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女子高中制服

日本女子高中制服

日本女子高中制服
日本女子高中制服

日本女子高中制服

课题组组长:孙文宇

课题组成员:孙文宇,刘加琛,李悦,康思远,张炎钊,王祎

指导老师:孙老师

学校: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一、总体介绍

在妍学课上我们讨论到高中校服的问题。日本高中生校服不同于中国男女生一致的标准,且各具风格,鉴于此,我们查找了相关网站的资料,同时又了解到与日本高中制服显著差异,最终决定选择“日本女子高中制服”这个课题。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①前期准备——我们首先上网查阅了资料,对日本女子高中制服有了大体的了解,根据所要的内容截取了大量资料

②资料筛选———对截取的资料进行整合,简明扼要,对于制服的各个特点都有所了解

③组内讨论选择感兴趣的几个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着手结题报告

二、水手服概况

根据我们的查阅

1.水手服是如何红起来的?

从日本1980年代社会的「女子高生风潮」开始,回顾水手服的兴起与衰退,再演变成现今流行的西装外套+苏格兰裙的制服的过程。「第一次钟声,代表得收拾起任何不适当的声音、表情与动作,乖乖坐在位子上,接受被社会规定的指导;

「第二次钟声,则是释放一切的讯号,尽管制服还穿在身上,裙子却已兴奋地飞扬起来,而藏在青春胴体细小皱折里的美好芬芳,让下课后的教室顿时成了天堂。」

──青山裕企《SchoolGirl Complex 2~放课后》摄影集学生制服所代表的「压抑/解放」「美/破坏」的二元性,也是让许多宅宅拜倒在百褶裙下的原因。青春期时,我们被迫穿上整齐划一的制服,但是每个人都渴望展现独有的个性,也因此,我们用尽全力在制服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号,那些看得到、碰不到的秘密,全部都包含在制服里。

2.水手服的历史

我们把裤管改宽、我们把裙子改短、我们刻意留长头发(酒井顺子认为,发禁也属于制服的一部分)、故意穿上不合规定的膝上袜、在书包别上徽章、画画、留下签名……这种种行为,也正是造成1980年代末期,水手服风潮兴起、又没落的原因。把时间稍微往前挪一点。先回顾一下水手服的历史。水手服正式成为日本的中学、高中制服,是早在1920年。关于它的起源,目前有位于京都的平安女学院,与位于福冈的福冈女学院两种说法。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1920年,平安女学院已经采用水手服做为制服,但当时是以洋装+腰带的形式。而1921年,由福冈女学院校长伊莉莎白.李(Elizabeth Lee)采用了水手服+裙子的两件式做为制服,此后慢慢扩散到全日本。水手服做为最普及的中学生制服,直到60年后,事情渐渐有了变化。

「水手服=女高中生」成为常识。

「水手服=女高中生」这个常识的成形,其实是在1980年代。

3.水手服到格子裙的旅程

延续为什么喜欢水手服,水手服是怎么红起来的这篇文章,今天,我们要谈水手服极盛而衰的过程。也是女高中生制服从「单一式样的水手服」变成今天「多样化的西装外套+格子裙」的原因。

就是从这样的水手服,(1920~1980年代中期,女高中生的标准制服)慢慢演变成……

这样的格子裙制服,的过程。(1980年代末期~2010年代的今天,女高中生的多样化制服)其实,这是一段青春心灵对抗社会体制的过程。

5.日本的人文决定了日本人对校服的重视程度

日本人非常注重社会认同感,这种文化背景使日本中学生喜爱这种大体统一,细节个性的学生制服。日本的学生校服已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来说,校服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更是人文精神的象征。

三.图片样式

1.

日本校服的基本款式,女生为水手服、短裙加长袜,男生的校服类似中山装。85%的校服以深蓝色为基调。校服的基本作用是要体现学校校风和地域特色,此外还要学生爱穿而且不过分受流行时尚左右。深蓝色和日本人肤色相近,易于搭配,属于稳重宁静的颜色,穿着后给人清洁健康的感觉。通常日本中学每十年一度会更新校服的款式。某些学校如枥木高中

考虑到学生对于校服式样老旧、缺乏变化的抱怨,专门委托日本最高档百货公司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校服。校方说,学生们穿着这样的校服有强烈的学校荣誉感,在平时会更加自觉自律。而作新中学举行了校服设计大赛,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充当模特,还邀请明星广末凉子当评委。学生们士气旺盛,踊跃参加,新闻媒体也闻风而动,使这家学校名气大振。.2.

日本校服通常分夏装和冬装两种,有的学校还规定了秋装、外套以及背包的款式。校服一般由校方委托专门厂家设计制作,因为校服一旦定型就多年不变,所以校方与厂家的合作关系也是较稳固的,一套校服通常在4万日元左右(约3000元人民币。

日本各中学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制服,体育课要换上便于运动的体操服,冬季校服会配以统一的毛衣或者外套,有的学校要求在体育馆里换上体育馆专用鞋。

3.日本校服通常分夏装和冬装两种,有的学校还规定了秋装、外套以及背包的款式。校服一般由校方委托专门厂家设计制作,因为校服一旦定型就多年不变,所以校方与厂家的合作关系也是较稳固的,一套校服通常在4万日元左右(约3000元人民币)日本各中学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制服,体育课要换上便于运动的体操服,冬季校服会配以统一的毛衣或者外套,有的学校要求在体育馆里换上体育馆专用鞋。

4.在东京年轻人聚集的涩谷街头,常常有三五成群穿着校服的女学生流连忘返,其中有些人已经从学校毕业了。问起她们为什么还穿着校服外出,她们回答说“校服是至今我们最喜欢的服装”。在AKB的渡辺麻友「サヨナラの桥」MV中,她身着日本47个都道府县47所高中的制服,展现出学生健康青春的形象(以下是部分形象分享)。

四、结束语

我们的调查不仅是个人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校服改革提出我们的建议,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日本制服的变化,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各地区的高中校服是否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呢?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穿校服可以方便学校的管理,也能表现出这个学校的特点,但是单一的款式并不能满足学生这个年龄对着装的需求,能否让学生喜欢校服并且乐意去穿着,并不是强行的要求,同样期待这国内校服的改革,这也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五、参考文献

https://www.doczj.com/doc/f0683982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f06839820.html,/riben/ribenxingqianzhinan/2013/0710/48655.h tml

https://www.doczj.com/doc/f06839820.html,./

日语高考日本文化常识题背诵题

日本国基本概况以及民族风俗 一、基本概况 1、国名全称为日本国。 2、地理位置 是本是一个地貌特征奇特的群岛国家。它多山地、多地震、多温泉、多火山、多森林、多河流、多湖泊,但平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濒颚霍茨克海,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东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日本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日本列岛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 900多个小岛组成,四个大岛的合计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日本地域狭长,四面临海,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约达3.4万千米。 3、山川河流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部面积的75%,其中一般山地和丘陵占65%,火山地和火山麓占10%。并湾山系和南湾山系纵横贯穿四个大岛,相汇于本州中部。主要山脉有奥羽山脉、木曾山脉、赤石山脉、越后山脉、飞弹山脉、日高山脉、四国山地、九州山地等。富士山为全国第一高峰,世界著名火山,被日本人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该山海拔3776米。 日本列岛河流密布,共有河流上百条,主要有利根川、信浓川、石狩川、北上川、天盐川、木曾川六大水系。其中信深川最长,为367千米,而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广,达16840 平方千米,为日本第一大河。湖泊较多,共有600多个,最大的是琵琶湖,面积为672平方千米;最深的是田泽湖,最深处达423.4米。 4、气候 日本列岛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多雨、多雪、多台风。终年比较温和湿润,夏季东海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夏秋之交多台风,年均降水量在1700-1800毫米左右。 日本的平均气温多在10摄氏度以上,最冷的月份一般为1月和2月,最热的月份一般为7月和8月,梅雨和台风也是日本气候的特点。 5、人口、民族 日本人口为1.2594亿,人口总数居世界第八位。 日本人主要是大和族,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占人口的99.3%以上,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有1.24亿人。少数民族只有阿伊努族,旧称"虾夷"族。 6、行政区划 日本行政区划为都、道、府、县制。全国共分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下设662个市、1993个町、81个村和23个特别区。 7、宗教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神道教和佛教是并立的两大宗教,为多数日本人所信奉,其次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信徒较多。 8、教育 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篇一: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摘 要: 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 ,但其具体 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分析日语寒暄语表 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关键词: 日语寒暄语 语言特征 文化 人们在交谈中离不开寒暄语,日语寒暄语是日本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作为日 语学习者,我们必须掌握日语寒暄语,以实现与日本人的顺利交流。日语的“挨拶”一词源于古代 汉语。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这被称为“挨拶”。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挨拶”一词的含义较广,日本语言学家渡边 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 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社仪性行为之一。”由此可见,“挨拶”是以语言行为 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 所谓动作,可以想象到的如见面或分别时的点头、 握手、 鞠躬、拥抱和亲吻等。“挨拶”还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用以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 系。事实上,所谓“挨拶”行为,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两个 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相见时,总需要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相互确认对方的存在 ,增进感情,建 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寒喧虽然是人类社 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譬 如中国人喜欢握手,日本人喜欢鞠躬,西方人则更习惯于拥抱,诸如此类都有很深的社会渊源。在 语言表达上,更是互不相同,例如,中国人见面时说“幸会”“你好”,而日本人则说“早安”“晚安”,甚至 于以“今天好冷啊”“又下雨啦”之类有关天气的情况来打招呼。所有这些,都与各民族的历史、社 会文化乃至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对日语寒暄语表达作考察。 一、日语寒暄语表达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集团主义归属心理 集团主义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 山地和火山占国土面积的 74%。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 恶劣,与外界交流很少,外来影响很难进入日本 ,而且日本列岛内部的各地域之间相对隔绝的环 境使日本人有了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居安思危和竞争的意识,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民族集团意 识。日本是一个集团主义意识很强的社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缘故,日本人对其所在的集团形 成了“家”的意识,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在家靠家庭,在社会靠企业,而企业靠国家。所以欧美人说, 整个日本就像一家官民合办的股份公司。日语日常寒暄语表达也反映了这一点。日本人在离家 出门时,通常对家人说:“いってきます(我走了)。 ”而家里人则说一声:“いってらしゃい(你走呀)。 ” 外出回来的人在进门时要说 :“ただいま (我回来了)。”而在家的人则说:“お帰りなさい (你回来 啦)。 ”这种“挨拶”不仅仅用于家庭成员之间,在学校、 公司,在凡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均普遍 1 / 9

丰富的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6839820.html, 丰富的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作者:刘艳君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 摘要:“寒暄”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系,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一种语言都有其寒暄的表达方式,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语言像日语这样,有如此丰富、大量、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寒暄语。丰富的寒暄语是日语的一大特征,与日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本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79-02 “寒暄”在日语中写成汉字「挨拶」,读音あいさつ,中文读音“挨拶”(ai za)。“挨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挨”的原意是挤压、推挤,“拶”的原意是压迫、逼迫,从原意上来看,这个词毫无谦让的意思。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一挨一拶」いちあいいちさつ)的问答,被称为“挨拶”。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礼仪性行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寒暄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一、寒暄语的分类 (一)日常生活中的寒暄语 初次见面的寒暄语: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与家人间的寒暄语:ただいま、お帰り;行ってきます、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吃饭时的寒暄语:いただきます、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见面时的寒暄语:おひさしぶりです、お元気ですか;邻里间的寒暄语:お出かけですか―ええ、ちょっとそこまで;道别的寒暄语:お元気で;道谢的寒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すみません;どうも;道歉的寒暄:すみません;どうも;祝贺的寒暄语: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拜访时的寒暄语:お邪魔します;服务场合的寒暄语: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二)书信中的寒暄语 书信中的寒暄语主要用在书信的开头和结尾,而且都是与时令季节相关的表达。从1月到12月,每个月份、节气都有不同的书信寒暄。比如说1月份的书信的开头:新春とは申しな がら、まだ厳しい寒さが続いておりますが、いかがお過ごしでしょうか(时值新春之际,天气持续寒冷,一切可好);在结尾多为问候的表达:まだまだ寒さ厳しいですが、くれぐれもご自愛ください(天气还很寒冷,请一定保重身体)。

日本の若者の服装文化から见る社会意识の変化

要旨 本稿では近代日本の時代文化の変化に伴う服装様式の発展と、特に若者の社会意識の変化との関係について考察する。服装は文化の一つの外在的な体現の形式である。過去に和服時代から、現在の最新の服装形式に至るまで、時代ごとに特徴的な服装が登場し、それはそれぞれの時代の社会文化をあらわすものであった。とりわけ今日の日本人の服装感覚は国際的な交流の促進に伴い、ますます洗練されてきた。今日では和服を着る若者は特別な場合を除き、殆ど存在しないが、さりとて盲目的に流行に追随するのではなく、個人のイメージの個性化を重視するようになった。日本人の社会意識は若者の服装の変化を通して発展してきたと見ることもできよう。 キーワード:経済発展服装の変化社会意識

摘要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国际社会的交往增加,西方文化的交流,国际信息的影响,,日本人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从和服年代到洋服年代的转变,到如今服装的多样化和时尚化,每个时代服装的发展都跟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水平,人们的社会意识分不开的.如今服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去少的消费品,如今日本的年轻人不再是盲目的追随潮流,而是更注重服装的个性化,服装已经成为表现他们个性的一种手段。通过人们不同年代服装的变化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经济发展;服装的发展;社会意识

目次 要旨 (Ⅰ) 摘要 (Ⅱ) 目次 (Ⅲ) Ⅰ序論 (1) Ⅱ本論 (1) 2.1 近代日本の服装文化の変遷 (1) 2.1.1 日本社会の発展と洋服の定着 (1) 2.1.2 現代、社会意識の変化と服装文化の発展 (2) 2.2 色彩感覚と時代背景 (3) 2.2.1 日本では時代ごとに忌み色 (3) 2.2.2 現代日本人の服装の色彩の自由性 (3) 2.3 服装文化と社会意識 (4) Ⅲ結論 (4) 参考文献 (6)

日语入门与日本文化

《日语入门与日本文化》课程论文 工学院机制1101班吴道林 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学习小语种的热潮,大部分的同学都想利用大学时期多掌握一门语言以便以后开拓一条更宽更广的就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也属于这大多数人中的一员。除此之外,我还对日语有浓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具备了一个有利条件。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日语之后,我收获了许多,也有一些总结。 这一学期我们有学习五十音图,日语基础语法,常用单词,日常寒暄语,日本文化。还学习了日语歌曲。我们每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一行五十音图,几句寒暄语,几个单词,剩下时间就会学习一些日本文化。日语学习的第一个门槛是五十音图,掌握好了五十音图,日语入门就问题不大了。五十音图是指日语中的五十个清音,既表示日语的读音又表示日语的字母。日语的字母叫做“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于片假名是一一对应的,“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子的音和行,而不用它的意。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是由平假名、片假名、汉子构成的。平假名与片假名是同一种读音的两种布同写法,假名本身单独并不没有意义,只有多个假名组合起来才有意义。平假名是日语中原始的文字,一般用于日常用语的书写;而片假名

是由中国古代楷书演变过来的,主要用语外来词的书写。 学习日语是一个由简单到难的过程,正好和学习英语相反。日语入门试非常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稍微花点时间把五十音图背熟,记一记单词和日常用语。掌握基本的日语交流能力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在记忆日语方面,我有领悟到一些心得。首先,要毫无条件地把五十音图背熟;然后才着手记单词和寒暄语。可以在早上花十几分钟记一下,再在晚上睡觉之前复习一遍,这样会效果较好。除此之外,还可以去听一下日语歌曲和看一下日语电影。其实,只要在课后多关注下和日语有关的事对学好日语是非常有好处的。说了关于学习日语的一些感受,然后我就谈一下关于老师和课程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谷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在了解其他大多数选修课的情况后,我发现选的这门日语是比较严的。其实就是要严点我们才能学到东西,但对于那些只求好过的同学来说当然是不妙的。老师在严的同时又能与我们产生许多互动,使我们的课堂增添不少欢声笑语。这样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的。老师总会用笑脸面对着我们,我们又怎么好意思不听讲呢!老师点名的方式是采用点人回答问题,有些人就会有侥幸的心理而不去上课。如果老师一一点名的话到课率就会更高了。最后,我想说,我没有选错!老师辛苦了!谢谢您这一学期的授教。

论日本的制服文化

论日本的制服文化 摘要:日本人都喜欢穿制服,这已经成为日本全民的共同文化。日本人制服情 节的背后是他们民族文化的体现。是危机意识和等级制度的体现。但我们也看到了制服文化的发展,它所代表的文化已不再是压抑的,而是充满青春与活力的象征。 关键词:日本学生制服制服文化 一提到日本的服装除了和服以外,我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非女同学的制服莫属了。在日剧和一些日本漫画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穿着可爱制服的女生三三两两的走在大街上的景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青春可爱。在我看来,日本人喜欢制服,从幼稚园开始大家就有统一的制服,连书包都是统一的,给人整齐统一的感觉。但是每个人都有做不一样的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女生,不喜欢与别人撞衫,想穿出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可据了解日本女生都喜欢穿制服,就算周末大家也不想脱下它。可见日本人对制服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制服文化。 一.日本学生制服的由来 原本日本学生的制服为传统的和装,也就是所谓的裤裙,不管男女都是穿这种,现在也只有在大学毕业典礼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渐洋装化运动后的结果,日本的学校陆陆续续抛弃了传统的和装,采用的式样则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黑色立领制服,这是真正的军服修改而成,要说它是准军服也可以,其实就是海军军官的第一种军装,最早是1879年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正式采用。 至于女孩子由于没有女兵专用的服装,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来代替,最早是福冈女学院先采用作为体操服,然后逐渐变成正式的制服,接着风行全国,在战前全日本的女学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据国情,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服装表现上,同样是穿着海军制服,但是男女却不相同,这是日本传统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为制服代表权威,服从的意义,男学生穿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却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经由这种方式确定了整个社会秩序。后来在战争的岁月里,水手服也成为整个国家动员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配件,象征了绝对服从的意涵。原本在其它国家只是单纯的儿童服饰,流传到日本却有了这样的大变化,也是当初英国所始料未及的。 到了战后,为了迎接高度经济成长而需要的团队精神,制服作为团体意识的育成工具又再度复活,只不过因为军国主义被压制,和平主义的抬头,所以水手服也就没有像战前那般地风行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反到有了其它层特殊的含意。没想到简单的服装却有如此复杂的源流与意涵,我想一些女性教育行政官员在知道水手服有这样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后,恐怕就不会认为水手服很可爱了。 二.制服文化在日本的发展 在日本不仅是学生,除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木工之外,人人都穿制服。人们曾问一名资深观察员:是什么使日本人在经历重创(二战)之后照常运行?他用一个词回答:“不安全感。”接着解释说:“无处不在的忧虑……每天都调动着成千上万的人。”另一位在日本妇女学院任教的观察员注意到日本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信念:人们总是处在他人的监督中。因此,一个人的外表和整体面貌显得最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摘要: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大化革新”大规模地学习大唐文化,“明治维新”全盘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历史上就不太善于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虽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只注意输出而不重视输入,不重视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发展自己,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走向反面。 关键词:文化输入与输出模仿继承 在文化上,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是在学习模仿外来先进文化,继承中国唐文化,明治维新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可谓吸收了各种文化的优点又融合了自家文化。 而唐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巅峰,日本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而来的,而中国自己真正的优秀文化却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流传下来,而日本却积极地保留下来了这些文化。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七次重大打击(参考:夏童雪《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https://www.doczj.com/doc/f06839820.html,/dstopg/blog/item/095eff1fba85b70a314e155b.html),第一件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第二件事独尊儒术;第三件事金元入侵;第四件事明朝的统治方针;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第七件事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其中我认为对我国文化打击最深的是焚书坑儒和元朝的入侵。 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时,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将诸子百家的书籍大部分焚毁,摧毁了许多文化书籍,毁灭了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限制了人民思想发展,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是文化的倒退,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假使,没有焚书坑儒,相信,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很有大的飞跃。不过这个秦朝的时候也有过徐福东渡的事件,把秦朝的一部分文化带给了日本,这就是说日本也继承了部分中国先秦文化。而另一个重大文化打击就是金人的入侵了,中国特色的封建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所以司马光慨叹:“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能是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这样好的发展时机,宋文化良好的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并发扬光大,虽然成就不如唐朝,但是文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金人入侵后按游牧民族惯例大肆掠杀,使北方的人口降低很多,其中部分则迁移到南方,金元统治者还在中原实行原始的奴隶制度,在农业区进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视政策,这些都导致了中华文明的严重倒退。当然当满清的铁蹄又一次踏入中原的时候,他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例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唐宋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文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 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

读”的念法。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而近代以来,日语又对现代汉语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方面,一直走在东亚各国前列。为引入、翻译西方的文物制度及大量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书籍,创造了大量汉语词汇,如“电信”“铁道”“政党”“主义”“哲学”等等,又或者对古老的汉语词汇赋予新义,如“革命”“文化”等等。而清末民初,日本是我国借鉴学习的重要范本。现代汉语词汇之扩大,不可不说有日本人的功劳。 日本在绳文时代是没有文字的。到了飞鸟平安时代(公元600年左右),受到隋唐文化的影响,借用汉字的某些偏旁或者汉字,日本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很多日语单词的读音也是由当时传入日本的汉语单词的发音演化来的。例如“椅子”这个词,日语发音是“いす”(i su),据考证和宋代“椅子”的发音相似。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很多词语的发音发生了改变。大部分日语的单词都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音读的发音一般类

浅析日语“挨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浅析日语“挨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06T11:45:14.7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作者:张茆静 [导读]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灵魂。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非常明显。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灵魂。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非常明显。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这也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语寒暄语和日本文化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有助于促进中日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日语;寒暄语;日本文化 一、前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必备条件。而语言形式的交流占据主要地位。寒暄语作为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因为不同的地区和文化,所以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差异。正因为如此,各国在文化交流时会产生文化冲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频繁,为了减少文化交流障碍,就有必要说出地道的日语寒暄语,这也直接关系到日本人对我们以及我国的印象。所以本文将通过阐述寒暄语的含义、种类以及日语“挨拶”的特点,最后揭示其与日本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期能够帮助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更顺利地进行。 二、“挨拶”的含义 日本人喜欢“挨拶”。彼此见面时都要寒暄几句,也就是要做一番“挨拶”。拜托他人办事,或者受到他人的关照,要“挨拶”,晋升和工作调动,要向有关的人“挨拶”。到国外常驻或出差,临行前或回来后,也要到相关的人那里去“挨拶”一下。日本人的“挨拶”就是他们讲礼貌、懂礼节的表现。 在《广辞苑》中,“挨拶”有以下8条解释:1)禅语,在一问一答中试验悟道的程度;2)回答;3)与人见面或分别等时的礼仪性的词语和动作;4)仪式和会议上的谢辞或贺词;5)对对方挑衅的态度和失礼的行为表示讥讽的说法;6)(对争议的)仲裁、调解、斡旋;7)介绍人;8)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中所涉及的“挨拶”是其中的第三个意思。而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给出如下定义: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亲和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礼仪性行为之一。 三、日语“挨拶言葉”的社会性特征 3.1“内”与“外”。日语“挨拶言葉”首先有内外之分,也就是说对内和对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首先需要了解日本社会中的“内”与“外”概念的含义。所谓“内”狭义上指的是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广义上指的是自己工作的公司、参加的组织、学习的学校及班级等成员。正因如此,在“挨拶言葉”中才出现了内外之分。如果对同一群体、且朝夕相见的人使用对外的“挨拶言葉”,则会造成对方的困惑,因为这意味着群体的脱离,成为了外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对群体以外的他人使用对内的“挨拶言葉”,则会使其觉得你是在别有用心地造作,理所当然也不会产生好感。再比如,分离对同一群体的成员来说,是一件令人不舍的事,日本人不会使用没有形象色彩的“さようなら”(再见),而经常使用“ではまた”或“行ってきます”等说法。因为这些表达可以给人“再次相见”的感觉。所以,如果妻子在出门前对自己的丈夫说“さようなら”,则意味着夫妻离异,妻子离去将不再回来。 3.2“上”和“下”。这里的“上下”指的是日本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上下位之别,也就是对上或对下要使用不同的表达。具体而言,上下包括了年龄的长幼、地位的优劣以及职务的高低等诸多方面。这都来自于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等级观念。例如,对对方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表示感激时存在两种说法,即“ご苦労さま”和“お疲れさま”,虽然都是表示“辛苦了”,但是对那些年龄、地位和职务都比自己高的人,只能使用“お疲れさま”。“さようなら”也是如此,对“上”使用时很不礼貌,只能说“失礼します”(告辞了)。 3.3利益和亲疏。一般而言,利益的有无和亲疏关系,表现在“内外”关系上时,对于己无利者,或亲者使用对“内”的表达方式;对于己有利者,或关系较远者使用对“上”的表达方式。但这只是一般规律,人们的社会关系常常因时因地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语言表达也发生变化。例如商店的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从“内外”来说,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理应相敬如宾,但现实情况中很多顾客却对店员不使用对“外”的说法。这是因为,顾客的光临可以给商店带来收益。日语的“挨拶言葉”因时因地而异,如果不掌握这一点,很多情况下就会事与愿违。 四、日语“挨拶”隐含的日本文化特征 4.1日语“挨拶”表现了日本人强烈的团体归属心理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日本四面环海而又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频发。从历史上来看,从最早的“绳纹时代”开始,人们过着迁徙的生活,经常遭受野兽侵袭。为了防止和缩小灾害的损失,人们过着群居生活。后来与中国的交流不断深入,水稻种植和青铜铁器开始传入日本,日本由此进入“弥生时代”。这时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由最初的迁徙生活向村落集聚转变。为了共同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共同插秧、收割、劳作。正是这种“稻作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集团意识开始兴起,并最终扎根于每个日本人的意识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村八分”制裁。依存于集体的安全感和脱离集体的危机感逐渐变成日本人共同的民族心理。这种强烈的集团意识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特征,表现出了日本人的归属意识—“家”意识。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挨拶”也反映了这一点。日本人在出门的时候,通常会对家人说“いってきます(我走了)”,而家人则会对此回应道:“いってらっしゃい(您走好)”。外出的人回来都会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在家的人则说用“お帰りなさい(你回来了)”。 4.2日语“挨拶”还体现了日本人严谨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挨拶”无不遵循着一定的准则和格式,几乎达到了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地步。例如在日本家庭中夫妻之间或父母子女之间都相敬如宾或以礼相待,“おはよ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すおやすなさい(晚安)”“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ごくろうさま(辛苦啦)”等客套话常挂在嘴边。无论是谁,离家外出时,总要说句“いってきます(我去去就回)”,而家里人总会回应道“いって

日本文化与日语学习

2008年8月 第11卷第3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 fX i c an Un i v ersity o fA rts and Sc ience(Socia l Sciences Ed ition) A ug .2008 V o.l 11N o .3 收稿日期:2008-01-05 作者简介:王华(1981)),女,河南洛阳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助教,语言学硕士。 日本文化与日语学习 王 华,李 琪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表现着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任何语言都无 法脱离文化而存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外语学习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所体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并能将这一社会文化背景导入到语言的学习中来,才能真正地将一门语言融会贯通。 关键词:语言;文化;日语学习中图分类号:H 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7X (2008)08-0030-03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 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者书面语的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同时,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日语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良好的日语语言知识外,隐含在日语语言中的大和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是相互的、辩证的。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是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是语言创造和表达的内容,文化规定着人们的语言观念,/制约着语言产生和发展方向,从而使民族语言带上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 点。0[1] 既然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因此社会 成员用于交际的语言必然反映其所属民族的文化背 景,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0[2] 人的语言行为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探索到许多文化奥秘,不同文化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所以就应该立足于理解所学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和观点,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外语学习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短语,而且还要知道说这种语言的民族如何看待、观察事物,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他们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习惯。日语也与其他民族的语言一样,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化起着决定性的导向和制约作用,所以学习日语必须学习日语所反映的日本文化。 二、日本文化对日语语言的影响 日本的民族文化表现了日本人行为处事、人际交往的理念,它影响着日语惯用语的特殊表达方式。日语语言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在各个方面都渗 # 30#

日语的语法表现和日本文化

日语的语法表现和日本文化 -----日语教学中与他、自动词有关的问题 孙中宁(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5) 【摘要】语言是反映一个民族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一面镜子,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日语是和日本文化融为一体的,与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自然观、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一般喜欢意志表现、他动表现和主动表现的形式,而日本人一般喜欢自发的无意志表现、自动表现和被动的表现形式,其原因在于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自然语言观和被动性的文化论。日语中的对偶自他动词,这是日语中动词方面的特点之一。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围绕他、自动词的使用,对学生在汉译日翻译中误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期待帮助学生把握对日语中自、他动词的整体认知,减少误用。 【关键词】自动词;他动词;对偶自他动词 一、关于他动词和自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作用、存在、状态等,是有活用的内容词,属用言之一,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日语动词根据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的特点,可以分为他动词(他動詞)和自动词(自動詞)。 1、他动词(他動詞):动词的动作、作用涉及到其他人、事物的动词,要求宾语,即要求有“~を”的支配成分的动词。如:“新聞を読む”、“映画を見る”、“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ご飯を食べる”、“電話をかける”等等。宾语“~を”在意义逻辑上可以与动词存在各种关系,以对象、结果最为典型。 2、自动词(自動詞):动词的动作、作用不涉及其他人、事物的动词,不要求宾语。如:“家にいる”、“大阪へ行く”、“雨が降る”、“花が咲く”、“6時に起きる”等等。 3、对偶自他动词:多数自动词和他动词在格的支配及短语搭配结构上形成明显的对立形式,称为对偶自他动词(対偶自他動詞),两者词义接近、关联、乃至相同,在形态上具有共同的词根和不同的词尾形式,如:“コップを割るーーコップが割れる”、“お茶を入れるーーお茶が入る”、“お湯を沸かすーーお湯が沸く”、“水を流すーー水が流れる”、“試験を受けるーー試験が受かる”、“人を集めるーー人が集まる”等。另外部分惯用句有自、他动词两种形式,如:“腹が立つ/腹を立てる”、“手に入る/手を入れる”、“腰が抜ける/腰を抜かす”等。 成对出现的自、他动词是日语动词的特点之一,自动词某种意义上集中地体现了日语的语言特征。日本人一般认为,人世间的事情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是自然发生、自然发展、自然归结的。日语中的事物是“自然而然”的形式,大多是自然本位、超越人本身的动作表现,不凸现“某人(动作主)”,这是日本式的思维方式,自古以来日语中就有这种倾向。这种人生观反映在语言方面,就是日本人在意志表现和非意志表现、他动表现和自动表现、人为动作和自发表现、自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中,往往喜欢选择后者的表达形式,可以说这是日语语法表现方面的一大特点。 二、自动词和他动词的误用分析 1、风吹开了门 许多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風がドアを吹き開けました」、「風が吹いてドアを開けました」。其实,在原句中,“风”以主语出现,但用日语表达相同的含义时,原主语常以表示原因的“で格”出现,事态的变化则用自动词来表示,即「風でドアが開いた」。 2、雪把房子压塌了 同样,这句话如果翻译成「雪は家をつぶした」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在日语中,以自然现象

文化与制服

文化与制服 标准化制服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服装具有劳动保护作用,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款式的更新上,各个不同岗位通过服装来体现特征上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另外,制服的运用可与企业形象,CI统一色、统一标识、形象广告语相结合,真正做到一衣百用,通过制服展现企业的精神风貌与经营理念。 (一)行政制服产品以男、女式西服为主,主要用于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化着装。它用料考究,做工精湛。款式亦有多种变化,如单排扣、双排扣、二粒扣、三粒扣,内袋西服、贴袋西服等;按面料花纹、色彩、质地又可衍生出很多变化,在集团着装中,要求色彩、款式风格紧跟企业或政府职业形象,在保证西服品位与档次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职业特征诉求。 (二)酒店制服酒店作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追溯根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综观酒店发展史,酒店制服已从卫生整洁、周到等简单服务诉求演变为酒店形象和文化的展示,因此,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制服设计愈显重要。 (三)工矿企业制服早期是以"劳保服"形式出现的,款式简单,颜色非蓝即黑,仅起劳动保护作用,毫无美观可言。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制造业竞争的加剧,工矿企业已不是生产主导市场,而是由市场需求来主导生产。同业竞争的加

剧必将使一批低效高耗、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淘汰,从而崛起一些新型的标准化模式管理、时刻注重企业形象与信誉的现代化企业。 在款式及色彩的运用上,必须紧跟企业CI主色和该CI主色所表现的精神内容,并根据该岗位特点综合考虑它的功能性。 工矿企业制服面料选择很关键,一般常用面料有棉织、中长纤维、化学合成纤维等。棉织品吸汗性强、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应用较为广泛,如纱卡、涤纱卡、全棉细帆、珠帆等;中长纤维垂坠性好、手感好、耐牢度强,如涤卡、涤粘等;化学纤维则易洗快干,不起皱,不起毛起球,如涤纶、晴纶等。这些面料各有优劣,然整体抗牢度强,耐磨耐洗,是制作工矿制服的理想面料。然各工矿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来挑选面料,因各面料缺点亦各不同。标准化管理得首先从制服开始 (四)航运制服铁路制服地运制服航空制服 在设计风格上,航运类员工一般分为二类:一类为公众服务人员,如机师、空姐、地勤、售票、吧姐、列车员、船员等;第二类为后勤人员,主要为维修、搬运、司机、清洁等,两类制服在设计上迥然不同,第一类风格偏向于行政和商场制服风格,以职业套装、西服变化为主;第二类制服偏向于工矿企业制服,以功能性、工作舒适性为主,然而又需凸显航运企业特征与风貌。未来,航运企业将面临来自国际知名营运商的挑战,通过标准化制服,通过良好企业形象塑造,将是航运企业的唯一选择。

日本校服文化论文

日本校服文化 【摘要】:正日本动漫中的校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有关。从日本校服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动漫作品既是现实的映射,也塑造了现实生活,动漫作品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校服早已成为日本动漫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当你打开某个视频网站的动画板块,会发现大部分日本动画的海报上部有一个或几个穿着校服的美少女。因为日本动画包含着强烈的校园情结,而校园故事必然无法绕开"校服"这一具有视觉标志意义的元素。同时,校服也不再局限于动漫二次元的世界中,而逐渐进入现实。 【关键词】:日本校服日本文化水手服 时至今日,若论校服的普及与设计的水准,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都受其影响。这在百年间迅速发生的巨变令全世界瞠目,自然与那场明治维新和它的发起人明治天皇有关。1868年1月9日,16岁的睦仁继承了皇位。在举行践祚典礼上他宣誓道:“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的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这段誓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决心发奋图强、改革进取的明治天皇,更开启了日本向西方全方位学习的闸门。3年后,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以欧美模式为本,建立近代学校制度。到1879年,“校服文化”被引进了日本。 当时,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全盘西化,但明显有一个甄别和内化的过程,而并没有盲目直接拿来套用。从トンボ株式会社的制服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最初的普通日本校服,由和服正装以及里面搭配的衬衫、裙裤组成,这种样式是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选定的,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度。那时的上流社会还有一定的精英意识,有钱人的孩子也会穿一种叫“诘襟”的学生装。这种黑色立领装,到了明治后期,经改造替代了最初的校服,成了一种人人穿得的平民化校服。 初期的裙裤组合被叫做“学ラン”(注:即上面说到的“黑色立领学生装”)的上衣和裤子替代。被称作“学ラン”的学生服明显是仿照美军制服。但这种美军制服也是仿照“普鲁士军士官候补生”制作的。领子很高、衣料很硬、黄铜扣子一直缀到领口——这种设计完全就是“进行乐队领队 MEETS MEN IN BLACK”的感觉…深色系的裤子、腰带、鞋,有时再加上平圆形的、头顶也是平形的帽子,就是这套服装的完成形。 与英国校服相似,同样来自军装,但日本的校服文化里渗透进了对天皇绝对服从的武士道精神以及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在制服形制上,男学生身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则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相应被修改成了裙子。日本女生的水手服,最初只是海军士兵的服装。 水手服,或称水兵服,是一种在日本女子中学生所使用的校服款式。1921年,日本的福冈女学院院长伊利莎白·李(エリザベスリー)将水手服率先推行。这种款式的意念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是李院长在英国当交换生时接触到

日本的和服文化

日本的和服文化 姓名:卢瑶瑶班级:艺设12-1 学号:120544115 摘要:提起日本、日本文化,绝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身着华丽和服的日本女人的优雅神韵。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极富日本传统文化特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图样、款式、颜色等也是相当丰富。下面就和服的由来、和服的种类及适宜场合、以及和服折射出的日本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和服的由来和服的种类和服的纹理日本文化 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对于和服的传入还有一种说法: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对这种变化,日本人称其为国风化。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 和服的种类繁多,基本分为便服和礼服两种。男式和服款式较少,颜色单调,多以深色为主,腰带细,穿着简便。女式和服款式多样,色彩艳丽,腰带宽,穿戴繁琐,一个人很难完成。此外根据参加的场合不同,穿着和服的颜色,样式等也有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浴衣:是棉质材料的简化版和服,它是安土桃山时代浴后流行穿着的“汤帷子”由于轻便凉快,很适合浴后、室内、夏季炎热时作为休闲服饰穿着,很受平民的喜爱,因此演变成现在的“浴衣”。 留袖和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女性礼服。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者一个花纹,下摆有图案,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的,叫色留袖,又称访问和服,没有已婚和未婚之分。主要是女性在在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晚会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根据袖的长短,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振袖,通常是未婚女性所穿,但是由于此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现在已婚妇女穿中振袖和服的也越来越多。主要是女性在参加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晚会、访友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白无垢:是结婚时穿的礼服。日本的婚礼形式分为传统的神前婚礼和西洋婚礼,花嫁衣裳是神前婚礼穿着的礼服,也是和服中最为华丽的服饰,色调以红白为主。 色无地:已婚未婚妇女都可穿,为参加茶会时穿着的服饰。 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十二单的组成:长袴:下身贴身的裙裤,已婚者用红色,未婚者用浓色。早期质地为平绢,后来为丝绸。现在又分带褶的长袴和无褶的表袴。小袖:上身最内层的内衣,一般为白色短衣。单衣:穿在小袖外面,多为绫、绢制作。五衣:穿在单衣外面,有色彩浓淡搭配的衣服。原来为五层不同颜色的衣服,

日本鞠躬文化

一、日本人的生活习俗 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在日本国礼节中介绍: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的鞠躬不同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程度,分为: 1、礼节性最高的90°的鞠躬,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的道歉。 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30°的鞠躬,一般用于打招呼的时候,比如早上遇到同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日本鞠躬最早出现是在日本弥生时代,当时的鞠躬是一般庶民对身份高的人的一种敬意,他们跪坐在地上将头垂下,所以应把当时的鞠躬叫做服从、顺从的表现。鞠躬作为寒暄礼仪是在飞鸟、奈良时代,参照引进的中国礼法,制定了适合身份的鞠躬形式。“鞠躬”的动作是将自己的颈部伸出给对方,即将自己身体中最弱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展示给对方,这时如果有人击打它的话也许就会死去。由此就产生了通过鞠躬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对方的意思。再有鞠躬时双手重叠放置,表明不会给对方带来伤害。 就像我们平常的吃饭喝水一样,日本人将鞠躬视为一种生活习惯,在日本人看来,鞠躬就是家常便饭,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学会鞠躬,这是一种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一种生活信仰,拥有了鞠躬,他们的生活才是完整的,才是有序的,才是日本的。 二、人与人的交流 鞠躬除了是一种生活习俗,也是日本人在人与人交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尊重与友善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鞠躬可以增进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同事、行人间极少发生口角,他们主张低姿态待人,说话时避免凝视对方,弯腰鞠躬以示谦虚有教养。就像前面所说的,日本人的鞠躬是将自己身体最弱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展示给对方,这是一种信任、尊重和理解的表态,笔者特地拜托日本友人在日本做一了一个抽样调查,调查不同阶层的人对鞠躬的看法,以下是被调查者对其中几个问题的回答:山田次郎(日清公司3年职员): 问:对你来说,鞠躬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答:如果说特定的含义,那么当然是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就个人而言,我觉得鞠躬可以说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工具,对于日本人来说,鞠躬是家常便饭。) 冈田绫(神奈川大学3年生学生会主席) 问:为什么要鞠躬? 答:无论怎么说,从小家里人就告诉我:鞠躬是一定要的。所以我觉得作为日本人,基本的礼仪还是必要的!) 铃木美嘉(ECC 英会话学校3年职员) 问:你认为鞠躬是必要的吗为什么 答:(是的!我觉得鞠躬是绝对必要的东西,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礼仪了!!!) 从上面三个受访者的回答不难看出,日本人是将鞠躬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人与人交流的礼仪,就像中国人的握手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