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畸形模式

摘要: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常常因原动肌无力、拮抗肌过度活动,以及过度活动的肌肉发生形态学变化,从而导致各种固定模式的典型畸形。如果能确定是哪些肌肉过度活动造成了关节畸形,就可以针对性实施去神经支配治疗方法,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的机会。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些肌肉造成了关节畸形,并非轻而易举,因为可能有很多肌肉都经过受累的那个关节,但并不是所有可能引起畸形的肌肉都活动过度。采用多通道肌电图和用局麻药进行诊断性阻滞等方法来检测某个肌肉是否与畸形有关,可以为长期的去神经支配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常见的畸形表现模式,并讨论与之关联的肌痉挛问题,以及其他形式的肌肉过度活动、瘫痪、挛缩和随意运动控制障碍等情况。 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畸形模式Nathaniel H. Mayer, MD; Alberto Esquenazi, MD;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常会导致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MNS),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特点包括:出现痉挛状态;其他形式的非随意的肌肉过度活动、主动运动无力、以及造成随意运动调节受损的各种运动控制异常。肌肉过度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痉挛状态、反射亢进、阵挛、痉挛性协同收缩、痉挛性张力障碍、屈肌反射传入活动及联合反应增强。痉挛状态和屈肌反射传入活动在脊髓中进行处理,联合反应、协同收缩和UMNS张力障碍都有脊髓以上的起源,后两者还对牵拉有敏感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患者(特别是脑外伤、缺氧性脑病和脑卒中后发生综合征的患者)中,常见局灶性肌肉功能障碍,表现模式多种多样,可导致上肢和下肢关节的畸形1。搞清楚具体是哪些肌肉造成了关节畸形,是非常有用的病情评价策略,因为去神经支配技术(如使用神经破坏药、化学去神经支配药物或者外科手术)可利用这些信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2。 下文中,我们来讨论与受累肌肉过度活动、轻瘫、挛缩和随意运动控制功能受损相关的畸形常见模式。表1总结了所涉及的肌肉。切记某个特定患者的畸形不一定涉及所有的肌肉,另外,有些非随意活动过度的肌肉比其无活动过度的原动肌弱,这种情况下的肌肉活动过度不会导致畸形或功能受损,所以可能不适宜进行化学去神经治疗。治疗决策常常最好认为是假设,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和随访检查进行验证和评价。 表1.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常见畸形模式中可能过度活动的肌肉 下面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所见畸形的常见模式,以及每种畸形可能涉及的肌肉。同时也列出了每种畸形中受累的软弱肌肉,但切记即使这些肌肉有非随意过度活动,也不会造成畸形,因此这些肌肉不适合用化学去神经支配治疗。还必须注意,具体某个患者中所列的肌肉不一定都受累;力量比较大的原动肌可能会制衡活动过度的对抗肌,经过某个关节的所有肌肉都对该关节的肌力平衡有所贡献。临床医生在考虑任何治疗决策时,最好都当作是对畸形来源的假设检验,在这方面,第一步先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可能比较好。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综述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综述 自1861年英国矫形外科医生威廉·约翰·利特尔(WilianJahnLitle,1810—1894)发表第1篇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论文后,各国相关学科的专家相继对此作了研究。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是继小儿麻痹症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致残性疾病。运动障碍导致大量儿童长期或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损失和 负担,使社会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脑瘫运动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脑瘫儿童的患病率各国脑瘫儿童的患病率都很高,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00万脑瘫患儿,其中50%以上合并智力低下,30%合并癫痫。在中国,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告,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另有资料报告,目前我国约有77万一175万脑瘫患儿。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国外主要用Bobath等运动疗法,近年国内结合传统医学等疗法治疗脑瘫的方法较多。现把目前治疗8,JD脑瘫常用方法 综述如下; 1运动疗法 1839年英国著名学者WilianJahnLitle博士开始了运动疗法治疗;J,JL脑瘫的研究;1941年美国学者Phelps最早明确的提出运动疗法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改变了脑瘫是不治 之症的观点;1965年著名的Bobath疗法问世,并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和采用。我国对脑瘫的研究起步较晚,2O世纪7O年代前脑瘫患儿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仅可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对症治疗;80年代初佳木斯小儿脑瘫研究中心首次引进了Bobath疗法,2O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很好地推广, 临床经验表明Bobath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的首选方法,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已见大量的报告。Bobath运动疗法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

肢体障碍如何分级

肢体障碍如何分级 2011-02-17 09:16 对于肢体障碍(physical impairment)的定级和分类,我国在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就已作了明确的规定。肢体障碍类别是多种多样的,在下面内容中,我们只介绍常见的类别或病例,以便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儿童,给予必要的帮助。 1.肢体障碍的概念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肢体障碍的分级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把肢体障碍分为以下四级: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一级中的情况除外)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

下肢运动障碍的分析

下肢运动障碍的分析 臀大肌瘫痪表现为躯干后仰,习称挺胸凸肚步态; l 单侧臀中肌瘫痪表现为支撑相躯干向患侧侧弯,患侧肩下掣以限制另一侧骨盆下降,双侧臀中肌瘫痪表现为躯干交替向支撑侧侧弯,称鸭步; l 髋内收肌痉挛表现为交叉步态; l 髋内旋肌群瘫痪表现为仰卧位患侧下肢外旋较另一侧严重,且无法自己回到中立位; l 翘臀畸形的原因首先是腹肌功能不良,也可能是股四头肌瘫痪、小腿后肌群瘫痪的代偿或屈髋肌痉挛; l 患侧迈步相画圈畸形的原因是下肢屈肌向心收缩功能差或伸肌痉挛; l 股四头肌瘫痪表现为患侧负重功能差、膝过伸; l 迈步相膝屈曲不良的原因是伸膝肌群痉挛或屈膝肌群向心收缩功能差,伸膝肌群痉挛与小腿后群肌功能差有关。此种畸形还表现为以屈髋代偿屈膝不足; l 迈步相足偏向内侧,为膝内翻,系膝外翻肌群不能平衡内翻肌群;足偏向外侧,为膝外翻,系膝内翻肌群功能相对差。 l 屈膝肌群痉挛可至异常屈膝,影响站立; l 胫骨前肌瘫痪表现为足下垂,足廓清困难,如伴屈髋代偿表现为跨槛步,轻微者也表现重力缓冲阶段足掌拍地有声; l 小腿三头肌瘫痪时患足后蹬无力,身体向前推进困难表现为躯干前倾代偿、另一侧步幅缩短、足跟离地延迟、患腿单腿负重时前足站困难、患腿单腿跳困难,下坡(楼)困难,脚尖跑步不能; l 小腿三头肌痉挛表现为马蹄足(常伴前足内收),足廓清困难,踝阵挛,多伴屈髋代偿表现为跨槛步; l 足内翻畸形的原因是内翻肌群功能相对强或痉挛,也与膝内旋不足、小腿后肌群痉挛、趾伸肌瘫痪有关; l 足踝不能为运动提供稳定的支撑表现为患腿单腿站困难,另一侧迈步相缩短; l 前足负重困难表现为患腿单腿前足站不能或维持困难,跑步困难,患腿单腿跳困难,上坡困难等,与小腿三头肌、拇屈肌和足内附肌的瘫痪有关; l 拇屈曲困难可表现为拇背伸过度(如巴宾斯基征)、患足后蹬无力等; l 趾背伸困难可表现为足的远程部分绕第二跖骨形成的纵长轴扭转困难; l 站起困难尤其是矮凳坐站起困难的原因是不敢使重心前移、下肢伸肌向心收缩能力差、挺腰不及时; l 坐下困难的原因是重心过早后移; l 不能维持蹲位的原因是重心后移,也与小腿后肌群对胫骨的控制不良有关; l 步行时重心过度移向非瘫痪侧的原因是患侧负重能力差,也与患侧髋外展肌控制骨盆的能力差有关; l 上楼困难的原因有膝屈曲不充分,足下垂,患侧负重能力差,屈髋使重心前移不充分等;l 下楼困难的原因有屈髋使膝过伸造成膝屈曲困难,重心前移不充分,胫骨前移控制不良,过度屈髋造成迈步相下肢的相对长度不够; l 跑步困难的原因有小腿后群肌在支撑相对踝的控制不良使踝跖屈维持困难,上肢协同摆动功能不良; l 患腿单腿跳困难的原因是小腿后群肌和足内附肌的瘫痪或爆发力差,拇屈肌无力,趾屈肌痉挛;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 主要功能障碍: 二、运动功能评定 1.肌力评定 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3.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 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③震动觉:让患者闭目,用每秒震动128或256次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作两侧、上下对比。检查时常选择的骨突部位:胸骨,锁骨,肩峰,鹰嘴,桡、尺骨小头,棘突,髂骨上棘,股骨稍隆,腓骨小头,内外踝等。 (3)复合感觉:大脑皮质(顶叶)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必须在深、浅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①两点辨别觉:用特制的两点辨别尺或双脚规或叩诊锤两尖端,两点分开至一定距离,同时轻触患者皮肤,患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若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直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两点必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数值不同,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胫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协调功能协调功能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 2.协调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推确、有控制的运动。其特点是以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行运动。协调运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大肌群参与的身体姿势保持、平衡等粗大运动(如翻身、坐、站、行走)和小肌群实施的精细活动(如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 3.精细运动的协调性与灵巧性精细运动的协调性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一组或几组小肌群共同进行平稳、准确而协调的随意运动。灵巧性通常用来指上肢末端即手的精细运动的协调性。如操作物品的速度、移动物品时的推确性,抓住与放开,抓物的方式,写字的技巧和手的姿势等。 4.协调运动障碍协调运动障碍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协调性运动障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的损伤所致。前庭迷路系统、本体感觉与视觉的异常也可造成协调运动障碍;协调性运动障碍还包括不随意运动以及由于肌肉的痉挛、肌肉肌腿的挛缩造成的运动异常。 5.精细协调运动障碍指以笨拙的、不平稳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多与手功能密切相关。产生协调性运动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不同

部位(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的损伤所致。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肌腱外伤、肌肉痉挛或孪缩也可造成精细运动协调性和灵巧性的异常。 (二)协调运动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柱(后索)。 1.小脑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缺陷 缺乏精细协调及对距离的判断力,这种距离可影响步态、姿势和运动方式。其步态常表现为两脚分开较宽、不规则、不稳定。 (1).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好. (2).意向性震颤:震颤发生于随意运动时. (3).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 (4).轮替运动障碍:又称为快速运动不良,完成快速交替运动有困难. (5).运动分律:所完成的活动不是平滑的一个活动,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 2.基底神经节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缺陷 基底神经节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 具体表现: (1)静止性震颤:随着有目的的运动而减轻或消失. (2)运动不能:不能启动一个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躯干,面部以外的部位缓慢的,不随意的扭曲运动. (4)偏身舞蹈症:一侧身体突然出现的、痉挛性的、有力的、没有目的的鞭打样

小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小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年第1期第13卷经验交流 作者:张捧玉1 吴艳青1 单位:1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054000 我院自1996年11月以来,收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24例。在原发病的急性期或恢复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根据小儿天性活泼多动的特点,将娱乐游戏寓于康复治疗中,配合心理治疗等,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儿中,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 中枢性瘫痪:偏瘫10例,病程10天至1年;其中脑栓塞3例,脑肿瘤2例,脑出血2例,脑外伤2例,脑炎1例。脑瘫8例,病程3~7年;其中偏瘫型6例,单瘫型1例,截瘫型1例,早产3例,窒息4例,新生儿黄疸1例,均无明显言语及智力障碍。 周围性瘫痪:足下垂2例,均为腓总神经麻痹,病程1个月~2个月。关节挛缩固定4例,病程7天~25天,其中骨折石膏固定致肩、肘关节固定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肩关节炎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物理疗法:选用超声波疗法和功能性电刺激 超声波疗法:利用超声波的细微按摩作用和温热作用,松弛痉挛的肌肉,松解粘连的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于骨科病例,选择

中小量的超声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5~10min,10次为1疗程。 功能性电刺激:用电刺激瘫痪的肢体,以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患肢的功能,用于软瘫的病例,选用神经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对上肢的伸肌(垂腕)、下肢的伸肌(垂足)给予刺激,每日1次,每次10min,刺激电流强度为清醒的患儿能够耐受即可。随着功能的恢复,刺激强度逐渐减弱。 1.2.2 针刺治疗:选用头针加体针。头针选穴为运动区穴,体针选穴为肩、曲池、内关、合谷、环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冲,面针选穴为:地仓、颊车、、丝竹空等。用于软瘫、面瘫、足下垂患儿。每次20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肌张力增高后停止。 1.2.3 按摩:对软瘫的肌肉行快速擦刷、揉捏、拍打等强刺激,对于痉挛的肌肉行安抚性推摩等轻刺激,适用于所有患儿,将按摩贯穿于运动疗法和关节牵引中。 1.2.4 心理治疗:治疗师与患儿交谈,观察患儿的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与患儿交朋友,消除生疏感;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威信;播放儿童音乐和歌曲,如《小螺号》、《卖汤圆》等,与患儿一起哼唱,稳定患儿情绪。 1.2.5 娱乐活动与运动疗法。 软瘫期:①仰卧位:健手握住患手(Bobath手),向上、下、左、右击打悬于空中的彩色气球;玩具置于患侧,另其翻身,健手抓玩具;臀下放一发声的塑料玩具猪,另患儿抬臀、放下时发出叫声,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指导语 1.反射 (1)咳嗽:提出问题:①“当你吃饭或喝水时,你咳嗽或呛住吗?”;②“你清嗓子有困难吗?”。分级:a没有困难;b偶有困难:呛住或有时食物进入气管,说明患者必须小心些;c患者必须特别小心,每日呛1~2次。清痰可能有困难;d患者在吃饭或喝水时频繁呛住,或有吸入食物的危险,偶尔不是在吃饭时呛住,例如在咽唾液时;e没有咳嗽反射,患者用鼻饲管进食或在吃饭、喝水、咽唾液时连续咳呛。 (2)吞咽:如有可能,观察患者喝140ml的冷开水和吃两块饼干,要求尽可能很快完成。另外,询问患者吞咽时是否有困难,并询问有关进食的速度及饮食情况。 评分:记住喝这一定量水的正常时间是4~15s,平均8s。超过15s为异常缓慢。 分级:a没有异常;b患者述说有一些困难,吃饭或喝水缓慢。喝水时停顿比通常次数多;c

3.唇 (1)静止状态:当患者没有说话时,观察唇的位置。 分级:a没有异常;b唇轻微下垂或不对称。只有熟练的检查者才能观察到;c唇下垂,但是患者偶尔试图复位,位置可变;d唇不对称或变形,显而易见;e严重不对称或两侧严重病变。位置几乎不变化。 (2)唇角外展:要求:请患者做一个夸张的笑。示范并鼓励患者唇角尽量抬高。观察双唇抬高和收缩运动。 分级:a没有异常;b轻微不对称。熟练的检查者能观察到;c严重变形的笑,显出只有一侧唇角抬高;d患者试图作这一动作,但是外展和抬高两项均在最小范围;e患者不能在任何一侧抬高唇角,没有唇的外展。. (3)闭唇鼓腮:让患者进行下面的一项或两项动作以帮助建立闭唇鼓腮:a让患者吹气鼓起两颊,并坚持15s,示范并记下所用的秒数。注意是否有气从唇边漏出。若有鼻漏气则不记分。如果有鼻漏气,治疗者应该用拇、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b让患者清脆地发出“P”音10次。示范并鼓励患者强调这一爆破音,记下所用的秒数并观察“P”爆破音的闭唇连贯性。 分级:a唇闭合极好,能保持唇闭合15s或用连贯的唇闭合来重复“P”、“P”;b偶尔漏气,在爆破音的每次发音中唇闭合不一致;c患者能保持唇闭合7~10S。在发音时观察有唇闭合,但是听起来声音微弱;d唇闭合很差,唇的一部分闭合丧失。患者试图闭合但不能坚持,听不到发音;e患者不能保持任何唇闭合,看不见也听不到患者发音。 (4)交替发音:要求:让患者重复发“u、”“i”10次,示范,在10内作10次。让患者夸张运动并使速度与运动相一致(每秒种做1次)。记下所用秒数,可不必要求患者发出声音。

03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广州康复实验学校李初阳 对脑瘫儿童运动障碍进行合理的康复管理是脑瘫康复的主要任务,科学的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基本思路: 1、发展学的观点; 2、系统科学的观点; 3、注重治疗与评估相结合的观点; 4、循征医学的观点。 动态运动系统理论强调多因素、动态化、系统化原则,所以在对脑瘫儿童的运动障碍进行康复管理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对治疗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确定各种要素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程度,这些要素包括姿势、反射、肌肉、骨骼、感觉、认知、动机和环境等,应用各种手段对这些要素进行适当合理地干预和调整; 2、各种治疗手段之间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有机地整合,运用各种手段在预防和控制脑瘫儿童二次损害的基础上,帮助并促进脑瘫儿童选择与自身条件最为适宜的优化运动模式。 评估是脑瘫儿童运动障碍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评估的主要目的有: 1、明确脑瘫儿童运动发育水平,了解患儿的关于特征和进展状况; 2、帮助判断进行运动治疗的适时性; 3、回答家长对患儿运动发育水平的疑问,引导家长配合进入系统的康复管理 4、为设定运动治疗目的和计划收集必要的情报; 5、测定运动能力的改变状况,评价治疗的效果,鼓励家长坚持接受系统康复管理; 6、为科学研究进行数据收集。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简称ICF),见图1 对人体功能残障进行了5个维度的最新定义: 1、生理、病理学改变(组织生化学); 2、机体受损(器官系统、解剖学); 3、功能受损(活动能力受限); 4、日常生活能力低下 5、社会活动受损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及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的检查 1、概念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当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图,手机的检查方法是Lovett6级分级法。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1 肌力评定标准 分级评级标准 5 肌肉抗最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5-肌肉抗较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4+肌肉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4 肌肉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4-肌肉抗比中度稍小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3+肌肉抗重力时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较小阻力时活动关节达到部分范围 3 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3-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 2+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下 2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2-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 1+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下 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0 没有可以测到的肌肉收缩

肢体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表3-2。 表3-2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检查方法 1级2级3级4级5级 肩前屈肌群仰卧,试 图屈肩时 可触及三 角肌前部 收缩 向对侧侧 卧,上侧 上肢放在滑 板上,肩可 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 旋,掌心向 下,可克服重 力屈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 力加于上臂 远端,能抗中 等阻力屈肩 坐位,肩内 旋,掌心向 下,阻力加于 上臂远端,能 抗较大阻力 屈肩 肩外展肌群仰卧,试 图肩外展 时可触及 三角肌收 缩 同左,上肢 放在滑板 上,肩主动 外展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可 克服重力外 展 坐位,屈肘, 肩外展90°, 阻力加于上臂 远端,能抗中 等阻力 坐位,屈肘, 肩外展90°, 阻力加于上 臂远端,能抗 较大阻力 屈肘肌群坐位,肩 外展,上 肢放在滑 板上;试 图肘屈曲 同左,肘可 主动屈曲 坐位,上肢下 垂;前臂旋后 (检查肱二 头肌)或旋( 检查肱肌)或 坐位,上肢下 垂;前臂旋(检 查肱二头肌) 或旋前(检查 肱肌)或中立 坐位,上肢下 垂;前臂旋后 (检查肱二 头肌)或旋前 (检查肱

运动障碍疾病疾病研究报告

运动障碍疾病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锥体外系疾病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病症体征:不自主运动,运动不足综合征,运动失调 疾病介绍: 运动障碍疾病是怎么回事?运动障碍疾病又称锥体外系疾病,主要表现随意 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 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 症状体征: 运动障碍疾病有哪些症状表现?以下就是关于运动障碍疾病症状的详细介绍: 1、不自主动作。 2、动作缺失或缓慢而无瘫痪。 3、姿势及肌张力异常。 间接通路的功能亢进引起动作缺失与僵直,间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引起舞蹈症 及投掷症;直接通路的功能亢进引起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或抽动动作,直接 通路的功能不足则引起动作缓慢。 化验检查: 运动障碍疾病有哪些检查方法?以下就是关于运动障碍疾病检查的详细介绍:血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生化检查,有助于运动障碍疾病诊断,如肝豆状核变 性患者血清铜,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测定,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1、CT或MRI检查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显示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或MRI显示信号异常。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 可显示纹状体DA转运载体(DAT) 功能降低,DA递质合成减少和D2型DA受体活性改变等,对帕金森病诊断颇有意义。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运动障碍疾病有哪些诊断方法?以下就是关于运动障碍疾病诊断的详细介绍: 1、病史 (1)发病年龄:常可提示病因,如婴儿或幼儿期起病可能为脑缺氧,产伤,胆 红素脑病或遗传因素,少年期出现震颤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也有助于判定预后,如儿童期起病的原发性扭转痉挛远较成年起病严重致残率高;相反的,老年发病 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较年轻发病顽固。 (2)起病方式:常可提示病因,如急性起病的儿童或青少年肌张力障碍可能提 示药物不良反应,缓慢起病多为原发性扭转痉挛,肝豆状核变性等;急性起病的 严重舞蹈症或偏侧投掷症提示可能为血管性病因,缓慢隐袭起病可能为神经变 性疾病。 (3)病程:对诊断也有帮助,如小舞蹈病通常在起病6个月内缓解,与儿童期 起病的其他舞蹈病不同。 (4)药物如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可引起运动障碍。 (5)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可伴舞蹈样动作。 (6)家族史:有诊断意义,如亨廷顿病,良性遗传性舞蹈病,特发性震颤,扭 转痉挛,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有遗传背景。 2、体检 可了解运动障碍症状特点,明确有无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如静止性震颤,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强直提示帕金森病,角膜K-F环提示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 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等除运动障碍,常伴精神和智能损害。 锥体外系疾病须注意与锥体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相鉴别,后者主要 临床特点以瘫痪(肌力减退)为主,一般不难鉴别,另外,不同类型锥体外系疾病之间的鉴别更为重要。 并发症: 运动障碍疾病有哪些并发症?以下就是关于运动障碍疾病并发症的详细介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明显,某些运动障碍疾病同时伴有智能障碍和(或)精神, 行为障碍。 治疗用药: 运动障碍疾病有哪些药物治疗法?药物如何治疗运动障碍疾病?以下就是关 于运动障碍疾病治疗的详细介绍:

十大运动疗法各自适应的功能障碍

十大运动疗法各自适应的功能障碍 学号:201440402050 姓名:刘影 一.关节活动术:适用于1.软组织挛缩、粘连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2.关节活动度变小,活动范围减小 3.肌力下降(主动运动) 4.被动运动可以改善由于制动或者不能主动活动引起的并发症状二.关节松动术:适用于:1.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并伴有僵硬(麦特兰德Ⅰ、Ⅱ) 2.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麦特兰德Ⅲ、 Ⅳ) 3.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三.增强肌力及肌耐力训练:肌力下降、不足,肌耐力变小(失用性肌肉萎缩、神经性肌肉 萎缩、关节源性肌肉萎缩、肌源性疾病、骨关节畸形、脊柱稳 定性差、关节周围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平衡、内脏下垂、尿失禁 等) 四.软组织牵伸技术:适用于:1.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2.软组织损伤、挛缩 3.肌张力下降的肌群 五.体位转移:适用于:1.偏瘫患者的床上翻身、床上卧位移动、由卧位到床边坐位、由床 边坐位到卧位的转移、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床与轮椅之间的 转移、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进出浴盆之间的转移 2.四肢截与截瘫患者的床上翻身、卧位与座位之间的转换、直腿坐 位移动、不同平面之间的转移 3.脑瘫患儿的卧位立起、坐位站起、从跪位站起 六.平衡协调技术:适用于:1.平衡功能障碍(肌力和肌耐力低下、疼痛和痉挛、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障碍) 2.协调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额叶 性,顶叶性,颞叶性、感觉共济失调) 七.步行功能训练:适用于:1.由于肌力下降不能支撑体重或不能保证完成摆动等动作 2.髋、膝、踝关节的损伤、疼痛、软组织挛缩等造成站立不行 3.平衡能力降低造成站立或步行不能 4.协调肌力的降低(主动肌、固定肌以及协同肌和拮抗肌之间 的协调配合异常) 5.步行时关节的本体感觉异常,影响了步行的进行 6.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控制步行的能力受损或破坏八.牵引疗法:适用于:1.椎间间隙、椎间孔、椎管容积变窄引起的对神经根的压迫 2.椎间小关节紊乱、脊柱的排列异常 3.肌肉痉挛、疼痛、炎症以及组织病损的修复 4.关节活动受限,劲椎、腰椎平衡被破坏 5.关节囊、韧带的挛缩,软组织粘连,脊柱四肢关节活动度减小 6.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复位和制动 九.心肺功能训练:适用于:呼吸功能训练: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慢性实质性肺疾病 3.哮喘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什么是运动控制

什么是运动控制? 动作是生活中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能够走路、跑步和游戏,能够找到并食用给我们带来营养的食物,能够和我们的朋友、家人进行交流,能够谋生——这些是生存必需的,对于这些来说,动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运动控制的领域是直接研究运动的性质,以及动作是怎样被控制的。运动控制定义为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它解释了下列一些问题,例如中枢神经系统(CNS)是怎样将许多单块肌肉组织起来,并把它们联合起来形成协调的功能性动作?怎样用来自语环境和人体的感觉信息来选择和控制动作?我们的自我知觉,我们所执行的任务,以及我们所活动的环境是怎样影响我们动作行为?研究动作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有运动控制问题患者的这些动作问题进行量化? 动作的本质 动作的产生是由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来:个体(物质基础)、任务(主体观念)以及环境。动作是围绕任务和环境的要求来组织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个体产生的动作是为了达到任务要求。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动作的组织受个体、任务和环境几个因素制约。符合相互作用任务和环境要求的个体的能力决定了个体功能的能力。只关注行为个体的过程进行而不考虑个体运动的环境以及他(她)正在执行的任务,这样的运动控制研究,得出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画。 个体对动作的限制 包括相关的知觉、认知和行为。 动作和行为 动作通常在特定环境中被描述为完成一个特定的行为,因此运动控制的研究通常与特定的动作相关。例如,运动控制生理学家可能会问:人们怎样走路、跑步、微笑、伸手够物以及平静站立?基于理解与这个活动相关的控制程序对动作是怎么样被控制的原则将提供更进一步的深入观察,研究人员通常在一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研究动作控制,例如步行。 理解行为控制意味着理解运动输出是从神经系统到人体的效应系统或者肌肉。人体是以有大量的肌肉和关节为特征的,在协调的执行和功能性的动作时,必须对其进行全部控制。这种协调很多肌肉和关节间的问题被归为自由程度的问题(Bernstein,1967)。研究运动控制的学者认为它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这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讨论。所以运动控制的研究包括对行为控制体系的研究。 动作和知觉 正如行为对知觉来说是必需的,知觉对于动作也是必需的。知觉是将感觉的印象整合成有心理学意义的信息。知觉包括外周感觉机制和对新的传入信息加入解释和意义的更高水平的加工处理过程。感觉/知觉系统提供关于身体状态(例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调节运动不可缺少的环境特征信息。在对环境中产生有效动作的能力来说,感觉/知觉信息显然是不可或缺的(Rosenbaum,1991)。因此,理解动作需要研究控制知觉的系统以及知觉在决定我们动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动作和认知 因为动作通常不是无目的的,所以对于运动控制来说,认知过程是必需的。在本书中,我们将认知过程宽泛地定义为注意、动机以及以建立目的或目标为基础的运动控制的情感方面。运动控制包括为达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知觉和动作系统。因此,研究运动控制必需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因为他们与知觉和动作是相关的。 因此在个体里,很多系统相互作用产生了功能性的动作。同时这些组成运动控制的每一成分——知觉、行为和认知可以单独分开来研究。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对以上三方面信息的综合,就不可能勾勒出一幅真实的反映运动控制性质的图画。 任务对动作的限制 任务对动作的神经组织也有限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执行大量各种各样需要运动的功能活动。所执行任务的本质在部分程度上决定了所需要的动作类型。因此,理解运动控制要求明白任务是怎样调节神经机制控制运动的。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要求患者针对感觉/知觉,运动和认知损伤形成核是功能任务需要的运动模式。因此帮助患者学习/重新学习执行功能任务,并要考虑到潜在的功能缺损的治疗策略,是最大限度使患者回复功能独立的基础。但是应该教授什么任务、以怎样的顺序、在什么时间教授呢?理解任务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1.胸椎-腰椎-骶椎屈曲(T-L-S Spine Flexion) 患者:直立,双膝固定呈伸展姿势;在 髋部和腰骶部将身体向前弯,做最大弯 曲。检查者:观察弯曲过程中,胸椎-腰 椎-骨盆的动作节奏,并观察恢复直立过 程中的动作节奏。如果引起患者疼痛, 注意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正常范围: 0°~110°,或者可以触摸到脚趾。 2.胸椎-腰椎-骶椎伸展和旋转(T-L-S Spine Extension and Rotation) 患者:直立,在检查者的协助下将双膝 挺直,接着将腰椎-骶椎伸展。检查者: 坐在椅子上,一侧膝部置于患者膝部前 方,以免患者将膝部屈曲;一只手置于 患者肩部前方,引导患者做伸展运动; 另一只手对患者骶椎施加向前的轻巧力 量,以得到最大背伸。若将上方手置于患者对侧肩部,并且向右向左旋转,则可增大斜向旋转角度。如果引起患者疼痛,注意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正常范围:腰椎伸展0°~30°;旋转0°~20°。 3.胸椎-腰椎-骶椎侧向弯曲(T-L-S Spine Lateral Bending)

止骨盆移动;双臂交叉置于胸 前。检查者:站在患者后面,一只手 置于患者肩部,另一只手置于其对侧 髂肌上予以固定,帮助患者左右侧 弯。左右各30°。 4.髋关节内旋(Hip Intcrnal Rotation) 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臀部和髋部平 放在检查台上。检查者:维持患者髋 部屈曲90°,膝关节面屈曲90°,将 足部向外侧摆动,使髋关节内旋。正 常范围:0°~40°。注意:①髋部发 生退行性疾病时,内旋受限通常比外 旋范围受限早发生。②应限制对侧髋部/骨盆的任何动作。 5.髋关节外旋(Hip Extcrnal Rotation) 检查台上。检查者:令患者髋部屈曲 90°,膝关节屈曲90°,将患者足部 向内侧摆动,使髋关节外旋。正常范 围:0°~60°。注意:应限制对侧髋 部/骨盆任何动作。

运动功能障碍诊断详述

运动功能障碍诊断详述 *导读:运动功能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血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生化检查,有助于运动障碍疾病诊断,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测定,具有重要诊断意义。1.CT或MRI检查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显示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或MRI显示信号异常。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 可显示纹状体DA转 运载体(DAT) 功能降低、DA递质合成减少和D2型DA受体活性改变等,对帕金森病诊断颇有意义。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胆道运动功能失调(dyskinesis,即胆道排空速度异常)、胆道张力异常(dystonia,即胆道肌张力异常)和胆道共济失调(ataxic,即胆道各部分间协调障碍)。本病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部分患者可伴恶心、呕吐,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常持续2~3h,用解痉药后症状缓解。 声门运动障碍: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声门运动功能异常,临床以发音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可分为神经性、肌性、关节性和功能性。一、喉肌性声门运动障碍:喉镜检查:轻型者可见声带呈弓形,重型者声带活动迟缓或不能活动,甚至不能咳嗽。二、

关节性声门运动障碍:轻度的环杓关节炎喉镜下见杓部轻度充血,声带闭合或外展略受限制。长期的环杓关节炎喉镜检查可见一侧或两侧声带固定于中线旁位或中间位,用探针触诊杓部活动与否,可区别是关节固定还是声带瘫痪。三、功能性声门运动障碍:喉镜检查见双侧声带静止在安静呼吸状态,很快能恢复正常。 眼球垂直运动障碍:辐辏反射障碍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一个症状。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最早为向下注视障碍,继则发生上视运动困难,最后不能水平运动,眼球同定于正中位,瞳孔多缩小,对光反射存在。辐辏反射障碍,呈玩偶眼现象。 环咽部运动障碍:癔球症(glous hystericus)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此部的运动功能异常也被称为环咽部运动障碍,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普通人群中的一半可间歇性地有此感觉,但以绝经期女性多见。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 有遗传背景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姿势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反射 肌张力异常 协调运动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脑血管疾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并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释放阶段。 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开始表现为被释放的脑干和脊髓的活动如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等,它们都是原始性的,低级的活动,属于病态模式。 联合反应 表现为当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上肢内收、外展、伸展、屈曲运动呈对称性表现;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但屈伸为相反表现。 共同运动 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模式进行的运动。

其运动组成,部分为随意运动,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运动模式。 此时要注意不可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姿势反射 脑血管疾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并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释放阶段。 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开始表现为被释放的脑干和脊髓的活动如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等,它们都是原始性的,低级的活动,属于病态模式。 联合反应 表现为当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上肢内收、外展、伸展、屈曲运动呈对称性表现;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但屈伸为相反表现。 共同运动 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模式进行的运动。 其运动组成,部分为随意运动,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运动模式。 此时要注意不可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姿势反射 体位改变引起的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按一定模式改变。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时的特征性变化,在瘫痪的早期出现,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

构音障碍的评定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

1.反射 (1)咳嗽:提出问题:①“当你吃饭或喝水时,你咳嗽或呛住吗?”;②“你清嗓子有困难吗?”。 (2)吞咽:如有可能,观察患者喝140ml的冷开水和吃两块饼干,要求尽可能很快完成。另外,询问患者吞咽时是否有困难,并询问有关进食的速度及饮食情况。 (3)流涎:询问患者在这方面是否有异常,在会话期间留心观察。 2.呼吸 (1)静止状态:在患者静坐和没有说话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当评价有困难时,可让患者作下列动作:用嘴深吸气且听到指令时尽可能地缓慢呼出,然后记下所需的秒数。记住,正常能平稳地呼出且平均只用5s时间。 2)言语时:同患者谈话并观察呼吸,问患者在说话时或其他场合下是否有气短。下面的要求可常用来辅助评价:让患者尽可能快地一口气数到20(10s内),检查者不应注意受检者的发音,应只注意完成这一要求所需呼吸的次数。记住,正常情况下这一要求是一口气能完成的。 3.唇 (1)静止状态:当患者没有说话时,观察唇的位置。(2)唇角外展:要求:请患者做一个夸张的笑。示范并鼓励患者唇角尽量抬高。观察双唇抬高和收缩运动。 (3)闭唇鼓腮:让患者进行下面的一项或两项动作以帮助建立闭唇鼓腮:a让患者吹气鼓起两颊,并坚持15s,示范并记下所用的秒数。注意是否有气从唇边漏出。若有鼻漏气则不记分。如果有鼻漏气,治疗者应该用拇、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b让患者清脆地发出“P”音10次。示范并鼓励患者强调这一爆破音,记下所用的秒数并观察“P”爆破音的闭唇连贯性。 (4)交替发音:要求:让患者重复发“u、”“i”10次,示范,在10内作10次。让患者夸张运动并使速度与运动相一致(每秒种做1次)。记下所用秒数,可不必要求患者发出声音。 (5)言语时:观察会话时唇的运动,重点注意在发音时唇的形状。 4.颌 (1)静止状态:当患者没有说话时观察其颌的位置。 (2)言语时:当患者说话时观察颌的位置。 5.软腭 (1)进流质饮食:观察并询问患者吃饭或喝水时是否进入鼻腔。 (2)抬高:让患者发“啊-啊-啊”5次,保持在每个“啊”之间有一个充分的停顿,为的是使腭有时间下降,给患者做示范并观察患者的软腭运动。 (3)言语时:在会话中注意鼻音和鼻漏音。可以用下面的要求来帮助评价,如让患者说“妹(mei)、配(pei)” “内(nei)、贝(bei)”,检查者注意倾听音质的变化。 6.喉 (1)发音时间:让患者尽可能长地说“啊”,示范,并记下所用的秒数。注意每次发音的清晰度。 (2)音调:让患者唱音阶(至少6个音符)。示范,并在患者唱时作评价。 3)音量:让患者从1数到5,每数一数增大一次音量。开始用一个低音,结束用一个高音。 (4)言语时:注意患者在会话中是否发音清晰,音量和音调是否适宜。 7.舌 (1)静止状态:让患者张开嘴,在静止状态观察舌1min。记住,舌可能在张嘴之后马上不能完全静止,因此,这段时间应不计在内。如果患者张嘴有困难,就用压舌板协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