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一般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因为它们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动物的心理发展经过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种主观的现象。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所具有的功能,即反映的功能。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外界事物变成映象,从而产生了人的心理。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和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的物质产品;是客观世界在大脑的反映。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心理支配人的行为,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第三节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 19世纪之前:

心理学属哲学范畴,是一种哲学思辩或经验总结式的心理学思想。

2. 19世纪中叶之后:

实验方法的引进,使其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诞生的奠基人。

二、学派纷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1.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

2.著名的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精神状态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集合而成。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在他们看来,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试验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内省法:在实验研究时,研究者控制刺激(例如,视觉的、听觉的、体觉的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被试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反应(如按电钮等)或说出感受来,这种方法称为内省法(introspection)。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安吉尔(Jemus,Angall,1869-1949)。

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应该像结构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机能主义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机能主义的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使之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

基本主张:行为主义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的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而应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据此,可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属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激进的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华生:强调四点

(1) 强调科学心理学研究的都应该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 构成行为基础的是个体的反应,多种个体的反应构成了可知行为的整体。

(3) 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而被动学习的。

(4) 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所得到的行为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四)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Max.Wertheimer,)(1880-1943),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

基本主张:反对结构主义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的观点。认为知觉经验虽得自外在刺激,各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但人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多了一层心理组织,所以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应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方面的研究,对心理学有极大的贡献。

例如:图形认知(知觉特性)

似动现象(人对静止事物呈现时差的反映)

心理现象未必反应物理刺激本身,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

(五)精神分析(phychoanalysis)

创始人: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于1896年创立,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1、人格动力论(personality dynamics):人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的、或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提出了潜意识概念。

2、人格结构观(personality structure)

人格的结构:

本我(id):本能需要的满足,--无意识部分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 ego):遵循理想原则--意识部分,控制系统

3、人格发展观(personality development)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

4、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回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通过对治疗者的移情,了解病人生活中主要事件的线索,并导出适合的情感出路,使病人认出无意识动机冲动,提高自知力。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20世纪30年代之后)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2. 认知心理学

3. 生理心理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humanistic psychology)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因为这一学派的出现是继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之后,故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基本主张: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实现自我。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过于注重潜意识,也反对行为主义只顾行为不管意识的主张,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特征:

1、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

2、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这是心理学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cognitive psychology)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

1、基本主张: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就类似于计算机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一样,需要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的加工流程。人的认知的各种具体形式就是整个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

2、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1)吸收传统心理学各派别的观点,强调综合地研究人的认知结构、过程和功能,并以客观的方法研究内部过程的机制。

(2)现代语言学——Chomsky的句法转换生成理论的影响。

(3)信息科学的产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3、主要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述记录法(内省)、计算机模拟。

(八)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主张: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人类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都与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脑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学,即人的思想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等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学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辨证发展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1)避免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对与自己不利的事实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2)反对歪曲事实,伪造科学证据。

辨证发展原则:1、种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心理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个体的发展(心理随年龄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社会性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3、心理现象之间的辨证关系(心理过程与人格)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心理学规律应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以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自然观察法

2 、调查法

3 、个案法

4 、实验法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从

而发现其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之规律。是最原始、应用最广的科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多采用单向玻璃观察室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不足之处:1 、不够严密2 、受研究者水平的限制3 、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调查法:以大家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设计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观点,并记录其回答的方法。

问卷法:以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同一时间可调查很多人,被试在问卷上回答问题。访谈法:以口头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面对面进行调查,由访谈员记录被试的回答。

注意事项:1、取样要遵循随机原则,样本要有代表性。

2、设计问题要客观、具体、准确,避免产生暗示或歧义。

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进行多方面的、深入而详尽的观察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多用于临床、咨询、中小学生和儿童行为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方面。注意事项: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的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推广运用这些结果或作出更概括的结论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一般的说,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说,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说,则有赖于其它方法的帮助。

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有系统的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的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之改变而受到的影响。即: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不同识记条件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单词的机械记忆与情景化记忆)

第二讲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瓦尔岱耶(waldeyer,1891)提出神经元的名称并创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如何传递信息:神经冲动由树突接受,然后传给细胞体,在这里也不断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负责最后传递过程的是轴突,轴突通常是被脂肪性的髓鞘包住的,经过轴突分枝后,末端的终止扣再把冲动传递给其他细胞

(二)神经元的功能

1. 接受信息

2. 传递信息

3. 整合信息

(三)神经元的分类

1、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2、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

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3、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由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一)、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负责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自主神经系统:(也叫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起调节支配作用。一般不受意识,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但经受训练后,人可通过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内脏的活动。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唤醒)和副交感神经(抑制)两部分。

交感神经通常在个体紧张而警觉时发生作用,是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

副交感神经则常使个体在松弛状态下发生作用,抑制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二)、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概念:大量神经细胞集中之地

组成:脊髓和脑(脑干、间脑、小脑)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髓管内,由许多神经元聚集成的柱状构造,包括灰质和白质两种神经纤维。

脊髓的功能:

(提供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双向传导的道路)

向大脑传递神经冲动将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

1、脑干:维持个体的生命,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脑干有关。包括延脑、脑桥、中脑。

2、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3、间脑:最复杂的中枢,也是最重要的中枢,包括:

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诸多感觉信息经此才能到达大脑皮层),控制睡眠和觉醒。

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对情绪的激活有重要作用。

三、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总重量的60%左右。

大脑皮层(灰质) :是大脑外层密集的神经细胞体

白质:是大脑内部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

(一)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皮层感觉区:(与感觉过程联系)

(1)视觉区:枕叶后端

(2)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

(3)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

2、皮层运动区:(与运动过程联系)

额叶的中央前回

3、皮层联合区:起联络、综合作用,执行高级的心理机能

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1. 两半球生理结构基本对称

2. 两半球功能不对称:单侧化

切断胼胝体后,大脑两半球的信息就不能相互传递,这为单独研究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提供了可能。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在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内分泌系统对有机体发挥着一定的整合调节功能,这主要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内分泌腺也被称为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道,而将其新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透至血液中,来影响有机体内其它细胞的功能。

一、垂体腺

脑垂体位于大脑底部,有一个漏斗形短柄与脑相连。成年人的脑垂体约重0.6克,只有一粒豌豆大小。

由于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较多,并能控制多种不同的内分泌腺,因而具有“主腺”的称呼。

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及持续时间,影响其他腺体活动

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影响分娩和乳汁的分泌

二、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端,左右各一个。每个肾上腺又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拮抗作用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作用:维持体内钠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对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人体缺少此激素,会出现精神萎靡,肌肉无力等症状。

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一、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要素:①客观事物②感觉器官③个别属性

(二)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

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而引发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等。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觉阈限

(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觉察能力。

(2)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

(3)关系:反比

2、绝对阈限

(1)概念: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关系:

E=1/R

注:①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阈限;②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成反比例

3、差别阈限

(1)概念: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也称为最小可觉差。

(2)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刺激增量)与原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注: ① 为差别阈限② I 为原刺激量③ K 为常数,韦伯分数

4.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刺激的物理量与之所引起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关系式表达:

S=KlogR 注: R 指物理量, S 指心理量

解释:① 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② 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三、 感觉现象

1.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注:(1)除痛觉难于适应外,其他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

(2)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其他适应过程一般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2.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①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

②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注: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3.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① 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例:马赫带现象

② 先后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例:先苦后甜,先冷后热

4. 联觉:单一刺激引起两种以上感觉的现象。

是由人的多种感官感觉互相连通而产生的。也称"通感"或"感觉相连症"。 例: (1)“甜蜜的声音”、“冰冷的脸色”

(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I

I K /?=I ?

四、各种感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80-780纳米(nm)电磁波,﹤380nm的电磁波叫紫外线,﹥780nm的电磁波叫红外线,都看不到。1mm=1000000nm。

(2)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两种神经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呈圆锥状,叫作明视视觉器官。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

杆体细胞呈杆状,叫作暗视视觉器官。杆体细胞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这是暗视觉。

(3)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彩色的明度取决于光的物理强度,光越强看起来彩色越明亮。彩色的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比例,所占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常常说的颜色指的只是彩色。灰是非彩色,没有色调,其饱和度为0。

②颜色混合: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了色调,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的颜色。红和绿、黄和蓝是互补的。

③色觉异常: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三种。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他的。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所以,色盲中女性色盲的人数是男的1/10。

2、听觉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人对1000--4000赫兹最敏感。科蒂氏器官是听觉感受器。

听觉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3、嗅觉

4、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

5、皮肤感觉

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

6、平衡觉又叫静觉

7、运动觉又叫动觉

8、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

包括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

9、痛觉

第二单元知觉

一、概念:

1. 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知觉包含的作用:

①觉察②分辨③确认

3. 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个态度的制约。

二、知觉的特性

1. 整体性

2. 选择性

3. 理解性

4. 恒常性

1. 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部分、各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

整体。

2选择性:个体依自身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对象,知觉清晰;将其余做知觉背景,知觉模糊,这种选择性的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为知觉的选择性。

3. 理解性:用过去经验对知觉的外界事物加以解释,并用词揭示的特性。

4. 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印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

特性。

例:人所在的方位距离变化,但对其高矮知觉不变。

四、知觉的种类

1. 空间知觉

2. 时间知觉

3. 运动知觉

4. 错觉

1.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用于判断事物的远近距离。

(1)肌肉运动线索

①眼睛的调节作用:调节焦距,看近距离物体时,睫状肌收缩,使水晶体变得凸一些;看远距离物体时,睫状肌松弛,使水晶体变得平一些。所以,看近距离物体时,觉得眼睛紧张;看远距离物体时,觉得眼睛松弛,睫状肌的紧张度因而就成了判断远近的肌肉运动的信号。

②双眼视轴辐合:用两只眼睛看物体时,两只眼睛都要将视线对着物体,让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落在中央窝上。物体越近,两只眼睛的视线所组成的辐合角越大,视线越要往一起凑,看东西的时候越觉得费劲;物体越远,两只眼睛的视线组成的辐合角越小,甚至看很远的物体的时候,两眼的视线几乎都平行了,眼睛就觉得轻松。所以双眼视轴辐合所提供的眼肌动觉信息,也是距离知觉的线索。

(2)单眼线索

①对象的重叠:遮挡的物体看起来离得近,被挡的物体看起来离得远。

②线条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看起来大、清晰、稀疏;远的物体看起来小、模糊、密

集。

③空气的透视作用:空气里有灰尘、水蒸气,远的物体被灰尘和水蒸气遮挡着,看起来没有近的物体清晰。可见,物体的清晰程度也提供了判断远近的信息。

④明暗、阴影:、根据光线照射形成的阴影来判断,亮的地方是鼓起来的,暗的地方是凹进去的。在绘画的时候,常用阴影造成远近不同的知觉。

⑤运动视差:在做相对位移的时候,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慢。在运动的过程中,看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叫运动视差。运动视差也提供了判断远近的信息。

(3)双眼线索

在没有其他条件可以利用的时候,只要能用两只眼睛看东西,就必然能够形成双眼视差。就会产生深度知觉。所以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2. 时间知觉

定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知觉时间必须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地进行。

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等。在计时工具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主要是根据这些现象来估计时间的。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例如心跳和脉搏,每分钟60一70次;从进食到饥饿,每个周期4一6小时。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这些节律性活动,也能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

3.借助计划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

3. 运动知觉

定义: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就是运动知觉。

注: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或单位时间内物

体位移的距离太小,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例如:

(1)动景现象:例:霓虹灯。(2)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

4. 错觉

定义:它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注:只要产生错觉的客观条件存在,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错觉的。

错觉的种类

(1)大小错觉:

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2)形重错觉

(3)视听错觉

第三单元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1.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作用:记忆联结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二、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其内容分五种: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图象信息—儿童擅长,动物形象)

情景记忆:指人们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场景信息—洪灾)

语义记忆: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符号信息—第二信号系统)

情绪记忆:对亲身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情绪唤起信息—灾害中的悲痛体验,干预)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动态信息—学车等技能操作)

2、按是否意识到,可分为外显记忆(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和内隐记忆(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3、按能否加以陈述,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可以用语言传授并一次性获得,但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加以提取的、对某个事实或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往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又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的,对如何做某件事的记忆,包括对知识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1″以内)、短时记忆(1′以内)和长时记忆(1′以上)。这就是三个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单位。

三、记忆的过程

识记(开始)—保持(中间环节)—回忆(结果)---再认

注意区别:

?回忆:不给予附加线索时,识记过的材料能够完整提取出来的记忆现象。

?再认:给予附加线索后,识记过的材料才能完整提取出来的记忆现象。(与电脑比较)

四、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干扰分为扰又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现在概念

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二)思维的特征

1 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多为概念的形成过程,例:人)

2 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统计推论)

二、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纵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例:阅读中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的总结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是把部分做为整体的部分,只有这样分析才有意义,才有方向。综合是通过对各个部分、各特征的分析来实现的,所以分析又是综合的基础。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的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把抽出的共同特征和属性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多为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复习过程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 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勒温 B=f(P,E) 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和范围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 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 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 (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方法档案法 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理论符号互动论 流派精神分析论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概述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概念 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概念自我的概念 自我自我的结构 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 身份 身份的特点 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自尊的测量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讲解学习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单选) 1、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树突 2、自主神经由()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丘脑是()。 (C)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4、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D)中央后回 5、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 (B)相互诱导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B)感受性 7、"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 (C)颜色对比 8、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C)线条透视 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C)内隐记忆 10、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C)间接性 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C)定势 12、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再造想象 13、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 14、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5、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C)兴趣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C)两极对立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情绪状态 18、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1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20、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基础心理学(王晓钧)重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重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起源于希腊词根:phychc(灵魂)和logos (学问),原意为“灵魂之学”。 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具体的说,心理学研究以下内容: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 (重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也包括注意②情绪和情感过程: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 ③意志过程: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成为差异心理。 ①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 (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基础) (2)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5. (重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两个鲜明的特点:(1)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2)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于一身 6. 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2)应用心理学:研究倾向于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特殊群体,揭示这一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个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存在一定的结构;研究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要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5)心理与环境: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和关系是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2

3

4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 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5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触压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的发展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是一种最简单的联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觉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本章几点说明: ?基础心理学是最基础的学科,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 ?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复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本章节出题较为灵活,要以看书为主,习题集为辅。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发展阶段: 1.无脊椎动物:感觉; 2.脊椎动物:知觉; 3.灵长类:思维萌芽; 4.人类:思维和意识。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今年是130周年) ?学派纷争: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二级掌握)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三部分,它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呼吸、心跳, 血压)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使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机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其中,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 枢;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大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 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 化”。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我们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 工具条件反射。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种类(内部和外部):痛觉内外都有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基础心理学知识》(2015)习题与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2015修订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A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D)需要、动机和人格 3.心理过程包括()。B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C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5.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阶段。B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C (A)感觉的阶段(B)知觉的阶段 (C)思维萌芽的阶段(D)思维的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冯特(B)韦伯 (C)费希纳(D)艾宾浩斯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C (A)1840年(B)1860年 (C)1879年(D)1885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B (A)格式塔心理(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D)行为主义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D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6. 16.神经元是由()组成的。B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A (A)树突(B)轴突 (C)细胞核(D)细胞质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D (A)树突(B)轴突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实质心理客观现实的反映 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冯特)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士)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主义(奥地利佛洛依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 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 ??????????????????????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共性心理(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注意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1、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2?????????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3、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她的著作《论灵魂》中就各种心理想象进行了阐述,该书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