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管理会计对其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等内容,为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制全面预算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金融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建立,金融业经营战略日益全球化和规模化,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提供银行发展战略、盈利能力、风险预警和业绩衡量等重要信息。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薄弱。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既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部门提供信息;同时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部门为其提供用以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及产品部门经营业绩的外部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和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银行的信息系统不仅难以提供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也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管理会计将银行费用及财务收支分解到部门和产品的需要。

2、成本和风险管理欠缺。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主体较少、范畴较窄且管理部位偏后。银行普遍存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缺乏资本投入管理的自我约束,导致业务规模盲目扩大,机构网点扩张过快,这既给银行的成本控制带来困难,也造成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并蕴含大量经营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监管环境的强化、风险认识的提升及公司治理的推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赖规模扩张、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的平衡。

3、利率市场化压力下的定价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目前的迫切问题。银行定价模型在理论上基本是成熟的,关键问题是实践中如何界定该模型中的资金成本、费用成本和

风险成本等重要要素,及确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种类,规范调整审查内部转移价格的程序和权限等。

4、人员素质与激励机制不足。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要求管理和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经济、金融、管理及计算数学等方面的能力,但当前银行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业绩评价机制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助于个人和业务部门的业绩确认,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控制风险。核算手段的限制,使得当前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仍保留着许多平均主义因素。

二、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

1、责任会计制: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核心

责任会计制是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商业银行内部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一套专门制度,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如下:

(1)划分责任中心。分部门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部门为责任中心;分产品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产品营销部门、处室、科组或团队为责任中心;分客户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客户经理、客户营销服务处室或客户营销团队为责任中心。商业银行还需按部门权责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划分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利润中心通常包括信货业务部、中间业务部和营业部等部门,其收入和成本可以清晰地分辨。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利润同部门预算利润比较。成本中心通常包括人事部、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等部门,其基本上没有银行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及支出,只负责对银行内部提供后勤服务、自行产生租金、折旧和人事费用等成本,并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成本同预定成本比较。

(2)明确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项目。明确收益项目较为简单,明确成本项目则较为复杂:①设立部门成本收集方法;②明确各种成本处理方法,区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全行性费用;③明确各部门成本核算分摊流程,区分直接费用、全行性费用和未能及时处理分配的费用;④设定成本分摊基础,如员工数、使用面积或存放款平均余额等;⑤明确责任成本制度,各部门只需对可控成本负责。

(3)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实行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内部资金价格是部门核算的关键,既可用于衡量存贷部门等内部机构的业绩,又具有杠杆作用,可引导资金流向;内部资金价格还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如存款部门将存款“卖”到“内部资金市场”、信贷部门从“内部资金市场”买入资金发放贷款,都存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利率、期限缺口等问题。通过这些内部资金的交易过程可以进行缺口风险的量化、转移和控制。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确定要以成本、市场或经营战略为依据,定价政策要透明、公平并有相对稳定性。目前,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大多采用资金划拨定价法,即内部转移价格等于内部资金划拨价格。后者的定价主要参考市场利率及本行经营成本与收益水平,采用单一定价法、多重定价法、配比筹资法和合同利差法等。我国商业银行制定内部资金划拨价格,多以央行公布的标准利率或同业市场利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在实体“内部资金市场”下,内部资金的定价可通过内部各经营管理单位(部门)与内部资金市场实际交易完成,内部资金价格随期限、风险、外部市场价格、经营战略等因素变化。内部资金市场的交易品种不仅包括实有资金的交易品种,而且包括衍生金融交易品种。在虚拟“内部资金市场”下,内部资金的定价有成本法、市价法两类,其表现形式又有低进高出、平进平出和高进低出三种。

低进高出定价指资金供给和资金剩余部门以低于基准价格强行将资金“卖”给内部资金池,资金使用部门从内部资金池“买”资金用款时以高于基准价格交易。该方式将部分利润强行留在内部资金池,侵占了资金供应和资金使用部门的部分业绩,易挫伤部门积极性。

平进平出定价指资金供给和资金剩余部门以基准价格将资金“卖”给内部资金池,资金使用部门从内部资金池“买”资金时以同样的基准价格交易。该定价方式不存在内部资金池对利润的截留,但这种单一价格定价的合理性值得考虑。

高进低出定价指资金供给部门和资金剩余部门以高于基准价格强行将资金“卖”给内部资金池,资金使用部门从内部资金池“买”资金用款时是以低于基准价格交易的。这种交易定价方式是通过内部资金池向内部各经营管理部门让利,内部资金池每年有“政策性”亏损,是一种扩张型战略取向的定价交易选择。

(4)确定责任目标。即责任中心在其权责范围内预定应当完成的经营任务(责任预算),是银行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总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

(5)定期跟踪控制。通过设立对各部门的控制,制定各部门的考核方式及标准,利用银行会计和信息部门的实际数据,与标准数据比较。

(6)编制绩效报告和业绩评价奖励。对责任中心的实绩考核,主要是对其收益和成本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了解收益和成本的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编制书面业绩报告,反映部门预算数和实际数及二者间的差异,并说明重要差异。业绩考核部门根据会计报表和内部核算的有关数据,定期对部门各项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直接与分配挂钩。

2、全面预算(预算模式、控制方式和考核内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线

商业银行要改变现行预算管理模式,确定全面预算管理主体,建立分行、分部门、分产品和分客户预算,实现具有一定经营管理权限并承担一定责任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以预算编制为重心的事前管理——加强经营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正确的经营决策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证,预测是决策的基础。银行可以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预测未来的经营利润、资金量、货款投放和成本等。定量分析方法依据较完备的数据信息系统,考虑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加工和处理数据,揭示有关经济变量间的规律,作为预测依据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方法则主要依靠预测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主观判断和分析推理能力进行预测。

在预测的基础上,会计人员依据各种信息编制全面预算,包括静态预算(如固定预算)、动态预算(如增量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责任预算等,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为评价和考核经营成果提供依据。全面预算还需进行指标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其作为责任中心开展经营活动的准绳。(2)以预算执行为重心的事中管理——预算差异分析与控制。预算差异分析和控制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①进行科学的合理分工,成立权责分明的责任中心,明确不同岗位的权利、责任和操作准则。②成立部门协调委员会,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部门间的协作关系。

③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制,根据责任预算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对经营活动进行

严密的控制,确保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3)以业绩考核为重心的事后管理——评价和考核经营成果。责任中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量。通过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工作成果,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保证决策目标实现。

3、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和分营销渠道核算: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基础

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中,核算仅仅是基础,它应该为银行的管理体制服务。成本信息对于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和分营销渠道的管理至关重要。缺乏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在其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无法对部门、产品、客户、货币和营销渠道的效益进行分析,无法从部门、产品、客户、货币和营销渠道的不同角度进行科学决策,更谈不上控制与绩效考核。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和分营销渠道的管理体制,各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需对应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同种管理体制下,由于金融产品经营特点的不同和管理要求的差别,也可能适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1)对商业银行费用的划分——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属于服务行业,其收入确认不与经营产品的物流挂钩,因此期间费用的划分不适用商业银行。

直接费用可以通过会计分录的账务处理,在配加部门码、产品码、客户码、货币码的情况下,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项下;但间接费用不可能通过会计分录完成成本归集的过程,间接费用需按一定比例在不同的成本对象间进行分摊,分摊的结果不再通过会计分录记录在各成本对象项下,而是通过成本计算的系统方法,包括编制成本计算表及部门损益表、产品损益表、客户损益表等来反映。客观、合理地将大量共享成本在产品和部门之间分配,是实现产品和部门业绩评价的关键,也是内部利益分成的难点。需要从分析成本动因人手,明确费用发生的源头,将费用成本支出按照机构、部门、产品分别核算,并通过开发财务归集还原等IT计算机系统实现成本核算的自动化、规范化、精细化处理。

(2)对商业银行成本的划分——完全成本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成本要有对象化的目标。将费用对象到部门上、产品上、货币上和营销渠道上,分别形

成部门成本、产品成本、货币成本和营销渠道成本。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不能缺少边际利润的管理理念,因而银行在设计、构建成本核算体系时,既要建立作为基础的完全成本核算体系,还需建立变动成本核算体系。商业银行要按照“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费用通过合理的分配比例分配计入成本对象”的原则,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费用划分为变动和固定费用来计算部门、产品、客户等对象的变动和固定成本,并进行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可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成本和利润预测、储蓄网点的设置、撤并、新产品开发等经济决策分析、经营规划和成本控制方面。

如银行贷款业务本量利分析,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单位贷款利息收入、贷款总金额、单位贷款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四个变量函数之间关系研究和分析,预测它们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和损益平衡点,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如网点设置的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以揭示网点保持盈亏平衡的最低存款量,还可测算网点达到目标利润所需的存款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综合收益一单位变动成本)。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

2000年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逐渐将管理会计运用于经营管理实践中,大力进行了数据大集中工程、内部评级化工程、客户价值评估系统和员工的绩效实时评估系统等。

中国农业银行在2004年,根据本量利原则,在经济金融资源贫乏的地区,大力撤并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低效营业网点。据统计,目前农行撤并的机构网点已接近2.1万个,比例高达40%。同年农行还改革了收入分配制度,逐渐提高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重,按照效益和贡献的多寡分配工资和收入,适当拉开不同分行之间、员工个人间的收入差距。

中国建设银行于2004年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分行实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和制定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风险和效益约束机制。在业绩评价机制中,建行率先引入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等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机制,通过集中的风险管理,建立审贷分离、风险预警、信用评级、经营与监管分离的信贷管理机制,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建行全面推进全员劳动合同制,

进行用人、用工、薪酬、培训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

中国工商银行在着手构建制度体系的同时,开发了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的业绩价值管理项目(PVMS)。PVMS改变了过去商业银行长期推行的以分支机构为主体的单维业绩评价,采用全行统一的产品分类体系、统一的成本分摊方法、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与统一的风险成本计量方法,借助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管理数据的深人挖掘,实现对产品、部门和机构业绩的准确核算。

与传统绩效考核相比,PVMS的特点在于其全面评价。首先是将对分支机构、内设部门及金融产品的评价融为一体,不仅包含了银行内部绩效评价的主要维度,也体现了银行不同维度管理的内在联系;其次它涵盖了银行所有业务,囊括资产负债科目与损益科目的所有经营数据;再次它包括对收人、财务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评价,将银行所有经营要素都纳入业绩评价范畴。此外PVMS作为以财务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将与客户服务、内部控制等其他非财务评价体系一起,共同构成银行的全面评价体系。

PVMS的效用一是有助解决工行产品经营过程中的产品设计、盈亏分析、产品定价等问题,使工行的产品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基础,弱化工行薪酬管理的平均主义,提高了激励效率。三是有助于解决工行分支机构与网点管理中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不统一、风险拨备计提不客观、收人分割不合理、成本分摊不科学等问题,提高工行机构管理中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四是为解决产品定价问题奠定基础。PVMS的研发,解决了产品的费用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等核算问题,提高了工行产品的定价能力,增强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试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 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 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 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 3、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4、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5、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借款 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 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将贷 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 6、分级授权: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下,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逐级向下授权和转授权, 下级行必须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和权限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向上级行审批。

7、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 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8、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 进行结构性重组, 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 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信用创造有一定的限度。 正确 2、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正确 3、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正确 4、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贷款和证券投资。 正确 5、银行从事股票投资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错误 , 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并不从事股票投资业务。 + 三、简述题 1、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德望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归纳

第一章导论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作用)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应其经营活动特征的功能,有以下作用: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P4 (定义)指商业银行为商品交易、债权债务的清偿提供一种结算机制。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作用)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使商业银行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定义)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货币,从而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作用)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以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声誉、信息、技术、网络等方面优势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信息指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中所获得的信息) 货币政策传导者:商业银行是宏观调控的对象。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调节经济的职能) (风险管理的职能):商业银行通过介入高风险资金而向存款人发型低风险的间接证券,实际上承担了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套利职能。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3性)P2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简称为:“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资金安全和稳健经营。(做法)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存贷比、不良贷款率、资本净值与资产的比率);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定义)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在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则是指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需要和客户合理的贷款要求。(做法)量化指标来衡量流动性状况。资产类:现金资产比例/头寸比例、流动性资产比率、贷款占总资产比率;负债类:股权占总资产比率、存款占总负债比率、核心存款占总存款比例;资产负债类:存贷比。 (定义)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收入与支出)收入包括: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股息、红利、债息)、劳务收入(手续费、佣金);支出:存款利息、借入资金利息、贷款与投资的损失、工资/办公/维修/税金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紧迫。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特点。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这种积弊的消极越发凸现出来。譬如,当人民银行决定于2000年9月21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以及300万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利率,迈出改革利率制度、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的时候,据了解,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确定其各自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时,手头并没有完备的成本资料。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相关信息的,能够制订出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考虑到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集中在哪里?是否该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毕业论文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模拟试题(卷)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测试一 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银行业务营运的起点和前提条件是: A. 自有资本B ?负债业务C ?资产业务D ?贷款业务 ()2、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诞生。 A.英格兰银行E.威尼斯银行C ?圣乔治银行D ?阿姆斯特丹银行 ()3、在下列几种通过外部融资扩充银行资本的方法中,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影响最小的是: A.发行普通股B ?发行优先股C ?发行资本性长期债券 D ?发行可转换债券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金运用是: A.同业存款B ?短期国库券C ?贷款D?长期证券 ()5、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是: A ?损失类贷款 B ?可疑类贷款 C ?次级类贷款 D ?关注类贷款 ()6、定活两便存款利率一般参照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打 ______________ 折计息。 A. 4 B ? 5 C ? 6 D ? 7 ()7、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基础是: A.比例规模B .资产结构C .银行资本D .负债业务 ()8、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始于: A. 1996 年B . 1997 年C . 1998 年D . 1999 年 ()9、通常把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称为: A.可用头寸B .基础头寸C .可贷头寸D .超额头寸 ()10、一家银行的资产是100万元,资产收益率是1%其杠杆比率是4,该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 A . 1% B . 4% C . 5% D . 10%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 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业务活动中引起银行现金流入增加的有: A.利息支付B .同业拆入资金 C .兑付大额可转让存单D .发行债券 ()2、下列属商业银行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A.拆出资金 B.再贷款 C.再贴现 D.发行债券 ()3、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成本最低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适时流量调节原则 D .适时存量控制原则 ()4、下列___________ 项目属于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 A.股本金B .税后留利C .呆帐准备金D .自有房产 ()5、下列属银行表外业务的有: A.担保B .证券承销C .备用信用证D .融资租赁 ()6、商业银行分行制的特点有: A. 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地区,风险集中; B. 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 C. 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 D. 银行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7、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下列哪几类之和: A.损失类贷款B .可疑类贷款C .次级类贷款D .关注类贷款 ()8、通过对商业票据的贴现业务,商业银行可以:

银行管理会计

银行管理会计 一、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 1、责任会计制: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核心 责任会计制是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商业银行内部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一套专门制度,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如下: (1)划分责任中心。分部门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部门为责任中心;分产品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产品营销部门、处室、科组或团队为责任中心;分客户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客户经理、客户营销服务处室或客户营销团队为责任中心。商业银行还需按部门权责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划分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利润中心通常包括信货业务部、中间业务部和营业部等部门,其收入和成本可以清晰地分辨。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利润同部门预算利润比较。成本中心通常包括人事部、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等部门,其基本上没有银行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及支出,只负责对银行内部提供后勤服务、自行产生租金、折旧和人事费用等成本,并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成本同预定成本比较。 (2)明确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项目。明确收益项目较为简单,明确成本项目则较为复杂:①设立部门成本收集方法;②明确各种成本处理方法,区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全行性费用;③明确各部门成本核算分摊流程,区分直接费用、全行性费用和未能及时处理分配的费用;④设定成本分摊基础,如员工数、使用面积或存放款平均余额等;⑤明确责任成本制度,各部门只需对可控成本负责。 (3)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实行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内部资金价格是部门核算的关键,既可用于衡量存贷部门等内部机构的业绩,又具有杠杆作用,可引导资金流向;内部资金价格还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如存款部门将存款“卖”到“内部资金市场”、信贷部门从“内部资金市场”买入资金发放贷款,都存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利率、期限缺口等问题。通过这些内部资金的交易过程可以进行缺口风险的量化、转移和控制。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确定要以成本、市场或经营战略为依据,定价政策要透明、公平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论 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商行的特征:(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2)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即金融企业。 (3)商行与专业银行相比有所不同,商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 商行的职能: 1 信用中介职能这是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 支付中介职能(结算)此职能不仅打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而且加速了结算国能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从而促进了社会再生产的扩大。 3 信用创造功能 4 金融服务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1 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效益性原则 商业银行成立的一般程序: 1 申请登记。必须以公司的形式组建。 2 招募股份。即发行股票。 3验资开业。我国规定,设置全国性商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0亿元人民币,设置城市银行的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置农业商行最低限额5000万元。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第二章商行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的特点 1 商行资本金所包含的内容比一般企业广泛。 2 商行资本占资产比重与一般企业相比很小。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储备资本。 商行资本的功能: 1营业功能 2保护功能:1 资本可以弥补日常资金运行中偶发性的资金短缺。 2 资本为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信誉保证。 3 资本可以保护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4 管理功能。 巴塞尔协议资本的组成 1 核心资本,也成一级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2 附属资本:1 非公开储备2 资产重估准备3普通准备金和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4 混合资本工具5 长期次级债务 巴塞尔协议规定,从事国际业务的商行,起资本标准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 商业银行资本筹措包括外部筹措和内部筹措。 外援资本金的筹措: 1 发行股票2发行资本性票据和3通过国家资金的投入4通过出售银行资产增加资本。 内源资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留存盈余,即从银行内部进行资本累积。 第三章商行负债管理 负债业务概念: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行最主要、最基本的业务。存款被动,同业拆借主动。 传统存款业务:1 活期存款2 定期存款3 储蓄 非交易用存款:定期和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存款的种类:1 个人存款:人民币储蓄存款,外币储蓄存款 2 单位存款:单位活期、单位定期、单位协定、单位通知存款。存款成本的构成:1 利息成本 2 营业成本 3 相关成本 4 资金成本 5 可用资金成本 商行短期借款的种类: 1 像央行借款:1再贴现:卖给央行,获取现金2再贷款:像央行直接取得抵押贷款。 2 同业借款:这是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指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时间差、空间差、行迹差调剂资金头寸的短期借款。 3 回购协议 4 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银行中长期借款的种类: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包括1资本性的2一本性的3国际性的金融债券 商行负债经营管理内容:1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2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3降低负债成本。 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的原因: 1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增长2金融机构同业竞争3新技术在商行领域的应

商业银行管理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第一学期函授试卷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管理学专业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得分 得分 评卷人复核人 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近代银行业产生于()。 A.英国 B.美国 C.意大利 D.德国 2. 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满足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 A.英格兰银行 B.曼切斯特银行 C.汇丰银行 D.利物浦银行 3.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A.股份制银行 B.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C.高利贷性质银行 D.封建主义银行 4. 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交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北洋银行 5.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清算中介 D.调节经济的功能 6. 单一银行制度主要存在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7.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A.金融资产和负债 B.一般商品 C.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 8. 银行的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有()。 A.库存现金 B.托收中的款项 C.存放同业款项 D.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 9. 对于发行普通股,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发行成本比较高 B.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 C.资金成本总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 D.总资本收益率下降时,会产生杠杆作用

10. 附属资本不包括()。 A.未公开储备 B.股本 C.重估储备 D.普通准备金 11. 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本的比率不得低于()。 A.7% B.8% C.9% D.10% 12. 年初的资本/资产=8%,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仍为8%,年末的未分配收益为0.2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 A.12.5 B.10 C.10.2 D.12.7 13.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是()。 A.借款 B.发行债券 C.各项存款 D.资本 14. 商业银行的()是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资本 15. 某银行通过5%的利率吸收100万新存款,银行估计如果提供利率为 5.5%,可筹资150万存款,若提供6%的利率可筹资200万元存款,若提供 6.5%的利率可筹集250万存款,若提供7%利率可筹300万存款,而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为8.5%,贷款利率不随贷款量增加而增加,贷款利率是贷款边际收益率。问存款利率为()时,银行可获最大利润。 A.5% B.6% C.6.5% D.7% 16. 某商业银行共筹集5亿元资金,其中以资金成本率8%可筹集支票存款1亿元,以12%的资金成本率可筹集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3亿元,资本性债券1亿元,成本率为16%。如果存款运用于非盈利资产的比重分别为:支票存款为15%,定期与储蓄存款为5%。资本性债券全部用于盈利性资产上。该行的税前平均成本率为()。 A.10% B.12% C.15% D.12.66% 17. 商业银行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金的不足的债券是()。 A.一般性债券 B.资本性债券 C.国际债券 D.政府债券 18. 商业银行发行的用于长期贷款与长期投资的债券是()。 A.一般性债券 B.资本性债券 C.国际债券 D.政府债券 19. 按照()将贷款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A.期限 B.保障程度 C.质量状况 D.偿还方式 20. 一个客户要求银行500万元的信用额度,但按贷款合同,只使用了400万元,利率为10%,银行对未使用的额度收取1%的承诺费用,而且还要求客户保存实际贷款额度10%、未使用贷款额度5%的补偿余额。计算该行的税前收益率()。 A.11.5% B.12% C.11% D.9%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

1、商业银行演变:国际贸易——币制混乱——货币兑换商——货币保管商——货币支付商——货币信贷商 2、特征: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①经营对象的特殊②影响的特殊③责任的特殊。 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综合,功能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 3、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4、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5、“三性”的关系:“三性原则”的关系:①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②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效益性也就无从谈起;③效益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6、组织形式: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制 组织结构:①决策系统:股东大会;和董事会。②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部门经理。③监督系统:监事会;稽核部门 7、商业银行资本的概念:资本也称资本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建立之初由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以及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税后留存收益和银行借入的次级长期债务用来转增资本的资金,它代表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 8、商业银行资本的特点:商业银行资本金所包含的内容比一般企业宽泛;商业银行资本占资产的比重与一般企业相比很小。 9、资本构成: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储备资本。 10、资本的功能: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 11、88版《巴》背景:银行业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大;银行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日趋严重。 内容:①资本的组成(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②风险资产的计算:总风险资产=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衍生工具风险资产。∑?=相应的风险权重) (表内资产账面价值表内加权风险资产 ∑??= 相应的风险权重)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外资产账面价值表外加权风险资产∑?+?=相应的风险权重成本) 当前市场风险敞口替代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值(衍生工具资产账面价衍生工具风险资产③标准化比率的目标④过渡期及实施的安排。 12、评价:积极的方面:①有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②有助于各国商业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③为国际间银行监管和协调提供了极大方便。 不足之处:①协议仅涉及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而忽视了其他风险;②粗线条的风险权重档次不能充分体现各种资产之间的信用差别,难以准确反映银行面临的真实风险;③协议对非OECD 成员国有歧视待遇;④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不一致,导致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监管资本套利。 13、04版《巴》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市场纪律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 × 操作风险)×100%≥4% 总风险资本比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8% 14、资本金筹措:商业银行外源资本金的筹集: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资本票据和债券。 商业银行的内源资本金主要源于银行的留存盈余。 15、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概念种类: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摘要】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是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结合考察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及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试图从中得出对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和实务运用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管理会计、核心、措施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加之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 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徐州师范大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资料 第一章 商业银行管理学导论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1)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价值最大化。 (2)在性质上不同于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中介职能、支付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 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 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目标模式可表述如下: n i i i MaxPV )1() 1(122 1 ++++++=πππΛΛ ∑=+=n t t t i 1)1(π 其中PV 为商业银行的价值,πt 为商业银行在第t 年的利润,i 为适当的折现率。 这一目标模式提出了这样一种经营理念: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时间上可至无穷)形成的。 二、基本目标:“三性”平衡 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平衡。 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商业银行只有围绕基本目标开展日常的经营活动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 1.效益性(1)决策指标上,银行在配置每一笔资金时,都要考虑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选取机会成本最低的资产项目,或者在一定的机会成本水平上,选取收入最高的资产项目,以期取得最大的经济利润。(2)会计指标上,银行在某一考核期内,表现出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运营净收入率和每股利润等。 2.安全性:一是银行投入的信用资金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如期收回,能保持和发展银行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能力;二是银行不会出现因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而影响客户提取存款的情况。 3.流动性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时刻满足资金的流动性需求。根据资金流动性变化规律,运用一定的预测分析工具对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做出正确估计并做出适当的资金安排。 三、“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三性”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2.资金的效益性是核心,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实现效益性的基础。离开资金的效益性,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就失去存在的价值;离开了这两个基础,资金的效益性就成了空中楼阁。3.短期:“三性”在短时期内既相关又矛盾,彼此可能相消又相长。4.长期:动态的“三性”平衡能保证商业银行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 1.营业功能是指商业银行的设立,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2.保护功能是指商业银行资本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客户资金免受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安全。 3.管理功能是指商业银行外部监管机构通过系列资本指标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加强资 本金管理以满足银行管理当局规定的最低资本金要求。 二、《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本内容:划分资本 1.核心资本(一级资本):由股本和从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公开储备组成。 银行股本:包括已经发行并完全缴足的普通股和非累积性优先股。 公开储备:是从银行税后利润中提留的,一般由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等组成。 2.附属资本(二级资本):主要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等。 未公开储备:包括虽未公开但已经反映在银行损益表上,并被银行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资产重估储备:包括对记入资产负债表上的银行自身房产的正式重估和来自于有隐蔽价值的资本的名义增值。 一般准备金:为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设立的。 混合资本工具: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具有一定债务性质的一些资本工具。 长期次级债务: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初次所定期限最少5年以上的次级债务工具和不可赎回的优先股。 三、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5、边际存款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6、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7、证券回购证券回购是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

8、资金头寸: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9、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10、次级贷款: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11、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 12、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是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1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指在一项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只需投资租赁设备购置款项的20~40%的金额,即可在法律上拥有该设备的完整所有权;设备购置款项的60~80%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无追索权贷款解决,但需出租人以租赁设备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租金的权利作担保的一种租赁方式.它有别于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R esearch on the A pplicati on ofM anage m ent A ccoun ti ng i n Co mm ercial Banks 肖文东1,2 X IAO W en dong (1 中国农业银行 北京 100005 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摘 要]管理会计是现代商业银行实现优良业绩的重要工具。笔者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出发,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及国外同业中的应用现状,然后试探性地提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管理会计 商业银行 业绩 [中图分类号]F81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1)04-0001-05 考察国际上业绩优良的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劳埃德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不难发现,它们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借此实现了对机构、产品、条线、部门、客户和员工的多维度业绩评价,有效支撑了价值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反观中国商业银行,大多数仍以基于财务会计的机构维度的单维业绩衡量为主要管理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管理决策需要的各业务单元和客户的盈利能力、成本状况和风险程度信息无从获取,从而在发展战略、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和产品定价等方面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管理会计文献回顾 一般认为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20至30年代。1911年,泰罗发表了著名的 科学管理原理 ,与之相关的 预算控制 、 标准成本 、 差异分析 等技术方法很快被引入到会计体系中来。1922年奎因坦斯(H W Quaintance)出版了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 ,书中首次提出了 管理会计 一词。1929年学者海斯在 供经理控制用的会计 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之后,研究者陆续提出了成本习性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开始了战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明显受到了新的经济环境的冲击和挑战,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应运而生。基于此,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穆尔(M oo re)和杰德凯(Jaedli k e)合著的 管理会计 、纳尔逊(N elson)和米勒(M iller)合著的 现代管理会计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不确定条件下经济学研究成果和统计决策理论的发展,促使管理会计学研究者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管理会计进行反思,进而逐步将行为科学 、代理人学说和信息统计学引入管理会计的研究,使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宽。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是卡普兰(K aplan)和阿特金森(A tk i n son)合著的 高级管理会计 (Advanced M anageria lAccounti n g)。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转向如何推广和应用,碰到了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的挑战。因为,在之前二、三十年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的实务技术方法的革新较少,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卡普兰与约翰逊出版的专著 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 轰动了会计界,认为应改变管理会计从属于财务报告而与规划和控制不再相关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领域: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收稿日期:2011-1-16 作者简介:肖文东,男,山西人,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管理会计。 这一时期的代表研究成果还有哈里森1930年出版的 标准成本 、 利润工程学 促使企业盈利的应用经济学 等。 美国学者阿格里斯(Argris)发表的 The I mpact of Budgets on People 一文,被认为是最早注意和研究管理会计行为特征的研究成果。 1974年英国学者Anthony H opw ood指出, 会计程序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