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

其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

状及其竞争力

内容摘要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它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对于企业成长、工业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做了广泛贡献。这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已有许多企业集群的范例,如美国硅谷的企业集群、日本的汽车企业集群还有意大利的纺织企业集群等。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式,在当前经济体系中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优势,产业集群本身会从生产成本、市场营销、交易成本、知识交流等方面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显著的优势,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浙江省是产业集群较为典型的地区,一乡一特色,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经过几十年不间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自己的特点。黄岩因此而被称为模具之乡。

本文通过介绍有关产业集群的经典理论来分析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现状,着重阐述黄岩模具产业形成的原因及其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纵使黄岩模具产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在规模、生产、市场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较,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从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着手,分别从政府、产业、企业自

身的角度对提高黄岩模具产业的竞争力给出几点措施,希望能为地方政府部门

提高本地模具行业的产业竞争力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也为模具企业的发展提

了较好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模具现状产业竞争力

ABSTRACT

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The research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s research. As a for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t makes extensive contributions for the corporate growth,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because it can create considerable economic value and br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of enterprise cluster all over the world. Such as, the American Silicon Valley, the Japan automobile enterprise cluster, the Italy

textile enterprise cluster and so on. As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corporate cluster made of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s bee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s a special form of the enterprise spatial organization shows a very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For it can bring the great advantages

for the enterprise from the cost of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knowledge exchange, ectIt reduces the integrated cost and improves the company’s ability of innovation. Zhejiang province is a quite typical area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be famous for one rural one special industry. After the decades of uninterrupted development of the mold industry in Taizhou Huangyan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it has become the mold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a considerable scale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Huangyan is named as “the home of the mol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I wan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 he china’s mold industry,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reason of formation of Huangyan mold industr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i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Even Huangyan mold industry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a certain advantage in the

aspects of the scale, production and market, ectWhen compared 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especiall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igh technology, there is a big gap among them.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 still needs to be enhanced, the overall qual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industrial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effective reference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improve local industry, as well as providing a better idea for the mol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giv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Huangyan mold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and from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the enterprises’ own perspectives

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 mold, current situation, the ability of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正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一节研究背景 (1)

第二节创新点、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安排 (2)

研究现状 (3)

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3)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3)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3)

三、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现状 (4)

第二节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来源、特征及竞争力的评价 (5)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5)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 (5)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征 (6)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7)

第三章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分析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8)

第四章黄岩模具产业 (14)

第一节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现状.14

黄岩模具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18

提升黄岩模具产业竞争力的对策.21

结束语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

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模具,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产品零件、组件和部件的加工生产。其产生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被誉为“效益放大器”。因此,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也是投资大、回报慢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技术的模具工业在国际上被称之为“点铁成金”的行业。因此,先进工业国家无不把发展模具工业放在优先地位。作为一项基础工业,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成本、服务和制造交货周期,对于其他产业和基础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受其他相关产业和科

学技术的制约。当今,“模具就是产品质量”、“模具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

近年来,我国模具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浙江省作为我国模具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有:台州黄岩,宁波余姚和温州乐清三个地区,模具行业以产业集群形式存在并发展着。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并且为地方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提高了地区的综合竞争水平。浙江是我国最早出现产业集群成长的地区之一,浙江经济连续多年的超常规增长与其企业集群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由于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从而使之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对于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经济学家往往希望通过外部经济、专

业化分工、交易成本等理论或概念来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社会学家强调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以及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地理学家则强调地理空间对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过程的影响。比较著名的一个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金刚石理论”。他认为,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是各国各地区某一产业的竞争优势所在。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研究国内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区域实践,提出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江浙模式”等成功发展模式,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理论体系等等。

本文主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紧紧围绕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现状,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指出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竞争的优势特点以及不足有待改进之处,随即提出些对策以作参考,希望对推动黄岩模具业的长足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从而进一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有力发展,打造黄岩成为“中国模具之都”。

第二节创新点、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安排

在我所查阅过的文献中,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文章很多,但是研究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竞争力状况的文章还没有出现过。所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比较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状况及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升竞争力水平的措施。

黄岩经济在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产业集群在其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群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所提出的提升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对发展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具有指导意义,对黄岩其他企业集群的发展也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从产业集群定义入手,介绍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之所以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如此火热,是因为它能给某一行业,某一地区,某一国家带来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及的竞争力,因此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来源、特征以及评价;第四部分叙述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分析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前几个部分的阐述主要服务于这第五部

分: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发展现状,结合具体的数据来评价黄岩模具产业竞争力以及改进提升该产业的对策措施。

第二章研究现状

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区域经济集团化、贸易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上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以集群模式存在着。而关于产业集群,在国内外的经济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发展中出现过若干种概念及其表述。

而从现实角度来说,没有一个定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因此对该定义的解释是莫衷一是,不过大致上还是大同小异。在我认为比较普通的看法,可以从字面理解,产业集群,自然是某个或相关产业在一个地区聚集并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成长,它是一个区域的特色。

从本质上来说,集群共有的特性有以下八点:(一)地缘上的邻近(二)企业

之间的相互依存与联系(三)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互动(四)良好的公用的基础环境设施(五)知识的快速扩散(六)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七)外向型的投入产出(八)资源的共享(包括政策资源)。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特定产业中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相关的各种发展机构和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空间组织经济形式,介于市场和

等级制之间。这种组织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取其精华之所在,为我所用。经典的例子包括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德国慕尼黑等南部地带的汽车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群以及巴西南部的制鞋产业群等都具有鲜明的集群特色,对区域经济的健康长足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孟庆民,杨开忠,2001)。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例如,正在设计一个小规模化工厂的工程师发现,劳动、资本和原材料投入增加10%,会引起总产出的增长超过10%。它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规模内在经济,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二是规模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和收益的增加。此外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还有:自然禀赋,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发展环境,经

济总是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中实现增长的。当然经济环境不仅是自然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等个方面的因素。从此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在其形成发展中,前面提到的规模经济、外在经济、自然禀赋、企业家、历史偶然因素等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除了那些因素,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还举不胜数。这一系列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促成某一特定地区,某一特定产业的形成。

三、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一)国际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国际上对产业集群进行系统研究从马歇尔和胡弗开始,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性这一概念并且明确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促成某地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外部规模经济使得所有聚集在该地的企业都能共同拥有并创造某种非集群所在地企业的竞争优势。克鲁格曼则以传统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心?外围”的模型。韦伯在工业区位理论中从集聚因子、分散因子、运输成本以及劳动成本来分析某个区位吸引某些相关产业的企业的原因。另外,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在1990年完成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国内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国内最早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集群作尽可能全面的研究的是仇保兴。1999年,他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小企业在特定地点上聚集的一些特征,并通过对中国小企业集群实例的研究(主要是浙江小企业集群的情况),对小企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做了说明。黄涛(2005)总结了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其中金详荣和朱希伟在2002年发表了“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于演化”,文中从历史角度考察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魏守华和石碧华于2002年发表了“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文中从管理学角度阐述,还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营造地方产业集群对国家竞争力的作用、量化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黄涛(2005)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指出我国产业集群是于改革开放初在广东、浙江与北京同期出现的,且三种形成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目前国内的产业集群以及创新体系的研究,主要从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知

识溢出等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及创新体系形成机制、形成过程及集群的经济性(安虎森和朱妍,2003)。

从前面的理论研究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1、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的理解没有达成一致。2、缺乏系统的产业集群演化理论框架。3、多数以案例分析为主,具体到抽象的集群特征还未被总结出来。4、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未做深入的研究。5、通过查阅各种前人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对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较多的是对整个浙江省产业集群特色进行研究,缺乏对某个具体地点具体行业的研究。

第二节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来源、特征及竞争力的评价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在经济范畴中,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争取获得最大利益的斗争,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表现,是竞争主体在争夺竞争对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竞争力可以分为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三类。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产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产业集群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使得产业和企业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率等方面。学者们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讨论由来己久,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借以实现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产业地理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生命周期,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延缓了产业衰退期的到来。产业集群有可能使产业后起的国家超越原先在该产业上有优势的国家,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集群内,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增强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另外,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

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与到了集群里面,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竞争力归

根结底来源于集群这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所带来的各种优势,从而使得该集群能在同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集群竞争力就是各种竞争优势共同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因此,企业集群竞争力除了徐占忱、何明升(2005)提出的四个特征:自组织力、协作力、藕合力(社会、文化和经济三者相互耦合)、集群创新力之外。我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还有:一专业性,它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二集聚性,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对集中的企业地理空间布局,因为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当然远远超过非集聚的同一产业的竞争力。三难以模仿性,一个地区某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它所特有的竞争力,一般很难被模仿,被复制。即使有时复制到其他地区之后,所产生的效益无论如何还是达不到其出生地的水平。四不可替代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其他非集群所无法完全取代的,三个臭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五普惠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惠及整个该地区该产业中内的所有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强弱。

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经济理论要想在实践中推广,就必须建立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而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就是企业集群竞争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转变。因此,对企业集群竞争力如何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才能够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心的焦点问题。目前对现有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用定性方法研究,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从规范角度来分析;二是用定量方法研究,通过构建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收集企业集群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定量演算分析(楼智慧,2007)。

(一)定性评价

最为著名的是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模型”。他认为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要素可以归结为六个,即机遇作用、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与辅助行业、政府作用和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钻石模型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波特钻石模型的静态分析方法也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图2-1 钻石模型[丙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社会科学.2006.4.] 钻石模型是一个相互补充和相互强化的系统,一个因素的影响力取决于其他因素的状况,它们发挥作用时,是一个系统性机制的变化。

(二)定量评价

在总结多年研究企业集群经验的基础上,两位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bson)对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分析企业集

群竞争力的模型一一“基础一企业一市场”模型简称模型。该模型采用一种系统方法来评估企业集群的优势和劣势,它的方便性在于能把握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的六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六个因素被分为三对包括“资源”和“设施”合称为“因素

对I”,“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合称为“因素

对II”,“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合称为

“因素对III”。以世界范围的集群竞争标准给六个因素打分。分值从1到10,最后按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得分:

如果一个集群在六个因素的得分都在5分左右达到平均水平,那么它的GEM 得分为25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当六个因素的得分达到8分左右(在本国范围内有很强的优势),那么它的GEM得分将在64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竞争力水平在国内来说是相当高的;如果所有因素的得分都接近10分,那么本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得分会接近1000,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分析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模具的一般定义: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

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模具。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

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产品的品种很多,主要以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和压铸模具为主。按我国产品分类标准,模具产品共分十大类46小类,这十大类是: 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锻造模具、粉末冶金模具、橡胶模具、拉丝模具、无机材料或成型模具、模具标准件及其他模具。十大类产品中,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占的比重最大,约占模具总产量的80%以上;压铸模是铸造模具中的一类。具体的分值比例:冲压模具占用 50%,塑料模具占 33%,压铸模具占6%,其它各类模

具占 11%。

模具产品的应用面很广,汽车、摩托车部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

轮胎及其它一些工业产品和塑料制品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需要模具来成

形。模具产品以其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耗材,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在国外,模具被称为“金钥匙”、“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等等。因此,模具在整个国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模具行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由于模具产品是工业产品制造的基础,被国内外一致公认为不衰亡的工业。在经济发展时期,工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将促进模具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衰退时期市场促使企业研究,更新产品结构,带动模具行业的产品更新改造,同样使模具行业不断发展。国内外模具行业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规律。

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加工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具有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特点。据国外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它行业无可取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一、国内模具行业现状

我国模具产业起步发展始于八十年代,由于模具可以被称为“百业之母”。自1997 年以来,我国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之中。经国务院批准,从1997 年到2005 年,对全国部分重点专业模具厂实行增值税返还70 %的优惠政策,以扶植模具工业的发展。1999 年7 月,工模具的发展被列入国家计委和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指南录》。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发展模具工业的重视和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产品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他们认为我国模具水平达到了国外8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赵丽芬和肖元真,1995)。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模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314家,从业人员244155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5.6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539.58亿元和46.75亿元;出口10亿美元,进口14.7亿美元,进出口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国家统计局.我国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

[DB/OL].20079.////0>.

]。

现代模具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转变为一个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国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集体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说,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的模具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 60%以上。而广东作为中国现在最主要的模具市场、中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正与重庆、浙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目前深圳周边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模具工业最为发达、科技含量最高的区域。

从产量方面来看,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中国模具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0%,2005年模具销售额达610亿元,同比增长25%,排在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其中,汽车、摩托车、家电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份额的

80%以上。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到3亿元;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据权威报告,中国已成为第一制造大国[模具业“十一五”再次腾飞

[DB/OL].20079. ////.

]。

从市场角度看,目前国内模具市场需求巨大, 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1200亿元。而世界模具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 近几年, 世界模具市场总量一直保持在600 亿~650 亿美元之间。美、日、法、瑞等国每年出口模具约占其本国模具总产值的1/ 3 , 我国模具的出口量还不到总产值的5 % , 我国模具出口发展的前景空前非常广阔。

从进出口情形看,虽然“十五”期间国内模具的产销增速很高,但国内模具的产出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产模具对本国市场的满足度每年都不足80%,2005年为?76.2%。其中部分中低档模具虽然有些供过于求,但中高档模具的满足率还不到60%。于是,为满足国内各行业的需要,每年都大量进口以中高档为主的模具。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仍然依靠大量进口,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亿美元。由下表可知:

表3-1模具进出口情况一览表

年份

(年) 全年模具总产值

(亿元) 全年模具进口额

(亿美元) 全年模具出口额

(亿美元)

2003 450 13.69 3.37

2004 530 18.13 4.91

2005 610 28.06 7.38

2006 555.61 14.7 10

数据来源:屈伟平2006,5

2004年的进出口差额为13.22亿美元,2005年为20.68亿美元,2006年为4.7亿美元,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最新整理的海关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量达15.4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3%。其中,出口总量为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进口总量为9.47亿美元,同比减少5.11%。中国模具进出口逆差为3.52亿美元,同比减少32.95%,再次实现逆差的缩减。这不但说明中国模具出口前景看好,也体现了模具进出口结构渐趋合理。进出口模具中占比最高的种类为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到进、出口额的53.34%和71.33%。塑料橡胶模具进出口的发展速度快于模具行业的总体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该类别的进口比例增加了3.6个百分点,出口比例增加了3.41个百分点。

从外资进入方面看,当今世界正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模具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模具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机械、建材、家电、办公设备等行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即市场消费额=销售产值+进口额-出口额)的迅速扩大。中国模具市场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国际模具企业的眼球。国际模具制造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新一轮扩张,正如火如荼。德国海拉吉林落户;日本丰田模具天津设厂;芬兰贝尔罗斯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模具制造厂,专为电信、保健、电子、汽车等行业提供高档模具产品等。业内人

士认为,国际模具工业巨头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战役已经打响。

“外资企业进入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其配套的企业即客户一起进入,其特点是专业为单一客户服务,模具品种同样单一;二是自己进入中国。外资模具公司投资

中国,其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钢材,赚取更多利润。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外企业中,模具车间是“秘方车间”,外人是不能随便靠近的。在中国设厂,外资既有资金,又有自主技术,并不需要和中国企业合资。他们只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他们把设计依然放在国外,通过网络传到他们在中国的企业。

有人分析指出,外资大量独资进入,对提高我国自身的模具水平无任何帮助。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再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竞争优势不言自明,其一直占领的高端模具市场中国企业更加无法进入,也就是说中资企业没有机会提升档次。中资企业最怕的是自身实力尚未增强,外资企业已对中国模具市场完成垄断。可见外资对我国模具行业投入量增大,使我国模具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我国模具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我国,模具直到1987年才正式成为一个行业,与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业

相比,我国模具业的起步要晚几十年,但近20年的努力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20年来,我国模具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不容回避的是,与世

界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业相比,我国模具业起步要晚几十年,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总体落后15年-20年,还需要奋起直追。差距主要体现在:总量供

不应求、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组织结构都不够合理;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技术结构、模具产品水平比国际水平低很多,而模具生产周期却要比国际水平长许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经济效益欠佳;模具企业管理落后甚于技术落后;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

由于创新能力弱,行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模具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低端竞争、高端进口”的尴尬局面。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20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多数只有几十名职工,百十万元产值,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

低,这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模具企业都只能生产中低档的模具产品,而高中档产品只能大量进口。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秦珂认为,“技术水平的突破和提升是我国模具企

业摆脱这种局面的关键所在”,而“借助国外先进的模具技术,分步骤地走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才能促成我国模具业的跨越发展。”

杜志俊(2003)指出中国的模具工业起步较晚,底子薄,技术工艺水平低,与世界

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模具工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模具产品要想在世界模具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中低档模具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价格过低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在制

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技术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模具制造技术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模具标准化程度不高。?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欠待提高。

目前据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透露,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职工总数在世界上排名已跃居第一,生产销量排名世界第三。我国模具直到1987年起步,比世界发达工业国家要晚几十年,但近2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模具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总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要落后,差距主要体现在:?体制不顺,基础薄弱。?人才严重不足,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郑涌,2007。

三、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趋势和目标

模具行业:我国模具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

发展。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μm,现在已达2-3μm。不久,1μm精度的

模具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就要求在1μ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

模具产品: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

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且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在"十五"期间必将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对压铸模的数量、寿命和复杂程度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随着以塑料代钢、以塑代木的发展和产品零件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塑料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其精度和复杂程度也将随着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模具的需求量很大,同时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只要国产模具的质量能够有提高,交货期能够保证,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模具企业:由于市场对中高档模具需求更为迫切,模具企业了为进一步提高水平,正越来越注意自己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统制模方式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各企业在大量购置台湾机床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进口日本和欧美的机床,先进的CAD/CAE/CAM软件的购买量也大幅提升。

总之,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更快速方面发展。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模具生产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经过“十一五”努力,使我国模具水平到2010年时进入亚洲先进水平的行列,再经过10年的努力,2020年时基本达国际水平,使我国不但成为模具生

产大国,而且进入世界模具生产制造强国之列。

第四章黄岩模具产业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龚佩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浙江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而且可以看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没有适应这种世界性的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去分析浙江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索取得的成就及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其内部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 分工理论 1.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1.1定义 我们所说的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 对于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他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从而可以导致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后的韦伯(1929)把区位因素归结为区域因素、集聚因素。而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即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产业集群的问题。之后的克鲁格曼则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理论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型外部性”和“经济型外部性”的观点来进一步进行解释。而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从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定区域产业集聚的产生原因。代表人物为威廉姆森(1975),他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征高低程度不同,与其匹配的规制结构也不同,提出了产业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基础上的互补性活动和资源的相互依赖。 1.2 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首先是交易成本优势。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减少了资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浙江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整体的经济实力。浙江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浙江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浙江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浙江省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20%和15%(如图1);2009年至2014年间,纺织业(不含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出口额由217.36亿美元上升到323.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9倍(如图2)。至此,浙江省的纺织行业年利润总额已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出口额、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台州塑料行业协会

台州塑料行业协会 名称地址邮编 理事长单位 中国三友控股集团(点击浏览) 路桥区卷桥站318058 副理事长单位 中国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商城二区四楼318050 台州市中天塑业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椒江区洪家镇大环路2号318015 浙江黄岩建厦塑料制品厂(点击浏览) 黄岩西城工业区北院线经七路318020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临海市经济开发区柏叶中路317025 浙江苏泊尔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玉环县大麦屿经济开发区317606 浙江步步乐箱包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温岭新河工业园317502 浙江玉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区峰江镇南新街318054 台州市云峰电器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椒江开发区东环大道318号318000 浙江汇丰塑业用品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黄岩西城横河318020 浙江新世亚塑胶电子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黄岩西城工业区北院线经五路口318020 浙江黄岩焕发塑料厂(点击浏览) 黄岩南城工业区文阳路3 号318020 台州市双马塑业有限公司临海沿江镇上金村317000 浙江龙士达塑业有限公司仙居县下各镇永安工业集聚区317322 台州国际塑料城有限公司台州市路桥区泰隆街1288号318050 浙江富岭塑胶有限公司温岭市松门东南工业区317511 浙江吉康塑胶有限公司台州市黄岩区东城王东村318020 常务理事单位 台州市海天塑化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大道路椒路口318050 台州市路桥塑化有限公司路桥区塑料化工市场127 号318050 浙江永源实业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区路南后阮村318050 台州市亚大塑机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区金水路68 号318050 台州市丰华工贸有限公司路桥区新桥镇工业区318055 浙江双鱼塑胶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椒江区机场南路78# 318010 浙江恒信塑胶有限公司(浏览网站) 椒江区三甲镇甲南村318014 浙江鹰鹏机械有限公司(浏览网站) 椒江区三甲镇洪三路538 号318014 温岭市东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温岭市大溪镇站前路317525 浙江鸿达集团有限公司温岭市大溪镇工办317525 浙江金威龙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区螺洋街道大岙里村318053 浙江泰洲管业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区路南新安南街282 号318050 浙江恒勃滤清器有限公司(点击浏览) 路桥区卖芝桥东路888-20 318050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椒江区外沙路46 号318000 台州市路桥海亚机械有限公司路桥区财富大道(桐屿小学旁)318050 台州市泰戈塑钢有限公司椒江区洪家马庄工业区135 号318015 台州市路桥达威贸易有限公司路桥樱花路62 号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三鹰汽摩部件有限公司(点击)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坦邱村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爱琪工贸有限公司路桥桐屿三羊居318053 沈阳台州巨子塑料模具创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浑南新区世纪路19号自动化大楼6楼

特色小镇之黄岩智能模具小镇案例

一、项目概况 项目地处浙江台州市黄岩区,黄岩素有“中国模具之乡”的美誉,模具产业作为黄岩区的优势产业之一,至今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项目规划总面积约3.4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500亩,总投资55亿元。 项目区位图

二、项目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项目临近甬台温高速公路、铁路,紧挨104国道、82省道,台州机场、海门港为小镇发展架起了通往各地的空中和海上通道。通过北院大道可直接到达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过世纪大道可向东与黄岩主城区及椒江区联系。 项目区位交通图

2、政策优势 浙江省“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及台州市打造“一都三城”的决策部署,都为黄岩区打造智能模具小镇提供了优惠、便利的体制政策环境。黄岩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模具产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一直对模具产业予以政策倾斜,每年安排35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模具行业企业发展,占区本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55%。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黄岩模具产业的发展壮大。 3、产业集聚优势

项目范围内已集聚了30家规上模具生产企业,从塑料件测绘、材料供应,到模具设计、造型、编程,再到粗细加工、热处理、试模,各类专业加工服务一应俱全,极大地降低了模具制作成本和加工周期,为模具接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计划从日本、台湾引入3至5家国际知名大型模具企业入驻,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基地,作为模具产业发展的标杆。 4、配套服务优势 为推动模具产业快速发展,黄岩区成功开发建设了中国(黄岩)国际模具博览城、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致力打造模塑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和模塑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这些为小镇中的模具企业提供了市场交易、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延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中国(黄岩)国际模具博览城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是弹性专精、地理集中、中小企业为主、根植性强和相关组织与机构密集。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中化并存的时代,而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集中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大量企业、中间机构和组织等围绕同一产业形成的分工细致、联系紧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形象突出的空间有机聚合体。产业集群依靠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创造了大量财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并且引导着国际资源的流向,因此世界各国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出台政策与优惠措施,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弹性专精 产业集群表现为在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内大量的企业和劳动力集中于某一特定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集中于产品的某个零部件或者工艺的某一个环节,形成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与生产技术的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其实这也是产业集群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之一。精细的分工,以紧密的协作与联系为前提。集群内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了生产的灵活性与多样化。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集群的重要特征是它有积极的渠道来促进商业交易、对话和交流。这种生产特点适应了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产业集群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模式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制造业发展的象征,它以大批量、少品种、流水线生产为主要特征,适应于工业社会时代较低的消费水平与简单的消费结构。福特制辉煌了半个多世纪以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石油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皮奥里和萨贝尔(1984)认为,这种衰退是以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福特制生产方式走到尽头的表现,而弹性专精的生产表明这种生产可以随时根据消费需求和竞争的变化而

从钻石体系 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从“钻石体系”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张建红《集团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根据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浙江省五个关键要素的应用研究,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浙江产业集群 一、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而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发展环境中一些关键因素即“钻石体系”决定的。“钻石体系”能够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产业或产业环节的成功。“钻石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发展,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等四个方面,此外,还有产业发展机会和政府角色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这六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决定了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发展环境的“钻石体系”影响产业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其中小集群更是我国企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浙江经济发展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浙江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绕某一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组织形式,即是由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 浙江产业集群从年代末年代初,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经过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许多产业集群的生产总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前列,有些产品已占国际市场的以上。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品,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个城镇”的局面。浙江产业集群涉及的产业分布在浙江工业中的多个大小行业和经营性农业中的多个农副产品方面,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鞋业、普通机械制造、塑料等。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在全国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产量居前位的有种,占,而其中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的小商品。 三、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分析 .生产要素优势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浙江省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据统计,年浙江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间全部工业从业人员增加了万人,增长近,其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增长万人,占总增长人数的。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始终在以上(见表1)。 表1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编,《浙江统计年鉴》,年月第版。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年和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美元,而浙江省只有美分左右。这跟浙江省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浙江省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浙江省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浙江省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浙江省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全中国是比较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例如杭州,无论是从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还是拥有的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状况以及交通、通讯设施在国内都是处于前列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卓越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使得它的生活品质位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前茅。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别适合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型创业者居住和工作。所以,从资源禀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台州椒江区;发展状况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发展起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其中浙江地区产业集群是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有投资不多,外资引进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地区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为了实地了解浙江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调研小组对台州市椒江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与椒江区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随后实地考察飞跃集团、海正药业、星星集团、吉利汽车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两方面了解地区产业集群具体成功路径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椒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是纵向专业化分工或横向竞争、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扎堆。同时,集群内企业能够充分共享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公共资源;知识与创新能够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企业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椒江产业集群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椒江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为主。2005年,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分别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9%、16%、17%。2006年1季度,医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的产值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00.2%,332.8%,130.3%。第二,配套、协作基础完善。目前,在椒江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服装机械产业链,也形成了塑料加工、制冷器件加工、包装纸箱、泡沫等与家电制造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椒江产业集群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empirenews.page--] 第三,龙头企业居国内领先地位。椒江区医药化工、服装机械和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中都有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大企业。海正集团、飞跃集团、杰克控股集团、方远集团、星星集团入围全国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并在生产技术方面起示范作用。海正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国重点化学原料药骨干企业和出日创汇企业;飞跃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各类缝纫机200万台,“飞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强。第四,产业外向度高。椒江区产业外向度高,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8.3%和31.7%。服装机械、医药化工和家用电器企业一半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海正药业公司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飞跃、宝石等缝纫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品牌企业,飞跃集团所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50%。一批优秀企业还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网络和研发基地,这对稳定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有帮助。 [1][2][3]下一页二、椒江产业集群成功路径椒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创新和创业是椒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地方政府采取柔性化和灵活性的“开明政策”,积极鼓励、

浙江产业集聚

宁波工程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题目: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 告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3班 调研组成员及学号: 胡赛飞 11408070309 周雨琪 11408070313 李芳萍 11408070314 杨凌 11408070334 指导教师:聂红隆 定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

调研报告概要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浙江产业集聚所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措施。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注重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的支持。 2014年暑假(8月份) 浙江省宁波市周边地区的企业 文献搜集,现场调研,网络搜索

正文 一.调查资料 (一)浙江省年产值过千亿的5个聚集产业 产业名称产值 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二)浙江省各是产业集群总数及产值 城市集群数量(个)产值(亿元)杭州1243380 宁波772500 温州731735 绍兴582647 嘉兴351540 台州671680 丽水25136 湖州30680 金华771310

(三)浙江省规划中的十四个省级集聚区主要集聚区特性介绍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核心位,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的"浦东",是萧山乃至杭州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科创产业集聚区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区,强调生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科技制高点、新的生态体制示范点,力争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和亮点。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理优势明显。其中杭州湾新区将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宁波市北部的经济中心。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瓯江口要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的拓展区。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_1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具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进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进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别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特点,制定产业进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经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那个品牌。 2.建设一具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向来没有启动,希翼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要紧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并且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能够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可以落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并且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照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进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并且,要积极鼓舞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进展一具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落低产业灵便性和习惯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落、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落。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坚韧。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别够。 4.哺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降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治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治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创造业进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并且对有进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哺育名牌产品。鼓舞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别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可以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进展的直观范本和进展目标。所以,一具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进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关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落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举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并且鼓舞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是一具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_以杭州市为例

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N o.2V o l.28 A pr.2007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 高峰1,洪棋文2 (1.浙江大学; 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都市型产业集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将SW OT分析这一分析工具用于区域战略发展研究,对杭州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 OT分析的结果表明:推动现有都市产业集群成为创新集群;继续建立完善推进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机构网络;注意集聚相关专业人才是提升杭州市都市产业集群要采取的三个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都市型产业集群;杭州;SW OT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7)02)0048)05 作者简介:高峰(197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一、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都市1型产业集群(M etropolis Industrial Cluster)是指依托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创新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在城市特定区域中,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机构(大学、科研单位、产业公会等)共同组成的产业网络体系。 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存在了相当时间,而对它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 arshall)在对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的研究中,发现那里的公司出现了集聚现象,公司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区内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他第一个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此后,一些学者根据对意大利东北部经济和中部地区(即/第三意大利0)o以及其它国家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意大利产业区、新产业区都市工业区、都市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学者们认为,都市型产业集群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企业集聚性以及批量定制产品的柔性生产方式。(2)当地根植性?(embeddedness)与开放性(o penness)并存,即都市型产业集群既与同一城市中其它城区的都市型产业相关联,还同其它城市产业或农村产业甚至国外产业和市场相联系,在开放型经济系统中成长。(3)呈现一定程度的/机构密度0(institutional thickness),即区域内已经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商会、创新中心、金融机构、培训机构、贸易协会、工会、地方政府机构、市场营销机构等复杂的机构。 目前,都市型产业集群广泛存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普 收稿日期:2007)02)08 48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

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省整体的经济实力。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省纺织业实现的销

模具行业分析报告

台州(黄岩)模具行业分析报告 模具行业是随着制造行业的发展所发展的,作为台州制造业重要支撑之一的模具业,其状态既表明我市本地制造的发达程度,也反映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大小。 作为扩张中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我社目前的模具企业客户为数不少,如果2006年我社能在黄岩增设网点成功,则将使得该行业客户数明显增加。因此,让我社信贷人员了解模具行业经济结构、熟悉模具加工制作流程、掌握模具成本财务特征,既有利于减少我社信贷风险,也将给银企双方带来更大的收益。 为此,我信贷管理部门上阶段成立了小组进行专业调研。有调研结论与分析结果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黄岩模具行业概况 一、模具行业历史概况 之所以以黄岩模具产业而非台州模具产业作为调研对象,是因为台州的模具制造企业有70%的从业人员、60%的信贷收入集聚在黄岩,且黄岩的塑模制造业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又是中国汽摩塑模的生产基地,故择之。 黄岩模具产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随着作坊

式塑料制造业的兴起而兴起,86年时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杨铿考察时给黄岩誉为“模具之乡”。89年模具业作为单独行业独立发展,时至今日终成为基础扎实,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 二、模具行业特征 (一)黄岩模具的产业特点 黄岩模具行业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模具生产企业几乎都是私营企业;二是模具企业相对集中,已形成模具市场;三是模具在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同时,高水平的模具快速发展,并已占有较大比例;四是通过多次创业,已涌现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骨干重点企业;五是已自然形成专业化分工,主要企业特色明显;六是模具工业发展对当地和周边地区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 (二)黄岩模具的结构特点 台州生产的模具,有95%左右是塑料模具,以注塑、吹塑模具为主。就塑模的用途而言,台州的塑料模具主要是汽摩配件和日用制品塑模。2000年的主要产品为: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塑料模具1.07万吨,占全部模具总产量的39.1%。以上两类产品主要为本地塑料制品加工业提供配套,而用于生产家电的模具,其市场大部分在台州以外。另外2000年,台州出口塑料模具1305吨,占其塑料模具总产量的4.3%。据调查,71.4%的规模企业和57.2%的小型企业生产的塑料模具,主要销往省外市场,个体户生产的塑料模具则以本地市场为主。黄岩模具行业的产品以塑料模具为主,约占模具总量的85%。也生产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海宁市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 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 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 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 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 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

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慈溪市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绍兴县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产业经济学作业题目: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23日

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竞争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一个产业综合竞争优势可集中反映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产业集群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力和协同效应,强调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追求适合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使区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本文的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北仑发展港口产业集群的原因及其机理。 关键词:北仑港口产业;产业集群;机理 一、引言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通过价值链发生关联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个特定的地域内,一定数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地域的范围一般限定在能够使企业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第二,这些企业并非是互不关联的,而是围绕某些产品的生产,沿着产业价值链发生关联。从国展产业集群的历程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点面模式,这以各种形式的产业园作为产业的生长点,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梯次推进的策略促进区域内业园的联系与互动,从而形成特色产业区,产业区再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向周边扩散,形成特色产域布局。第二类是产业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发展中,产业园区的地域界限相对模糊,园区内的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与周边的产业带相联,形成跨区域的带。第三类是卫星群模式,特色产业点和产业带各自形成中心区、扩散区和辐射区,其中某一个周边区域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辐射源。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以企业集聚为基础,没有企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就不可能形成强,辐射面宽的产业集群。客观地看,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北仑引进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临港产业奠定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 二、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1、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资源禀赋 产业集群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条件和比较优势,即必须具备支撑产业集群的资源禀赋,包括地方自然资源、

浙江产业集群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 市场部某一产业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形成数十家甚至数百家同行业企业群落,伴以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使这一地区的巨量产业规模喷薄而出。这便是被产业经济学称之为“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浙江的产业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域龙头企业得到快速成长,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块状经济在浙江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15826亿元,这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企业总数30.84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19065家,从业人员约800多万人。产业集群占据了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块状经济主要产品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有78个,主要有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设备、金属制品、电子、皮革、工艺品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调查,浙江有56种特色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居前10位的有336种,占总数的63%。特色产业与中小企业、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和城市建设的互动共进,构筑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有的已经开始迈向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以绍兴县柯桥为中心的方圆8公里区域内机杼声声,数万台无梭织机于此集聚,以致小小柯桥竟产出了全国20%以上的化纤织物;温州的乐清电气预计2004年产值将达350亿元,出口交货值3.5亿元,占整个乐清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全国低压电器产量的1/3以上,已成为全国高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嘉善木业最初是靠引进台资“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经过短短10几年的时间,共引进19家以台资为主的外资企业,木业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1/3,创造出在“没有森林的地方,崛起一个木业大县”的奇迹。越剧的故乡嵊州,2003年领带产量3亿多条,占国内市场的80%,占国际市场的33%,形成了国内市场五分天下有其四,国际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年出口领带1.8亿条,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80

台州市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名单

地址:市府大道406号台州市总工会大楼 椒江区纺织行业协会 地址:联升路170号 电话:(0576)88171517 台州市副食品行业协会 地址:台州市经济开发区东海大道680号巨鼎置业6楼 电话:(0576)88856322 台州市医药化工行业协会 地址: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纬二路19号 电话:(0576)88208961 台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地址:纬一路118号 缝制设备配件行业协会 地址:联升路170号 台州市餐饮行业协会 地址:台州花园山庄(椒江康平路赤龙山脚)小别墅三楼(西) 电话:(0576)88583801 台州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市市府大道253号曙光大厦601室 台州市商贸流通行业协会 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工人路100号物资大楼307室 电话:(0576)88702996 台州市物业行业协会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289号耀达大厦4楼a座 电话:(0576)88555526 黄岩模具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黄岩模具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劳动北路总商会大厦5楼 电话:(0576)84223311

地址:浙江黄岩总商会大厦五楼 台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地址:纬二路135 椒江区船舶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青年路7号 椒江区旅游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建设路16号涉外大楼3楼西 台州市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台州市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东环大道太平洋大厦2幢4单元1006室电话:(0576)88321251 台州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橘都大酒店一楼 电话:(0576)84032135 仙居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 温岭市餐饮行业协会 地址:万寿路251号 温岭市印刷行业协会 地址:世纪广场 临海市农资行业协会 地址:靖江北路105号 三门县青蟹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 台州市机床工具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石梁镇茶叶行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案例一:产业转移推动下较快发展的中国女鞋之都 成都市具有悠久的制鞋传统和历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成都市制鞋产业得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鞋业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一系列包括鞋材、鞋业设计、鞋革与鞋业生产、鞋业销售等产业链也逐渐迁入中西部省市,促进了成都市鞋业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女鞋为主的大型鞋业产业集群,2005年12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 一、“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概况 (一)鞋业产业集群以成都市武侯区为核心聚集了周边市、县的制鞋资源四川省成都鞋业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女鞋生产基地。目前,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经过几次产业升级换代,形成了武侯区鞋都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的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市县的鞋业产业集群。武侯区是集群的核心集聚区,其主导产品为女鞋,生产企业达1100余家,占全市制鞋企业总数的80%以上,产量占全市鞋产量的90%以上。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县市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其中,崇州是四川皮革生产基地,集中了一批鞋革、鞋材生产企业;温江的童鞋、三江的布鞋也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新津、双流也聚集着一些鞋业加工配套企业。 (二)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女鞋产业基地 2005年,成都市已有制鞋企业1500余家,包括制革、鞋底、鞋楦、鞋材、制鞋机械及零配件等配套企业3000多家,注册商标和品牌300多个,其中20多个获得“中国真皮标志”等称号,从业人员近10万人,形成了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过70亿元的规模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武侯区聚集了成都80%以上的制鞋企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30多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