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重要性银行终极版

系统重要性银行终极版

系统重要性银行终极版
系统重要性银行终极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系统性重要银行主要指标分析

及其风险防范措施

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案例

学生贺萌学号3112351002

任课教师程婵娟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 8

我国系统性重要银行主要指标分析及其风险防范措施

一、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定义

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具有负外部性特征,并且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其无序破产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包括核心金融功能的中断、金融服务

成本急剧增加等在内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损害实体经济的银行。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确定

(一)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IMF-BIS-FSB《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指引》和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从我国现有的特殊国情出发,采用上市银行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四个方面来设计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关联性指标又可分为资产关联与资金关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数据来源:根据锐思(RESSE)T 数据库、各上市商业银行2006 -2010 年年报整理备注:1、做市成交量采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做市成交量替代;2、规模指标中的负债,可替代性指标中的手续费及拥金净收入、利息净收入,关联性指标中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垫款与商业银行资产相关性较强(大于0.95 ),已从指标体系中删除。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评估指标权重测算

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评价较为准确的熵值法所确定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三)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确定由上述评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指标及其权重,根据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指数测算公式,并且设定重要性指数的阀值,即可判断出目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假定以5%为系统重

要性指数阀值,则 5 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全部为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同时,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虽然在2006年和2007 不是系统重要性银行,但由于其近年发展较快,无论是广度和深度,资产与负债与其它商业银行的往来关联性均得到加强,自2008 年以来已经成长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则不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数据来源:根据锐思(RESSE)T 数据库、各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0 年年报整理备注:1、排名根据系统重要性指数Ri进行排序;2、“√”代表该商业银行当年为系统重要性银行。

三、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四大主要指标进行分析

(1)规模: 银行的规模是其系统重要性的重要特征。银行的规模越大,其倒闭时引起的潜在损失越高,其他银行不可能有能力完全替代它的业务,也会对银行业的信心带来负面影响。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为了与银行资产规模排序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取2010 年上市16 家商业银行,对其系统重要性指数排序与资产规模排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

数据来源:根据锐思(RESSET)数据库、各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0 年年报整理

备注:“√”代表该商业银行当年为系统重要性银行。

由上表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按系数排名与资产排名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系统重要性指数评估结果显示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属于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而资产规模排序前三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与浦发银

行,分析原因可能是系统重要性指数评估更强调银行的关联性,虽然光大银行与浦发银行均成立于1992 年,但浦发银行早期专注于支持上海浦东经济发展,而光大银行成立之初即定位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因此与其它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关联性更强。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关联性:银行的关联性能够传染风险而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危机中的银行没有能力偿付债务,通过金融网络传染风险,从而增加其他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关联程度越高其对金融体系其他要素和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显著,其风险的传染性和外部性就越强烈。在G-SIBs关联性指标类,包含3个指标:金融系统内资产、金融系统内负债和批发融资比例。其中,批发融资比例=(总负债-零售融资)/ 总负债,为反映银行通过批发融资市场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程度。所谓零售融资,就是零售存款和零售客户持有的债券之和。总负债与零售融资之差并不一定能反映出从其他金融机构的批发融资。则本文的关联性的指标类中仅包含金融系统内资产与金融系统内负债两个指标。其中,金融系统内资产包括资产

负债表上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项;金融系统内负债则包括资产负债表上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三项。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宋群英在《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传染性研究》(金融论坛2012 年第 2 期(总第194 期))中指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Copula 函数方法对中国14 家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性进行分析,使用银行之间的尾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风险传染性的指标,通过计算预先确定的 4 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余10 家银行之间的尾部相关,找出了另外两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即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只是从关联度角度),并且再次使用 6 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与8 家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之间的尾部相关,分析了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其他银行的风险传染能力,得出以下结论:(1)仅从资本市场来衡量,从风险传染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 6 家(农业银行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从上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对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这些银行“大而不能倒”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完全开放,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些银行的稳定将不仅关系到中国银行业的稳定,还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监管者来讲,要做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不仅要准确把握微观金融机构各自面临的风险,而且要更加关注金融个体之间的传染性。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可替代性:BCBS认为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与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可替代性是负相关的。提供关键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倒闭不仅会引起客户寻找相同服务的不便,也会造成服务缺口和市场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加其他银行危机的程度。G-SBIs 可替代性指标类包含3个指标: 托管资产、结算清算额和承销交易的价值。这三个指标反映了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关键性服务的重要性。然而,从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看,银行提供的关键性功能是信贷服务,所以本文使用两个从银行报表中可获得的指标代替,即企业贷款及垫款和个人贷款及垫款。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复杂性: 银行的复杂性包括银行治理结构的复杂性,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以

及对金融体系其他要素影响的复杂性。上述银行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银行内部防火墙、道德风险以及财务杠杆等风险因素的间接性、隐蔽性和传染性,从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复杂性。一家银行的业务类型或者组织结构越复杂,当其倒闭时,处置的成本越高,时间也越长。GSIBs 复杂性指标类中包含三个指标: 场外衍生品名义价值,LEVEL3资产和交易性资产与可供出售资产。对于中国银行业,衍生品资产规模较小,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0 年报,衍生品资产占总资产的平均比例为0.15%,并且LEVEL3 资产没有可获得的数据,因而将这两个指标剔除。本文将交易性资产与可供出售资产分开作为两个子指标来反映中国银行业的复杂性。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巴曙松、高江健在《基于指标法评估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一文中,对我国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

要性的衡量各项指标重要性以及指标间的关联性给予量化,结果如下两表所示: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对以上两表分析可知:FSB认为规模是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最关键特征。检验总得分与各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见表 3 所示),发现总得分与规模指标得分之间具有最高的相关性,

相关

系数高达0.99 ,这就说明规模是决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最关键指标。此外,可替代性指标与规模之间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业的同质性高,银行主要提供的是信贷服务,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净息差收入。银行规模越大,相应的其他指标也就越大。四、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中,应重点关注不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来源,针对不同的风险来源,而采取相应的监管和防范措施。就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比较,中国银行的全球化经营程度、跨境业务规模大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这说明了在不同的金融系统内,一家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可能不同,中国银行对全球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要大于对国内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因而,针对不同的金融系统,要结

合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准确评估银行在该系统内的系统重要性。中国工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主要来源于其规模、可替代性这两个指标,其得分都远高于其他银行相应指标的得分,若其发生危机,不仅会造成信贷服务的巨大缺口,还对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影响最大。中国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主要来源于其复杂性与关联性,若其发生危机,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外溢效应,倒闭时也很难处置。因此,在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实践中,监管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最重要的问题是数据不足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以及系统性风险监测的数据库,动态追踪并及时更新系统重要性的评估。第二,结合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体系,不仅需要建立指标法,还需要研究适当的市场法和追踪其他监管信息,以辅助指标法。第三,应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存在的偏差及后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过度识别和识别不足都会有负面影响。然而,系统性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应不断更新评估数据和评估方法,以减小评估偏差。第四,不仅要准确识别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针对不同水平的系统重要性实行差别监管; 也要识别系统重要性的重要来源差别,实行差异性的监管措施。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五、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防范

围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FSA)、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欧美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监管当局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出

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一)降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规模、业务复杂性和风险关联性一是推行“单业经营”和“简约金融”模式(Wall et al. ,2011)。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简化内部结构,分拆过大的银行;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将高风险的信用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等剥离到特定的子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将接受特别的资本金、保证金和职业操守等监管要求。二是通过大幅提高交易账户资本金要求来控制系统重要性银行参与高风险的交易业务。三是建设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中央结算系统。20世纪90 年代以来,衍生产品的快

速增长和扩散迅速增加了系统重要性银行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四是限制乃至禁止商业银行从

事自营业务。如美国的“沃克尔规则” (Volcker Rules )明确规定,除特殊情况,商业银行一般不得从事自营交易。商业银行对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以及基金资本的3%,并且禁止银行做空或做多其销售给客户的金融产品。文档来源

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一是设定资本附加,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以普通股形式增

加留存资本,并设置“资本缓冲” ,增强银行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和清算条件下吸收损失的能力。二是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应急机制和自救安排机制。所谓应急和自救安排,是指通过合同或法律的形式,可将用核心一级资本表示的附加资本按一定的比率转换为应急资本和自救债务工具,以确保债权人能够承担系统重要性银行之损失的危机处置做法。具体表现形式是在银行风险加大或处于紧急状态时,要求银行将次级债或可转债按一定比率转换成普通股。三是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流动性附加和大额风险暴露限额提出额外的监管标准。四是征收金融机构税。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银行由于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额外的影响,对其他金融要素的运营风险有着额外的关联度,因而应支付相应的风险溢价,具体形式为征收附加税。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三)完善和健全处置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一是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危机处置的损失分摊机制。指定专门的处置机构负责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确保在不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有效处置系统重要性银行。处置损失应建立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有序的损失分摊机制,避免金融机构的处置给整体的宏观经济运行造成较大破坏。同时还应当考虑建立以自救机制为基础的重组机制。二是建立有效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跨境处置协调机制。完善各国的法律制度,赋予处置机构开展跨境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法律权利;明确母国和东道国当局在机构处置中的作用、责任和义务,母国与东道国监管当局应

建立危机时期的信息共享机制,消除信息障碍,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各方,形成全世界意义上的合力监管,从而能够准确地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的风险。三是审慎选择系统重要性银行危机的处置和恢复方式。在注资援助和正常破产之间要进行谨慎抉择。政府注资援助或收购兼并,虽然可以避免大型银行的破产倒闭,但毕竟属于外部的强行干预,很可能进一步助推“大而不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的扩张,进而破坏市场规律,扩大系统重要性银行倒闭的巨大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从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等四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借鉴客观赋权法评价较为准确的熵值法评估方法,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选取反映银行规模、关联度和可替代性以及复杂性四方面的指标来识别和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通过系统重要性指数评估公式,初步确定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光大银行为我国目前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当然,系统重要性银行是个动态的概念,必须定期进行测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测算,确保监管当局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的动态管理。资本监管是新资本协议的重中之重,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首先要强化资本监管,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首个目标是,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

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

10.5%,达标期限前者为2013 年年底前,后者则是2016 年年底前,11.5%的监管目标值计算方法是8%的最低资本要求,加 2.5%的留存超额资本,再加上系统重要性机构1%的附加资本。目前,通过首发公开上市、配股、可转债发行等途径, 5 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已经达到了较

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银监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为,截至2010 年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2%;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1%(杨桂苓,2011)。不过这并

不意味着系统重要性银行已经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因为银监会所要求的最低资本需要满足会计处理的项资本减值准备全部扣除这一条件,目前,8 项当中还有两项没有进行严格的

扣除。在考虑留存资本、逆周期、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在极端情况下或可能再增加 1.5~4 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2%以上。在资本约束方面,商业银行需满足杠杆率不低于4%,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

分别在2013 年年底和2016 年年底达标。其次,要适度引入应急和自救机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增强次级债和可转债的普通股属性,可以建立次级债和可转债自动或强制转换成普通股的机制。最后,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跨业风险和金融创新的监管。根据我国目前银行业经营的现状,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防范来说,限制银行资产的规模和降低可替代性的途径并不可取,较为有效可行的办法是降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关联度和复杂性。因而,应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混业经营风险和金融创新的监管。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切实落实并表管理制度,通过合并表内表外业务,加强对理财产品和衍生工具监管。此外,金融创新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管,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禁止通过高深的金融工程技术开发出过于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文献摘要

[1] 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EB/OL].https://www.doczj.com/doc/f016802370.html,/,2011-05-03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李文泓, 吴祖鸿.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目标和政策框架[J]. 中国金融,2011(02):45-47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巴曙松,高江健.基于指标法评估中国系统重要性. 《银行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9期(总第346 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

[4] 杨桂苓,2011.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析[ J] . 浙江金融,(1):29-33.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 肖振宇,系统重要性银行定义及其风险防范.金融论坛2011年第11期(总第191期)

[6] 宋群英,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传染性研究.金融论坛2012年第2期(总第194期)

[7] 刘湘云、高明瑞,2010. 基于变结构Copula 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实证分析——以中美股票市场为例[ J]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4-69.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

[8] 张强,吴敏.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 来自2006-2010 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 《上海金融》2011年第11期.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TRS公司简介

TRS公司介绍 编制单位: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5年

一.公司简介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04亿元,2011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229。 公司秉承“搜索信息、整合内容、发现知识”的技术理念,专注于海量非结构化信息处理为核心的软件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目标是成为大数据时代中国软件和专业互联网服务领域的领导厂商。 公司现有员工600名,总部设在北京,并已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公司自主研发的TRS系列产品和服务已被国内外4000多家企业级机构客户广泛使用,在中国非结构化中文信息智能应用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 二.理念战略 愿景 让信息创造价值。 使命 聚焦大数据时代客户的需求和挑战,提供自主研发的一流软件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核心价值观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对用户及员工的承诺。

专注: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必须专注于既定的目标 创新:IT产业一日千里,不创新就被淘汰,拓尔思认为创新是做百年企业的必备基因 坚持: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诚信: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我们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共赢:实现用户、合作伙伴、员工和公司的多赢,多赢才能持久 研发战略和方向 拓尔思把研发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以上 三.核心技术 技术理念 搜索信息整合内容发现知识

四.基础研究和政府项目 TRS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以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服务。在中文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内容管理和数据挖掘等方面具有世界级的先进技术,多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众多国家级项目。 公司的研究队伍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TRS软件开放实验室密切合作。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投资200万美元建立的国家级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基地,TRS软件开放实验室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的开放实验室。公司和国内外大学及顶级IT企业开展了深层次的广泛合作。 五.企业官网案例 电信——中兴通讯:全球性大型集团门户网站群应用 项目亮点 TRS助力中兴通讯构建全新的集团门户网站群,全球各地的内容采编人员可以通过专网访问内容管理平台,及时提交各分支机构的最新动态。

最新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债务工具创新研究

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债务工具创新研究 摘要:2014年,金融稳定理事会出台了TLAC新规。本文结合国际金融监管动态,介绍了TLAC新规的定义、主要内容及其与巴塞尔协议Ⅲ监管资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LAC债务工具的合格标准、品种及其与二级资本工具的区别,预测了TLAC债务工具的市场供需状况及其对银行负债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别从监管部门及大型银行层面就如何应对TLAC新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银行;巴塞尔协议Ⅲ;TLAC新规;债务工具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大型金融机构的无序破产将危及金融系统稳定,而政府救助不仅会加重纳税人的财务负担,而且会弱化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自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解决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问题。 TLAC新规概览 (一)定义和目的 所谓总损失吸收能力,是指在G-SIBs进入处置程序时,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资本或债务工具的总和。新规要求G-SIBs必须具备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旨在促进处置程序的有效实施,保障银行核心业务运营,避免纳税人承担损失,将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同时,新规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避免由恐慌所造成的危机传染;取消G-SIBs享有的隐性担保,减少道德风险,强化市场纪律,促进公平竞争。 (二)主要内容 1.数量要求

2.TLAC新规与巴塞尔协议Ⅲ监管资本的关系 TLAC第一支柱要求与巴塞尔协议Ⅲ第一支柱监管资本要求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是与最低资本要求之间的关系。最低TLAC要求是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之上,针对G-SIBs提出的更高要求;监管资本中用于满足最低资本要求的部分,亦可用于满足最低TLAC要求。二是与资本缓冲之间的关系。资本缓冲用于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吸收损失,因此属于最低TLAC之外的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应优先用于满足TLAC最低要求,富余部分才能作为资本缓冲。 TLAC债务工具分析 (一)合格标准 新规确立了第一支柱项下TLAC债务工具的合格标准4(见表1);同时列明了一些损失吸收能力较弱的被排除负债(excluded liabilities),明确其不能作为第一支柱TLAC债务工具,主要包括:有保险的存款、见票即付的债务(如企业存款、投资者可回售的债券)、具有衍生品属性的债务工具(如结构类票据)、由合同以外的其他原因形成的负债(如应付税金)等。 政策建议 考虑到新兴市场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且资本市场深度相对有限,TLAC新规允许总部位于新兴市场国家的G-SIBs暂时豁免实施。但我国大型银行及监管部门仍需未雨绸缪,及时跟进相关国际监管标准的制定及实施进展,做好预案。 (一)监管层面 一是建议相关监管机构抓住暂时豁免期的有利时机,牵头研究中资银行应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国际监管规则的有效方式,探索出促进我国国情与国际监管规则有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场约束,规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的信息披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下列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指引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一)上一年度被巴塞尔委员会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 (二)上一年年末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为1.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 第四条全球系统重要性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关键功能,其破产、倒闭可能会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造成损害的程度。 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是指巴塞尔委员会用于评估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的指标。 第五条本指引规定为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信息披露银行可以自行披露更多信息。 第六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对本指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的信息披露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信息披露的内容 第七条信息披露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规定,披露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金融机构间资产、金融机构间负债、发行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通过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支付额、托管资产、有价证券承销额、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交易类和可供出售证券、第三层次资产、跨境债权和跨境负债等12个指标。 第八条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是指作为杠杆率分母的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和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之和,按照《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规定的口径计算。 第九条金融机构间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形成的资产余额。 第十条金融机构间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形成的负债余额。 第十一条发行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股票和其他融资工具余额。 第十二条通过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支付额是指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系统成员,通过国内外大额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上一年度支付总额。 第十三条托管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托管的资产余额。 第十四条有价证券承销额是指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在境内外承销的债券、股票等各类有价证券总额。 第十五条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场外交易的金融衍

数据分析能力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2)

数据分析能力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数据分析能力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时间:2013-03-07 16:37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银行积累的客户数据、交易记录、管理数据等呈爆炸性增长,海量数据席卷而来,这样海量的大数据,给银行业带来了压力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机遇。而信息未必一定通过数据来展现,但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银行积累的客户数据、交易记录、管理数据等呈爆炸性增长,海量数据席卷而来,这样海量的大数据,给银行业带来了压力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机遇。而信息未必一定通过数据来展现,但数据一定是信息的基础,海量数据意味着海量机遇和风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银行提供变革性的价值创造潜力。如何利用数据这一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来开展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促进管理并提升企业价值,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用数据帮助决策。目前国内银行业的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决策多数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层迫切需要数据的决策支持,提高经营和决策的科学性。银行各项产品能带来怎样的利润?如何判断客户是否有发展潜力?在哪里开设新的分行?将数

据充分应用到经营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这些原本看似很难回答的问题会变得清晰起来,管理者的决策过程实现由“依赖经验”逐步过渡至“有数可依”,在深入了解和把握银行自身乃至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评价经营业绩、评估业务风险、配置全行资源。 用数据提升管理精细度。随着银行业务转型及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和深化,涉及资产、负债、客户、交易对手及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产,在风险控制、成本核算、资本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银行贵宾卡服务,会考虑设置相应的资金要求和贵宾待遇,银行可以在分析本行客户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最合适的目标客户群及期望达到的卡均余额和交易量。数据资产直接关系业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是银行开展业务多元化、多方面分析的基础。“数据—信息—商业智能”将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定量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路线,为有效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强大支持。 用数据促创新,赢先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存在较大的同质性,但比较竞争优势要求银行突破同质性,实施差异化战略。银行可以利用其掌握的数据资源,在客户挖掘、交叉营销、产品创新等方面大有作为,在零散的、无序的、历史的、当前的各种数据背后发现独特的业务规律,锁定特定客户群,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和不同客户群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与产品服务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及时主动开展业务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通过充分利用数据取得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核心价值观: 追求卓越,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 ◆中国银行百年发展经验: 爱国爱民是办行之魂,改革创新是强行之路 诚信至上是立行之本,以人为本是兴行之基 ◆中国银行员工职业规范: 爱行敬业、勤勉俭朴、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依法合规 ◆新时期精神财富: 坚定信念是精神支柱,无私奉献是高贵品质,开拓创新是基本途径,科学求实是重要基础,团结协作是根本保障。 ◆中国银行战略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 ◆中国银行战略定位: 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 ◆中国银行工作总方针: 调结构,扩规模,防风险,上水平。 ◆中国银行工作总要求: 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 ◆中国银行经营发展特色: 国际化,多元化,智能化。 ◆中国银行全球服务体系: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 ◆我们的服务: 在中国银行百年历史进程中,"全球服务"的品牌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新百年的起点上,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将中国银行全球服务品牌提升到新的高度。 ◆我们的社会责任: 在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内塑文化,外树品牌,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骄傲: 截止2012年,连续24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总市值排名全球上市银行第7位,资本实力排名全球银行第9位,主要财务指标达国际先进银行水平。 2011年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在国内外权威机构评比中多次获得最佳银行、最佳国内银行、最佳贸易融资银行、最佳外汇银行、最佳效率银行、最佳私人银行、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最佳企业公民、大学生最佳雇主等荣誉奖项。 2013年7月22日,胡润研究院公布了2013品牌榜,中国银行以1620亿元品牌价值位列第四位,较2012年提升1位。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

附件1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定义说明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各项指标定义如下: 一、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是指作为杠杆率分母的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和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之和,按照《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规定的口径计算。 二、金融机构间资产 本指引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登记结算类机构和中央交易对手等各类金融机构,不包括多边开发银行、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金融机构间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形成的资产余额。包括: (一)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款项。

(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未提取承诺。 (三)普通债券。 (四)次级债券。 (五)商业票据。 (六)大额可转让存单。 (七)持有的股票,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的股本与股本溢价,扣除用于对冲股票空头头寸发生的银行集团负债的公允价值。 (八)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证券融资交易净正敞口,包括: 1.逆回购融出资金与质押证券公允价值轧抵后的净正敞口。 2.正回购质押证券公允价值与融入资金轧抵后的净正敞口。 3.证券借贷交易借出证券的公允价值与交易对手质押现金的价值或质押证券的公允价值轧抵后的净正敞口。 4.证券借贷交易借入证券所质押现金的价值或质押证券的公允价值与借入证券的公允价值轧抵后的净正敞口。 在计算证券融资交易时,可以根据银监会资本监管规定的合格净额结算方法对证券融资交易的敞口余

中银“债市通”理财计划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

中银“债市通”理财计划 2013年二季度投资运作报告 2013-7-10 一、产品基本情况 二、产品净值表现(截至2013年6月28日) 中银债市通自2013年以来份额净值表现如下(已扣除管理费和托管费): 注*:业绩基准为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 自2012年以来,本产品单位理财份额净值与业绩基准的比较见下图(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28日):

三、报告期内债券市场分析和投资运作 2013年二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走势主要受债市监管风暴和资金面两大因素所左右。4月上半月在银监会8号文出台以及经济增长数据不及预期的影响下,债券收益率出现一波走低行情,但被债市监管行动的升级所打断。国内债券市场交易量迅速下降,市场陷入小幅震荡的清淡市况当中。这种市况在端午节前开始的资金面超预期紧张冲击下被打破,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均出现大幅上扬,特别是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尤为惊人,1年期AAA评级短融收益率上行幅度高达180BP,收益率曲线出现大幅倒挂。6月25日后,随着资金面的逐步缓解,收益率才有所下行。 基本面上,二季度出台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增速继续处于小幅下滑状态,复苏力度和通胀均不及市场预期。二季度官方PMI虽然还在50荣枯分界线上方,但已经非常接近50;汇丰PMI则已经跌至50下方,并创下9个月新低;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亦在9%附近低位徘徊,显示国内经济增速可能呈现“L”型走势。二季度通胀数据也表现温和,总体保持在 2.5%左右。虽然基本面数据不是二季度债市关注的焦点,但其疲弱的表现压制了中长端收益率的上行空间。 资金面上,受外汇占款下降、财政缴款、央行对流动性态度强硬等因素影响,资金利率在6月份急速走高。6月20日,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上冲至28%,加权在11.62%。随着央行6月25日晚间释放了流动性维稳信号,表示已经向部分符合宏观审慎标准的金融机构注入了流动性,资金利率才有所下行。本次资金面紧张程度可以说是十年难得一见,当时为获取现金,不少金融机构不计成本抛售短期债券,令短期债券价格大幅下跌。 鉴于债市监管升级行动令债券流动性下降,本期投资管理人进一步缩短久期,5月份增持了流动性相对较好的高评级短融。虽然投资管理人判断二季度可能出现全年收益率低点,

银行服务重要性

优质服务的重要性作为服务行业,优质的服务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间的竞争取胜最终要靠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来保证。二十一世纪是强调服务、关注客户的时代,因为服务是营销的基础,是连接产品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一家银行的口碑正是植根于它所提供的服务品质。卓越的服务品质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正逐渐成为一家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2007年3月20日,我行正式挂牌成立。相对其他商业银行,我行成立时间较晚,客户的认知度不高,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用最贴心的服务赢得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就我行的特点来看,竞争就是“竞优质服务,争客户之心”,我们要以真心、诚心、爱心、专心、用心的五心服务,赢得客户的称心、舒心和欢心。为此,我就我行服务及自身感触,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首先,优质服务是树立我行信誉的关键。目前“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客户希望得到的是广泛而又专业的优质服务。所有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全面正确科学的服务观,真正将客户作为上帝,尊重客户的选择和隐私,关注客户的感受,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立场为客户办理业务、解决困难。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写下过这样一个颇具哲理的等式:100-1=0,其寓意是:服务人员一次劣质服务带来的

坏影响,可以抵换100次优质服务产生的好影响。为此,各级服务单位应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做好窗口服务,因为窗口服务是一个银行服务质量最直接的体现,优质服务就能带来优质的客户源,优质的客户源就是我们无形的宝贵财富。其次,改善服务态度,提供满意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其实没增加多少成本,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服务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家喻户晓,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你将“一无所有”。优质服务不仅重要而且具有挑战性,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不仅仅是对客户说声“您好”,我认为能做好优质服务的人应该是个多面手,了解金融产品解决问题只是一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处理与客户的关系,不仅要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满意,心理上的满意即上帝的感觉尤为重要。再次,变“四旧”为“四新”。就是破除工作中“看摊守业”、“归咎于外”、“伸手依附”、“平均主义”四种旧的思想禁锢,树立“四新”核心理念,即:“富行强行,造福员工”的企业价值观,“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的道德观,“商机无限,事在人为”的市场观,“永不言败,发奋图强”的发展观。而这些,归根结底要依赖于优质的客户服务。为此,要树立“四无四满意”的工作目标,即日常服务无投诉、无差错、无纠纷、无曝光,达到客户满意、自身满意、系统满意、社会满意,

“金色年华”留学生金融服务

产品名称 “金色年华”留学生金融服务 产品说明 我们可以为您在出国前开立好英国当地个人账户,提前汇入学费和生活费,免除您携带大量现金出境的烦恼。您还可以同时申请英国当地借记卡和网上银行服务,提前做好一切财务安排。 产品特点 无账户管理费; 可在任何一家我行网点或汇丰银行网点办理存款; 设立“约期付款”和“直接借记”以定期自动缴付费用; 免费月银行账单寄送; 接受英国境外汇入汇款免收手续费; 您的英镑借记卡可在全英境内97%以上的提款机上免费取现,无跨行交易和跨境交易手续费; 网上银行具备24小时账户查询和转账功能。 适用客户 已获得英国院校录取通知书的全日制学生。 申请条件 账户申请者须为年满16周岁的个人; 年满18周岁的申请者方可在开户同时申请借记卡。 办理流程 您只需前往中国银行在国内的指定网点办理即可。我们将为您免费开立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金色年华”留学生账户。您可以在开立账户的同时免费申请英镑借记卡和网上银行服务。

在您提交开户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申请须符合要求),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会向您发送电子邮件,确认账户已经成功开立。您在收到确认邮件后就可以向新账户汇入学费和生活费款项了。如果您在三个工作日后没有得到确认,请向国内的受理网点查询。 提交证件 ?有效护照 ?住址证明(如户口本等) ?英国院校录取通知书 联系方式 请登录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016802370.html,查询就近的中国银行网点联系方式。 产品名称 国际汇款 产品说明 如需将款项汇往英国境外,您可以使用加急汇款当天汇出款项或使用普通汇款3天内汇出款项。 办理流程 若您持有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的账户并已开立网上银行服务,您可使用网上银行汇款; 若您未持有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的账户, 请亲临我们的分行办理。 提交证件 柜台办理需提供: 1. 您的身份证明和地址证明(比如:护照和水电费账单) 2. 收款人姓名和地址 3. 收款人IBAN代码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述评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16802370.html,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述评及启示 作者:康书生周懋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03期 摘要:恢复和处置计划又称为“生前遗嘱”,是由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在危机时期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实施计划。恢复和处置计划是保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持续性提供关键金融服务;或在终止这些服务时,确保不对系统造成负外部性影响,从而实现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应关注外资银行RRP实施方案对在华子行的影响;探索中资银行RRP,为其海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破产处置机制。 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和处置计划;合同式自救;问题机构救助;市场失灵;金融稳定论坛;金融服务;外资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3-0062-04 一、恢复和处置计划(Recovery and Resolution Plan——RRP)的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 由于存在垄断、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等问题,市场自身无法高效地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这就是市场失灵理论。①当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时,政府必须对市场进行针对性地干预,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实质上明确了政府干预市场的调控边界。广义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除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他像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这类不能靠市场自身解决的问题也必须由政府出面,这使得政府的干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领域而大大扩张。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管理调控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又要求必须对政府的行为加以规范,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②可以说“大而不能倒”机构所引发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产物,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手段进行干预,也就是所谓的救助和处置,这种方法不是确保让市场机制达到帕累托效率理想状态,而是如何让市场机制合理地发挥激励和资源配置作用。 二、RRP产生的背景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纳税人承担了本应由银行自己承担的“责任”,为银行的冒险行为“埋单”。此类非对称责任行为,激起了纳税人的强烈抗议。为此,各监管当局不断研究探索消除系统重要性银行(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IFI)“大而不能倒”道德风险的机制。2009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第一次提出了RRP概念,并且要求各监管当局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构停业等情况,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应急计划及程序,并开展定期审查,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充分性。2009年9月,在匹兹堡召开的G20峰会上,几个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银行机构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在单个银行机构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促进各家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健是一项重大职责。但就更大的范围而言,我们也正努力在一个更宽泛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内实施监管——不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情况,而且关注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 甚至在实施《多德—弗兰克法案》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彻底检视自身的监管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的政策目标。我们在2009年设立了大型机构监管协调委员会。这个高级别、跨学科的工作小组,从整个联储系统中汲取技术和经验,管理和监督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通过协调委员会,我们对传统的、逐个机构检查的监管方法进行了补充,定期使用一种横向的、跨机构检查的方法来监督行业行为、日常交易和融资战略、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关联性及其他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利用经济学家和金融市场专家的工作经验,协调委员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改进的定量方法来评估被监督机构的情况及其可能对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联储加强跨机构监管的重要进展之一就是最近完成了第二部《综合资本分析与评估》(CCAR)。在CCAR中,联储评估了19家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的内部资本筹划过程,以及这些银行在非常严重的假设情况下,包括失业率达到13%的峰值、股价下跌50%、房价再下降21%时的资本充足率情况。从传统的安全和稳健的角度看,考虑每家银行的资本分布状况,我们关注的是这些银行在压力测试中是否有充足的资本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我们也用常规方法对国内最大的银行机构进行评估,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整个金融体系的承受力,包括在经济很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体系是否具备继续向家庭和企业提供贷款的能力。由于压力测试将成为有效的监管工具,我们正在评估最近的做法,以准确识别哪些因素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哪些方面还可以在实施和沟通过程中加以完善。 联储现在也经常使用宏观审慎方法分析重大经济事件对单个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我们对2010年春出现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应就是很好的范例。出于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我们一直密切监测美国的银行对欧洲直接和间接的风险敞口,并追踪这些银行对风险敞口的管理。我们也一直在分析欧债危机发展到何种情形会导致更大的混乱局面,比如投资者避险情绪的急剧增加会对资产价值产生不利影响。这项工作不仅使我们对单个银行的风险状况更加了解,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了欧洲金融动荡对美国信贷流动和经济活动的潜在影响。 宏观审慎政策正在被纳入新法规和监管之中。例如,2011年12月联储发布了实施《多德—弗兰克法案》第165和166条款的试行规则。这些规则将为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及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标准,这些标准因为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严格。我们也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国外监管当局合作,以对系统关键性机构实施FDIC新的清算规定。

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跨国银行就已经认识到,相继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案和银行洗钱案等风险丑闻,大多是由银行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各国监管当局也意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为此,自1991年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银行业机构合规部门的规定。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 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强化了“管风险”和“管内控”的监管理念,加大了对中资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引导和监督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银监会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案件综合治理,促使中资银行内部多年累积的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等陈案得以充分暴露,银行业空前重视依法合规经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多次强调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理解合规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运用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抓好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与此同时,随着中资银行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深入,也为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时机。迫切需要中资银行借鉴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及时制定合规政策,设立合规部门,建设和培育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梳理并修订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章,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 一、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新动态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基于“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这一基本理念,高度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从而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但进入21世纪后,从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公司丑闻,到20xx年一些大银行所遭遇的声誉风险,使得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意识到原有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能使银行一劳永逸,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规仍然是银行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1、国际银行业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国际银行业对合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到位,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已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同时,国际银行业的合规职业队伍开始崛起,合规人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阶层,合规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合规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21 November 2017 2017 list of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 1.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 in consultation with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 and national authorities, has identified the 2017 list of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 using end-2016 data and the update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published by the BCBS in July 2013.1 One bank has been added to and one bank has been removed from the list of G-SIBs that were identified in 2016, and therefore the overall number of G-SIBs remains 30 (see Annex). 2.The changes in the alloc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to buckets (see below for details) reflec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hanges in underlying activity and the use of supervisory judgement. 3.In November 2011 the FSB published an integrated set of policy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systemic and moral hazard risk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IFIs).2 In that publication, the FSB identified as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SIFIs) an initial group of G-SIBs, using a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the BCBS. The November 2011 report noted that the group of G-SIBs would be updated annually based on new data and published by the FSB each November. 4.FSB member authorities apply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to G-SIBs: Higher capital buffer: Since the November 2012 update, the G-SIBs have been allocated to buckets corresponding to higher capital buffers that they are required to hold by national author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igher capital buffer requirements began to be phased in from 1 January 2016 for G-SIBs (based on the November 2014 assessment) with full implementation by 1 January 2019. The capital buffer requirements for the G-SIBs identified in the annual update each November will apply to them as from January fourteen months later. The assignment of G-SIBs to the buckets, in the list published today, determines the higher capital buffer requirements that will apply to each G-SIB from 1 January 2019.3 1See BCBS,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update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the higher loss absorbency requirement, July 2013 (https://www.doczj.com/doc/f016802370.html,/publ/bcbs255.pdf). 2See FSB, Policy Measures to Address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4 November 2011 (https://www.doczj.com/doc/f016802370.html,/2011/11/r_111104bb/). 3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schedule, G-SIBs identified this November will be required to hold in 2019 100% of the higher loss absorbency applying to the bucket of systemic importance to which they have been allocated in the list published today (https://www.doczj.com/doc/f016802370.html,/bcbs/publ/d296.pdf). The Basel III monitoring results published by the Basel Committee

中国银行板块分类

中国银行主要业务 中国银行拥有一个独特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飞机租赁和其他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复杂业务需求。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指资金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2007年,公司金融继续以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促进业务整体联动、加强产品创新及实施管理转型为重点,组建公司金融板块,加强条线管理。中国银行实行服务重点大型优质公司客户的发展战略,关注于与大型优质客户的长期合

作关系,同时明确中小企业业务是公司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成为中小企业高效、专业、能够满足全面需求的合作伙伴。 ?存款业务 中国银行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人民币公司存款业务的冲击,大力发展人民币公司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中国银行继续强化贷款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支持类行业的投入,实现信贷资源优化配置。 ?金融机构业务 中国银行注重与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通过互荐客户、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中国银行亦通过纽约、法兰克福和东京分行进行美元、欧元和日元清算,上述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均为当地一级清算银行。 ?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国际结算业务是中国银行优势业务。中国银行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实现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中国银行提供支付结算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集中支付、支票圈存及票据托管等。 产品服务创新 中国银行配合公司客户最新业务需求,组合和创新公司金融产品;加大与金融同业的产品合作,积极开展同业间公司信贷资产的转让业务;推出融易达(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通易达(应收账款质押开证)、融信达(基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和融货达(货物质押融资)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达”系列贸易融资产品种类;推出隐蔽型出口保理、D/A银行保付票据项下福费廷等新产品;顺应全球贸易主流结算方式的变化,在中国内地同业中首批加入SWIFT组织服务设施平台(TSU),实现国内首笔TSU真实交易。 中国银行汲取国内外同业成功做法,借助战略投资者的经验,改进中小企业业务模式;修订中小企业授信政策制度,简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推出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快富易”,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短期融资支持。 中国银行整合清算资源,在中国内地首家推出融海外分行与代理行服务于一体的系列支付产品“全额到账”、“台湾汇款”、“优先汇款”、“特殊汇款服务”,实现海外行与代理行业务共同发展,最大限度扩展了产品的覆盖面,填补了市场空白。其中,“台湾汇款”产品改变了该项业务一直由代理行包揽的局面,拓展了业务市场。 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重点之一。中国银行继续完善个人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组建个人金融板块,加强个人业务条线管理;重点推进网点经营方式转型、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与识别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文),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一)评估目的。对参评银行系统重要性进行评估,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每年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根据名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以降低其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开发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评估中使用的数据为集团并表数据,并表范围按照银保监会监管并表范围确定。 (三)系统重要性的定义。本办法所称系统重要性是指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可能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 二、评估流程与方法 (四)评估流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按照以下流程每年开展一次: 1、确定参评银行范围; 2、向参评银行收集评估所需数据; 3、计算各参评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形成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 4、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分析作出监管判断,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作出调整; 5、确定并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最终名单。 (五)评估方法。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并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综合评估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 (六)参评银行范围。若某银行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则应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范围: 1、以杠杆率分母衡量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在所有银行中排名前30;

银行规章制度重要性(共9篇)

篇一:银行员工规章制度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体会 近期我行集中开展了规章制度学习,通过对职业操守指引、员工合规手册和重要制度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这次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熟悉规章制度就不可能按章操作,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当前金融系统发生的许多案件除故意犯罪因素外,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程。因此,掌握学好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各种重要制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理解和运用,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学习重要制度,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内熟悉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中够熟练地用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和内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会计、出纳基本制度》、《人民币结算帐户管理办法》、《会计业务印章管理办法》、《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等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到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使每一名员工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规约束自己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并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三、通过学习要强化制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我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科技犯罪。因此,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学习,联系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我认为当前关键要加强对基层一线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教育,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上靠得住的员工放到重要岗位上;要强化制约,严格遵守业务操作流程管理,严格遵守授权操作管理办法,尽职授权,严格审查每笔业务的发生,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柜员离岗必须人走章收、正式签退操作柜员号,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同时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 四、规章制度的全面推行与严格实施,有助于我们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制度建设,通过这次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我们作为一个团体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更加深刻地明确了严明的纪律对于一个团体的重要性。制度不仅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指示灯,更是规范各个部门使其顺利工作的保障。 因此,我将在工作上努力按照规章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认真完成工作,改进不完善之处,发扬自身优点,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篇二:中国银行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分析 中国银行业 内部控制重要性分析 摘要: 2007年美国“ 次级债券危机” 引发的全球股票大 跌, 虽然目前已经得到控制,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 除, 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笔者通过对美国次级债券风险的分 析, 认为我国银行业要想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必须加强内 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银行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银行的业务能根 据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进行。完善和加强金融业 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防范金融风险, 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