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中医治疗糖尿病同样强调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同时强调情志舒畅,勿忧、勿怒。

中药抗高血糖的作用是弱而缓慢的,就单一降血糖的作用而言不如西药。

在治疗糖尿病时,西药加中药的与单用西药的相比,可使西药的用量下降,西药的失效期向后推延。

据统计,专用于抗高血糖的中成药己有近4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纯中药,少数几种是加了降糖西药的,凡加西药者,其说明书中均有标示,如消渴丸。

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一般价格在300-600元/月,价格偏高。如经济条件好者,特别是早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控食、运动的基础上只服用中药,对于病情较重单用中药不能控制时,再加服西药。

现将用于糖尿病的部分中成药简介如下,同时提供了药价和生产厂家,供挑选参考。

1.消渴丸

主要成分:北芪、生地、花粉、优降糖(每丸含0.25mg,即10丸消渴丸含一片优降糖)。

功用及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具有改善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症状及较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主治2型糖尿病。

服法及注意事项:每次5~10粒(1.25—2.5克),每日2~3次,饭前30分钟服用。由于本药内含优降糖,服用本品时严禁加服降血糖化学类药物。对严重肾功能不全,少年糖尿病,酮体糖尿,妊娠期

糖尿病,糖尿性昏迷等症患者不宜使用;肝炎患者慎服;个别患者偶见格列本脲(优降糖)所致不良反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参考价15元/瓶/30克价:

生产厂家:广州中药一厂

2.降糖甲片。

主要成分: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花粉。

功用及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用降糖甲片治疗成年型糖尿病405例,总有效率为81.4%。

服法及副作用:每次6片,每日3次,无明显副作用。

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生产

3. 参芪降糖胶囊(参芪降糖颗粒、参芪降糖片)

主要成分:人参茎叶皂苷、黄芪、地黄、枸杞子、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五味子、覆盆子、泽泻。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有实热症者禁用,待实热症退后可服用。

参芪降糖胶囊0.35g*24s 盒河南羚锐参考价:16—18元/盒参芪降糖颗粒3g*10袋

盒广东汕头、山东鲁南参考价:30--37 元/盒

4.珍芪降糖胶囊

主要成份:黄芪、黄精、珍珠等多种名贵中药精心提炼而成。

主治:成人各类型糖尿病、老年型糖尿病、幼年稳定型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滋阴补肾,生津止渴。

用法:日服三次,每次4粒,饭后十分钟服用。病重者日服三次,每次6粒,待一个月血糖尿糖达正常值可减量,日服三次,每次3粒。第二个月,血糖尿糖达正常值,可减量,日服三次,每次2粒。

注意事项: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糖尿病酮症患者遵医嘱使用。

参考价:58.80 元/瓶0.5g/60粒/瓶

生产厂家:哈尔滨市同一堂药业有限公司

5.糖尿乐胶囊

主要成份:天花粉、山药、红参、黄芪、地黄、枸杞等。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降低血糖、尿糖。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注意:严忌含糖食物及烟酒。

参考价:22.60 元/盒0.3g/20粒/盒

生产企业:河南辅仁药业有限公司

6.糖脉康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生地黄、丹参、麦冬、牛膝、黄精等。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瘀热互结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舌体胖大,舌红可津、舌苔花剥或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数、或沉涩等证,以及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3次/日。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参考价:22.9元/盒5克/袋,10袋/盒,

生产企业:四川中汇制药

7.晶珠糖尿康胶囊

生产厂家: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诃子、红花、豆蔻、岩精膏、由矾叶、紫草茸、藏茜草、余甘子、姜黄、小檗皮、蒺藜、金礞石、刺柏、小伞虎耳草、赛北紫堇、刀豆、熊胆、牛黄十八味藏药材组成。

主治功能: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腰肾疼痛、尿频、小便混浊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粒,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当药品发生性状、外观改变时禁止服用。

3.按照用法用量,年老体虚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参考价:198.00 元/盒0.5g/粒90粒/盒

8.降糖舒胶囊

主要成分:由人参、生地、熟地、黄芪、黄精、刺五加、荔枝核、丹参等22种中药组成。

功用及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对改善口干、便秘、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者。

服法及注意事项:每次6片,每日3~4次,Ⅰ型糖尿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服用。

吉林省辉南参鹿药厂生产

9.桑枝颗粒

主要成分:天然植物中提取的α-糖苷酶抑制剂类似物

功能主治:为α-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预防、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其疗效与进口药α-糖苷酶抑制剂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药。

桑枝颗粒剂具有如下特点:

1.含有α-糖苷酶抑制剂类活性成分,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空腹血糖值和果糖胺水平

2.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减少对胰腺的刺激,保护胰腺功能

3.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可改善微循环

4.预防、改善并发症

5.单用有效,也可与其他类降糖药联合使用

6.无全身性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7.不引起低血糖反应

桑枝颗粒剂适用人群:

1.首发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

3.服用磺酰脲类双胍类药物效果不好者,加用桑枝但不能随意停服原药

4.注射胰岛素者加服桑枝,逐渐减胰岛素用量

参考价:50—60元/盒3g*30袋/盒,

生产厂家:青岛海尔药业

10. 玉泉丸(玉泉胶囊)

主要成分:葛根、天花粉、麦冬、地黄、五味子、甘草等。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中和。用于治疗因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物质代谢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之糖尿病。肺胃肾阴亏损,热病后期亦有效。

注意事项:忌辛辣食物,有实热者忌服。

用法用量:玉泉丸,口服。成人6g/次,4次/日。7岁以上小儿3g/次,3~7岁小儿2g/次。3次/日。

玉泉胶囊,口服。1~2粒/次,3次/日,或遵医嘱。

生产企业:沈阳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省唐山益民中药厂、成都金鼎药业有限公司

11.金芪降糖片

金芪降糖片系1992年经中央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准"字号新药。其处方:黄连、黄芪、金银花等药组成。

功能及主治:清热益气,主治气虚内热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等。用于轻中型2型糖尿病。

服法及用量:每次7~10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偶见腹胀,继续服药后,自行缓解。

参考价:17—24元/瓶0.42g*70片/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主研人谢明智

天津隆顺榕制药厂(原中药制药厂)独家生产

12. 参花消渴茶(原名:益寿消渴茶)

成分:菟丝子、地骨皮、人参、芦根、天花粉、玉竹、知母、黄芪、红花、葛根、石膏、桔梗、绿茶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肾气不足、可改善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腰漆酸软、烦热失眠等症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一代,一日1-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企业名称:中美合资鞍山德善药业有限公司

13.糖适康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两虚,里热内盛,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多食善饥,怕热心烦,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苔少或黄,脉弦数或细数等证,可用于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糖适康胶囊的主要成分有黄芪、知母、地黄、五味子、乌梅、海狗肾等。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健盛堂生物保健制品有限公司研制

14.渴乐宁颗粒

主要成份:黄芪、黄精(酒制)、地黄、太子参、天花粉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明显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即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可同时增加胰岛细胞的分泌和胰岛素的作用;能使受损的左心功能得到改善。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五心烦热、无力多汗、心慌气短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g,三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不良反应:无。

参考价:24.00 元/盒4g/袋9袋/盒

生产企业:贵州家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4-2渴乐宁胶囊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三个月为一疗程。参考价:25.60 元/瓶0.45g/粒60粒/瓶

生产厂家:威海申威药业有限公司

15.金诃降糖胶囊

处方:冬虫夏草、龟板、郁金等药物精制而成。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生津止渴,降糖。用于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4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油腻及豆制品。

参考价:138.00 元/盒0.3g/粒10粒×6板/盒

生产企业: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6.甘露消渴胶囊

主要成分:熟地、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冬、元参、山萸肉、当归、茯苓、泽泻等。制成胶囊。

功用及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药理试验;本品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症小白鼠及大白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应用甘露消渴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102例,总有效率为85.3%。

服法及副作用:每次1.8g,每日3次,无明显副作用。

17.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功能滋阴补肾,主治Ⅱ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

18.糖脂消胶囊:

主要成分:枸杞子、侧柏叶、黄芪等。

功能:较强的降糖、降脂作用,能防治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

用法:每次4~5粒,每日2次,忌油腻、辛辣、烈酒,有胃病者可饭后服用。

北京理化工程设计研究所研制

19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

主要成分:天门冬、人参、茯苓、麦冬、熟地、生地、菟丝子、菊花、草决明、杏仁、干山药、枸杞子、牛膝、五味子、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甘草、枳壳、青葙子、防风、乌犀角、羚羊角、黄连。制成蜜丸。

功用及主治:滋补肝肾、养肝平肝明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早期有一定疗效。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20.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

组成:熟地、生地、山药、泽泻、枣皮、丹皮、柴胡、茯神、当归、五味子。

功用及主治:滋补肝肾、平肝明目。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早期有一定疗效。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21.消渴灵片:

主要组成:地黄、五味子、麦冬、牡丹皮、黄芪、黄连、茯苓、红参、天花粉、石膏、枸杞子

功能及主治:滋补肾阴、生津止渴、益气降糖。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来源中国中药网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生黄芪18克、生山药、麦门冬各15克、元参30克、肥知母12克、干地黄10克、北五味、天花粉各9克、生鸡内金6克、生葛根、丹皮各4.5克、陈皮少许、竹叶30片。毎日一剂,水煎2次共一大碗分2次服。这是我2月前的临床病例:宋某,男,56岁,形体稍胖。自述几天来老是口渴得很,容易饿,有时刚喝了水还渴,一天能吃10次8次也吃不饱。有时夜间也得起来吃上一顿。到医院多次化验血糖和尿糖都高得很。诊断为糖尿病2型,遗憾具体化验数值没有留记录。患者害怕终身服药,找我希望用中药试试。我说试试吧:随诊断:证见患者面色发红,舌红,苔少黄。脉象洪大。自述大便干结。处上方3剂。嘱患者3天后复诊。3天后患者一进我门诊室内就面露欣喜之色,告诉我说1剂喝后就减轻了,今3剂喝完了,不渴了,吃饭也正常了。只是尿的次数比较多。我心中甚是高兴,看了舌象和脉象。上方去花粉、丹皮加山萸肉15g。处方:生黄芪18g、肥知母12g、生葛根4.5g、元参30g、麦门冬15g、干地黄10g、生鸡内金6g、北五味9g、生山药15g、山萸肉15g、陈皮少许、竹叶30片,再2剂。患者5天后又登门告知已没症状。要求在开几付,我说化验一下吧,或者观察1周也行。患者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没在来诊。直到昨天,我在市场上买菜才见

到他,他拉着我的手说:医生,好了,我好了……很是感激。 附:糖尿病病人必须坚持“十不得”: 1,嘴馋不得:糖尿病病人日常节食,常有想吃、爱吃而不能吃的感觉。因此,要从严治馋,不该吃的一定坚持不吃或者少吃。2、身懒不得:老年糖尿病病人吃饱后容易打盹,是躺下睡觉,还是坚持运动,这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素质息息相关。还有,糖尿病病人不要太亲近电视、电脑及麻将等,应该多亲近朋友,多亲近运动,多亲近大自然。3、急躁不得:糖尿病病人应培养自己的“平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4、劳累不得:有些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患病原因与多年工作劳累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治疗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强度要适中,过分劳累了,血糖会升高。因此,控制血糖要做到“三不”:不闲着、不累着、不气着。5、生气不得:快乐使人健康,忧愁使人生病。糖尿病病人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因此,生了气一定要及时消气,有副良药:少管闲事、少发牢骚、少生闷气。6,麻痹不得:糖尿病患者初期多思想紧,这主要与缺乏知识、盲目治疗有关。因此,遵从医嘱、科学治疗最为关键。要经常给自己“五提醒”:错过啥,不要错过定时定量吃饭;误了啥,不要误了适度活动;忘了啥,不要忘了遵医嘱服药;漏了啥,不要漏了定期测血糖;挤了啥,不要挤了听课时间。7、马虎不得:病情控制不好的原因往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中医治疗糖尿病同样强调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同时强调情志舒畅,勿忧、勿怒。 中药抗高血糖的作用是弱而缓慢的,就单一降血糖的作用而言不如西药。 在治疗糖尿病时,西药加中药的与单用西药的相比,可使西药的用量下降,西药的失效期向后推延。 据统计,专用于抗高血糖的中成药己有近4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纯中药,少数几种是加了降糖西药的,凡加西药者,其说明书中均有标示,如消渴丸。 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一般价格在300-600元/月,价格偏高。如经济条件好者,特别是早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控食、运动的基础上只服用中药,对于病情较重单用中药不能控制时,再加服西药。 现将用于糖尿病的部分中成药简介如下,同时提供了药价和生产厂家,供挑选参考。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一.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查离不开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主要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等情况,还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疲倦、皮肤搔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发麻等。 1、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这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表现,但这种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不同的人还会出现一些其它的症状。 2、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3、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5、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6、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糖尿病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一般都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人们能够细心观察自身的变化,那么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症状,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接受专业的治疗有助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发挥出较好的作用,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症状表现非常有必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糖代谢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_张汝学

19 陈祖基,宋洁贞,陈 慷,等.环胞苷和丙氧鸟苷联合应 用的抗单疱病毒作用.中华眼科杂志,1996,32(1):2520 于 健,章应华,张东杲.抗单疱病毒单克隆抗体治疗实 验性单疱角膜炎的临床与电镜观察.中华眼科杂志,1994,30(3):221 21 陈 钧,周国筠,赵俊锋,等.单克隆抗体联合基因工程 干扰素A -1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7):414 22 张文华.应重视感染性角膜病的综合治疗.中华眼科杂 志,1998,34(1):5 收稿日期:2001-11-07 糖代谢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 张汝学 贾正平 谢景文 孔令媛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临床药理基地 兰州 730050 周金黄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糖代谢(gluco se metabolism )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uro endocr ine immuno modu-lat ion,N IM )网络[1,2]则是以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内环境稳定或自稳功能(homeo st asis )为目的,糖代谢在N IM 网络的调控下处于平衡与稳定,称为糖稳(gluco se homeo st asis)[3]。由于NI M 网络的复杂性,在调节糖代谢方面也表现出了许多特殊之处。NI M 网络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又加深了认识。糖代谢不仅受两类激素即胰岛素(in-sulin)及胰岛素的反调激素(counter reg ulato r y hor mo nes)的调节,而且从NI M 网络角度来看,糖代谢调节还涉及到HPA 轴、HP G 轴、胸腺等各个环节。机体的自稳功能一旦被破坏,则自然会波及到糖自稳。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必然使人们更加重视并重新审视糖尿病(diabet es mellit us ,DM )这类以糖代谢紊乱、糖自稳失衡为特征的疾病,并从这个角度对中药防治糖尿病机制提出新的认识。1 糖代谢调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渊源 糖代谢,是指糖类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是生物化学中较早阐明的一个问题,以血糖(blo od glucose)为重点研究对象。血糖经过氧化变为H 2O 和CO 2,并释放出能量。如何调节这个过程,使能量的生成与利用保持平衡?生物化学家们已经十分清楚糖代谢的稳定是糖的生成与利用,主要是糖异生(gluconeog enesis )与糖酵解(g ly col-ysis)之间的平衡,这个过程分别由几种关键酶活性变化来控制。在高等动物,酶活性调节主要受激素的控制[4]。因此,糖自稳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 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国外于1977年由Bese-do vsky [1]首先提出了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这个网络学说,其依据是发现了三大系统间具有共同的物质:肽类神经递质、激素及细胞因子,它们为三系统共享的“化学性交流语言”(chemical language for co mmunica-tio n)[5,6]。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1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细胞可以表达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类物质的受体;o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效应分子可共存于淋巴、内分泌及神经组织中;?内分泌和神经 递质对免疫系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免疫介质也能作用于内分泌和淋巴系统[7]。表明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一方面发展出了各自独立的功能,以适应环境需要;另一方面也具有共同性,保留有原始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信息共享特征。这个学说的中心含意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的各项机能活动,以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糖代谢是在N IM 网络调控下维持稳定的。2 糖代谢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由于血糖在正常状态下维持稳定,也即糖的生成与糖的利用维持相对稳定,这些生化过程又受酶的调节,因此糖代谢稳定直接或间接与N IM 网络相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从广义来看,也包括HP A 轴、胸腺等因素的参与。 2.1 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3,4] 与糖代谢调节直接有关的激素包括两大类:一类为以降血糖作用为主的激素即胰岛素(insulin ),另一类为以升血糖激素作用为主激素,或称胰岛素反调激素(co unter reg ulat or y hor mones),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等。通过这两类激素作用的协调与统一,维持糖代谢的平衡与稳定。2.1.1 胰岛素(insulin) 是体内主要的降血糖激素,由胰岛B 细胞分泌至肝门循环,作用于肝脏及外周组织。其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刺激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下降。它可抑制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或与其它因素(包括高血糖症或低胰高血糖素症)使肝脏成为一个纯粹的葡萄糖摄取及能量储存器官。它可刺激其它胰岛素敏感组织如肌肉、脂肪的葡萄糖摄取、储存和利用。在空腹状态,胰岛素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调节葡萄糖浓度。血糖较高时(如餐后)则刺激葡萄糖利用或储存。胰岛素的分泌降低亦可增加葡萄糖的生成,减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增加血糖浓度。胰岛素总的效应是使糖的生成减少,去路增加。 2.1.2 胰岛素反调激素 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与皮质酮,使糖代谢由合成向分解方向转化。1胰高血糖素(g lucag on):由胰岛A 细胞分泌,通常在生理状态下通过

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目前普遍西医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所致的综合征,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胰岛素拮抗激素等有关。从中医角度来讲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 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2、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3、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温馨提示: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研究表明,3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4-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因此白领人群在以后的生活中应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多做运动、少吃零食,病情稳定后更要注重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第1期《中国临床康复》2003第18期】

最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我亲戚有人生了糖尿病,一直忧虑重重,血糖降不下来,去北京名医院也去诊治过多次,虽然有些好转,但血糖值始终难以下降到比较满意的值,都在9以上,后经朋友介绍一种草药,经服用有效果,从五月份至今血糖值基本上稳定在6,5上下,在七月份和八月份甚至到了5,8,真是喜出望外,好不高兴啊,现在人在北京,经询问,血糖值一般在6以上浮动.应该说是不错的疗效了,现将这种草药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这种草药南北方都有,我不知道其真实名字,给起了一名叫奶浆草,连根一齐采拔回来,洗净晒干,剪成小段(不要太碎)每天泡水喝(当茶喝,每天一小壶)口味比苦瓜茶要好喝些,可以同时服用在医院开具处方药(西药)也得和往常一样管住嘴,迈开腿!(这草纸梗断后会有白奶浆流出),这种草药名叫:地锦草,斑地锦到处都有,它有止血、止痢作用,效果显著。 附: 【药材名】地锦草 【英文名】Humifuse Euphorbia Herb 【拉丁名】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地联,夜光,承夜,地噤,地锦,酱瓣草,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 【名称考证】地锦草(《嘉祐本草》) ,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红丝草、小红筋草(《杭州药植志》)、仙桃草(《湖南药物志》)、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闽东本草》)、地瓣草(《贵州草药》)、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上海常用中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 【药用部位】地锦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乳,疳积。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用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用药配伍】配分心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利气活血,强心止痛之功显著;配仙鹤草,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得有关知识 一.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 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就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 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得病因中遗传因素得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得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得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得紧张、情绪得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得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就是糖尿病得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得成年糖尿病患 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得程度与糖尿病得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得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得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就是肥胖多脂肪得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得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得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 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得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得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就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得: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 对染色体短臂上得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与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得糖尿病,也不论就是因

2型糖尿病的分期

2型糖尿病的分期、预后与治疗 概念:2型糖尿病前期,是指糖耐量异常人群。该期患者的胰岛细胞被工作繁忙、压力过大、精神紧张、高糖饮食等因素干扰、受累,胰岛素分泌功能受限,血糖代谢轻微异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高出正常血糖的上限(5.6mmol/L、7.8mmol/L),低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0 mmol/L、11.1mmol/L)者,属于糖尿病的预备军;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约90%以上发展为“糖尿病”,所以我们将之称为糖尿病前期。 病理:处于这一时期的糖尿病,只是胰岛细胞被一些因素干扰、受累,胰岛细胞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伤,胰岛素分泌功能只是受到限制或约束,所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略高出正常范围,临床症状也不明显,无任何并发症。 预后:2型糖尿病前期仅属于胰岛的局部病变范畴,并且这一病理改变是可逆的,因此这个时期的病人预后良好,95%以上病人是可以治愈的。 治疗:首先,坚持科学、系统的中医治疗,明确该期是完全可以用中药治愈的,树立中医中药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被西医所误导。这是战胜糖尿病的第一步。

坚持科学的锻炼。每天锻炼2次,每次1小时,中老年人以散步或打太极拳或慢跑为主,以感到疲劳、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合理膳食。关于糖尿病的膳食科普书中讲得很多,也很好,可参考。我们主张1、2、8膳食原则,即:1两瘦肉,以鸡肉、兔肉、鸭肉为主;2两主食;8两新鲜蔬菜,并主张生食;还主张苦味为主,如苦菜、苦瓜、苦荞麦、苦丁茶等等。 最后,心情要好。心情好,肝的疏泄功能就正常,脾胃功能也随之正常,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 2型糖尿病早期 概念:该期患者的胰岛细胞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长期干扰、受累,胰岛细胞由受累发展为损伤、胰岛素分泌功能由受限而发展为减退,血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高于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属于糖尿病初发者,我们将之称为糖尿病早期。处于这一时期的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已经受到实质性损伤,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糖代谢、脂代谢异常,所以血糖、血脂升高,临床“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但无明显的心、肾、眼等并发症。 病理:该期患者病变部位由局部的胰岛转变为全身,由单纯的糖代谢异常发展为糖脂代谢异常,但因胰岛细胞受伤时间不长、细胞损伤不重,其病理改变仍然是可逆的。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1)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为寻找防治糖尿病的天然植物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对血糖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几种常见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列举如下: 人参: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正常狗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犬均有降低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高血糖且停药后其效尚能维持1~2周。临床研究表明,人参治疗糖尿病不仅可改善一般症状如乏力、口渴、虚弱等,且能降低血糖及尿糖。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肾虚、气阴虚者疗效更好,阴虚燥热者不宜服用。 黄芪:药理研究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保护肝细胞,降低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元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生地、熟地: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地黄的降糖成分为地黄素。 玄参:具有降压、降低血糖作用,动物试验表明玄参流浸膏可使正常家兔的血糖下降。 黄精:其成分为粘液质、淀粉及糖等。具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压作用,并能降脂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枸杞:具有降低血糖、降压及抗脂肪肝作用。 地骨皮:药理研究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降低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 葛根:葛根中提取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流量,血管阻力降低,具有降压作用。葛根素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血糖明显下降,降糖作用持久。 黄连:据临床报道,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明显降低。黄连水煎剂可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血糖。实验表明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而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及促进糖酵解而产生降糖作用。 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北京医院对50种传统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降血糖作用明显,尤其是桑白皮降糖作用更为明显。 苦瓜:解放军197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协作研究表明:苦瓜粗提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它与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苦瓜粗提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目前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消渴丸。主要成分: 北芪、生地、花粉、优降糖 (每丸含 0.25mg,即 10 丸消渴丸含一片优降糖)。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具有改善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症状及较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主治Ⅱ 型糖尿病。 服法及注意事项: 每次 5~20 粒,每日 2~ 3 次,饭前 30 分钟服用。由于本药内含优降糖,所以严禁与优降糖同时服用,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严重的肝肾疾病慎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2) 降糖舒。主要成分: 由人参、生地、熟地、黄芪、黄精、刺五加、荔枝核、丹参等22 种中药组成。由吉林省辉南参鹿药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对改善口干、便秘、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者。 服法及注意事项: 每次 6 片,每日 3~4次,Ⅰ型糖尿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服用。 (3) 玉泉丸。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消渴病的有效药物。现市场出售的玉泉丸是在第一代玉泉丸的基础上加上葛根、花粉、生地、五味子等中药研制而成。 功用及主治: 益气生津、清热除烦、滋肾养阴。药理研究,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轻、中型患者及老年糖尿病。

服法及副作用: 每次 5g,每日 4 次。长期服用部分患者有胃肠道反应。 (4) 降糖甲片。主要成分: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花粉。由北京中医学 院实验药厂生产。功用及主治: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用降糖甲片治疗成年型糖尿病 405 例,总有效率为 81.4%。 服法及副作用: 每次 6 片,每日 3 次,无明显副作用。 (5) 甘露消渴胶囊。主要成分:熟地、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 冬、元参、山萸肉、当归、 茯苓、泽泻等。制成胶囊。 功用及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药理试验;本品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症小白鼠及大 白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应用甘露消渴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 102 例,总有效率为 85.3%。 服法及副作用: 每次 1.8g,每日 3 次,无明显副作用。 (6) 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主治Ⅱ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金匮肾气丸功用补肾温阳,主治Ⅱ 型糖尿病证属肾阳虚者。药理试验表明: 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而且还具有降脂作用。但阴虚化热型糖尿病不宜服用。 (7) 石斛夜光丸 (《原机启微》 )。主要成分:天门冬、人参、茯苓、麦冬、熟

糖尿病中药方系列

糖尿病中药方 施今墨验方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

我用中医壮药巧治糖尿病治心得

我用中医壮医药巧治糖尿病之心得 吴森 作者简介: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内分泌主任医师,广西卫生厅保健处原处长,广西保健委员办公室原主任,广西江滨医院原院长,内分泌科原主任。曾先后担任广西康复医学会会长,广西抗衰老学会常务副会长,广西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西物理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我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丰乡的一个偏僻山区。我的祖父据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土医师。他广采民间偏方验方、加上长年对中医药的修炼,在治疗内科、妇科、儿科、方面的疾病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我未出生之前,我的祖父就已去世,至今我连他的音影都没见过,但我对中医壮医药的热爱来源于他的部分遗传基因。 我的家乡北流,这里人杰地灵。相传晋朝时期一位司马葛洪年轻时游历广西北流,被这里秀丽的山水风景,奇异的民风习俗所吸引,抛弃了京官而移居北流。在著名的勾漏洞炼丹养身,享年80岁无病卒终。他的遗著有《神仙传》、《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在他的三大医药名著中,阐述了壮医药治疗许多疾病的偏方验方。这里也是“陶瓷之乡”“建筑之乡”和“荔枝之乡”,是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将领红八军的缔造者之一李明瑞烈士的故乡。 我七十年代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学系(现称为广西医科大学)从医42年。曾在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进修中医一年。我毕业后先是分配到桂西北的一个山区医院,后来调到广西江滨医院,从事老年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医疗。我虽然学的是西医,但对中医非常热爱,从小喜爱收集民间偏方验方,钻研古医药著作,钻研用中医壮医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在基层医院工作时,喜欢开中草药为群众治病,并且很受群众的欢迎。 八十年代我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这是一所老年病医院,收治的多是老红军,局厅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故号称为广西的“高干医院”。九十年代开始中老年糖尿病人日益增多,江滨医院开设了内分泌病房,我担任了首任科主任。在江滨医院二十多年的医疗实践,我专长内分泌专业的临床治疗和老年糖尿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广西科技厅的五项科研

祖传秘方治疗糖尿病

中药治疗糖尿病 (1)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为寻找防治糖尿病的天然植物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对血糖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几种常见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列举如下: 人参: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正常狗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犬均有降低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高血糖且停药后其效尚能维持1~2周。临床研究表明,人参治疗糖尿病不仅可改善一般症状如乏力、口渴、虚弱等,且能降低血糖及尿糖。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肾虚、气阴虚者疗效更好,阴虚燥热者不宜服用。 黄芪:药理研究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保护肝细胞,降低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元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生地、熟地: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地黄的降糖成分为地黄素。 玄参:具有降压、降低血糖作用,动物试验表明玄参流浸膏可使正常家兔的血糖下降。 黄精:其成分为粘液质、淀粉及糖等。具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压作用,并能降脂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枸杞:具有降低血糖、降压及抗脂肪肝作用。 地骨皮:药理研究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降低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 葛根:葛根中提取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流量,血管阻力降低,具有降压作用。葛根素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血糖明显下降,降糖作用持久。 黄连:据临床报道,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明显降低。黄连水煎剂可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血糖。实验表明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而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及促进糖酵解而产生降糖作用。 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北京医院对50种传统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降血糖作用明显,尤其是桑白皮降糖作用更为明显。 苦瓜:解放军197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协作研究表明:苦瓜粗提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它与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苦瓜粗提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目前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 (1)消渴丸。主要成分: 北芪、生地、花粉、优降糖(每丸含0.25mg,即10丸消渴丸含一片优降糖)。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具有改善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症状及较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 服法及注意事项: 每次5~20粒,每日2~3次,饭前30分钟服用。由于本药内含优降糖,所以严禁与优降糖同时服用,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严重的肝肾疾病慎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2)降糖舒。主要成分: 由人参、生地、熟地、黄芪、黄精、刺五加、荔枝核、丹参等22种中药组成。由吉林省辉南参鹿药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对改善口干、便秘、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者。 服法及注意事项: 每次6片,每日3~4次,Ⅰ型糖尿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服用。 (3)玉泉丸。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消渴病的有效药物。现市场出售的玉泉丸是在第一代玉泉丸的基础上加上葛根、花粉、生地、五味子等中药研制而成。 功用及主治:

益气生津、清热除烦、滋肾养阴。药理研究,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轻、中型患者及老年糖尿病。 服法及副作用: 每次5g,每日4次。长期服用部分患者有胃肠道反应。 (4)降糖甲片。主要成分: 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花粉。由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用降糖甲片治疗成年型糖尿病405例,总有效率为81.4%。 服法及副作用: 每次6片,每日3次,无明显副作用。 (5)甘露消渴胶囊。主要成分: 熟地、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冬、元参、山萸肉、当归、茯苓、泽泻等。制成胶囊。 功用及主治: 滋阴补肾、益气生津。药理试验;本品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症小白鼠及大白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应用甘露消渴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102例,总有效率为85.3%。 服法及副作用: 每次1.8g,每日3次,无明显副作用。 (6)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主治Ⅱ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金匮肾气丸功用补肾温阳,主治Ⅱ型糖尿病证属肾阳虚者。药理试验表明:

中草药彻底治愈糖尿病30条

中草药彻底治愈糖尿病30条 糖尿病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形成了叫人们非常头痛的一种疑难病,如果服用西药、又伤肝、伤肾,降低人体胰岛素,形成终身服药,是全世界太多患者无法承受的因素,一位老中医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克苦钻研和临床经验,加上祖传秘方,对Ⅰ形Ⅱ形Ⅲ形糖尿病患者治疗有98%的治愈效果,不复发。 1、糖尿病燥热伤肺验方: 药方: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糖尿病肾阴虚阳亢验方: 药方: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制用法:水煎服。 3、糖尿病肺热津伤验方:药方:西瓜子50克,粳米30克。 制用法:先将西瓜子和水捣烂,水煎去渣取汁,后入米作粥。任意食用。 4、糖尿病口渴、尿浊症验方: 药方: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半杯。 5、糖尿病尿多、口渴验方:药方:桑螵蛸60克。 制用法:研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次6克,每日3次,至愈为度。 6、糖尿病多饮、多逞榉剑, 药方:葛粉、天花粉各30克,猪胰1具。 制用法:先将猪胰切片煎水,调葛粉、天花粉吞服,每日1剂,3次分服。7、糖尿病势伤胃津验方: 药方: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8、糖尿病肾阴亏虚验方: 药方: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山药30克。制用法:水煎服。 9、病糖尿病肾阴亏虚验方 药方:蛇床子、莲子须、山茱萸、白鲜皮各10克,益智仁、桑椹、炙黄芪、山药、银花藤各30克,白茯苓15克,五倍子、鸡内金(研末冲服)各6克,三七粉3克(冲服)。 制用法:水煎服。 10、糖尿病血淤证验方: 药方:木香10克,当归、川芎各15克,葛根、丹参、黄芪、益母草、山药各30克,赤芍、苍术各12克。制用法:水煎服。 11、糖尿病气阴两虚验方:药方: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各9克,天

中医经方治糖尿病的经验

糖尿病的经方治疗 糖尿病,首先明确是胰腺的疾病,这个是治疗糖尿病最首先要明确的观点。现在社会尤为多见,是常见病,富贵病,中医论述糖尿病一般为消渴,在脏归为太阴脾,中医方面也没有胰腺的描述,提及脺脏,,没有找到相关功能描述,传统中医按补阴治疗居多,一般就是六味地黄丸之类,取效者甚少。各家论述糖尿病观点也很多,但取效容易维持难,最后好像又无效了。 西医方面,胰腺最大作用是制造胰岛素。仅次于肝脏的重要脏器,个人感觉糖尿病最主要的病因,就是胰岛素分泌功能差,以及胰岛素排泄不良,现分别叙述。 A---胰腺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差: 1,二型糖尿病,胰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转化摄入体内的糖,多见3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也就相当于胰腺的一部分已经没有功能了。 2,一型糖尿病,胰腺功能全部丧失,完全不能制造胰岛素,多见于35岁以前青年人,在古代,一型糖尿病就是中阳衰败,或者真阳衰败,是死证, 现在可以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B---胰腺分泌胰岛素因为胰腺,胰管的慢性无菌性炎,排泄不畅,无法顺利排入12指肠,发挥胰岛素的降糖等作用 胆总管以及胰腺解剖关系 胆总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约70%与主胰管汇合而成共同通路,这通路形成膨大部分,像茶壶肚子一样,医学上称之为乏特氏壶腹,它是胆汁胰液进入十二指肠“ 三叉路口 以上就是糖尿病病因 胰岛素问题, 胰腺不能制造胰岛素,血糖高,注射胰岛素,暂时血糖正常,久之,胰腺就没有工作的必要,残存的胰腺也进入休眠状态,功能越发低下,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身体大大不利,急性是可以暂用,长久应用对身体的损害简直太大,尽量不要早期注射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为上策 长期注射应用胰岛素,服用中药以后是可以逐渐停用胰岛素注射 人体摄入的淀粉,以及其他成分传化的糖,缺乏胰岛素转化,不能成为能量供给机体消耗,导致高血糖,血糖高引起的口干,必须需要大量的水分来冲谈,血内的高糖,饮水以后,糖相对的低一点,继之引起利尿,以及养分不能吸收而导致的消瘦。 长期过度饮酒,吃肉,活动少,胰腺负担过重,最后终于胰腺过劳,导致部分胰腺坏死,或者失去功能,此时饮食清淡,忌酒肉,辅助以药物尽量恢复残存胰腺功能,良性条件下,甚至于胰腺再生一部分,辅以药物可以降糖,改善生存质量, 急性胰腺炎,即是摄入大量脂肪餐,胰腺分泌胰液不能顺利排出,致使胰管肿胀,胰腺产生胰液以及胰岛素无法排除,导致急性胰腺炎,所以此时承气类药物至关重要,总以大黄芒硝通下,胰液顺利排出为最紧要,一旦胰管通畅,病情立刻缓解,,如果胰管肿胀,胰腺分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