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升旗仪式讲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升旗仪式讲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升旗仪式讲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升旗仪式讲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升旗仪式讲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升旗仪式讲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老师、同学们:

让我们回顾一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张村学校迁入新校区不到一个学期,很多男厕所的门就损失殆尽:至今,30个男厕所的门没了,47扇三合门板捅出马蜂窝,男生宿舍楼23个消防干粉灭火器20个失效;教学楼16个消防干粉灭火器仅剩2个有用。消防箱盖破了10个,楼梯扶手受多处受损,阅报栏的磁吸不翼而飞……

这些数字的出现来自于我们同学的破坏,类似的破坏事件还不少,如有在崭新的课桌上乱贴广告纸张、用笔乱写、小刀乱刻的;有拳打脚踢、开门不用钥匙而将教室、宿舍门窗损坏的;有把教室黑板、开关插座盖板等当“拳击靶子”的;有把扫把、畚箕当作玩具和兵器,打闹得不亦乐乎的;有在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的;有对准洁白的墙壁乱打篮球、乱踢足球的;有把易拉罐、方便面盒故意堵塞下水道的;有开水龙头、开电灯,人走后不关的;更有扣篮筐、拉拽篮网使得篮筐折断的,等等。

这些行为有的来自有意,有的来自无心。无心源自生活的随意,习惯的不良;有意源自心底的暴力,品德的低下,是一种心灵的缺失。

在我国的吉林省有一所浑江学校,学校不大,只有80张课桌,令人称奇的是这80张课桌居然是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制作的,历经几十年岁月蹉跎,他们却依然完好如初,整洁如新,在开学初又引来了新的主人,我们不禁诧异于这些课桌椅的使用寿命了!难道他们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浑江学校爱护公物是良好社会公德的彰显,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一种个人美德、个人品德的一种体现,这种美德早已深入人心,于是爱护公物、爱护课桌,就会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于是同学们绝不会刀刻、涂画、脚踏、跨坐自己的课桌椅,甚至连夏天的流汗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小心翼翼的擦拭干净,于是在新学期的第一天毕业班的师兄师姐必然会亲自向师弟师妹转交课桌并且传授爱护保养的方法,就这样,使用课桌的同学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这批课桌就这样完整无缺地传了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原来我们的课桌、门窗、消火栓、垃圾桶、楼梯扶手、教室墙壁等等是可以有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寿命,或者亮丽如新几十年甚至更长。我们公物的一个学期寿命,对比于几十年寿命,该是怎样的发人深省?可能有些同学会在心里埋怨学校的维修跟不上,可是,如果人人爱护公共财物,又何来的跟不上?跟不上的背后隐含着多少的破坏行为?

爱护公物是全体同学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校园里的一切设施,都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公共设施,是让我们学习和生活更方便的设施。试想,一个同学不爱护公物,十个同学不爱护公物,百位学生不爱护公物,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不成其为校园,也必将给每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的不便和负面影响。

爱护公物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需要。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今后步入社会,立足于社会都不无裨益,成功是好习惯的积累。每位同学现在所作的一切,均是为将来夯实基础的。所以,舍弃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品性对自己的未来至关重要。人为损坏公物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将为社会所不容,将为人们所不齿。

爱护公物也是爱国爱校的具体表现。我们的国家并不,我们学校的资源实际上也是国家的资源,破坏公物就是浪费资源,浪费资源就是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我们的学校由我们每一份子组成,我们学校良好的校风来自我们每一份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破坏公物也就是在破坏自己的形象,从而也就破坏了学校的形象。

古语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爱护公共设施是一个人崇高品德的表现,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写照;爱护公物能展示一个学校的人文面貌,显示一个社会的风尚,体现一

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爱护公物,从我做起。挪动桌椅,小心翼翼;爱护公物,从我做起。开门开窗,轻手轻脚;爱护公物,从我做起。花草树木,切勿攀折;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在雪白的墙壁上蹬踏留痕;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让电灯开关粉身碎骨;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扶手护栏身首异处。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拧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捡起地上的纸屑,保持环境卫生。破坏公物,暴殄天物,必须制止;破坏公物,亵渎文明,应该批评;破坏公物,心术不正,应该指出;破坏公物,伤天害理,坚决斗争。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公物;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公物;让爱护公物成为我们每个同学的自觉行动;让爱护公物成为我们每个同学的良好习惯;让我们携起手来,杜绝损坏公物的行为。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望同学们自重!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译文】 《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

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凝视着,在这里,有着多少人事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又有着多少朝代的兴衰啊;我思考着,在这里,又是怎样一种力量主宰着这一切的呢?法,一种盛世之法,屹立在民族之巅的法则,它,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民族精神的依托、人类文明的摇篮。 法律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所谓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意味着法律对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上兴起了一个国家,它是由一些被英国列强压迫的人民组成的。在这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法律美国联邦宪法,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律,开文明之先河、列世界之先例。它的到来,使人民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使一个弱小的国家在仅仅两百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美丽而和平的国度呢?是法,一种处于世界之巅的法律,一种适应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法度,一种可以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法律。有了法律,国家才会振兴。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依托。西汉建国者刘邦,本

是沛县小吏,因误期而私放劳役,加之天下苦秦 久矣的现实,他揭竿而起,手下重要谋臣萧何可 谓是铁律丞相,在十几年的征战中,萧何一直坚 持以法治军,从不徇私枉法,使汉军成为一支精 悍的部队。西汉王朝建立之后,萧何仍坚持法度,安邦治国,为西汉王朝达到顶峰打下了基础。法律,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用之得当, 则国强民富;用之不当,则国破家亡,周末代帝 王周幽王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周王取悦于美人,竟以军国大事为儿戏,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 侯的好戏。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国度,我们是该谴 责这作文位骄奢淫逸的君王?还是为这些忠诚的 诸侯而感到可惜呢?这样的国度,灭亡是必然的 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岁月留下的印迹, 它将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诉说着一代又 一代的历史。有了法律,民族精神才会有所依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 家梭伦便印证了这一点,公元前594年,面对着雅典日益衰败的社会现象,梭伦先后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雅典为迎接黄金时 代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以来,清皇的一系 列法律稳定了大清江山数百年,这就需要我们去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政德——读《政德》有感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政德——读《政德》有感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做人应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在参加13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 * 就政德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路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新时代新征程。既然政德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风向标,那么干部该如何认识政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怎样以政德的标准来约束言行?党 组织如何创新为讲政德,立政德,修政德提供保障?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政德一书主要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引经据典,明确了政德的科学内涵和践行路径。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任务,加强自身修养以及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指南。在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于政德的理解,对于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以及在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上,我有了新的领悟和启发。 一,明大德 何为大德?《政德》中讲大德就是为政者,对于国家的情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共产党人来说,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党员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读到这段话时,我明白了大德的含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需树立 * 理想,坚定 * 必胜信念。唯有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明大德,坚守理想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

抵制各种诱惑。近几年,有不少落马官员,纵观他们的事迹,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失去了 * 和 * 理想信念,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另外,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文化渗透及侵略等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在这些纷繁复杂中保留初心,坚定信念,明大德便是首要任务。 二,守公德 公民的公德水平是现代化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那么在此书中,对于一个共产党人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强调共产党员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这便是《政德》一书中对于如何守公德作出的明确指导。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根本。对于手中有权力的为官者而言,倘若失去了公德心,那么无异于是放任了手中的权力,就会把权力视为可以与金钱买卖交易的货物。私心一起,公德的标准则丢失,便会对国家对人民造成不小的危害。而唯有始终做到守公德,才能守住自己内心的清明,守住自己的底线,从而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的手中没有权力,但是面对工作,面对学生,我想我的公德便是,全心全意地服务学生,帮助学生。 三,严私德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在于无人监管的日常行为中。“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一个人的德行便存在于这平凡,细微的言行中。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

道德讲堂主持词

道德讲堂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我们本期的道德讲堂。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良道德传统,既是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思想宝库,也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通过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从而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敬业二字体现着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人格。《礼记》中提到“敬业乐群”,《老子》中有“安居乐业”的训诫,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乐业”的思想。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主题,就是要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把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 今天的道德讲堂一共有五个环节“唱歌曲、学模范、谈感悟、诵经典、送吉祥”。 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唱歌曲。请全体起立,我们先倾听一遍塔城兵团支行行歌《我们是金融戍边小白杨》。 再听一遍音乐,我们大家一起学唱。 再放一遍音乐,我们大家一起跟唱。 接下来进行第二个环节学模范。有请农产部总经理陈新芳同志上

台,为我们讲讲她是如何理解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 谢谢陈新芳同志的精彩讲述!榜样就在身边,平凡彰显伟大,祝愿这种精神能够源源不断、经久不衰,永远保持下去。 我们的岗位虽然平凡,工作虽然平常,但平凡中有感动,平常中见伟大。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身边的很多同事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已的职业道德,为我们树起了前行路上的标杆。朋友们,可见“道德”二字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身边,看得到,也学得到。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身边平凡而伟大的道德模范致敬! 相信大家在听了陈新芳同志的讲话后有许多感想,那么紧接着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环节谈感悟。有没有哪一位同事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请举手。 谢谢大家,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互动就进行到这里。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爱岗敬业,并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一名值得信赖、勇担责任的人。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 古往今来,道德是永远的丰碑,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承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重要载体,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魅力。让我们循着先贤的足迹,倾听古人的教悔,感知历史的脉搏。

德育工作反思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

德育工作反思立德树人——人无德 不立 一个国家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个老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立就如同一个人站在哪里,支撑这个人顶天立地站着的根基是人的道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希特勒法西斯,人心险恶,缺少道德的支撑,最后只能面临破灭的命运。古人也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领导者内心没有道德的滋养,最后将会因为道德缺乏而营养不良,未老先衰,英年早逝。 荀子在《管子·权修》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何尝不是种树人呢?我们要立德树人,前提是我们本身具有德,具有责任与担当。欲树人,先修身。我们教师应当如何修身立德呢? 关系与德为友 从某一角度上来讲,德就是培养关系。一个人能够把各项关系都处理好就是一种德育。作为一名教师如若我们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物

的关系,处理好与家人、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积德,厚德载物。只有我们自身有德之基础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身正为范,引导孩子们处理好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处理好与社会、国家甚至是世界的关系。所以,教师处理好关系问题,便是德之体现。 知识与德相交 最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很多公立学校的人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带着一群人爱上学习。试想这种教学现象下的德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一名教师身上的担子说重不重,说轻但也不轻。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自律的,是爱学习的,是不抱怨的。那么孩子离开家来到学校,作为学生的榜样,欲让生学,己必为范。首先我们自己就应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中积德,用德带领着孩子们养德,我们方能逐渐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所以,做一名终身学习的老师吧,厚德载物。 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每一个我们身边的好人,每一个让我们留下感动的泪水的人,无一不是品德高尚的,他们身上普遍有一种利他忘我的精神。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些人有时候其实在吃亏,实际

中国人德行读后感

《中国人德行》读后感 读《中国人德行》 米舒先生: 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14天,在《“立此存照”(三)》一文中希望有人将《中国人德行》译出来,并把此书当作一面镜子。现在新世界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中国人德行》,请您谈谈对此书出版的意义。复旦大学肖立 肖立书友: 读了你的来信,我便去书店买来了美国人亚瑟·史密斯着的《中国人德行》(张梦阳、王丽娟译)。书前有唐弢先生1988年写的序《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唐先生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谈到《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又谈到鲁迅先生先前认为史密斯对中国人的批评“错误亦多”,但同时对“有些意见表示首肯,也有同感”。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今天重读新版此书,对我们又有什么启迪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先来讲讲史密斯其人,史密斯生于1845年,毕业于比罗耶特大学,1872年来中国从事传教与救灾工作,中文名明恩溥。1906年美国总

统罗斯福在白宫接见史密斯,史密斯建议美国退还庚款予中国,他的申述为罗斯福所感动,庚款退还的议案顺利在美国国会通过,以此款创办了清华大学,促进了中美邦交。史密斯在《中国人德行》一书中分析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比如忍耐、坚韧、节俭、勤劳,也指出中国国民存在的问题:要面子、守旧、好猜疑、缺乏时间观念与公共精神,等等。这些问题,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有的问题如“轻视外国人”早已不存在了。新中国与旧中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中国国民中的陋习是不是一扫而光了呢?译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在“再版后记”中谈到“中国人的种种毛病并没有得到根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七不”已经多少年了,但乱穿马路,乱扔脏物的事还是天天发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要求每个中国人根治国民性中不和谐的行为是多么需要反省。在此时,重读鲁迅先生的教导,“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同时,再读一读史密斯的书,我想也是有其必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米舒

2019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老夫子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的思想已为中华民族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中国也因此成为“礼仪之邦”。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礼”是不能被忽视的。知晓礼仪不仅能提高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信任,而且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正所谓“礼兴人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也是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文明礼仪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处,小至我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服务礼仪,社会礼仪,大至国家间交流的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文明礼仪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时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时刻伴我行。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在日本广岛亚运会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还差得远呢~大家不要总是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咱们的文明礼仪还需加强,还差得远~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礼仪,人的文明 礼仪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完善个人的文明礼仪自身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变有莫大的影响。我曾经读过一篇这样的文章,文中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德国。一次大型的活动在郊外举行。活动结束后,成千上万的汽车涌回城市。所有的车辆都自觉地行驶在马路的一侧,蜗牛般地缓缓前行。而另一侧甚至一辆车都没有,可没人越过那条分界线。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线路并没装任何摄像头。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请大家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所以说,让我们从捡起一张废纸做起,从遵守课堂纪律做起,从尊敬老师做起,从爱护公物做起,从团结同学做起,万事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的国家才会成为真正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领导干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领导干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不仅反映着个人的学识修养,而且关系着党的形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党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共性要求,领导干部肩负更重要责任,特殊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其影响力比一般党员干部更为显著,必须用模范言行奠人格之基、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自觉做到始终如一讲党性、一生一世重品行、时时处处作表率。 一、强化求实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 求真务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精神,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道德要求。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以过时陈旧的、与时代潮流不相符的、与社会发展相悖的、与官兵需求拧着劲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抓落实搞建设,干了一些吃力不讨好、投入大收效少的事。坚持求真务实,关键在于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摒弃习惯性思维定式、老套工作思路和简单化的工 作方法,始终做到勤奋务实不当懒官,拼搏进取不当庸官,敢抓敢管不当软官,秉公办事不当昏官,脚踏实地不当玩官。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自觉做到“三不、三多”,即不喊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要求;多抓虽不显山露水但对工作落实很有益处的事,多抓虽见效慢但对部队建设很有用处的事,多抓虽无益于个人扬名但对战斗力生成很有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为部队建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工作着眼部队长远建设,注重抓经常打基础,遵循基层建设发展规律,不搞超财力物力的规划、项目、工程,坚决反对搞虚报浮夸的“泡沫政绩”、报喜藏忧的“虚假政绩”、急功近利的“浮躁政绩”,创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二、强化自律意识,树立表里如一的形象 政治品行是为官从政之魂,其核心在于“忠诚”。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作为领导干部,他们的言行在客观上对群众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不是自觉的示范引导,就是下意识的示范引导;不是好的示范,就是坏的引导。领导干部要带头在政治上坚决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维护党的团结和权威,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落实决策指示毫不含糊、不打折扣。在理想信念上,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理想为理想,以党员标准为标准,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对上对下一个样、对人对己一个样,做人表里如一,说话心口一致,办事言行统一。在履行职责上,自觉把岗位当事业来干,强化责任意识,一心一意想着事;狠抓工作落实,聚精会神干成事;落实安全责任,严防死守不出事。要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操,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要站得高,看得远,分得清,把得严,自觉约束自己,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酒绿灯红中流连忘返,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正规工作圈,

以善养德

以善养德,立德树人 东昌区第二实验小学张树全 曾在网上看到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说的一句话:“德不立,则人难成;德立,则人易成。大德大立,小德小立,无德不立。有大德者必有大智慧。”我觉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校德育工作应该遵循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我把“以善养德、立德树人”作为我今天交流的题目,而这也正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下面我就谈谈我校是如何在德育工作中践行办学理念的。 一、突出一个主题,培“善根”。 古人云,上善若水。如果说德育是培“善根”、找“善源”、“导善行”“结善果”的活动,那么追求上善的过程就如同流水。我们讲德育要像引导孩子自己“喝”水一样;追求德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基于此,我校结合“向善向学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以“以善养德,立德树人”为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坚持“文化理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力求通过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教育,打造“向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快乐、温馨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力求通过“以善养德,立德树人”这一德育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发展为“健康、乐观、文明、智慧”的阳光少年,让教师发展为“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教育理念新、文化素养高”的研究型教师,让学校发展成“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活动丰富、质量优异”的特色校园。 二、创建四个队伍,找“善源”。 1.领导队伍。 为了创建具有创新意识、领导艺术、专业素养较高的领导队伍,我们坚持“学为先,行为主”的干部培训模式——首先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名校、请高人”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每年阅读几本教育理论书籍;每年外出学习考察一次;每年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校长、优秀教师到学校讲学或作课,并通过交流、座谈等互动形式面对

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高二作文

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高二作文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凝视着,在这里,有着多少人事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又有着多少朝代的兴衰啊;我思考着,在这里,又是怎样一种力量主宰着这一切的呢?法,一种盛世之法,屹立在民族之巅的法则,它,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民族精神的依托、人类文明的摇篮。 法律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所谓“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意味着法律对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上兴起了一个国家,它是由一些被英国列强压迫的人民组成的。在这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法律——美国联邦宪法,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律,开文明之先河、列世界之先例。它的到来,使人民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使一个弱小的国家在仅仅两百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美丽而和平的国度呢?是“法”,一种处于世界之巅的法律,一种适应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法度,一种可以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法律。有了法律,国家才会振兴。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依托。西汉建国者刘邦,本是沛县小吏,因误期而私放劳役,加之天下苦秦久矣的现实,他揭竿而起,手下重要谋臣萧何可谓是铁律丞相,在十几年的征战中,萧何一直坚持以法治军,从不徇私枉法,使汉军成为一支精悍的部队。西汉王朝建立之后,萧何仍坚持法度,安邦治国,为西汉王朝达到顶峰打下了基础。法律,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用之得当,则国强民富;用之不当,则国破家亡,周末代帝王周幽王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周王取悦于

美人,竟以军国大事为儿戏,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好戏”。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国度,我们是该谴责这位骄奢淫逸的君王?还是为这些忠诚的诸侯而感到可惜呢?这样的国度,灭亡是必然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岁月留下的印迹,它将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有了法律,民族精神才会有所依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便印证了这一点,公元前594年,面对着雅典日益衰败的社会现象,梭伦先后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雅典为迎接黄金时代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以来,清皇的一系列法律稳定了大清江山数百年,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使这样的民族得以振兴?是法,一种永不衰败的法律。时代在变迁,岁月在更替,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告诉我们,法是无懈可击的,法是安身立命根本;人类文明,是无可比拟的,人类若是没有了文明,那么该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啊?有了法律,人类便有了文明。 老子是中国道家的始祖,他的观点强调了顺势而就,认为世间万物自有法度,然而在这21世纪中,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人们往往只知道尊法,却不知学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在这里,人们的思想得不到解放,人们的灵魂得不到自由,那么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法律,我们更加注意的是用法学会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关键还在于是否学会懂法用法,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是无法得以繁荣的,一个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健全的。

律己廉为首,立世德在先

律己廉为首,立世德在先 -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有感 近日,本人认真阅读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一书,这本书对领导干部为政、立身、用权、谋事、言行、创业、清廉、修身、齐家等道德范畴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全面解读。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书中一字字、一句句对从政道德精辟入理、刻骨铭心的阐述,这些深刻的道理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对日后如何做人做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曰为官惟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说,“廉者,政之本也。”意思是:廉洁,是为政的根本。“廉”是为官的品德。英国翻译家诺思说:“读书很多而行动很少的人,就像是一口钟,它发出的鸣响,召唤别人,自己却从来不走进教堂。”思廉只是敲响了心中那口大钟,践廉才是走进了廉政的“教堂”,摒弃了贪欲杂念,完成灵魂的净化。读书是件累事,多少人不屑为之;思廉是件难事,多少人嗤之以鼻;自觉在行动上做到廉洁更是难上加难。1980年,叶剑英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广东省梅县。刚到广州,他就定下规矩,并叫人传达下去:一、不要惊动大家,不搞迎来送往;二、不准宴会请客,只吃三菜一汤; 三、不准送礼馈赠。叶帅与好友同坐一席,边吃边谈,亲密无间,他的随行人员,吃的都是从地委招待所自带的干粮。家乡的人民不仅目睹了元帅的英姿,更领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风采。他们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从历年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

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广大员工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还影响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职责,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党员在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的权责一致,使廉洁奉公成为心中的一股浩然正气,从而创造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工作实绩。 二曰从政惟勤。在位谋政,勤政为民。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关键要使自己能表现出一种使干部群众产生敬佩感、信赖感和凝聚力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就是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做到:一要勤于思考,经常想一想,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弄清为谁当官?为谁服务?怎样用权的问题。二要勤于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做到干净干事。三要勤于创新,要有敢试的工作勇气,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曰做人惟实。有句名言叫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忧国忧民,能不能替老百姓着想,向来是检验一个官好坏的试金石,它告诉我们广大干部,要具备无私、独立和牺牲的人格,要随时想到百姓安危,随时准备为民请命,为民除弊。由此,干部应该将讲真话作为道德底线。我们讲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讲实事求是,一般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首先就要面对事实。面对事实的最基本一个状态准则,就是敢不敢承认事实,承认事实就要讲真话。

人无德不立 品无修不成

人无德不立品无修不成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道德、有品行”专题研讨发言提纲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划出了四条底线,强调指出“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品德是自我的“保护伞”、自我的“净化器”、自我的“加油站”,明大德是坐标,守公德是灯塔,严私德是罗盘。常修“三德”,才能底气足,眼自明,心自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品修身、以道律己、以德服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以人格魅力赢得职工群众拥护和支持,更好的去履职尽职,成就一番事业。 首先要尊崇大德。大德是什么?大德就是大节,尊崇大德就是要以共产主义精神高地为坐标时时校正我们的“三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致力于提升全社会的思想水平与道德观念,引领大德。要自觉增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将个人理想、事业信仰同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并时时愿意为之奋斗和实现,要时刻把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体到工作中来,就是要把尊崇大德自觉融入到理念建塑和行为养成中,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体系之中。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

样,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戒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对群众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更不能“吃党的饭,砸党的碗”。 其次要恪守公德。公德是什么公德就是共同行为准则,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共同建设和维护自己的家园。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恪守公德最关键的就是讲职业道德,牢记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重于生命,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求真务实,不能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要靠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勇于创新,工作中既要勇于超越别人,也要勇于超越自己。同时,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公德意识,发挥表率作用,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企业的一砖一瓦,保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热爱公益,遵纪守法,真正把公德的范畴拓展到八小时内外,纳入到员工的行为自觉养成中。 第三要严修私德。私德是什么?私德就是个人道德行为规范,是建塑公德的子工程。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修好“私德”始终都是进行时,不可能一劳永逸,贵在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每位党员一定要慎始慎终、慎独慎微,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修好“私德”。具体来讲,要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

申论真题 范文

【范文赏析】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资料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 https://www.doczj.com/doc/ef4466221.html,/html/stzx/gjsl/201111/13_33914.html)

道德讲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李东川 道德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古至今,道德在人民的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习总书记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走进磅礴乌蒙的大山深处,在平均海拔23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苗、彝族村寨——赫章县海雀村。 二十多年前,这里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地方。1000多人的村子几乎家家断粮;森林覆盖率还不到5%,荒山秃岭;缺水、缺电,无通村公路;全村的苗、彝群众基本是文盲,连一名初中生都没有……村支书文朝荣下决心带领群众,展开一场战胜自我、绝处求生的苦斗。 文朝荣眼见村里好几家人的杈杈屋被狂风吹得支离破碎,风沙弥漫,连眼睛都睁不开。他苦苦思索:“风沙大,倒是可以盖土墙房来抵挡,但每年的水打沙壅,肥泥不断被冲走,庄稼是越长越矮,石头却越长越高,怎么办?”他想到了种树,“只有山上有树,才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于是他跑乡、跑区、跑县,他的行为感动了大家。 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松树苗,村委会自力更生

培育了35亩苗床。那年冬天,文朝荣带领全村200多名青壮年顶风冒寒,背着洋芋上山当午饭,开始在海雀村植树造林。他把老伴给女儿坐月子补身体的50个鸡蛋全拿出来煮了,送给植树造林的村民们吃。为此,老伴和女儿与他大吵了一架。第二年春天,海雀人种下的树苗迎风生长,一片片嫩绿给全村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经过十多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加上退耕还林的一千多亩山林,海雀村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老支书绿了荒山白了头。据估算,海雀村的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昔日的荒山如今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海雀村地处高寒地带,包谷苗长得又矮又小,“耗子都可以跪着吃”。文朝荣便向农技站的农技人员取经,使用地膜种植包谷,让海雀人吃上了饱饭。为了让孩子们能上学,文朝荣带头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卖了,把得到的168元钱捐出来修学校。他为了让少生快富的观念深入人心,动员大儿子文正全做了计生手术,办理了独生子女证。 2013年春夏之交,文朝荣被查出患了癌症。经过3个月的住院治疗,他执意要出院。出院后,文朝荣依然坚持每天去巡山,去看护那些为海雀人带来希望与富足的松树林。 2014年春天,老支书带着许多牵挂走了。那天,大雪纷飞,松林银装素裹。那漫天洒落的雪花,是全村老少难舍难分的泪,是四邻村寨乡亲们崇敬的泪,是苍天对一个仁义道德、忧民爱众的老支书的洗礼!不,老支书没有走,他那掩映在松林中的坟茔,被海雀村视为“心脏”,他的灵魂依然在那里熠熠闪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本集主要阐释了习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习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等典故。 本集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辩、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了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这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人观后深受教育,感悟良多。深感总书记学识渊博,看问题看得深远。 “国无德不兴”。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意义重大,价值重大。习总书记把“德”提到了兴国的高度,强调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和谐发展,一定需要全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习总书记强调:“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人无德不立”。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既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习总书记把“德”归在首位,强调的就是德对于做事情、做学问的基础性作用和前提性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古人云:“经师

易得,人师难寻”。也就是强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人。 治国要有“礼义廉耻”四大纲纪,也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 “礼”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义”,简单说就是公平正义,这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义”强调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人。廉就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耻”就是要有羞耻之心,不但自己要有羞耻之心,而且不纵容邪恶、罪恶。如果大家都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公义,知耻向善、廉洁奉公,国家就会富强,社会就会太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亲民”指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古代是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这种良好修养的君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以身正人。要以自身的一些践行来引领

国家玮文言文讲义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宏心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尝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 (取材于《晋书·袁宏传》)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尓与左右微服泛江率尔:率性、洒脱地 B。引宏参其军事引:指引 C。君赋云何相忽相:代指“家君” D。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要:抓住要领 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声既清会,辞又藻拔解释:声音既清越有节奏,词句又极富文采 B。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解释:既然没来得及向您禀告,也就不敢把他的名字写出来了 C。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解释:当时贤士们都会集在此,谢安想用士卒胁迫的办法考验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