有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很清楚的对蜂窝移动通信网进行理解 (2)在目前最常见的 G 网和 C 网的比较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中不通方式的通信方式。 (3)熟悉G网和C 网的组网系统,和内部技术。 2.知识目标: (1)认识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形式 (2)理解区的基本概念 (3)理解各种编码的功能 (4)对G 网和C 网进行对比分析。 3.素质目标: 具备基本通信网分析的方法和认识能力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共18页文档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姓名:刘倩 学号:201014407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实验一: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常用离散信号的理解; 2、掌握matlab 中一些基本函数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单位抽样序列 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zeros()函数实现。 如果)(n δ在时间轴上延迟了k 个单位,得到)(k n -δ即: 2.单位阶越序列 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ones()函数实现。 3.正弦序列 在MATLAB 中 4.复指数序列 在MATLAB 中 5.指数序列 在MATLAB 中

实验内容:由周期为10的正弦函数生成周期为20的余弦函数。 实验代码: n=0:30; y=sin(0.2*pi*n+pi/2); y1=sin(0.1*pi*n+pi/2); subplot(121) stem(n,y); xlabel ('时间序列n');ylabel('振幅');title('正弦函数序列y=sin(0.2*pi*n+pi/2)'); subplot(122) stem(n,y1); xlabel ('时间序列n');ylabel('振幅'); title('正弦函数序列y=sin(0.2*pi*n+pi/2)'); 实验结果: 实验二: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验目的: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实验原理:离散系统 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 输入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 记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

当N k d k ,...2,1,0==时,h[n]是有限长度的(n :[0,M]),称系统为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 在MATLAB 中,可以用函数y=filter(p,d,x)实现差分方程的仿真,也可以用函数 y=conv(x,h)计算卷积,用y=impz(p,d,N)求系统的冲激响应。 实验内容:用MATLAB 计算全解 当n>=0时,求用系数差分方程y[n]+y[n-1]-6y[n-2]=x[n]描述的一个离散时间系统对阶跃输入x[n]=8μ[n]的全解。 实验代码: n=0:7; >> [y,sf]=filter(1,[1 1 -6],8*ones(1,8),[-7 6]); >> y1(n+1)=-1.8*(-3).^n+4.8*(2).^n-2; >> subplot(121) >> stem(n,y); >> title('由fliter 函数计算结果'); >> subplot(122) >> stem(n,y1); >> title('准确结果');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有图可得由fliter 函数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出的准确结果完全一致。 实验三FFT 算法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总结(全)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总结 以下图为线索连接本门课程的内容: ) (t x a ) (t y a ) (n x 一、 时域分析 1. 信号 ? 信号:模拟信号、离散信号、数字信号(各种信号的表示及关系) ? 序列运算:加、减、乘、除、反褶、卷积 ? 序列的周期性:抓定义 ? 典型序列:)(n δ(可表征任何序列)、)(n u 、)(n R N 、 n a 、jwn e 、)cos(θ+wn ∑∞ -∞ =-= m m n m x n x )()()(δ 特殊序列:)(n h 2. 系统 ? 系统的表示符号)(n h ? 系统的分类:)]([)(n x T n y = 线性:)]([)]([)]()([2121n x bT n x aT n bx n ax T +=+ 移不变:若)]([)(n x T n y =,则)]([)(m n x T m n y -=- 因果:)(n y 与什么时刻的输入有关 稳定: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 ? 常用系统:线性移不变因果稳定系统 ? 判断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方法 ? 线性移不变系统的表征方法: 线性卷积:)(*)()(n h n x n y = 差分方程: 1 ()()()N M k k k k y n a y n k b x n k === -+ -∑∑

3. 序列信号如何得来? ) (t x a ) (n x 抽样 ? 抽样定理:让)(n x 能代表)(t x a ? 抽样后频谱发生的变化? ? 如何由)(n x 恢复)(t x a ? )(t x a = ∑ ∞ -∞ =--m a mT t T mT t T mT x ) ()] (sin[ ) (π π 二、 复频域分析(Z 变换) 时域分析信号和系统都比较复杂,频域可以将差分方程变换为代数方程而使分析简化。 A . 信号 1.求z 变换 定义:)(n x ?∑∞ -∞ =-= n n z n x z X )()( 收敛域:)(z X 是z 的函数,z 是复变量,有模和幅角。要其解析,则z 不能取让)(z X 无穷大的值,因此z 的取值有限制,它与)(n x 的种类一一对应。 ? )(n x 为有限长序列,则)(z X 是z 的多项式,所以)(z X 在z=0或∞时可 能会有∞,所以z 的取值为:∞<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书后题答案中文版

Chapter 2 Solutions 2.1 最小采样频率为两倍的信号最大频率,即44.1kHz 。 2.2 (a)、由ω = 2πf = 20 rad/sec ,信号的频率为f = 3.18 Hz 。信号的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6.37 Hz 。 (b)、3 5000π=ω,所以f = 833.3 Hz ,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1666.7 Hz 。 (c)、7 3000π=ω,所以f = 214.3 Hz ,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428.6 Hz 。 2.3 (a) 1258000 1f 1T S S ===μs (b)、最大还原频率为采样频率的一半,即4000kHz 。 2.4 ω = 4000 rad/sec ,所以f = 4000/(2π) = 2000/π Hz ,周期T = π/2000 sec 。因此,5个周期为5π/2000 = π/400 sec 。对于这个信号,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2(2000/π) = 4000/π Hz 。所以采样频率为f S = 4(4000/π) = 16000/π Hz 。因此5个周期收集的采样点为(16000/π samples/sec )(π/400 sec) = 40。 2.5 ω = 2500π rad/sec ,所以f = 2500π/(2π) = 1250 Hz ,T = 1/1250 sec 。因此,5个周期为5/1250 sec 。对于这个信号,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2(1250) = 2500 Hz ,所以采样频率为f S = 7/8(2500) = 2187.5 Hz 。采样点数为(2187.5 点/sec)(5/1250 sec) = 8.75。这意味着在模拟信号的五个周期内只有8个点被采样。事实上,对于这个信号来说,在整数的模拟周期中,是不可能采到整数个点的。 2.6 2.7 信号搬移发生在kf S ± f 处,换句话说,频谱搬移发生在每个采样频率的整数倍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频率/kHz

高职法制教育活动归纳_工作归纳.doc

高职法制教育活动总结_工作总结 高职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过程,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地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切实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校长担任普法领导小组组长,把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起以校长为龙头,以班主任主体,以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工作队伍,完善了教育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图片法制宣传园地,加强法制宣传,根据教育系统的宣传重点,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及时宣传《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促进了法制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充分发挥手抄小报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并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请了渝中区校保支队的张敬元警官到校作法制教育讲座;另一方面,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了“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另外,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明安全”知识竞赛、征文评比等群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引导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高职高专(副教授)职称评定个人专业技术工 作总结_技术工作总结 《高职高专(副教授)职称评定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职高专(副教授)职称评定个人技术总结 本人20**年**月毕业于****大学物电系,20**年**月获得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讲师技术职称。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责,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规划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应用Matlab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及滤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二0 0五年一月一日

目录 设计过程步骤() 2.1 语音信号的采集() 2.2 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2.3 设计数字滤波器和画出其频谱响应() 2.4 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 2.5滤波器分析后的语音信号的波形及频谱() ●心得和经验()

设计过程步骤 2.1 语音信号的采集 我们利用Windows下的录音机,录制了一段开枪发出的声音,时间在1 s内。接着在C盘保存为WAV格式,然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并记录下了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在这里我们还通过函数sound引入听到采样后自己所录的一段声音。通过wavread函数和sound的使用,我们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其程序如下: [x,fs,bite]=wavread('c:\alsndmgr.wav',[1000 20000]); sound(x,fs,bite); 2.2 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首先我们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然后对语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在Matlab中,我们利用函数fft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频谱特性性。到此,我们完成了课程实际的第二部。 其程序如下: n=1024; subplot(2,1,1); y=plot(x(50:n/4)); grid on ; title('时域信号') X=fft(x,256); subplot(2,1,2); plot(abs(fft(X))); grid on ; title('频域信号'); 运行程序得到的图形: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书后题答案中文版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书后题答案中文版

Chapter 2 Solutions 2.1 最小采样频率为两倍的信号最大频率,即44.1kHz 。 2.2 (a)、由ω = 2πf = 20 rad/sec ,信号的频率为f = 3.18 Hz 。信号的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6.37 Hz 。 (b)、35000π =ω,所以f = 833.3 Hz ,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1666.7 Hz 。 (c)、7 3000π =ω,所以f = 214.3 Hz ,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428.6 Hz 。 2.3 (a) 1258000 1f 1T S S === μs (b)、最大还原频率为采样频率的一半,即4000kHz 。 2.4 ω = 4000 rad/sec ,所以f = 4000/(2π) = 2000/π Hz ,周期T = π/2000 sec 。因此,5个周期为5π/2000 = π/400 sec 。对于这个信号,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2(2000/π) = 4000/π Hz 。所以采样频率为f S = 4(4000/π) = 16000/π Hz 。因此5个周期收集的采样点为(16000/π samples/sec )(π/400 sec) = 40。 2.5 ω = 2500π rad/sec ,所以f = 2500π/(2π) = 1250 Hz ,T = 1/1250 sec 。因此,5个周期为5/1250 sec 。对于这个信号,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为2(1250) = 2500 Hz ,所以采样频率为f S = 7/8(2500) = 2187.5 Hz 。采样点数为(2187.5 点/sec)(5/1250 sec) = 8.75。这意味着在模拟信号的五个周期内只有8个点被采样。事实上,对于这个信号来说,在整数的模拟周期中,是不可能采到整数个点的。 2.7 信号搬移发生在kf S ± f 处,换句话说,频谱搬移发生在每个采样频率的整数 倍 -2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0.10.20.30.40.50.60.70.80.91 幅度 频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二○一四年七月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发挥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功能,以专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现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情况进行汇报。 1 规划与实施 根据《淮海工学院关于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结合专业建设三年规划(2013-2015)、省重点专业类的建设工作,对十二五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规划与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1.1专业定位与发展 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的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本科专业,始建于1985年。1998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1年,本专业被列入淮海工学院“十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被评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 2008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8月,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工作,本着“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训练”的原则,推动学分制建设与发展,在30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一、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尊重和落实教育选择权,推进教育公平。以推进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为契机,按照“因材施教,错位发展”办学指导思想,锁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据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经济建设为服务面向,立足连云港,服务江苏,影响全国。苏南电子工业发达,苏北特别是连云港,电子工业落后,没有电子工业大型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先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苏北电子工业的振兴需要大批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数字信号处理习题及答案

==============================绪论============================== 1. A/D 8bit 5V 00000000 0V 00000001 20mV 00000010 40mV 00011101 29mV ==================第一章 时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1. ①写出图示序列的表达式 答:3)1.5δ(n 2)2δ(n 1)δ(n 2δ(n)1)δ(n x(n)-+---+++= ②用δ(n) 表示y (n )={2,7,19,28,29,15} 2. ①求下列周期 ) 5 4sin( )8 sin( )4() 51 cos()3() 54sin()2() 8sin( )1(n n n n n π π π π - ②判断下面的序列是否是周期的; 若是周期的, 确定其周期。 (1)A是常数 8ππn 73Acos x(n)??? ? ??-= (2))8 1 (j e )(π-=n n x 解: (1) 因为ω= 73π, 所以314 π2=ω, 这是有理数, 因此是周期序列, 周期T =14。 (2) 因为ω= 81, 所以ω π2=16π, 这是无理数, 因此是非周期序列。 ③序列)Acos(nw x(n)0?+=是周期序列的条件是是有理数2π/w 0。

3.加法 乘法 序列{2,3,2,1}与序列{2,3,5,2,1}相加为__{4,6,7,3,1}__,相乘为___{4,9,10,2} 。 移位 翻转:①已知x(n)波形,画出x(-n)的波形图。 ② 尺度变换:已知x(n)波形,画出x(2n)及x(n/2)波形图。 卷积和:①h(n)*求x(n),其他0 2 n 0n 3,h(n)其他03n 0n/2设x(n) 例、???≤≤-=???≤≤= }2 3 ,4,7,4,23{0,h(n)*答案:x(n)= ②已知x (n )={1,2,4,3},h (n )={2,3,5}, 求y (n )=x (n )*h (n ) x (m )={1,2,4,3},h (m )={2,3,5},则h (-m )={5,3,2}(Step1:翻转) 解得y (n )={2,7,19,28,29,15} ③(n)x *(n)x 3),求x(n)u(n u(n)x 2),2δ(n 1)3δ(n δ(n)2、已知x 2121=--=-+-+= }{1,4,6,5,2答案:x(n)= 4. 如果输入信号为 ,求下述系统的输出信号。

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C语言课程教学设 计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编制人:杨飞 编制单位:电子信息工程系 编制日期: 07月05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王振民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07月05日

文档仅供参考 目录一、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体系构建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二)教学目标 (三)考核方式 三、课程组织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二)教学模式 四、课程资源利用 五、课程教学特色

文档仅供参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时:64 课程类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学分:4 所属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授课对象: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C++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1、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2、课程地位

根据以上课程分解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支撑课程,只有学习了该课程后才能深入学习单片机技术和PLC应用技术核心课程。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详见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对计算机语言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有基本的认识; 2)掌握C语言的总体结构、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表示式; 3)熟悉C语言程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函数的概念和用法; 5)掌握编译预处理命令; 6)理解位运算和文件的基本操作; 7)掌握指针、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应用VC++集成环境设计和调试C语言程序; 2)能用C语言设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程序,并能完成简单程序的测试; 3)具有数据结构基础和算法能力,以提高个人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力; 4)有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方法,能经过互联网、文献资料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