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桃夭赏析起兴

桃夭赏析起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诗篇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加上孔子收集整理这些诗歌,使得《诗经》中很多篇目或句子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既然做《诗经》的鉴赏,我想,鉴赏些大家熟悉的篇目,对于对《诗经》的理解和对于我国早期诗歌也会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我选择了《诗经》中的《桃夭》。

即使不常读诗歌的人也会知道《桃夭》中的一些词句。若是不知道《桃夭》,如今的“桃花运”一词就源于《桃夭》。这也是《诗经》仍可流传于世的原因,便是它的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桃夭》主要反映了对婚姻家庭的认识。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开头用花,且是含苞未放的桃花,显示出所描写的女子含蓄的美丽。“灼灼”表示鲜明,艳丽,却又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位青春朝气的女子跃然纸上。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作者用短短几句话,烘托出一种热烈的喜庆气氛。一种洋溢着幸福感觉呼之欲出,预示着这段婚姻的美满。

第二章的祝愿,作者用“有蕡其实”来表达,祝愿他们婚后硕果累累,果实压枝。这是一个在当时很务实的祝愿,同时,这首诗的质朴也从此显现。没有过多的花言巧语,仅这几字便简洁的表达了“实”这个祝愿。

第三章着重写“叶”。若是桃花显得丰润,那叶的修饰是必不可少的。《桃夭》始终围绕着桃花的茂盛描写。用“实”祝愿他们的婚后生活,那用“叶”来比喻他们今后的生活繁盛而有生机就再恰当不过了。

本诗运用桃树的“花”“实”“叶”来表达自己对新婚夫妻的祝愿,不仅衬托出一种婚姻带来的喜庆气氛,更是表达了一派如桃般丰润茂盛的生活的祝愿。让我们感受到,一株桃却可以这般意味深长。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桃夭》在用词上也十分考究和精炼。这也是此诗便于传唱的原因之一。作者在抒发自己的祝福时,将同义词进行相互置换,使得全篇韵脚妥帖,也符合当时的口语发音。尤其在运用“宜”字时,将其中揭示的美好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祝愿融入其中。诠释了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这一主题。

《桃夭》中提倡的家庭和谐和其中因和谐而美的体现,也是我们现今所追求的。不失为一篇经典之作。


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