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古至今都表现得很不稳定,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衍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采取漠视的态度,对待环境问题一直不屑,直到受到威胁才感到恐慌。现在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从以下几点来说一下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注重建筑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可有效的节约能源、建筑材料上下功夫挖掘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作好垃圾的处理与回收等。

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之一的建筑业是耗能的大户,建筑的建造与使用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同时,由于现代建筑携带的破坏性格,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也占35%,成为对生活环境影响巨大,造成恶劣后果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以往的建筑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建筑环境中的硬件部分---道路、房屋、广场、城市等可见性强的部分的设计,疏忽了其软件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地、矿产的破坏、恶化、减少。从主观出发,我们需要改变长久以来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将人从一味的中心主体转变到既为主体也为客体的位置,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的观念,将优先权赋予整体生态环境。在建筑项目确立之初,充分考虑使用主体的规模,并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项目的规模,而不能盲目的将人的主体享受作为建筑的唯一准绳,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客观上,我们还必须明确一系列的实际措施。

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注重建筑节能

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业也应把建筑节能当作一件大事来考虑。目前,空调的滥用是造成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一方面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取暖和制冷及生活热水;另一方面必须强调自然通风,因为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而达到人体舒适度,而又有利于人的健康。因此建筑设计时应将建筑尽可能与周围气候条件和周围地形地质的有机结合,实现自然采光与通风,减少人工照明与机械通风,从而减少建筑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消耗。在热带地区还应注意主导方向,配以可调节的百叶,气窗来控制室内气流,同时,控制建筑物的进深也有利于自然采光、通风。对于目前高层建筑能耗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利用"双层皮"外墙作为维护结构,这项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玻璃幕墙能耗高的问题。"双层皮"之间的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加上可调节的百叶,在冬季,透过的阳光温室有利于节约采暖,夏季,利用烟囱效应对通风道进行通风从而带走双层维护结构之间的热空气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空气可以对流的"通道"的设计方法是杨经文博士从生物气候的角度研究而提出的。

(2)合理的平面布置。不同的建筑平面布置有不同的能量需缺。可考虑将建筑核心体的位置放在东西向,以使主要空间免受阳光直射,从而节省能源。同时可以满足电梯、楼梯间的自然采光通风。

(3)设置中庭空间以解决全封闭式空间所带来的空调能耗大的问题,以中庭作为缓冲空间,解决高层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并改善空间质量。

二、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设计师应在这方面考虑:

(1)除了传统的墙体内保温做法外,还可考虑采用外墙的外保温方法,它能够减弱热桥的影响,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

(2)采用"集热型节能墙体",即墙体外侧用玻璃覆盖,两者之间有空隙,透过玻璃进入的太阳能辐射被储存在墙体中,冷空气流经墙体时就被加热后引入室内。这在热带和寒带都有保温,隔热作用。

(3)加强屋顶保温。可采用新型的屋顶保温材料。如岩棉、矿棉、玻璃棉、加气混凝土保温块等;可在屋顶设置采光窗,它既是采光的需要,也具有吸收太阳能量的功能;有条件的还可设置屋顶花园,不仅美化环境而且有着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三、从建筑材料上下功夫挖掘潜力

从事建筑的设计师要充分注重用生态学的理论作指导,把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放在第一位考虑,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避免使用破坏环境的建筑材料,维护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1)采用新材料以保护耕地。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人口仍在增加,而耕地仍在遭受侵蚀,传统的秦砖汉瓦曾经为人类的生存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却已构成了威胁(即取土烧砖毁田很严重)。近年来,建筑材料技术发展很快,开发成功了许多新型轻质隔墙材料,它们中有的是以工业废料(如焦渣、炉渣等)为主要原料,有的是以农业废料(如秸杆、木屑等)为主要原料,这些材料大都可以满足强度、防火、隔声等技术要求,有的还可作为建筑承重体系。因此它们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秦砖汉瓦。因此建筑师设计墙体时应采用主要以工农业废料制成的新型墙体材料。如水泥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绿色轻质隔墙板及其它一些不会破坏耕地的墙体材料。

(2)发展钢结构。长期以来,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多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不可否认,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着许多优点,为建筑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它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却是不可处理的,只能是填埋,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进行,许多旧有建筑大量被拆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垃圾,它们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如果应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来建筑房屋将可使由于城市改造所带来的建筑垃圾减到最低甚至消除。钢结构具有整体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因此发展钢结构的建筑将是我们的首选,如近年来一些单位尝试使用的全钢结构的小型高层住宅,钢结构框架与无梁新型轻质高强楼板相结合的建筑等。

四、合理利用水资源,作好垃圾的处理与回收

目前许多建筑对室内装修讲究豪华气派,对垃圾、下水却不加注意。多年以来,人们的思维定势是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需求日益增长,水污染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已有许多城市面临严峻的水资源不足的现实。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人们应从主观上树立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严格控制污染水排入河道,同时改造城市给水管网,采用分质供水循环利用。所谓分质供水就是将根据使用要求,将优质水和较低质水分开供应。我们可以把废水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低水质再利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水量中有大部分

是使用在只需要较低质水的地方。例如:冲厕所用水、清扫卫生用水;城市的道路洒水、绿化浇水等。这样可大大缓解水资源的不足,同时保护了环境。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尝试,并且效果显著,如果经过技术改进,降低成本,这一方法将很快得到推广。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将生态环境优先考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更长久地存在,而建筑才能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作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形体美,还必须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研究可再生的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利等,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索建筑的美,在努力创造人工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同时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 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建筑、环境--呼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very unstable,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spawn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eople have been taken to ignore the attitude towar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threatened to disdain, until the panic. Now it's time to settle. The following points of view: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natur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of building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 envelope insulation performance, can effectively save energy, building materials, efforts to tap potential, the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for wast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As one of the main forc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buildings consumes 50% of global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character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o carry, with construction rela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ounted for 35%, become a huge impact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 main source of bad conseq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building,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part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in the hardware, roads, housing, city square, such as visibility strong, neglect the part of its software -- sunlight, air, water, land, mineral damage, deterioration, reduce.A From th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we need to change the long human centered idea,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ain people will blindly to change both as the main body for object position, establish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cept, will give priority to the overa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fully consider the use of the main premise of scale, and to fully resp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the project, and can not be blind to the human body as the only yardstick enjoy building,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objectively, we must also clear a series of practical measures. Firstly, the design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lighting ventilation, focusing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ith the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should also consider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s a major event to consider. At present, the abuse of air conditioning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issues. We can use some technical means, converting solar energy into electric energy, heating and cooling and domestic hot water for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must be emphasized becaus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natural ventilation can achieve human comfort does not

consume non renewable energy, and is beneficial to people's health. Therefor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be building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surrounding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terrain geology, natur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reduce artifici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reduce m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In tropical region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orientation, with adjustable louver, louver to control the indoor air flow,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depth control of buildings natur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For the current high-ris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oblems, we can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using "double skin" exterior wall as maintenance structure,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of glass curtain wall. "Double skin ventilation Road between a certain width on the adjustable louvers, in winter, the sun through the greenhouse is conducive to sav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ventilation in the summer, to take away the hot air between the double maintenance structure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oling the chimney effect. The "channel" design method for the convection of air is proposed by Dr. Y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ical climate.

(2) reasonable layout. Different building layout has different energy requirements. Consider placing the core of the building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so that the main space from direct sunlight, thus saving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can meet the elevator, staircase between the natural lighting ventilation.

(3) the problem of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set to solve the atrium space enclosed space brings, in the atrium as a buffer space, solve the high-rise building natur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can purify indoor air, adjust the temperat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ace.

Tw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envelope insulation performance can effectively save energy

Scondly,designers should consider in this regard:

(1)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can also use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it can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mal bridge, improve the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2) adopt "heat collection type energy saving wall", namely wall outside cover with glas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two, through the glass into the solar radiation is stored in the wall, cold air flows through the wall when heated into indoor. In this tropical and boreal have heat preservation, heat insulation effect.

(3) to strengthen the roof insulation. New roof insulation material can be used. Such as rock wool, mineral wool, glass wool, aerated concrete insulation block; can set the window on the roof, i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lighting,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absorbing solar energy; the conditions can also be set in Roof garden, not only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has a good thermal insulation effect.

Thirdly, from the building materials to tap the potential

Engaged in building designer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ecology theory as a guide, the affordabi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first place, set up the building materials recycling awareness, to avoid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maintenance of non renewable resources limited.

(1) using new materials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for less than 10% of the world's arable land to feed 22%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the grim reality of China'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while the cultivated land still suffered erosion, Qin Zhuanhan tile traditional once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bu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has been a threat (i.e. earth bricks Huitian very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quickly developed many new lightweight wall materials, some of them with industrial waste (such as coke slag, slag etc.)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with some agricultural wastes (such as straw, sawdust, etc.)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se materia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ength and fire sou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some also can be used as building bearing system. So they can complete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Qin Zhuanhan tile.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wall should be mainly used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stematerial (such as straw, sawdust) as main raw materials, these materia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ength, fireproof, sou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some also can be used as building bearing system. So they can complete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Qin Zhuanhan tile. Therefore, the architects should adopt new wall materials made mainly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stes. Such as cement hollow brick, aerated concrete block, green light partition board and other wall materials will not destroy the arable land.

(2)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 For a long time, affected by economic factors, China's construction mainly to the concrete structure, undeniabl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 But it is not produced by construction waste treatment, only landfill,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many of the old buildings were demolished, produced more and more to concrete construction waste, thei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if the use of recyclable materials to build housing will be due to urban transformation caused by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to the minimum or even eliminate. The steel structure has light weight, high strength,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Recyclable utilization etc, 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el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will be our first choice, such as some units in recent years to small high-rise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using the steel frame and beam slab combined with new high strength and lightweight construction etc..

The fouth,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make garbage disposal and recycling

Currently many buildings on interior decoration pay attention to luxury style, garbage, but no attention to the water. Over the years, people's thinking is inexhaustibl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mand for water is increasing, water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f we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will become a direct threat to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many cities are facing the reality of severe water shortag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people should establish the subjective rational water use, water conservation awarenes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water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water supply network, the use of water circulation. The so-called sub quality water supply will be based on the use of quality water and low-quality water supply. We can reuse recycled water from wastewater as a low water quality reuse. Most of the water consumed in our daily life is used in places where only low-quality water is needed. For example: flushing toilet water, cleaning sanitary water; urban roads sprinkler, green watering, etc.. This can greatly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whil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broad in this area has been tried,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if after technical improvements, reduce costs, this method will soon be promoted.

Of these, there is a general guiding ideology, namely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not be at the cost of the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preferred, because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for human survival is more persist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is to say as an architect,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building is beautiful, mus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s, research on renewable energy use, such as solar energy, nuclear energy, wind, water and so on,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creating a sustai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rtificial.

Reference

[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2]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 call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班级建筑学13-01

姓名杨晓琳(130230131)课程名称专业外语

学期2016-2017第一学期成绩

2019年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公需科目考试试题与答案

2019年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公需科目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广西植物种类丰富,居全国(B) A.第五位 B.第三位 C.第四位 D.第一位 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30)》提出要按照清洁乡村、(B)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建设。 A.绿色 B.生态 C.富裕 D.优美 3、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B)。 A.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C.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4、到2015年,广西机械制造的机械制造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小于70克标准煤,万元产值取水量小于(B)。 A.0.7立方米 B.0.8立方米 C.0.9立方米 D.1.0立方米 5、统筹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应将()贯穿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A.保护优先 B.开发优先 C.先开发后保护 D.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 6、广西的作物遗传资源总库存量、水稻品种数、野生稻种质资源均居全国(B) A.第三位 B.第一位 C.第二位 D.第四位 7、(C)重点加快朗姆酒项目,联产木糖醇、阿拉伯糖、生物有机肥项目等建设,形成以蔗糖为业为基础,多种产业和产品横向与纵深发展的新型系列化产业集群。 A.广西鹿寨循环改造示范园区 B.玉林龙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C.广西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D.北海东园家酒循环经济示范区 8、资源节约,重点是(A) A.节水、节林、节地 B.节水、节地、节能 C.节水、节能、节气 D.节林、节地、节能 9、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必须以推动(D)发展为基本途径。 A.生态、环保、发展B.绿色、生态、环保 C.生态、绿色、低碳D.绿色、循环、低碳 10、生态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B)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A.高水平B.高效益C.高利用D.高循环 11、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三最”指的是地表最高、降雨量最少、(D)。

2020年工程设计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工程设计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目录 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4) 1、经营业绩 (4) 2、科技与研发 (5) 3、创作与平台 (5) 4、人力资源 (6) 5、内部治理 (6) 二、行业格局趋势 (7) 1、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发展良机 (7) 2、房地产行业加速整合与升级,促进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提升 (8) 3、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装配式建筑、BIM等新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9) 4、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工程建设模式,推动建筑师负责制与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相结合 (9) 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10) 1、设计规模及人才优势 (10) 2、研发和技术优势 (11) 3、平台化优势 (12) 4、区位与客户优势 (13) 5、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13) 四、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14) 1、深耕华南区域,积极拓展华中、华东区域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业

绩稳定增长 (14) 2、加快建筑全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业务 (15) 3、持续加强装配式建筑和BIM等城市建筑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打造新型设计科技企业 (15) 4、持续升级设计平台和管理平台,提升设计质量和运营效率 (16) 5、打造行业人才高地,加强员工平台建设 (16) 五、可能面对的风险 (17) 1、房地产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17)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18) (1)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 (18) (2)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 (18) 3、市场拓展风险 (19) (1)跨地域市场拓展风险 (19) (2)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19)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摘要: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呼唤建筑设计师关注生态建筑设计。关键词:生态原则;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1 概述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 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 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是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完善内部各要素系统,并兼顾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目标,可持续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发展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各利益相关者都至关重要: 1.股东:衡量企业创造股东价值的程度,为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 2.潜在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成长性,选择合适目标,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经营者:发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债权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三、分析内容 1.分析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分析企业负债变化的趋势 3.正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企业对策 4.分析企业的资源情况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四、影响因素 1.营业收入:只有营业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2.资产规模: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是取得收入的保证。 3.净利润:净利润的增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形成留存收益,保证扩大再生产,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 4.财务杠杆系数: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满足发展所需资金。 5.股利分配:选择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即重视股东需求,有留存部分进行累积,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五、指标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 股东权益增长率是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也叫做资本积累率。 1.计算公式 %100-?= 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长率

浅谈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浅谈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与生态环境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其中就出现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的严重不足的弊端。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的发展,其增长速度过快,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建筑形式也理所当然的发生了变化,将传统的耗材耗能型建筑转向节能环保型建筑。这样,绿色建筑就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问题越来越尖锐,使人类不得不面对。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物资源退化、贫困、疾病等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一重要论题。人类正在探索“只有一个地球”的生态健康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进步深化的重要标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发展,既要是经济得到发展,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让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同时要求在保持自然资源和环境永久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 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些专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基本不触动自然环境平衡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 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它既适应地方生态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具有节约土地、节约水源和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等优点。实现无垃圾无污染、高效节能、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这种建筑有利于小环境和大环境的保护,而且其所形成的作用对人类的健康生活有很大益处。它所考虑的不仅是指单体建筑的生态平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更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个维度。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由于工业文明是以用各种技术手段征服自然为目的,去满足人类的功利需要,因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方面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又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地球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酿成了滥伐森林、过度捕捞、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据统计,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工业国家,就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印度的甘地曾经说过:“英国为了达到它那种富裕程度,曾消耗掉地球上一半的资源,像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个地球?”实际上,仅仅在20世纪一个世纪里,人类就消耗掉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导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严重后果。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决心在发展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成果。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科学家考证说,至少有30到50亿年的历史,我们人类从爬到走才几十万年的事情,我们正在亲手破坏这个生物种群存在的环境,最后不是我们惩治自然,一定是自然惩治人类,我们需要敬畏自然,而不仅仅是保护环境,这才是生态文明的文明之处。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 二、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人口、幅员大国,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既能造福于13亿人口,又将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人所共知,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百年的工业革命,借助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先走了一步,生态文明已具雏形,其成果惠及约10亿人口。但全球尚有50多亿人口处在工业文明初期或中期,生态文明刚刚萌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

2018年建筑设计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8年建筑设计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及拟采取的措施 (2) (一)建筑设计业务规划 (2) (二)扩展业务规划 (3) 二、发展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4) (一)发展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基本假设 (4)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应对措施 (5) 1、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5) 2、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5) 3、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和应对措施 (5)

一、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及拟采取的措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华阳国际在建筑设计和研发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和良好的品牌优势,与国内众多品牌开发商、知名企业和政府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国内大型的建筑设计企业之一。 在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层面,随着各级政府陆续推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BIM 技术的政策,国务院、住建部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大力支持住房租赁、绿色建筑发展的产业政策,结合华阳国际在相关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层面,各级政府正在努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作为全国设计企业中第一家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公司将有机会很好地把握住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商机。 未来三年,在建筑设计领域,公司将继续做强做大;在新兴业务领域,公司将坚持“以设计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的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目标,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设计科技企业。 (一)建筑设计业务规划 在建筑设计业务领域,公司将通过“设计平台+人才培养+资本力量”来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可持续增长。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空间当中,使得建筑空间具备水循环、供热制冷以及照明灯功能,并且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艺术渲染。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类对于自然环境有着极高的依赖性。人类在建筑环境中可以享受到生态设计带来的供热制冷、照明等功能是极为有益的。此外,生态建筑可带来最为真实、自然的生态氛围,并会增添城市景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组成部分。 节约能源,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我国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所以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将能源消耗降低。其中,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来增加冬季进入室内的光照,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光照,从而有效的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对于降低能耗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有利于形成建筑的地区性特色 建筑工程需要建造在自然环境之中,建筑的地方性特色应与生态设计理念相契合。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域特色,例如,气候、地形以及环境等因素来考虑生态建筑整体的结构布局、建筑材料以及装饰等,从而将生态建筑与地域特点相融合,使其生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生态建筑的实例介绍

细致分析某生态建筑的生态性进行。例如,某项目大楼地处我国南方,其由著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并获得了相关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认证。图1某生态建筑该大楼的生态性可以从方面得到体现:①空调系统。采用当今较为成为的冰蓄冷系统来为大楼中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主要原理:在夜间电力负荷较低的时间里,通过电制冷机来完成冰的制备作为冷量来储存,随后在白天电价高的时间段里释放所储存的冷量,降低空调负荷,降低大楼的用电成本;②太阳能的利用。设计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单晶硅太能能光伏发电板设置在大楼屋顶中,由于该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丰富的日照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其中,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产出该大楼消耗电能总量的10%左右,并且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保证大楼所需要使用的热水;③电气系统。该大楼的光照主要通过自然采光方式来完成,并且室内光照度可以相应探测器进行检测,以便有效的控制灯光开启。其中,数字式可调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每个灯具均可完成调光控制任务,极大的提升智能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对于能耗的降低大有帮助;④水资源利用方面。如果景观水池中的水平保持正常状态,则在两级湿地处理后,中水可以有效的补充景观水池中的水量,并可用作绿化以及道路浇洒。此外,降雨时停止补充中水,屋面雨水可由景观水池进行收集,地面雨水由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随后为避免雨水径流污染,需要对雨水进行渗蓄处理。该雨水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实现污水的整体处理。 推动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发表时间:2012-12-06T08:37:49.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Under供稿作者:罗炳华 [导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 罗炳华广东省佛山528000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成为建筑设计师所要面临的新挑战,也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进而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体现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已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在1981年最先对其提出准确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模式,是人类文明史上有一次质的飞跃。其本质是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根本理念,已经融入了现今各行各业,建筑设计也不例外。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逐年增长,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来自经济的发展与资源消耗同比上升方面的压力巨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健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控制人口增长、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针,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开发新科技、新能源、新技术,从根本上控制好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 其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生态、协调、可持续等概念引入到农村各产业、乡镇经济与社会。从全局、长远方面考虑,做出整体协调性的重大调整。 二、建筑设计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从线性设计到整体设计的原则。相对于以为所遵循的线性设计来讲,整体设计就是要建造整体关联的生态,在设计中将自然与社会环境考虑进行,树立起能用消耗低、用途广、资源利用率高及资源可循环的设计理念,致力于创造一个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2、从灰色设计到绿色设计的原则。绿色设计是转变传统的灰色钢筋混凝土设计理念,摒弃以为盲目最求高水平的设计手法,强调高水平与合理技术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体现出人们生活对生命本能的向往。它遵循的是最少利用资源、最大结合环境,尊重自然的准则,创建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一特色的绿色建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旧城区面临着改造的局面,建筑设计师在对此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通过树立修缮和再利用的设计理念来对维持有价值的城市建筑结构的活力,比如对废弃的工业厂房进行开拓利用,建设新式工业园区、绿地等来改善环境,调整土地的利用率。 3、从普适设计到地方设计的原则。传统的普适设计主要特征是千篇一律的方形建筑、玻璃幕墙等。建筑设计师应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工作,将自然条件最大化利用,用建筑的形式来展现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而且还能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内部功能设计中的体现。建筑是人们营造的生活、工作空间,它是随着时间的因素而动态发展的,当今许多建筑的材料还足以维持其使用,但其功能已不再适用,经常被改造或者搁置,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对建筑内部功能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其能够较长时间满足功能的需求。首先,在建筑设计时应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众所周知,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往往今日的精心设计换来的却是明日的不适用性,建筑设计师应注重设计的长远性,最大程度上把握住全局的整体设计。其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于结构体系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比如大跨度预应力复合楼板等,尽可能的利用最少的的结构体系来支撑起最大的空间,为将来的功能变化提供有利帮助。还有,在建筑体形的设计时,应遵循简单、节约的原则,比如设计门窗位置时应尽可能考虑到满足多种室内布置要求,避免过大的改动。 2、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环境协调中的体现。当今,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好持久性发展与“破坏性建设”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在建筑规模的无限扩大的同时伴随着的是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能源消耗的急剧增强,这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如何贯彻好建筑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呢?这就要求建筑本身是适应地方生态的。古时人们就会利用房屋的构造进行节能,建筑冬暖夏凉的舒适住宅,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北方的四合院建筑,都是设计者利用构造很好的与当地的居住环境相融合,形成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例如将吊顶设计成折线形,根据物理的光学原理利用其反光,使房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以达到节能的作用。古时民居在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尚能有如此诸多创意,更何况具有高科技、高水平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充分利用好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创造出一个宜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为此,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建筑节能。加强推广使用高效、绝热、节能的建筑材料。现在外墙维护节能材料多通过材料的中空,涂抹保温砂浆和一些隔热保温屋面等手段完成,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能力。又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设置高效热反射材料,尽可能的将高热能的红外射线反射出去,从而保证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的效用。 (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利用好太阳光能,通过高科技材料将光能吸收、储存用作照明、采暖等;利用空气流动产生的低气压来实现制冷的效用等,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等对能源、环境有害的设备。例如被动太阳能恒温式住宅就是以建筑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室内取暖、制冷目的。 (3)节约用水。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可在建筑内设置污水净化循环系统来对生活污水进行多次利用。 (4)通过绿化建筑来净化空气,采用新技术来回收废品,维护生态平衡。可在屋面、墙面、窗台等处种植花草、蔬菜、水果,加强建筑的绿色效果。采用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将生活垃圾中有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做到垃圾无害化和再生资源化。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人、建筑、环境--呼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以实用和粗糙为特征的原始建筑阶段到以美学和艺术为基础的古典建筑阶段,从古典建筑阶段到以功能、经济、技术为原则的现代建筑阶段,这其中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一个建筑认识深化的过程。如今,建筑要如何发展才能顺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呢? 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在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相互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合理关系,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 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之一的建筑业是耗能的大户,建筑的建造与使用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 % ,同时,由于现代建筑携带的破坏性格,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也占35 % ,成为对生活环境影响巨大,造成恶劣后果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以往的建筑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建筑环境中的硬件部分———道路、房屋、广场、城市等可见性强的部分的设计,疏忽了其软件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地、矿产的破坏、恶化、减少。 自然生态环境是建筑的必要条件,而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到了极度危险的时刻,建筑有责任对生态环境付出回报,在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有了生态环境的优化,才能使包括建筑在内的社会环境不致畸形发展。只有充分理解建筑是人,社会,环境的共生品,并将人,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充分运用,才是建筑生命的真谛所在。 无论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优化,还是从建筑本身的发展来看,都要求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和谐,相互促进。 从主观出发,我们需要改变长久以来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将人从一味的中心主体转变到既为主体也为客体的位置,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的观念,将优先权赋予整体生态环境。 同时客观上,我们还必须一系列的实际措施。 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注重建筑节能 二、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三、从建筑材料上下功夫挖掘潜力 四、合理利用水资源,作好垃圾的处理与回收 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业也应把建筑节能当作一件大事来考虑。目前,空调的滥用是造成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取暖和制冷及生活热水; 另一方面必须强调自然通风,因为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而达到人体舒适度,而又有利于人的健康。对于目前高层建筑能耗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 在城市经营中应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功能导向性。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注重对城市资源进行以服务于城市功能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资本资产运作与管理。这种经营方式,有助于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对构成城市各种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进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本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二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生态环境导向性。城市经营应强调以生态环境为基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在人类的文明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最为尖锐的时代是()。(10.0分)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生态文明时代 2.下列城市规划与发展模式中,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是()。(10.0分) A.城市规模要控制,不应一味扩大、膨胀 B.反对耗费资源、金钱,没有实用价值的所谓形象工程、标志工程 C.城市交通应以私人汽车为主,增加机动车道数量 D.各类建筑的布局要合理,减少对市内交通的需求 3.对于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煤烟型污染与光化学污染共存和相互耦合 B.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中细粒子和臭氧浓度升高 C.大气环境的氧化性和酸性降低 D.雾霾覆盖面增大,出现时间延长 4.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环境问题的会议是()。(10.0分) A.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B.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 C.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 1.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10.0分)) A.从对自然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B.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C.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D.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2.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有()。(10.0分)) A.尊重与善待自然 B.关心自己并关心人类 C.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D.保护环境、限制发展 1.“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由中国提出的,它体现了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10.0分)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0分) 3.开发和利用非常规气是改变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页岩气已经开始大规模商业生产。(10.0分) 4.美国生态学家R·雷基斯特提出:生态城市实质上是城市居民和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创造的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10.0分)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 摘要: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现状,解析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趋势,指出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精神层面上的生态设计意识、物质层面上环保材料的使用、技木层面上的设计基本措施,并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墙体自保温中空遮阳玻璃可持续性环境保护 1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现状 可持续性建筑和可持续性发展一样,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可持续性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建筑业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可持续性建筑的主要问题往往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当前的一些经济政策也不利于可持续性建筑的推行,必须通过建立环境评估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重新思考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重新审视某些传统的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业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建筑物都是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的产物,而且在其使用过程中还将继续不断地消耗能源与材料。我们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新认识建筑,实现对建筑的“再认识”,减少建筑物对大自然的伤害和不良影响。 2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建筑的基本技术原则——“整体适用性”。建筑是一个动态非线性的“大系统”,可持续性建筑应强调系统集成。城市地区可以比非城市地区多使用更为高层次的技术,农村地区更可以结合生态村、生态庭院的建设来实施可持续性建筑。从建筑类型讲,奢侈类建筑可相应采用中、高技术来实现可持续性建筑,其运用的一些技术可以和西方可持续性建筑看齐。非奢侈类建筑可以通过中、低技术措施实现其可持续性,但是可持续性建筑标准不可降低。 3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探索 3.1 精神层面上的设计 在精神层面上,除注重对空间布局等的感受,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人类意识的精神平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类的自然观等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基础之上。在建筑外环境创造中,尽管环境生态设计把“改善人居条件,提供更舒适优美的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倡导适度消费思想,运用科技手段改造自然,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无原则地为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去破坏环境。应充分考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建筑可持续发展

摘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已成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趋势。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工作起步时间晚、水平低,是期待深入开展的一项前沿应用型课题。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影响,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建筑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当前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节能建筑;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1.绪论 (4) 1.1 可持续发展 (4) 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 1.3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5) 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5) 2.1 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5) 2.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7) 2.3 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7) 3 建筑业可持续的应用与发展 (11)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绿色施工 (11) 3.2 建筑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1) 3.3 建立全面的服务体系 (14) 4 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建筑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姿态优美的各式桥梁,坚实如堡垒般的水利设施等,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入新世纪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次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上个世纪末开启的三峡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在新世纪虽己建成,可相应的附属工程建设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大规模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大片的草原和耕地被开垦、大片森林被砍伐,储量有限的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被开采等等,引发了江河流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珍稀物种的消失、气候异常和空气的严重污染、矿产资源的匮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上述情况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的真实写照,也同样反映了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回首以往走过的路,重新审视自己所作所为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影响,于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作为建筑从业人员,我们应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把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减少、水质恶化、地面沉陷、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fers to a scientific and progressive eco-development awareness, healthy and orderly ecological operation mechanism. It also means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ood cycle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cology. And thus it protect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uman and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evaluation showed for people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ideological strategy abo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in following three sections: 1.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pen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xtends the ran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 Research for the effective way about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deological strategy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我国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 1)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已经宣传了很多年,不过,在实际行动中,很多情况下可持续发展仅 仅一声响亮的口号。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造成华而不实的建筑工程数不胜数,导致建筑物的毒性逐步 吞噬了居住者的健康,也加重了自然环境的压力。我国建筑缺乏生态 因素的重要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响亮,光说不练,所以,通过 建筑设计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实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2)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有待增强。建筑物既是单独个体,也与其他 建筑物之间存有整体性联系,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能够全方位评价建 筑物的周围环境和能源。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对建筑之间的整体性 关联缺乏重视。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薄弱是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一 个重大问题。建筑物孤立,评价单一,导致人与自然很难连接,建立 综合的生态观点也存有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将生态策略是计划的 重要方法就是建筑物的整体意识。 3)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有待增强。我国建筑设计存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建筑设计过于形式化,建筑物华而不实。当前国际上的建筑风 格都趋向于简约风格,而中国建筑背道而驰。生态策略对环境保护有 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的实际功能是尤 为重要的,我国对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还有待增强。对建筑各个方 面的实质性功能考察我国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2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措施 2.1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设计师将生态策略积极 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设计过程中,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在持续的实践之中实行落实,参与生态建筑的

2020年建筑设计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建筑设计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趋势 (4) 1、行业格局发生转变 (5) 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快速发展 (5) 3、城镇化重心转移,勘察设计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6) 二、公司核心竞争力 (6) 1、全程化设计服务能力 (6) 2、高素质的设计师团队优势 (7) 3、公司品牌和精品项目优势 (7) 4、连锁经营优势 (8) 5、区位和客户资源优势 (8) 6、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 (8) 7、信息技术优势 (9) 三、公司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0) 四、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10) 1、整合公司资源,完善公司业务布局,不断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 (10) 2、创新驱动,科技兴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11) 3、优化协同平台,智能升级,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快速深化 (11) 五、公司2020年经营计划 (11) 六、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2) 1、下游行业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的风险 (12) 2、市场竞争的风险 (13)

3、业务区域相对集中的风险 (13) 4、期末应收账款较大的风险 (14) 5、拓展EPC总承包业务的风险 (14) 6、成长性风险 (14) 7、XGYQ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15) 8、并购风险及商誉减值风险 (15)

一、行业发展趋势 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勘察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其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56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建筑业总产值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稳步增长,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稳健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不断壮大。根据住建局数据显示,除2015年外,2009-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基本保持逐年递增态势,2018年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达51,915.2亿元,预计2019年企业营收将达到5.5万亿元,未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等城轨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需求将继续攀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