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工业,按加工对象分,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粮、油、棉加工、禽畜产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及其他等七类。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年3月底,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17 %,完成总产值6.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 %,增加值1.3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4.8 %。202*年完成总产值29.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7 %,实现增加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15 %,

二、产业特点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为初次级产品,价格较低,经济总量主要靠产品数量带动,产品市场主要是国家政策性储备和本县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速度不快,财政贡献较小(除白酒类外)。

1、粮棉油加工类:在产企业6家、停产企业1家,原料80%左右产自本地,原料的价格影响不大,其产品主要市场来自国家政策性储备,总量变化不大,发展平稳。

2、禽畜产品加工类:在产企业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购买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企业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设上,企业有发展,但速度低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

3、膨化食品类:在产企业5家、停产企业2家,原材料、市场

基本在外,产品更新较快,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技改投入、产品研发投入较大,202*年及今年增速明显放缓。

4、保健食品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产自本地约30 %左右,市场在外,企业技改投入较大,市场全景看好,发展速度较快。

5、白酒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来自外地,市场主要在本县及周边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财政贡献较大

6、饲料加工,在产企业1家,原材料80 %来自本地,市场本县及周边地区,生产规模受销售半径影响,发展平缓。

7、其他类:在产企业2家,主要是自来水企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业经营理念的原因、市场供求的原因和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的原因,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强。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量小,主要产品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生产原料半成品和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带动性不强,粮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装油,禽畜产品基本是简单分割分装,膨化食品、白酒等产品面对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产蔬菜、水果等加工几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特色农产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业缺乏技术支撑,核心技术靠与外商协作,缺乏自我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加工粗放、工艺落后。如我县膨化食品加工业202*

年前后在本省乃至华东地区均有一定影响和市场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逐年在开始萎缩。

3、企业原材料缺乏稳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业原材料,与当地农民利益联系不密切,乡镇及农民对企业认知程度不高,对地产品销售没有积极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业,原材料供应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销售给企业,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严重缺乏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务企业体系不强,一是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检测、质量认证、食品研发中心服务有限;二是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手段和农产品加工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技术对企业的贡献率低;三是信息化服务不强,没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服务平台;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融资量大的特点明显,而企业可供银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业主土地证、房产证)单一,抵押物评估较低,授信额度较小,加之审批手续繁琐,难以满足企业季节性强资金量大的需求;五是物流滞后,农产品集聚,抛装较多,乡村道路普遍较窄,超高、超宽、超重的限制对企业影响较大。

四、建议

1、优化培育原材料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稻、油菜籽、水产品养殖、经果林种植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政策支持,统一品种,优化和扩大种、养规模,探索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利益联动机制,使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可靠优质的原材料来源,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优

势。

2、加大培育地域特色产品和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技术标准、健康标准、食品安全、产品标识为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培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研发增加技术储备,通过创立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周边县市大公司大企业的幅射作用,引导企业与大公司、大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与交流,在绿化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上下功夫。

3、加速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由数量增长向提高内在质量和品种种类方向发展,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应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着眼于现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进行深加工,加大招引和支持现有企业力度,在粮油加工上向糠油、棉油、菜油脂化方向发展,并加大对棉短绒、油泥、饼粕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在禽畜加工上向肉松、肉脯、罐头速冻及熟食制品方向发展,在蜂产品上着力推进功能性健康、营养、保健产品开发,在水产品、果蔬(葡萄)的深加工上,加大相关加工企业的招引力度,填补现有空白。

4、加强支持服务,解决企业困难。农副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息息相关,也是省对我县工业经济考核的唯一产业,在支持扶持上应给予重点倾斜,一是在招商引资考核上适当提高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投资系数;二是在项目用地上优先安排我县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三是在金融服务体系考核上单列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额栏

目,增加对适度放宽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等考核内容;四是在服务中心开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质量、安全认证

窗口,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五是增加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投资、市场拓展等奖补资金;六是开设我县农副产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调研组长:张光耀成员:朱爱文、王承绪、高碧松202*年5月8日

第二篇:关于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的调研报告关于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的调研报告

作者:董彬赵宝忠发布时间:202*-03-2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抓紧研究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意见。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我们近期对昌黎县在这方面的情况开展了专门调研。昌黎县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是全省首批“扩权县”,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1、加快了农村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粮油加工、葡萄酒酿造、海洋水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四个系列,经过多年发展,已出现了中粮集团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昌黎淀粉有限公司、“长城”葡萄酒、“玉龙”淀粉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企业或品牌,多种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被评为“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昌黎淀粉公司进入全国同行业第一集团。粉丝出口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占据韩国粉丝市场的80%。202*年农产品加工行业gdp为21亿元,占全县总量的33.9%。05-0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上缴国税部门的税款分别为9555、14456和10355万元,分别占国税总收入的40.5%、48.1%和27.6%。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如玻璃、包装、运输、等工业的发展。秦皇岛索

坤日用玻璃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干红酒瓶和啤酒瓶,年生产各种玻璃制品13万吨,干红酒瓶和啤酒瓶单项品种销量连创全国同行业之首,仅干红酒瓶产品品种就多达66种。202*年成立以来,企业快速发展,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202*年实现销售收入28100万元,缴纳增值税1802万元。

2、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加强了农业基础。一是促进了该县种养行业规模扩大。全县农产品加工业现有葡萄酒加工能力8万吨、粮油加工能力90万吨、水产品加工能力2万吨,为满足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原料需求,全县已形成了5万亩酒葡萄基地,20万亩小麦基地、15万亩玉米基地、6000亩土豆基地、23万亩海产品养殖基地等一系列种养基地。二是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该县采取

企业补贴建基地、政府扶持农户建基地、乡镇组建基地等模式,使企业与基地紧密联系,实现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把农业生产变成工业化生产的“第一车间”,使农业生产与加工加速融合,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优质、高效、优价、专用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3、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就业。据统计,202*年全县粮油加工业、葡萄酒酿造业、水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增值分别为5亿元、3.9亿元、0.2亿元。在农民增收方面,202*年全县农民种植酒葡萄获利2500万元,大蒲河等6个乡镇的4000户农民种植甜玉米获利1000余万元;202*年,水产品养殖业使渔区8万人口,平均每人增加纯收入达到

202*多元,占渔民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在实现就业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是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目前全

县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人员占农村富余劳动力占50%。202*年,全县粮油食品加工行业的就业人数已达15214人。单是在粉丝生产相对集中的安山、龙家店两镇,粉丝生产企业容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达到了7900人,农民从该产业获得的收入为1202*万元。全县水产品加工从业人员超过了10000人。

二、现行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昌黎县目前农产品加工行业纳税人有272户,分为粮食加工、葡萄酒酿造、水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四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 85户,小规模纳税人有 119户,个体户68户。从其经营项目分为:粮食类户、水产品类户、食品制造类4户。202*年入库增值税 6068万元、消费税4711万元。调研中发现,纳税人认为现行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需要改进或完善。

1、“高征低扣”政策加重税收负担。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初级农产品时按13%的税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销售时,初加工的农产品其增值税税率为13%,而深加工的农产品其增值税税率为17%,即所谓的“高征低扣”政策。这一政策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与其它加工制造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料进项税率低4个百分点,税收负担重。以昌黎淀粉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06年收购玉米43200万元,按13%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5616万元,缴纳增值税1500万元,亏损额为600万元。如果按

17%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7334万元,则可以减少生产成本1728万元,实现盈利1100万元。二是不符合中央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政策,即简单加工、整理的农产品适用优惠税率(13%),经过清深加工的农产品适用基本税率(17%),出现了政策背离。

2、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不便。现行政策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必须凭农产品收购凭证或农业生产者开具的普通发票,才能计算抵扣进项税。实际执行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地收购发票难领购。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都需要到外地甚至跨省收购农产品,按规定应到收购地税务机关领购收购发票。实际情况是,当企业向收购地税务机关申请收购发票时,因为不在当地缴税,受到百般刁难,很难领购到发票,当地农业生产者也不给企业开具普通发票。企业只好向当地农产品经销企业收购,结果是一样的东西既要多花钱,还要多缴税。首先,经销企业的价格肯定比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高;其次,按收购发票计算的进项税为价格p×13%,而从经销企业购买时,进项税为p÷(1+13%)×13%,进项税实际计提率约为

11.5%,比开具收购发票少了1.5个百分点。昌黎淀粉公司反映,该公司06年到东北地区采购了总价4.2亿元的玉米,只有30%是正常开具收购发票或农业生产者开具普通发票,还有70%不得不从当地经销企业高价购买,有的纯粹就是到经销企业开一张发票,也得多花钱。仅此一项,该公司估计增加成本和税收至少800万元。二是鲜活易腐烂变质农产品收购查验难。现行政策,允许企业先自行开具收购发票,返回企业后由税务人员及时查验。特别是水产品、果品对存放时间有严格要求,多存放5-6个小时,有时就是1-2小时,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在如此少的时间内完成查验的申请到实施,很难办到。三是收购发票使用不方便。现行收购发票为千元版,开票金额上限为一万元,且为手工开票方式,不利于大宗农产品收购。以华夏葡萄酒公司为例,07年该公司收购酒葡萄1800万斤,发票金额2100万元,在收购期共开具收购发票140本,每本25份,共计3500份,平均每天要手工开具100多份发票。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户的销售额在10万斤左右,必须拆分开具十几张发票,没有必要。

3、委托加工葡萄酒缴纳的消费税不能抵扣。根据国税发?202*?66号《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葡萄酒加工企业外购葡萄原酒不用缴纳消费税,而委托加工葡萄原酒则要缴纳消费税。造成了外购和委

托加工之间税收政策的不平衡。这是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行为选择的强制和干预。

三、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1、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率。现行农产品税收政策没有体现对农业的税收优惠。从免税农产品进项税计提率从10%提高到13%,就可以说明1994年税制改革中最初并没有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到优惠对象之列。考虑到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中央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在税收政策上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就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率,即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适用13%的增值税率。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高征低扣”问题,进一步减轻税负,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

2、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返还政策。类似于对集成电路制造业实行超3%税负返还的增值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超税负返还或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确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税负,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凡超过规定的税负标准的,增值税部分给予相应返还,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3、改进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现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限制开票地域、票面金额来防止虚开等发票违法行为。近年

来的几起收购票税收大案证明,这没有什么作用,只是给遵纪守法增加了麻烦,并不能真正制止违法犯罪者的脚步。限制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行为与确保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建议从心下三个方面改进农产品收购管理。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外地收购免税农产品,允许其使用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发售的收购发票。二是增加万元版收购发票,税务机关根据企业收购业务决定企业使用千元版或万元版,或者两者都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是在不断扩展的。时到今日,再把农业生产者看作是一年种几亩地,收几千斤粮,喂十几只鸡,养两三头猪的农民,就是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三是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方法,确定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加强对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的税收监控,防止出现虚开收购发票的违法行为。

4、允许葡萄酒委托加工缴纳的消费税抵扣。原酒的委托加工是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葡萄酒企业普遍采取的生产方式,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对《办法》进行补充,明确原酒委托加工代收代缴消费税的处理办法。根据我局实际操作的经验,

建议实行抵扣办法,即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后其中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准予抵扣,公平了直接生产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的税负水平。

第三篇: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

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请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第四篇:北京市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用情况调研报告1北京市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一、农产品加工设备发展的基本概况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着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机械性能不高、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不足、加工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今后.我国农产品加工设备的发展应当拓宽农产品开发利用的途径,加强果蔬储藏与保鲜加工技术研究以及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农产品加工装备和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管理。农产品包括很多,其他包括深加工,简单加工,比较给农产品简单的进行包装,这叫简单加工,比如可以把农产品加工成果汁,这叫深加工。

国际上通常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5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织、服装和皮革工业;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

我国在统计上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是12个行业,即: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

二、有哪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十五”期间,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基础性工作

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对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在国家12个重大专项中.安排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三个有关农产品加工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开发项目,科技专项经费的投入达到5个亿,为国家实施农产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奠定了技术与人才基础。

“十一五”期间应成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以安全、健康食品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畜牧、蔬菜、林果和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应该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数量,提高食品的食用方便性和食用安全档次,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引导消费的新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深加工能力和安全生产方面。

2、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要与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辐射半径相适应,不宜盲目求大。要实行“大中小”结合,坚持大、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主体。

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放到重要位置。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果品、水产品精加工、杂粮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的速度;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效益高和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领域流动。

4、政府引导,综合协调管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进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求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保障。要树立系统发展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成立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的领导。

三、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技术需求

今后北京农产品加工设备产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针对中国农产品加工基础理论研究薄弱问题,积极开展谷物化学、油脂化学、蛋白质化学、淀粉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学、营养学、乳品科学、肉品科学、果蔬保鲜学、工程数学和材料学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农产品加工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适应工业化生产的产业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与酶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反渗透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色谱柱分离技术、淀粉改性和蛋白质修饰技术、质构重组技术、高效浓缩发酵技术、高效制汁与低温多效浓缩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速冻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瞬间高温杀菌技术、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灌装与无菌大容器包装技

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微波技术、现代包装技术、果蔬储运保鲜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专用原料选育技术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新力低:北京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技术及装备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中,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生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比较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缺乏,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认识偏见: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农业收益低下。膳食结构的优化,国民的营养与健康,都有待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种类单一:从农产品加工的品种类别来看,国内产品种类较少,品种单调。在粮油加工业中,以专用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而中国仅有20种左右;在食用油方面,日本专用油脂达到400多种,而中国仅有几种;果蔬、肉类和乳品加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设备落后: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才会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机械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的因素,也有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不够的原因。

同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名

牌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与大企业争原料,又造成大企业设备

的利用率降低,致使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

循环。另外,企业分布也不合理,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会造成产品成本的

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

五、本人的感想与建议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设备首先应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要注重利用当地农

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

工设备创新。既要着眼于国内市场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满足

社会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等需求。

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在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坚

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有明显优势的农

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区域性布局。防止低水平重

复建设、低层次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重叠,比如山东可根据区域性优势重点

发展蔬菜出口加工。

第五篇: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发

展现状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是联系工业和农业的纽带, 是农业发展的导向产业, 是农民

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引导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质的

飞跃,是新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支柱性

的重要产业。20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占工业总产

值的17.6%。

1.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

1.1技术装备落后加工程度低

不少企业的设备残旧, 加工能力不高, 设备适应性差, 产量不大, 质量

不稳定。许多农产品只是经粗加工甚至不加工, 所以增值不大。

1.2 供求关系不合理

农产品加工机械单机多, 成套设备少; 通用机型多, 对特殊要求、特殊

物料进行加工和包装的专用机型少; 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 高技

术附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

1.3 行业没有形成规模

机械制造业重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 自主创新不够, 缺乏超前意识,

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时提供适用产品。经营规模集中度相对较低, 生产率低, 虽然生产企业遍布全国各地, 但总产值却很低, 严重地制约了农产品加工机

械的发展, 同时, 也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

1.4 基础工业有差距

产品技术含量低, 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造型落后,外观粗糙, 无故障时

间短。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出可靠性标准, 无故障时间比发达国家低得多。性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低、能耗高。

1.5 科研开发市场化程度低

新技术应用少、自动控制技术不完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发达国家的产品有6000多个品种,而且成套数量多,新机型不断涌现,更新换代很快。从严格

意义上讲,我们还没有真正从事农产品加工机械研究的专业试验室。加工机械的研制主要还停留在仿制、测绘的阶段。科研开发投入少,开发手段落后,开发周期长,市场营销不够规范。

2. 农产品机械行业分类情况调查和市场分析

2.1 啤酒加工机械

我国的啤酒生产近年来发展很快, 促使了加工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 啤酒加工机械技术水平更新和提高也很快。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 除在加工工艺上有较大差距外, 国产啤酒设备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单机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低、大型设备少等差距。我国最大规模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只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2。过滤设备硅藻土过滤机只达到国外上个世纪70 年代水平, 过滤能力小、自动化程度低、过滤精度差。由于生产装备的落后, 我国啤酒生产在水耗、电耗、能耗指标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平均能耗高3-5倍,水耗高1-8倍。

2.2 饮料及灌装机械

我国饮料产品目前主要有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茶饮料、乳饮料等, 其中以碳酸饮料为主, 其产量占饮料总产量的1/2 左右。

从总体上看, 我国饮料加工机械基本能满足饮料生产企业的一般要求, 但还不能完全满足饮料工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是产品规格不全, 成套性差,

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少, 产品自动化水平不高, 控制水平较低, 先进技术应用不多, 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3大米加工机械

目前我国日产50吨以上大米生产规模的国有、集体和民营加工厂已达到10000 多个, 总生产能力达5000万吨左右,但能适应加工优质稻米的企

业很少, 而且规模都较小, 年产10万吨大米以上的工厂屈指可数; 80%以上的生产企业的设备陈旧, 性能低下, 极不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质米加。为适应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和加入wto 后的国际稻米市场竞争, 我国

稻米加工厂的改造任务很重, 资金的投入量很大, 目前如选用国外公司的精碾大米设备, 改造一个100 吨的米厂需引进这些设备的价格至少200 万元左右。所以, 对我国大米加工机械

制造厂来讲存在着机遇与挑战, 如能在短期内研制、开发、生产出性能和质量与国外公司相当而价格仅是他们1/3-1/4的同类设备, 这不仅为我国繁重的大米加工厂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且为我国粮机厂的振兴带来生机。

2.4 速冻技术与设备

我国速冻设备制造业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研究、开发的路子走过来的。自20 世纪80 年代末, 我国第一台螺旋式速冻机研制成功, 到现在, 速冻设备的生产随着速冻食品的迅速发展也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有几十家速冻设备生产厂, 生产十几个品种、几十种规格的速冻机产品。十几年来, 我国速冻设备的制造水平与国外产品比较, 差距在不断缩小, 目前国外的机型国内基本上都有生产, 而且有我们自己发展、研制的新机型, 其性能、成

2023年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行业概述 农产品加工行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加工、转化和改进等多种技术手段生产的各种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总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加工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促使农产品加工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市场情况 1.1市场规模 目前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大约在2.5万亿元以上,而且在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长,人们对农产品加工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加工品质上表现优异的农产品加工厂商将在未来市场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2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增加。目前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深加工品的需求增长迅速。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厂商需要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加强研发,以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1.3市场竞争

农产品加工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同企业采用的不同技术、设备、原材料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加工品质和产品价格。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优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加产品差异化,创造自己品牌。 1.4消费方式和趋势 目前,农产品健康和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加重视健康因素和品质。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有品牌、质量有保证的农产品加工品。同时,消费者购买渠道也开始多样化,除了超市、商场等传统销售渠道之外,电商平台也成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加工品的新方式。 三、发展趋势 2.1加强市场深度开发 随着我国二、三级市场的逐渐成熟,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也随之增加。处于发展初期的二、三级市场虽然面临着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问题,但也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市场份额增长的重要机遇。 2.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农产品加工企业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准。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的技术设备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需要依据实际需求调整。 2.3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 调研目的:了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分析产地初加工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在实地调研中,拜访了多个农产品产地,并参观了当地的初加工场所。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农民、加工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内容: 一、产地初加工设备和技术水平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不同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差异。一些产地在设备更新和技术培训方面投入较大,设备设施较为先进,操作人员水平较高,初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较好的保障。但也有一些产地,设备老旧,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初加工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无法达到标准。 二、产地初加工环境和卫生状况 部分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场所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但有些产地初加工场所存在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初加工流程和方式存在差异。一些农产品的初加工流程较为简单,主要是去除外皮、杂质等,后续加工环节相对较少。而一些农产品的初加工流程则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切割、提取、分离等多个环节,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四、思考和建议 1. 加强产地初加工设备和技术推广。对于初加工设备老旧、技术水平较低的产地,可 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引进先进设备,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初加工水平。 2. 加大对初加工环境和卫生状况的监管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对初加工场所的卫生检查 和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3. 引导农民和加工企业加强合作。农民和加工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初加工标准,提高初加工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 建立农产品初加工交流平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分享和交流,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水平。 总结: 通过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存在设备和技术水平差异、初加工环 境和卫生状况不一致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设备和技术推广、加大监管 力度、加强合作,建立交流平台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保障食 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但农产品加工技术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贮存期短、废品率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通过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获取了企业的经营情况、技术设备、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调研过程中,我还对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仓储设备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技术设备水平较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的设备还停留在传统的加工方式,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2. 产品附加值有限。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企业往往只能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企业在产品包装和营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市场渠道不畅。调研中发现,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着市场渠

道不畅的问题,部分企业由于销售途径有限,采购一时难以销售出去,导致了农产品贮存期较短,浪费了大量的农产品资源。 4. 创新和研发能力欠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加工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变化,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四、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 提升技术设备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加强企业独特的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 3. 拓宽市场渠道。政府可以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电商平台销售,拓宽市场空间。 4. 增强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政府可以推出相关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有限、市场渠道不畅、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提升技术设备、加强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拓宽市场渠道、增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等对策建议。希望政

2023年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行业概述 农产品加工行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加工制作成多种应用于消费者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产品的制造业。农产品加工行业是农业的延伸和扩展,是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市场概况 1. 行业发展概况 2019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产品加 工行业企业总数达到34.09万家,同比增长3.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3万亿元,同比增长5.6%。 2. 行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1)多元化发展是趋势。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产品加工行业将逐渐向多元 化方向发展,产品类型将逐渐丰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科技创新是关键。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而农产品加 工行业的科技创新类别主要包括:应用新型材料、应用新型工艺等。

(3)绿色制造是新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化、环保化成为了各行各业的 主旋律。而农产品加工行业也不例外,绿色、环保的制造方式将逐渐受到各界欢迎。3. 市场规模 2019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3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食品加工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73万亿元,同比增长5.5%。 三、竞争环境 1. 主要竞争对手 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大型企业:象露、娃哈哈、伊利等大型企业在食品加工行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品牌企业:品牌企业除了大型企业外,还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清晰的品牌定 位和独特的利润模式。 (3)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市场细分领域相对较强,能够凭借专业经验和针对性的 产品推广获取市场。 2. 行业竞争优势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农产品加工行业所具有的优势逐渐增强: (1)具有产业链成熟度高的优势:从农业生产一直到销售环节,产业链各环节齐头 并进,并且在某些环节上有着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调研报告三篇

农产品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农产品调研报告 一、基本状况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74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也大多是在本乡销售,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下步措施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 2、加快加工产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现有企业建设若干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有远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式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滚动发展,必须在产品升级上档上下功夫。三是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扶持企业依靠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以期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以各省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共计调查了100家企业,其中包括食品加工、饮料加工、油脂加工等不同细分行业。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 通过对调研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使得业内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扩大、产能提升和品质优化。 2. 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首先,一些传统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工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其次,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供应链、生产管理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尚有不足。此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环保问题也亟待解决,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废弃物的处理等。 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创新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品 质和附加值。 (2)优化供应链,与农业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保证原料的 高质量和稳定供应。 (3)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 的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 (4)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开发 和创新。 (5)注重绿色环保,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 企业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四、结论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加强创新引领、优化供应链、加强人才培养、对接市场需求以及注重绿色环保等措施,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希望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综上所述,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建议加强创新力度,优化供应链,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注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并注重绿色环保。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品质、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合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工业,按加工对象分,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粮、油、棉加工、禽畜产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及其他等七类。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年3月底,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17 %,完成总产值6.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 %,增加值1.3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4.8 %。202*年完成总产值29.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7 %,实现增加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15 %, 二、产业特点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为初次级产品,价格较低,经济总量主要靠产品数量带动,产品市场主要是国家政策性储备和本县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速度不快,财政贡献较小(除白酒类外)。 1、粮棉油加工类:在产企业6家、停产企业1家,原料80%左右产自本地,原料的价格影响不大,其产品主要市场来自国家政策性储备,总量变化不大,发展平稳。 2、禽畜产品加工类:在产企业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购买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企业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设上,企业有发展,但速度低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 3、膨化食品类:在产企业5家、停产企业2家,原材料、市场

基本在外,产品更新较快,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技改投入、产品研发投入较大,202*年及今年增速明显放缓。 4、保健食品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产自本地约30 %左右,市场在外,企业技改投入较大,市场全景看好,发展速度较快。 5、白酒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来自外地,市场主要在本县及周边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财政贡献较大 6、饲料加工,在产企业1家,原材料80 %来自本地,市场本县及周边地区,生产规模受销售半径影响,发展平缓。 7、其他类:在产企业2家,主要是自来水企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业经营理念的原因、市场供求的原因和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的原因,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强。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量小,主要产品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生产原料半成品和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带动性不强,粮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装油,禽畜产品基本是简单分割分装,膨化食品、白酒等产品面对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产蔬菜、水果等加工几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特色农产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业缺乏技术支撑,核心技术靠与外商协作,缺乏自我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加工粗放、工艺落后。如我县膨化食品加工业202*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了解农产品加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情况,包括加工工艺、规模、产品质量和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农产品加工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产品结构;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农民对农产品加工的认识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 1.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调查发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有果蔬加工、禽畜肉加工、水产加工等。其中,果蔬加工企业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0%,禽畜肉加工和水产加工企业分 别占总数的25%和15%。 而在规模方面,大型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型加工企业则更多分布在农村地区。大型加工企业在技术设备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小型加工企业则在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方面有所优势。 2. 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

调查发现,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型加工企业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使得产品的加工质量更高,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而中小型加工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 3. 农产品加工产品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果蔬加工企业主要加工果蔬干、果蔬汁和果蔬饮料等,禽畜肉加工企业主要加工禽畜肉制品,水产加工企业主要加工鱼类制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结构上缺乏多样化和创新化的发展,导致竞争力不足。 4. 农民对农产品加工的认识和期望 实地访谈中,农民对农产品加工普遍认为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农产品加工,将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此外,农民还表达了对加工技术培训和市场销售渠道的需求,希望政府能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四、建议 1.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训和扶持,提升其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 3.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样化产品结构的建立,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建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衔接,提高农民收入。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为了解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目的 1. 分析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竞争格局,了解目前的主要参与者和市场份额情况。 2. 研究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了解消费者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特点和趋势。 3. 了解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先进加工技术,分析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4. 研究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探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行业报告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以全面了解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相关情况。 四、调研结果分析 1. 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竞争格局 通过对行业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农产品加工行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集中度,少数大型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较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中小型企业,通过特色化和差异化加工来获取竞争优势。

2. 市场需求情况及趋势 通过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加工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方便、安全、健康、营养和口味等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定制化和多元化方向。 3. 先进加工技术 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前农产品加工行业已经采用了很多先进的加工技术,例如冷链物流、高效精细加工技术、智能化生产线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加工效率提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 行业发展前景及机遇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农产品加工行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并提供更多多样化的产品。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加强行业内的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整合和升级,提高市场集中度。 2. 关注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个性化、定制化和多元化的产品。 3. 继续投资研发和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不仅为农业提供了增值服务,还为城市居民带来了高品质、健康、方便的农产品。本文通过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探究其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1、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6.5万家,其中规模企业0.7万家,占比10.77%。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问题受到重视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一些企业开始注重生产环境、生产工艺、选材等方面的升级改造,通过认证和检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标准,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3、面临多重困境 尽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仍然面临

着多重困境。首先,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加工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往往质量和口感存在问题;其次,由于市场需求、资金压力等原因,许多小微企业良莠不齐,缺乏足够的品牌营销能力,市场份额较小。 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市场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由于消费者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企业需要尽快跟上端午市场的养殖趋势,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人才招聘和管理难题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人才招聘和管理是比较困难的问题。企业需要不断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需要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协同工作环境。 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开展研发和创新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产品

关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文档) 关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调研报告3篇 第1篇: 关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调研报告 农副产品标语 标语,农副产品标语 1、南光天香,美味生活家。 2、让生活永享自然——南光天香。 3、你一半,我一半——南光天香。 4、南光天香——原生态的天然农业。 5、品于天成,味于人生。 6、科技南光,生活添香。 7、把好农产搬回家——南光天香。 8、南光天香,品味最好时光。 9、健康不“南”,品质领鲜。 10、天然香,自然爱——南光天香。 11、南光天香,品赢“胃”来。 12、原生品,样样优——南光天香。 13、道法自然,农品不凡。 14、皖美甜香,天下共享。 15、南光天香,好农产先让宝宝享。

16、南光天香,好吃,自然好营养。 17、万千宣城农产,尽在南光天香。 18、不识南光天香,怎知皖南农乡。 19、新鲜天然,活力生活。 20、找寻儿时的味道——南光天香。 21、南光天香,食界一品。 22、农科创享生活,绿色健康你我。 23、一样天然,样样美味。 24、南光天香,共享天然。 25、智汇皖美绿色,指点共享健康。 26、南光天香:天生我材就有爱。 27、皖南之光,守护健康。 28、国色伴天香,美味思南光。 29、健康无小事,养生选南光。 30、南光天香,自然生鲜电商。 31、南光天香,我家的掌上菜市场。 32、南光天香好,健康真需要。 33、南广天香——全家共享美味时光。 34、南光天香,用科技改变农业。 35、匠心诗乡山耕,初心乡愁宣城。 36、南光天香,放心农产电商。

37、农产美味健康,南光天香有方 38、珍贵天香,自然共享。 39、品味南光天香,分享绿色健康。 40、尽享南光,自然天香。 41、天然味道,分享天下有缘人。 42、回味原来的健康——南光天香。 43、南光天香,皖南原香。 44、选择南光天香,更多生鲜健康。 45、科技南光,品质天香。 46、香知香恋,香爱香伴。 47、南光天香:生态食品,天然鲜香。 48、南光天香,原产地食材快递员。 49、南光天香,天选只享。 50、南光天香——天然的才是甄。 51、南光天香,全球生鲜快递员。 52、舌尖留美味,科技享健康。 53、一口香滋味,皖南生态情。 54、品质皖美天香,绿色天下共享。 55、南光天香,健康鲜尝。 56、纯天然,购实惠——南光天香。 57、南光天香:好吃不贵,健康美味。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意见反馈,并结合实地走访了解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具体情况。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概述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于一体的园区。其目标是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优势 1. 优质资源: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常选址于农产品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质的原料供应。

2. 规模效应: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过集中化的生产和加工,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常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合作,共享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依托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发展趋势 1. 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将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初加工,而是逐渐延伸到深加工和终端市场,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2. 绿色环保: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将注重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联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之间将加强合作和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4. 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将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份额。 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产业集聚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一些地方存在规模较小、

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根据区政协2021年工作安排,区政协经济委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企业所建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负责人、种养大户及加工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11月底,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家(农副食品加工类23户,食品制造业类2户,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类3户,烟草制品类2户,纺织业类1户,服装、服饰业类1户,皮革和制鞋业类1户,木材加工类3户,家具制造业类1户,造纸和纸制品业2户,医药制造业3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3家的108.7%;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总产值33.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2亿元的80.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36.5%;上缴税费

98708.78万元,减免税费3337.52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组织、强保障,助推农产品加工转化见实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会4次,研究部署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碧江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专班,按照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措施、一抓到底“四个一”工作机制,重点围绕产业手续办理、立项报批、项目申报等环节,为项目从引进、立项、审批、落地投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企业快速投促达效。 二是抓调整、兴产业,着力提高本地农产品原料产出。围绕“4+2”产业定位,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果蔬、食用菌、油茶、生态畜牧主导产业,珍珠花生、白水贡米特色产业规模,平衡本地农产品原料产出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2021年,预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36万亩;已建成果园面积6.28万亩,投产果园面积达5.05万亩以上;完成食用菌种植6350万棒;完成油茶造林1万亩,油茶抚育2万亩;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代养场5个,全区生猪出栏12.2万头;示范种植珍珠花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4篇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4篇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1 为摸清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了解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倾听企业的政策需求和建议,农产品加工局今年首次开展了全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工作。在各地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调查共收到10922家企业上报的有效样本。在此基础上,农产品加工局完成了1项全国总报告和17项地区分报告,全面分析了全国及部分重点地区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行业发展制约因素及转型发展趋势等内容。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特点 当前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已进入转型关键时期。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至1992年之前为滞缓阶段。这一时期成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经历几十年的优胜劣汰后,当前仍在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2.9%。1992年至20__年为兴起阶段。由于不断化改革影响,该阶段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呈现企业数量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这10年中登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21.4%。20__年至20__年为高速阶段。受居民食品消费社会化供应步伐加快、加入WTO等因素影响,此阶段新建企业呈爆

发式增长,登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66.5%。由于企业增长快,竞争激励,从20__年起小麦制粉、玉米淀粉等部分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初显。20__年至今为转型阶段。受成本增加、产能过剩、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新建企业增速明显放慢,现存企业加快了设备、技术的改造升级步伐。调查结果表明,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阶段性特点: (一)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平均创企时间为11年。食用类农产品加工行业的集中度不高,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的占比仅为2.4%。根据调查分析,“最常见”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主营业务收入在20__万元至1亿元之间,从业人数在10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从企业创建年限看,粮食酒加工企业的“资历最老”,平均年龄为14.3岁,其次是烟草、乳制品、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海水水产品等行业,企业平均年龄分别为13.4、12.8、12.6和12.4岁;薯类制品、杂粮杂豆制品、羊产品,以及木本植物油加工等行业是最为年轻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0.0、9.9、9.8和9.4岁。 (二)总体技术水平较弱,科企合作正在加强。调查显示,多数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有13.1%的企业认为自身技术水平在国内占优势地位,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仍占优势地位仅有4.4%,下降了8.7个百分点。从加工装备看,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