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做强农产品加工主业 打造产业集群

浙江省做强农产品加工主业 打造产业集群

浙江省做强农产品加工主业 打造产业集群
浙江省做强农产品加工主业 打造产业集群

浙江省做强农产品加工主业打造产业集群

2006-6-13农产品加工网

发挥水产品加工业集群效应,是水产品加工增值的有效途径。加工原料的合理配置,离不开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近年来,我省渔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把建设优势水产品产业带,作为推动新阶段渔业发展的突破口,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出台具体措施,以实施项目为抓手,重点扶持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大黄鱼、淡水珍珠、海水蟹类、龟鳖、对虾和泥蚶等六个品种,为水产加工业基地的形成和提供水产加工原料打下基础。

一、结合实际,审时度势,科学制订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区域布局

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是指主要生产优质专用水产品,且自然资源优良、生产规模较大、产业基础较好、空间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

大黄鱼优势区域:结合全省深水网箱四大养殖基地的建设,发展建成舟山—象山港海区养殖产业带和浙中南海区养殖产业带。淡水珍珠优势区域:以“中国珍珠之乡”诸暨市为龙头,在全省形成三个明显的优势产业带,宁绍珍珠产业带、金衢珍珠产业带和杭嘉湖珍珠产业带。海水蟹类优势区域:以“中国青蟹之乡”三门县为中心,主要发展甬台沿海青蟹养殖产业带、温州鳌江口两翼青蟹养殖产业区和梭子蟹浙北、浙南两条主副产业带。龟鳖优势区域:主要是杭嘉湖产业带和绍金宁产业区。对虾(南美白对虾)优势区域:形成二带一区,杭州湾产业带、大陆海岸产业带和舟山产业区。泥蚶优势区域:形成甬台沿海养殖产业带和温州养殖产业区。

我们制订了《浙江省优势养殖水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优势产业带核心企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中华鳖产量5.8万吨,产值20多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的50%以上;淡水珍珠产量1800吨,占全国淡水总产量的65%,加工产值3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0%;海水蟹类(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养殖面积43万亩,产量4.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0%和30%;泥蚶养殖面积16万亩,产量1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大黄鱼和

对虾的养殖面积、产量、产值也有大幅增长,特别是大黄鱼深加工技术的突破和对虾加工出口,大大拓展了国内外市场的空间。

二、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积极培育水产品加工业的集群发展

几年来,我们遵循“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市场运作、政府服务”的原则,切实搞好关联水产品、上下游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引导分散的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打造专业园区、特色产业区,把水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培育成为我省渔业经济的新亮点。

(一)园区基本情况

2001年,舟山市普陀区政府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普陀海洋高科技(大黄鱼加工业)园区”,区长亲任组长。同年,浙江省科技厅批准该园区为第一批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全省大农口共5家)。园区利用南靠沈家门中心渔港,东接舟山国际水产城,地处大黄鱼养殖产业带的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发挥其资金、加工技术、市场销售等特长,形成大黄鱼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现园区总面积1800亩,总产值达到35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值23亿元,占普陀区水产加工产值60%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占普陀区水产品出口创汇80%,养殖大黄鱼订单加工70%以上,有上亿规模企业10余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人。近20家企业通过HACCP、FDA和ISO质量体系认证,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诸暨珍珠产业区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历经了4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养殖基地为基础,专业市场为龙头,加工企业为骨干,社会化服务相配套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产业经营格局,1996年就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主要表现在:一是珍珠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淡水珍珠养殖遍布全国五大淡水湖区域,近年来已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养殖方式上由幼蚌放养向成蚌再养转变;在养殖技术上由粗放型向高肥、高密型转化,使珍珠由低档向高档转变;在养殖规模上由“面大量小”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面小量大”的经营户集中连片规模养殖转变。二是珍珠加工多样化、系列化。全市共有各类珍珠加工企业500多家,年产珍珠首饰3000多万件,工艺品800多万件,产值达40亿元。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淡水珍珠研究所,引进、研发了珍珠的漂白、增光等核心加工技术,珍珠加工水平,已经可以与发达的日本相媲美。三

是珍珠销售专一化、国际化。全市从事珍珠经营销售的人员有8000多人,长期从事销售的就达3000多人,形成了“千足珍珠”、“阮仕珍珠”、“佳丽珍珠”、“天使之泪”等一批全国和全省的知名品牌。地处山下湖的诸暨珍珠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珍珠专业市场,占地5万平方米,营业摊位1千多个,精品房100

多间,可客纳万人客商交易,市场年成交珍珠700吨以上,成交额15亿元以上。

(二)园区主要做法

象山县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转危机为契机,提高建设水产品工业园区的认识。“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正式生效,使该县800余艘钢质渔轮退出传统作业渔场,5000多名渔民面临转产、转业。其二是虽然石浦港地区拥有众多的水产冷冻企业,但普遍规模小,技术落后,附加值低,效益不理想。其三是大黄鱼为主导产品的养殖业快速发展,急需通过精深加工来提高附加值。严峻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应该推进水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延长渔业产业链。第二,以规划为龙头,建设生态型水产品工业园区。他们邀请有关设计院编制了《象山县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详细规划》和《石浦镇水产品工业园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立五大体系。一是原料保证体系。该县有3000多艘钢质渔轮,25万亩养殖面积,年水产品产量达56.5万吨,可以为水产品加工提供充足原料。二是加工生产体系。发展养殖大黄鱼、梭子蟹为主及紫菜、贻贝等水产品加工,对加工后的鱼内脏、废水等废弃物通过海洋生化处理制成高档生化产品,使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三是市场供应体系。区内有交易量20多万吨,交易值15亿元的中国水产城。四是质量标准体系。多数企业通过了ISO9002、HACCP质量认证。五是科技创新体系。把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化产业等高科技领域作为进入园区的优先条件。第三,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促进水产品加工业集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吸纳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海洋生化企业50余家,累计投资4亿多元。

三门县青蟹养殖示范园区养殖面积9万余亩,年产商品蟹1.2万余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产值5.2亿元,占全县渔业经济总量的40%。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突出优势,科学决策,把青蟹作为实现渔业经济跨步发展的主抓手。2000年初,县里召开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水产工作会议,把建设青蟹优势产业带作为实施“海洋富县”战略的先导产业,提出了“三个一”工程,

发展一万亩青蟹高产精养基地,建立一个标准化青蟹养殖示范园区,培植10家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青蟹营销大户。第二、精心策划,强力推介,做响做火青蟹品牌。一是开发了青蟹专用包装礼盒,改善了形象,提高了档次。二是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印制了《中国青蟹之乡,三门》宣传画和专题电视片,使“三门湾”牌青蟹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三是广邀客商到三门参观养殖基地,并通过酒店品尝以三门自然人文景观为造型制成的青蟹宴,许多来宾赞不绝口。第三、创新机制,拓展市场,壮大青蟹产业。一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土地入股、项目置换、集中发包等方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二是引导和帮助业主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衔接产销环节。三是培植龙头企业,整合生产要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园区优惠政策

入驻舟山市普陀大黄鱼加工业园区的企业第一年按当年缴纳地方税的40%

贴息补贴;自营出口的中小企业,以上年度出口额为基数,每新增1美元出口,奖励人民币0.01元;企业在向园区管理部门支付50%的土地出让金后,由园区管理部门向企业提供一次性等额的信用担保;经营期限在十年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第6—10年缴纳所得税属地方所得税部分的50%;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土地价格按成本价收取,免缴土地出让业务费;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和质量意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人民币1万元,10万元,20万元;获得ISO体系认证、欧盟HACCP、美国FDA等认证的,也给予奖励;企业只要向园区提供有关资料,其工商税务登记、项目报告立项、用地规划审批、有关证书办理等一系列手续,均可委托服务中心负责办理。

象山县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以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吸引国内外客商以投资、合股和租赁等多种方式共同开发园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1亿多元,区内道路、公共停车场、河道改造、给排水、供电、电信及信息网络、污水处理、公用绿化以及质量检测中心工程已基本到位。二是全程化服务。三是政策扶持。出台了企业进入园区地价低廉、税费优惠、贷款方便等优惠政策。对入区企业免收所有城建配套费,年内免缴地方性收费。

三门县为了把该县打造成“中国青蟹之乡”,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中规定,对已通过验收的示范园区,县给予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的补助,对年销额超500万元的青蟹营销大户,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上予以倾斜;对新开发青蟹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资金100元;对青蟹产加销工作成绩突出的,在年初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佩戴大红花,请上主席台。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方向

十五期末,我省水产品加工产量173.35万吨,加工产值300亿元,出口量39万吨,出口值13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1%、269%、200%和190%,正朝着“从粗放型向精深型”、“从食品型向医药型”、“从单一型向系列型”迈进,取得了比较醒目的成绩,这与加工企业向优势水产品产业带集聚,利用当地比较充足的水产品原料和加工园区优惠政策,使加工业得到蓬勃发展,打开国内外市场空间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一些加工园区集群化特征比较明显,但就全省而言,水产加工业的集群效应尚不足。我省17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中,企业规模小、行业组织散、创新能力低、市场开拓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就拿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区来说,现已拥有10多家资产上亿元的大型珍珠加工企业,但由于深加工能力有限,导致80%的淡水珍珠只能以原料和半成品的形式供应给日本、香港等地客商。境外珍珠商把这些淡水珍珠加工包装后,贴上自己的商标,销往世界各地,赚取高额附加值。

从我省近年来初步形成的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今后应抓住水产加工品已正式实施“QS”市场准入制度的契机,着力培育水产加工企业集群示范基地,主要努力方向是:第一,做强龙头企业,深化渔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加工企业集群发展的主体,因此,需加快扶持一批产业化基础好、幅射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优、诚信度好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养殖、捕捞渔(农)民向龙头企业集聚,而龙头企业则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加工原料订单基地,与渔农户结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实行基地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对产业带内特色优势水产业的带动力和加工经营效益。第二,构建企业创新平台,有效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外技术壁垒的压制下,企业越来越感受到“技术约束”的危机感。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内涵就是加工企业根据自己的

发展目标和涉足的重点领域,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同时,在水产加工企业集群的区域,要联合高校与研究所,构建技术创新平台,解决共性技术难题。第三,塑造知名品牌,提升集群企业的美誉度。实施品牌战略,既可以引导水产品加工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围绕名牌产品优化配置,又可以不断提高水产加工品的附加值。因此,要在特色优势加工产区打造一批水产加工名牌产品,把水产加工集群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加工基地培育品牌,品牌促进优质优品优价机制的形成,加快实现从“贴牌加工”到“创牌制度”的新跨越,提高其在国内生产和出口产品中的比重。第四,发挥政府组织作用,推动企业集群再上台阶。我省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从原来的计划经济真正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对加工企业的产业集群引导应当逐步到位。当今经济社会,已是互相交融,单个企业无论暂时多么强势,在发展上还需要依托行业内产业链的科学衔接和讲究产业氛围,这种产业环境,只有通过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财政的支撑及导向作用得到解决。浙江渔业的强盛,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工业的强盛,加工业的强盛,在于优势产业带内加工企业不断集群和及时升级而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做强加工主业,打造渔业大省。(农产品加工网编辑)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议书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项目背景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位于闻名的六盘山地区,那个地点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冷凉,由于那个地点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大气、水源和固体污染物,生长和生活在那个地点的动植物资源绿色、环保、无污染,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蔬、畜牧业产品等,其中粮食作物有马铃薯、玉米、荞麦、莜麦、糜子、谷子、豆类、小麦等八个方面,油料作物有胡麻、芸芥两类,药食同源植物有菊芋、枸杞、仁用杏、山核桃四类,果蔬有长城塬菌草、西瓜、苹果、人参果、油桃、胡萝卜、黄瓜、芹菜、包包菜、菠菜等十个方面,畜牧业产品有隆德獭兔、彭阳生态鸡、原州区细毛山羊、西吉山毛驴、泾源虹鳟鱼、六盘山肉牛、六盘山瘦肉猪和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蛹、蜂蜡等十五个方面。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认证中心(北京)认证检测表明,固原市的这些产品不但绿色无污染,且有效成分含量高、营养较其他地区丰富,十分适宜人类食用。 由于固原市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专门不发达,也不规范,仅有的加工业有马铃薯淀粉和粉条加工、面粉加工、牛羊肉屠宰等,加工种类少、规模小、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特色农产品除农民自用外,其余的要紧以原料形式低价流通和销售,农民显现农产品增产而不增收的现状,且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创收,从而导致农村普遍显现农民田间不种、圈里不养的状况,农民日常生活高价买粮、买肉,显现贫困山区农产品价格市场高于都市的怪象。据固原市农调队2011年一季度抽样调查显示,固原市农村市场标准面粉85元/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龚佩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浙江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而且可以看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没有适应这种世界性的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去分析浙江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索取得的成就及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其内部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 分工理论 1.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1.1定义 我们所说的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 对于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他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从而可以导致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后的韦伯(1929)把区位因素归结为区域因素、集聚因素。而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即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产业集群的问题。之后的克鲁格曼则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理论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型外部性”和“经济型外部性”的观点来进一步进行解释。而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从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定区域产业集聚的产生原因。代表人物为威廉姆森(1975),他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征高低程度不同,与其匹配的规制结构也不同,提出了产业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基础上的互补性活动和资源的相互依赖。 1.2 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首先是交易成本优势。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减少了资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浙江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整体的经济实力。浙江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浙江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浙江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浙江省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20%和15%(如图1);2009年至2014年间,纺织业(不含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出口额由217.36亿美元上升到323.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9倍(如图2)。至此,浙江省的纺织行业年利润总额已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出口额、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是弹性专精、地理集中、中小企业为主、根植性强和相关组织与机构密集。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中化并存的时代,而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集中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大量企业、中间机构和组织等围绕同一产业形成的分工细致、联系紧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形象突出的空间有机聚合体。产业集群依靠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创造了大量财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并且引导着国际资源的流向,因此世界各国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出台政策与优惠措施,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弹性专精 产业集群表现为在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内大量的企业和劳动力集中于某一特定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集中于产品的某个零部件或者工艺的某一个环节,形成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与生产技术的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其实这也是产业集群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之一。精细的分工,以紧密的协作与联系为前提。集群内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了生产的灵活性与多样化。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集群的重要特征是它有积极的渠道来促进商业交易、对话和交流。这种生产特点适应了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产业集群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模式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制造业发展的象征,它以大批量、少品种、流水线生产为主要特征,适应于工业社会时代较低的消费水平与简单的消费结构。福特制辉煌了半个多世纪以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石油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皮奥里和萨贝尔(1984)认为,这种衰退是以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福特制生产方式走到尽头的表现,而弹性专精的生产表明这种生产可以随时根据消费需求和竞争的变化而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亮点,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和后劲的重要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粮油、纺织服装、畜牧水产、蔬菜、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5家,其中过2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已形成以鲁花为代表的花生油、以万宝为代表的菜籽油、以中利杰为代表的豆油等三大油脂加工系列,基本形成“万宝”、“鲁花”、“正大”、“希望”、“大头菜”、“柳编”、“丰年食品”、“小龙虾”八大品牌。20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品牌农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远销港、澳、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138亿元,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中心和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联合命名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并先后荣获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和全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称号。 在打造百亿农副产品产业集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优化产业布局,倾力培植农副产品产业增长带。一是制定规划。从农产品生产、种植、收购、内外贸易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引导。二是合理

布局。在农产品种植上,引龙头,建基地,调板块,扩规模,延伸产业链,目前,全区已形成优质水稻、优质马铃薯、优质棉花、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等六大板块基地。充分利用襄阳鲁花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伙牌工业园形成了以襄阳鲁花为龙头的襄北食用油加工区;利用襄阳万宝粮油公司现有基础和条件,在双沟工业园形成了粮油食品综合加工区;以正大、希望等企业为骨干,在张湾镇形成了饲料加工区;以柳编为龙头,在程河镇形成了工艺品加工区。 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为改变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状态,我区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一是对企业技术改造、更新设备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产出优质产品。二是鼓励大企业成立科研机构,努力撑控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开发系列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用现代科技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襄阳万宝从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科研经费,建成一个省级品管研发中心,完成20多个科研项目;襄阳正大农业公司形成了以玉米育种博士、硕士、高级农艺师为核心的梯级研发队伍,建立了多个横跨全国主要玉米生态环境的育种研究站,建成了现代化的省级生物技术中心,拥有10多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中4个通过“新品种植物保护”。三是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组织10家企业参加了湖北省第六届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会上浪潮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意向性协议或合同。万宝粮油公司与华农大签订了“联合建立襄阳万宝博士后产业基地”、“粮油产业科技发展合作协

从钻石体系 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从“钻石体系”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张建红《集团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根据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浙江省五个关键要素的应用研究,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浙江产业集群 一、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而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发展环境中一些关键因素即“钻石体系”决定的。“钻石体系”能够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产业或产业环节的成功。“钻石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发展,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等四个方面,此外,还有产业发展机会和政府角色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这六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决定了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发展环境的“钻石体系”影响产业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其中小集群更是我国企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浙江经济发展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浙江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绕某一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组织形式,即是由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 浙江产业集群从年代末年代初,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经过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许多产业集群的生产总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前列,有些产品已占国际市场的以上。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品,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个城镇”的局面。浙江产业集群涉及的产业分布在浙江工业中的多个大小行业和经营性农业中的多个农副产品方面,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鞋业、普通机械制造、塑料等。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在全国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产量居前位的有种,占,而其中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的小商品。 三、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分析 .生产要素优势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浙江省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据统计,年浙江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间全部工业从业人员增加了万人,增长近,其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增长万人,占总增长人数的。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始终在以上(见表1)。 表1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编,《浙江统计年鉴》,年月第版。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年和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美元,而浙江省只有美分左右。这跟浙江省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浙江省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浙江省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浙江省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浙江省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全中国是比较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例如杭州,无论是从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还是拥有的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状况以及交通、通讯设施在国内都是处于前列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卓越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使得它的生活品质位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前茅。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别适合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型创业者居住和工作。所以,从资源禀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

山东省轻工业协会文件 鲁轻行管[2008]2号 ------------------------------------------------------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 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的通知 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各专业协会、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制造业强省以及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部署,2007年,山东省轻工业协会对一批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进行了重点培育、推广、宣传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好评。 为了进一步加强轻工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加快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轻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省轻工业协会决定在全省县(市)、乡(镇)范围内继续开展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现将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查评价内容 产业集群要有一定规模,有较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有龙头企业支撑,有统一质量检测标准和保障体系,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对当地经济有突出贡献。具体考查评价内容详见一、二、三附表。 二、申报办法和程序

由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和各专业协会组织轻工产业区域经济发达、专业特色突出的县(市)、乡(镇),按照考查评价内容要求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省轻工业协会。 凡具备条件的县(市)、乡(镇)政府也可直接向我办申报。审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加电子版。申报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0日。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 2、省轻工业协会将根据收到的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审定。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议,确定一批全省轻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行重点培育、推广和宣传。同时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集群,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和支持。 三、表彰、授牌及宣传 对获得“山东省轻工产业制造业基地或生产名城”称号的县(市)、乡(镇)予以授牌,每个基地可推选3-5家龙头企业,一并授予“ΧΧ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称号,一并进行隆重地表彰和宣传,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为积极有效地将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向国内外进行宣传,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省轻工业协会还将积极地与《大众日报》和《消费时报》等媒体协商,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坚持地方自愿的原则,统一对外宣传,以达到积极高效的宣传目的,促进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与发展。 四、联系方式 综合考查评价协会设在山东省轻工业协会行业管理处。联系 人:朱维平、丁学华、李国芹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143号 邮编:250014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样本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规划

待补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 - )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概况 待补镇位于会泽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邻鲁纳、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境内有国道“213”线、会曲路和嵩待、待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通道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镇辖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38亩,全部为旱地,主产玉米、马铃薯。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1074mm,森林覆盖率为43%。末,全镇有人口12068户47343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367万元,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1723.5元。地方财政收入44万元。 二、发展条件 (一)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 ,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7.8% ;现价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8.5% ,全镇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万吨以上,粮食总产量达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 63 万头,家禽出栏 980 万只,水产品产量 6000 吨,农产品实现了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已建成中药材基地 0.5万亩,香料基地 2.8 万亩,花卉基地 0.3 万亩,出栏家畜达30万头。

经过“公司+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培育建成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建立了以蔬菜、水产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万亩,经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2个、绿色食品品牌认证1 个。注重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7100 人次,集中连片开发培育支柱产业,在贫困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入社农户户,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全镇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 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面临六大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嵩待高速公路的开通,待补进入2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农产品加工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作用。四是待补是会泽1小时经济圈南部承接昆明主城核心区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镇,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五是待补经济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将继续保持。六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作为发展稳定基础的农业,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基础条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些新的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待补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农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台州椒江区;发展状况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发展起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其中浙江地区产业集群是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有投资不多,外资引进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地区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为了实地了解浙江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调研小组对台州市椒江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与椒江区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随后实地考察飞跃集团、海正药业、星星集团、吉利汽车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两方面了解地区产业集群具体成功路径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椒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是纵向专业化分工或横向竞争、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扎堆。同时,集群内企业能够充分共享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公共资源;知识与创新能够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企业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椒江产业集群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椒江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为主。2005年,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分别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9%、16%、17%。2006年1季度,医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的产值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00.2%,332.8%,130.3%。第二,配套、协作基础完善。目前,在椒江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服装机械产业链,也形成了塑料加工、制冷器件加工、包装纸箱、泡沫等与家电制造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椒江产业集群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empirenews.page--] 第三,龙头企业居国内领先地位。椒江区医药化工、服装机械和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中都有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大企业。海正集团、飞跃集团、杰克控股集团、方远集团、星星集团入围全国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并在生产技术方面起示范作用。海正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国重点化学原料药骨干企业和出日创汇企业;飞跃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各类缝纫机200万台,“飞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强。第四,产业外向度高。椒江区产业外向度高,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8.3%和31.7%。服装机械、医药化工和家用电器企业一半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海正药业公司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飞跃、宝石等缝纫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品牌企业,飞跃集团所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50%。一批优秀企业还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网络和研发基地,这对稳定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有帮助。 [1][2][3]下一页二、椒江产业集群成功路径椒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创新和创业是椒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地方政府采取柔性化和灵活性的“开明政策”,积极鼓励、

浙江产业集聚

宁波工程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题目: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 告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3班 调研组成员及学号: 胡赛飞 11408070309 周雨琪 11408070313 李芳萍 11408070314 杨凌 11408070334 指导教师:聂红隆 定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

调研报告概要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浙江产业集聚所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措施。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注重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的支持。 2014年暑假(8月份) 浙江省宁波市周边地区的企业 文献搜集,现场调研,网络搜索

正文 一.调查资料 (一)浙江省年产值过千亿的5个聚集产业 产业名称产值 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二)浙江省各是产业集群总数及产值 城市集群数量(个)产值(亿元)杭州1243380 宁波772500 温州731735 绍兴582647 嘉兴351540 台州671680 丽水25136 湖州30680 金华771310

(三)浙江省规划中的十四个省级集聚区主要集聚区特性介绍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核心位,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的"浦东",是萧山乃至杭州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科创产业集聚区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区,强调生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科技制高点、新的生态体制示范点,力争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和亮点。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理优势明显。其中杭州湾新区将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宁波市北部的经济中心。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瓯江口要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的拓展区。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_1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具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进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进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别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特点,制定产业进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经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那个品牌。 2.建设一具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向来没有启动,希翼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要紧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并且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能够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可以落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并且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照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进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并且,要积极鼓舞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进展一具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落低产业灵便性和习惯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落、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落。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坚韧。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别够。 4.哺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降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治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治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创造业进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并且对有进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哺育名牌产品。鼓舞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别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可以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进展的直观范本和进展目标。所以,一具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进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关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落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举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并且鼓舞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是一具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_以杭州市为例

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N o.2V o l.28 A pr.2007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 高峰1,洪棋文2 (1.浙江大学; 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都市型产业集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将SW OT分析这一分析工具用于区域战略发展研究,对杭州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 OT分析的结果表明:推动现有都市产业集群成为创新集群;继续建立完善推进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机构网络;注意集聚相关专业人才是提升杭州市都市产业集群要采取的三个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都市型产业集群;杭州;SW OT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7)02)0048)05 作者简介:高峰(197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一、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都市1型产业集群(M etropolis Industrial Cluster)是指依托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创新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在城市特定区域中,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机构(大学、科研单位、产业公会等)共同组成的产业网络体系。 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存在了相当时间,而对它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 arshall)在对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的研究中,发现那里的公司出现了集聚现象,公司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区内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他第一个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此后,一些学者根据对意大利东北部经济和中部地区(即/第三意大利0)o以及其它国家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意大利产业区、新产业区都市工业区、都市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学者们认为,都市型产业集群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企业集聚性以及批量定制产品的柔性生产方式。(2)当地根植性?(embeddedness)与开放性(o penness)并存,即都市型产业集群既与同一城市中其它城区的都市型产业相关联,还同其它城市产业或农村产业甚至国外产业和市场相联系,在开放型经济系统中成长。(3)呈现一定程度的/机构密度0(institutional thickness),即区域内已经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商会、创新中心、金融机构、培训机构、贸易协会、工会、地方政府机构、市场营销机构等复杂的机构。 目前,都市型产业集群广泛存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普 收稿日期:2007)02)08 48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

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省整体的经济实力。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省纺织业实现的销

山东省产业集群调查

山东省产业集群调查 ——结合中信银行网点进行列举 一、山东省产业集群背景 山东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地带,是日韩经济协作区中重要的沿海开发省份。主要的产业集群见下表: 地区集群分布(以及龙头企业举例) 济南市高新区计算机软件产业集群(齐鲁软件园) 即墨市服装产业集群(即发、红领、瑞华、雪达、 好事中、永元等服装集团) 滕州市中小机床产业集群(威达重工等企业) 莱阳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济宁市梁山县挂车产业集群 新泰市起重机产业集群 文登市工艺家纺产业集群 日照市五莲县农用车制造产业集群 莱芜市钢城区专用钢材产业集群 武城县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滨城区巾被产业集群(亚光毛巾)

临清市轴承产业集群 兰山区板材产业集群 郓城县纺织产业集群 淄博市临淄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昌乐县珠宝饰品产业集群 荣成市海带深加工产业集群 二、以青岛市为例进行说明列举 注:目前山东省的现状——山东青岛中信运行状况比较好;其他区域属于济南中信,济南的项目进展处于停滞状态;临沂的物流项目也在陆续撤出。 截止到目前,青岛地区上线青岛中信商户150个左右,涵盖快消,物流,餐饮,汽车,农资,服装批发,网络信息技术,连锁门店及超市,电子商务等行业。各支行客户经理在商户拓展过程中,根据支行所辖区域商户的分布情况,类型各不相同。青岛所辖23个支行中:南京路支行,市南支行,宁夏路支行,麦岛路支行,海尔路支行,劲松路支行,高新区支行对公业务部占优;即墨支行,市北支行,人民路支行,杭州路支行,绍兴路支行,黄岛支行,开发区支行,李沧支行,城阳支行等则以零售部为主导。 青岛市下辖6个辖区,分别为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黄岛区,城阳区;4个县级市,分别为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胶州市。4个县级市中青岛中信银行目前只在即墨市设有分支机构,即墨市为青周边较大的批发市场集群,涵盖服装,日用品,建材,茶叶等,以中小批发类商户居多。6个辖区中,市南区和崂山区有多个写字楼集群,是青岛主要的企业办公区域,又因区内有很多旅游景点,也集中了大量餐饮,酒店,旅馆等。李沧区和市北区是青岛主要的居住区,区内有较多水果蔬菜市场,商超连锁门店等。城阳区有青岛主要的生产加工类企业集群,也有青岛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黄岛区则分布了青岛较多的大型化工企业和橡胶类制品,轮胎等生产企业。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海宁市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 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 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 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 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 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

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慈溪市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绍兴县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产业经济学作业题目: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23日

宁波北仑的港口产业集群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竞争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一个产业综合竞争优势可集中反映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产业集群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力和协同效应,强调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追求适合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使区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本文的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北仑发展港口产业集群的原因及其机理。 关键词:北仑港口产业;产业集群;机理 一、引言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通过价值链发生关联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个特定的地域内,一定数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地域的范围一般限定在能够使企业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第二,这些企业并非是互不关联的,而是围绕某些产品的生产,沿着产业价值链发生关联。从国展产业集群的历程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点面模式,这以各种形式的产业园作为产业的生长点,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梯次推进的策略促进区域内业园的联系与互动,从而形成特色产业区,产业区再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向周边扩散,形成特色产域布局。第二类是产业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发展中,产业园区的地域界限相对模糊,园区内的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与周边的产业带相联,形成跨区域的带。第三类是卫星群模式,特色产业点和产业带各自形成中心区、扩散区和辐射区,其中某一个周边区域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辐射源。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以企业集聚为基础,没有企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就不可能形成强,辐射面宽的产业集群。客观地看,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北仑引进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临港产业奠定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 二、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1、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资源禀赋 产业集群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条件和比较优势,即必须具备支撑产业集群的资源禀赋,包括地方自然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