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完整版

新闻评论完整版

新闻评论完整版
新闻评论完整版

新闻评论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 简答25 论述30 写作30 考试时间:7月4日下午三点到五点

第一章绪论

一、新闻评论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评论文体或节目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题材。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广播:口播、谈话类、音响评论

电视:口播、主持人、谈话类、电视述评

网络:网站时评、个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网民自发言论

评论的类别:媒体评论、编辑部评论、编辑记者评论

新闻评论、精英评论、受众评论、个人评论

三、新闻评论特点

(一)强烈的新闻性:

(1)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2)显著性(人物、事件、时间、空间显著)

(3)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4)接近性(地域、利益、心里接近)

(二)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1)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攻打南联盟大使馆)

(2)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

(3)着重从思想、伦理、政治、规律的角度发言

(三)广泛的群众性:

(1)内容的广泛性和接近性

(2)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

(3)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

传播内容不同:报道的传播内容已经或正在发生新闻评价的事实

评论的传播内容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意见、观点传播目的不同:报道: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

传播方式不同:报道“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的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律不直接发表议论

评论“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对客观事物的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传播要求不同:报道以“事实”为原则,报道以讲诸要素(5w1h)为基本条件

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不要求5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示例:《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谁为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公民负责》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赖特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向社会报告环境的变动

协调和规范社会行为:以“宣传”聚合社会的各团体或个人对环境采取一致、有效

传递社会遗产:通过教育

提供娱乐

认识功能:认识本质、了解因果、预测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教育功能: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

监督功能:监督权力机构、公权人士、利益团体、社会公正

协调功能: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新闻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古代论说文时期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于演变——报刊政论、时评时期

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报刊新闻评论时期

四.中国新闻评论的扩展——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时期

一.论说文时期

论说文称议论文、说理文等,是一种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意见的文体。在这类文章中,作者主要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直接发表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见解。

1.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学而》(论说文集)孟子《孟子梁惠文》(论辩文集)

荀子《劝学》韩非子《五蠹》墨子《非攻》

2.秦汉

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3.唐宋

韩愈《市说》《马说》柳宗元《三戒》欧阳修《朋党论》

苏洵《大国论》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报刊政论、时评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近代报刊的历史,揭开了新闻评论的历史,其言论以宣传宗教教义、宣扬伦理道德为主。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不少评论直接触及现实矛盾,使评论开始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开设了固定的言论专栏,并在版面上做强势处理。

1.王韬的政论

《循环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主编王韬是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该报创始的报刊政论文体,对近代报刊政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韬政论特色: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桐城时文、八股程式的局限,强调文章是“载道之器”,指出“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不应拘泥于章法,墨守成规。他的政论对报章文体的发展和政论文风的改观起到了开拓和奠基的作用。

代表作品《变法(中)》

2.梁启超的政论、时评

是继王韬之后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政论家,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要的报刊活动家,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撰写的政论曾风靡一时,以《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章文体,成为独树一帜的“时务文_”

于1898创《清议报》,开设《国闻短论》专栏,所刊言论具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时事短评及时评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梁“时务文体”的特色:“纵笔所至,略不捡束”,“勿为平易畅达,时务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

代表作品《变法通议内序》

3.报刊政论及其特色

政论:从政治角度议论新闻事件或现实问题的议论文。与现在的新闻评论不同的是,早起的报刊政论不强调新闻性,不注重时效性,写法上多为设言立说,坐而论道。

王韬、梁、章太炎是我国报刊政论奠基人或代表人物

意义:与传统的论说文相比,政论已成为一种报刊文体,具备现代评论的雏形,是由古代的论说文向现代新闻评论过渡时期的产物。

4.时评政论及其特色

时效:以议论时事为主的评论,最初专指时事短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刊时评出现。1904创《时报》,所发评论注意与当天重大新闻配合,篇幅短小,时效性强,一日数篇,分版设置。时评成为《时报》特点。

与政论相比,时评更注意新闻性,特别是时效性,因此更接近于今天新闻评论

三.报刊新闻评论时期

1.五四运动前后报刊评论的变化

报刊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加强,运用报刊评论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报刊评论的体裁样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出现了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各类评论形式、杂文、述评等逐渐成为常用的报刊评论文体

报刊评论出现通俗化趋势,使用白话文在语言和表述方式上发生重大变革

2.代表作1915—194_

陈独秀的政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李大钊的时事短评《最危险的东西》

3.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评论的发展

(1)1949—1957 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

评论内容:经济评论比重明显增加

评论的议论方式:解释型、阐述型、引导型评论明显增加

(2)1957—1977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1960的坎坷时期:反右时期的报刊评论,“大跃进”时期的报刊评论

1960—1965调整时期:报刊评论的改进与发展,邓拓等人《燕山夜话》《家村札记》

1966—1976灾难时期:“两报一刊”社论的误导,“大批判”评论,“帮八股”文风盛行

四.多媒体发展时期

1.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

评论题材的扩展,评论体裁的丰富,评论比重的增加,公众参与程度提高,报刊言论版出现

2.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

广播电视评论时效性提高,独特类型形成,手段创新,影响扩大例:《天下第一的困惑》

3.网络言论出现

对传统新闻评论特征的冲击、功能的延伸、体裁的补充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启示:

随着传播媒介、传播技术和方式的变革与发展,新闻评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扩大。

它由古代论说文发端,历经政论、时评、新闻评论各个阶级,逐渐演变为纵观古今、跨多种媒介的传播系统,成为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融合化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间相互渗透与融合

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二.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评论文章(节目)、评论员(主持人)的个性化

示例:陈小川《不沾洋光》《中国青年报》

三.开放化趋势

选题范围、选题方式、议论方式、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四.专业化趋势

评论内容与范围、评论的主体、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示例:葛剑雄《上海离“国际大都市”还有多远》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新闻选题

选题P36

选题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课件: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的分析、谈论的对象和范围,论题及时与否,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一.选题的来源:1.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 2.作者的发现 3.媒介的报道 4.受众的提供 5.专门策划

二.选题的类型:1.事件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记者新近采集的新闻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2.社会性选题:与公众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题

3.常规性(周期性)选题:配合重大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日所确定的选题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作用:它贯穿于评论始终,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一.针对性

指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选题:确定了评论的“说什么”立论:确定了评论的“怎么看”

一.立论的核心——判断

新闻评论下,立论过程就是判断的过程

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因果判断、趋势判断

二.立论的前提: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三.立论的要求

针对性值得关注的舆论动向、普遍存在的社会时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思想困惑

新颖性由头、论据新鲜、视点独特、视角新奇、观点独到、

准确性阐述政策、作出判断、使用语言、把握尺度的准确性

前瞻性见微知著,洞悉事物本质,审时度势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提示忧患与建议。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

贴切:题文一致,用词准确,提义确切

具体:论题具体,论点清晰,指向明了

鲜明:有立场、观点、态度,有明确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精炼:结构简单,句式简要,文字简洁

生动:富有新意,动感与活力,先声夺人,过目不忘

四.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

1.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报刊及网络评论标题:以文字符号为传播手段

广播评论标题:以声音符号为传播手段

电视评论标题:以文字符号为主,可辅之以图像符号及声音符号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结构

定义谋篇布局的总设计,也是对评论逻辑思路的总安排。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针对不同的事物的实际情况;根据受众文化水平、理解能力;遵循评论基本规律的同时体现作者的风格。

二.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良好的安排和组织观点和材料

2.层次分明层次划分、转换要有调理

3.逻辑顺畅注重评论的逻辑性。

第五章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在报纸相对固定板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言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体裁发展相当迅速,其类型也不断丰富。

一.专栏评论的特点

稳定性:栏目固定,体式相近

版面位置与篇幅稳定

评述范围与受众对象有所侧重

论述与语言有持续连贯的风格和特点

开放性:专栏对外开放,公众自由投稿

选题开放,公众自选

议论开放,各抒己见

文风多样,百花齐放

时代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代变化,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需要

公众性:作者为广大公众,读者对象最为广泛,选题为公众所关注,观众反映公众的呼声使用公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与议论方式。

二.专栏评论的类型

按存在周期:临时性、固定性、周期性

按作者构成:群言式(作者不固定)、集体式(作者为某几人)、个人专栏评论(例如金庸武侠小说)按评论体裁:专栏小言论、专栏时评、专栏随笔、论坛评论等

按评论内容:专栏思想评论、专栏经济、专栏法制、专栏体育、专栏科技、专栏教育、专栏国际评论

第二节专栏小言论

一.专栏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专栏小言论:代表性群言式小言论专栏:人民日报《今日谈》

代表性个人小言论专栏

二.特点:微型化:外在特征:篇幅更为短小

内在特征:选题更注重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立论更注重角度集中

直抒胸臆,不必全面说理议论

即兴式:以本人所见所闻的具有新闻要素的事实触发议论

以新闻报道及新的信息为由头引发议论

群言性:作者的群众性,观点的多元性

形象感:富有形象感的由头,形象的议论手法,形象化的语言

1.邹韬奋小言论与当代小言论的异同(重要)

栏目更具开放性;作者更具群众性;选题更具新闻性;篇幅更为短小;语言更为通俗

至今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哈尔滨日报》“大家谈”的开辟与新期专栏出现《人民日报》“今日谈”的诞生与专栏小言论的发展言论版的出现与专栏小言论的不同走向

3.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问题p291

亲历小事与新闻事实的取舍;大局着眼与小处落笔的处理;篇幅短小与议论精当的兼顾

第三节时评

一.时评的由来与发展

时评:以议论时事为主的评论,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1.时评的由来

1904年创刊《时报》,开设《时评》专栏,所发评论注意与当天重大新闻相配合,篇幅短小,时效性较强,一日数篇,分版设置。

“凡每日出现之事实,以简短隽利之笔评论之。”作为一种新型评论文体,时评成为《时报》的一大特点。

时评在20世纪初出现以来,受到新闻界广泛重视,辛亥革命前后时评文体风行一时。

由单一评论体裁发展为有别于以往媒体评论、杂文随笔以及时事短评式时评的广义评论类型。

由单纯报纸体裁,到报纸、杂志、网络通用的评论类型。

由单篇或单一栏目的评论,发展为专版刊登的评论。

由专家或专门人士写作,发展为公民写作。

二.时评特点及写作要求

选题新鲜、讲求时效;选题具体、由事而议;

议论集中、重在判断;直抒己见、张扬个性。

示例《从牛群“裸捐”风波看名人诚信危机》《何必拷问捐献者动机》

第六章配发式评论

第一节配发评论的效应及应用

一.新闻报道为什么配发评论

原因:强调的需要:突出报道思想,彰显报道价值,增强传播效果

补充的需要:添加相关背景,深化报道思想,弥补报道不足,延伸报道视野

平衡的需要:调整立论角度,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避免传播误区

独立式评论与配发式评论区别:

评论类型与新闻报道的关系作者体裁

独立式引入新闻相互融合媒介从业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社论、时评、小言论、述评等

配发式同时发表相互配合媒介从业者及专家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

二.哪些新闻具有较高的配发评论的价值

新闻价值的概念:能够成新闻信息中所含有的引发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以衡量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

评论价值:新闻报道及其他客观事物所具有的,需要或值得作出解释、判断的各种内在素质的总和。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需要主体的发现、认识和揭示,在实践中成为衡量客观事物是否值得评论的标准。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异同:

新闻价值: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评论价值:时新性+时效性+时宜性

重要性+重大性+可开掘性

接近性+普遍性+紧密性

显著性+典型性+启示性

具有较高配发评论价值的新闻:典型的正面报道

典型的批评性报道

典型的社会倾向性报道

典型的对比性报道

第二节编者按语

一.性质与功能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者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

二.按语功能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表态、强调补充。

按语分类:按性质分:说明性:多为对事实性内容的补充、说明

政论性:对内容的评价

按编排位置分:文前、文中、编后

说明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性文字,可以介绍作者身份,交代背景材料,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发目的,以引起受众的重视或兴趣,帮助其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三.按语的写作要求立足依托,有所超脱;迅速及时;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明快犀利点到为止。

第三节短评

一.概念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

二.特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新鲜独到、就实务虚、

三.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评在实处:短而有力,应在开头、结尾、篇章结尾和行文方式上下功夫,力求做到精心开头、简化结构、行文简练、议论实在。

第四节配发式主持人评论

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融叙事性与哲理性、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样式。

一.特征

个性化:以个人身份直接面对观众发表议论,使主持人评论者展示其个性化特征的主观要求。

不同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客观

人格化:有感情、性格、名姓,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悟融入节目之中的具体的个性。以个人名义发表议论,更具亲切感和易受性,为主持人留下更多张扬个性的空间,也为媒介留下一定回旋的余地。

交流感:直接面对观众侃侃而谈的节目形态,使主持人评论具有某种拟态交流特性。从为说而写的评论,到以说为主的评论,还原了谈话的初始感形象,使主持人评论更具交流感。

二.运用范围

个人评论栏目(自说自话)专题节目(夹叙夹议)杂志型栏目(强调补充)现场直播节目(即席评点)三.配发方式

借事而议(报道为议论的引子)据事说理(报道为分析的对象)补充强调式(突出报道的重点和盲点)举一反三(扩充报道的内涵)

四.要求

有感而发、议从事出;主题集中,线条单一;

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见解鲜明,点到为止。

第七章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第一节社论的重要性

一.社论的概念

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的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政策性、指导性、和导向性。

特点规格最高: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政策性、指导性;

发表的位置最为显著和重要

二.国内外对社论重要地位的社论

社论是保证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整的政治价值

社论方针的控制权寓于报纸所有权

社论政策取决于时报发言人

三.社论的立场

代表报社。在我国,党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委,因而更注意其政策性与权威性。第二节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一.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

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体,在内容和写作特点上与社论没严格的界限,常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类型作者内容

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或媒介内各部门负责人配发新闻事件或典型报道

特约评论员文章媒介之外的党政机关、理论学术界负责人或专家、权威重大思想理论问题,重大问题观察家记者、编辑、评论员新闻事件、时事、____问题

第三节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权威性与接近性的统一

政论性与新闻性的统一

面向领导与面向公众的统一

严肃庄重与通俗平等的统一

第八章言论版

言论版

(言论版的性质、言论版的要素、言论版的特性、近年国内言论版介绍、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

第一节言论版的性质

二、言论版总体评价

汇集多种言论主体和言论形态的言论版,是当代世界报纸成熟发展的言论载体,有着大体相同的形态特征和规律

近年来中国报纸言论版的迅猛发展,把中国新闻评论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言论版为言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新闻评论的一些规律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言论版体现了言论特殊的聚合效应,促进了言论传播与接受的民主化

第二节言论版的要素

一、言论版的内容要素

国际主流报纸的言论版以“社论版”(Editorial page)为核心,内容一般包括:社论栏、读者来信栏、专栏文章、评论性漫画等

中国报纸言论版形态多样,却很少有社论,因此也很少形成社论与来信的对话交流。言论的层次也并不分明

二、言论版的形式要素

“内报头”是国外言论版的通行的形式要素。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

这样一个内报头作为一种传统,表明社论版特殊的地位。它也是辨识社论版和社论栏的标志。目前国内一些报纸,也采用了这个形式要素

示例:《新京报》社论版

第三节言论版的特性

多主体的参与性、多品种的生态性、历时态的往复性、共时态的冲突性

一、多主体的参与性

言论版是对言论单一主体、单向传播格局的突破。它实现了多个不同言论主体共时态的交流(交锋)言论版为公众“接近媒体”,实现对公共事物更普遍、更及时的表达提供条件

二、多品种的生态性

言论版一般是多个言论主体,通过社论、读者来信、专栏文章等不同的言论品种相互交流的环境,形成一个与自然的社会舆论生态同构的媒体言论生态

一个版面的多篇言论,往往并不是偶然的、机械的关系,而可能是不同的对立的关系、相同的关系、相互映衬的关系,形成一个活跃的、有张力的话题空间

三、历时态的往复性

它反映了意见的特性,意见本身是会带来意见的,这是一个无穷的、不断生发的过程

联合早报交流版(2001-11-21):“跟任何报章及任何接受外稿的版位一样,《联合早报·交流》版无法选刊每一篇投函。另外,任何一个课题,一旦经过足够的讨论,一旦不同立场的意见得到反映,我们就会结束该课题的讨论。此外,意见和看法类似的,我们也只得割爱迟来的投函。”

四、共时态的冲突性

社会中人群的利益是不同的,判断与价值观是不同的,意见的冲突是正常状态。言论版通过不同观点的汇集,达到社会交流的作用。但不同观点的表达,一定表现为观点的冲突

示例:《新京报》的“社论批评”、《今日美国》的社论版的今日论争、《今日美国》社论版来信与社论的冲突

第四节近年国内言论版介绍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从1999年11月创办。特设“不同观点”栏目,强调“不同的价值”。

是国内上世纪末较早创办的具有意见交流性质的言论版

这个版面没有社论,也没有读者来信栏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

《南方都市报》是较早进行社论版形式探索的一家报纸,也是较早模仿国外报纸创办“社论版对页”

的一家报纸,为我国报纸言论版的规范化,积累了很多经验

示例:《南方都市报》言论版约稿函、《南方都市报》时评版面

思考

言论版刊登对社论进行批评的读者来信,是否会降低报社的威信?

国内有一些报纸把不同社会群体的言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言论版上;另有一些报纸把不同社会群体的言论安排在同一块言论版上,这两种安排各有什么利弊?

第五节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

一、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方式

栏目的相对稳定与内容的追求时效

专论的相对固定与来论的相对开放

视点的相对集中与视角的差异变化

体裁的相对归类与观点的争鸣商榷

二、国内言论版在意见整合方面的三种形态

形态一

版面编排上与西方不同,没有社论作为版面的主打言论,但在言论内在的思想组合上暗合了言论版动态性、冲突性的特性示例:《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

形态二

版面在外在编排和栏目设置上模仿了西方社论版形式上的某种元素,但是缺乏内在的有机整合,这种言论版一般有一篇主打的社论,但是这篇社论处于相对孤立的地位,缺乏与其他言论的联系或呼应示例:《工人日报》和《经济观察报》言论版

形态三

不仅在版面形式上越来越靠近西方言论版,而且在内在精神上也更加注重思想、观点的整合示例:《新京报》社论/来信版与时评版

三、我国报纸社论(言论)版目前存在的问题

言论空间的相对狭窄、评论选题的大量雷同、言论质量的良莠不齐、作者队伍的相对匮乏

第九章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述评的体裁定位与主要特点、述评的类型与基本要求、杂文的文体定位与主要特点、杂文的写作要求

第一节述评

一、述评的体裁定位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介于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兼有二者的特点和优势,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是基本特征

述评与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基本体裁的区别

体裁类型主要功能主要特点

新闻报道报道新闻事实客观叙述与描写,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传统评论对新闻事实做出判断、发表议论结合论据进行议论,以述为辅,以评为主

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做出判断与分析边述边评,述多于评述是手段,评是目的

二、述评的特点

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三、述评的类型

事件述评

根据记者直接调查了解的材料,以具体而典型的新闻事件为评述对象的述评。注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报道与评论

社会述评

以社会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现象或问题为评述对象的述评。注重对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归纳、判断、分析和议论

形势述评

以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形势为评述对象的述评。注重归纳与评析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人物述评

以典型人物的有关生平、言行或事迹为依托,对其历史功过或所作所为进行评价、分析和议论的述评。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事物、思想或精神介绍与分析

四、述评的基本要求

选材精当,立意新颖、即事明理,重在分析、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二节杂文

一、杂文的文体定位

杂文(杂感、随笔),是介于文学与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兼有二者的特点,融文艺性与政论性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政论

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唐弢语);文艺因素与政论因素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杂文与文学作品及新闻评论基本体裁的区别

文体形式体裁类型文体特征

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新闻评论社论、短评、编者按语、时评、小言论等针对新闻事件、社会问题、公众话题直接发表议论、做出分析

杂文散文中的一种,政论中的一种运用文学手法议论社会现实、表达意见与情感

三、杂文的特点

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生动泼辣的文风、灵活多样的形式

四、杂文的写作要求

选题要广,取材要严;分析具体,重点突出;说理形象,善取类型;思想深刻,议论风趣

第十章广播评论

广播的媒体特征;广播评论的特点;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广播谈话、音响评论

广播评论的特点

快捷(制作简单、传输迅速,长于时效)

浅显(语言通俗、表述浅显、易于听知)

平易(态度平等、语气平和、长于交流)

生动(信息丰富、个性表达、声情并茂)

第三节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广播谈话

广播谈话最早是一种“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与分析问题,以聊天或交谈的手法,力图模仿或直接采用日常谈话的方式,在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中分析议论,以求得较佳的传播效果

一、广播谈话的构成

广播谈话分为直播式和录播式或者口播式(漫谈式和对话式)和即兴式(访谈式和论坛式)

二、广播谈话的基本形态

漫谈式广播谈话

采用谈话的写法和口吻,在播音员播报评论稿件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与听众进行拟态交流的氛围

在写作及播出广播谈话时,既把听众作为收听者,又作为对话、交谈者; 在“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素,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尽可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对话式广播谈话

变一人口播为两人对播,消除了一人口播的单调感,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呼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

有助于活跃评论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思维,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通过谈话的逐层深入,听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的情境之中,并自然而然地了解评论的主旨和意图

访谈式广播谈话

由主持人(或记者)与谈话对象就某一事件或问题,以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的,以了解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谈话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嘉宾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访谈的对象多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社会知名人士或某方面的专家权威

论坛式广播评论

由两位以上的嘉宾直接参与,在交流与讨论中对事物或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展开讨论或论辩的谈话类评论

在这类谈话中,主持人(或记者)与嘉宾即席侃谈,主持人(或记者)在谈话中起提问、引导、串联、补充等作用;谈话者起分析、解释、议论、争鸣等作用;还可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吸引听众参与讨论

第四节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音响评论

音响评论是指兼用现场音响、资料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与口播述评的最大区别,是音响的运用。它是广播述评中的特殊类型,也是最能体现广播传播特点、发挥广播传播优势的广播评论类节目

一、广播评论中音响的类别

现场谈话记者在采访现场的提问和采访对象的谈话

环境音响现场采录的用以表现环境特色、交待环境背景的音响,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音响

后期解说记者或主持人在后斯制作时录制的解说和论述性语言

资料音响为引出话题、交待背景、烘托气氛而选用的以前录制好的声音资料,包括昔日的讲话、音乐、歌曲及其他唤起人们记忆和佐证评论观点的音响

二、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充当由头,引出话题;提供论据,佐证论点;参与议论,烘托主题;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第十一章电视评论

电视评论的特点

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视听结合的评论;纪实性与思辨性统一的评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评论

二、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类型节目类型节目形态表现特征

口播类评论

本台评论播音员口播,相当于报刊社论

编前话、编后话播音员口播,相当于报刊编者按

谈话类评论

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员)直接发表评论

访谈式评论演播室(实时连线)一对多访谈

论坛式评论主持人与嘉宾漫谈或论辩式评论

参与式评论演播室(在线)受众参与讨论

电视述评

新闻述评现场报道+意见整合+主持人评点

第三节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第四节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电视述评

一、电视述评的概念

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上的具体运用。一般来说,它既报道事实,又对事实进行深入的解释或分析。它综合运用画面、同期声、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电视评论形式,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类节目

二、电视述评符号系统的运用

电视要素构成种类功能作用

画面现场画面、资料画面、图表、图形、电脑动画展示事实、交代背景、提供论据

同期声人物访谈、现场音响、记者现场解说、议论介绍事实、参与议论、烘托气氛

画外音及演播室点评画外解说与论述性语言、主持人演播室评点议论串联、过渡、解释、补充、评点、生发

屏幕文字标题、字幕提示、说明、补充、强调、提炼、深化

第五节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谈话类评论

一、谈话类评论的概念

谈话类评论是以电视谈话的方式播出的电视评论类节目。一般以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嘉宾或现场观众参与,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的场景,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公众关心的话题,通过访谈、讨论等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进行,是一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态

二、电视谈话类评论的形式

访谈式

由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谈话对象就某一事件或问题,以面对面或连线方式进行的,以了解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谈话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嘉宾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

访谈的对象多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社会知名人士或某方面的专家权威

论坛式

由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政府官员、专家权威、各方面或各种意见的代表性人士,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进行的讨论、漫谈、论辩等形式的谈话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各种意见和看法相互交流、启发、论辩或补充,对论题的探讨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具有更显著的交流感和互动作用,使观众在不同观点的探讨和争鸣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在多样的选择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现场参与式

由主持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演播室受众直接参与,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生活中公众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或争鸣的谈话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现场观众直接参与、介入谈话过程,使人际交流的特点更显著,参与者范围更广泛,节目现场感与参与感更强

更大范围的讨论与争鸣使这类节目更轻松、更活跃,某种程度上还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因素

第十二章网络言论

网络言论的特点

一、网络言论的概念

网络言论泛指在互联网上发表的各类评论,目前主要以文字评论为主

网络言论包括网络新闻评论和网络自发言论两大类形式。前者既包括代表媒体发表的新闻评论,也包括网民在各类论坛上自由发表的时评或政论文章(article);后者主要是指以帖子( posting )的形式在BBS或新闻留言板上自由发表的言论,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论文章,却是意见性信息在网络上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构成网络言论空间与意见平台的重要内容

二、网络言论的特点

选题的及时性与随动性、议论的自发性与互动性、观点的多元化与情绪化、形式的多样性与随意性第三节网络言论的形态

一、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媒体评论

网络上发表的或转载主媒体的、代表媒体或“把关人”的评论,其作者既包括媒体内部的从业人员,也包括特约评论员

网络专论

签约作家为网络媒体专门写作的专栏文章;这类评论一般代表社会上的意见领袖或专家学者的意见

网络论坛评论

在网络设置的各类论坛中自由发表的评论;论坛的开放性、互动性与观点的多元性、鲜明性,构成了此类评论的主要特征

1.评论如何坚持党性?

第一,要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加强宣传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讲事实,用事实说话;要讲真话;要讲道理,观点的表达要有理

有据。

第三,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要上下结合,受众参与,要点面结合,单有评论人员是不够的,上到编辑部,下到记者,都应积极参与。内外结合,报社的内部力量与外界力量结合。

2.网络评论的优缺点

优点时效性强、准确及时、反应迅速。

缺点不够理性,语言偏激;质量有待提高,容易误导受众,无新意经不起推敲,应景式评论偏多,经不起推敲细究。

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是什么? 属新闻学专业基础教学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较系统学习与训练,学员基本上掌握新闻评论的原则与规律以及新闻评论史知识,较熟练地运用新闻评论方法与技巧。 二、学生能够学到些什么? 新闻评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新闻评论在媒介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与其他新闻产品样式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是新闻评论的理论范畴:较系统地讲解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新闻评论的特点、任务、作用、党性原则。定下基调,就不会犯评论写作中的一些错误,就知道如何鉴别好稿差稿。明确原则,就能够“带着脚镣跳舞”。(脚镣――政策法规、宣传纪律、受众兴趣、媒体传统、媒体技术手段、社会效益等) 新闻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是新闻评论史范畴:从历史发展看未来趋势,从历史发展深入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功能、原则 新闻评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写新闻评论?――这些是技能、方法范畴:整体上如何运作;文章怎么写?即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论证方法、谋篇、文风,各类评论写作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修养等。 三、教师怎样教? 以讲解为主,同时强调授课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小练习(每次一节课)、课外习作等练笔形式,并加强习作讲评,组织适当的讨论。 四、学生怎样学? 学生关键是要强化一种新闻评论的意识,要有评论的欲望。 要明确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失败教训锤炼出来的。编辑、读者评价评论的标准往往是与这些规律、原则相一致的。更高的目标:在尊重规律和原则的同时力求突破创新,创造新的原则,打破常规。 五、怎样考核? 由于注重学习过程,所以平时成绩比重较大,占最终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以作业练习和课堂出勤情况为主;期末考试分知识素养和技能两大部分。 四、每周授课内容安排 1、绪论(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学习意义) 2、新闻评论的特点 3、新闻评论的任务与作用 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5、报刊新闻评论简史(布置课外习作) 6、新闻评论的要素与品格 7、新闻评论的选题 8、新闻评论的立意 9、论证(一)方式方法 10、论证(二)驳论(布置驳论习作) 11、论证(三)逻辑推理 12、课堂练习兼习作讲评 13、新闻评论的标题 14、新闻评论的谋篇 15、新闻评论的文风 16、新闻评论的类型(布置短评习作) 17、思想评论与经济评论 18、广播电视评论 19、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20、复习迎考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绪论 (一)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新闻评论复习题

1.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 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 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 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 范畴,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同时,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 3.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①内容层次不同:前者是传达事实信息,后者是传达思想信息 ②写作目的不同:前者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后者则是指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 申,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③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后者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 论。 .新闻评论的特点: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引导功能,解惑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 .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本领,杂家的智能,作家的技巧 ⒎新闻评论的思想方式,方法:发散思维,纵深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批判思维 . 年,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包检查令》——追求新闻自由,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 . 马克思新闻实践的阵地:《新莱茵报》 . 列宁创办了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 . 新闻思想集中在《党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发表在《新生活报》上的文章 . 年,王韬创办了《循环日报》,王韬称的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 《时报》首倡的“时评”是新闻评论演讲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的标志﹏﹏ . 《申报》——自由谈《大公报》——星期论文《湘江评论》——毛泽东 .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评论发生倾斜,新闻评论最黑暗时期 . 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新闻评论的分量更突出;时效性更强,﹏论题更广泛,﹏指向多元化,﹏监督异地化,﹏形式多样化,新闻评论队伍的专业化、学者化. 选题的来源:①从上级精神中去选题②从社会实践中选题 ③从新闻报道中选题④从探讨争鸣中选题 . 选题的原则:触及现实,理性思变;面向全局,准而有当;以小见大,富含新意 . 立论的基本要求 立论: 标题: .标题的功能:提示议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标题的特点: .新闻评论标题美学特征:形式美——整齐一律,平衡对称,错落有致

新闻评论写作

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美”的探析 于孟晨,汪湘 (西安邮电学院报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美化版面是组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美的版面,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并且更好地接受内容。反之,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产生不愉快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不愿去读它,即使勉强去读,效果也大为减弱。因此,美并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版面美化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版面的精美是报纸办“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张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图片的精彩、优美高雅的版面设计可使报纸的视觉形象充满魅力。尤其高校校报版面小,读者对版面哪一部分都不会忽略,一条条装饰纹线,一幅幅图片和插图,一行行不同内容的文字,以无言的形式美,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达到愉悦读者心灵和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设计在形式美上还具有供读者欣赏的功能,通过围、隔、空、叠等关系互相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编辑的风格也通过版面设计直接传递给读者。所以,很有必要对校报版面设计作一探讨。 1版面设计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 内容美是报纸版式设计的灵魂,是编辑理论水准、政策水平的反映。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党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校报编辑要以校报的总任务和特定任务为依据,凡是与当前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都是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安排时应放在重要位臵。因此,编辑稿件时应精确及时、主次分明地选取见报稿件。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需反复琢磨,如一个结构巧妙的标题,一句意味深长的妙语,一段隽永的文字,一张好的图片,这些都能使读者击节称赏,玩味良久。再比如,花絮新闻常常撷取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是满足读者多方面信息需要、丰富版面、增强可读性的好形式,以此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稿,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正确恰当地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臵,按稿件的新闻和宣传价值区分主次,排出先后顺序,使稿件在版面上的位臵“各得其所”,彼此又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所谓形式美,就版面设计的形式而言,是编辑遵循编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运用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手段进行的使版面以美制胜的创造性劳动。即版面要美,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只有版面设计美,才能唤起读者阅读欲望,抒发读者美感情绪。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1和谐 报纸同一版面、对开版面,线条与线条、字号与字体的和谐,文章篇幅大小的和谐,色彩对比度的和谐。报纸多为黑白板,应注意黑白密度对比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 1.2标题醒目 标题在编辑刻意制作后,不同的版面要选择不同的字型和字号的字。只有标题醒目才能吸引人,要闻版要庄重醒目,综合新闻版要明快、清新,理论版要气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新闻评论学复习讲义

新闻评论学复习讲义

新闻评论教程讲义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最早出现于报刊。 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新闻性是它的首要特征,这是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2、鲜明的政治性; 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即使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包括业务方面的问题,也要从理论、政策、思想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就事论事。 3、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应该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使它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丰富多彩。 2006年简答: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三、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解惑: 新闻评论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 3、表态: 新闻评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论的立场和态度。 4、深化: 新闻评论可以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经过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挖掘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全局的高度说明问题,虚实结合。 2007简答:新闻评论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四、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写作适用层次、专业:本科、新闻学 学时:64 学分:4 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新闻写作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原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见新闻评论的常用技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评论的涵义、历史与现实,掌握新闻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新闻评论员应具备的素质,全面了解目前中国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将较好地掌握现代新闻评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新闻评论概论(总学时:4;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种类、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新闻评论是传播的旗帜和灵魂,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与本质。 (2)理解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 (3)了解新闻评论的样式演变。 (4)理解新闻评论的实践。 (5)了解新闻评论的不同分类。 3.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理解新闻评论的本质。 难点:提高自身撰写新闻评论的素养。 4. 说明:注重教材中的应用部分,避免和新闻写作课程中的内容过多重复。 (二)新闻评论的要素(总学时:8;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2) 1. 具体内容:(1)新闻评论的结构: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 (2)新闻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

述的问题,他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要努力学会从现实生活中选题。好的论题,应触及现实、富有新意,面向局、准而有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3)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评论的论点是正确的。成功的论证,应当是解说得使人信服,论述有条不紊,议论严格周密,思想过渡首尾一致。论证的方式,分立论、驳论两大类。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含义,以证明作者的看法、主张正确。所谓驳论,就是以反驳他人的错误关点为主,在反驳过程中传播真理。逻辑论证的手段是逻辑推理。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有直接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理四种。 2.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评论的要素。 (2)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 (3)了解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 (4)理解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以及相互关系。 3. 重点、难点: 重点:新闻评论要素的演变、新闻评论结构演变的规律、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与论证。难点:新闻评论选题的范围和方法;新闻评论的立论与论证方法。 4. 说明:对于涉及职业技能技巧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讲精讲透。 (三)报刊评论(总学时:10;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4) 1.具体内容:(1)报刊评论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2)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社论的任务是,直接的、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式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对过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看法;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社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恰当的论题,提炼在政治上明确和尖锐的主题思想。二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把道理说的既深刻又透彻,让人心悦诚服。三是树立正确的文风,力求把社论写得短而精粹,质朴感人,编辑部文章,是由社论发展而来的,比社论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规格更高。它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重大事件发展的政策性言论。 (3)评论员文章。是报刊、通讯社等使用较多的中型评论体彩,代表媒体编辑部的声音,其重要性仅次于社论,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

新闻评论学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社论P122 指代表报社意见,关系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指导读者为目的的论评。 2,评论员文章P140 结语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或权威的特约评论员写成。 3,短评P145 是一种选题集中,篇幅较短,规格不及社论和评论员文章高的新闻评论文体。 4,新闻述评P187 基于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分析而作出的评论,它以“述”为基础,以“评”为核心。 5,文中按语P164 是直接插入文章的一种简短的批注,它附于文中,针对某个名词,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加以批注。 6,编者按P158 新闻媒体的编辑就新闻报道所做简短的说明,提示或评论,目的在于帮助读者阅读或表明传播者的立场和态度 7,电视时评P236 其基本样式是演播室访谈,以时事热点为评论对象,由主持人组织串联,并参与讨论,具专家学者身份的嘉宾为主要评论者对新闻进行分析和解读,发表意见和观点。节目选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多针对新闻,以深度、权威和独到的观点吸引观众。 8,电视述评 属于一种边缘体裁,兼具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的双重功能,“述”往往多于评的分量。 二简答题 1,报道与评论的区别与联系P3 P6 区别:新闻报道是事实信息,客观叙述事实真相;新闻评论是意见信息,主观议论作者观点,揭露本质。 联系:二者是紧密结合的,评论往往基于报道叙述的事实来提出观点进行议论。 2,评论的特点与功能P6&P8 1)特点:a 新闻性 选题新: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或社会现象; 观点新:简洁新颖,独到。 b 说理性 文本结构清晰,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手法。 C 鲜明的倾向性 评论旨在表达主观意见,强烈主观色彩带来鲜明倾向性。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新闻评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1.非事件性选题: 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2.评论员文章: 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个为社论。 形式上它虽然并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编辑部但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其形式主要有: 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3.递进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实质。 4.个人专栏: 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5.内报头:

内报头是国际上言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包括字体与图案)。使用这样一个内报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表明了社论版特殊的地位。内报头的内容有简有繁,有的只是报头字样的缩小,有的有图案,有的还要加上从发行人到总编辑、社论版编辑一干人等的大名以及读者来信的方法。 6.选题: 就是选择需要评价的事物或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出的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7.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8.编后: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成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而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其作用在于补充或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9.文中按语: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10.报道推进型评论: 11.具体判断:

新闻评论学答案-不全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6分) 1.新闻评论学是( B)的一个组成部分。 A.应用学 B.新闻学 C.评论学 D.政论学 2.评论写作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C)。 A.重系统、条理性和思辨能力 B.重解释、科学性和识别能力 C.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D.重揭示、洞察力和客观性 3.( B)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A.叙事和议论结合 B.论点和论据结合 C.论据与论证结合 D.观点与论证结合 4.新闻评论写作在说理论述的实际操作中,下列哪项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的?( B ) A.据事议理 B.表格统计 C.比较分析 D.论辩交锋 5.新闻评论结构与一般文章不同在于,它主要依靠( B )来谋篇布局。 A.议论说理的要点 B.事件发展先后顺序 C.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 D.逻辑推理规律 6.评论性文体的逻辑性指的是大都遵循了( B)的议论过程。 A.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 B.从产生发展到出现结果 C.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 D.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7.新闻评论文章的开头一般称之为( A)。 A.导语 B.本论 C.引言 D.引论 8.( D )是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写作者把抽象道理和具体形象相结合,从而使评论生动引人。 A.破与立结合 B.论辩说理 C.分析对比 D.形象说理 9.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主编的《新莱茵报》十分重视( B )。 A.撰写政论 B.撰写社论 C.撰写专栏文章 D.撰写短评 10.近些年来,( A )经常尝试以“本报观察家评论”的形式就国内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引起读者的注意。 A.《人民日报》 B.《参考消息》 C.《光明日报》 D.《经济日报》 11.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是( B)的文体写作特点。 A.社论 B.短评 C.述评 D.评论员文章 12.在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是( B)。 A.短评 B.编者按语 C.小言论 D.杂文 13.上世纪30年代,著名报人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创办的评论专栏是( D)。 A.《今日与明日》 B.《未晚谈》 C.《今日谈》 D.《小言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

新闻评论学复习资料

名词 1.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用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2.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 3.社论: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 4.评论员文章 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而是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 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理论性更强烈,政论性更鲜明。 6.短评 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特点是内容单 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 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 8.文前按语 也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形式,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 9.文中按语 与新闻报道或文章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10.编后按语 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章的联想和发挥,用抒情、联想和议论性的文字,依附在新闻稿件的后面,目的是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和报道思想。 11.专栏评论 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12.述评 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主要由报刊记者采写,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启迪和引导。 13.选题 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14.立意 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15.结构 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 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17.论据 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教学参考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 0316 1219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教学参考 本章说明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体会新闻评论情理结合、语言准确生动并富于鼓动性的特点。 二、学习阅读社论、短评等主要新闻评论类型。 三、能够抓住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弄清的主要观点。 四、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教学设想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就是议论文。由于学生已经广泛接触并重点学习过议论文,教学不妨由此导入。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与课文作一些比较,讨论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不同,这样学生对新闻评论的特点就可以了然于心了。 二、新闻评论被称为“新闻媒体的旗帜”,这主要体现在报纸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中,可以引导学生任选一份报纸,通过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了解报纸的立场和态度。也可以结合下边相关资料中的提示多作一些阐述。 三、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有两篇评论,像12课、14课可以分别进行比较阅读,因为它们或性质、内容相近,或写作风格接近。12课的两篇社论则最能体现新闻评论的特点,可以结合评论的文体特征,进行重点学习。 四、过去的评论,如果脱离了写作时的现实背景,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13课《奴隶与盗贼》一篇即是如此,放在本单元进行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写作的时期,发现触发写作动机的新闻事实,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它作为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五、14课是两篇外国评论,不妨让学生课下阅读并作简单评析,课上任选一篇进行交流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

六、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也应在本单元教学中多予关注,并能引导学生应用于评论写作的实践。 七、学习本单元,要提示学生留意近期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的新闻事件或评论,为最后的写作实践做好准备工作。 相关资料 一、关于新闻评论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关于新闻评论的概念,解释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新闻评论泛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所刊发的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吴庚振《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评论,从广义上说就是对新闻事实发评论,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邵华泽《新闻评论写作漫谈》,长城出版社1986年版) 新闻评论,简而言之,是新闻传播工具中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具体说来,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丁法章《新闻评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新闻评论必须以一定的新闻事实为依托,消息承载的是新闻事实本身,而评论则是透过事实阐述某种观点。 2.倾向性。评论要对所依托的事实做出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利与弊、善与恶、美与丑等方面的价值判断,这种鲜明的价值取向,使之天然地带有倾向性。进一步说,很多时候,新闻评论的倾向性都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 3.公众性。消息报道及时、快速、量大,但也常常令受众陷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所适从;同时社会的复杂变化也可能会令读者产生困惑,需要有人解疑释惑。新闻评论正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公众舆论健康地发展。 (三)新闻评论的作用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 新闻评论概念:是一种政论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中。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 一、新闻性2、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评论特点二、政治性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1、面向广大受众 三、群众性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一、引导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二、监督的作用 三、表态的作用 四、深化的作用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 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 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 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 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论题从哪里来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 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1、针对时弊,对症下病 一、立论的针对性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1、论题的新颖 2、见解的独到 立论的基本要求二、立论的新颖性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